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疗模式是穷人的噩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26:50
-----在英国看病的三件伤心事



我在英国认真看过病,让我讲讲英国医疗模式的三件伤心事。

全球现行的医疗模式,大概可分四种:一是以税为本的英国模式,强调“不应有人因缺乏金钱,而不能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英联邦国家及香港沿用至今,医疗开支以税收支付,英国是百分百。

据说,中国医改小组比较青睐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英国模式是怎么回事儿?

英国实行的是社区医疗的体系,社区医生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加上由政府组织的各种体检,随时可以把许多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表面上看,“英国模式”照顾了公平,牺牲了效率,但实际上,真正去大医院看大病的人却减少了许多,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是提高了效率的。如果真是这样,自然值得借鉴。

英国穷人看病的大体流程是:

1.           由于全民医疗,资金短缺,我肚子痛,决不可以去医院看病。即使你家边上就有家大医院,你也不许进门儿。老老实实去社区医院,找“我的医生”看病。当然,你是富翁,可以马上去天价的私人医院。

2.           由于全民医疗,资金短缺,“我的医生”其实就是中国人的“赤脚医生”。水平极低,医疗器械很原始:听诊器与体温计而已。

3.           看上几周,只吃止痛片,“我的医生”没有基本的检查。结果要么好了,要么严重恶化,误了病情。

4.           由于全民医疗,资金短缺,对严重恶化的病人,实在没招了,“我的医生”才开介绍信去医疗,但只是一般的医院,决不是专科。

5.           由于全民医疗,资金短缺,即使到了医院,也没有B超,核磁的大项检查。要做这些检查,要排队待几个月。在漫长的等待中,病人结果要么好了,要么死了。

故事之一。做B超检查要等三个月。

在英国肚子痛了一周,不料十天过后,胃痛转为全腹剧痛。去社区医院看病,只给开止痛片,没有检查。后来又等了三周,才让去医院看病,抽血化验竟出了黄疸。体重减了15公斤,人们都说我面色黑黄,是大病不祥之兆。

那一段时间,英国天天阴天,夜夜降雨。独自躺卧床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导师、大陆的同志都不知何处去了。我自小有神经过敏的病,用现代医学的名词叫“疑病神经症”。自己挣扎起来给伦敦的一位中国医学博士打电话请求诊断。经过近一小时的电话会诊,那位博士提醒我注意胰腺炎或胰腺癌。窗外夜雨连绵,我的心里一阵阵发冷,两个肩头因恐怖而长满鸡皮疙瘩。

去医院要求做个B超检查,预约单竟是三个月之后的一天。还说,如果你不去做,要通知医院,因为排队的人多,好通知后边的人。只好坐飞机回北京,到北京两天,B超检查、胃镜就都做完了。中国的医疗体制与看病效率比英国真是奇迹了!



故事之二。英国社区医生测血压不加听诊器

英国社区医生------“我的医生”其实就是中国人文革时的“赤脚医生”,水平极低,医疗器械很原始:听诊器与体温计而已。肚子痛只有开止痛片。更可笑的是:英国社区医生测血压(用水银柱血压仪)不加听诊器,只凭目测水银柱跳动。这样做法,在山东农村的“赤脚医生”才这样做喔!可见这里的医生医德与医术具一般。

故事之三。医院看病不要钱

英国医院看病不要钱,听起来仿佛到了共产主义,由于全民医疗,资金短缺,医疗设备短缺。即使到了医院,也没有B超,核磁的大项检查。但开了处方到药店买药。药又贵的离奇,中国学生根本买不起。每个中国学生都要从国内带大包小包的药去英国。

那英国人怎么看病呢?平心而论,英国社区医院总比没有强吧!也起到了一定的全民医疗的作用,还是要肯定的!别把英国的医疗模式看成天堂。富人才有天堂,英国有无数私人医院,富人去私人医院,大把花英镑,什么检查都有!

我的专业是:中外警察比较。

所谓比较最难,必须要“虚心涵咏,切巳体察。”改革,国之大事,生死之际,存亡之道。不可不小心!

要引进西方某国医疗体制,首先,最好在某国以平民身份看半年病,用英文与医生与病人交谈。其次,把某国关于某国医疗体制中不足的论文认真研究综述。优点缺点都要研究,再作决策。

别让“英国模式”给忽悠了,好可怜的英国的“贫下中农”呀,真是缺医少药喔!

祝愿中国的医改坚持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批判地汲取各国医疗体制的优劣,坚定不移地走的走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支持改革,祝福祖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591dd0100ejl9.html-----在英国看病的三件伤心事



我在英国认真看过病,让我讲讲英国医疗模式的三件伤心事。

全球现行的医疗模式,大概可分四种:一是以税为本的英国模式,强调“不应有人因缺乏金钱,而不能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英联邦国家及香港沿用至今,医疗开支以税收支付,英国是百分百。

据说,中国医改小组比较青睐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英国模式是怎么回事儿?

