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传奇的“狐蝠”令人怀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7:33:04
1991年1月17日凌晨,“沙漠风暴”爆发了。

在美军眼里,伊拉克已如瑟瑟发抖的寒蝉,而他们则是挥舞着“大刀”捕食的螳螂。然而,让美军始料不及的是,在一片杀伐声中,伊拉克空军的一架米格-25“狐蝠”战斗机上演了一幕“黄雀在后”的好戏。

3时40分,第一批舰载F/A-18“大黄蜂”战机在海军飞行员安德森率领下,向巴格达机场附近的防空阵地飞去。他们要去“捕食”伊拉克的防空导弹。

“大黄蜂”机群抵近至巴格达以西80公里时,安德森的机载雷达突然探测到巴格达近郊机场起飞了一架神秘战机。雷达显示,那架飞机的马赫数高达1.4,并在不断地爬升!“只有米格-25‘狐蝠’战斗机才会那么做!”安德森心里明白,伊拉克人要还手了。不过他并不担心:“作为使用真空电子管的老飞机,它能掀起什么浪呢?”

米格25"狐蝠"战斗机
漆黑的夜色中,安德森看到了“狐蝠”一掠而过的踪迹:它的加力燃烧器排出的长长的黄色尾焰分外醒目。安德森立即用雷达锁定了这架匆匆而过的“狐蝠”。而就在这一刹那,伊拉克飞行员竟驾驶着“狐蝠”异常娴熟地动作起来:先是迅速右转,脱离安德森的导弹射程;接着又向左转,意图以逆时针方向绕到安德森后方!

对眼前的一幕,安德森既惊讶又佩服:在被优势雷达锁定的情况下,这架“狐蝠”非但没逃跑,反而一边闪躲一边威胁美军战机!安德森一面跟上米格机的转弯,一面向预警机请求攻击准许。但此时的预警机并没有看到急速转弯的“狐蝠”。因为“狐蝠”的飞行方向恰恰与预警机的雷达波方向垂直,多普勒雷达把它当作地形杂波过滤掉了!同行的“大黄蜂”收到安德森的警告后迅速用雷达搜索,却一无所获。“狐蝠”简直疯了,雷达都跟不上它的速度!


大家都在怀疑是否有这样一架“影子”飞机存在,但安德森确信,有一架敌机正如入无人之境般绕过自己,飞向“大黄蜂”编队的后方。在毫无支援的情况下,安德森想跟上这架伊飞机,但对方突然关闭了加力燃烧器,那一点闪亮的黄色也消失了。更不走运的是,此时的“狐蝠”已经绕出了安德森的雷达搜索角度。安德森根本找不到它!

安德森很想继续追踪敌机,但他的“大黄蜂”披挂得满满当当,实在太笨重,如果去追,很可能耗尽燃油,便无法完成压制伊防空导弹的任务。“也许那只是一架逃跑的米格机。”悻悻地转回计划航线的安德森这样安慰自己。但没多久,安德森就知道自己错了。消失的“狐蝠”成了他们这群捕食螳螂身后的“黄雀”!

率队前进的安德森注意到自己右后方的天空炸出一团火花,但他当时并没在意。完成任务返回航母后才知道有一架“大黄蜂”没能回来。这时他意识到那团火花的方向正是失踪的“大黄蜂”在编队中的位置。

“一定是那架米格机!它可以旁若无人地穿越编队前锋的拦截,当然可以从后面挑一只毫无知觉的‘大黄蜂’打上一发!”想到这,安德森心里追悔莫及。1991年1月17日凌晨,“沙漠风暴”爆发了。

在美军眼里,伊拉克已如瑟瑟发抖的寒蝉,而他们则是挥舞着“大刀”捕食的螳螂。然而,让美军始料不及的是,在一片杀伐声中,伊拉克空军的一架米格-25“狐蝠”战斗机上演了一幕“黄雀在后”的好戏。

3时40分,第一批舰载F/A-18“大黄蜂”战机在海军飞行员安德森率领下,向巴格达机场附近的防空阵地飞去。他们要去“捕食”伊拉克的防空导弹。

“大黄蜂”机群抵近至巴格达以西80公里时,安德森的机载雷达突然探测到巴格达近郊机场起飞了一架神秘战机。雷达显示,那架飞机的马赫数高达1.4,并在不断地爬升!“只有米格-25‘狐蝠’战斗机才会那么做!”安德森心里明白,伊拉克人要还手了。不过他并不担心:“作为使用真空电子管的老飞机,它能掀起什么浪呢?”

