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甲兵的“恩尼格玛”保密战车:国产ZZM88型履带式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40:43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研制79式中型坦克时,从国外引进了105毫米线膛坦克炮、光点投射式简易火控系统(简称“三七”火控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以及VRC-8000电台等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坦克新技术,以快速提升我国坦克制造业的研发水平。其中,引进的VRC-8000电台是具有较强抗干扰通信能力的先进战术电台,装备部队后极大地提升了我装甲兵部队的通信对抗能力。为配合该型电台的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的保管和使用,装甲兵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与79式中型坦克同步研制了专用的履带式密钥加注车,使新型电台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的保管和使用更加方便和快捷。

    决定研制专用密钥加注车

    79式坦克上安装的VRC-8000电台,是国内首款数字式坦克电台,它由收发信机(可进行小功率发信)、大功率发信机、保密单元、跳频单元、天线、电源等组成,其中,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为即插即用的独立部件,平时保存在通信分队的保密室内,战时根据需要再加装到坦克电台上,使其具备保密和跳频通信的功能。为便于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战时保管、运输和密钥加注,装甲兵机关决定研制专用的密钥加注车,并提出了该车战术运用的几个基本要求:一是车内应当设有专用的保密箱(柜)等设施,能够安全地存放保密和跳频单元,并具有防盗和报警功能;二是密钥加注作业设施齐全完备,能够方便、快捷和安全地为保密单元进行密钥加注,为跳频单元进行跳频参数加注;三是配有快速充电设备,能够同时为两组充电电池(一组为密钥加注器和跳频参数加注器专用的充电电池,另-组为PRC-80型背负式电台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四是该车应当能够紧密伴随79坦克行动,其装甲防护能力应当不低于装甲指挥车的防护水平。总之,该车应当成为装甲兵部队机动的密钥加注站和坚固结实的移动保险柜。

    研制任务下达后,有关科研单位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展开装甲密钥加注车的研制工作。该车的研制工作共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7月至1989年12月)由军方进行论证和提出战术技术指标,并由地方军工部门进行样车的设计第二阶段(1990年2月)由地方军工部门进行摸底试验;第三阶段(1990年4月至1992年8月)由军方进行设计定型试验。

    1984年7月,第一阶段的研制全面展开。军方有关研究机构根据装甲兵机关下达的研制任务,对密钥加注车的作战使命以及战术技术指标等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在论证中军方科研人员认为,根据该车应当能够有效伴随79坦克行动并进行“动中保”的基本要求,该车应当首选履带式装甲底盘;根据该车应当能够安全存放保密和跳频单元,并能够在野战条件下进行密钥加注的要求,该车应当首选车内空间较大的装甲输送车或装甲指挥车底盘。经过反复论证和比较,最终军方决定以63式装甲输送车底盘为基础进行适应性改进,并在车内安装相应的保险箱(柜)和密钥加注设备,形成一款机动能力强、装甲防护性好、车内存放空间大、作业设备齐全的专用履带式密钥加注车。随后,军方提出了装甲密钥加注车的总体方案。

    1986年,装甲兵机关组织召开了装甲密钥加注车总体方案论证会,与会专家对有关单位提交的履带式密钥加注车底盘总体方案,以及密钥加注车车内布置总体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两个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方案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经过各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这次会议初步确定了密钥加注车的战术技术指标和总体方案,并上报有关领导机关批复。装甲密钥加注车的战术技术指标和总体方案得到装甲兵等领导机关的批复后,地方科研人员开始研制装甲密钥加注车样车。从1988年8月至1989年1月,科研人员完成了样车的图纸设计工作,并于1989年12月试制出2辆密钥加注车样车。至此,密钥加注车的第一阶段研制工作结束,随后转入第二阶段研制。