英国实行的是社区医疗的体系,社区医生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加上由政府组织的各种体检,随时可以把许多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表面上看,“英国模式”照顾了公平,牺牲了效率,但实际上,真正去大医院看大病的人却减少了许多,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是提高了效率的。如果真是这样,自然值得借鉴。

英国穷人看病的大体流程是:

1.           由于全民医疗,资金短缺,我肚子痛,决不可以去医院看病。即使你家边上就有家大医院,你也不许进门儿。老老实实去社区医院,找“我的医生”看病。当然,你是富翁,可以马上去天价的私人医院。

2.           由于全民医疗,资金短缺,“我的医生”其实就是中国人的“赤脚医生”。水平极低,医疗器械很原始:听诊器与体温计而已。

3.           看上几周,只吃止痛片,“我的医生”没有基本的检查。结果要么好了,要么严重恶化,误了病情。

4.           由于全民医疗,资金短缺,对严重恶化的病人,实在没招了,“我的医生”才开介绍信去医疗,但只是一般的医院,决不是专科。

5.           由于全民医疗,资金短缺,即使到了医院,也没有B超,核磁的大项检查。要做这些检查,要排队待几个月。在漫长的等待中,病人结果要么好了,要么死了。

故事之一。做B超检查要等三个月。

在英国肚子痛了一周,不料十天过后,胃痛转为全腹剧痛。去社区医院看病,只给开止痛片,没有检查。后来又等了三周,才让去医院看病,抽血化验竟出了黄疸。体重减了15公斤,人们都说我面色黑黄,是大病不祥之兆。

那一段时间,英国天天阴天,夜夜降雨。独自躺卧床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导师、大陆的同志都不知何处去了。我自小有神经过敏的病,用现代医学的名词叫“疑病神经症”。自己挣扎起来给伦敦的一位中国医学博士打电话请求诊断。经过近一小时的电话会诊,那位博士提醒我注意胰腺炎或胰腺癌。窗外夜雨连绵,我的心里一阵阵发冷,两个肩头因恐怖而长满鸡皮疙瘩。

去医院要求做个B超检查,预约单竟是三个月之后的一天。还说,如果你不去做,要通知医院,因为排队的人多,好通知后边的人。只好坐飞机回北京,到北京两天,B超检查、胃镜就都做完了。中国的医疗体制与看病效率比英国真是奇迹了!



故事之二。英国社区医生测血压不加听诊器

英国社区医生------“我的医生”其实就是中国人文革时的“赤脚医生”,水平极低,医疗器械很原始:听诊器与体温计而已。肚子痛只有开止痛片。更可笑的是:英国社区医生测血压(用水银柱血压仪)不加听诊器,只凭目测水银柱跳动。这样做法,在山东农村的“赤脚医生”才这样做喔!可见这里的医生医德与医术具一般。

故事之三。医院看病不要钱

英国医院看病不要钱,听起来仿佛到了共产主义,由于全民医疗,资金短缺,医疗设备短缺。即使到了医院,也没有B超,核磁的大项检查。但开了处方到药店买药。药又贵的离奇,中国学生根本买不起。每个中国学生都要从国内带大包小包的药去英国。

那英国人怎么看病呢?平心而论,英国社区医院总比没有强吧!也起到了一定的全民医疗的作用,还是要肯定的!别把英国的医疗模式看成天堂。富人才有天堂,英国有无数私人医院,富人去私人医院,大把花英镑,什么检查都有!

我的专业是:中外警察比较。

所谓比较最难,必须要“虚心涵咏,切巳体察。”改革,国之大事,生死之际,存亡之道。不可不小心!

要引进西方某国医疗体制,首先,最好在某国以平民身份看半年病,用英文与医生与病人交谈。其次,把某国关于某国医疗体制中不足的论文认真研究综述。优点缺点都要研究,再作决策。

别让“英国模式”给忽悠了,好可怜的英国的“贫下中农”呀,真是缺医少药喔!

祝愿中国的医改坚持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批判地汲取各国医疗体制的优劣,坚定不移地走的走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支持改革,祝福祖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591dd0100ejl9.html
所有制度都有缺陷.....
hem10 发表于 2009-6-18 14:38
支持,就是需要找平衡点,反正中国现在这方面还是很落后的。希望能追上来
全篇从头到尾就是一句话:由于全民医疗,资金短缺。


没见过这么能扯淡的文章
俺知道在国外看病要预约...有的要等半年:L
“我的医生”绝对不是赤脚医生,要有正规doctor的学位,要达到规定的实习年数才能当的。
    当然等的问题是存在的,我感觉老外皮实,经得起耗。。。
    急诊是可以不先去找“我的医生”的,每个地区都有指定的“accident and emergency center"简称A&E中心,可以直接去,但听说去了以后,会有医生来看看你会不会很快死,还能撑的话也是要等很久的。我同学淋巴发炎去等了4个小时,另一同学打球脚崴了,也是等了一晚上。。。
    我试着预约过“我的医生”,很麻烦,只有每天早上7点半到8点半一个小时可以打电话预约,我起不来,当然不是说所有的社区医院都这样。。。。
大侠随风飘 发表于 2009-6-18 14:42
大侠是不是每年去英国住三个月啊
O(∩_∩)O~
澳洲的医疗体系已经被留学生新移民骂死了没想到英国的还要可怕。
澳洲生病不能直接上医院是的,发高烧胃痛之类都只能先去看GP,gp看不好会推荐你看专家,不过排1个月是起码的,水平还不能保证。有人等不及就买机票回中国看了。
急病还是可以送医院的,记得有人盲肠炎发作送去开刀的;还有男生打球脱臼也直接去的医院,不过等了几个小时才轮到,因为护士觉得他这个没有生病危险不算急诊,可是虽然死不了痛还是很痛的啊!
感觉国外医生太悠闲,动不动就要预约每天就看那么几个,搁中国每天怎么都能看100多个吧,就算专家门诊也能看好几十号人。做检验的也磨磨蹭蹭,据说某人发烧去看gp说我大概猪流感了,结果回家休养了一周多痊愈了那里才打电话通知他检验结果出来了你真的是猪流感。
6# nelsonhood
你说的是英国吗?
急诊还要等一个晚上?太可怕了!
看来和英国一比澳洲还算好的了,下回有人骂就给他讲你这个故事。
做检验的也磨磨蹭蹭,据说某人发烧去看gp说我大概猪流感了,结果回家休养了一周多痊愈了那里才打电话通知他检验结果出来了你真的是猪流感。
----------------
检验一个星期出结果?
在中国足以上法院告医院耽误病情.
实话说,就中国的医疗环境,也就和阿三比比,
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藐视TG.


