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说太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37:21


摘自《ANSYS对航空工业解决方案(三)航空发动机仿真方案_1》
发表时间:2008-10-23  作者: 安世亚太    来源: 安世亚太

    我国航空动力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维护修理、测绘仿制、批量生产、改进改型、民机开发等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新机研制和预先研究也取得可喜进展,共生产了近60000台各型发动机,为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航空动力长期在测绘仿制中徘徊,走了不少弯路,与加速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航空发动机大大落后了。我国现役军机大量使用的发动机,大都是仿制前苏联的产品或者是其改进改型,推重比为5~5.5左右,仅相当于国外早已淘汰的第二代水平;民机动力方面,目前生产的仍是仿制前苏联50~60年代的中小型涡桨发动机,干线民航机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基本上还是空白;在航改燃机方面,80年代在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基础上改型了6种型号,生产了百余台,但仅占我国近800万千瓦燃机总装机容量的5%左右;从80年代初开始的高性能发动机关键技术预研,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距工程应用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80 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某发动机,虽已实现首飞,但距设计定型尚需时日。综合评估我国航空动力的总体技术水平,较国外相差一代半,落后约25~30年,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危险。我国航空发动机落后,已成为严重制约整个航空工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这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客观上航空发动机技术十分复杂,研制难度很大,花钱多,周期长,我国工业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预研和型号经费投入不足;主观上对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复杂性和规律性认识不足,对预研工作重视不够,技术储备少;摊子大,战线长,力量分散,型号品种多。在国际形势出现变化和动力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却未能及时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引进仿制机种过多,总以为测仿来得快,40多年中先后测仿了来自国外的十多种型号,大都是当时该国的二、三流产品;尤为失策的是对引进技术未能很好地组织消化、吸收和创新,且引进往往挤掉或消弱了国内的新机研制;长期过份强调型号牵引,有了型号才有钱,对预先研究、打基础重视不够,预研投资强度太低,结果使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许多关键技术没有提前突破,型号研制成了“无米之炊”,久攻不下,为了满足飞机对发动机的需求而不得不再来一轮新的引进、仿制,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在管理上,领导机构重叠,管理分散,政出多门,意见不一,缺乏稳定、权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型号和大型预研项目的“上马”和“下马”,往往因机构调整和人事变动而出现大的变化;没有协调处理好发动机与飞机(平台)、型号与预研、全新研制与改进改型、自行研制与国外引进、工业部门和使用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工业基础方面没有安排好提前突破先进的关键材料和制造工艺。管理上滞后和指导思想上的   不适应,对发动机的发展有时甚至比技术上落后的影响更大。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指出:我们的飞机得了“心脏病”。40多年过去了,这种状况并没有实质性的好转,国内民航干线客机动力已全部被国外所占领,而新研军机因没有自行研制的先进动力可用,不得不买装国外发动机。我军装备因动力而受制于人,形势十分严峻。根治飞机“心脏病”已刻不容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严肃而又紧迫的任务。图3-1-1表明,从军用航空发动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推重比”来看,我国航空发动机与国外发达国家对比呈现出剪刀差的落后趋势,我国航空发动机仿制生产起于50年代初,起步并不算晚,而70年代以后差距愈拉愈大,与世界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加速发展态势形成巨大的反差!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我国周边国家日本早就与美国合作生产第三代F110发动机,并参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民用涡扇发动机的国际合作研制,目前又正在与美、英合作研制飞行速度5倍声速的HYPR-9组合循环发动机,力图在高超声速推进技术领域抢占领先地位。印度自行研制的GTX-35VS双转子涡扇发动机,推重比7.5左右,预计2002年将装在他们自行设计的LCA轻型战斗机上首飞(后改用美国的F404-F2发动机)。他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对其现有的 780架各型作战飞机进行大规模更新换代,使现役第三代飞机由目前的230架增加至560多架,还准备引进50架装有推力矢量喷管的俄制SU-30MKT 战斗机,并计划在15年内生产150~200架。台湾地区虽未独自研制航空发动机,但在美国人帮助下,合资研制了FTE1042涡扇发动机,并成功地应用于“经国号”轻型战斗机(装备130多架)。此外继购买150架F16A/B之后,又引进60架幻影2000-5,明显地提高了装备水平,增强了空军实力。可以说,我国空军(包括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的装备,除了数量上仍占一定优势之外,其技术水平已经或即将被这些周边国家和地区赶上和超过。这种严峻的形势,对我国国家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对此我们应有高度警惕和足够的认识。

