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接触医改,我的一些浅显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51:43


在开篇之前,先将三个故事:
    故事一:我以前科室里一个老大哥有一日被锈钉子扎了,下班后我陪他到处找破伤风的针,结果一个地级市,只有中心医院有此疫苗。究其原因,我说价格大家就明白。晚上急诊,没找关系,一针打完不过9元钱。而我老婆上上个月发烧,晚上急诊,两瓶吊针200多块。

    故事二:一日,我老妈正在坐诊,一个年轻的家长非常害怕的跑来问我妈:XX疫苗三天内打了三次有无副作用。我妈大惊:你们疯啦,这东西虽然免费,也不能这样折腾孩子吧。那人委屈的解释道:我在你这里打过一次,然后孩子给婆婆,在农村被拦着打了一次,第三天给外婆,又在那个村子被拦着打了一次。我妈给孩子详细检查,好在没有问题。回家后老妈叹道:乡村医生打一个孩子登记后可提成一元(或二三元,具体忘记了,但就这么多)

    故事三:身边一些在本系统工作多年的老人家常叹道:不是非典,疾控中心早垮了,自从非典后,那单位一年好过一年。

      这个月才调到医改办公室,学习了一些文件,不过直到今天几个试点县市区的负责人过来开座谈会,我才对医改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直观的认识
  
    会议的具体情况我就不说了,之说一些新认识。

    所谓医改,其实就是砸碎旧有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利益分配和摄取制度,然后重新换一个新的摄取分配制度,以求在医患之间达到一个更和谐平衡点的举措。

    医改的利益主体涉及三个方面,国家、医疗卫生系统和患者。其中三者的想法分别是:国家希望少出钱,多干事;医疗卫生系统希望又赚钱,又做事;老百姓希望不出钱,看好病。

    三者的关系是:国家(即政府)统御医疗卫生系统,但顾忌该系统庞大的从业人员数量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地位;患者多半没有什么医疗卫生知识,医院怎么说,国家怎么说,老实一点的都只有听着,处于绝对下风;医疗卫生系统上要听命于国家,下要对患者负责,但同时要兼顾自身的利益和庞大从业人员的饭碗。

    中国的现状是:国家队医疗卫生系统的投入自建国后有个巨大提高以来,一直裹足不前,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经常出现政府强压甚至是哄着医疗卫生系统先做事,完事后一脚踢开,让卫生系统贴钱的情况;而医疗卫生系统则将以药养医当做习惯性做法,具体不深说,但这对医患关系和卫生系统普遍形象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当然老百姓也并不是完全居于弱势地位,如果愿意闹的,三针没打进去扯皮赚回来几百元不是难事。

     政策最近我看了一些,不多,因为纸面上看一个星期,不如实地干一周。今天一个畅所欲言的座谈会就让我明白了很多资料上看不来的东西。

     个人感觉:医改这东西,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干成的,搞不好就会步教育改革的后尘。但想要做好,在中国也不是难事,只要政府足够重视,肯定可以成功。在中国,医疗卫生系统永远是部队和武警之外,最有战斗力,最有凝聚力,最能战斗的集体。不说多的,不管什么大灾大难,冲在前面的是军人和武警,但卫生人永远是随后投入战斗的,就算警察都没他们冲的快。512那个时候,本地卫生系统的求战欲,动员能力,工作作风,那真是不比军方医院差分毫。其实关键是投入。这个投入不单单是对医院的补贴,更重要的是调动那些行政命令无法触及到的厂商们的积极性,在计划之外寻求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捏合一切可调动可投入之资源。

在开篇之前,先将三个故事:
    故事一:我以前科室里一个老大哥有一日被锈钉子扎了,下班后我陪他到处找破伤风的针,结果一个地级市,只有中心医院有此疫苗。究其原因,我说价格大家就明白。晚上急诊,没找关系,一针打完不过9元钱。而我老婆上上个月发烧,晚上急诊,两瓶吊针200多块。

    故事二:一日,我老妈正在坐诊,一个年轻的家长非常害怕的跑来问我妈:XX疫苗三天内打了三次有无副作用。我妈大惊:你们疯啦,这东西虽然免费,也不能这样折腾孩子吧。那人委屈的解释道:我在你这里打过一次,然后孩子给婆婆,在农村被拦着打了一次,第三天给外婆,又在那个村子被拦着打了一次。我妈给孩子详细检查,好在没有问题。回家后老妈叹道:乡村医生打一个孩子登记后可提成一元(或二三元,具体忘记了,但就这么多)

    故事三:身边一些在本系统工作多年的老人家常叹道:不是非典,疾控中心早垮了,自从非典后,那单位一年好过一年。

      这个月才调到医改办公室,学习了一些文件,不过直到今天几个试点县市区的负责人过来开座谈会,我才对医改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直观的认识
  
    会议的具体情况我就不说了,之说一些新认识。

    所谓医改,其实就是砸碎旧有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利益分配和摄取制度,然后重新换一个新的摄取分配制度,以求在医患之间达到一个更和谐平衡点的举措。

    医改的利益主体涉及三个方面,国家、医疗卫生系统和患者。其中三者的想法分别是:国家希望少出钱,多干事;医疗卫生系统希望又赚钱,又做事;老百姓希望不出钱,看好病。

    三者的关系是:国家(即政府)统御医疗卫生系统,但顾忌该系统庞大的从业人员数量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地位;患者多半没有什么医疗卫生知识,医院怎么说,国家怎么说,老实一点的都只有听着,处于绝对下风;医疗卫生系统上要听命于国家,下要对患者负责,但同时要兼顾自身的利益和庞大从业人员的饭碗。

    中国的现状是:国家队医疗卫生系统的投入自建国后有个巨大提高以来,一直裹足不前,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经常出现政府强压甚至是哄着医疗卫生系统先做事,完事后一脚踢开,让卫生系统贴钱的情况;而医疗卫生系统则将以药养医当做习惯性做法,具体不深说,但这对医患关系和卫生系统普遍形象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当然老百姓也并不是完全居于弱势地位,如果愿意闹的,三针没打进去扯皮赚回来几百元不是难事。

     政策最近我看了一些,不多,因为纸面上看一个星期,不如实地干一周。今天一个畅所欲言的座谈会就让我明白了很多资料上看不来的东西。

     个人感觉:医改这东西,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干成的,搞不好就会步教育改革的后尘。但想要做好,在中国也不是难事,只要政府足够重视,肯定可以成功。在中国,医疗卫生系统永远是部队和武警之外,最有战斗力,最有凝聚力,最能战斗的集体。不说多的,不管什么大灾大难,冲在前面的是军人和武警,但卫生人永远是随后投入战斗的,就算警察都没他们冲的快。512那个时候,本地卫生系统的求战欲,动员能力,工作作风,那真是不比军方医院差分毫。其实关键是投入。这个投入不单单是对医院的补贴,更重要的是调动那些行政命令无法触及到的厂商们的积极性,在计划之外寻求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捏合一切可调动可投入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