什么都要全民呢?想不通。为什么不把起点放低一点呢,
小病自己解决,自费看病,定个标准价就行了,小伤口,小感冒医生开药,自主购药,这样大家都买便宜药,药价就炒不上去。连小病都看不起的就进救济医院,公立的。

就是让你看小病就要花钱,让你保养,才不会得大病。我挂水的经历,八成都是爆吃爆玩搞伤的,你说这基本上是活该,凭啥要保险呢?


大病医保,比如什么慢性病,放疗,化疗,开场破肚要伤人死人的,国家保了。

十三亿人呢,大包干玩不过来的,只有全民健身、养生和保护环境才能救中国的医疗老生

什么都要全民呢?想不通。为什么不把起点放低一点呢,
小病自己解决,自费看病,定个标准价就行了,小伤口,小感冒医生开药,自主购药,这样大家都买便宜药,药价就炒不上去。连小病都看不起的就进救济医院,公立的。

就是让你看小病就要花钱,让你保养,才不会得大病。我挂水的经历,八成都是爆吃爆玩搞伤的,你说这基本上是活该,凭啥要保险呢?


大病医保,比如什么慢性病,放疗,化疗,开场破肚要伤人死人的,国家保了。

十三亿人呢,大包干玩不过来的,只有全民健身、养生和保护环境才能救中国的医疗老生
英国没去过,不过外国的公费医疗还真经历过。利比亚的社区医院是公费的,一分钱不掏,因为人不多,也不怎么排队。结果进去看病,出来个不穿白大褂的家伙敷衍了事。打吊瓶,一针下去把病人痛得一哆嗦,还没找准血管。要到当地私立医院就检察彻底,动作专业了,但是得交不少钱。
深涧悠蓝 发表于 2009-6-18 22:25
问问在墨尔本的人就知道了,所以猪流感在那里发展迅猛啊。
世卫组织都点了名了建议不要举行大型集会,不过维州州长没同意。


楼主想又快又不花钱?
想快怎么不考虑私立医院?好像说的英国就没有私立医院似的
调查显示,每年有15%的英国病人会选择去私立医院看病
和中国比,有高价的,有免费的不是多了一种选择吗?

楼主想又快又不花钱?
想快怎么不考虑私立医院?好像说的英国就没有私立医院似的
调查显示,每年有15%的英国病人会选择去私立医院看病
和中国比,有高价的,有免费的不是多了一种选择吗?
现在的新农合把病人给分流了,凭医疗卡在医院只能住院,在卫生院 可以看门诊.
卫生院么,就相当于楼主贴里的社区医院
但是,在我看来,卫生院不仅水平一般.好些的卫生院兼职性病专科.
LP的同事是河南人,追随她老公来本地.
她是正牌本科,父亲是医疗界牛人.来医院只是个普通护士
她老公好象只是大专.在镇卫生院当医生.
马甲1号 发表于 2009-6-18 20:45


你号称自己有亲人是医院的,难道就没有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同事??
欧美等国确实不是每家医院都有核磁共振,螺旋CT等大型设备,但是绝对不是因为资金短缺。曾经就有医生和我谈起过这个事情,因为这些大型设备,在中国这么多人口的情况,很多医院的设备的利用率都是不是很高的。  何况国外的人口??在国外的公立医院,很多大型设备是几家使用的。医生可以开完检查要求直接让病人去另一家医院做检查,而不是国内的各个医院为了抢患者,坚决不能去其他医院。


换言之,就算是再差,人家是有免费的,又有自费的。你喜欢去哪里是你自己的事情。  而中国呢??请问你马甲同志,在中国有免费的这条路可以选择吗??哪怕去个地区的卫生院,就相当于社区医院这种,是不是也是要自费啊??在英国没钱的患者很悲哀,在中国的就比他们幸福了??

另外作者还有个大包小包带很多药去英国,我真不知道这个大包小包是说多大的包??哈哈,难道大很大一包药不需要过海关?

