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激战棉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5:47
自从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之后,他就成为孙中山和南方政府的头号大敌。1923年孙中山组织联军把陈炯明逐出了广州,但其仍盘踞东江潮汕一带,阴谋再起,严重威胁国民政府的生存。

1924年底,陈炯明认为与南方政府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集结部队,准备打回广州。此时的陈炯明兵力号称十万,实际上大约五万人。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林虎所辖的广西军,约一万五千人,编成4个步兵师。

1925年1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东征宣言》,正式向陈炯明宣战。随即兵分3路向陈炯明发起进攻,以安定广州革命政府的后方。统率北路军的是滇军杨希闵,统率中路军的是桂军刘震寰。南路军由粤军第2步兵师(师长张民达,2000人)、粤军第7独立旅(旅长许济,4000人)、粤军第16独立团(1000人)和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2500人)组成。

黄埔军校教导第1团、第2团是以第一期毕业生为基干编成的,蒋介石以黄埔军校校长名义率领这两个团。何应钦、钱大钧(先是王柏龄,钱大钧是东征途中接任)分别为团长,军校第一期的队长、区队长和教官担任营长;黄埔1期毕业生担任两个教导团的连长、排长、特务长以及营、连党代表职务。同时用黄埔2期在校学生的炮兵队编成一个炮兵连,学生都作为列兵使用,陈诚为炮兵连长。苏联顾问亦随军参战。广东老百姓称这支军队为黄埔学生军。它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在广东各军中却是第一流的。他们不仅受过良好的政治和军事训练,革命斗志空前高昂,而且武器装备也优于各军。

3月上旬,林虎率刘志陆、王定华、黄任寰等部两万余人自兴宁、梅县、等地出发。由于担任战场左翼军的滇军、桂军按兵不动,使林虎得以从容地绕过黄埔军左翼直抄后路,战场形势急转直下。3月12日午后一时,林军右路前队约五、六千人抵鲤湖,左路前队抵红湖(距棉湖五华里),其后续部队尚有万人左右。

3月12日晚,粤军第7旅在揭阳西边南溪北岸宿营;黄埔军校1团在棉湖(一个营在南溪左岸),二团在棉湖东南。

根据所掌握的敌情,苏联顾问建议3月13日以粤军第7旅和黄埔1团组成的右翼向敌人发起主要攻击,目的是迫使敌人往南撤。黄埔2团以其部分兵力支援1团,其余的部队进攻南路敌人。

3月13日零点三十分,蒋介石命令第7旅许济部13日晨7时30分以前进至塔头埠向林虎军左侧包围攻击;黄埔1团何应钦部于13日晨5时30分渡河,攻击正面和顺之敌。教导2团钱大钧部于13日晨5时30分出发,攻击棉湖右岸鲤湖之敌,并掩护一团之左侧;

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原已到达鲤湖之敌,仅留两千余人在鲤湖附近一带高地占领阵地,主力已转至和顺方面。许旅向敌左侧背迂回,越走越远,没有和敌接触的机会,反而使敌减轻了左翼的顾虑。这样,在接下来的棉湖战役中,黄埔教导1团独挡十倍于已的强敌。

13日7时30分,何应钦团长率部进至距和顺约40华里之曾圹村,得知敌军王定华等部五、六千人已在和顺东端高地占领阵地。何应钦即命令1营攻击正面之敌,3营由右方前进攻敌之左翼,2营及炮兵连控置于第二线为预备队。

林虎军凭借有利地势,以居高临下直扑黄埔1团,双方绞杀在一起,战线越拉越长,阵地反复易手,双方伤亡惨重。林虎见正面强攻难以奏效,于是将主要攻击方向转向黄埔一团的左翼。何应钦立即命令3营迅速攻击前进,占领右前方制高地。

上午11时左右,1营战线越拉越长,1连伤亡更重,连长余海滨阵亡,副连长刘赤忱负伤,6名排长、副排长都负伤或阵亡,全连军官只剩下党代表李奇中和司务长阎国福,奉命从第一线撤出。曾圹村已无兵据守,一股敌军乘隙而入,冲到了距1团团部仅百余米的地方,何应钦命2营长刘峙率预备队6连渡过小河,向敌人猛冲,同时命炮兵向曾圹村内射击,毙敌二十余人。在炮火的支援下,6连将敌军逐出了曾圹村。