米格25"狐蝠"战斗机
漆黑的夜色中,安德森看到了“狐蝠”一掠而过的踪迹:它的加力燃烧器排出的长长的黄色尾焰分外醒目。安德森立即用雷达锁定了这架匆匆而过的“狐蝠”。而就在这一刹那,伊拉克飞行员竟驾驶着“狐蝠”异常娴熟地动作起来:先是迅速右转,脱离安德森的导弹射程;接着又向左转,意图以逆时针方向绕到安德森后方!

对眼前的一幕,安德森既惊讶又佩服:在被优势雷达锁定的情况下,这架“狐蝠”非但没逃跑,反而一边闪躲一边威胁美军战机!安德森一面跟上米格机的转弯,一面向预警机请求攻击准许。但此时的预警机并没有看到急速转弯的“狐蝠”。因为“狐蝠”的飞行方向恰恰与预警机的雷达波方向垂直,多普勒雷达把它当作地形杂波过滤掉了!同行的“大黄蜂”收到安德森的警告后迅速用雷达搜索,却一无所获。“狐蝠”简直疯了,雷达都跟不上它的速度!


大家都在怀疑是否有这样一架“影子”飞机存在,但安德森确信,有一架敌机正如入无人之境般绕过自己,飞向“大黄蜂”编队的后方。在毫无支援的情况下,安德森想跟上这架伊飞机,但对方突然关闭了加力燃烧器,那一点闪亮的黄色也消失了。更不走运的是,此时的“狐蝠”已经绕出了安德森的雷达搜索角度。安德森根本找不到它!

安德森很想继续追踪敌机,但他的“大黄蜂”披挂得满满当当,实在太笨重,如果去追,很可能耗尽燃油,便无法完成压制伊防空导弹的任务。“也许那只是一架逃跑的米格机。”悻悻地转回计划航线的安德森这样安慰自己。但没多久,安德森就知道自己错了。消失的“狐蝠”成了他们这群捕食螳螂身后的“黄雀”!

率队前进的安德森注意到自己右后方的天空炸出一团火花,但他当时并没在意。完成任务返回航母后才知道有一架“大黄蜂”没能回来。这时他意识到那团火花的方向正是失踪的“大黄蜂”在编队中的位置。

“一定是那架米格机!它可以旁若无人地穿越编队前锋的拦截,当然可以从后面挑一只毫无知觉的‘大黄蜂’打上一发!”想到这,安德森心里追悔莫及。
也只有八爷能媲美狐蝠和黑鸟的高空高速了。。。。{:jian:}
高空高速看来还是有用的。
八爷的高空高速现在都被大家和一代传奇MIG-25比较了,8爷威武。
那架f18完全是由于机械故障而坠毁的
冈三 发表于 2009-11-29 20:54


    在MD的词典里击落=机械故障。麻烦裤衩不要这样白。
冈三 发表于 2009-11-29 20:54
起个 日 本人 的名字 :sleepy:
后来03年伊拉克战争的时候看到一架架米格25被美军从沙漠里挖出来,看着那残破的摸样,真是。。。。
冈三 发表于 2009-11-29 20:54


    围观日本人 注:此处日为动词~
回复 2# 挂幌子


    回去好好查查狐蝠的高空高速极限再说话!
当初米格25出来的时候,保密把美国人吓坏了,等有个人叛逃到日本,发现,这个传说中可怕的米格25简直就是个空中残疾人。

我以后知道了,那些保密的多数都是怕让知道有多落后,而不是怕人知道有多厉害。所以,一旦实战,毛子的东西立马原形毕露,出怪露丑
米格25刚出来的时代,地位和目前的F22有一拼。
thirdpole 发表于 2009-11-29 21:15

哎。。。缺乏幽默感的童子。。。
有飞飞教主和冈三两个烧饼回复的帖子,还是要看一看的
不过八爷和25没有可比性

当初米格25出来的时候,保密把美国人吓坏了,等有个人叛逃到日本,发现,这个传说中可怕的米格25简直就是个 ...
顺治皇帝 发表于 2009-11-29 21:16