英国可能确实不是天堂,但是也绝对不是地狱。  英国没钱的可能就是排队等待看病,中国弄不到钱的就得在家等死。这就是区别


之前可能是,现在英国看病效率高多了。
至于急诊等一天的情况,本兽反正没有遇到过。
实际上,我有一个同学就是晚上切菜切到手了,直接飚车去市中心医院急诊,当天晚上就缝线拿药。以上都是免费的。
他也没有去什么社区医院,按理说,应该去学校医院找他的那个医生。不过当时看到口子深,就直接去了市里的医院急诊,感觉效率还不错啊。

之前可能是,现在英国看病效率高多了。
至于急诊等一天的情况,本兽反正没有遇到过。
实际上,我有一个同学就是晚上切菜切到手了,直接飚车去市中心医院急诊,当天晚上就缝线拿药。以上都是免费的。
他也没有去什么社区医院,按理说,应该去学校医院找他的那个医生。不过当时看到口子深,就直接去了市里的医院急诊,感觉效率还不错啊。
英国可能确实不是天堂,但是也绝对不是地狱。  英国没钱的可能就是排队等待看病,中国弄不到钱的就得在家等死。这就是区别

这个,还真难说借钱快,还是排队快。。。
boris_lee 发表于 2009-6-19 00:59


根本就不是借钱与排队快慢的问题。难道说在英国遇到意外的那些穷人,还要等着排队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况且,在英国穷病人可以选择免费看病和借钱看病这两条路中的一条。  而在中国只能选择借钱看病。

另外,我手上负责的杭州的某省级医院,没关系的住院排大半个月二十天的比比皆是。某个月最紧张的时候,有一千多个病人拿着住院单排队等着住院。
大侠随风飘 发表于 2009-6-19 00:45

没亲身经历,就不行啊,同志。没经历过就不要瞎猜。 带药都要带的。放到箱子里就好了,一般过关单上只有毒品才是违禁的。药品不在列。老外对于烟酒食品管制最严。因为研究都是抽重税的。逃税严重。食品嘛。中国是禽流感和其他动物传染病高发区,所以食品查的特别严。 今年我买了点小食品,过关时一老实都填了,什么都没带过来。

全民医保,我觉得只适合于人少国富的国家,比如加拿大,就算加拿大也有很多人在抱怨,比如排队太长了。很多都是要命,你还等那么长时间,岂不要死了。经费问题,这是要讨论的东西,预算也是要通过议会,某些人看来那可是反映民意的地方。比TG强太多了。但是最近几年BC省的医疗,教育预算都在减少。医院停工好几次。似乎也没什么举措。 每次选举候选人都是打出增长这预算那预算的旗号。可是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其实政府也是如此,钱多时候,当然包了。经济不好的时候,第一个削减的就是这个。 减了想增加回去就挺困难的了。
22# ikarigendou
哎,你说的没错关键就是钱啊!
十几年前到澳洲去的人都说以前可好了,福利也好补助也多看病排队也没这么长。
现在人越来越多,预算愈来越不够,今年悉尼的有公立医院欠供货商债还不出,手术连纱布都没有了,被人骂死!有几个州政府都撑不下去了要求联邦政府接受公立医院。2000万人的国家都搞成这样,真是想不通。而且钱没贪污掉都是花掉的。
社区卫生中心就是GP就是一个小诊所,一间小房一个或者几个医生,当然不可能有CT之类的设备。所以他吃不准的病肯定要你去其他地方作检查,这样就要排队了,看的人越多排队时间越长。其实说免费也不全是,英国不知道澳洲的话如果你年收入达到一定数额收税的时候j会收你一笔关于医疗的钱,有点类似这边医保统筹。
从本质上讲,NHS已经过时,这种体制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极端乐观主义的思潮下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工党政府梦想建立一个新的耶路撒冷。这种制度看似得到医疗服务时是免费的,而事实上,英国公民却通过其他方式支付了医疗费用,如纳税、排队、时间耽搁、医疗机构的无能,甚至一定情况下的名额配给。

  准确地说,由于NHS是完全免费的,因此作为患者,英国人没有权利向医院提出特殊要求,只有被动地接受他们的服务。其结果就是,在这种不文明的体制下,尽管大多数人只能默默地承受折磨,但仍会有人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达到不排队的目的。李光耀的行为可能会引发争议,然而事实却是,李光耀的行为只是任何一个爱自己妻子的丈夫所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专题撰文 杨教)
英国NHS的瓶颈集中在两点,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效率低下。从20世纪80年
代开始,改革NHS的呼声一直很高,工党和保守党都想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
赢得人心。但改革举步维艰,各种方案都争议很大。90年代初,保守党政府将
“内部市场”运作模式引入NHS:政府部门下放权力,医院支配资金的自由度加
大,医院之间形成竞争,以提高医院效率。但反对者认为,“内部市场”过分商
业化,会导致医院短期行为和不必要的竞争。


  1997年工党上台后,提议废除NHS“内部市场”模式。2000年7月,布莱尔发
布了NHS现代化改革的五年计划,承诺要使NHS成为以病人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真
正有效率的21世纪医疗服务,要“再次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一方面扩大投
资,从那时到2008年,政府计划用于NHS的资金年递增近10%。如2003年是681亿
英镑,2004年为749亿英镑,2008年将增加到1094亿英镑,占GDP的9.4%。但工党
政府连续两年增加国民保险税的作法已引起反对党的指责和纳税人的不满。另一
方面,为解决效率问题,对NHS进行了规模庞大的机构重组,充实一级保健,新
建了快速就诊中心和24小时医疗热线电话,增加病人就医的选择性,并做出提高
服务效率的具体承诺。如2004年的目标为:病人能够在48小时内见到医生;在医
院急诊部的等候时间减少到平均1小时15分钟。到2005年底,常规门诊预约的等
候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3个月,住院手术的等候时间从18个月减少到6个月等。


