动物图锦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12:03
























































































































马鹿
别名 赤鹿、八叉鹿、白臀鹿

学名 Cervus elaphus

英文名 red dee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东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 型鹿类,体长180厘米左右,肩高110-130厘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 紧靠于眉叉。夏毛短,通体呈赤褐色;冬毛灰棕色。马鹿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几盖整个臀部,与马鹿其他亚种不同,故亦称“白臀 鹿”。

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生产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 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村,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贵的滋补品。 马鹿在我国广为养殖

-----------------------------------

梅花鹿

别名 花鹿、鹿

学名 Cervus nippon

英文名 sika dee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东北、安徽、江西和四川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体长140-170厘米,身高85-10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雌鹿较小。雄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黄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臀斑白色。

生 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9-11月份发情交 配,雄鹿间争雌很激烈,各自占有一定的地盘范围,次年4-6月份产仔,每胎1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点。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 生数量极少,现人工养殖种群已达数十万只。

----------------------------------

麋鹿

别名 四不象

学名 Elaphurus davidianus

英文名 David’s dee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原产于辽宁、华北、黄河和长江中下游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长约200厘米,体重100(雌)-200(雄)千克,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而谷称四不象。仅雄鹿有角,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腱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行走。夏毛红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

由 化石资料推测,麋鹿原产于我国东部湿润的平原、盆地,北起辽宁,南到海南,西自山西、湖南,东抵东海都有分布。为草食动物,取食多种禾草、苔草及鲜嫩树 叶。喜群居,发情期一雄多雌;通常7月份开始交配,怀孕期315-350天,每胎产1仔。18世纪我国野生麋鹿种群已经灭绝,仅在北京南苑养着专供皇家狩 猎的鹿群,后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盗运国外。1985年以来,我国分批从国外引回80多只,饲养于北京南苑和江苏大丰县。在散放的江苏省大丰县已建立麋鹿 自然保护区,为麋鹿在自然界恢复野生种群而开展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

----------------------------------

坡鹿

仅产于我国海南岛的坡鹿

别名 海南坡鹿、泽鹿

学名 Cervus eldi

英文名 Eld’s dee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海南岛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型与梅花鹿相似而稍小,但颈、躯体和四肢更为细长,显得格外矫健。雄鹿具角,第一眉叉自基部向前侧平伸出,与主干几乎成弯弓形。毛被黄棕、红棕或棕褐色,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仔鹿的斑点尤为明显,成年鹿冬毛斑点不明显。

栖 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地区。性喜群居,但长茸雄鹿多单独行动。坡鹿喜集聚于小河谷活动,警觉性高,每吃几口便抬头张望,稍有动静便疾走狂奔, 几米宽的沟壑一跃而过。取食草和嫩树枝叶,也喜欢到火烧迹地舔食草木灰。发情交配多在4-5月份。在发情期,雄性之间为独霸雌鹿群而发生激烈格斗。孕期7 -8个月,每胎1仔。坡鹿分布范围狭窄,数量很少。

---------------------------------

水鹿

因喜欢水而得名水鹿

别名 黑鹿

学名 Cervus unicolor

英文名 samba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中南和西南地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躯体粗壮,体长140-26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角的主干只一次分叉,全角共三叉。从额至尾沿背脊有一条宽窄不等的深棕色背纹,臀周毛呈锈棕色,颈具深褐色髫毛,体侧栗棕色,尾毛黑色。

生 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林区、草原以及高原地区。常集小群活动,夜行性,白天隐于林间休息,黄昏开始活动,喜欢在水边觅食,也常到水中浸泡,善游泳,所以叫“水 鹿”。感觉灵敏,性机警,善奔跑。以草、树叶、嫩枝、果实等为食。繁殖季节不固定,孕期约8个月,每胎1仔,幼仔身上有白斑

------------------------------------

豚鹿

生活于湿热环境的豚鹿

别名 芦蒿鹿

学名 Cervus porcinus

英文名 hog dee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云南南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矮小粗壮的豚鹿,体长100-115厘米,肩高60-70厘米,尾长约17厘米,体重35-50千克。雄性有三叉型角;四肢相对较短。全身淡褐色,腹部灰色,夏毛背脊两侧具灰白色斑点,全侧斑点不规则。臀部钝圆且较低,看似钎臀部,故名“豚鹿”。

栖 息于沿洒两岩的湿地。昼伏夜出,既善穿越灌草丛,也能跳跃障碍。多单独活动,在发情交配期临时集成小群。喜欢吃烧荒后再生的嫩草,也吃芦苇叶和其他水生的 植物,偶尔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类等作物。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7-8个月,每胎1仔,偶产2仔,幼仔身上有白斑点。我国的野生种群已濒临灭绝,亟 待加强保护。

------------------------------------

驼鹿

别名 堪达犴、犴

学名 Alces alces

英文名 moose

鹿科 Cervidae

分布 内蒙古、黑龙江及新疆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驼鹿是鹿科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体长210-230厘米,肩高177厘米,成年雄鹿体重200-300千克。驼鹿的头又长又大,但眼睛较小,成年雄鹿的角多呈掌状分支。喉下皆生有一颔囊,雄性含曲囊通常较雌性发达。鼻部隆厚,上唇肥大,肩峰高出,体形似驼,故而得名。

为 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动物,主要栖息于原始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从不远离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动。性喜水,尤其在炎热时,常在水中逗留,擅长 游泳。以水边青草及多法的树叶为食,喜欢到盐碱地舔食碱土。驼鹿通常是一雄一雌制,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2仔;我国是其分布南 缘,数量稀少,有重要研究价值。

----------------------------------

鼷鹿

胸前的“V”形白纹是鼷鹿的明显特征

别名 小鼷鹿

学名 Tragulus javanicus

英文名 lesser malay chevrotain

鼷鹿科 Tragulidae

分布 云南南部勐腊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偶蹄类最小的动物,大小似兔,体长47厘米左右,体重仅2千克左右。两性均无角,雄性有发达的獠牙。四肢细长,主蹄尖窄。喉部有白色纵行条纹,腹部为白色。背、腿侧及体侧等阳光能直射到的部位,毛色黄褐。

生 活在热带次生林、灌丛、草坡,常在河谷灌丛和深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进入农田。性情孤独,在草、灌丛中十分灵敏,善于隐蔽,一般不远离栖息地。主要在晨昏活 动,以植物嫩叶、茎和浆果为食。全年繁殖,孕期5-6个月,每胎1仔,偶尔也产2仔。幼仔出生半小时后就能活动。鼷鹿是保留着许多原始特征的鹿类动物,在 进货生物学研究中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