陈诚指挥的山炮连连续射击。后来由于6门炮的撞针都失灵了,只得后撤到团指挥所附近。

11时30分,林虎再度向1团方向大量增兵,对2营5、6连阵地猛烈攻击。何应钦将最后的预备队4连投入战斗。林虎这时已发现了1团指挥所所在的位置,派出重兵强行突入,黄埔军拼死抵挡。

冲在最前头的敌军离指挥所只有几十米的距离了,蒋介石严令何应钦坚决顶住。何应钦命令号长吹起了冲锋号,第一个冲了出去,带动团部所有人员都跟他往下冲。加仑将军的几个助手和警卫员也拔枪投入了战斗。黄埔军顿时士气大振,杀声震天动地。

炮兵连长陈诚亲自指挥架炮,亲自瞄准,亲自拉火。头一发炮弹正落在团指挥所前面的一堆敌人当中,林虎军突然遭到炮火轰击,顿时惊惶失措,掉头就跑。

当时人们纷纷议论,大炮别人打不响,为什么陈诚亲自拉火就打响了呢?其实是因为大炮打得太多,撞针过热,软了,卸下来过了半小时,撞针经过冷却,又变硬了。由于陈诚拉火打响了头炮,蒋介石立即宣布提升陈诚为炮兵营营长。

此时各阵地上杀声震天,战况空前激烈。1团已无兵力可以调,只能收缩防地固守几个高地。

1团阵地战况激烈,却迟迟不见2团有所动作。加仑将军对此十分不满,反复问参谋为什么还见不到2团加入战斗。

黄埔2团3月13日早晨晚点出发了3小时,沿南溪向鲤湖推进,距离1团左翼约五公里。按照一般作战原则,1团与敌接火后,2团这时应加快速度,按预定方案迅速果断地攻击敌人的侧背。但团长钱大钧听到枪声,反而命令部队在山谷中休息,静候上级命令。却不知指挥部派出的信使,根本找不到他们。

1团孤军苦战的情形2团官兵已经感觉到了,各级军官纷纷来找钱大钧请战,要求出击增援1团。但钱大钧为人谨慎,这次是他首次指挥实际作战,于是就更是谨小慎微,优柔寡断,生怕一步走错,会带来什么闪失。钱大钧觉得1团虽然正在和敌激战,但并不能断定敌人的主攻方向就是1团,万一敌人对1团采取的只是佯攻,把主要兵力部署在针对2团的方向,那就不能莽莽撞撞地把队伍带上去。

另外钱大钧也夹了一点私心,黄埔2团才交到他手里,这第一仗,还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虽然1团正在激战,但指挥部攻击的具体命令尚未下到2团。2团不上去,也是服从命令。

眼见团长优柔寡断,2营营长刘尧宸气冲冲返回营队,当即召集排以上军官开会,宣布2营的任务是担任正面攻击,4、5两连是第一线,6连为预备队。

2团前面,靠近左边是高山,正面是一个二百米高的高地和一片开阔的稻田。2营冒着弹雨,强行冲过一片三、四百米的开阔地,仅仅伤亡了几个人,其余都顺利地到达了山底下。

钱大钧知道2营已经自行投入战斗后后,觉得既然是2营上去了,就不能不管,否则大家都难获善果。于是下令1营紧随2营前进,3营占领左侧高地,掩护全团侧翼。

3营长金佛庄派9连就近火速上山抢占阵地。9连刚攀上高地,果然发现大批敌人也纷纷赶至,双方相距仅数十米。该连立即开火,将前面敌人击退,但后面敌人愈来愈多,仗着人多势众蜂涌而上,双方遂在高地两侧展开恶战。十几分钟后,金营长率后续连队赶至,马上投入战斗。从山顶往下一看,山坡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敌人,正边打枪边嚎叫着向上冲。幸亏抢先了一步,倘若敌军先占据了高地,后果将不堪设想。激战中,金佛庄和郑洞国往返于各阵地间指挥作战,冲在前面的敌人被打得七零八落,死伤枕藉。可是后面的敌人在军官驱赶下仍不顾死活地涌上来。9连连长陈铁眼见敌人已冲上阵地前沿,挥枪率先跃出与敌肉搏。阵地上白刃闪闪,血光四溅,喊杀声,铁器撞击声混成一片。5分钟后,郑洞国率两排士兵从斜侧里切断敌进攻队形,配合9连肃清了阵地上的敌人。自此以后,林虎军进攻锐气顿挫,任凭其指挥官如何吆喝,只要进至3营阵地前三、四十米处,即伏倒在地,不敢向前。

