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规模提拔基层干部 30名乡官直升“厅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8:40:55
http://news.sohu.com/20091111/n268112388.shtml
三次差额 两次票决

  广西30名“乡官”直升“厅官”

  本报记者 包丽敏

  在乡里干了10年之后,李耀忠原本以为自己的仕途,也就是能走出乡里,回到县城当个局长,或者运气好一些的话,能当上副县长、县委常委。他根本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一下跨越了县、市,直接进省城南宁,当上了自治区区直机关的副处长。

  “做梦都想不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乡这位37岁的原党委书记说。以至于刚到任的那几天,他完全适应不过来,夜里梦到自己“还在乡里做工作”呢。

  像李耀忠一样,今年广西全区共有30名乡镇党委书记,从中国行政机构的最底层,经公开招考,破格提拔进入区直机关担任副处级职务,目前已经全部到任。他们中有些人私下开玩笑说:“我们怎么一夜之间学了点齐天大圣的本事,一个筋斗跑到上面来了?”

  这样的招考,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仕途和人生的拐点,对广西而言,则是一次大规模、大力度提拔基层干部的非常规动作。事实上,除去这30名破格提升的“乡官”,在今年开始的全区范围的大选拔中,另有500多名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干部,获得了非常规的晋升机会。此间舆论称,这样的大规模选拔,在广西历史上是罕见的。

“‘跑关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李耀忠把他们这批“乡官”的选拔过程形容为“过关斩将”,组织部门则精确地概括为“三次差额,两次票决”。

  第一次差额发生在组织部门到各县考察时,由全县正科级以上干部、“两委”委员、部分人大代表等总共一二百人,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民主推荐,差额30%。比如李耀忠所在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县里符合条件的乡镇党委书记共6名,第一轮差额下来剩4名进入下一环节。

  据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特别强调组织把关,先通过这种方式筛选一遍,“确实有部分工作不够扎实、政绩不充分、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乡镇党委书记在民主推荐时没有获得多少推荐票。”

  第二次差额则是在各市市委常委会上。各县市区将第一轮筛选出的名单汇总到市里,然后由市委常委们无记名投票,按10%差额“票决”出这一轮的优胜者。

  随后,这些优胜者从各市汇集到南宁“赶考”,参加统一的综合测试。

  广西全区共1126个乡镇党委书记,组织部门几个条件限定下来——40周岁以下、大学学历、乡镇工作满5年、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两年以上或加上乡镇长任职满3年——符合条件的共347人,差额下来,能到区里参加综合测试的213人。

  原本全区各区直机关共拿出58个备选的副处职位,最后挑出“基层干部比较容易适应、与基层工作关联较大”的30个职位。根据考分高低,每个职位本打算配备3名候选人,但由于有几位考生考分并列,最终共入围96人。为公平起见,用抽签的方式抽出其中6个职位,每个配备4名候选人。

  “基本上相当于再高考一次。”李耀忠说。他还记得那天下午,96人集中在区党校的一间会议室,开始填报志愿,“很紧张,手心都冒汗。”

  李耀忠填报的是区发改委农村经济处。然而第一轮填报这个职位的就有十几人之多,而有的职位没人填报或填报人数不够,于是现场开始第二轮填报。志愿填报从下午三点进行到六点,共4轮。

  接下来是“乡官”们的最后一关,也是第三次差额、第二次“票决”,即各用人区直机关党组班子对候选人进行面试,然后由党组成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票决”出最终人选。

  “那时候决定你能不能被录用的,就是分数和实力。”东兰县巴畴乡原党委书记、现任区人事厅公务员管理处副处长牙东豪说。

  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也坦承:“个别乡镇党委书记比较善于‘跑关系’,然而以常委会、党组会‘票决’方式确定推荐人选、确定任职人选时,‘跑关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据称,此次选拔除了命题评卷保密以外,政策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成绩公开、结果公开。选拔工作一开始,区党委组织部即向社会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使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

  一轮轮下来,李耀忠只记得自己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公示、公告,但已记不清究竟是多少次。

