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否安全?国际军事形势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9 01:26:45
世界是否安全?国际军事形势回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5   


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是影响国际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威胁。
  中评社北京12月25日电(作者 王谦、梁陶)2009年,和平与稳定这一时代主题未变,世界军事形势总体稳定,但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局部战争与冲突阴霾仍难消除;国际军事合作与斗争交织;核问题最终解决遥遥无期,国际军控核裁军形势严峻;各大国继续调整军事战略,加强军事力量建设。
  
  一、局部战争与冲突的阴霾仍难消除

  2009年的世界并不太平,之前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并没有完全平息,又爆发了新的武装冲突,类型既有国家间、国内冲突,还有其他大国或组织介入的冲突;爆发地相对集中于东非—中东—中亚—南亚的地缘政治“破碎地带”;爆发原因既有民族和宗教矛盾,更有大国借反恐为名抢夺地缘政治要地的博弈。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是影响国际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威胁。

  (一)巴以冲突停火,但最终和平仍遥遥无期。为防止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从2007年就开始分五个阶段攻击加沙。第一阶段始于2007年10月,以色列宣布加沙地带为敌对地区;第二阶段始于2008年12月,对侦察发现的哈马斯目标进行猛烈攻击;第三阶段始于2009年1月,通过大规模空中和地面行动,以大量兵力控制可能对以城市发动袭击的地区;第四阶段为1月11-17日,以3个旅的兵力“清理”加沙地带,捣毁哈马斯的阵地;第五阶段为1月18日后,以军撤出。战争的结果使加沙1200多人死亡,数以万计的房屋被毁。加沙冲突使各方得失不一。首先,哈马斯实力受损但赢得民心,法塔赫进一步失去群众基础。其次,以色列“承认”使用了《日内瓦公约》禁止在平民区使用的白磷弹,战场获胜但名誉受损。第三,进一步破坏了以巴互信。6月14日,以色列表示希望与巴方重启和平谈判,也愿意在得到巴勒斯坦“非军事化的国际保证”条件下承认其国家地位,遭到了巴方及诸多阿拉伯国家的抨击。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7/6/0/101176002.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1176002&mdate=1225003141世界是否安全?国际军事形势回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5   

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是影响国际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威胁。  中评社北京12月25日电(作者 王谦、梁陶)2009年,和平与稳定这一时代主题未变,世界军事形势总体稳定,但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局部战争与冲突阴霾仍难消除;国际军事合作与斗争交织;核问题最终解决遥遥无期,国际军控核裁军形势严峻;各大国继续调整军事战略,加强军事力量建设。
  
  一、局部战争与冲突的阴霾仍难消除

  2009年的世界并不太平,之前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并没有完全平息,又爆发了新的武装冲突,类型既有国家间、国内冲突,还有其他大国或组织介入的冲突;爆发地相对集中于东非—中东—中亚—南亚的地缘政治“破碎地带”;爆发原因既有民族和宗教矛盾,更有大国借反恐为名抢夺地缘政治要地的博弈。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是影响国际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威胁。