米格-25完全符合那个时代苏军国土防空军的作战思想,技术要求,所以对于苏军国土防空军来说,它就是当时的好飞机。
你让SR-71在米格-25的保养条件下运作,还不知道会出什么样的笑话呢。
苏军的整个体系都不是用来打局部战争的,就是要用机海战术吞没敌人。
何况在这些战争中,基本都是毛子的猴版兵器在阿拉伯人半残的体系下作战。

这帖子已经来了两位教主了,有潜力。
当初米格25出来的时候,保密把美国人吓坏了,等有个人叛逃到日本,发现,这个传说中可怕的米格25简直就是个 ...
顺治皇帝 发表于 2009-11-29 21:16

米格-25完全符合那个时代苏军国土防空军的作战思想,技术要求,所以对于苏军国土防空军来说,它就是当时的好飞机。
你让SR-71在米格-25的保养条件下运作,还不知道会出什么样的笑话呢。
苏军的整个体系都不是用来打局部战争的,就是要用机海战术吞没敌人。
何况在这些战争中,基本都是毛子的猴版兵器在阿拉伯人半残的体系下作战。

这帖子已经来了两位教主了,有潜力。
米格25确实是一个传奇
yankee 发表于 2009-11-29 21:33


    米格25就没漏油问题.黑鸟漏油一直没解决.
yankee 发表于 2009-11-29 21:33


    飙车一次就要换台发动机的神器战斗机除了苏修还没有人能玩,还所以最后毛子把自己的椅子给玩丢了~~哈哈哈
实际上25真不咋地,在高空被F14轻易揍下来,在低空让F111这样的猪调戏。什么叫废材?这就是
似曾相识燕归来 发表于 2009-11-29 21:36


    笑一个。不想解释。
似曾相识燕归来 发表于 2009-11-29 21:36
我N久以前见过一张很有喜感的照片,不知道谁为了搞怪,故意放了一个汽油桶在SR-71下面接油,就像漏雨的房子下面的水盆似的.......:D
顺治皇帝 发表于 2009-11-29 21:37


    记得你干爸的黑鸟的红屁股也用不了两三次.
米格-25能超音速巡航,而8爷就不行
似曾相识燕归来 发表于 2009-11-29 21:39
你还跟教主较真儿.......;P
问老兄个问题,米格-31的最大速度到底是M2.83还是M3.2?
看过说法称米格-31在得到某一级首长授权后可以飞M3.2,也有说法称米格-31极速就是M2.83,哪个对?
yankee 发表于 2009-11-29 21:42

31最大速度不如25,但超巡时间比25长.
那个F18携带的是对地任务武器吧?只有2枚自卫的空空弹貌似。如果是执行空优任务的飞机,被击落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击落了也不能证明米格25就比F18厉害。
yaoziyang9 发表于 2009-11-29 21:10
这个日本人已经多次被围观。

注:此处日也为动词~
米格25也就传说中比较狠,如果没有别连科叛逃这事也许还能狠一阵。
本来好好帖子出来“冈3”就恶心了。{:3_91:}
[:a1:]米格-25就是个侦查+截击的机机,别太拔高了。
顺治皇帝 发表于 2009-11-29 21:38


    看得出来你的笑容僵硬了
MIG25 刚出道的时候确实拉风。不过在海湾战争中,这种老旧的飞机能打下F18也够炫的了。
俺还有个米格-25的模型在家,狰狞啊,放在门口都能辟邪!
米格-25那个大喷管,能站一个人进去...
不过好像飞一次马赫3发动机就报废。
早在 50 年代后期,苏联情报部门就获悉美国正在秘密研究双三(三倍音速、三万米升限)飞机,包括截击机、侦察机和轰炸机,这就是后来的  YF-108、SR-71 和  B-70 计划。苏联的各飞机设计局也开动起来,力求尽早推出对等的飞机,避免陷苏联于被动之中。对于米格来说,这就是 61 年 3 月 10 日启动的 Ye-155 计划。在技术上刚刚突破双二的时候,人们对突破双三十分乐观,但双三在技术上是一个坎,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除了发动机外,最大的问题是材料。在气动加热严重的环境下,除了基本的机体结构材料外,如何保证座舱透明材料、机身上的橡胶密封材料和连接件等具有足够的耐热性,这些都是大大的问号。就连大功率的空调系统都是一个问题。面对巨大的技术风险,米格设计局内部也有很大的争议。原来安排的总师布鲁诺夫拒绝受命,老当益壮的格列维奇只好亲自披挂上阵领军。 64 年格列维奇以 74 岁高龄退休后,另一个米格总师马丘克接任。双三的技术方向还是由米高扬拍板,Ye-155 是米高扬亲自过问的最后一架战斗机,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米格-25 的前身。