  目前,NHS改革前景并不明朗。去年9月召开的工党代表大会上,由于几大工
会组织的强烈反对,NHS的改革计划未在工党党内获得支持。11月在议会下院的
投票中,改革方案仅以17票的微小优势勉强通过。但在新年致辞中,布莱尔决心
不减,表示不论有多少争论,将会继续推行其改革计划。
大侠随风飘 发表于 2009-6-19 01:12
是的,请排队.哪怕你是李光耀的夫人:D
坏牙——新英国病
在今天的英国,你可以用油炸Mars巧克力棒把自己填满,可以一晚上灌上20品脱酒,可以扎海洛因,可以一天抽60根烟或者决定做变性手术——国民保健制度(NHS)有责任给你掏腰包。你可能需要等上一阵子,但它会全力为你治疗肺癌、修补酒后斗殴打歪的鼻子、或者换个髋关节。它不仅不收手术费和床位费,还可能扔点儿半生不熟的吃的给你。


可你要是牙有问题,就算了吧。不管你是捧着烂牙在厕所地上疼得打滚,整个牙床布满了病灶,还是亮出牙根把路人吓得退避三舍,NHS都不用管你。

对许多人来说,现在要找个NHS牙医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了。即使他们想办法挤进看病报销的队伍,他们还是得付治疗费用的80%——除非他们是儿童、孕妇或者领救济金的。


保守党和工党的健康服务都牺牲了牙齿障碍者——就是所有没继承到一口“坚”牙“丽”齿的人。现在几乎没人能轻松支付看牙医的钱了。我丈夫隔了15年去看了一次私人牙医,结果被他们补了12颗牙就榨走2000英镑搞得头晕脑胀。我三岁的儿子收到一张90英镑的账单,只是因为我愚蠢的让我的私人牙医随便检查一下他的牙。

Mori本周为市民建议局(Citizens Advice Bureau)进行的调查显示,过去的两年中有750万英国人没能成功约诊NHS的牙医。在全国的四分之一地方,NHS牙医不再让新病人进入他们的候诊名单。尽管政府的目标是每个儿童一年要让专家检查一次牙齿,但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童从来没去看过NHS牙医。


像我这样的家庭,牙齿又大又不齐的,已经成为国民歧视的新“基因下层阶级”。如果我父母在我们小时候被强迫自己付费看牙医,他们早就破产了。我的牙曾是如此糟糕,以至于牛津的John Radcliffe医院牙齿矫正科主任都有所耳闻,还拿我当了个案。三年的有轨电车(tram tracks)、橡皮筋(elastic bands)和后来拔掉的八颗牙,把我变成了牙齿矫正艺术的闪亮例证;但是每次我有个孩子掉了乳牙,我就知道那可不是让牙仙女给1英镑就够的了。


成人的情况只有更差。一个叫Victoria的朋友,得知镶个假齿冠要花掉她700英镑,等于她整个暑假的收入。NHS牙医的候诊队列长到她的牙去治疗之前就坏了,只能花350英镑拔掉。她应该以Wiltshire的一个牙疼患者为榜样,那人告诉市民建议局自己在家拔了好多牙了——都是用钳子。超过20分之一的人说他们求助于自己实施的手术。


当然还有一个选择是去看私人医生,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前NHS病人被迫自己付费,牙医的收费现在是欧洲最贵的。


长坏牙可以摧毁你的生活。英国人曾以糟糕的门牙而著称。在墨西哥,坏牙被叫做“英国牙”(dientes ingles)。但我们逐渐追上了美洲。现在坏牙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邋遢: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果没有抛光过的笑容根本上不了镜。甚至Gordon Brown当首相前都整过牙。随着国家面孔的牙齿越来越好,其他人的压力也增加了。全国范围内,我们每年花在美容牙科上的消费有3.6亿英镑。


但是在英国有两个牙齿族群正日益成形,交不起费用的那个牙齿状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差。有了坏牙,你想找个好工作或是成功的关系都会困难得多。尤其是老人,牙疼和不能正常进食是对他们的生活的极大折磨。牙龈疾病还会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以及男性患胰腺癌的可能性。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需要好好深钻。政府应从废除2006年向牙医推行的新合约开始。目前牙医获得的是固定收入,每年需要完成的固定单位数目的NHS牙科治疗:最后的结果就是闲得慌的牙医看的病人数目总是不够——他们的资金相应减少——有能力的牙医被迫在完成配额后去私人领域找更多活干。在1990年,牙医的收入只有百分之六来自于私人病患;现在这一比例是58%。更糟的是,现在NHS牙医补六颗牙和补一颗得到的钱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没有动机来接收复杂病例。


我们的每位牙医由NHS支付175000英镑培训,所以他们会在这一领域工作上好多年。我们还需要更多牙医。美国的人均拥有量是波兰的两倍,而这里只有波兰的一半。英国每10000人只有3.7名牙医。就算你找到NHS牙医,你也不一定笑得出来:补一颗牙的价格近年来从14英镑涨到了43英镑。过去十年间NHS的预算翻了一番,牙科却在这期间烂下去了。政府已经开始补这个经济上的洞了,但一如往常总是官僚作风。


健康的牙齿曾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标志。现在由于我们第一世界的食品和第三世界的牙齿护理,我们的牙是19世纪的。英国必须再次认真对待牙齿了,否则很快我们就会戴上一嘴木头假牙。
Bad teeth - the new British disease
In Britain today, you can stuff yourself on deep-fried Mars Bars, drink 20 pints a night, inject yourself with heroin, smoke 60 cigarettes a day or decide to change your sex - and the NHS has an obligation to treat you. You might go on a waiting list, but it will do its best to cure your lung cancer, patch up your nose after a drunken brawl or give you a hip replacement. It doesn't charge for operations or beds; it may even throw in some half-edible food.

