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警城区特种执法战斗技术》节选(作者:毛利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13:42
《特警城区特种执法战斗技术》节选(作者:毛利达)


城市民居环境下的特种执法战斗,其战斗射击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高度紧张下的快速(瞬间)反应射击;
    ★对抗的双方非常接近,往往在1~15米之内;
    ★经常由射击转变为贴身纠缠格斗,并且在格斗中又夹杂着射击;
    ★环境光线微弱,往往伴有烟雾、噪声和混乱;
    ★空间狭窄不利于机动,某些情况下甚至无法机动;
    ★多目标,多方向,多点对抗,目标识别变得尤为重要。
    进行室内战斗和近战射击,要求特警队员必须熟悉基本战术,身手敏捷,要求进攻控制能力和射击技能超过一般的水平。在狭窄的街区和建筑物内,攻击队员会发现自己与持枪的歹徒非常接近,并且只有极短的瞬间来判断和评价环境情况。如果他不能迅速反应并立即射击,不仅自己将遭到致命性的打击,并且还将危及队友和人质的生命。
    在美英等国的反恐怖特种部队和警察特种战术及装备分队里,近战射击的原则被精练地概括为“战术―准确―威力―速度(T?A?P?S)”。
    战术(Tactics)――在特种分队里,近战射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必须体现战术原则。不管你是如何优秀,如果你在战术上犯了错误,就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
    准确(Accuracy)――要保证有足够的准确性,这与个人的射击技术有关,但并不要求队员拥有用手枪在25米距离上10发子弹打出100环的能力,只要能射中人形靶上的致命区域就行,这似乎不难作到;
    威力(Power)――这个因素反映了装备的固有特性,它只与武器、弹药和一次开火所射出的子弹数量有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反恐怖特种部队和特警分队,都趋向于使用冲锋枪作为主要武器,并将大口径(9~12毫米)半自动手枪作为备用武器;
    速度(Speed)――就算你打得很准,但如果你打得太慢,你在近距离战斗中的生存率仍然会很低。射击的速度,取决于目标的接近程度、目标的大小、危险程度以及个人的能力。
    一.技术概要:
    要想在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打得又快又准,那么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姿势:不存在所谓绝对正确的姿势或标准姿势,采用何种姿势的决定性因素是要适合你自己的具体条件。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情况将某些经典的、标准的姿势加以修改,这是自然的,也是允许的。有些教官硬性地要求队员千篇一律的摆出所谓标准姿势,似乎不这样做就不能显示自己的“经典”并反衬出队员的“幼稚”,其实这只能说明他自己愚蠢和无知。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属于那种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同时手臂又非常粗壮,当你身裹厚重的防弹衣,并且穿着装满各种装备的战术背心时,叫你按标准的威尔沃姿势持枪是多么困难,尤其是你的左臂内合动作,可能根本无法再现当年威尔沃先生的标准姿态。事实上,世界上一些精锐的反恐怖特种部队和特种执法分队队员往往喜欢按各自修改调整后的“威尔沃”方式或“侧三角”方式握持武器。关键点是要协调和均衡,必须适合你个人的具体情况,并十分注意保持机动性和弹性以便快速移动。所以,膝关节要自然地弯曲,但也不要过分夸张,形成下蹲或僵硬地向前弯腰。
    握持枪支:握持手枪或冲锋枪应该握牢,有力,但不能过分紧。过度用力握持武器会导致手颤抖,食指发僵,从而影响准确性。但万万不能松,有一些射击运动员出身的教官教导学员在单手持枪射击的时候,使用中空手型轻轻地托住手枪,以求在训练考核或慢射比赛时得到更好的精度,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但这种“轻轻松松”的持枪方式完全不适合于实战。在以性命相搏的近距离枪战中,这种握枪方式将极大地降低你的反应及射击速度;在快速机动或与对方纠缠时候,你手中的武器极有可能脱手。本人自己的意见,认为人民公安大学张弘教授提倡的“满把抓”的握枪方式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某些教官的“大力握枪法”是最好的战斗握枪方式。另外,在进行室内战斗时,还要注意武器伸向目标时的伸出程度,这个程度取决于你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离目标越近伸出程度越小)。
    瞄准:若需要瞄准时,尽可能地睁开双眼瞄准。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你找一个队友,两人面对面距离2米站好,两眼平视,然后你们将自己的左眼捂住,用右眼看对方头部左侧大约1米远的地方。这时你们会发现,对方的头在自己的视线余光中消失了。再看图5― ,请读者闭上左眼,将右眼视焦落在“X”上并保持住,然后前后调整与书本的距离,在某个距离上的时候,你就可以发现,持刀的人像消失了,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称为“人眼盲点”现象。在人的两只眼睛的外侧,各存在一个盲点,这是人眼的固有特性。夜幕降临时,这种盲点更大,大得足以使你距离25米看不见一个蹲着的人,距离280米甚至看不见一辆坦克。在危机四伏的城市民居战斗环境下,闭上一只眼睛进行瞄准,狭窄的视野和人眼固有的盲点将使你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睁开双眼瞄准,两眼间的余光就可以形成一种互补,避免盲点疏漏。
另外,睁开双眼瞄准将使你获得最大的视敏度。所谓视敏度,就是眼睛对生动目标的敏感程度。如果问你使用两个眼睛观察时的视敏度是使用一个眼睛观察时的几倍,我几乎可以肯定你会回答“两倍”。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正确的答案是6~10倍!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将视焦落在准星缺口上的常规瞄准方式,在高度紧张的近战环境下通常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光线太微弱,并且你需要毫不间断地搜索、观察和监视目标。当一个持枪的行凶者将武器指着你或人质时,你根本不可能将你的注意力从这个迫在眉睫的危险处挪开,并且收回来注视你的瞄准具。另外,有关的距离通常近得足以使你能够凭借肌肉记忆和枪支指向来进行射击。
    呼吸:在高度紧张的攻击中,任何控制呼吸的企图都是不现实和毫无意义的。最好的情况是在攻击发起之前,特警队员还能有意识地强迫自己放松并呼吸自然。一旦特警队员投入战斗,肾上腺素的急剧分泌将必然导致脉搏速率和呼吸速度的剧烈增加――这是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的自然体现,也是“战斗”或者“逃走”这两个念头在人的内心激烈冲突的必然反映。有些“专家”指导特警队员在战斗发起之前弥想所谓“松”和“空”,想象“在绿色森林中的随风摇摆的树”,这实际上都是一些不可能作到的自我欺骗。在这样的枪林弹雨生死关头,根本不要指望任何神经正常的人能够“平心静气”。你只能适应这种急促的呼吸,并力图在此情况下作得最好。
    另外,在近距离枪战中,你还必须忘掉以往在靶场上养成的击发时屏气的习惯,因为在这种要求高速反应的激战场合,你必须摆正枪支就打,不会有多余的时间让你调整呼吸,屏气,然后慢慢扣压扳机。在强行攻入某间房屋时,你还必须不停地大声命令:“人质卧倒”!“不许动,放下武器”!或者厉声提醒自己的队友“红6,注意右侧!”“红4,左前方拐角!”然后(或者同时)开枪射击,哪里有机会屏气?
    扳机控制:你必须“点扣”,“快扣”,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说“猛扣扳机”!不论这种说法是怎样叫一些刻板保守的人感到大逆不道,但事实就是这样!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你慢慢地增加扣扳机的压力以至不知不觉中击发。那种“有意识击发,无意识打响”的方法,在基础训练和射击运动比赛时确实非常必要,但在城市民居环境下的近距离枪战之中,如果当你发现威胁突然出现,需要打响而没有打响,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响,那你将大难临头。当你一旦有机会射击时,你必须抢在疑犯首先向你开枪前,刻不容缓地立即开枪射击。在0.5秒内打出2枪,或在2秒内打出5枪,这绝对不是通过“慢慢挤压”扳机和“无意识打响”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应注意的是:不论你使用什么武器,也不论你扣得多快或多猛,扳机必须正直向后,而且余指、手掌、手腕、手臂甚至腰部,都不能有任何“帮忙”的动作。同时,扣得快,还要松得快,松的时候要注意食指不能离开扳机。只有平时通过大量的、正确的训练,扣扳机的指头才能形成对视觉感受的自动条件反射,并且不需要任何主观努力就会扣动扳机。
    当与多个目标近距离对抗时,射手应该依靠快速摆正枪支的指向和条件反射式扣压扳机进行射击。当然,在远距离和小目标的情况下,尤其在受控情况下对劫持人质的恐怖分子头部射击时,也许会更多地使用常规的瞄准方式和传统的、有意识的扳机控制。
    速度:在近距离枪战中,一个人的射击速度取决于四个因素:与目标的距离;目标的大小尺寸;目标的危险程度;射手本人的能力。一般来说,目标距离越近,打得越快;目标越大,打得越快;目标手持一支霰弹枪,应该首先尽快将他打掉;你的射击技术越好,你就可以打得越快。但在战斗中,决不应该打得比你有把握射中的速度更快,也决不应向其他人的责任区射击。射失在训练中只是令人无法接受,但在特种作战行动中就是一次严重的致命冒险。在你有把握射中的速度上再放慢四分之一秒――这使得你更有把握将武器对准目标的致命区。
    稳定保持:传统射击技术上的稳定保持原则,是指在射击时,不论目标是否正在运动,也不论有多少个待击目标,在子弹没有射出枪口之前以及在子弹出膛的瞬间,枪口和注意力应一起锁定当前目标而不分离。稳定保持原则是根据这样的现象而提出的:假如有左、中、右三个目标,射手先打左边的目标,然后再打右边的目标,最后再打中间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若限制射手的射击时间,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射手打中左边目标的右边,然后再打中右边目标的左边,最后打中中间目标的中间。这是由于人们在急促转换目标时,注意力自然地、下意识地超前于枪口,子弹没有射出枪口而枪身已经开始朝下一个目标移动所造成的。
    传统观念上的稳定保持原则在城市民居环境下的近距离战斗中必须有略微的变动,变动点在于有意将注意力些微超前枪口的转移,但同时不能使子弹射偏。这种修改后的稳定保持技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是可以掌握的,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特警队员在近战中对多个目标的战斗效率。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核实射击效果的问题。在实际特种作战行动中,射手应连续射击直至威胁性目标被压制或者换句话说,打得他倒下并不能再动弹。但随着时间推移、经验积累和反复实践,射手将对自己的射击技术充满信心,以至于他不需要去核实,就知道已击中了对方。他应该非常清楚,在高度紧张的近距离多点对抗中,争取时间就等于增加生存机会,因此只要感到能够击中对方就应立即将注意力转向其他可能的威胁。
    二.射击姿势:
    一般来说,城市民居环境下近战射击姿势有如下几种:
    1.手枪瞄准射击:
    该姿势适用于各种射击距离。
    动作要领:按威尔沃(或修正威尔沃)持枪方式或正三角、侧三角持枪方式双手握持手枪,手枪高度与眼睛平齐,运用准星缺口进行瞄准射击。转换射击目标时,保持手臂、肩膀和上身的相对固定,靠转动腰部和移动脚步来完成目标转换。瞄准景况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精确瞄准,即射手完全看清了准星缺口,并且将准星缺口平正后才击发,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射击概念非常接近。这种瞄准方式适用于远距离射击或人质环境下对目标头部射击;
    另一种是概略瞄准,即射手只是大概看清准星缺口,并在准星缺口大概平正后就立即击发。这种瞄准方式适用于中距离射击;
    最后一种也是概略瞄准,但射手的主要注意准星而忽视缺口,根据肌肉记忆将枪身对准目标,并在准星落在预定命中区域内后立即击发。这种瞄准方式适用于近距离射击。
    2.手枪自然指向射击:
    该姿势通常用于近距离快速反应射击。
    动作要领:基本同上,但手枪高度与肩膀平齐(也可保持与眼睛平齐),此时眼睛完全不看准星缺口,而直接注视目标,靠肌肉记忆、视野余光对枪身的感觉和枪支的自然指向对目标进行射击。
    3.手枪抵近射击:
    该姿势通常用于防备对方抢夺枪支,贴身目标射击或在纠缠格斗中射击。
    动作要领:双手握持手枪靠近前胸,或紧贴右腰侧,眼睛注视目标,靠肌肉记忆和枪支自然指向进行射击;或用强手单手持枪紧贴腰侧,用弱手推开对方,摆脱纠缠进行射击;或用弱手拉开不合作的疑犯家属和惊慌失措的人质。
    4.冲锋枪瞄准射击:
    该姿势通常用于中远距离射击和人质环境下对目标头部射击。
    在城市民居环境下进行特种战斗,特警队员使用小型冲锋枪的瞄准射击姿势与士兵在野战中使用自动步枪有所不同,其区别在于特警队员使用小型冲锋枪时动作更小,更紧凑,这是为了适应狭窄、复杂的战斗环境,同时提高机动性。
    动作要领(以握持79式冲锋枪为例):右手握小握把,左手握枪身与弹匣结合部,注意不要握住弹匣下端,因为这样枪身会在射击时左右摆动,连发点射时更严重;上身略向右侧,身体重心靠前,右肩略微内合,枪托以适当的力量抵肩,双肘下垂约40°(这一点与士兵使用自动步枪时将右臂水平放置不同),左肘悬空而不要贴身(左肘贴身时急促的呼吸会造成枪口上下晃动),头部略为右倾对枪托贴腮,右眼视线与瞄准基线重合。转换射击目标时,上半身动作不变,靠转动腰部和移动脚步来实现目标转换。
    5。冲锋枪自然指向射击:
    该姿势通常用于近距离快速反应射击。
    动作要领(以握持79式冲锋枪为例):持枪动作与冲锋枪瞄准射击姿势基本相同,但头部不向右倾贴腮而是自然直立,两眼不看准星缺口而是直接注视目标,靠肌肉记忆和两眼余光摆正枪支指向进行射击。转换射击目标时的动作要领同上。
    6.冲锋枪抵近射击:
    该姿势通常用于防备对方抢夺枪支,近身目标射击或在可能发生纠缠格斗的环境中射击。
    动作要领(以握持79式冲锋枪为例):在冲锋枪自然指向射击的动作基础上,将冲锋枪下移至胸前,然后将枪身后收,将枪托紧夹在右肘和腋窝之间。左肘下垂约40°,两眼注视目标,靠肌肉记忆和两眼余光摆正枪支指向进行射击。转换射击目标时的动作要领同上。
    用此姿势射击,折叠枪托必须打开,否则连发点射时很难控制枪口跳动和射弹散布。
    该姿势与士兵使用自动步枪的抵近射击(或称为腰平射击)姿势不同。相对于自动步枪而言,小型冲锋枪较短,放置于腰间时,两眼余光不容易照顾得到,影响了指向射击的精度。同时,士兵的腰平射击姿势将枪支放置得较低(齐腰高),但如果在在满布家具、摆设的建筑物内或室内采用这种姿势,冲锋枪就难免与这些物体磕磕碰碰。因此,士兵使用自动步枪的抵近射击姿势对于进行城区近战的特警队员来说是不适用的。
    该姿势也可以只用右手持枪射击,而左手用来推开试图夺枪的疑犯,摆脱纠缠,拉开不合作的疑犯家属或惊慌失措的人质。
    三.改变注视焦点
    人的眼睛要想看清一件物体,就必须把视线焦点落在该物体之上。读者可以伸直手臂,用拇指瞄准远处的某一件物体,你会发现,若看清那件物体,则拇指就是模糊的;若看清拇指,则那件物体就是模糊的。在进行基本射击练习时,为了打出好的成绩,教官往往会教导受训队员,“注意准星缺口平正”,“让靶模糊,让准星缺口清楚”。这是因为,由于准星缺口模糊而造成的射击误差要远远大于因靶模糊而造成的射击误差。
    但在实际战斗中,这种纯粹注视准星缺口而让目标模糊的视焦方式就完全不能满足战斗的需要。进行特种执法战斗,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城市民居环境下进行近距离战斗射击,要求特警队员首先必须保证100%正确识别目标及判定其威胁程度,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那么,到底应该将视焦落在准星缺口之上,还是落在目标之上?
    其实,不存在任何一种万能的视焦方式能满足所有的实战射击要求。随着距离的不同和目标数目的变化,需要改变你的视焦方式来适应各种环境情况。我们确定了五种战斗射击视焦方式。在这里,前节所述的技术要点仍然保持不变。
    方式一:用于在1~10米的极近距离内对付单个目标。这时注视焦点完全落在目标身上,射手依靠肌肉记忆和两眼余光使枪支自然指向目标进行射击。
    方式二:用于在1~15米近距离内对付多个目标,通常在室内战斗环境中遇到这种情况。这时注视焦点落在目标身上,确认要对付的第一个目标,依靠枪支指向快速射击。逐次变换目标时应注视目标的质心(上下左右的中间位置)。当感到射击没有把握时,可瞬间收回视焦至准星缺口上以形成概略瞄准。
    方式三:用于15~25米中等距离多个目标。这种方式每次射击时要求在目标和瞄准具之间变换视焦。首先眼睛视焦必须落在目标身上,以便快速确认。确认后应立即收回视焦至瞄准具上形成瞄准射击。注视瞄准具的时间不需要太长,注视瞄准具也不需要看得十分清晰,大概看见了就行。最后,不要将视线在目标之间来回扫视,但要根据情况对目标排序。
    方式四:用于对付多个较小目标,这些目标可能处于人质环境中,并且需要对目标的头部射击。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将视焦从目标处快速回收至瞄准具。回收次数和缺口准星平正的精确程度取决于射击的困难程度。这种射击方式最接近传统的常规精确瞄准射击。要求在已经正确识别目标的基础之上,视焦清楚地落在以目标为背景的瞄准具上,尤其是在目标与人质非常接近时,一定要这样作。
    方式五:用于很困难的远距离射击,这时精确性比速度重要。这种情况很少在室内战斗中见到,但常常用于对挟持人质者的头部射击。用这种方式,应将视焦从目标处回收至准星缺口并仔细瞄准,控制扳机要慢,同时在整个瞄准过程中应谨慎,要根据实际情况深思熟虑。
    只有通过实践和积累经验,才能自然流畅地从一种射击视焦方式转换至另一种方式,从而提高速度和精确性。一个优秀的特警队员,只有平时坚持这些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变得应付自如,并且建立在瞬息万变的近距离战斗中有把握击中目标的自信。《特警城区特种执法战斗技术》节选(作者:毛利达)