  由于双三需要克服严重的气动加热问题,常用的铝合金不能用了,钛合金不仅昂贵,而且难于加工,米格设计局别出心裁地用镍合金钢作主要机体材料。钢当然比较重,这是米格-25 空重就达 29 吨的主要原因,但钢不仅坚固、价廉、耐热,而且热胀冷缩小,容易焊接,还是有优点的。服役后,米格-25 在外场维修时,用简单的焊接就可以修复机身的裂缝,钛合金、铝合金或者现在流行的复合材料就没有那么方便了。由于采用廉价的钢,米格-25 的产量达到 700 多架。相比之下,技术上更先进的 SR-71 的产量只有 32 架,B-70 轰炸机和 F-108 根本就下马了,其中部分原因就是飙升的成本。

Ye-155 的另一个问题是发动机。米格决定用两台 Ye-150 使用过的 R-15 发动机,并作改进。改进内容之一是增加了喷水加力。喷气发动机的进气的质量流量越大,可以喷注的燃料量也越大,产生的推力也越大。但加大进气口面积是有限度的,过大的进气口引起很大的迎风阻力,因此在体积力量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大进气密度才能增大进气得质量流量。喷水加力就是在进气道内喷水,使空气冷却,增加空气密度的办法。为此,米格-25 的进气道内有一个淋浴头一样的喷水装置,向吸进得气流喷洒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混以乙醇是增强溶液的挥发性,加强效果。米格-25 在机内除了携带巨量燃油外,还携带了一个 250 升的水箱,装水和乙醇混合溶液。不过据说在远东的米格-25 机组人员常常把乙醇贪污了兑酒喝,他们真不怕工业乙醇里残存的甲醇引起中毒啊。

  发动机的隔热也是一个问题,为此米格在发动机外包覆一层金属网络,把辐射热反射回来,不致使机体过热。金属网络是镀银的,每架米格-25 镀 5 公斤银。本来是要镀金的,反射率更高,但金的成本太高,只好作罢。

  在气动上,Ye-155 采用双垂尾和双腹鳍,以增加三倍音速时的方向安定性。这还不放心,翼尖还增加了相当于翼梢小翼的装置,进一步增加方向安定性。试飞结果表明,翼尖装置不必要,腹鳍也可以适当减小。上单翼的 Ye-155 是没有机翼下反的。试飞表明,飞机在横滚上过于稳定,所以米格-25的机翼有一点下反。为了缩短起飞距离,Ye-155 曾经考虑过安装鸭翼,但风洞和试飞结果表明不必要。Ye-155 巨大的楔型进气口上唇本身也产生一定的升力,所以鸭翼就省却了。不过 Ye-155 遇到相当大的液压系统功率不足导致控制力矩不足的问题,还遇上机翼刚性不足导致的气动弹性发散问题,试飞中发生过机毁人亡的事故。机翼的刚性问题解决后,液压机构功率依然不足以克服高速飞行时巨大的气动压力,研制全新的大功率液压机构太费事,最后全动平尾向前移动了一点,降低对控制力矩的要求,于是本来就不怎么样的机动性进一步损失了一点。

  Ye-155 创造了很多世界纪录,但 Ye-155 给世界带来最大震动的不是飞行纪录,而是 67 年在多莫达多沃航展的露面。米格-23 也在同一航展初次露面,但风头被米格-25 彻底盖过了。随着巨大的轰鸣,四架和以往苏联战斗机绝然不同的双发、双垂尾战斗机轰然而过,西方观察家甚至为这是不是米格而争论不休。双垂尾和并不太大的后掠角给人以高机动性的印象,苏联同时又公开宣称这是能飞三马赫的战斗机,于是西方空军陷入一片恐慌,疯狂加速研制能够匹敌既能达到双三又是高机动的米格 -25,这就是 F-15 计划的开始。
实际上,米格-25 的机动性相当糟糕,机体过载限制在 4.5g,满载的时候只有 2.2g。作战半径只有 300 公里,航渡航程也只有 1,200 公里。双三在理论上是达得到的,但实际上限制在 2.8 马赫以下,飞行员被要求平时飞行不超过 2.5 马赫,飞一趟三马赫后,发动机就要报废。