黄埔教导2团在2营长刘尧宸的带动下,终于全部投入了战斗。这时正是下午一点,1团的战斗处最艰苦的关头。2团这支生力军的加入,马上有效地减轻了1团正面所受到的压力。

下午2时许,正在阵前与敌厮杀的营党代表李之龙得到报告:1团3营长王俊刚才冲锋时,被一股反击的敌人俘去了。

李之龙大吃一惊,连忙站定阵前看过去,见一百多米远的地方,十几个敌人正扭着王俊回归本阵。于是二话不说,立即便带领一帮官兵如猛虎般地从山上冲下来,一路过关斩将,势不可当,很快追上了押解王俊的那股敌人,硬生生地把王俊抢回来了。

林虎军渐渐地支持不住了,

黄昏时分,粤军第7独立旅赶到并投入战斗。黄埔军乘势向敌人发起全线反击,林虎军向和顺方向溃退。

在追击中,1营长蒋鼎文左肋中弹受重伤,依然前进不止,鲜血顺着腿流到鞋子上,终于仆倒在地。

    当天18时,棉湖战场逐渐沉寂了下来,经过一天的血战,黄埔教导团以寡敌众,牺牲甚大(1团9个步兵连长,阵亡了6个,伤了3个,副连长、排长伤亡甚多),终于获得了胜利。

3月14日黄埔军继续追击残敌,向河婆前进,又将败敌黎生部击溃。

3月15日午后5时,黄埔学生军全体集合训话。前来劳军的廖仲恺代表中央委员会奖励给每个团一千块钱,并且激动地说:我赶来是带着中央委员会的命令来慰劳你们犒赏你们的,正好碰上这次棉湖大捷。总理过去曾经想把学校培养成革命军,你们真正当得起这个称号。(那是当然,当时国民党在广东的势力并不稳固,远未取得支配地位,手里实际掌握的只有这两个黄埔教导团的武装。如果棉湖战役失败,广州方面各派政治势力势必异动,整个政治、军事形势就很难说了)

加伦将军激动地说,我们以为苏联十月革命时,处境非常困难,作战是非常英勇的,但也很少有可以和这次棉湖战役相比美的。他特别着重讲了第1团的战斗,认为当时团长要是动摇犹豫,战局将不可收拾。说完当场解下身上的佩剑,赠与何应钦。

  自从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之后,他就成为孙中山和南方政府的头号大敌。1923年孙中山组织联军把陈炯明逐出了广州,但其仍盘踞东江潮汕一带,阴谋再起,严重威胁国民政府的生存。

1924年底,陈炯明认为与南方政府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集结部队,准备打回广州。此时的陈炯明兵力号称十万,实际上大约五万人。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林虎所辖的广西军,约一万五千人,编成4个步兵师。

1925年1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东征宣言》,正式向陈炯明宣战。随即兵分3路向陈炯明发起进攻,以安定广州革命政府的后方。统率北路军的是滇军杨希闵,统率中路军的是桂军刘震寰。南路军由粤军第2步兵师(师长张民达,2000人)、粤军第7独立旅(旅长许济,4000人)、粤军第16独立团(1000人)和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2500人)组成。

黄埔军校教导第1团、第2团是以第一期毕业生为基干编成的,蒋介石以黄埔军校校长名义率领这两个团。何应钦、钱大钧(先是王柏龄,钱大钧是东征途中接任)分别为团长,军校第一期的队长、区队长和教官担任营长;黄埔1期毕业生担任两个教导团的连长、排长、特务长以及营、连党代表职务。同时用黄埔2期在校学生的炮兵队编成一个炮兵连,学生都作为列兵使用,陈诚为炮兵连长。苏联顾问亦随军参战。广东老百姓称这支军队为黄埔学生军。它人数虽少,但战斗力在广东各军中却是第一流的。他们不仅受过良好的政治和军事训练,革命斗志空前高昂,而且武器装备也优于各军。