城市民居环境下的特种执法战斗,其战斗射击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高度紧张下的快速(瞬间)反应射击;
    ★对抗的双方非常接近,往往在1~15米之内;
    ★经常由射击转变为贴身纠缠格斗,并且在格斗中又夹杂着射击;
    ★环境光线微弱,往往伴有烟雾、噪声和混乱;
    ★空间狭窄不利于机动,某些情况下甚至无法机动;
    ★多目标,多方向,多点对抗,目标识别变得尤为重要。
    进行室内战斗和近战射击,要求特警队员必须熟悉基本战术,身手敏捷,要求进攻控制能力和射击技能超过一般的水平。在狭窄的街区和建筑物内,攻击队员会发现自己与持枪的歹徒非常接近,并且只有极短的瞬间来判断和评价环境情况。如果他不能迅速反应并立即射击,不仅自己将遭到致命性的打击,并且还将危及队友和人质的生命。
    在美英等国的反恐怖特种部队和警察特种战术及装备分队里,近战射击的原则被精练地概括为“战术―准确―威力―速度(T?A?P?S)”。
    战术(Tactics)――在特种分队里,近战射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必须体现战术原则。不管你是如何优秀,如果你在战术上犯了错误,就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
    准确(Accuracy)――要保证有足够的准确性,这与个人的射击技术有关,但并不要求队员拥有用手枪在25米距离上10发子弹打出100环的能力,只要能射中人形靶上的致命区域就行,这似乎不难作到;
    威力(Power)――这个因素反映了装备的固有特性,它只与武器、弹药和一次开火所射出的子弹数量有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反恐怖特种部队和特警分队,都趋向于使用冲锋枪作为主要武器,并将大口径(9~12毫米)半自动手枪作为备用武器;
    速度(Speed)――就算你打得很准,但如果你打得太慢,你在近距离战斗中的生存率仍然会很低。射击的速度,取决于目标的接近程度、目标的大小、危险程度以及个人的能力。
    一.技术概要:
    要想在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打得又快又准,那么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姿势:不存在所谓绝对正确的姿势或标准姿势,采用何种姿势的决定性因素是要适合你自己的具体条件。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情况将某些经典的、标准的姿势加以修改,这是自然的,也是允许的。有些教官硬性地要求队员千篇一律的摆出所谓标准姿势,似乎不这样做就不能显示自己的“经典”并反衬出队员的“幼稚”,其实这只能说明他自己愚蠢和无知。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属于那种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同时手臂又非常粗壮,当你身裹厚重的防弹衣,并且穿着装满各种装备的战术背心时,叫你按标准的威尔沃姿势持枪是多么困难,尤其是你的左臂内合动作,可能根本无法再现当年威尔沃先生的标准姿态。事实上,世界上一些精锐的反恐怖特种部队和特种执法分队队员往往喜欢按各自修改调整后的“威尔沃”方式或“侧三角”方式握持武器。关键点是要协调和均衡,必须适合你个人的具体情况,并十分注意保持机动性和弹性以便快速移动。所以,膝关节要自然地弯曲,但也不要过分夸张,形成下蹲或僵硬地向前弯腰。
    握持枪支:握持手枪或冲锋枪应该握牢,有力,但不能过分紧。过度用力握持武器会导致手颤抖,食指发僵,从而影响准确性。但万万不能松,有一些射击运动员出身的教官教导学员在单手持枪射击的时候,使用中空手型轻轻地托住手枪,以求在训练考核或慢射比赛时得到更好的精度,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但这种“轻轻松松”的持枪方式完全不适合于实战。在以性命相搏的近距离枪战中,这种握枪方式将极大地降低你的反应及射击速度;在快速机动或与对方纠缠时候,你手中的武器极有可能脱手。本人自己的意见,认为人民公安大学张弘教授提倡的“满把抓”的握枪方式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某些教官的“大力握枪法”是最好的战斗握枪方式。另外,在进行室内战斗时,还要注意武器伸向目标时的伸出程度,这个程度取决于你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离目标越近伸出程度越小)。
    瞄准:若需要瞄准时,尽可能地睁开双眼瞄准。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你找一个队友,两人面对面距离2米站好,两眼平视,然后你们将自己的左眼捂住,用右眼看对方头部左侧大约1米远的地方。这时你们会发现,对方的头在自己的视线余光中消失了。再看图5― ,请读者闭上左眼,将右眼视焦落在“X”上并保持住,然后前后调整与书本的距离,在某个距离上的时候,你就可以发现,持刀的人像消失了,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称为“人眼盲点”现象。在人的两只眼睛的外侧,各存在一个盲点,这是人眼的固有特性。夜幕降临时,这种盲点更大,大得足以使你距离25米看不见一个蹲着的人,距离280米甚至看不见一辆坦克。在危机四伏的城市民居战斗环境下,闭上一只眼睛进行瞄准,狭窄的视野和人眼固有的盲点将使你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睁开双眼瞄准,两眼间的余光就可以形成一种互补,避免盲点疏漏。
另外,睁开双眼瞄准将使你获得最大的视敏度。所谓视敏度,就是眼睛对生动目标的敏感程度。如果问你使用两个眼睛观察时的视敏度是使用一个眼睛观察时的几倍,我几乎可以肯定你会回答“两倍”。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正确的答案是6~10倍!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将视焦落在准星缺口上的常规瞄准方式,在高度紧张的近战环境下通常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光线太微弱,并且你需要毫不间断地搜索、观察和监视目标。当一个持枪的行凶者将武器指着你或人质时,你根本不可能将你的注意力从这个迫在眉睫的危险处挪开,并且收回来注视你的瞄准具。另外,有关的距离通常近得足以使你能够凭借肌肉记忆和枪支指向来进行射击。
    呼吸:在高度紧张的攻击中,任何控制呼吸的企图都是不现实和毫无意义的。最好的情况是在攻击发起之前,特警队员还能有意识地强迫自己放松并呼吸自然。一旦特警队员投入战斗,肾上腺素的急剧分泌将必然导致脉搏速率和呼吸速度的剧烈增加――这是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的自然体现,也是“战斗”或者“逃走”这两个念头在人的内心激烈冲突的必然反映。有些“专家”指导特警队员在战斗发起之前弥想所谓“松”和“空”,想象“在绿色森林中的随风摇摆的树”,这实际上都是一些不可能作到的自我欺骗。在这样的枪林弹雨生死关头,根本不要指望任何神经正常的人能够“平心静气”。你只能适应这种急促的呼吸,并力图在此情况下作得最好。
    另外,在近距离枪战中,你还必须忘掉以往在靶场上养成的击发时屏气的习惯,因为在这种要求高速反应的激战场合,你必须摆正枪支就打,不会有多余的时间让你调整呼吸,屏气,然后慢慢扣压扳机。在强行攻入某间房屋时,你还必须不停地大声命令:“人质卧倒”!“不许动,放下武器”!或者厉声提醒自己的队友“红6,注意右侧!”“红4,左前方拐角!”然后(或者同时)开枪射击,哪里有机会屏气?
    扳机控制:你必须“点扣”,“快扣”,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说“猛扣扳机”!不论这种说法是怎样叫一些刻板保守的人感到大逆不道,但事实就是这样!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你慢慢地增加扣扳机的压力以至不知不觉中击发。那种“有意识击发,无意识打响”的方法,在基础训练和射击运动比赛时确实非常必要,但在城市民居环境下的近距离枪战之中,如果当你发现威胁突然出现,需要打响而没有打响,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响,那你将大难临头。当你一旦有机会射击时,你必须抢在疑犯首先向你开枪前,刻不容缓地立即开枪射击。在0.5秒内打出2枪,或在2秒内打出5枪,这绝对不是通过“慢慢挤压”扳机和“无意识打响”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应注意的是:不论你使用什么武器,也不论你扣得多快或多猛,扳机必须正直向后,而且余指、手掌、手腕、手臂甚至腰部,都不能有任何“帮忙”的动作。同时,扣得快,还要松得快,松的时候要注意食指不能离开扳机。只有平时通过大量的、正确的训练,扣扳机的指头才能形成对视觉感受的自动条件反射,并且不需要任何主观努力就会扣动扳机。
    当与多个目标近距离对抗时,射手应该依靠快速摆正枪支的指向和条件反射式扣压扳机进行射击。当然,在远距离和小目标的情况下,尤其在受控情况下对劫持人质的恐怖分子头部射击时,也许会更多地使用常规的瞄准方式和传统的、有意识的扳机控制。
    速度:在近距离枪战中,一个人的射击速度取决于四个因素:与目标的距离;目标的大小尺寸;目标的危险程度;射手本人的能力。一般来说,目标距离越近,打得越快;目标越大,打得越快;目标手持一支霰弹枪,应该首先尽快将他打掉;你的射击技术越好,你就可以打得越快。但在战斗中,决不应该打得比你有把握射中的速度更快,也决不应向其他人的责任区射击。射失在训练中只是令人无法接受,但在特种作战行动中就是一次严重的致命冒险。在你有把握射中的速度上再放慢四分之一秒――这使得你更有把握将武器对准目标的致命区。
    稳定保持:传统射击技术上的稳定保持原则,是指在射击时,不论目标是否正在运动,也不论有多少个待击目标,在子弹没有射出枪口之前以及在子弹出膛的瞬间,枪口和注意力应一起锁定当前目标而不分离。稳定保持原则是根据这样的现象而提出的:假如有左、中、右三个目标,射手先打左边的目标,然后再打右边的目标,最后再打中间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若限制射手的射击时间,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射手打中左边目标的右边,然后再打中右边目标的左边,最后打中中间目标的中间。这是由于人们在急促转换目标时,注意力自然地、下意识地超前于枪口,子弹没有射出枪口而枪身已经开始朝下一个目标移动所造成的。
    传统观念上的稳定保持原则在城市民居环境下的近距离战斗中必须有略微的变动,变动点在于有意将注意力些微超前枪口的转移,但同时不能使子弹射偏。这种修改后的稳定保持技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是可以掌握的,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特警队员在近战中对多个目标的战斗效率。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核实射击效果的问题。在实际特种作战行动中,射手应连续射击直至威胁性目标被压制或者换句话说,打得他倒下并不能再动弹。但随着时间推移、经验积累和反复实践,射手将对自己的射击技术充满信心,以至于他不需要去核实,就知道已击中了对方。他应该非常清楚,在高度紧张的近距离多点对抗中,争取时间就等于增加生存机会,因此只要感到能够击中对方就应立即将注意力转向其他可能的威胁。
    二.射击姿势:
    一般来说,城市民居环境下近战射击姿势有如下几种:
    1.手枪瞄准射击:
    该姿势适用于各种射击距离。
    动作要领:按威尔沃(或修正威尔沃)持枪方式或正三角、侧三角持枪方式双手握持手枪,手枪高度与眼睛平齐,运用准星缺口进行瞄准射击。转换射击目标时,保持手臂、肩膀和上身的相对固定,靠转动腰部和移动脚步来完成目标转换。瞄准景况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精确瞄准,即射手完全看清了准星缺口,并且将准星缺口平正后才击发,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射击概念非常接近。这种瞄准方式适用于远距离射击或人质环境下对目标头部射击;