  (一)巴以冲突停火,但最终和平仍遥遥无期。为防止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从2007年就开始分五个阶段攻击加沙。第一阶段始于2007年10月,以色列宣布加沙地带为敌对地区;第二阶段始于2008年12月,对侦察发现的哈马斯目标进行猛烈攻击;第三阶段始于2009年1月,通过大规模空中和地面行动,以大量兵力控制可能对以城市发动袭击的地区;第四阶段为1月11-17日,以3个旅的兵力“清理”加沙地带,捣毁哈马斯的阵地;第五阶段为1月18日后,以军撤出。战争的结果使加沙1200多人死亡,数以万计的房屋被毁。加沙冲突使各方得失不一。首先,哈马斯实力受损但赢得民心,法塔赫进一步失去群众基础。其次,以色列“承认”使用了《日内瓦公约》禁止在平民区使用的白磷弹,战场获胜但名誉受损。第三,进一步破坏了以巴互信。6月14日,以色列表示希望与巴方重启和平谈判,也愿意在得到巴勒斯坦“非军事化的国际保证”条件下承认其国家地位,遭到了巴方及诸多阿拉伯国家的抨击。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7/6/0/101176002.html?coluid=1&kindid=0&docid=101176002&mdate=1225003141
(二)美军开始逐步撤出伊拉克,伊局势充满变数。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将于2010年8月31日前从伊拉克撤出大部分作战部队,只留下大约5万军人遂行有限的非战斗任务。根据布什政府与伊政府达成的安全协议,剩余部队将在2011年底前全部撤离伊拉克。美国撤军伊拉克主要基于:首先,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至2009年3月,美国向伊拉克战争倾注了7000多亿美元。在反美武装的不断袭击下,美国已战死4000余人、伤近3万人,从而受到了巨大的国内压力。其次,在历经多年的平叛工作后,美国更注重在幕后扶持伊政府进行稳定和重建工作。最后,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中东问题,以及近年俄罗斯的强硬战略,都让美国感到有必要进行战略收缩和转移,以保持自身灵活性。但美军的撤离让未来的伊拉克局势充满了变数,因为美军在清剿反美组织中扶植和借助地方和宗教势力,可能使其演变为地方割据武装,而美军迅速撤离则可能导致各族仇杀。再加上伊政府军能力有限,美军驻扎之时各地冲突仍频频发生,撤离更会给基地组织恢复元气之机。果不其然,8月以来,基地组织频频策划针对政府机构的恐怖袭击,10月25日还发生了一起由基地组织策划的两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连环爆炸,伤亡人数近千,重创了伊现政权的威信。

  (三)阿富汗成为美国战略新重点,美军向阿富汗持续增兵。与伊拉克战争的“名不顺言不正”不同,阿富汗战事在美国国内与国际较容易获得较为广泛支持和同情。同时,阿富汗战事事关反恐全局,也有重要地缘战略利益,美国可以借机把阿富汗改造成监控俄、中的桥头堡。另外,美军在伊拉克死亡超过4000人,在阿富汗战死仅600人,受到的国内压力较小。3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针对阿富汗的新战略,以“破坏、瓦解和击溃”活动在阿富汗地区的“基地”组织,确保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安全。根据新战略,美国除向阿富汗增兵外,还将敦促北约盟国增派军事训练人员,争取在2011年前将阿富汗军队扩至13.4万人,警察部队人数达到8.2万人。7月2日,4000名美军会同600余名阿富汗国民军在阿南部省份赫尔曼展开大规模清剿行动。同时,英军在该省省会拉什卡尔加以北地区展开军事行动配合清剿。12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于未来一年半时间内向阿富汗增兵3万,并计划在2011年7月开始撤军。随后北约秘书长宣布北约盟国也将向阿富汗增兵至少5000人。新战略表明,美在内外困局有所加深的情况下,开始更多地依靠北约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但阿富汗的局势持续动荡,使人难以对该地区的前景抱有太多的乐观。
(四)其他地区的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在巴基斯坦,鉴于国内恐怖袭击事件的频发,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加大力度,重点打击盘踞在西北边境省斯瓦特河谷地区的塔利班武装。5月30日,巴安全部队攻克塔利班武装的重要据点——斯瓦特河的明戈拉市。10月17日,巴安全部队再次发动对塔利班的大规模清剿行动,遭到了塔利班的顽强抵抗,并引发难民潮和一系列针对巴重要军事目标的报复性恐怖袭击。在斯里兰卡,持续多年的内战僵局终于取得突破。5月16日,斯政府军击败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猛虎解放组织,收复了所有猛虎组织的控制区。5月21日,斯政府表示将通过下放权力解决民族问题,并与包括泰米尔民族政党在内的所有党派展开广泛对话,以实现持久和平与民族和解。在缅甸, 8月8日以来,军政府与掸邦果敢地区的摩擦不断升级,并爆发严重军事冲突。大批当地民众在冲突中伤亡,愈万名果敢民众涌入云南。8月28日一枚炮弹落在中国境内,造成一死数伤。在也门,8月11日以来,由胡塞家族领导的叛乱武装再次与政府军发生大规模冲突,已造成数百人死亡。在索马里,5月以来,索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持续发生交战,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二、国际军事合作与斗争交织