  最近一次是在10月底,这位新任的区发改委农经处副处长,和其他29名新任副处长一起,由区公选办向全区进行公告。

  “不去拍马拉关系,不围着领导转,只要你是有本事的人,至少有这条路可走”

  对于这批“乡官”而言,这次破格提拔,“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提拔空间主要在县一级,有时一个县里十几个乡镇书记要竞争一个副县长职位。

  以往,选拔干部只是一级对一级,各自在自己管理的层次内独立选拔干部,但这一次,是县、市、区三级联动,合理分工,打通了从最底层乡镇到区直机关的上升通道。

  在一位最终入选的前“乡官”看来,这样的选拔还将带来另外的影响。“相信这次选拔对用人的一些不正之风会有所触动。”他说。

  在不久前区党委组织部对这30名干部的培训上,这位前“乡官”通过与大家的交流,感觉这批人中相当一部分此前恐怕都是“领导看不见的”,是那种“不勤于向领导‘汇报’”的干部。

  据悉,这批脱颖而出的乡官里有相当一部分,此前在当地连县市的后备干部都不是。

  事实上,区党委组织部此次也有意设置了一些条件,比如必须要有5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一下就卡掉不少到乡镇“镀金”的干部。“那些从领导身边派下去干一段时间等着提拔的人根本没戏”。

  “我们这次就是要选拔那些长期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人,他们真正了解基层。”区党委组织部干部六处副处长陆赞说。

  据他介绍,最终入选的30名乡镇党委书记中,最长的在乡镇干了18年,最短的6年,平均10.7年。

  “不去拍马拉关系,不围着领导转,只要你是有本事的人,至少有这条路可走。”上述前乡镇党委书记感慨道。

  据称,能够通过综合测试闯入面试环节的“乡官”,即使最后没有入选,也已凭实力“进入了当地领导的视野”。根据区党委组织部掌握的数据,截至10月底,余下的66名入围者中,已有20多名回去后得到了提拔,有的升任副县长,有的进入市直机关担任副局长。

  而这些“乡官”能够在综合测试环节胜出,靠的也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前来赴考的“乡官”,大多事先根本没有时间备考。不过,当他们打开试卷就立刻发现,备考也不管用。

  考题跳出了公务员考试的固定模式,都是主观题,大多是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李耀忠就记得,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个农业和矿产资源丰富的贫困县,要引进一家企业,有几家可供挑选,一家是可大量增加财政收入的矿产品深加工企业,一家是对财政贡献不大、但能解决大量农民就业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还有一家是对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都一般却可拉动三产的服务企业,那么优先引进哪一家,说明理由。

  “没干过的不会考,干不好的也考不好。”这是李耀忠答完题后的体会。
“要适应由官到僚的转变”

  不过对于这30名“乡官”而言,更大的挑战也许还在后头。“我现在依然是‘赶考’的心情。”牙东豪说。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年的试用期。需要他们尽快适应的,显然不仅仅是从“书记”到“处长”的称谓变化,更多的是角色的转换。

  用一位新任副处长的话说,是“要适应由官到僚的转变”。以前在乡镇,只需动口,现在许多事情都要亲自动手;此前是说一不二的“决策者”,现在是提供意见的“参谋者”;以前面对的是一个乡镇,现在则需要站在全局的层面看问题;以前常打交道的通常是老百姓,现在则要尽快融入机关的团队。

  “挑战太多了。”李耀忠感叹。自从进了区发改委,他发现机关里“藏龙卧虎”,许多同事都有名牌大学的博士或硕士学位,还不乏海归人士,一开口就能说流利的英语。尽管他也拿到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仍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逼得你老老实实干事,不要有半点沾沾自喜”。

  一个副处级干部通常就是机关的业务骨干,这些业务对这些“乡官”意味着全新的挑战。兴业县高峰镇前党委书记蔡朝亮如今是区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协调管理与专利处的副处长。“说实话,跟乡镇工作真的不大沾边。”他坦承。当时之所以敢报这个职位,也是因为当年读大学时曾学过相关的课程。尽管如此,“要学的太多了”。到任不足两个月,他已经参加了数次培训。最近一段时间来,晚上没事他还会自掏腰包去参加电脑培训班,他需要熟练掌握制作文档之类的技能。