But if you have bad teeth, forget it. You may be rolling on the bathroom floor in agony with an abscess, your gums may be riddled with disease, or people may recoil at the sight of your fangs as you walk down the street, but the NHS doesn't have to help you.


It is now virtually impossible for many people to find an NHS dentist, and if they do manage to squeeze on to a list, they could still be charged 80 per cent of the cost of treatment - unless they are a child, pregnant or on benefits.


The health service under both the Tories and Labour has victimised the dentally challenged - that is, anyone who hasn't inherited strong teeth and a perfect picket fence smile. Few can easily afford to go to any dentist now. My husband went to a private dentist after a 15-year gap, and was left reeling after they extracted £2,000 for 12 fillings. My three-year-old son received a bill for £90 after I stupidly asked my private dentist whether she could have a quick look at his teeth.

A survey by Mori for the Citizens Advice Bureau this week found that seven and a half million Britons have failed to gain access to an NHS dentist in the past two years. In one quarter of the country, no NHS dentists are allowing new patients to join their lists. And despite government targets that every child should have his teeth seen by an expert every year, more than one in three children never see an NHS dentist.

Families such as mine, who have large, unruly teeth, have become part of a new genetic underclass, discriminated against by the state. If my parents had been forced to pay the dentist's bills when we were children, they would have gone broke. My teeth were so bad at the age of 13 that the head of orthodontics at the John Radcliffe Hospital in Oxford heard about me, and took me on as a case history. Three years of tram tracks, elastic bands and the removal of eight teeth later, and I am a shining example of the orthodontist's art; but every time one of my children loses a milk tooth, I know it could cost far more than £1 for the tooth fairy.

The situation for adults is even worse. One friend, Victoria, was told that a crown would cost her £700 privately, the price of her summer holiday. The queue for an NHS dentist was so long that her tooth broke before it was treated and she had to spend £350 having it pulled out. She should have followed the example of the Wiltshire toothache sufferer who told the Citizens Advice Bureau that he now takes out many of his teeth in his shed - with pliers. More than one in 20 have said they resort to DIY surgery.

There is, of course, the option to go private, but with more and more former NHS patients forced to pay, dentists' charges are now the most expensive in Europe.

Having bad teeth can blight your life. Britain used to be known for its terrible incisors In Mexico, bad teeth are called "dientes ingles". But gradually we have caught up with America. Now bad teeth are now seen as unacceptably sloppy: no presenter would be allowed on children's television without a polished grin. Even Gordon Brown appeared to have had his teeth fixed before he became Prime Minister. As the public face of the nation's teeth has improved, so has the pressure on everyone else. As a country, we spend £360 million on cosmetic dentistry a year.

But there are increasingly two dental nations in Britain and those who can't afford the fees have worse teeth than ever before. With bad teeth, you are less likely to find a good job or a successful relationship. The elderly, in particular, can find their lives racked by toothache and an inability to eat properly. Gum disease also increases the risk of mouth cancer, and pancreatic cancer in men.

This is a deep-rooted problem that needs a drill taken to it.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art by scrapping the new contract that it introduced for dentists in 2006. Dentists are now paid a fixed fee, in exchange for completing a certain number of units of NHS dental activity a year: the net result is that idle dentists never get round to seeing enough patients - and their funding is subsequently reduced - and energetic dentists are forced to look to the private sector for more work after they fill their quota. In 1990, only six per cent of dentists' income came from private patients; now it's 58 per cent. Worse, NHS dentists now receive the same amount of money for six fillings as for one, so there is no incentive to take on complex cases.


Our dentists are trained at a cost of £175,000 by the NHS, so they should be expected to work within the sector for a number of years. And we need more of them. America has twice as many per head as does Poland - half of whom are here. Britain only has 3.7 dentists per 10,000 people. Even if you find an NHS dentist, it's not all smiles: the cost of a filling has gone up from £14 to £43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NHS budget has doubled in the past decade while dentistry decayed. The Government has finally started filling the financial gap but, as usual it has gone on bureaucracy.