    另一种是概略瞄准,即射手只是大概看清准星缺口,并在准星缺口大概平正后就立即击发。这种瞄准方式适用于中距离射击;
    最后一种也是概略瞄准,但射手的主要注意准星而忽视缺口,根据肌肉记忆将枪身对准目标,并在准星落在预定命中区域内后立即击发。这种瞄准方式适用于近距离射击。
    2.手枪自然指向射击:
    该姿势通常用于近距离快速反应射击。
    动作要领:基本同上,但手枪高度与肩膀平齐(也可保持与眼睛平齐),此时眼睛完全不看准星缺口,而直接注视目标,靠肌肉记忆、视野余光对枪身的感觉和枪支的自然指向对目标进行射击。
    3.手枪抵近射击:
    该姿势通常用于防备对方抢夺枪支,贴身目标射击或在纠缠格斗中射击。
    动作要领:双手握持手枪靠近前胸,或紧贴右腰侧,眼睛注视目标,靠肌肉记忆和枪支自然指向进行射击;或用强手单手持枪紧贴腰侧,用弱手推开对方,摆脱纠缠进行射击;或用弱手拉开不合作的疑犯家属和惊慌失措的人质。
    4.冲锋枪瞄准射击:
    该姿势通常用于中远距离射击和人质环境下对目标头部射击。
    在城市民居环境下进行特种战斗,特警队员使用小型冲锋枪的瞄准射击姿势与士兵在野战中使用自动步枪有所不同,其区别在于特警队员使用小型冲锋枪时动作更小,更紧凑,这是为了适应狭窄、复杂的战斗环境,同时提高机动性。
    动作要领(以握持79式冲锋枪为例):右手握小握把,左手握枪身与弹匣结合部,注意不要握住弹匣下端,因为这样枪身会在射击时左右摆动,连发点射时更严重;上身略向右侧,身体重心靠前,右肩略微内合,枪托以适当的力量抵肩,双肘下垂约40°(这一点与士兵使用自动步枪时将右臂水平放置不同),左肘悬空而不要贴身(左肘贴身时急促的呼吸会造成枪口上下晃动),头部略为右倾对枪托贴腮,右眼视线与瞄准基线重合。转换射击目标时,上半身动作不变,靠转动腰部和移动脚步来实现目标转换。
    5。冲锋枪自然指向射击:
    该姿势通常用于近距离快速反应射击。
    动作要领(以握持79式冲锋枪为例):持枪动作与冲锋枪瞄准射击姿势基本相同,但头部不向右倾贴腮而是自然直立,两眼不看准星缺口而是直接注视目标,靠肌肉记忆和两眼余光摆正枪支指向进行射击。转换射击目标时的动作要领同上。
    6.冲锋枪抵近射击:
    该姿势通常用于防备对方抢夺枪支,近身目标射击或在可能发生纠缠格斗的环境中射击。
    动作要领(以握持79式冲锋枪为例):在冲锋枪自然指向射击的动作基础上,将冲锋枪下移至胸前,然后将枪身后收,将枪托紧夹在右肘和腋窝之间。左肘下垂约40°,两眼注视目标,靠肌肉记忆和两眼余光摆正枪支指向进行射击。转换射击目标时的动作要领同上。
    用此姿势射击,折叠枪托必须打开,否则连发点射时很难控制枪口跳动和射弹散布。
    该姿势与士兵使用自动步枪的抵近射击(或称为腰平射击)姿势不同。相对于自动步枪而言,小型冲锋枪较短,放置于腰间时,两眼余光不容易照顾得到,影响了指向射击的精度。同时,士兵的腰平射击姿势将枪支放置得较低(齐腰高),但如果在在满布家具、摆设的建筑物内或室内采用这种姿势,冲锋枪就难免与这些物体磕磕碰碰。因此,士兵使用自动步枪的抵近射击姿势对于进行城区近战的特警队员来说是不适用的。
    该姿势也可以只用右手持枪射击,而左手用来推开试图夺枪的疑犯,摆脱纠缠,拉开不合作的疑犯家属或惊慌失措的人质。
    三.改变注视焦点
    人的眼睛要想看清一件物体,就必须把视线焦点落在该物体之上。读者可以伸直手臂,用拇指瞄准远处的某一件物体,你会发现,若看清那件物体,则拇指就是模糊的;若看清拇指,则那件物体就是模糊的。在进行基本射击练习时,为了打出好的成绩,教官往往会教导受训队员,“注意准星缺口平正”,“让靶模糊,让准星缺口清楚”。这是因为,由于准星缺口模糊而造成的射击误差要远远大于因靶模糊而造成的射击误差。
    但在实际战斗中,这种纯粹注视准星缺口而让目标模糊的视焦方式就完全不能满足战斗的需要。进行特种执法战斗,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城市民居环境下进行近距离战斗射击,要求特警队员首先必须保证100%正确识别目标及判定其威胁程度,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那么,到底应该将视焦落在准星缺口之上,还是落在目标之上?
    其实,不存在任何一种万能的视焦方式能满足所有的实战射击要求。随着距离的不同和目标数目的变化,需要改变你的视焦方式来适应各种环境情况。我们确定了五种战斗射击视焦方式。在这里,前节所述的技术要点仍然保持不变。
    方式一:用于在1~10米的极近距离内对付单个目标。这时注视焦点完全落在目标身上,射手依靠肌肉记忆和两眼余光使枪支自然指向目标进行射击。
    方式二:用于在1~15米近距离内对付多个目标,通常在室内战斗环境中遇到这种情况。这时注视焦点落在目标身上,确认要对付的第一个目标,依靠枪支指向快速射击。逐次变换目标时应注视目标的质心(上下左右的中间位置)。当感到射击没有把握时,可瞬间收回视焦至准星缺口上以形成概略瞄准。
    方式三:用于15~25米中等距离多个目标。这种方式每次射击时要求在目标和瞄准具之间变换视焦。首先眼睛视焦必须落在目标身上,以便快速确认。确认后应立即收回视焦至瞄准具上形成瞄准射击。注视瞄准具的时间不需要太长,注视瞄准具也不需要看得十分清晰,大概看见了就行。最后,不要将视线在目标之间来回扫视,但要根据情况对目标排序。
    方式四:用于对付多个较小目标,这些目标可能处于人质环境中,并且需要对目标的头部射击。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将视焦从目标处快速回收至瞄准具。回收次数和缺口准星平正的精确程度取决于射击的困难程度。这种射击方式最接近传统的常规精确瞄准射击。要求在已经正确识别目标的基础之上,视焦清楚地落在以目标为背景的瞄准具上,尤其是在目标与人质非常接近时,一定要这样作。
    方式五:用于很困难的远距离射击,这时精确性比速度重要。这种情况很少在室内战斗中见到,但常常用于对挟持人质者的头部射击。用这种方式,应将视焦从目标处回收至准星缺口并仔细瞄准,控制扳机要慢,同时在整个瞄准过程中应谨慎,要根据实际情况深思熟虑。
    只有通过实践和积累经验,才能自然流畅地从一种射击视焦方式转换至另一种方式,从而提高速度和精确性。一个优秀的特警队员,只有平时坚持这些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变得应付自如,并且建立在瞬息万变的近距离战斗中有把握击中目标的自信。
四.猫步――在运动中射击
    一般说来,我们在射击时基本上会做一次短暂的脚步停顿,以求获得更大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环境会迫使你改变这种射击方式。例如在强行攻入一个疑犯据点时,如果你是排在队形最前面的尖兵,爆震弹炸响后你第一个冲入有疑犯据守的房间。当你迎面发现一个持枪的疑犯正在举枪准备向你射击时,你应不应该停下脚步来向他射击呢?正确的答案是:不应该停下来!因为你现在正堵在后续队员的前进通道上,你猛地停下脚步,就意味着整个战术队形无法及时向纵深展开。你每耽误一点时间,人质生存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一分,同时你的队友还会因为你的突然“刹车”而在你后面撞成一团(实际上你根本停不下来,不信你就试试)。那么好了,你是否应该先让开通道后再射击呢?回答是:也不应该!因为这样做疑犯可能比你先开枪,一支霰弹枪的近距离迎头痛击完全可以使你从此再也爬不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也只能,边前进边射击。
    在前进中能否准确射击的关键是你行走的方式,这种行走方式与你平时“走路”是不同的。人们平时走路时,上半身会随着脚步的频率以及身体重心的变化做上下运动和左右摆动,而这种运动和摆动会破坏你射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为了消除上半身的这些“波动”,你必须这样:
    双腿弯曲,降低重心,前进的步幅约为正常步幅的一半(但频率要快一些),脚掌与地面接触的顺序依次为脚跟――脚掌――脚尖,轻落轻起,双腿交替将身体平滑、匀速地向前推进。这就是我所说的“猫步”。
    当然,走猫步并不能完全消除我上面所说的上体上下运动和左右摆动,但却能将这种运动和摆动降低到最小程度。走猫步射击时的精度肯定比不上静止不动时的射击精度,但在室内战斗的近距离上,这种精度已经足够了――它能保证你所有的子弹都命中目标。
    所有担任攻击队员的特警队员必须经过走猫步射击的严格训练。开始时可将目标设置在前进的正前方,当队员逐渐熟悉掌握了走猫步射击的基本要领后,再将目标设置在前进方向的左右两侧。开始可以走得很慢,掌握要领后再慢慢加快速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会进行短停顿射击的特警队员还算不上真正的特警队员,因为他所掌握的战斗技能不足以应付更复杂的战斗环境。而所谓特种技能,走猫步射击肯定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五.超越一般的原则
    现在有许多人提出所谓“本能射击”的概念(尤其是台湾、香港的某些“书本武器专家”,他们在大谈特种战术和实战射击时甚至连枪都很少摸过),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提法。以下是我1998年翻译的美国特种作战培训中心(STTU)教材《近距离战斗技术(CQB――作者:美国,马克?朗斯代尔)》一书中的节选,供读者参考:
    “一个人若想成为真正优秀出色的特种行动队员,他必须力图超越教材内容,超越一般的标准,甚至超越他从教官那里所能够学到的东西。一旦受训队员掌握了基本原则并且超越了一般的标准,这时他应该开始探寻超越受主观意识控制的射击技巧,并力求达到一种更高的意境,一种自然的、挥洒自如的射击。
    当一个人的射击训练进行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达到这么一种水平,即武器已经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他身体的外延。此时,肌肉记忆能立即使武器趋向瞄准,眼睛不需要思考就能掌握好准星缺口平正,并且当所有这些完成之后,扣扳机的食指正好自然完成了击发。这与所有顶尖级运动员在技能水平和条件反射上达到高度协调后的意境是一样的。这也正是冠军和普通运动员的区别。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被很多保守的教官视为异端邪说,而这些教官从来就没有达到过顶尖级战斗射手的水平。根据传统的技术概念,当我们想打得更准时,我们被教导去注意我们的瞄准具。然而,与其他很多射手一样,我们发现这是不必要的。如果一个人不去有意识地将视觉焦点落在准星缺口上,也能打得准,并且在速度上快得多。我们通过夜间射击和速射训练发现,在战斗距离上,一个人可以根本不看准星缺口就能可靠地击中目标。甚至在25~50码(大约23~46米 译注),我们将视觉焦点落在目标上,而让准星缺口模糊,仍然能击中目标中心。当然,我们也承认,如果想打出最好的弹着分布,确实需要将视焦落在准星缺口上。但是想在剧烈的近距离战斗中生存下来,并且发挥最大的射击速度,我们认为这是不必要的。
    在执行营救人质任务时,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
    ★可以使你的注意力不离开潜在的威胁
    ★你可以能好地注意对手被击中后的反应动作
    ★你将有更好的外围视野去注视人质的动作或另外的威胁
    ★当环境根本不允许你去看你的瞄准具时,你将不会感到有任何妨碍
    ★在近距离内打得更快
    目前,因为知识的增长和眼界的开扩,我们的射手也不断听到一些其他的观点,这使得他们事实上可能仍旧不肯放弃死盯住瞄准具的传统射击方法。这有待于射手本人能否超越他的同事们的一般水平,并且真正弄明白他应怎样作才干得最好。
    另一个争论的焦点是我们坚定地认为,没有什么“本能射手”。人们不会生来就有操持武器或射击的自然本能。个别人可能拥有超常的视力、反应、协调和适应性,但自然指向射击是一种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技术。有些人可能使你以为他们是所谓本能射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他们给自己的射击方式、风格起了个错误的名称而已。
    不使用瞄准具的自然指向射击,可以通过持续不变的重复特定的动作,直至建立肌肉记忆来掌握。如果将武器举到正确瞄准的位置,举到眼的水平面上,并且作这个动作足够多的次数。那么最终,即使你将视焦保持在目标上时,肌肉记忆也能使武器正确地达到这个位置。这不是本能,这只是集中注意力与肌肉记忆结合的结果是一种重复和提高的产物。