  2009年,世界各国大力开展双边和多边军事合作,不断扩展形式,深化合作内涵。同时,一些集团之间与大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在短期内很难消除。在这两股潮流的作用下,呈现出合作与斗争交织的形势。

  (一)双边与多边军事演习迈上新台阶。无论是从形式、内容还是规模来看,2009年的联合军演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演习内容不仅针对传统威胁,还注重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应急快速反应的能力,一些演习的规模也超过往年。针对传统威胁的联合军事演习包括:3月9日,韩国与美国举行为期12天的“关键决心”军事演习。3月13-19日,美日在冲绳本岛周边空域举行战机对战演习。4月26日,美国、印度、日本在冲绳海域举行“马拉巴尔—09”大规模海上军事演习。5月6日—6月1日,北约在格鲁吉亚举行军事演习。8月17日,美国、韩国举行“乙支自由卫士”的军事演习。9月14日,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在哈东南部举行“草原之鹰—2009”军事演习。10月21日,美国、以色列举行“杜松眼镜蛇”联合防空演习。10月26日,美国、印度在印北部举行两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陆军联合军事演习。11月4日,美国、韩国陆战队在韩国浦项附近海面举行为期4天的大规模联合登陆演习。11月17日,美国、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举行年度规模最大的“ANNUALEX21G”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一些联合军演还突出了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应急快速反应的能力。如3月6—13日,美国、中国、巴基斯坦、英国、法国、日本等11国在卡拉奇附近海域举行“和平—09”海上军事演习。4月17-19日,上海合作组织在塔吉克斯坦巴德高山靶举行“诺拉克—反恐—2009”大型联合军演。4月20日,美国、阿根廷、巴西、多米尼加、墨西哥、秘鲁等国在佛罗里达海域举行为期两周的“黄金尤尼塔斯”海上军事演习。6月8日,美国、新加坡举行“卡拉特2009”军演。6月19—24日,中国和新加坡在广州军区某基地举行“合作—2009”安保联合训练。6月28日,中蒙在北京举行“维和使命—2009”维和军事演习。7月22—26日,中俄在中国洮南训练基地举行“和平使命—2009”反恐军事演习。9月11日至22日,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等20国在巴拿马附近海域举行“2009联盟力量”军事演习。10月9日,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和英国“五国联防组织”举行人道主义与灾难救援演习。10月16日,美国与东非共同体16国在乌干达举行“天火10号”大型联合救灾演习。

  (二)地区安全合作继续发展。北约发起制定新的《战略构想》工作。4月3-4日,北约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峰会在德法两国举行,峰会正式发起制定新的《战略构想》工作,会后发表了旨在为新的《战略构想》提供基础的《联盟安全声明》,各方在数项议题上达成一致,包括赞同美国的阿富汗新战略,英国、比利、西班牙、法国将增加在阿驻军。4月7日,北约在布鲁塞尔召开安全会议,北约秘书长声称北约面临的外部威胁均来自外部,北约新的战略构想不应该再区分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

  独联体组建集体快速反应部队。2月4-5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特别峰会上,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七国总统签署建立集体快速反应部队的协议。快反部队将部署在俄境内,由1.5万人组成,主要任务是抵御军事侵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势力、有组织跨国犯罪和贩毒活动,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各种灾难造成的紧急状态等。根据协议,和平时期该部队隶属于相应国家的军事指挥系统,集安组织联合指挥部只负责协调工作;战时部队接受统一指挥,以实现多国部队的协调作战。快反部队是对北约东扩和西方在中亚不断强化军事存在的回应,但在各成员国未能就军事问题统一立法、未形成具体的政治文件之前,集体防御仍然任重而道远。
另外,2月3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在莫斯科签署建立统一地区防空系统协定,包括共建5支空军部队、10支防空导弹部队、5支无线电技术部队和1支无线电电子对抗部队。