  不过组织部门对此表示乐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选拔上来的乡官,有着良好的综合素质。学历均为大学以上,其中研究生8人,平均年龄37岁,在各区直机关都算是比较年轻的副处级干部,只要肯学肯钻,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业务骨干并不难。

  同时他也认为,这些熟悉基层、在基层磨砺过的新任副处级干部,能够对制订相关政策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35岁的牙东豪打算以这样的方式接受挑战:“我就多花工夫,比别人少睡觉呗。”

  尽管如此,对这样的角色大转换,他们依然“有好长一段时间适应不过来”,适应过程有时候甚至带点戏剧性。据说有一位副处长,走马上任后不久就到他原来所在的市里公干,市长亲自接待。这位曾经的乡镇党委书记,此前很少有机会见到市长,不想饭桌上他就被安排坐在市长的旁边,结果“一整晚都在冒汗”。

  基层干部的“专享舞台”

  李耀忠们的破格提拔,其实得益于广西今年上半年开始的一次面向基层干部的大规模选拔。除去这30名乡官,许多基层干部获得了此前没有的上升通道:有300名村干部,选拔成为乡镇机关的公务员。有100名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担任副乡镇长。还有138名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进入了相应的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位。

  广西在继2008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人才和今年3月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领导人才之后,这次的大规模选拔特定面向基层干部。此间有评论称,这是基层干部的“专享舞台”。

  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向群在不同场合曾表示,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就是不让长期扎根基层的人吃亏、不让埋头苦干的人吃亏、不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吃亏。这次公开选拔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改善和优化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从干部结构上加强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进一步立“重视基层、关爱基层”的用人导向。

  对此,牙东豪是这样理解的:这将有利于形成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去、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一线来的培养链条,而“我们比较幸运地成为这个链条里的环节”。http://news.sohu.com/20091111/n268112388.shtml
三次差额 两次票决

  广西30名“乡官”直升“厅官”

  本报记者 包丽敏

  在乡里干了10年之后,李耀忠原本以为自己的仕途,也就是能走出乡里,回到县城当个局长,或者运气好一些的话,能当上副县长、县委常委。他根本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一下跨越了县、市,直接进省城南宁,当上了自治区区直机关的副处长。

  “做梦都想不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乡这位37岁的原党委书记说。以至于刚到任的那几天,他完全适应不过来,夜里梦到自己“还在乡里做工作”呢。

  像李耀忠一样,今年广西全区共有30名乡镇党委书记,从中国行政机构的最底层,经公开招考,破格提拔进入区直机关担任副处级职务,目前已经全部到任。他们中有些人私下开玩笑说:“我们怎么一夜之间学了点齐天大圣的本事,一个筋斗跑到上面来了?”

  这样的招考,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仕途和人生的拐点,对广西而言,则是一次大规模、大力度提拔基层干部的非常规动作。事实上,除去这30名破格提升的“乡官”,在今年开始的全区范围的大选拔中,另有500多名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干部,获得了非常规的晋升机会。此间舆论称,这样的大规模选拔,在广西历史上是罕见的。

“‘跑关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李耀忠把他们这批“乡官”的选拔过程形容为“过关斩将”,组织部门则精确地概括为“三次差额,两次票决”。

  第一次差额发生在组织部门到各县考察时,由全县正科级以上干部、“两委”委员、部分人大代表等总共一二百人,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民主推荐,差额30%。比如李耀忠所在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县里符合条件的乡镇党委书记共6名,第一轮差额下来剩4名进入下一环节。

  据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特别强调组织把关,先通过这种方式筛选一遍,“确实有部分工作不够扎实、政绩不充分、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乡镇党委书记在民主推荐时没有获得多少推荐票。”