任何射手,只要他进行过足够的精确瞄准射击训练和战斗射击训练,即使他们看不清瞄准具,也有极高的可能击中目标。”

    近战射击模式
    曾经有一个精锐反恐怖特种部队的队员问他的教官:“真正的战斗与我们平时的训练有什么不同?”
    教官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真正战斗时不能出错罢了。”
    特警队员在执行城市民居环境下的特种执法战斗任务时,实际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他不能越出行动区战斗;不能走错进入点;不能犯战术错误;不能错误识别目标;不能弄错联络程序;不能忘记密码系统;不能……;战斗结束后,面对新闻媒体不能摘下面罩,不能乱说话甚至不能说话。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不能乱开枪!
    特警队员在进行城区近战时,其射击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有足够的反应速度;
    ★有足够的停止效果;
    ★尽量缩短对单个目标的作战时间;
    ★节省弹药;
    ★尽量减少伴随性毁伤;

    下面我们分别讲述冲锋枪和手枪的近战射击模式。

    冲锋枪
    冲锋枪是一种双手握持,可抵肩射击,能够进行半自动和全自动选择,发射手枪弹的自动武器。由于其短小精悍,火力猛烈,容弹量大,射击精度好,便于携带,便于加装其它战术组件等特点,使它几乎成了世界上所有特警和特种执法人员的主要武器。特警队员使用冲锋枪进行战斗,不仅能增强自己的信心,同时也对疑犯构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虽然冲锋枪可以进行全自动射击,但那种泼水似的连发射击,在特警分队看来是不负责任和不可以接受的。这一点与军队不同。根据战术需要,军队可以为了进行火力侦察而调集各种轻重武器对情况不明的区域进行猛烈射击,而特警队员却不可以随意对室内或车辆扫射一番;军队讲究的是火力密度,而特警分队却要对射出的每一发子弹负法律责任;军队认为,战争时期的人命和财产伴随性毁伤是不可避免的;而特警队员在城市民居环境下进行特种执法战斗,必须严格禁止伤及无辜,竭力避免或降低人民财产的损失。基于这些理由,特警队员的射击模式具有其明显的职业特征。
    特警队员使用冲锋枪时的射击模式可分为半自动射击模式和全自动射击模式。
    半自动模式――即单发射击模式,将快慢机装定在“1”(单发)位置即可进行半自动(单发)射击。这种射击模式容易控制,射击精度高,节省弹药,一般适合于以下情况:
    ★射手本人不善于控制连发射击(许多警察都有这个问题);
    ★现场情况复杂,满布子弹易于射穿的遮蔽物,射手的纵深视线受阻;
    ★现场有易燃、易爆或化学危险品;
    ★现场有人质、疑犯家属、旁观者;
    ★现场有重要仪器、设备或贵重物品;
    ★射手因负伤或其它原因造成控枪困难,更换弹匣困难。
    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第二种情况。在城市里,经常会有一些场所布满子弹易于射穿的遮蔽物。例如大多数展览会会馆,到处都是由轻质板材搭制的展位,这种一间一间紧靠着的小隔间,子弹能轻易的从这一头穿到另一头。在这种环境下执行特种执法战斗任务的特警队员,实际上根本无法确切地知道在某一间小隔档里是否有平民没有撤离。因此,为了降低误伤无辜的可能,特警队员应避免采用容易失控的连发射击模式,而尽量采用较为精确的单发射击模式进行战斗。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些集贸市场,数不清的挂满衣物和样品的摊挡,也使特警队员无法有效观察射击纵深。一旦必须开枪射击时,作战人员就不得不慎之又慎。
    这种射击模式的缺点,在于单位时间内向目标传送的停止能量较少,当需要对同一目标重复射击时,必须多次扣动扳机,因而战斗效能不高。
    关于冲锋枪半自动射击模式更为详细的分类,与本章手枪射击模式的内容相似。
    全自动模式――即连发射击模式,将快慢机装定在“2”(连发)位置即可进行全自动(连发)射击,但应只限于短点射(每次2~3发)。擅长使用冲锋枪的特警队员运用这种射击模式,将大大提高战斗效率。
    一般来说,全自动模式适合于以下情况:
    ★现场较少受到人员、物质的制约;
    ★对方手持霰弹枪、手榴弹一类大威力武器或自动武器;
    ★射手本人擅长使用冲锋枪,有较强的扳机控制和控枪能力;
    ★可能与多个对手交战。
    即使是优秀、熟练的冲锋枪手,在全自动模式下进行使用79式冲锋枪连发射击,由于武器后坐造成枪口上扬,第3发以后的子弹也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控制,此时即为无效射击,这就是为什么应该使用短点射的原因。小型冲锋枪由于其构造上的原因,往往射速很高,例如79式冲锋枪,其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1000发。换句话说,如果在全自动射击模式下扣住扳机不放,一个20发弹匣将在不到2秒钟的时间内打光。以这样的方式耗费弹药,对于携弹量有限的特警队员来说是无法承受和毫无意义的。同时,这种漫无控制的“弹雨”在城市街区内造成的流弹和跳弹,将对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另外,频繁的更换弹匣,也给你的对手留下了可乘机利用的战术反击机会,因为一支正在更换弹匣的冲锋枪,其战斗力是非常有限的。
     必须提醒读者,在战斗中将冲锋枪快慢机设置到错误的位置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即使是在射击训练场上进行实弹考核,也有不少人在需要进行单发射击时却误将快慢机设置到连发位置,这种事情我在自己的特警教官生涯中已经是司空见惯。这是因为大多数警察平时一般不进行使用冲锋枪的射击训练,不参加战术训练,而少数参加战术训练的使用冲锋枪的警察在训练中又不使用实弹,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警察训练中的一大弊病。
    对于一支空枪而言,将快慢机设置到何种位置都是毫无意义的,即使设置错误,大多数使用者也没有任何感觉,因为空枪击发不会有任何枪机自动动作。这就造成射手对快慢机定位的生疏,同时也造成许多警察忽视根据战斗现场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快慢机设置,在战斗中完全凭自己的喜好设定,这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事实上,对于目前我国特警单位大量装备的79式冲锋枪,将快慢机设置到连发状态时,射手扣扳机手指上的感觉与快慢机设置到单发状态会有明显不同。在连发状态下,上膛后的扳机力比单发状态明显加重。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警察甚至教官,对这一点是不了解的。对于这种手指上的感觉,我建议读者找机会好好体会一下,从而获得一种不用看枪身也能知道快慢机位置的经验。对于那种由于错误设置快慢机,导致出乎持枪者意料之外的“单打连”现象,其严重性应当视同“走火”,必须通过正确的训练加以完全杜绝。
    采用半自动射击模式,则战斗效率较低;而采用全自动射击模式,又造成控枪困难(即使是打短点射)。这种自动武器所固有的使用特性,不仅对特警队员的训练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现代兵器工业提出了一个自动武器优化问题。近年来,国外的自动武器研制在这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俄罗斯AN94突击步枪,实现了连发射击时,在一个后坐过程中头2发枪弹以每分钟1800发的高射速发射,其余枪弹自动以常规的射速发射。这样,头两发枪弹在枪口还没有来得及上扬时已经射出了枪口,大大提高了点射的命中率;德国的G11无壳弹/枪系统,采用旋转弹膛和浮动结构实现了在一个后坐循环中以每分钟2000发的高射速进行3发点射动作,在射手感觉到后坐力之前,3发子弹已经射出了枪口,这使得3发点射的命中率几乎和普通自动武器的单发命中率相等。还有英国的布希曼冲锋手枪,采用了一个电子调速装置,允许射手调低全自动射击模式下的射速,也达到了提高连发射击命中率的目的。

    我们期望着高性能国产新型警用冲锋枪早日送到特警队员的手中。

    手枪
    相对于冲锋枪而言,手枪的战斗威力就要低得多。因此,现代战斗手枪使用技术确立了一种战斗时的“标准反应射击方式”――对目标胸部的迅速两枪射击。打两枪而不是一枪的理由,是因为人们认为,即使是大威力的手枪也不能保证具有100%的停止能力,而连续的两枪射击,能够增强手枪的停止效果。在两次射击之后,遭受反击的可能性将大为减少,因为对手在两次中枪后即使不立即丧失生命,其神经系统通常也会变得非常迟钝而无法再进行射击。另外,两次射击增强了你对一个困难目标至少射中一枪的机会,因为你在与对手近距离突然遭遇的情况下,第一枪总是有可能射空的,这在城区近战中是非常危险的事。
老毛:TBM的教官!猛男一个!


l俺记得这本书是内部发行,严禁外泄的~
里面许多内容颇为敏感~
还介绍了不少“不和谐”的技能……

l俺记得这本书是内部发行,严禁外泄的~
里面许多内容颇为敏感~
还介绍了不少“不和谐”的技能……
4# c.a.t.f
很容易~我就搞到一本。这书自从大一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就一直奉为经典爱不释手。来来回回读了十多遍,还是读不厌~
hhthht1976 发表于 2009-6-13 22:59

IMG_9443.jpg
什么嘛……还以为是那本城管教材……刚想要吐槽呢……
写得不错,有些外国教材的味道了,注重实际并且对各种现象进行比较与解释。挺好。
拿得是气狗?
皮卡汀尼 发表于 2009-6-14 15:07
气动彩蛋枪~
楼主有全文吗?能否方便分享?
我也想要
突然反应过来,其实这本书真正的名称是《警察城区特种执法实战指南》
哪里发行的,来一本带插图的最好。
有书的楼主发扬一下吧,偶们要看全文来着,谢谢发上来吧。
CF蓝调《特警城区特种执法战斗技术》节选(一)  
     进行室内战斗和近战射击,要求特警队员必须熟悉基本战术,身手敏捷,要求进攻控制能力和射击技能超过一般的水平。在狭窄的街区和建筑物内,攻击队员会发现自己与持*的歹徒非常接近,并且只有极短的瞬间来判断和评价环境情况。如果他不能迅速反应并立即射击,不仅自己将遭到致命性的打击,并且还将危及队友和人质的生命。  

在美英等国的反恐怖特种部队和警察特种战术及装备分队里,近战射击的原则被精练地概括为“战术―准确―威力―速度(T·A·P·S)”。  

战术(Tactics)――在特种分队里,近战射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必须体现战术原则。不管你是如何优秀,如果你在战术上犯了错误,就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  

准确(Accuracy)――要保证有足够的准确性,这与个人的射击技术有关,但并不要求队员拥有用手*在25米距离上10发子弹打出100环的能力,只要能射中人形靶上的致命区域就行,这似乎不难作到;  

威力(Power)――这个因素反映了装备的固有特性,它只与武器、弹药和一次开火所射出的子弹数量有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反恐怖特种部队和特警分队,都趋向于使用冲锋*作为主要武器,并将大口径(9~12毫米)半自动手*作为备用武器;  

速度(Speed)――就算你打得很准,但如果你打得太慢,你在近距离战斗中的生存率仍然会很低。射击的速度,取决于目标的接近程度、目标的大小、危险程度以及个人的能力。  