  (三)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国际合作急待加强。近年,以恐怖袭击、毒品走私、海盗活动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害。以索马里海盗为例,自1991年索马里一直战乱不断,沿海地区海盗活动猖獗,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由于索马里过渡政府没有能力遏制其领海内的海盗行为,联合国安理会于2008年多次通过决议呼吁和授权各国到亚丁湾打击海盗,并授受各国经索马里政府同意可以进入索马里领海。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均组成护航编队开赴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但据国际海事局报道,2009年前三个季度共发生海盗事件294起,超过2008年全年总数,其中97起发生在亚丁湾海域,47起发生在索马里沿岸其他海域。可以说,目前国际社会打击海盗的努力收效并不大,其原因在于:发现海盗行踪较难,雷达要探测发现在海面上极速飞驰的海盗快艇非常困难,如碰上阴雨天气则搜索能力更弱;准确掌握海盗内幕较难,对海盗组织机构内幕及行动规律和特点,尤其是海盗如何发现船只、传递情报、采取何种战术及如何销赃等情况仍不甚清楚。11月6—7日,中国倡导的分区护航协商会议举行,11日,中国在安理会再次倡导各国海军分区护航。但目前实施联合反海盗行动比较难,原因在于各国有各自考量,一些国家想借机取得部分海域行动指挥权和部分话语权,彼此猜忌,且各国海军之间存在通信联络、语言交流、经费分担等多方面障碍。

  (四)中美军事关系回暖,但分歧尚存。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军事关系成了两国关系名副其实的“短板”。上届美国政府留下的对台军售阴影还没消除,却接连因美国军舰在中国管辖海域活动造成了两国新的摩擦。奥巴马与胡 锦 涛于4月在伦敦会晤后为两国军事交流回暖奠定了基础。此后,两国国防部在北京举行了防务磋商;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和陆军参谋长先后访华;两国还就海上军事安全问题进行了对话。作为两军关系复苏的重要信号,中国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于10月24日至11月3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就中美两军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加强磋商等方面达成七项共识。11月17日,奥巴马访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表示,将采取具体措施推进两军关系发展,双方将共同做好2010年中国总参谋长访美和美国参联会主席访华的准备工作,积极落实两军已商定的各项交流与合作计划。但值得一提的是,对台军售问题对双方战略互信的伤害恐怕尚未“痊愈”,这种心理恢复要比单纯形式上交流活动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
 三、核问题最终解决遥遥无期,国际军控核裁军形势严峻

  2009年,朝鲜与伊朗核问题再起波澜,有关方由于矛盾根深蒂固、互不信任,问题的最终解决遥遥无期。虽然美国与俄罗斯展开削减战略武器谈判,并极力高调宣扬“无核世界”,但作为世界头号核武器强国的美国在试图削减他国核实力的同时,并未放弃巩固核武器研发基础与新战术核武器计划,国际军控核裁军形势依然严峻。

  (一)朝鲜半岛再现核危机。1月13日,朝鲜提出弃核条件,表示只有在美国消除对朝鲜的核威胁以及不再对韩国提供核保护伞时,朝鲜才会放弃核武器。1月17日,朝鲜声称称要全面增强核威慑力,与韩国进入“全面对抗”状态,并在随后废除与韩国签署的所有旨在消除政治和军事对抗的协议。4月5日,朝鲜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并对此表示“谴责”。朝鲜随后表示退出六方会谈。5月25日,朝鲜进行地下核试验,随后又发射了多枚短程导弹。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进行核试验表示“最强烈的谴责”,要求朝鲜以“全面、可核查和不可逆的方式放弃所有核武器和现有核计划,立即停止一切有关活动”。朝鲜表示“坚决反对和谴责”安理会决议,决定采取三项措施予以回击:新近提取的钚将全部实现武器化;开始浓缩铀作业;把美国及其追随者的封锁视为战争行为,并采取坚决的军事对应措施。至此,朝鲜核危机已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分析人士认为,朝鲜升级危机首先意在增加各国对“六方会谈柜架崩溃”的危机感,进而掌握今后会谈的主导权。其次试图引起美国新总统奥巴马的注意,逼迫韩国改变强硬立场。最后谋求通过树立外部“敌对势力”维持其现行体制。之后,局势开始回转。8月4—5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应邀访问朝鲜,得到金正日接见。8月26日,朝韩双方红十字会在朝金刚山酒店就安排离散家属会面问题举行会谈。10月4—6日,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朝,朝鲜表示愿意视朝美会谈情况,进行包括六方会谈在内的多边会谈。但这并不表示朝鲜核危机的解决有了一个实质性的突破。