    1990年2月,第二阶段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地方科研人员在北京地区对2辆样车进行了工厂摸底试验。经过试验,2辆样车基本满足了装甲兵机关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在车辆颠簸试验中,样车内的两台充电器的内部稳压电路损坏,无法正常进行充电作业;车内的防盗报警装置可靠性不好,有时不能进行报警等。针对样车暴露的问题,地方科研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至此,工厂摸底试验阶段完成,样车正式移交给军方进行设计定型试验。

    1990年4月,第三阶段设的研制攻坚战打响。1990年4月至5月,军方试验人员在对2辆装甲密钥加注车正样车进行定型试验。试验中,当每辆样车各行驶800千米后,军方试验人员发现样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使用快速充电器进行充电作业时,充电电池损坏较多;二是防盗报警器工作状况不稳定,可靠性差,有时不报警;三是存放保密单元的保密柜在行驶中裂纹严重;四是底盘的总体布置存在空间利用不合理、设备安装不当等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后,军方暂停了定型试验,并与地方工业部门及时进行了沟通,研究解决办法。后经有关领导机关商定,在第一阶段试验中未出现问题的部件继续进行定型试验考核,并达到2000千米的试验里程要求;出现问题的部件,查明原因并经过改进后,从完成改进时起再进行2000千米的行驶定型试验考核。

    1990年12月至1991年6月,军方在北京地区对2辆改进后的样车又进行了第二阶段定型试验考核,2辆样车各行驶了3200千米。经过第二阶段的试验考核,军方认为,样车已经达到了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

    1992年6月17日至19日,在装甲兵机关组织召开的装甲密钥加注车设计定型审查会上,样车顺利通过了设计定型审查。1992年8月7日,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该车设计定型,并正式命名为ZZM88式履带式密钥加注车。随后,该车装备部队,成为绿色装甲战车方阵中的一名保密新兵。

    密钥加注有门道

    ZZM88式履带式密钥加注车(以下简称加注车)是在63式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通信保障车辆(属于63式装甲输送车的变型车)。从外观上看,该车基本保持了原车的总体结构,车首仍为楔形的装甲结构,车体两侧装甲板略向内收;车体的左前部为驾驶窗和车长窗,车长窗上装有一挺高射机枪,右前部为副驾驶员窗;车体中部为动力和传动系统等部件,车体右上方为进气口散热窗以及引射式排气口等;行走系统仍为4个单轮缘的负重轮,履带是双导齿的“人”字花履带板结构,悬挂系统仍为传统的扭杆独立悬挂系统。总之,该车的前部与63装别无二致,但后部却有些变化一原车低矮的载员室被加高和加宽,形成了一个高大的作业舱,这一特征倒是与装甲指挥车有几分相似。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与装甲指挥车还是有区别的,首先是装甲指挥车天线林立,而加注车则只有一根天线;再就是装甲指挥车的指挥室四周布满了观察镜,而加注车除了加注室正面有2具展望镜外,其他方向都是直楞楞的装甲板。所以,该车在外形上与63式装甲车和81式装甲指挥车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的,不是太难辨认。

    该车共有6名乘员,分别是车长、驾驶员、副驾驶员、2名加注员、1名临时乘员。车长兼高射机枪手,主要负责指挥全车行动,按照通信指挥员的要求,将加注车开到集结地域或待机地域指定的地点进行加注作业;负责使用车上的VRC-8000型电台与上级进行通信联络,必要时使用高射机枪进行对空射击,打击低空敌机和其他威胁战车的地面目标。驾驶员主要负责驾驶车辆和进行战车的维护保养,负责全车和加注作业时的供电工作。副驾驶员协助驾驶员工作,负责观察前方道路和敌情等,必要时可接替驾驶员驾驶车辆,并负责烟幕弹发射器的控制和发射。2名加注员主要负责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的保管和密钥等的加注作业,必要时可使用车载的VRC-8000型电台,与通信分队的通信技术人员进行通信联络,获取加注作业的技术指导。1名临时乘员,主要是从通信分队抽调的通信勤务人员,主要任务是当战车在停止间进行加注作业时,在战车周围担任警戒任务,保障战车的安全;必要时也可协助其他乘员进行战车的维护保养等作业。下面就说一说加注车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