    1.3.新世纪我国航空动力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虽然我国还没有一台自行研制的发动机投入使用,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们进行了多个型号研制,开展了推重比8和推重比10发动机这两项大型预研工作,建成了包括大型高空台在内的基本配套的试验设施,形成了较强的制造加工能力。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合作,为21世纪航空动力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较坚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过去航空产品的设计主要是依赖于各种试验,使得航空产品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周期长、耗资多、风险高。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CAE)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试验数据的积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航空发达国家引发了一场设计技术的“革命”,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设计”向依靠计算机数学模型优化计算和虚拟现实仿真“预测设计”的转变,从而大大减少了试验工作量,提高了设计的成功率,既节约了经费,又缩短了研制周期。使发动机的研制周期从过去的10~15年缩短到6~8年甚至4~5年,试验机也从过去的40~50台减少到10台左右。

    我们若能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在我国预研和型号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再加大力度引进、消化一些国外的先进软件,建立一套中国自己的航空动力设计体系和数值仿真系统,提高设计“起跑线”,发挥“后发优势”,不再重复西方几十年所走过的老路。这是我国航空动力走出困境,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摘自《ANSYS对航空工业解决方案(三)航空发动机仿真方案_1》
发表时间:2008-10-23  作者: 安世亚太    来源: 安世亚太

    我国航空动力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维护修理、测绘仿制、批量生产、改进改型、民机开发等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新机研制和预先研究也取得可喜进展,共生产了近60000台各型发动机,为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航空动力长期在测绘仿制中徘徊,走了不少弯路,与加速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航空发动机大大落后了。我国现役军机大量使用的发动机,大都是仿制前苏联的产品或者是其改进改型,推重比为5~5.5左右,仅相当于国外早已淘汰的第二代水平;民机动力方面,目前生产的仍是仿制前苏联50~60年代的中小型涡桨发动机,干线民航机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基本上还是空白;在航改燃机方面,80年代在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基础上改型了6种型号,生产了百余台,但仅占我国近800万千瓦燃机总装机容量的5%左右;从80年代初开始的高性能发动机关键技术预研,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距工程应用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80 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某发动机,虽已实现首飞,但距设计定型尚需时日。综合评估我国航空动力的总体技术水平,较国外相差一代半,落后约25~30年,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危险。我国航空发动机落后,已成为严重制约整个航空工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这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客观上航空发动机技术十分复杂,研制难度很大,花钱多,周期长,我国工业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预研和型号经费投入不足;主观上对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复杂性和规律性认识不足,对预研工作重视不够,技术储备少;摊子大,战线长,力量分散,型号品种多。在国际形势出现变化和动力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却未能及时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引进仿制机种过多,总以为测仿来得快,40多年中先后测仿了来自国外的十多种型号,大都是当时该国的二、三流产品;尤为失策的是对引进技术未能很好地组织消化、吸收和创新,且引进往往挤掉或消弱了国内的新机研制;长期过份强调型号牵引,有了型号才有钱,对预先研究、打基础重视不够,预研投资强度太低,结果使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许多关键技术没有提前突破,型号研制成了“无米之炊”,久攻不下,为了满足飞机对发动机的需求而不得不再来一轮新的引进、仿制,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在管理上,领导机构重叠,管理分散,政出多门,意见不一,缺乏稳定、权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型号和大型预研项目的“上马”和“下马”,往往因机构调整和人事变动而出现大的变化;没有协调处理好发动机与飞机(平台)、型号与预研、全新研制与改进改型、自行研制与国外引进、工业部门和使用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工业基础方面没有安排好提前突破先进的关键材料和制造工艺。管理上滞后和指导思想上的   不适应,对发动机的发展有时甚至比技术上落后的影响更大。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指出:我们的飞机得了“心脏病”。40多年过去了,这种状况并没有实质性的好转,国内民航干线客机动力已全部被国外所占领,而新研军机因没有自行研制的先进动力可用,不得不买装国外发动机。我军装备因动力而受制于人,形势十分严峻。根治飞机“心脏病”已刻不容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严肃而又紧迫的任务。图3-1-1表明,从军用航空发动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推重比”来看,我国航空发动机与国外发达国家对比呈现出剪刀差的落后趋势,我国航空发动机仿制生产起于50年代初,起步并不算晚,而70年代以后差距愈拉愈大,与世界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加速发展态势形成巨大的反差!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我国周边国家日本早就与美国合作生产第三代F110发动机,并参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民用涡扇发动机的国际合作研制,目前又正在与美、英合作研制飞行速度5倍声速的HYPR-9组合循环发动机,力图在高超声速推进技术领域抢占领先地位。印度自行研制的GTX-35VS双转子涡扇发动机,推重比7.5左右,预计2002年将装在他们自行设计的LCA轻型战斗机上首飞(后改用美国的F404-F2发动机)。他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对其现有的 780架各型作战飞机进行大规模更新换代,使现役第三代飞机由目前的230架增加至560多架,还准备引进50架装有推力矢量喷管的俄制SU-30MKT 战斗机,并计划在15年内生产150~200架。台湾地区虽未独自研制航空发动机,但在美国人帮助下,合资研制了FTE1042涡扇发动机,并成功地应用于“经国号”轻型战斗机(装备130多架)。此外继购买150架F16A/B之后,又引进60架幻影2000-5,明显地提高了装备水平,增强了空军实力。可以说,我国空军(包括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的装备,除了数量上仍占一定优势之外,其技术水平已经或即将被这些周边国家和地区赶上和超过。这种严峻的形势,对我国国家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对此我们应有高度警惕和足够的认识。