  (二)伊朗核问题出现转机,但最终陷入僵局。10月1日,美、法、俄、英、德、中和伊朗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伊朗承诺很快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对其位于库姆附近的浓缩铀设施进行核查。10月21日,伊朗核问题六方机制的部分国家与伊朗代表在维也纳进行磋商,内容主要涉及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提出的落实伊朗核燃料外加工计划的方案。所谓外加工计划,是指伊朗总统内贾德于9月提出的一项计划,伊朗愿意将其已经生产的部分低纯度浓缩铀提交第三国加工成纯度达到19.75%的浓缩铀,再由伊朗购回以满足其德黑兰医用核反应堆的需要。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日内瓦与维也纳会议作为一个整体,已成为伊朗核问题政治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同时表明美国奥巴马政府采取的缓和关系的举措产生了一定的效果。10月29日,伊朗总统内贾德称,伊朗准备与西方国家在核燃料问题上进行合作,但伊朗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随后由于双方多年的互不信任及在具体操作问题上的分岐,形势开始急转直下。11月3日,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称,伊朗不会参加任何由美国控制结局的谈判。11月7日,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布鲁杰迪表示,伊朗将拒绝把低浓度铀运至国外加工。11月22日,伊朗举行持续五天的大规模联合防空演习,以提高对本国核设施的保卫能力。伊朗总统内贾德还表示伊朗还将拟建10座新铀浓缩厂。伊朗核问题再次陷入僵局。
(三)美俄举行削减战略武器谈判。为维护核军控机制的稳定,削减庞大的核武库开支,改善俄美双边关系,同时鉴于美俄1991年签署的《第一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009年12月5日期满,美俄遂启动签署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5月19-20日,美俄首轮谈判在莫斯科举行,会后俄方认为此谈判富有“建设性精神”并进展顺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表示有的了一个“好的开端”,相信谈判将会达成“良好的”结果。但两国仍存在一系列分歧:新条约是否要与美国在中东欧的反导部署挂钩、削减核弹头的方式(美国把核弹头分成值勤部署和存放仓库两类,放进仓库就算削减,俄方对此并不认同)、具体削减的范围和数量(美坚持将两国实际部署的核弹头削减至1700-2200枚,俄则坚持削减至1500枚,另外美并坚持只限制直接安装在运载工具上的核弹头,已卸载入库的核弹头及运载工具不纳入讨论范围)。经过长达数月的谈判,尽管双方都有达成协议的意向,但截至12月21日,仍没有签署新条约。

  (四)美国巩固核武器研发基础并批准新战术核武器计划。首先,“国家点火装置”在加州落成。5月29日,世界上能量最高的激光系统“国家战火装置”在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落成,其中一项作为美国核武器库存管理计划的一个重要装置,确保禁核形势下美国核威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为新的钚实验室拨款。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为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建造一座新的核研究综合体拨款4700万美元。这座实验室新承担研究钚等各种放射性物质,还具备制造核武器钚弹芯的能力。第三,批准研究新型战术核武器经费。10月中旬,美国国会批准了重建战术核武器的第一步方案,拨款3250万美元用于B61-12战术核炸弹非核部分的可行性研究、设计,该议案还包括用于美国核计划的部分资金。

  四、各大国在经济危机中加强军事力量建设与调整
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多变,战争威胁依旧存在,2009年各大国的建军实践表明军事力量仍是决定一个国际地位重要因素,尽管经济危机席卷各国,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对国防和军队放任自留,各大国加大军费投入,积极调整军事战略,追求军队的小型化、模块化、快速机动化与多能化,加速研制、装备新型武器系统。