Healthy teeth used to be seen as a sign of a modern society. Now because of our first-world diets and third-world dental care, we have 19th-century teeth. Britain has to take its teeth seriously again or we will soon be back to wooden dentures.
看看外国专家的意见。
      我们的国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得不在一些科学事业上花费巨额资金。对于这些事业,技术评估已成为例行公事。一些精明的委员会正在不断地评估在空间技术、国防、能源、运输等等方面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有效性和费用,以便告诉人们如何审慎地向未来投资。
  

     但不知怎的,医疗事业,尽管据说它每年花费着我国800多亿美元,但还没怎么接受这样的分析处理。人们似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医疗技术只是存在,管它不管它都一样。决策人物感兴趣的唯一主要技术问题,只是如何把今天这样的保健服务公平地提供给所有的人。
  

分析家迟早一定要转到医疗技术上,到那时,他们将不得不面对如何衡量为控制疾病所作的一切事的相对费用和效果这个问题。他们就是吃这碗饭的,我祝他们顺利。但我能想到,他们将过一阵头昏脑胀的日子。因为一方面,我们对付疾病的方法在不停地变化——部分是因为受到生物科学各方面来的新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大量的活动又与科学没有密切的联系,有些事跟科学根本不沾边。
  
实际上,医疗方面有着三个水平的非常不同的技术,它们彼此如此不同,就像全然不是一种活动。如不把这三个水平的技术彼此分开,医生和分析家们就会陷入麻烦。
  
      1.首先,有一大部分技术可以称为“非技术”。这些技术不能用它所改变疾病自然进程或改变其最终结果的能力来衡量,很大一笔金钱是花在这上面的。不但病人,医学专家对此也评价甚高,其中包括有时称之为“支持疗法”的方法,它帮助病人治愈一些一般说来还没有被理解的疾病。这就是“护理”、“维持”这类字眼所指的事。这种技术是不可取代的,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因为它不涉及针对疾病机理采取的措施。
  在病人疑心自己得了这种或那种不治之症时,任何好医生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向病人保证、解释,说他实际上很健康。这种事就属于这一类“非技术”。
  内科医生过去在白喉、脑膜炎、小儿麻痹症、大叶性肺炎和所有后来得到了控制的其他传染病患者的病床边所作的事,也属于这一类。
  现在的医生对下列疾病的患者也必须作同样的事。这些病包括难以驾驭的癌症、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中风和晚期肝硬变。人们可以想出至少二十种主要疾病需要这种支持疗法,因为对这些疾病还没有有效的技术。我本人要将大量的所谓精神病和大部分癌症包括进这一类。
  这种非技术费用很高,而且一直越来越高。它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也需要内科医生的艰苦努力和高超技术。只有最好的医生才善于收拾这种败局。这还意味着长期的住院,大量的护理,并涉及医院内外大量的非医疗方面的专业人员。简言之,这种疗法构成了今天医疗费用的重要部分。
  2.比非技术高一个水平的是某种技术,最好称之为“半拉子技术”。这就是发生既成事实之后非作不可的一些事情。有些疾病,对它的进程你几乎无能为力,而它的一些使人丧失功能的作用你得费力补偿。这种技术是用来弥补疾病后果或推迟死亡的。
  近年来的突出事例就是心脏、肾脏、肝脏和其他一些器官的移植,还有同样令人瞩目的人工器官的发明。在公众看来,这类技术似乎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高技术的同义词。大众媒介倾向于报道每一道新的程序,似乎它代表了一个突破性进展和治疗学的胜利,而不是实际上的权宜之计。
  实际上,这个水平的技术本质上既是高度发达的,同时又是非常原始的。这种事人们必须继续去做,直到真正理解了疾病机理为止。比如,慢性血管球性肾炎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引起变态反应的变应原制约着这一疾病,是这些变应原导致肾小球的坏死。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还有待进一步了解清楚,然后才能知道如何明智地行施干预,阻止这一过程或使之向相反方面转化。当我们达到了这样水平的了解时,肾脏移植术就没有多大用处,也就不会产生今天这样的后勤学、费用和伦理学等巨大问题了。
  为了控制冠心病发明了极其复杂而昂贵的技术,包括专门化的救护车和医院病房、各种各样的电子玩意儿。还有众多的新型的专业人员,来对付冠状动脉血栓造成的后期症状。今天用来治疗心脏病的办法几乎都是这一水平的技术,目前最先进的便是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当人们的知识多到足以理解心脏病到底是什么东西出了问题时,人们就应能想出一些办法防止或转化这一过程。一旦这事发生,现行这一套煞费苦心的技术很可能就被搁置一旁了。
  在癌症治疗中所作的很多事情——手术、放射和化疗,都属半拉子技术。因为这些措施都是指向业已形成的癌细胞,而不是针对细胞转变成赘生物的机理。
  这类技术的特点是耗费大量的钱,并要求不断扩大医院设备,没完没了地需要新的有高度训练的人员来经营此业。而且,在目前的知识状况下也没法不这样。如果建立一些专门化的冠心病护理病区能为几个冠心病患者延长生命(没问题,这种技术对少数病例是有效的),那么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的状况:能建造多少这样的病区就会建造多少,能找到多少钱就会花费多少钱。我看任何人都会别无其他选择。能让医学撇开这一级技术的唯一东西是新的知识,而获得这些知识的唯一源泉是研究。
  3.第三类是那些如此有效、以至于公众似乎最少注意的技术;这类技术已经被看作理所当然了。这是现代医学中真正有决定意义的技术,最好的例子是用于白喉、百日咳和小儿病毒性疾病的现代免疫方法。其中还有当代运用抗菌素和化疗对付细菌感染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付梅毒和肺结核,这体现了人类努力的一个里程碑,尽管这种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当然还有别的例子:使用适当的荷尔蒙治疗内分泌紊乱,预防新生儿溶血性疾病,防治各种营养紊乱,或许还有刚刚出现的对付帕金森氏综合症和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方法。还有其他例子,每个人都可以提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候选者名单,但实际情况是,实际上能有效对付的疾病远没有公众相信能治的那么多。
  这种真正的医学高技术,是从对于疾病机理的真正理解得来的结果,而一旦它成为可行的,它就比较地经济,比较地容易施与。
 