一.技术概要:  
要想在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打得又快又准,那么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姿势:不存在所谓绝对正确的姿势或标准姿势,采用何种姿势的决定性因素是要适合你自己的具体条件。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情况将某些经典的、标准的姿势加以修改,这是自然的,也是允许的。有些教官硬性地要求队员千篇一律的摆出所谓标准姿势,似乎不这样做就不能显示自己的“经典”并反衬出队员的“幼稚”,其实这只能说明他自己愚蠢和无知。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属于那种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同时手臂又非常粗壮,当你身裹厚重的防弹衣,并且穿着装满各种装备的战术背心时,叫你按标准的威尔沃姿势持*是多么困难,尤其是你的左臂内合动作,可能根本无法再现当年威尔沃先生的标准姿态。事实上,世界上一些精锐的反恐怖特种部队和特种执法分队队员往往喜欢按各自修改调整后的“威尔沃”方式或“侧三角”方式握持武器。关键点是要协调和均衡,必须适合你个人的具体情况,并十分注意保持机动性和弹性以便快速移动。所以,膝关节要自然地弯曲,但也不要过分夸张,形成下蹲或僵硬地向前弯腰。  

握持*支:握持手*或冲锋*应该握牢,有力,但不能过分紧。过度用力握持武器会导致手颤抖,食指发僵,从而影响准确性。但万万不能松,有一些射击运动员出身的教官教导学员在单手持*射击的时候,使用中空手型轻轻地托住手*,以求在训练考核或慢射比赛时得到更好的精度,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但这种“轻轻松松”的持*方式完全不适合于实战。在以性命相搏的近距离*战中,这种握*方式将极大地降低你的反应及射击速度;在快速机动或与对方纠缠时候,你手中的武器极有可能脱手。本人自己的意见,认为人民公安大学张弘教授提倡的“满把抓”的握*方式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某些教官的“大力握*法”是最好的战斗握*方式。另外,在进行室内战斗时,还要注意武器伸向目标时的伸出程度,这个程度取决于你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离目标越近伸出程度越小)。  

瞄准:若需要瞄准时,尽可能地睁开双眼瞄准。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你找一个队友,两人面对面距离2米站好,两眼平视,然后你们将自己的左眼捂住,用右眼看对方头部左侧大约1米远的地方。这时你们会发现,对方的头在自己的视线余光中消失了。再看图5― ,请读者闭上左眼,将右眼视焦落在“X”上并保持住,然后前后调整与书本的距离,在某个距离上的时候,你就可以发现,持刀的人像消失了,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称为“人眼盲点”现象。在人的两只眼睛的外侧,各存在一个盲点,这是人眼的固有特性。夜幕降临时,这种盲点更大,大得足以使你距离25米看不见一个蹲着的人,距离280米甚至看不见一辆坦克。在危机四伏的城市民居战斗环境下,闭上一只眼睛进行瞄准,狭窄的视野和人眼固有的盲点将使你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睁开双眼瞄准,两眼间的余光就可以形成一种互补,避免盲点疏漏。  

另外,睁开双眼瞄准将使你获得最大的视敏度。所谓视敏度,就是眼睛对生动目标的敏感程度。如果问你使用两个眼睛观察时的视敏度是使用一个眼睛观察时的几倍,我几乎可以肯定你会回答“两倍”。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正确的答案是6~10倍!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将视焦落在准星缺口上的常规瞄准方式,在高度紧张的近战环境下通常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光线太微弱,并且你需要毫不间断地搜索、观察和监视目标。当一个持*的行凶者将武器指着你或人质时,你根本不可能将你的注意力从这个迫在眉睫的危险处挪开,并且收回来注视你的瞄准具。另外,有关的距离通常近得足以使你能够凭借肌肉记忆和*支指向来进行射击。  
呼吸:在高度紧张的攻击中,任何控制呼吸的企图都是不现实和毫无意义的。最好的情况是在攻击发起之前,特警队员还能有意识地强迫自己放松并呼吸自然。一旦特警队员投入战斗,肾上腺素的急剧分泌将必然导致脉搏速率和呼吸速度的剧烈增加――这是神经系统高度兴奋的自然体现,也是“战斗”或者“逃走”这两个念头在人的内心激烈冲突的必然反映。有些“专家”指导特警队员在战斗发起之前弥想所谓“松”和“空”,想象“在绿色森林中的随风摇摆的树”,这实际上都是一些不可能作到的自我欺骗。在这样的*林弹雨生死关头,根本不要指望任何神经正常的人能够“平心静气”。你只能适应这种急促的呼吸,并力图在此情况下作得最好。  

准星!准星!!准星!!!  
说到瞄准谁都知道三点连一线。然而举起枪的时候会发现,你要连成一条线的三点处在不同的距离,远远超出自己眼睛的景深之外。那么你焦点对在什么地方?无疑照门(缺口)是更加抢眼的,你很容易把目光焦点对在那里。当然你更关心靶子,关心中间那个圆心,所以你更可能注意靶心,恨不得把它击穿。还有更为周全的人,举起枪之后眼睛的焦点就不时在照门准星和靶子中心换来换去,力求面面俱到。你属于哪一种人?不管你属于哪一种反正你是错的。 举起手枪,你全神贯注的地方是准星。  

“Oh say can you see...your front sight?”美国国歌的第一句歌词,被射击评论员 Dave Anderson 篡改成了这个样子。另一个被人称为世界四大手枪教练的人 Chuck Taylor 乾脆把自己创办的学校称为 Front Sight Firearm Training Institute。洛杉矶县警察局在"警察生存训练"中专门列出一条: "当你的性命决定于射击时,别忘了盯住准星!" 注意准星的原则是出于这样的原理:瞄准器之间的关系(准星和照门的位置)的重要性远远胜于任何单件瞄准器与靶子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准星不在照门的中心,而只是把准星或者照门对准靶心,你的子弹将会打飞。如果你的准星和照门的位置完全正确,哪怕你的瞄准点偏离靶心,子弹也会击中靶子。把瞄准器关系掌握好,即使打不了十环,也能打六环或者七环,反之你打的子弹便不知道会飞到哪里。  

回到准星问题上,如果你的焦点对准准星,照门虽然是虚的,但是你仍然能够自然确立两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如果你能够通过训练,让自己的手眼自动形成摆正瞄准器关系的习惯,也就是一举起手枪,准星和照门位置就是正确的,那么你把准星对准目标之后,也就完成了击中目标的瞄准程序。这也就是前面强调的正确的握枪姿势的重要性。  

这里再引入一个区域瞄准的概念来强化焦点对准准星的重要性。射手要培养一种区域瞄准的习惯,也就是你瞄准的不是靶心,而是靶心周围的区域。理由是无论你如何认真瞄准,让你的瞄准点固定在靶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手在或多或少的晃动。射击距离越远,你会感到晃动幅度越大。过份强求瞄准点在靶心,你会自然把焦点移动到靶心,而且会造成瞄准时间过长。最后的结果是,长时间瞄准使得手臂疲劳,反而晃动更大。采用区域瞄准,正好适应焦点对准准星的方法。  

握枪的姿势  
    握枪姿势是许多初学射击者经常忽视的问题。对于生手来说,每个人都知道射击就是"三点连一线",如果知道得再多一点的人,还会提到扳机控制,如果一个人能够明白握枪姿势的重要性的话,他恐怕就不是生手了。正确握枪之所以至关重要在于:  

第一,确立瞄准的线的稳定。认为瞄准是眼睛指挥调整手臂的方向,这种看法恐怕把人当成了机器。其实瞄准只是给手臂提供一个参照,因为人肌肉有很强的惰性,如果握枪方法不正确,尽管你通过大脑不断调整姿势,枪恐怕还是会不断偏离瞄准线。更何况眼睛瞄准的时候并不能够同时照顾到准星、照门和靶子(这一点后面进行探讨)。握枪姿势正确的时候,指向目标就很容易确立正确的瞄准线。  

第二,在紧急情况下完成快速瞄准或者概略瞄准。无论是实战还是参加比赛(除了慢射),时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握枪姿势正确,枪举起来就能够指向目标。反之你必须通过眼睛调整,浪费的时间可能将以生命为代价。  

美国人评价枪时创造了一个英文词汇:Pointability,说的是拿起枪来,随便指向目标时,瞄准器就能自然对准。其实这是说枪的设计是否更加符合人手生理构造。一般评价说 Sig P210、布朗宁 Hi-Power、1911 系列的Pointability都很好。其实经过训练几乎任何高质量手枪都能够有很好的Pointability,关键就是握枪姿势正确。  

你用非握枪手握住枪管部份,把枪把推到握枪手的虎口中心,用手掌找到舒服的适位置,然后握紧。我确立正确握枪姿势的办法是这样:握住枪,垂下双手,处于准备姿势(枪口垂下40度),然后迅速举枪指向目标。如果不是基本瞄准目标,说明握枪的姿势和手腕角度不理想。这么反复练习,直到能够举枪便指向目标而不需调整位置。为了加强实用练习,还可从枪套位置开始,单手出枪,然后双手合起指向目标。大约经过上千次练习之后,就能确立正确的握枪姿势,给瞄准打下良好基础。  

关于握枪还有一个极为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请记住这一点:时刻握紧枪把。具体方法是把枪放在手里,用力握紧,直到握枪的手颤抖,然后放松一点,手腕一定要绷紧。这里有三个理由:  

首先,枪握紧的时候才能保持击发时的稳定,也就是保持瞄准线不动。  

第二,多数人的手神经有一种运动习惯,就是五个手指同时放松,同时抓紧。这样在射击时,如果你枪开始握得不是很紧,食指扣压扳机的那一刹那,你会下意识地连带其余四个手指握紧枪把,一松一紧的过程无形之中破坏了你的瞄准线。如果你枪把已经握得很紧,扣压扳机时便没有活动的余地了。关于扳机控制将在后面详细讨论。  

第三,枪把如果握得不紧,在枪猛烈的跳动时,枪把会撞击手指的关节,次数多了很容易造成损伤。握紧枪把看起来是很简单合理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射击中经常忘记,往往是打着打着,发现弹着点散开了,才想起来。

两只眼睛瞄准
    人有两只眼睛,但是其中一个是主眼,另一个为辅助,信不信由你。平常生活中哪个眼睛为主没有多大关系,然而到射击上关系就大了。当你举枪瞄准时,是否习惯地闭上一只眼睛?闭眼的动作实际上就是你强迫自己举枪手一侧的眼睛成为主眼的行为。射击训练前,你需要发现并且训练自己的主眼。  

因为我的建议你训练时睁着两只眼睛瞄准,而不闭上另一只眼睛。两只眼睛瞄准的第一个优点是增加了视界,如果你遇到手枪枪战,视野开阔与否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如果你用两只眼睛瞄准,你的注意力便不会过于集中到靶心,而会着重于瞄准器和整个靶子的关系。这一点在以后有关瞄准的部份再详细探讨。第三,两眼都睁开时你脸上的肌肉会放松,身体也会感到自然。这对你进行长时间的比赛尤为重要。  

确定主眼的方法是,你正视一个目标,然后在自己面前垂直伸出一只铅笔,笔尖跟眼睛和目标形成三点一线。这个时候,你闭上一只眼睛,如果铅笔尖还在那一条线上,说明你睁着的眼睛是主眼,如果铅笔尖跑到了一边,说明你闭上的眼睛是主眼。如果你的主眼恰巧跟你持枪的手不在一侧(比如你的主眼是左眼,但是你用右手持枪),你最好让自己的眼睛适应你的持枪方法,或者持枪方法适应你的眼睛。

持续增加的压力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讨论本文最为重要的部份:扳机控制了。扳机控制,笔者认为是射击训练当中最为主要的部份。诚然,良好的瞄准是射击的基础,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提高射击成绩的最大障碍在于扳机控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扳机控制是射击练习的里程碑,学会扳机控制才能够说真正入门。  

在进入探讨之前,我们先分析一张靶子。请看图三,这是以点四五口径子弹,在50英尺距离上,无依托五发射击的靶子。有四个弹孔紧密簇在一起,形成一英寸多的散布区,而另一发却跑到了近五英寸之外的下面。上面的四发和下面那一发显示了悬殊的射击水平,原因何在?(请别猜是扳机扣重了,但得知道一点射击的人也不会把扣扳机跟抠可乐罐混为一谈。)  

现在假定我们做一个试验。我把手放在你的肩头突然猛力一推,你猝不及防险些摔倒。第二次重来,我数一、二、三,接着用力推。这次你的肩膀顶住了我的推力。第三次,我数一、二、三,但手却没有动。这时你的肩膀却猛力向前冲了一下:你预见到我手的推力,所以往相反的方向用力。这就是前面问题的原因所在。  

当我们打完第一发之后,手受到了后坐力的冲击,你的神经自然产生了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再次的扣扳机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给手腕一种相反推力,来抑制枪的后坐力。枪的后坐力越大,这种下意识行为就越强烈。(明白为什么本文在探讨扳机控制之前,提出用点二二口径进行射击练习的道理了?)你可以给自己做一个试验,在靶场把实弹和练习弹混在一起,装进弹夹或弹舱(能让别人帮你装更好),然后你射击。在人为造成哑火的瞬间,你能够看到自己的手腕或多或少地在用力向下压。你能够抑制自己不这样做吗?用理智控制下意识,就如同你命令自己在物体飞过来时不要眨眼睛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许你能凭意志控制一次两次不眨眼,但是时间一长,精神稍一放松,你就会失败。  

洛杉矶市警察局射击教练告诉学员:让你每一发子弹的发射都是突然的。  

突然的?该不是让我们每一枪都走火吧?  