  (一)加大军费投入力度。2009年3月,各国陆续公布的新财政年度预算中,国防开支不仅未因愈加严重的经济危机而锐减,反倒出现了“逆水行舟”之势。如美国国防预算从2009财年的5150亿美元上升到2010财年的5337亿美元,增长4%;俄罗斯从9596亿卢布升至10395亿卢布,增长8%;印度从1.14万亿卢比增至1.41万亿卢比,增幅达24%;法、德两国军费也分别增长5.4%和6%。

  (二)调整军事战略。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推出的军事战略带有明显的收缩与柔性特点。2月,奥巴马决定从伊拉克撤军,就是一种战略收缩。而在阿富汗大举增兵,则是为了尽快稳定阿局势,为尽快从阿撤军做准备,同样可视为一种战略收缩。8月6日,美国政府宣布放弃“全球反恐战争”的提法,因为这容易使世界产生误解“美国是在与世界上其他所有地区发生冲突”。美国仍将对恐怖分子滋生地保持“连续不断的”军事打击,同时将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文化等手段,以逐渐消除滋生极端主义的土壤。这显示出了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的柔性特点。
俄罗斯正在酝酿新的军事理论,表明俄军事战略正在进行调整。从2009年情况分析,俄在威胁判断上进一步强调北约是主要外部威胁,同时认为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其重大安全关切。针对美国对其战略空间的挤压,俄罗斯一方面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柜架内组织集体快速反应部队、建立俄白统一防空区以巩固防御手段,另一方面研制“撒手锏”武器强化攻击手段。在战略手段上,更强调依靠战略核力量与先发制人的权力。如10月16日,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称,俄保留首先动用核武器制抵侵略的权力,在大规模战争和地区冲突中先发制人,捍卫国家安全。

  日本加快向外向型军事战略转型。2009年的日本《防卫白皮书》与《中期防卫计划大纲》反覆强调所谓朝鲜、中国与俄罗斯造成的威胁,在日美军事同盟没有任何动摇、特别是美国再度强调为日本提供“核保护伞”的背景下,日本的这种“担心”为其加快向外向型军事战略转型提供了借口。日本政府决定在位于国土最西端的与那国岛部署陆上自卫队,在最南端的冲之鸟岛建设军事基地,甚至强调日本应拥有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另外,日本海上自卫队还于3月14日正式派遣两艘驱逐舰赶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日本军舰二战后首次在海外担负海上护航和警备行动。
  
  (三)调整编制体制。美军于6月23日建立网络战司令部,隶属美国十大联合司令部之一的战略司令部,保护美国军用网络系统不受外国攻击,并对美国攻击别国的网络能力加以整合。美空军于8月7日成立全球打击司令部,为作战指挥官实施战略核威慑和全球打击作战提供战略力量。同时,美军计划把陆军现役部队建设成76个模块化旅战斗队;海军通过“网络化舰队”执行更为分散的任务,航母编队从12个减至11个;空军编成86个作战联队。俄罗斯则通过《2009—2011年俄罗斯军事改革规划》继续编制体制调整工作,计划从2009年开始将现有113万人裁减至100万人,陆军实行旅编制取代师、团编制;空军成立多个作战司令部、空天防御旅、航空基地、防空导弹团和雷达团等;海军在波罗的海舰队先行改革,只保留常备部队;战略火箭兵则从12个师减少到9个师。
(四)发展与更新武器装备。美国的5150亿美元军费用于新武器研发的有796亿美元,采购费则有1838亿美元,项目包括研制CVN-21航母、DDG-1000驱逐舰和F-35战斗机,采购“弗吉尼亚”级潜艇、空间防御系统、导弹防御系统、C4I系统、F-22战斗机和无人机。俄军主要订购包括10套“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升级战略核力量作战指挥系统、研制试射“布拉瓦”海基洲际弹道导弹、采购“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系统、采购一定数量的图-160改进型战略轰炸机和大约其他100架战机。日本最新型的直升机驱逐舰“日向”号和“伊势”号分别下水,“爱宕”级和“金刚”级驱逐舰的“宙斯盾”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另外还更新了22架F-15战斗机。印度与美国在1月签署了两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军购合同,支付21亿美元购买8架P-8远程海上巡逻机。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于2月正式开工建造,预计2011年下水。


(作者:王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军事学博士研究生 梁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