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玉:长征路上写传奇紧急关头送信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22:11:06
紧急关头送信人

  (历史背景)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到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县)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师后,如何正确分析形势,尽快确定新的战略方针,打破蒋介石的围堵计划,建立新的根据地,成为党和红军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审时度势,确定了一、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的战略方针,为两个方面军的行动指明了方向。张国焘虽然表面上同意党中央提出的北上战略方针,但实际上却想避开敌人主力,南下四川、西康。

  9月,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和张国焘的南下方针之争,达到了明朗化地步。此时,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当机立断,单独北进。

  行军一天多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研究,由毛泽东写一封亲笔信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讲明事实真相。

  (历史资料)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中):(知道中央红军连夜北上的消息后)"我和陈昌浩大吃一惊……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意外事件……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呀……陈昌浩拿着电话筒,问我怎么办?我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

  1935年9月,送交这封十万火急的毛主席亲笔信给徐向前,就是曾思玉奉命完成的。

  2006年6月22日,曾思玉对记者说:"这封信太重要了!毛主席的这封信,揭露了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的野心。"

  奉命执行送信任务时,曾思玉担任红一方面军二师司令部通信主任。他记得,当时红二师作为先头部队急速行军一天后,驻扎在只有几户藏族人家的一个小村庄(木头牛粪房子)。次日早晨8时许,一支由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和红一军团首长们组成的马队急驰到二师师部,急促而秘密地举行会议。

  "一定出什么大事了!"师部的参谋们都很惊讶,但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不一会儿,红二师师长陈光把曾思玉叫到另外一间房里,与师政委肖华一同向他交待任务。

  陈光师长神情严肃地说:"交给你一个极其重要、十万火急的任务。 "说着,他拿出一封信再三嘱咐:"这是毛主席的一封亲笔信,要尽快送给徐向前总指挥。"

  任务交代得很详细。陈光让曾思玉"带第六团第一营和师部备用电台,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昨天经过的那个无名高地岔路口等候。因为徐总指挥可能在今天下午由东而来,必经这个岔路口向毛儿盖方向去。路上遇到各种问题,要灵活处置,尽量避开,一切都为送信任务服务。"

  曾思玉立即带领一个步兵营和一部电台,冒着细雨,踏着泥泞道路开始急行军。一路上,营、连干部们跑前跑后不断动员,并帮助体质弱的同志背枪,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漓、湿透衣裳。尽管全程都是跑步前进,但没有一个人掉队。

  一路上,曾思玉脑子里出现许多问号:"送一封信配备一个营兵力,还要带上电台,这一任务非同寻常。"因为那时候,电台是非常稀少珍贵的通信工具,二师一共只有两部电台。

  大约在下午二时左右,他们提前赶到了岔路口。曾思玉和营长曾保堂立即布置警戒,派出干部观察哨用旗语信号联络等候。

  下午四时许,瞭望哨的旗语信号报告:东面来了一支骑兵队。"徐总指挥来了!"曾思玉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得那时的细节:当时的徐向前非常年轻,中等身材,鼻梁微高,双目明亮有神,确有一种高级指挥员的风度。

  见到了徐总指挥,曾思玉立即将毛主席的亲笔信呈了上去。"只见他看着看着,眉头紧锁,脸上突然严肃起来,非常气愤地说道:''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曾思玉问:"报告总指挥,您有回信吗?"

  徐向前略加思索后说:"没有回信,我写个收条。"

  接过徐向前签名的收条后,曾思玉立即顺原路返回追赶部队。第二天上午回到师部,当他将徐总指挥签字的收条当面交给陈光师长、肖华政委后,两位首长满意地说道:"通信主任亲自急送毛主席的亲笔信,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毛主席放心了!"