现在你的矛盾是:你既要控制射击,又要让枪响变成突然的。这似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认为唯一正确的方法是,从现在起,你要在自己的脑子里面彻底否定,最终忘掉下面的概念:"扣动扳机"。在你的射击行为中,应当没有"扣动",或者"拉扳机"这种概念。正确的扳机控制是,当你的瞄准线确定之后,你给扳机一个:持续增加的压力,直到击发。 具体的做法就是在你满意自己的瞄准时,以食指压住扳机,稳健地增加压力。你不要思考什么时候枪会响,而是尽量维持原来的瞄准线不动。这样,由于你自己并不知道枪在什么时间想,也就不会产生突然向下压的反动作。在开始时,你的心里要有一种意识,就是持续加力,以后力争让自己的手培养出这种习惯。刚刚开始可能你感到击发速度比较慢,但逐步就会加快。这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并且经常练习的项目。笔者坚信通过这种击发练习,你的射击水平能够在很短时间有一个极大的飞跃。
再重复一遍:持续增加的压力!
另外,在近距离*战中,你还必须忘掉以往在靶场上养成的击发时屏气的习惯,因为在这种要求高速反应的激战场合,你必须摆正*支就打,不会有多余的时间让你调整呼吸,屏气,然后慢慢扣压扳机。在强行攻入某间房屋时,你还必须不停地大声命令:“人质卧倒”!“不许动,放下武器”!或者厉声提醒自己的队友“红6,注意右侧!”“红4,左前方拐角!”然后(或者同时)开*射击,哪里有机会屏气?  

扳机控制:你必须“点扣”,“快扣”,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说“猛扣扳机”!不论这种说法是怎样叫一些刻板保守的人感到大逆不道,但事实就是这样!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你慢慢地增加扣扳机的压力以至不知不觉中击发。那种“有意识击发,无意识打响”的方法,在基础训练和射击运动比赛时确实非常必要,但在城市民居环境下的近距离*战之中,如果当你发现威胁突然出现,需要打响而没有打响,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响,那你将大难临头。当你一旦有机会射击时,你必须抢在疑犯首先向你开*前,刻不容缓地立即开*射击。在0.5秒内打出2*,或在2秒内打出5*,这绝对不是通过“慢慢挤压”扳机和“无意识打响”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应注意的是:不论你使用什么武器,也不论你扣得多快或多猛,扳机必须正直向后,而且余指、手掌、手腕、手臂甚至腰部,都不能有任何“帮忙”的动作。同时,扣得快,还要松得快,松的时候要注意食指不能离开扳机。只有平时通过大量的、正确的训练,扣扳机的指头才能形成对视觉感受的自动条件反射,并且不需要任何主观努力就会扣动扳机。  

当与多个目标近距离对抗时,射手应该依*快速摆正*支的指向和条件反射式扣压扳机进行射击。当然,在远距离和小目标的情况下,尤其在受控情况下对劫持人质的恐怖分子头部射击时,也许会更多地使用常规的瞄准方式和传统的、有意识的扳机控制。  

速度:在近距离*战中,一个人的射击速度取决于四个因素:与目标的距离;目标的大小尺寸;目标的危险程度;射手本人的能力。一般来说,目标距离越近,打得越快;目标越大,打得越快;目标手持一支霰弹*,应该首先尽快将他打掉;你的射击技术越好,你就可以打得越快。但在战斗中,决不应该打得比你有把握射中的速度更快,也决不应向其他人的责任区射击。射失在训练中只是令人无法接受,但在特种作战行动中就是一次严重的致命冒险。在你有把握射中的速度上再放慢四分之一秒――这使得你更有把握将武器对准目标的致命区。
浅议影响射击精度的因素  
    一般来说,轻武器机械瞄准具的瞄准基线越长,在同一距离上的瞄准误差就越小,精度自然也就越高。但是不同枪种、枪/弹系统功能的优劣,以及射手在操作时的舒适性等因素,都可以改变"瞄准基线长、射击精度高"的传统观念。  
  近年来,我们统计比较了600余名学员在射击训练中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和81式自动步枪实施精度射击的成绩,从中发现瞄准基线长的56式半自动步枪(瞄准基线长480.5mm)射击成绩不如瞄准基线短的81式自动步枪(瞄准基线长315mm)好。后来通过调查了解、实射比较、成绩分析等,我们发现影响射击精度的高低,不仅有瞄准基线长短的原因,而且还有诸如武器射击时的后坐冲量所引起的摆动、质心偏移、发射后武器的归位偏差大小、瞄准具样式及保护装置、视力和体力对射击时的影响程度、射手操作时的舒适性感觉等一系列因素。像81式自动步枪枪管上装有气体调节器,分1、2、0三个位置,除"0"为发射枪榴弹时使用外,通常定在"1"上射击。这就将发射时推动活塞向后运动的火药燃气减省了一半,这样,射击时射手肩部承受的后坐振动就减小了一半,使射手感到比较舒适。在野战条件下或时间紧迫来不及擦拭武器时也可定"2",这时火药燃气的冲量增大了近一倍,运动部件运行的可靠性也随之增大了,但降低了射手在射击时操持武器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当然,这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至于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因无气体调节装置,始终有大的气体冲量作用于活塞乃至整个武器,发射后武器归位的偏差也较大,射手握持的武器在射击时既上抬又后退,产生明显的质心偏移,使射手难以保持射击时动作的一致性,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疲劳,自然也就降低了瞄准精度。另外,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表尺板裸露在枪的上方,行军或使用时容易被磨发亮,产生反光,射手易产生瞄准偏差。而81式自动步枪采用的是翻转式表尺,上边和两侧有一护翼装置,这就使得武器的瞄准具不易被磨损而发亮,也就不会产生反光或虚光而影响瞄准精度了。在轻武器速射中,快扣对射击姿势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后坐冲量大的武器,使射手抵肩射击感到吃力,容易因疲劳影响瞄准和击发的正确性,握枪托颈部与握持握把在射击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感觉不一样。如果使用口径在6mm以下的枪射击,瞄准具改成觇孔式或白光、微光瞄准具(如95式自动步枪)精度将会更加提高

改变注视焦点  
      人的眼睛要想看清一件物体,就必须把视线焦点落在该物体之上。读者可以伸直手臂,用拇指瞄准远处的某一件物体,你会发现,若看清那件物体,则拇指就是模糊的;若看清拇指,则那件物体就是模糊的。在进行基本射击练习时,为了打出好的成绩,教官往往会教导受训队员,“注意准星缺口平正”,“让靶模糊,让准星缺口清楚”。这是因为,由于准星缺口模糊而造成的射击误差要远远大于因靶模糊而造成的射击误差。  

但在实际战斗中,这种纯粹注视准星缺口而让目标模糊的视焦方式就完全不能满足战斗的需要。进行特种执法战斗,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城市民居环境下进行近距离战斗射击,要求特警队员首先必须保证100%正确识别目标及判定其威胁程度,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那么,到底应该将视焦落在准星缺口之上,还是落在目标之上?  

其实,不存在任何一种万能的视焦方式能满足所有的实战射击要求。随着距离的不同和目标数目的变化,需要改变你的视焦方式来适应各种环境情况。我们确定了五种战斗射击视焦方式。在这里,前节所述的技术要点仍然保持不变。  

方式一:用于在1~10米的极近距离内对付单个目标。这时注视焦点完全落在目标身上,射手依*肌肉记忆和两眼余光使*支自然指向目标进行射击。  

方式二:用于在1~15米近距离内对付多个目标,通常在室内战斗环境中遇到这种情况。这时注视焦点落在目标身上,确认要对付的第一个目标,依**支指向快速射击。逐次变换目标时应注视目标的质心(上下左右的中间位置)。当感到射击没有把握时,可瞬间收回视焦至准星缺口上以形成概略瞄准。  

方式三:用于15~25米中等距离多个目标。这种方式每次射击时要求在目标和瞄准具之间变换视焦。首先眼睛视焦必须落在目标身上,以便快速确认。确认后应立即收回视焦至瞄准具上形成瞄准射击。注视瞄准具的时间不需要太长,注视瞄准具也不需要看得十分清晰,大概看见了就行。最后,不要将视线在目标之间来回扫视,但要根据情况对目标排序。  

方式四:用于对付多个较小目标,这些目标可能处于人质环境中,并且需要对目标的头部射击。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将视焦从目标处快速回收至瞄准具。回收次数和缺口准星平正的精确程度取决于射击的困难程度。这种射击方式最接近传统的常规精确瞄准射击。要求在已经正确识别目标的基础之上,视焦清楚地落在以目标为背景的瞄准具上,尤其是在目标与人质非常接近时,一定要这样作。  

方式五:用于很困难的远距离射击,这时精确性比速度重要。这种情况很少在室内战斗中见到,但常常用于对挟持人质者的头部射击。用这种方式,应将视焦从目标处回收至准星缺口并仔细瞄准,控制扳机要慢,同时在整个瞄准过程中应谨慎,要根据实际情况深思熟虑。  

只有通过实践和积累经验,才能自然流畅地从一种射击视焦方式转换至另一种方式,从而提高速度和精确性。一个优秀的特警队员,只有平时坚持这些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变得应付自如,并且建立在瞬息万变的近距离战斗中有把握击中目标的自信。  

四.猫步――在运动中射击  

一般说来,我们在射击时基本上会做一次短暂的脚步停顿,以求获得更大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环境会迫使你改变这种射击方式。例如在强行攻入一个疑犯据点时,如果你是排在队形最前面的尖兵,爆震弹炸响后你第一个冲入有疑犯据守的房间。当你迎面发现一个持*的疑犯正在举*准备向你射击时,你应不应该停下脚步来向他射击呢?正确的答案是:不应该停下来!因为你现在正堵在后续队员的前进通道上,你猛地停下脚步,就意味着整个战术队形无法及时向纵深展开。你每耽误一点时间,人质生存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一分,同时你的队友还会因为你的突然“刹车”而在你后面撞成一团(实际上你根本停不下来,不信你就试试)。那么好了,你是否应该先让开通道后再射击呢?回答是:也不应该!因为这样做疑犯可能比你先开*,一支霰弹*的近距离迎头痛击完全可以使你从此再也爬不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也只能,边前进边射击。  

在前进中能否准确射击的关键是你行走的方式,这种行走方式与你平时“走路”是不同的。人们平时走路时,上半身会随着脚步的频率以及身体重心的变化做上下运动和左右摆动,而这种运动和摆动会破坏你射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为了消除上半身的这些“波动”,你必须这样:  

双腿弯曲,降低重心,前进的步幅约为正常步幅的一半(但频率要快一些),脚掌与地面接触的顺序依次为脚跟――脚掌――脚尖,轻落轻起,双腿交替将身体平滑、匀速地向前推进。这就是我所说的“猫步”。  

当然,走猫步并不能完全消除我上面所说的上体上下运动和左右摆动,但却能将这种运动和摆动降低到最小程度。走猫步射击时的精度肯定比不上静止不动时的射击精度,但在室内战斗的近距离上,这种精度已经足够了――它能保证你所有的子弹都命中目标。  

所有担任攻击队员的特警队员必须经过走猫步射击的严格训练。开始时可将目标设置在前进的正前方,当队员逐渐熟悉掌握了走猫步射击的基本要领后,再将目标设置在前进方向的左右两侧。开始可以走得很慢,掌握要领后再慢慢加快速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会进行短停顿射击的特警队员还算不上真正的特警队员,因为他所掌握的战斗技能不足以应付更复杂的战斗环境。而所谓特种技能,走猫步射击肯定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五.超越一般的原则  

现在有许多人提出所谓“本能射击”的概念(尤其是台湾、香港的某些“书本武器专家”,他们在大谈特种战术和实战射击时甚至连*都很少摸过),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提法。以下是我1998年翻译的美国特种作战培训中心(STTU)教材《近距离战斗技术(CQB――作者:美国,马克·朗斯代尔)》一书中的节选,供读者参考:  
“一个人若想成为真正优秀出色的特种行动队员,他必须力图超越教材内容,超越一般的标准,甚至超越他从教官那里所能够学到的东西。一旦受训队员掌握了基本原则并且超越了一般的标准,这时他应该开始探寻超越受主观意识控制的射击技巧,并力求达到一种更高的意境,一种自然的、挥洒自如的射击。


节省弹药
当一个人的射击训练进行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达到这么一种水平,即武器已经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他身体的外延。此时,肌肉记忆能立即使武器趋向瞄准,眼睛不需要思考就能掌握好准星缺口平正,并且当所有这些完成之后,扣扳机的食指正好自然完成了击发。这与所有顶尖级运动员在技能水平和条件反射上达到高度协调后的意境是一样的。这也正是冠军和普通运动员的区别。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被很多保守的教官视为异端邪说,而这些教官从来就没有达到过顶尖级战斗射手的水平。根据传统的技术概念,当我们想打得更准时,我们被教导去注意我们的瞄准具。然而,与其他很多射手一样,我们发现这是不必要的。如果一个人不去有意识地将视觉焦点落在准星缺口上,也能打得准,并且在速度上快得多。我们通过夜间射击和速射训练发现,在战斗距离上,一个人可以根本不看准星缺口就能可*地击中目标。甚至在25~50码(大约23~46米――译注),我们将视觉焦点落在目标上,而让准星缺口模糊,仍然能击中目标中心。当然,我们也承认,如果想打出最好的弹着分布,确实需要将视焦落在准星缺口上。但是想在剧烈的近距离战斗中生存下来,并且发挥最大的射击速度,我们认为这是不必要的。  

在执行营救人质任务时,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  

★可以使你的注意力不离开潜在的威胁  
★你可以能好地注意对手被击中后的反应动作  
★你将有更好的外围视野去注视人质的动作或另外的威胁  
★当环境根本不允许你去看你的瞄准具时,你将不会感到有任何妨碍  
★在近距离内打得更快  

目前,因为知识的增长和眼界的开扩,我们的射手也不断听到一些其他的观点,这使得他们事实上可能仍旧不肯放弃死盯住瞄准具的传统射击方法。这有待于射手本人能否超越他的同事们的一般水平,并且真正弄明白他应怎样作才干得最好。  

另一个争论的焦点是我们坚定地认为,没有什么“本能射手”。人们不会生来就有操持武器或射击的自然本能。个别人可能拥有超常的视力、反应、协调和适应性,但自然指向射击是一种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技术。有些人可能使你以为他们是所谓本能射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他们给自己的射击方式、风格起了个错误的名称而已。  

不使用瞄准具的自然指向射击,可以通过持续不变的重复特定的动作,直至建立肌肉记忆来掌握。如果将武器举到正确瞄准的位置,举到眼的水平面上,并且作这个动作足够多的次数。那么最终,即使你将视焦保持在目标上时,肌肉记忆也能使武器正确地达到这个位置。这不是本能,这只是集中注意力与肌肉记忆结合的结果――是一种重复和提高的产物。  

任何射手,只要他进行过足够的精确瞄准射击训练和战斗射击训练,即使他们看不清瞄准具,也有极高的可能击中目标。”  

   近战射击模式  

曾经有一个精锐反恐怖特种部队的队员问他的教官:“真正的战斗与我们平时的训练有什么不同?”  