3月上旬,林虎率刘志陆、王定华、黄任寰等部两万余人自兴宁、梅县、等地出发。由于担任战场左翼军的滇军、桂军按兵不动,使林虎得以从容地绕过黄埔军左翼直抄后路,战场形势急转直下。3月12日午后一时,林军右路前队约五、六千人抵鲤湖,左路前队抵红湖(距棉湖五华里),其后续部队尚有万人左右。

3月12日晚,粤军第7旅在揭阳西边南溪北岸宿营;黄埔军校1团在棉湖(一个营在南溪左岸),二团在棉湖东南。

根据所掌握的敌情,苏联顾问建议3月13日以粤军第7旅和黄埔1团组成的右翼向敌人发起主要攻击,目的是迫使敌人往南撤。黄埔2团以其部分兵力支援1团,其余的部队进攻南路敌人。

3月13日零点三十分,蒋介石命令第7旅许济部13日晨7时30分以前进至塔头埠向林虎军左侧包围攻击;黄埔1团何应钦部于13日晨5时30分渡河,攻击正面和顺之敌。教导2团钱大钧部于13日晨5时30分出发,攻击棉湖右岸鲤湖之敌,并掩护一团之左侧;

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原已到达鲤湖之敌,仅留两千余人在鲤湖附近一带高地占领阵地,主力已转至和顺方面。许旅向敌左侧背迂回,越走越远,没有和敌接触的机会,反而使敌减轻了左翼的顾虑。这样,在接下来的棉湖战役中,黄埔教导1团独挡十倍于已的强敌。

13日7时30分,何应钦团长率部进至距和顺约40华里之曾圹村,得知敌军王定华等部五、六千人已在和顺东端高地占领阵地。何应钦即命令1营攻击正面之敌,3营由右方前进攻敌之左翼,2营及炮兵连控置于第二线为预备队。

林虎军凭借有利地势,以居高临下直扑黄埔1团,双方绞杀在一起,战线越拉越长,阵地反复易手,双方伤亡惨重。林虎见正面强攻难以奏效,于是将主要攻击方向转向黄埔一团的左翼。何应钦立即命令3营迅速攻击前进,占领右前方制高地。

上午11时左右,1营战线越拉越长,1连伤亡更重,连长余海滨阵亡,副连长刘赤忱负伤,6名排长、副排长都负伤或阵亡,全连军官只剩下党代表李奇中和司务长阎国福,奉命从第一线撤出。曾圹村已无兵据守,一股敌军乘隙而入,冲到了距1团团部仅百余米的地方,何应钦命2营长刘峙率预备队6连渡过小河,向敌人猛冲,同时命炮兵向曾圹村内射击,毙敌二十余人。在炮火的支援下,6连将敌军逐出了曾圹村。

陈诚指挥的山炮连连续射击。后来由于6门炮的撞针都失灵了,只得后撤到团指挥所附近。

11时30分,林虎再度向1团方向大量增兵,对2营5、6连阵地猛烈攻击。何应钦将最后的预备队4连投入战斗。林虎这时已发现了1团指挥所所在的位置,派出重兵强行突入,黄埔军拼死抵挡。

冲在最前头的敌军离指挥所只有几十米的距离了,蒋介石严令何应钦坚决顶住。何应钦命令号长吹起了冲锋号,第一个冲了出去,带动团部所有人员都跟他往下冲。加仑将军的几个助手和警卫员也拔枪投入了战斗。黄埔军顿时士气大振,杀声震天动地。

炮兵连长陈诚亲自指挥架炮,亲自瞄准,亲自拉火。头一发炮弹正落在团指挥所前面的一堆敌人当中,林虎军突然遭到炮火轰击,顿时惊惶失措,掉头就跑。

当时人们纷纷议论,大炮别人打不响,为什么陈诚亲自拉火就打响了呢?其实是因为大炮打得太多,撞针过热,软了,卸下来过了半小时,撞针经过冷却,又变硬了。由于陈诚拉火打响了头炮,蒋介石立即宣布提升陈诚为炮兵营营长。