    1.3.新世纪我国航空动力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虽然我国还没有一台自行研制的发动机投入使用,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们进行了多个型号研制,开展了推重比8和推重比10发动机这两项大型预研工作,建成了包括大型高空台在内的基本配套的试验设施,形成了较强的制造加工能力。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合作,为21世纪航空动力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较坚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过去航空产品的设计主要是依赖于各种试验,使得航空产品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周期长、耗资多、风险高。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CAE)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试验数据的积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航空发达国家引发了一场设计技术的“革命”,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设计”向依靠计算机数学模型优化计算和虚拟现实仿真“预测设计”的转变,从而大大减少了试验工作量,提高了设计的成功率,既节约了经费,又缩短了研制周期。使发动机的研制周期从过去的10~15年缩短到6~8年甚至4~5年,试验机也从过去的40~50台减少到10台左右。

    我们若能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在我国预研和型号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再加大力度引进、消化一些国外的先进软件,建立一套中国自己的航空动力设计体系和数值仿真系统,提高设计“起跑线”,发挥“后发优势”,不再重复西方几十年所走过的老路。这是我国航空动力走出困境,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偶知道急也没用,但仍然忍不住很着急!
慢慢追吧,某些领域内跨越式发展是不存在的

只要每天都在进步就好
虽然我国还没有一台自行研制的发动机投入使用,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

这个,发动机人确是该打屁股啊,就算性能不咋地,总的可以用吧
我们这么缺发动机,性能差一点,只要堪用,我想总会用的,我们要是在踏实点,也许就好了
365毒望 发表于 2009-7-29 18:37
"新机研制和预先研究也取得可喜进展,共生产了近60000万台各型发动机"

宇宙无敌!
唉,形势严峻呀。
急没有用,现在只能用一家供应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出成果,只能用非常手段:重奖和重惩,有本事来拿重奖,没本事滚蛋,没本事还占着茅坑不拉屎就重惩!
发动机是我国各个制造装备行业的很久的一块心病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慢慢来吧


不错,MARK一下。另外,想问下楼主,原文转载自哪里?

不错,MARK一下。另外,想问下楼主,原文转载自哪里?
什么时候克服了心脏病,才能迎来中国航空工业的真的春天!
现在有自行设计的项目吗?
cqx7711cqx7711 发表于 2009-7-29 20:23
都走了 谁来 你来行吗
没办法...以前欠的帐太多了
老文鸟....
也不止是航空发动机,只要是发动机,几乎就没有领先的,慢慢来吧
cheesecake 发表于 2009-7-30 08:13

bingo!
一声叹息……
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