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字诀”护卫三峡大坝:一防二打三抗四变(图)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59:28
<P></P>
<P>三峡大坝俯瞰图 </P>
<P>关于三峡大坝是否会受到攻击的讨论引起了人们对一个问题的兴趣:即在现代战争中,如何有效保护好国家大型工程设施,不致使其因受袭击而造成重大灾难。 </P>
<P>  对国家大型工程设施的袭击,不外乎核打击、中远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远程轰炸机、特种袭击等手段。其中最可能成为实战的是巡航导弹、远程轰炸机、特种袭击等。因此,对国家大型工程设施的防护,仅靠一两种防护手段是不够的,需要综合运用防、打、抗、变等多种手段,确保防护对象难以被瞄准、难以被命中、难以被摧毁、难以造成重大后果。
<P>  一是防,重点防范敌方的目标侦察、定位和特工人员渗透,降低被瞄准的精度。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其高效能离不开高精度的侦察情报和导航定位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于太空中的卫星侦察、空中的飞机侦察、地面的人员侦察等,一旦失去这些信息,巡航导弹会失去目标、轰炸机精确制导导弹无法瞄准目标。如前苏联为保护其导弹基地,故意将其坐标在地图上“误差”了好几公里。
<P>  据了解,三峡大坝工程于1993年正式立项开工后,台“军情局”和“国家安全局”就专门立项拨款,刺探相关情报。特别是利用大陆向台湾媒体开放的便利条件,在赴三峡大坝采访的记者团中安插特工,对大坝的坝体结构、周围环境以及大坝的重点部位进行拍照,为此负责大坝安全保卫的武警官兵不得不经常劝阻一些别有用心的摄影记者深入大坝工地进行拍摄。今年4月,三峡库区抓获3名台湾特工,武警从3人身上搜出了卫星定位系统、三峡库区大比例尺地图和手枪等,他们拍摄的三峡周边情景照片有可能成为精确制导武器末端制导的信息来源。
<P>  二是打,采取软硬结合的手段对敌方导弹进行拦截,减小被命中的概率。硬手段主要包括高炮、反导导弹、飞机拦截等,由于长江三峡距台湾海峡在1500公里以上,敌方要对其进行袭击必然进入我战略纵深,这有利于我及早预警、层层拦截,充分发挥各种兵器的作用。软手段主要包括干扰、欺骗等手段,使敌导弹偏离方向。
<P>  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时期,美军曾大量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对越南某发电厂进行袭击,但是在高炮部队的严密防护,特别是在巧妙使用高压水龙制造水幕等战法面前,其激光制导炸弹无一命中目标,最“准”的一颗只打在了围墙外。90年代末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巧妙使用各种隐蔽伪装手段,使北约军队将大量的炸弹倾泻在假目标上,有效保存了其军事力量。
<P>  三是抗,采取加固、筑围墙等手段,减少被摧毁的可能。巡航导弹、空对地导弹等武器的弹头偏小,威力有限,对于大型目标,只有直接命中目标,特别是命中要害,才能彻底摧毁目标,因此对重大工程设施进行加固能够达到即使被命中也不易被摧毁的效果。如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曾对其一电厂修筑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围墙,致使美军一筹莫展,后急用正在试验中的“斯拉姆”导弹上阵,创造了“两弹共穿一孔”的战场新纪录后才将此电站摧毁。三峡大坝是钢筋混凝土重力坝,在30多年时间里,曾对模拟坝体进行过数次高强度爆破,并对建成后的大坝进行模拟爆破。结果证明,大坝不仅能抵御常规武器的袭击,就是小当量的核武器也奈何不了它。
<P>  四是变,预定多种应急方案,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三峡大坝建设之初就已经将安全保证提到了决策的重要位置,其提出的“当出现战争征兆时,降低水位运行,或放空水库”就是一种应急方案。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战争往往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特别是在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容易产生松懈麻痹情绪,对战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从而放松对国家大型基础工程设施一旦遭受袭击之后应急方案的准备,在现代战争史上因此而吃亏的例子是不少见的。 </P><P></P>
<P>三峡大坝俯瞰图 </P>
<P>关于三峡大坝是否会受到攻击的讨论引起了人们对一个问题的兴趣:即在现代战争中,如何有效保护好国家大型工程设施,不致使其因受袭击而造成重大灾难。 </P>
<P>  对国家大型工程设施的袭击,不外乎核打击、中远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远程轰炸机、特种袭击等手段。其中最可能成为实战的是巡航导弹、远程轰炸机、特种袭击等。因此,对国家大型工程设施的防护,仅靠一两种防护手段是不够的,需要综合运用防、打、抗、变等多种手段,确保防护对象难以被瞄准、难以被命中、难以被摧毁、难以造成重大后果。