此时各阵地上杀声震天,战况空前激烈。1团已无兵力可以调,只能收缩防地固守几个高地。

1团阵地战况激烈,却迟迟不见2团有所动作。加仑将军对此十分不满,反复问参谋为什么还见不到2团加入战斗。

黄埔2团3月13日早晨晚点出发了3小时,沿南溪向鲤湖推进,距离1团左翼约五公里。按照一般作战原则,1团与敌接火后,2团这时应加快速度,按预定方案迅速果断地攻击敌人的侧背。但团长钱大钧听到枪声,反而命令部队在山谷中休息,静候上级命令。却不知指挥部派出的信使,根本找不到他们。

1团孤军苦战的情形2团官兵已经感觉到了,各级军官纷纷来找钱大钧请战,要求出击增援1团。但钱大钧为人谨慎,这次是他首次指挥实际作战,于是就更是谨小慎微,优柔寡断,生怕一步走错,会带来什么闪失。钱大钧觉得1团虽然正在和敌激战,但并不能断定敌人的主攻方向就是1团,万一敌人对1团采取的只是佯攻,把主要兵力部署在针对2团的方向,那就不能莽莽撞撞地把队伍带上去。

另外钱大钧也夹了一点私心,黄埔2团才交到他手里,这第一仗,还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虽然1团正在激战,但指挥部攻击的具体命令尚未下到2团。2团不上去,也是服从命令。

眼见团长优柔寡断,2营营长刘尧宸气冲冲返回营队,当即召集排以上军官开会,宣布2营的任务是担任正面攻击,4、5两连是第一线,6连为预备队。

2团前面,靠近左边是高山,正面是一个二百米高的高地和一片开阔的稻田。2营冒着弹雨,强行冲过一片三、四百米的开阔地,仅仅伤亡了几个人,其余都顺利地到达了山底下。

钱大钧知道2营已经自行投入战斗后后,觉得既然是2营上去了,就不能不管,否则大家都难获善果。于是下令1营紧随2营前进,3营占领左侧高地,掩护全团侧翼。

3营长金佛庄派9连就近火速上山抢占阵地。9连刚攀上高地,果然发现大批敌人也纷纷赶至,双方相距仅数十米。该连立即开火,将前面敌人击退,但后面敌人愈来愈多,仗着人多势众蜂涌而上,双方遂在高地两侧展开恶战。十几分钟后,金营长率后续连队赶至,马上投入战斗。从山顶往下一看,山坡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敌人,正边打枪边嚎叫着向上冲。幸亏抢先了一步,倘若敌军先占据了高地,后果将不堪设想。激战中,金佛庄和郑洞国往返于各阵地间指挥作战,冲在前面的敌人被打得七零八落,死伤枕藉。可是后面的敌人在军官驱赶下仍不顾死活地涌上来。9连连长陈铁眼见敌人已冲上阵地前沿,挥枪率先跃出与敌肉搏。阵地上白刃闪闪,血光四溅,喊杀声,铁器撞击声混成一片。5分钟后,郑洞国率两排士兵从斜侧里切断敌进攻队形,配合9连肃清了阵地上的敌人。自此以后,林虎军进攻锐气顿挫,任凭其指挥官如何吆喝,只要进至3营阵地前三、四十米处,即伏倒在地,不敢向前。

黄埔教导2团在2营长刘尧宸的带动下,终于全部投入了战斗。这时正是下午一点,1团的战斗处最艰苦的关头。2团这支生力军的加入,马上有效地减轻了1团正面所受到的压力。

下午2时许,正在阵前与敌厮杀的营党代表李之龙得到报告:1团3营长王俊刚才冲锋时,被一股反击的敌人俘去了。

李之龙大吃一惊,连忙站定阵前看过去,见一百多米远的地方,十几个敌人正扭着王俊回归本阵。于是二话不说,立即便带领一帮官兵如猛虎般地从山上冲下来,一路过关斩将,势不可当,很快追上了押解王俊的那股敌人,硬生生地把王俊抢回来了。

林虎军渐渐地支持不住了,

黄昏时分,粤军第7独立旅赶到并投入战斗。黄埔军乘势向敌人发起全线反击,林虎军向和顺方向溃退。

在追击中,1营长蒋鼎文左肋中弹受重伤,依然前进不止,鲜血顺着腿流到鞋子上,终于仆倒在地。

    当天18时,棉湖战场逐渐沉寂了下来,经过一天的血战,黄埔教导团以寡敌众,牺牲甚大(1团9个步兵连长,阵亡了6个,伤了3个,副连长、排长伤亡甚多),终于获得了胜利。