教官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真正战斗时不能出错罢了。”  


特警队员在执行城市民居环境下的特种执法战斗任务时,实际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他不能越出行动区战斗;不能走错进入点;不能犯战术错误;不能错误识别目标;不能弄错联络程序;不能忘记密码系统;不能……;战斗结束后,面对新闻媒体不能摘下面罩,不能乱说话甚至不能说话。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不能乱开*!  

特警队员在进行城区近战时,其射击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有足够的反应速度;  
★有足够的停止效果;  
★尽量缩短对单个目标的作战时间;  
★节省弹药;  
★尽量减少伴随性毁伤;  


下面我们分别讲述冲锋*和手*的近战射击模式。  

冲锋*  

冲锋*是一种双手握持,可抵肩射击,能够进行半自动和全自动选择,发射手*弹的自动武器。由于其短小精悍,火力猛烈,容弹量大,射击精度好,便于携带,便于加装其它战术组件等特点,使它几乎成了世界上所有特警和特种执法人员的主要武器。特警队员使用冲锋*进行战斗,不仅能增强自己的信心,同时也对疑犯构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虽然冲锋*可以进行全自动射击,但那种泼水似的连发射击,在特警分队看来是不负责任和不可以接受的。这一点与军队不同。根据战术需要,军队可以为了进行火力侦察而调集各种轻重武器对情况不明的区域进行猛烈射击,而特警队员却不可以随意对室内或车辆扫射一番;军队讲究的是火力密度,而特警分队却要对射出的每一发子弹负法律责任;军队认为,战争时期的人命和财产伴随性毁伤是不可避免的;而特警队员在城市民居环境下进行特种执法战斗,必须严格禁止伤及无辜,竭力避免或降低人民财产的损失。基于这些理由,特警队员的射击模式具有其明显的职业特征。  

特警队员使用冲锋*时的射击模式可分为半自动射击模式和全自动射击模式。  
半自动模式――即单发射击模式,将快慢机装定在“1”(单发)位置即可进行半自动(单发)射击。这种射击模式容易控制,射击精度高,节省弹药,一般适合于以下情况:  
★射手本人不善于控制连发射击(许多警察都有这个问题);  
★现场情况复杂,满布子弹易于射穿的遮蔽物,射手的纵深视线受阻;  
★现场有易燃、易爆或化学危险品;  
★现场有人质、疑犯家属、旁观者;  
★现场有重要仪器、设备或贵重物品;  
★射手因负伤或其它原因造成控*困难,更换弹匣困难。  

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第二种情况。在城市里,经常会有一些场所布满子弹易于射穿的遮蔽物。例如大多数展览会会馆,到处都是由轻质板材搭制的展位,这种一间一间紧*着的小隔间,子弹能轻易的从这一头穿到另一头。在这种环境下执行特种执法战斗任务的特警队员,实际上根本无法确切地知道在某一间小隔档里是否有平民没有撤离。因此,为了降低误伤无辜的可能,特警队员应避免采用容易失控的连发射击模式,而尽量采用较为精确的单发射击模式进行战斗。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些集贸市场,数不清的挂满衣物和样品的摊挡,也使特警队员无法有效观察射击纵深。一旦必须开*射击时,作战人员就不得不慎之又慎。  
这种射击模式的缺点,在于单位时间内向目标传送的停止能量较少,当需要对同一目标重复射击时,必须多次扣动扳机,因而战斗效能不高。
射击训练技巧  
     这篇文章是对现实生活中射击技巧的指导,,不管怎么说,大家看一看肯定会对自己的射击技术有所帮助。

  用筷子的人,对任何一双筷子都能运用自如,如果改用*子则会感到不便,一段时间过后,就会找到感觉而习惯、自然起来。打枪也不例外,自己经常使用的武器,一握在手,同样会有一种自然、舒适的感觉,这就是常说的“枪感”。具体而言,“枪感”就是射手对手中武器状态、重量、重心、后坐等性能特点在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反映。很多人都有这种认识:在据枪自然舒适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自信心,射击成绩也相对理想;如果对枪的感觉处于模糊的、无意识的、不恒定的地位(比喻第一次接触武器,或一段时间不接触武器后再使用),其成绩就不会理想,原因是“枪感不好”。因此,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提高射手“枪感”,对于改善其心理素质、提高射击成绩是大有裨益的。那么,通过哪些方法能锻练和提高“枪感”呢?

  加深对手中武器的理性和感性认识

  打不好枪的射手,一般是对武器的熟悉还只限于大部机件名称、分解结合以及射击时武器的弹道高上。虽然这些是射手认识武器所必需的,但就此而止,只能说明他了解了武器,还谈不上熟悉。作为一名优秀射手,重要的是熟悉武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各部件在发射过程中的运作行程方式以及后坐的产生、大小、方向及对命中的影响等理性知识,以彻底消除对武器的顾虑。很多在学校射击成绩并不很好的学员。毕业一两年后,射击水平明显提高。他们的说法是:在给战士多次讲解武器知识和射击学理后,自己觉得对枪的理性认识提高了,枪不陌生了,射击时就不会那么心慌了。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感性认识方面,通过对枪的形状、重心、重量以及后坐的感受,培养对枪细腻的感觉。这些,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如射击时我们可以不考虑成绩,在正确据枪的基础上,专心去感觉枪响瞬间枪对身体的撞击,枪口摆动方向以及双手变化等。再如手枪训练,可以在空枪与装满子弹的枪之间,感觉由于重量变化而带来的据枪变化之间的差异。

采用盲训,提高自身感觉

  盲训是一种排除视力参与,喧宾夺主,突出身体感受的一种特殊训练方法。它是射手在正确瞄准下并完成正确据枪的定型和正确击发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通过运用身体感受进行练习,提高身体感受性和动作协调性。可分为“半盲训练”和“全盲训练”。  
  半盲训练:射手在据枪时和击发前均用视力进行瞄准,仅在击发前瞬间开始排除视力参与,完全依*肌肉的知觉保持力量完成击发。通过个别出现的偏差或靶上的射弹散布情况,找出存在问题,调整肌肉力量,规范动作。  
  全盲训练:首先对目标调整好射击姿势,并据枪、瞄准、击发数枪,以记忆肌肉的运动感觉,然后排除视力参与,凭着肌肉的感受对目标据枪、击发,5~10min后,再据枪进行检查,看指向是否正确。这样反复训练,经过不断调整、比较和反复记忆,直至瞄准线自然指向目标。再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时间稳固据枪和击发的基本功强化训练,促进肌肉感觉和协调平衡能力的提高。

重扳机训练

  在步枪无依托射击训练中,采用加大了力量和行程的扳机进行训练也是培养“枪感”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扳机力大且行程较长,所以扣压扳机时就需要加大力量和增长运程,同时要保持握枪力量的“静”。如此训练一段时间,可以促进肌肉感觉的精确分化。笔者曾对参加射击比赛的一些学员进行这样的训练,结果在改用合适的扳机射击时,立姿、跪姿、卧姿无依托射击成绩均有相应提高。

培养对弹着点的预知能力

  优秀的射手,在每发射一发子弹后,基本上能感知弹着点的位置。原因是他们的直觉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实际动作与标准动作间细小的差异,并能做出矫正。而对于未臻此境的人则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如果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进行锻练,也不难做到。作为一般射手,如果在每发射一发子弹后,能通过枪响前瞬间瞄准的景况,对实际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差异进行理性分析(而不是揣摸、猜测),对弹着作出判断,再与实际弹着进行验证,这样长期不懈,不断总结,就可以提高自我反馈意识,做到每打一枪都能预知弹着并对动作和瞄准的景况做出矫正,减少失误的反复,提高射击成绩。  
  总之,“枪感”是融合视觉、位觉、触觉、听觉等一种复合知觉,对“枪感”的训练是把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相融合,使意识与动作同步,同其他技能一样,它是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其训练方法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深化。假如我们每位射手都能通过训练找到“射击时枪就象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指挥枪如同指挥自己的一个器官”那样的感觉,其射击成绩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优秀
     关于冲锋*半自动射击模式更为详细的分类,与本章手*射击模式的内容相似。  
全自动模式――即连发射击模式,将快慢机装定在“2”(连发)位置即可进行全自动(连发)射击,但应只限于短点射(每次2~3发)。擅长使用冲锋*的特警队员运用这种射击模式,将大大提高战斗效率。  

一般来说,全自动模式适合于以下情况:  
★现场较少受到人员、物质的制约;  
★对方手持霰弹*、手榴弹一类大威力武器或自动武器;  
★射手本人擅长使用冲锋*,有较强的扳机控制和控*能力;  
★可能与多个对手交战。  

即使是优秀、熟练的冲锋*手,在全自动模式下进行使用79式冲锋*连发射击,由于武器后坐造成*口上扬,第3发以后的子弹也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控制,此时即为无效射击,这就是为什么应该使用短点射的原因。小型冲锋*由于其构造上的原因,往往射速很高,例如79式冲锋*,其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1000发。换句话说,如果在全自动射击模式下扣住扳机不放,一个20发弹匣将在不到2秒钟的时间内打光。以这样的方式耗费弹药,对于携弹量有限的特警队员来说是无法承受和毫无意义的。同时,这种漫无控制的“弹雨”在城市街区内造成的流弹和跳弹,将对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另外,频繁的更换弹匣,也给你的对手留下了可乘机利用的战术反击机会,因为一支正在更换弹匣的冲锋*,其战斗力是非常有限的。  

必须提醒读者,在战斗中将冲锋*快慢机设置到错误的位置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即使是在射击训练场上进行实弹考核,也有不少人在需要进行单发射击时却误将快慢机设置到连发位置,这种事情我在自己的特警教官生涯中已经是司空见惯。这是因为大多数警察平时一般不进行使用冲锋*的射击训练,不参加战术训练,而少数参加战术训练的使用冲锋*的警察在训练中又不使用实弹,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警察训练中的一大弊病。  

对于一支空*而言,将快慢机设置到何种位置都是毫无意义的,即使设置错误,大多数使用者也没有任何感觉,因为空*击发不会有任何*机自动动作。这就造成射手对快慢机定位的生疏,同时也造成许多警察忽视根据战斗现场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快慢机设置,在战斗中完全凭自己的喜好设定,这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事实上,对于目前我国特警单位大量装备的79式冲锋*,将快慢机设置到连发状态时,射手扣扳机手指上的感觉与快慢机设置到单发状态会有明显不同。在连发状态下,上膛后的扳机力比单发状态明显加重。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警察甚至教官,对这一点是不了解的。对于这种手指上的感觉,我建议读者找机会好好体会一下,从而获得一种不用看*身也能知道快慢机位置的经验。对于那种由于错误设置快慢机,导致出乎持*者意料之外的“单打连”现象,其严重性应当视同“走火”,必须通过正确的训练加以完全杜绝。  

采用半自动射击模式,则战斗效率较低;而采用全自动射击模式,又造成控*困难(即使是打短点射)。这种自动武器所固有的使用特性,不仅对特警队员的训练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现代兵器工业提出了一个自动武器优化问题。近年来,国外的自动武器研制在这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俄罗斯AN94突击步*,实现了连发射击时,在一个后坐过程中头2发*弹以每分钟1800发的高射速发射,其余*弹自动以常规的射速发射。这样,头两发*弹在*口还没有来得及上扬时已经射出了*口,大大提高了点射的命中率;德国的G11无壳弹/*系统,采用旋转弹膛和浮动结构实现了在一个后坐循环中以每分钟2000发的高射速进行3发点射动作,在射手感觉到后坐力之前,3发子弹已经射出了*口,这使得3发点射的命中率几乎和普通自动武器的单发命中率相等。还有英国的布希曼冲锋手*,采用了一个电子调速装置,允许射手调低全自动射击模式下的射速,也达到了提高连发射击命中率的目的。  

我们期望着高性能国产新型警用冲锋*早日送到特警队员的手中。  

手*  

相对于冲锋*而言,手*的战斗威力就要低得多。因此,现代战斗手*使用技术确立了一种战斗时的“标准反应射击方式”――对目标胸部的迅速两*射击。打两*而不是一*的理由,是因为人们认为,即使是大威力的手*也不能保证具有100%的停止能力,而连续的两*射击,能够增强手*的停止效果。在两次射击之后,遭受反击的可能性将大为减少,因为对手在两次中*后即使不立即丧失生命,其神经系统通常也会变得非常迟钝而无法再进行射击。另外,两次射击增强了你对一个困难目标至少射中一*的机会,因为你在与对手近距离突然遭遇的情况下,第一*总是有可能射空的,这在城区近战中是非常危险的事。
射击训练技巧  
     这篇文章是对现实生活中射击技巧的指导,,不管怎么说,大家看一看肯定会对自己的射击技术有所帮助。

  用筷子的人,对任何一双筷子都能运用自如,如果改用*子则会感到不便,一段时间过后,就会找到感觉而习惯、自然起来。打枪也不例外,自己经常使用的武器,一握在手,同样会有一种自然、舒适的感觉,这就是常说的“枪感”。具体而言,“枪感”就是射手对手中武器状态、重量、重心、后坐等性能特点在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反映。很多人都有这种认识:在据枪自然舒适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自信心,射击成绩也相对理想;如果对枪的感觉处于模糊的、无意识的、不恒定的地位(比喻第一次接触武器,或一段时间不接触武器后再使用),其成绩就不会理想,原因是“枪感不好”。因此,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提高射手“枪感”,对于改善其心理素质、提高射击成绩是大有裨益的。那么,通过哪些方法能锻练和提高“枪感”呢?