  第二次差额则是在各市市委常委会上。各县市区将第一轮筛选出的名单汇总到市里,然后由市委常委们无记名投票,按10%差额“票决”出这一轮的优胜者。

  随后,这些优胜者从各市汇集到南宁“赶考”,参加统一的综合测试。

  广西全区共1126个乡镇党委书记,组织部门几个条件限定下来——40周岁以下、大学学历、乡镇工作满5年、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两年以上或加上乡镇长任职满3年——符合条件的共347人,差额下来,能到区里参加综合测试的213人。

  原本全区各区直机关共拿出58个备选的副处职位,最后挑出“基层干部比较容易适应、与基层工作关联较大”的30个职位。根据考分高低,每个职位本打算配备3名候选人,但由于有几位考生考分并列,最终共入围96人。为公平起见,用抽签的方式抽出其中6个职位,每个配备4名候选人。

  “基本上相当于再高考一次。”李耀忠说。他还记得那天下午,96人集中在区党校的一间会议室,开始填报志愿,“很紧张,手心都冒汗。”

  李耀忠填报的是区发改委农村经济处。然而第一轮填报这个职位的就有十几人之多,而有的职位没人填报或填报人数不够,于是现场开始第二轮填报。志愿填报从下午三点进行到六点,共4轮。

  接下来是“乡官”们的最后一关,也是第三次差额、第二次“票决”,即各用人区直机关党组班子对候选人进行面试,然后由党组成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票决”出最终人选。

  “那时候决定你能不能被录用的,就是分数和实力。”东兰县巴畴乡原党委书记、现任区人事厅公务员管理处副处长牙东豪说。

  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也坦承:“个别乡镇党委书记比较善于‘跑关系’,然而以常委会、党组会‘票决’方式确定推荐人选、确定任职人选时,‘跑关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据称,此次选拔除了命题评卷保密以外,政策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成绩公开、结果公开。选拔工作一开始,区党委组织部即向社会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使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

  一轮轮下来,李耀忠只记得自己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公示、公告,但已记不清究竟是多少次。

  最近一次是在10月底,这位新任的区发改委农经处副处长,和其他29名新任副处长一起,由区公选办向全区进行公告。

  “不去拍马拉关系,不围着领导转,只要你是有本事的人,至少有这条路可走”

  对于这批“乡官”而言,这次破格提拔,“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提拔空间主要在县一级,有时一个县里十几个乡镇书记要竞争一个副县长职位。

  以往,选拔干部只是一级对一级,各自在自己管理的层次内独立选拔干部,但这一次,是县、市、区三级联动,合理分工,打通了从最底层乡镇到区直机关的上升通道。

  在一位最终入选的前“乡官”看来,这样的选拔还将带来另外的影响。“相信这次选拔对用人的一些不正之风会有所触动。”他说。

  在不久前区党委组织部对这30名干部的培训上,这位前“乡官”通过与大家的交流,感觉这批人中相当一部分此前恐怕都是“领导看不见的”,是那种“不勤于向领导‘汇报’”的干部。

  据悉,这批脱颖而出的乡官里有相当一部分,此前在当地连县市的后备干部都不是。

  事实上,区党委组织部此次也有意设置了一些条件,比如必须要有5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一下就卡掉不少到乡镇“镀金”的干部。“那些从领导身边派下去干一段时间等着提拔的人根本没戏”。

  “我们这次就是要选拔那些长期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人,他们真正了解基层。”区党委组织部干部六处副处长陆赞说。

  据他介绍,最终入选的30名乡镇党委书记中,最长的在乡镇干了18年,最短的6年,平均10.7年。

  “不去拍马拉关系,不围着领导转,只要你是有本事的人,至少有这条路可走。”上述前乡镇党委书记感慨道。

  据称,能够通过综合测试闯入面试环节的“乡官”,即使最后没有入选,也已凭实力“进入了当地领导的视野”。根据区党委组织部掌握的数据,截至10月底,余下的66名入围者中,已有20多名回去后得到了提拔,有的升任副县长,有的进入市直机关担任副局长。

  而这些“乡官”能够在综合测试环节胜出,靠的也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前来赴考的“乡官”,大多事先根本没有时间备考。不过,当他们打开试卷就立刻发现,备考也不管用。