3月14日黄埔军继续追击残敌,向河婆前进,又将败敌黎生部击溃。

3月15日午后5时,黄埔学生军全体集合训话。前来劳军的廖仲恺代表中央委员会奖励给每个团一千块钱,并且激动地说:我赶来是带着中央委员会的命令来慰劳你们犒赏你们的,正好碰上这次棉湖大捷。总理过去曾经想把学校培养成革命军,你们真正当得起这个称号。(那是当然,当时国民党在广东的势力并不稳固,远未取得支配地位,手里实际掌握的只有这两个黄埔教导团的武装。如果棉湖战役失败,广州方面各派政治势力势必异动,整个政治、军事形势就很难说了)

加伦将军激动地说,我们以为苏联十月革命时,处境非常困难,作战是非常英勇的,但也很少有可以和这次棉湖战役相比美的。他特别着重讲了第1团的战斗,认为当时团长要是动摇犹豫,战局将不可收拾。说完当场解下身上的佩剑,赠与何应钦。

怒涛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开始时的确是朝气勃勃
三千学生军,当时的精中之精!后来扩充太厉害,战斗力反而下降的利害!
学生军就是厉害,塔利班就是靠学生军起家的
最近参拜了大元帅府  浮想联翩

感谢忘情原创  不知道资料是哪里来的
后期黄埔军战力大不如前不是因为扩充太快,而是因为清共抽掉了自己的脊梁。老蒋光知道讲三民主义,却不知道主义必须和信仰结合才能产生力量。
黄埔的军事教育我觉得也就是一个军士教导队的水平。

但在两次东征中,一、二期毕业生只当排长,班长,甚至大部分人只是作为士兵使用,黄埔教授的军事技术和知识是足够应付的。

至于连长以上军官,基本都是由教官充任,不是保定就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再不济的也是讲武堂出身,指挥连,营,团级作战是胜任的。

而对比当时的各派军阀部队,班,排长和士兵的军政素质是无法和黄埔教导一,二团相提并论的。因此这两个团的战斗力在当时来说是强悍的。这也是棉湖之役区区两团兵力居然在正面硬顶中击垮数倍于已之敌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埔的军事教育我觉得也就是一个军士教导队的水平。

但在两次东征中,一、二期毕业生只当排长,班长,甚至大部分人只是作为士兵使用,黄埔教授的军事技术和知识是足够应付的。

至于连长以上军官,基本都是由教官充任,不是保定就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再不济的也是讲武堂出身,指挥连,营,团级作战是胜任的。

而对比当时的各派军阀部队,班,排长和士兵的军政素质是无法和黄埔教导一,二团相提并论的。因此这两个团的战斗力在当时来说是强悍的。这也是棉湖之役区区两团兵力居然在正面硬顶中击垮数倍于已之敌的主要原因之一
5# bjnr

写这篇参考了大量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以及广东的文史资料,还有就是苏联顾问们的回忆录。但对于回忆录中大量自相矛盾或者一些孤证的说法,则一律不采用,只采用我觉得事实清楚,没什么争议的部分
看《李宗仁回忆录》里所说的,林虎应该还是当时的粤军名将
保定的教育质量当然好
师资力量雄厚,学制长,又专心于军事教育。而黄埔呢?仅仅半年的短训班,还要花大量时间搞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再加上生员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身体条件,象胡宗南长官这样体检就要被涮掉的,就凭几句气壮山河的慷慨之辞,居然也能过关被录取。

不过黄埔也有个优势,那就是苏联教官们全是刚从战场上下来的百战将星,教授的全是实打实的真功夫,军事训练也严格,基本没什么花架子。

保定教官们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并不多。
  教导大队具有基本素质高,作战勇猛的特点,同时也有骨干密度太大,一旦损失很不好补充的困难。
我有一本书上面说,苏联教官教导黄埔学生的时候,是先学开枪、拼刺、装退子弹、瞄准、射击等战斗动作,然后教你整队、队形变换、散兵、地形地物利用等各项军事技术,保证你能上战场;至于立正、敬礼、转法、步法等,有时间就教一点,没时间就不教。
在广东这些资料很多,当年的英雄很多都被蒋某人废了,李之龙就是一例。
有两个问题请教楼主:
1.棉湖之战发生在1925年3月13日,据说当时陈炯明部已经知道孙中山先生于12日逝世的消息,并以此动摇黄埔军的军心,此说是否属实?