      我一时想不出有哪种重要的人类疾病,在技术的费用成为主要问题时,医学能有足够的能力给以预防或治愈。对付同样的疾病,在非技术或半拉子技术的初期阶段,那费用可是高得没法比。如果今天不得不用1935年最好的方法来治疗一例伤寒热,那费用会叫人瞠目结舌。比如说,需要住院五十天,要求最麻烦的护理,还有作为当时疗法特点之一的、令人昏头的对饮食细节的要求,每天还要有化验检查,有时还要用手术来对付肠穿孔。我想,这样对付这病,一万美元还算保守的估计,而今天的代价呢?仅仅是一瓶氯霉素和一两天的发热。50年代初,就在进行使用接种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基础研究之前,为对付那种病而方兴未艾的半拉子技术,提供论证这一论点的另一证据。还记得肯尼护士(Sister Kenny,Elizabeth,1880-1952,Australian)吗?为脊髓灰质炎患者的康复而设的那些机构的费用,还有那安慰性施放的热敷材料,那关于受影响肢体是让它完全失去活动能力,还是应让它尽可能频繁地作被动活动的辩论,还有那些为支持这种或那种意见而在统计学上被折腾来折腾去的大堆资料,这些大家都还记得吗?这都是那种技术的费用和相对的效果,就是应该将这跟接种的费用和效力比一比。
  
   肺结核在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几段插曲。50年代初忽而出现过切除感染的肺组织的手术热,还有人煞费苦心地计划,要在结核病院安装进行大型肺结核手术的新型昂贵设备。后来,异烟肼和链霉素出现了,那些医院也关门大吉。
  

    当内科医生们由于他们不完备的技术和为在没有清楚地理解疾病机理的情况下所作的种种事情而陷入困境时,保健系统的低效就显得最为突出。如果我是决策者,又有意于从长远观点节省金钱用于保健,那么我将很审慎地给予生物科学的基础研究以高度的优先地位。这是让医学科学从生物学得到充分好处的唯一途径,尽管这看起来象往常年头人们常说的那样,好象要摘下月亮一样难。
楼上的文章打在某大侠的脸上
一巴掌一颗牙齿啊

大侠兄“命苦不要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至理名言啊
至于某大侠说的免费医疗中国没有
之前我们有过,后来为了避免出现英国及一些国家的效率低下的情况我们又探索过其他的道路
也走过一些弯路
但是现在,中国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老头子上次中风住院,医药费报销了80%将近。
花少量的钱,享受不错的医疗待遇
比纯免费然后等着强吧
然后现在全面铺开的新医改正把社会政府分担医疗费用的问题进一步解决
现在我们这里一些农村的农民小病几乎不要钱了
等年底这次改革就将看到成效,人民的医疗支出会降低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很多按社区划分的指定可报销的医院技术力量达不到要求
这和英国那社区卫生所异曲同工
不过情况对比的花还是中国的为好

大侠你老是把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情况拿来引用,把现在的状况说的一团黑暗
嘿嘿
其实说白了,你就是每天见了医院的医生和行政人员总是要低声下气,笑脸相迎
心里不平衡,一旦有机会就要来恶心一下中国的卫生罢了
{:3_77:}
还有那所谓的杭州某医院排一千号
其实很正常,因为下面很多县市的人都喜欢到省城住院,甚至还有外省的
都向技术力量雄厚的地方涌
而实际上他们在下面也能够得到治疗,但是更愿意相信大医院好医院

这和英国的普通人民被他们失败的医疗卫生制度逼得只能去排队
在本质意义上完全不同
一个是出于无奈,一个是自愿选择
在加拿大,全民医疗保险是不包括牙医的,很多单位会提供牙医保险作为福利。学校也有类似保险。
大侠随风飘 发表于 2009-6-19 01:12

同意,我身边的朋友就有家人得恶性肿瘤,家底被掏空,回家等死的情况。慢性病特别是需要长期治疗控制的比如糖尿病,肾衰竭对农村家庭不富裕的人来说就是在家受罪,病情恶化到死
LZ说的没错,就是这样, 我爸妈2006年出车祸,一块钢板要5万,多亏家里人接济,还有赔款,否则就是再家等死啊
ikarigendou 发表于 2009-6-20 04:09
什么钢板要5W哦,呆医院这么多年了还真没见过,进口的钛合金都没这价位
marco 发表于 2009-6-20 04:42
同问...;funk
星辰大海 发表于 2009-6-20 04:01
这种折腾人的慢性病..都是很烧钱的
中耳炎  国内看医生说不动手术开药  英国医生说要动手术 排队等手术
现在农村医保也开展了吧?我们村好象是一个月10块钱还是多少,忘记数字了.
马甲1号 发表于 2009-6-20 01:37
是的..我们这里最好的医院....挤满了下面县城和村子来看病的人...几乎占据了整个医院患者的70%
最夸张的是牙医.连国外的都有..问其原因...理由还是国外牙医太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