  考题跳出了公务员考试的固定模式,都是主观题,大多是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李耀忠就记得,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个农业和矿产资源丰富的贫困县,要引进一家企业,有几家可供挑选,一家是可大量增加财政收入的矿产品深加工企业,一家是对财政贡献不大、但能解决大量农民就业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还有一家是对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都一般却可拉动三产的服务企业,那么优先引进哪一家,说明理由。

  “没干过的不会考,干不好的也考不好。”这是李耀忠答完题后的体会。
“要适应由官到僚的转变”

  不过对于这30名“乡官”而言,更大的挑战也许还在后头。“我现在依然是‘赶考’的心情。”牙东豪说。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年的试用期。需要他们尽快适应的,显然不仅仅是从“书记”到“处长”的称谓变化,更多的是角色的转换。

  用一位新任副处长的话说,是“要适应由官到僚的转变”。以前在乡镇,只需动口,现在许多事情都要亲自动手;此前是说一不二的“决策者”,现在是提供意见的“参谋者”;以前面对的是一个乡镇,现在则需要站在全局的层面看问题;以前常打交道的通常是老百姓,现在则要尽快融入机关的团队。

  “挑战太多了。”李耀忠感叹。自从进了区发改委,他发现机关里“藏龙卧虎”,许多同事都有名牌大学的博士或硕士学位,还不乏海归人士,一开口就能说流利的英语。尽管他也拿到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仍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逼得你老老实实干事,不要有半点沾沾自喜”。

  一个副处级干部通常就是机关的业务骨干,这些业务对这些“乡官”意味着全新的挑战。兴业县高峰镇前党委书记蔡朝亮如今是区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协调管理与专利处的副处长。“说实话,跟乡镇工作真的不大沾边。”他坦承。当时之所以敢报这个职位,也是因为当年读大学时曾学过相关的课程。尽管如此,“要学的太多了”。到任不足两个月,他已经参加了数次培训。最近一段时间来,晚上没事他还会自掏腰包去参加电脑培训班,他需要熟练掌握制作文档之类的技能。

  不过组织部门对此表示乐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选拔上来的乡官,有着良好的综合素质。学历均为大学以上,其中研究生8人,平均年龄37岁,在各区直机关都算是比较年轻的副处级干部,只要肯学肯钻,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业务骨干并不难。

  同时他也认为,这些熟悉基层、在基层磨砺过的新任副处级干部,能够对制订相关政策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35岁的牙东豪打算以这样的方式接受挑战:“我就多花工夫,比别人少睡觉呗。”

  尽管如此,对这样的角色大转换,他们依然“有好长一段时间适应不过来”,适应过程有时候甚至带点戏剧性。据说有一位副处长,走马上任后不久就到他原来所在的市里公干,市长亲自接待。这位曾经的乡镇党委书记,此前很少有机会见到市长,不想饭桌上他就被安排坐在市长的旁边,结果“一整晚都在冒汗”。

  基层干部的“专享舞台”

  李耀忠们的破格提拔,其实得益于广西今年上半年开始的一次面向基层干部的大规模选拔。除去这30名乡官,许多基层干部获得了此前没有的上升通道:有300名村干部,选拔成为乡镇机关的公务员。有100名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担任副乡镇长。还有138名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进入了相应的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位。

  广西在继2008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人才和今年3月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领导人才之后,这次的大规模选拔特定面向基层干部。此间有评论称,这是基层干部的“专享舞台”。

  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向群在不同场合曾表示,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就是不让长期扎根基层的人吃亏、不让埋头苦干的人吃亏、不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吃亏。这次公开选拔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改善和优化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从干部结构上加强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进一步立“重视基层、关爱基层”的用人导向。

  对此,牙东豪是这样理解的:这将有利于形成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去、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一线来的培养链条,而“我们比较幸运地成为这个链条里的环节”。
嗯不错 不过人数不够不要硬凑啊 别弄一些水平不高的或者只会干基层的当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