  最初的米格-25 实际上是两个型号,米格-25P 截击机和米格-25R 侦察机。米格-25 从 71 年底开始服役,6 个设计团队为此获得列宁奖金,其中包括气动、发动机、电子系统等。有趣的是,米格-25 的第一次战斗飞行甚至在进入苏联空军服役之前。1971 年秋,苏联派了 4 架米格-25R 到埃及,在严格保密和埃及人员不得靠近的情况下,对以色列进行空中侦察。这些米格-25 一直呆到 1972 年 3 月才离开。

  神秘的米格-25 的面纱在 1976 年 9 月 6 日被彻底揭开。远东国土防空军飞行员别连科驾驶一架全新的米格-25P,穿越日本北方的雷达屏障,突然降落在函馆民用机场。由于燃油即将耗尽,别连科的米格-25 不管不顾地直冲跑道而下,差点和一架正在起飞的客机相撞。跑道的长度也不够,最后还是冲出了跑道尽端。但这架完好的米格-25 对美国情报机关来说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大蛋糕,马上就大卸八块,用 C-5A 运到北海道的千岁基地。对米格-25 从头到脚的分析使西方对苏联战斗机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苏联使用简单甚至“落后”的技术达到相当先进的总体性能的能力给西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在研制双三飞机的时候,一门心思在钛合金上打转转;战斗机电子设备也是晶体管的固态电路。米格-25 不光用钢结构,还是电子管的电子设备,这看上去是匪夷所思地落后,实际上相当符合苏联的实际情况。苏联的晶体管技术水平不高,可靠性不好,外场维修困难。电子管除了没有这些问题外,好处还有电流输出特别大,频带特别宽,不怕核爆引发的强烈电磁干扰,对环境温度不敏感,所以不需要麻烦的温度控制。米格-25 的雷达功率高达 500 千瓦,可以把一公里外一个跑过跑道的兔子当场煮熟,所以地勤人员维护雷达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的。这样变态的功率的好处就是不怕干扰,设计指标是在 80 公里距离上可以烧穿一切已知的电子干扰。这样的要求是当时苏联晶体管技术达不到的。
别连科的米格-25 在 67 天之后才大卸八块地归还苏联,苏联只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美国可能没有想到,30 年后美国的 EP-3 也会落到同样的命运。

  米格-25 的战斗机生涯和其他米格前辈不大一样,除了侦察飞行外,苏军的米格-25 从来没有参加过战斗。叙利亚的米格-25 是否被以色列击落过,以色列 F-15 是否被叙利亚的米格-25 击落过,都是争论不清的事情。但伊拉克的米格-25 确实参加了战斗,在第一次伊拉克战争和后来的禁飞区摩擦行动中,若干架米格-25 被击落。然而伊拉克米格-25 也击落了一架美国海军的 F-18,再另一次行动中迫使 EF-111 逃出战区,将受到掩护的 F-15 撂给伊拉克的地空导弹,结果一架 F-15 被捅了下来。更有意思的是,米格-25 在偷袭不成时,可以调转身来,用速度甩掉追射的空空导弹,这是通常战斗机做不到的。但是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残存的米格-25 不是在地面被摧毁,就是被活埋进沙漠中,战后被占领美军起出来,其中一架现在被送到代顿的美国空军博物馆。
以上摘自《米格的天空》




巨大的进气道和发动机
实际上,米格-25 的机动性相当糟糕,机体过载限制在 4.5g,满载的时候只有 2.2g。作战半径只有 300 公里,航渡航程也只有 1,200 公里。双三在理论上是达得到的,但实际上限制在 2.8 马赫以下,飞行员被要求平时飞行不超过 2.5 马赫,飞一趟三马赫后,发动机就要报废。
=============================================================

这段表明米格-25只能作截击机和侦察机。
即使作为侦察机,指标与SR-71也没法比吧。
比起那个大号发动机,比较BT的是米格-25的雷达。那个峰值功率500~600KW....
一开始以为是原文错误,后来又查了别处,发现确实是BT,而且为此还带有高度锁定,防止低空开机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