  加深对手中武器的理性和感性认识

  打不好枪的射手,一般是对武器的熟悉还只限于大部机件名称、分解结合以及射击时武器的弹道高上。虽然这些是射手认识武器所必需的,但就此而止,只能说明他了解了武器,还谈不上熟悉。作为一名优秀射手,重要的是熟悉武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各部件在发射过程中的运作行程方式以及后坐的产生、大小、方向及对命中的影响等理性知识,以彻底消除对武器的顾虑。很多在学校射击成绩并不很好的学员。毕业一两年后,射击水平明显提高。他们的说法是:在给战士多次讲解武器知识和射击学理后,自己觉得对枪的理性认识提高了,枪不陌生了,射击时就不会那么心慌了。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感性认识方面,通过对枪的形状、重心、重量以及后坐的感受,培养对枪细腻的感觉。这些,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如射击时我们可以不考虑成绩,在正确据枪的基础上,专心去感觉枪响瞬间枪对身体的撞击,枪口摆动方向以及双手变化等。再如手枪训练,可以在空枪与装满子弹的枪之间,感觉由于重量变化而带来的据枪变化之间的差异。

采用盲训,提高自身感觉

  盲训是一种排除视力参与,喧宾夺主,突出身体感受的一种特殊训练方法。它是射手在正确瞄准下并完成正确据枪的定型和正确击发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通过运用身体感受进行练习,提高身体感受性和动作协调性。可分为“半盲训练”和“全盲训练”。  
  半盲训练:射手在据枪时和击发前均用视力进行瞄准,仅在击发前瞬间开始排除视力参与,完全依*肌肉的知觉保持力量完成击发。通过个别出现的偏差或靶上的射弹散布情况,找出存在问题,调整肌肉力量,规范动作。  
  全盲训练:首先对目标调整好射击姿势,并据枪、瞄准、击发数枪,以记忆肌肉的运动感觉,然后排除视力参与,凭着肌肉的感受对目标据枪、击发,5~10min后,再据枪进行检查,看指向是否正确。这样反复训练,经过不断调整、比较和反复记忆,直至瞄准线自然指向目标。再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时间稳固据枪和击发的基本功强化训练,促进肌肉感觉和协调平衡能力的提高。

重扳机训练

  在步枪无依托射击训练中,采用加大了力量和行程的扳机进行训练也是培养“枪感”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扳机力大且行程较长,所以扣压扳机时就需要加大力量和增长运程,同时要保持握枪力量的“静”。如此训练一段时间,可以促进肌肉感觉的精确分化。笔者曾对参加射击比赛的一些学员进行这样的训练,结果在改用合适的扳机射击时,立姿、跪姿、卧姿无依托射击成绩均有相应提高。

培养对弹着点的预知能力

  优秀的射手,在每发射一发子弹后,基本上能感知弹着点的位置。原因是他们的直觉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实际动作与标准动作间细小的差异,并能做出矫正。而对于未臻此境的人则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如果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进行锻练,也不难做到。作为一般射手,如果在每发射一发子弹后,能通过枪响前瞬间瞄准的景况,对实际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差异进行理性分析(而不是揣摸、猜测),对弹着作出判断,再与实际弹着进行验证,这样长期不懈,不断总结,就可以提高自我反馈意识,做到每打一枪都能预知弹着并对动作和瞄准的景况做出矫正,减少失误的反复,提高射击成绩。  
  总之,“枪感”是融合视觉、位觉、触觉、听觉等一种复合知觉,对“枪感”的训练是把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相融合,使意识与动作同步,同其他技能一样,它是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其训练方法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深化。假如我们每位射手都能通过训练找到“射击时枪就象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指挥枪如同指挥自己的一个器官”那样的感觉,其射击成绩一定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优秀
     关于冲锋*半自动射击模式更为详细的分类,与本章手*射击模式的内容相似。  
全自动模式――即连发射击模式,将快慢机装定在“2”(连发)位置即可进行全自动(连发)射击,但应只限于短点射(每次2~3发)。擅长使用冲锋*的特警队员运用这种射击模式,将大大提高战斗效率。  

一般来说,全自动模式适合于以下情况:  
★现场较少受到人员、物质的制约;  
★对方手持霰弹*、手榴弹一类大威力武器或自动武器;  
★射手本人擅长使用冲锋*,有较强的扳机控制和控*能力;  
★可能与多个对手交战。  

即使是优秀、熟练的冲锋*手,在全自动模式下进行使用79式冲锋*连发射击,由于武器后坐造成*口上扬,第3发以后的子弹也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控制,此时即为无效射击,这就是为什么应该使用短点射的原因。小型冲锋*由于其构造上的原因,往往射速很高,例如79式冲锋*,其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1000发。换句话说,如果在全自动射击模式下扣住扳机不放,一个20发弹匣将在不到2秒钟的时间内打光。以这样的方式耗费弹药,对于携弹量有限的特警队员来说是无法承受和毫无意义的。同时,这种漫无控制的“弹雨”在城市街区内造成的流弹和跳弹,将对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另外,频繁的更换弹匣,也给你的对手留下了可乘机利用的战术反击机会,因为一支正在更换弹匣的冲锋*,其战斗力是非常有限的。  

必须提醒读者,在战斗中将冲锋*快慢机设置到错误的位置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即使是在射击训练场上进行实弹考核,也有不少人在需要进行单发射击时却误将快慢机设置到连发位置,这种事情我在自己的特警教官生涯中已经是司空见惯。这是因为大多数警察平时一般不进行使用冲锋*的射击训练,不参加战术训练,而少数参加战术训练的使用冲锋*的警察在训练中又不使用实弹,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警察训练中的一大弊病。  

对于一支空*而言,将快慢机设置到何种位置都是毫无意义的,即使设置错误,大多数使用者也没有任何感觉,因为空*击发不会有任何*机自动动作。这就造成射手对快慢机定位的生疏,同时也造成许多警察忽视根据战斗现场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快慢机设置,在战斗中完全凭自己的喜好设定,这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事实上,对于目前我国特警单位大量装备的79式冲锋*,将快慢机设置到连发状态时,射手扣扳机手指上的感觉与快慢机设置到单发状态会有明显不同。在连发状态下,上膛后的扳机力比单发状态明显加重。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警察甚至教官,对这一点是不了解的。对于这种手指上的感觉,我建议读者找机会好好体会一下,从而获得一种不用看*身也能知道快慢机位置的经验。对于那种由于错误设置快慢机,导致出乎持*者意料之外的“单打连”现象,其严重性应当视同“走火”,必须通过正确的训练加以完全杜绝。  

采用半自动射击模式,则战斗效率较低;而采用全自动射击模式,又造成控*困难(即使是打短点射)。这种自动武器所固有的使用特性,不仅对特警队员的训练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现代兵器工业提出了一个自动武器优化问题。近年来,国外的自动武器研制在这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俄罗斯AN94突击步*,实现了连发射击时,在一个后坐过程中头2发*弹以每分钟1800发的高射速发射,其余*弹自动以常规的射速发射。这样,头两发*弹在*口还没有来得及上扬时已经射出了*口,大大提高了点射的命中率;德国的G11无壳弹/*系统,采用旋转弹膛和浮动结构实现了在一个后坐循环中以每分钟2000发的高射速进行3发点射动作,在射手感觉到后坐力之前,3发子弹已经射出了*口,这使得3发点射的命中率几乎和普通自动武器的单发命中率相等。还有英国的布希曼冲锋手*,采用了一个电子调速装置,允许射手调低全自动射击模式下的射速,也达到了提高连发射击命中率的目的。  

我们期望着高性能国产新型警用冲锋*早日送到特警队员的手中。  

手*  

相对于冲锋*而言,手*的战斗威力就要低得多。因此,现代战斗手*使用技术确立了一种战斗时的“标准反应射击方式”――对目标胸部的迅速两*射击。打两*而不是一*的理由,是因为人们认为,即使是大威力的手*也不能保证具有100%的停止能力,而连续的两*射击,能够增强手*的停止效果。在两次射击之后,遭受反击的可能性将大为减少,因为对手在两次中*后即使不立即丧失生命,其神经系统通常也会变得非常迟钝而无法再进行射击。另外,两次射击增强了你对一个困难目标至少射中一*的机会,因为你在与对手近距离突然遭遇的情况下,第一*总是有可能射空的,这在城区近战中是非常危险的事。

4# c.a.t.f
很容易~我就搞到一本。这书自从大一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就一直奉为经典爱不释手。来来回回读了十多遍,还是读不厌~
小古巴古丁 发表于 2009-6-13 23:22

俺在学校的时候也借了一个学期~以前有警校生把非公开教材弄到外面去闹出问题了,现在专业书库都不向学生开放了
像是<<go!go!go!>>这类的民间读物怎么发都无所谓,这本书里的一些内容确实是比较敏感。还是到此为止,还是不要继续发的好~
4# c.a.t.f
很容易~我就搞到一本。这书自从大一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就一直奉为经典爱不释手。来来回回读了十多遍,还是读不厌~
小古巴古丁 发表于 2009-6-13 23:22

俺在学校的时候也借了一个学期~以前有警校生把非公开教材弄到外面去闹出问题了,现在专业书库都不向学生开放了
像是<<go!go!go!>>这类的民间读物怎么发都无所谓,这本书里的一些内容确实是比较敏感。还是到此为止,还是不要继续发的好~
c.a.t.f 发表于 2009-6-14 21:07
非常同意!这本书第一页就写着“公安机关 内部发行”。不过可笑的是,我像许多学警推荐过这本书可是没几个人真正会去借了看,到是很多外面的人对这个感兴趣。
c.a.t.f 发表于 2009-6-14 21:07
非常同意!这本书第一页就写着“公安机关 内部发行”。不过可笑的是,我像许多学警推荐过这本书可是没几个人真正会去借了看,到是很多外面的人对这个感兴趣。
小古巴古丁 发表于 2009-6-14 21:34
我借这本书的时候我看了电脑记录,我是第一个借的……
那时候看的是废寝忘食,上课也看,中午吃完饭后看到睡着,晚上熄灯后用手电照着看~我舍友问啥玩意这么好看,他拿去翻了几页就没兴趣了继续去看他的挪威森林~
大陆的CQB。呵呵。:D
c.a.t.f 发表于 2009-6-14 21:40
情况很相似啊~呵呵
有一天我们的特战队员能达到美国同行的训练量,一周打不完上万发子弹就要被领导臭训的时候,就明白了,原先遵守的条条框框,很多都是狗屁。
这一页很有意思
小古巴古丁 发表于 2009-6-14 21:33

毕业那一年
那个不是都把书给扔了或者丢给收废品的
哪里管他是不是内部发行
没啥说的 发表于 2009-6-15 14:15
按美标 手枪枪管寿命是多少发子弹? 步枪 冲锋枪呢? {:3_78:}

不扯谈会死啊?~
拿AK的海豚 发表于 2009-6-15 17:02
情况很无奈,不过措施也还是有一些的。现在警校的课件都不让拷了。泄密问题的确有一定影响了,不然部里也不会下这样的规定。
拿AK的海豚 发表于 2009-6-15 17:02
能发到学生手里的所谓内部发行的教材都没啥实料,真正有料的都在专业书库,现在大多都不向学生开放了。
没啥说的 发表于 2009-6-15 14:15
我感觉武器使用训练只是国外SWAT部门训练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人家的专业和先进体现在战术理念和执法方式上。不是枪打的多就好,作为SWAT能不能合法的逮捕到高危嫌犯,能不能在低伤亡的水平上救出人质,这才是体现水平高低的地方。
c.a.t.f 发表于 2009-6-15 20:02
发学生手里的教材和学生丢弃的笔记要真被有心的罪犯拿去研究,也够警察受的了!
没啥说的 发表于 2009-6-15 14:15
执法战斗不光是扣扳机打子弹而已~
还有千万不要瞧不起条条框框,有一句话:千万不要尝试用自己的性命去验证CQB战术法则,因为这些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