  这次送信,是曾思玉第一次见到徐向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身为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在历史最危急的紧要关头,旗帜鲜明地回答:''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信件的传达者,当时的曾思玉并不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如今,曾思玉告诉记者:"如果完不成任务,后果就很难预料了。"紧急关头送信人

  (历史背景)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到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县)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师后,如何正确分析形势,尽快确定新的战略方针,打破蒋介石的围堵计划,建立新的根据地,成为党和红军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审时度势,确定了一、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的战略方针,为两个方面军的行动指明了方向。张国焘虽然表面上同意党中央提出的北上战略方针,但实际上却想避开敌人主力,南下四川、西康。

  9月,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和张国焘的南下方针之争,达到了明朗化地步。此时,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当机立断,单独北进。

  行军一天多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研究,由毛泽东写一封亲笔信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讲明事实真相。

  (历史资料)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中):(知道中央红军连夜北上的消息后)"我和陈昌浩大吃一惊……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意外事件……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呀……陈昌浩拿着电话筒,问我怎么办?我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

  1935年9月,送交这封十万火急的毛主席亲笔信给徐向前,就是曾思玉奉命完成的。

  2006年6月22日,曾思玉对记者说:"这封信太重要了!毛主席的这封信,揭露了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的野心。"

  奉命执行送信任务时,曾思玉担任红一方面军二师司令部通信主任。他记得,当时红二师作为先头部队急速行军一天后,驻扎在只有几户藏族人家的一个小村庄(木头牛粪房子)。次日早晨8时许,一支由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和红一军团首长们组成的马队急驰到二师师部,急促而秘密地举行会议。

  "一定出什么大事了!"师部的参谋们都很惊讶,但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不一会儿,红二师师长陈光把曾思玉叫到另外一间房里,与师政委肖华一同向他交待任务。

  陈光师长神情严肃地说:"交给你一个极其重要、十万火急的任务。 "说着,他拿出一封信再三嘱咐:"这是毛主席的一封亲笔信,要尽快送给徐向前总指挥。"

  任务交代得很详细。陈光让曾思玉"带第六团第一营和师部备用电台,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昨天经过的那个无名高地岔路口等候。因为徐总指挥可能在今天下午由东而来,必经这个岔路口向毛儿盖方向去。路上遇到各种问题,要灵活处置,尽量避开,一切都为送信任务服务。"

  曾思玉立即带领一个步兵营和一部电台,冒着细雨,踏着泥泞道路开始急行军。一路上,营、连干部们跑前跑后不断动员,并帮助体质弱的同志背枪,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漓、湿透衣裳。尽管全程都是跑步前进,但没有一个人掉队。

  一路上,曾思玉脑子里出现许多问号:"送一封信配备一个营兵力,还要带上电台,这一任务非同寻常。"因为那时候,电台是非常稀少珍贵的通信工具,二师一共只有两部电台。

  大约在下午二时左右,他们提前赶到了岔路口。曾思玉和营长曾保堂立即布置警戒,派出干部观察哨用旗语信号联络等候。

  下午四时许,瞭望哨的旗语信号报告:东面来了一支骑兵队。"徐总指挥来了!"曾思玉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得那时的细节:当时的徐向前非常年轻,中等身材,鼻梁微高,双目明亮有神,确有一种高级指挥员的风度。

  见到了徐总指挥,曾思玉立即将毛主席的亲笔信呈了上去。"只见他看着看着,眉头紧锁,脸上突然严肃起来,非常气愤地说道:''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曾思玉问:"报告总指挥,您有回信吗?"

  徐向前略加思索后说:"没有回信,我写个收条。"

  接过徐向前签名的收条后,曾思玉立即顺原路返回追赶部队。第二天上午回到师部,当他将徐总指挥签字的收条当面交给陈光师长、肖华政委后,两位首长满意地说道:"通信主任亲自急送毛主席的亲笔信,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毛主席放心了!"

  这次送信,是曾思玉第一次见到徐向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身为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在历史最危急的紧要关头,旗帜鲜明地回答:''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信件的传达者,当时的曾思玉并不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如今,曾思玉告诉记者:"如果完不成任务,后果就很难预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