    一是车体后部进行了加高和加宽改进,形成了一个较为宽大的作业舱。为便于存放、运输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以及便于加注员进行密钥和跳频参数的加注工作,科研人员对63装原来的载员舱进行了加高和加宽改进,使其形成了一个方舱式结构的作业舱,这样既便于安装存放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的保密柜,同时也改善了加注员的工作条件,便于进行加注作业。

    二是保密部件的存放安全可靠,车内还装有完善的防盗报警装置。在加注室的左、右水平甲板上各安装了一个大保密柜,可同时存放30个保密单元和30个跳频单元。笔者见过这两种通信部件,是一种长约20厘米,高、宽各约10厘米的长方体,上有与电台连接的插口(兼作加注接口)、数据销毁按钮等。这些部件为部队的核心机密部件,一旦被盗或落入敌人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主要原因是它们记录着部队无线电通信的核心机密一保密通信密钥和跳频图谱参数,一旦失密,敌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破译我方的保密通信和跳频通信方式,所以,部队对这两种通信单元的保管是十分严格的。为此,加注车上安装有专用的保密柜,用于存放这些“宝贝”。这两个保密柜不仅坚固和结实,而且每一个保密单元都放在一个具有防震、防水、防尘等功能的小格子内。为安全起见,加注车还装有一套完善的防盗报警装置,为战车又加上了一道可靠的、高灵敏度的“安全锁”。

    三是密钥和参数的加注十分方便和快捷。装甲兵部队主要以无线电通信为主,无线电通信虽然具有机动性好和通信距离远等特点,但也最容易受到敌方的侦听和干扰。目前,装甲兵部队无线电通信抗干扰的手段主要有数字保密通信、跳频通信和扩频通信等。

    所谓保密通信,就是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后再进行传播。加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叫“线外加密”,就是使用密码(如电报等)或密语通信;一种叫“线内加密”,就是在通信设备内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如使用密码机对报文等进行加密)后再进行传播。两种方式也可联合使用。VRC-8000电台保密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指挥员的语言信号进行数字编码处理后,先送到保密单元进行加密,尔后再送到发射机向外发射,加密后的无线电信号只有被装有相同保密单元的电台接收才能还原成指挥员的命令,而敌方接收后听到只是“嘶啦啦”的噪声,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通信的保密性,有利于达成战斗的突然性。侦听敌方电台并截获其通信内容,是直接了解和掌握其行动企图的有效途径。红军时期我军情报人员通过电台掌握了敌方大量的机密情报,为我军胜利完成长征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越军利用对我方电台熟悉的有利条件,经常对我方通话进行侦听甚至进行冒充干扰,我方通信兵则熟练运用听音辨人的基本功及时识破。这些战例说明,作战中通信保密就是保胜利,而且级别越高体现得越明显。数字保密通信有三个重要环节,即密码编制、密码机实物和密钥。密码编制就是保密算法,密码机就是产生密码的部件,而密钥则是保密通信的核心(相当于RAR软件的密码,RAR软件的算法是公开的,但加上复杂的密码后破译就相当困难),敌方若采用穷举的方法进行破解,由于所需时间较长,即便是破解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加注车所携带的保密单元经过密钥加注后再装到坦克电台上,实际上就等于给电台装上了带密钥的密码机。