<P>  一是防,重点防范敌方的目标侦察、定位和特工人员渗透,降低被瞄准的精度。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其高效能离不开高精度的侦察情报和导航定位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于太空中的卫星侦察、空中的飞机侦察、地面的人员侦察等,一旦失去这些信息,巡航导弹会失去目标、轰炸机精确制导导弹无法瞄准目标。如前苏联为保护其导弹基地,故意将其坐标在地图上“误差”了好几公里。
<P>  据了解,三峡大坝工程于1993年正式立项开工后,台“军情局”和“国家安全局”就专门立项拨款,刺探相关情报。特别是利用大陆向台湾媒体开放的便利条件,在赴三峡大坝采访的记者团中安插特工,对大坝的坝体结构、周围环境以及大坝的重点部位进行拍照,为此负责大坝安全保卫的武警官兵不得不经常劝阻一些别有用心的摄影记者深入大坝工地进行拍摄。今年4月,三峡库区抓获3名台湾特工,武警从3人身上搜出了卫星定位系统、三峡库区大比例尺地图和手枪等,他们拍摄的三峡周边情景照片有可能成为精确制导武器末端制导的信息来源。
<P>  二是打,采取软硬结合的手段对敌方导弹进行拦截,减小被命中的概率。硬手段主要包括高炮、反导导弹、飞机拦截等,由于长江三峡距台湾海峡在1500公里以上,敌方要对其进行袭击必然进入我战略纵深,这有利于我及早预警、层层拦截,充分发挥各种兵器的作用。软手段主要包括干扰、欺骗等手段,使敌导弹偏离方向。
<P>  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时期,美军曾大量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对越南某发电厂进行袭击,但是在高炮部队的严密防护,特别是在巧妙使用高压水龙制造水幕等战法面前,其激光制导炸弹无一命中目标,最“准”的一颗只打在了围墙外。90年代末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巧妙使用各种隐蔽伪装手段,使北约军队将大量的炸弹倾泻在假目标上,有效保存了其军事力量。
<P>  三是抗,采取加固、筑围墙等手段,减少被摧毁的可能。巡航导弹、空对地导弹等武器的弹头偏小,威力有限,对于大型目标,只有直接命中目标,特别是命中要害,才能彻底摧毁目标,因此对重大工程设施进行加固能够达到即使被命中也不易被摧毁的效果。如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曾对其一电厂修筑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围墙,致使美军一筹莫展,后急用正在试验中的“斯拉姆”导弹上阵,创造了“两弹共穿一孔”的战场新纪录后才将此电站摧毁。三峡大坝是钢筋混凝土重力坝,在30多年时间里,曾对模拟坝体进行过数次高强度爆破,并对建成后的大坝进行模拟爆破。结果证明,大坝不仅能抵御常规武器的袭击,就是小当量的核武器也奈何不了它。
<P>  四是变,预定多种应急方案,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三峡大坝建设之初就已经将安全保证提到了决策的重要位置,其提出的“当出现战争征兆时,降低水位运行,或放空水库”就是一种应急方案。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战争往往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特别是在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容易产生松懈麻痹情绪,对战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从而放松对国家大型基础工程设施一旦遭受袭击之后应急方案的准备,在现代战争史上因此而吃亏的例子是不少见的。 </P>
<P>四字真言:勿须多虑!</P>[em05][em05][em05]
<P>…………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时期,美军曾大量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对越南某发电厂进行袭击,但是在高炮部队的严密防护,特别是在巧妙使用高压水龙制造水幕等战法面前,其激光制导炸弹无一命中目标,最“准”的一颗只打在了围墙外。</P><P>————我记得激光制导炸弹第一次实战使用是在“黄金峡谷”行动中轰炸卡扎非</P>
<P>战略上藐视,战书上重视,内紧外松,集思广益,万无一失~~</P>
<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4-6-22 12:33:00的发言:</B>

<P>…………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时期,美军曾大量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对越南某发电厂进行袭击,但是在高炮部队的严密防护,特别是在巧妙使用高压水龙制造水幕等战法面前,其激光制导炸弹无一命中目标,最“准”的一颗只打在了围墙外。</P>
<P>————我记得激光制导炸弹第一次实战使用是在“黄金峡谷”行动中轰炸卡扎非</P>

<P>你肯定是记错了。激光制导炸弹的确在越战中应用过。我还隐约记得一个炸桥的CAS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