2.据说刘峙在这一战表现突出,玩了一回赤膊上阵,领头带着人冲锋,淮海战役里的“猪”这时候有这么勇猛?
zetaplus 发表于 2009-9-13 18:41

的确如此,这是苏联三年内战时逼出来的速成法,非常有效,利于短期内大量培训战斗骨干,但是理论素养先天不足,战后需要重新回炉补课。苏联内战结束后大裁军,从550万裁成50万左右,同时将大批战时提拔的军官送到军校系统学习。但国民党方面却没有这么做。究其原因,一是条件不太允许,军队一直在征战中,二是没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个问题,虽然有个陆军大学,但基本上是养老赋闲的地方,老蒋所看重的黄埔嫡系们系统回炉的并不多。导致大批黄埔生提拔到高级指挥岗位后,实际军事素养不能胜任。
白少流 发表于 2009-9-14 16:12

1、当时通讯条件很差,不象现在网络时代资讯发达。孙12日逝世,黄埔军和林虎军都在前线运动中,当时蒋介石,加伦,廖仲凯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但为了不影响军心士气,一直严格保密,直到棉糊战役胜利后才公开宣布。陈炯明方面通讯手段也很糟,有此心却无此力。况且两军激战,即使是林虎军使出这招,但只要黄埔军方面说是敌人造谣即可,不会有什么实际影响。

2、刘峙早年还是不错的,宁汉分流后在二次北伐中也有上佳表现,中原大战时也不错。但其人当方面军司令,独镇一方是不胜任的。

一个优秀的连长,营长,一个战斗英雄,并不意味着他一定将来能胜任方面军司令的职务呀。

况且还有一个因素,黄埔教导团时,精诚团结,有理想,有信仰,上下同心,身先士卒。但一旦坐了江山,开始享福,当年的激情和豪情不复有矣。栽到了党国这个腐烂不堪的大酱缸里,处处考虑的是个人和小集团的私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凡事私利优先,这和当年哪能比呀?

其实这个问题,在绝大部分后来留在国民党方面的黄埔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先天的军事教育就不足,部队扩充太快,提拔太快,在各级指挥职务上历练不足,这样的人和苏联大清洗后紧跟着大扩军,大提拔,许多军官火箭上升,但在苏德战争初期表现拙劣,被证明不能适应高级指挥岗位有异曲同工之处
17# 我才是忘情
TG则正相反,各位开国将帅们大多从连排长甚至小兵做起,队伍扩张的速度一开始又很慢,多数在基层岗位上有很长的履任经验,到了解放战争运动战时期方能得心应手~
yankee 发表于 2009-9-15 18:08

国民党败退台湾前,根本就没有一个优胜劣汰的内部淘汰机制,象蒋鼎文、刘峙这样凭着早期战功登上高位的,上去就上去了,上去就下不来了。这和TG形成鲜明对比。TG在各个时期,干部都能上能下,你能打,就提拔得快,你有几仗打砸了,对不起,让贤吧。 红军时期的王树声可是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打仗不行,就只能到三级军区当个军区司令了。
zetaplus 发表于 2009-9-12 22:05

老蒋原来思想也比较左和亲苏,但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他访苏回国后,思想就不亲苏了。
黄埔学生军,当时都是有理想的热血青年,打到列强、打到列强
哎,可惜后来蒋介石还是成了新军阀
鲤湖现在叫里湖...当年不少当地的地坯流氓给黄埔军打下手...尔后黄埔军一走...他们立马变身"革命军"...
萨达姆·侯赛因 发表于 2009-9-15 19:22
是啊!那时候苏联顾问评价他是中国孙中山以下的“红色将军”
国民党也曾经想苏联提出整党加入共产国际,最初看书到此处都让我YY不止啊。
老蒋毕竟是江浙青帮出身
回复 11# 我才是忘情


    有信仰的人打起来不怕死,在同等装备指挥情况下的战斗力远强于当时拖欠军饷的穿军装的农民军阀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