   所谓跳频通信,就是电台在发信时按照一个统一编制的跳频图谱进行不规则的频率变换,也就是发射频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进行跳频通信时,由于跳频图谱是严格保密的,敌方一般很难掌握我方通信的频率跳变规律,因此就很难截获通信内容,从而达到通信抗干扰和保密的目的。目前,对跳频通信比较有效的破解方法是使用大型计算机进行跟踪分析,找到规律后进行跟踪式干扰,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的电台跳频速率越来越快,计算机跟踪也常常是望频兴叹!由于跳频通信抗干扰、抗截获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当超短波电台以每秒上千次的速率进行跳频通信时,敌方就很难进行跟踪式干扰),而且频谱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共享(由于每个频点的停留时间十分短暂,在一个频段内即使有多个网络进行跳频通信也不会造成相互干扰)等诸多特点,因此成为通信领域对抗电子干扰的“杀手锏”。VRC-8000电台的跳频单元被加注跳频参数后,坦克电台就可以按照战前统一编制的跳频图谱进行跳频通信,进而有效地应对敌方的电子侦察和干扰。

    不难看出,对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进行密钥和参数加注,是通信对抗的一项关键工作,而这些则全靠车上的一部密钥加注器和一部跳频参数转注器来完成。这两个加注器以及相关的保密通信文件等,平时存放在加注室指挥桌右下方的一个小保密柜内。作业时,2名加注员分别操作密钥加注器和参数转注器,对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进行加注作业,每个单元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加注完毕。加注后的保密和跳频单元再分别送到每一辆坦克,插到电台的相应位置上,就能够进行保密和跳频通信了。

    四是车内安装有多种通信工具,能够十分方便地进行车内外通信联络。该车装有一部VRC-8000型坦克电台,安装在加注室左侧甲板上白勺支架上,主要供车长和加注员与通信分队或指挥所进行无线电通信联络,协调加注的有关事宜。车内还装有1部PRC-80型背负式电台,平时固定在后甲板上,使用时将其拆下来,主要用于临时乘员实施警戒时与车长或加注员保持联络,及时通报敌情等情况,也可供车长和加注员在车载固定电台损坏的情况下进行应急通信。另外,车内还装有一套VIC-1型车内通话器,包括1个一号通话盒、4个二号通话盒、1个三号通话盒和1个电台遥控盒,主要用于车内乘员间的通话,必要时还可使用电台遥控盒在车外遥控使用电台进行通信联络,以提高乘员的生存能力。

    五是像装甲指挥车那样,冬季可加温,夏季可通风,车内的作业环境良好。该车的电气设备与其基型车63装基本相同,但是,为便于进行加注作业,该车增加了充电机、报警器、冷风加热器、排气风扇、车内小风扇和信号装置等电气设备。该车装有1台Z/TCP-1型快速充电器,固定在密钥加注室右侧甲板的支架上,充电器的右侧是安装充电电池的电池盒,用于给两种不同规格的镍镉电池进行快速充电,供密钥加注器(用电池供电的目的是确保加注时的数据安全)和PRC-80型背负式电台使用。该车的FJ-10/2-2型冷风加热器,用于给加注室供暖(加温后加注室内的平均温度和外界温差可达45摄氏度左右),既有利于通信单元保温,也为乘员提供了一个温暖的作业环境。该车还装有一个轴流式排气风扇和3个小风扇,分别固定在加注室顶部以及加注室内,当战车闭窗行驶时可为乘员进行通风和降温。该车还装有完善的信号和报警装置,信号装置主要是红、绿、白三色信号灯,用于乘员之间传递信息;防盗报警器装在后甲板左侧,主要用于对战车进行无人值守防盗报警。

    总的看,该车总体设计合理,保密设备齐全,密钥加注方式先进,是装甲兵部队装备的较为先进的通信保障车辆。该车选用的装甲车底盘也较好地满足了装甲兵部队实施机动伴随保障的要求,但从该车主要用于向装甲兵部队进行战斗准备的集结地域输送通信单元并在该地域进行密钥加注(战中几乎不可能再进行密钥加注)这一保障用途来看,使用机动性能较好的轮式方舱车也不失为一种经济的选择。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研制79式中型坦克时,从国外引进了105毫米线膛坦克炮、光点投射式简易火控系统(简称“三七”火控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以及VRC-8000电台等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坦克新技术,以快速提升我国坦克制造业的研发水平。其中,引进的VRC-8000电台是具有较强抗干扰通信能力的先进战术电台,装备部队后极大地提升了我装甲兵部队的通信对抗能力。为配合该型电台的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的保管和使用,装甲兵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与79式中型坦克同步研制了专用的履带式密钥加注车,使新型电台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的保管和使用更加方便和快捷。

    决定研制专用密钥加注车

    79式坦克上安装的VRC-8000电台,是国内首款数字式坦克电台,它由收发信机(可进行小功率发信)、大功率发信机、保密单元、跳频单元、天线、电源等组成,其中,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为即插即用的独立部件,平时保存在通信分队的保密室内,战时根据需要再加装到坦克电台上,使其具备保密和跳频通信的功能。为便于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战时保管、运输和密钥加注,装甲兵机关决定研制专用的密钥加注车,并提出了该车战术运用的几个基本要求:一是车内应当设有专用的保密箱(柜)等设施,能够安全地存放保密和跳频单元,并具有防盗和报警功能;二是密钥加注作业设施齐全完备,能够方便、快捷和安全地为保密单元进行密钥加注,为跳频单元进行跳频参数加注;三是配有快速充电设备,能够同时为两组充电电池(一组为密钥加注器和跳频参数加注器专用的充电电池,另-组为PRC-80型背负式电台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四是该车应当能够紧密伴随79坦克行动,其装甲防护能力应当不低于装甲指挥车的防护水平。总之,该车应当成为装甲兵部队机动的密钥加注站和坚固结实的移动保险柜。

    研制任务下达后,有关科研单位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展开装甲密钥加注车的研制工作。该车的研制工作共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7月至1989年12月)由军方进行论证和提出战术技术指标,并由地方军工部门进行样车的设计第二阶段(1990年2月)由地方军工部门进行摸底试验;第三阶段(1990年4月至1992年8月)由军方进行设计定型试验。

    1984年7月,第一阶段的研制全面展开。军方有关研究机构根据装甲兵机关下达的研制任务,对密钥加注车的作战使命以及战术技术指标等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在论证中军方科研人员认为,根据该车应当能够有效伴随79坦克行动并进行“动中保”的基本要求,该车应当首选履带式装甲底盘;根据该车应当能够安全存放保密和跳频单元,并能够在野战条件下进行密钥加注的要求,该车应当首选车内空间较大的装甲输送车或装甲指挥车底盘。经过反复论证和比较,最终军方决定以63式装甲输送车底盘为基础进行适应性改进,并在车内安装相应的保险箱(柜)和密钥加注设备,形成一款机动能力强、装甲防护性好、车内存放空间大、作业设备齐全的专用履带式密钥加注车。随后,军方提出了装甲密钥加注车的总体方案。

    1986年,装甲兵机关组织召开了装甲密钥加注车总体方案论证会,与会专家对有关单位提交的履带式密钥加注车底盘总体方案,以及密钥加注车车内布置总体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两个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方案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经过各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这次会议初步确定了密钥加注车的战术技术指标和总体方案,并上报有关领导机关批复。装甲密钥加注车的战术技术指标和总体方案得到装甲兵等领导机关的批复后,地方科研人员开始研制装甲密钥加注车样车。从1988年8月至1989年1月,科研人员完成了样车的图纸设计工作,并于1989年12月试制出2辆密钥加注车样车。至此,密钥加注车的第一阶段研制工作结束,随后转入第二阶段研制。

    1990年2月,第二阶段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地方科研人员在北京地区对2辆样车进行了工厂摸底试验。经过试验,2辆样车基本满足了装甲兵机关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在车辆颠簸试验中,样车内的两台充电器的内部稳压电路损坏,无法正常进行充电作业;车内的防盗报警装置可靠性不好,有时不能进行报警等。针对样车暴露的问题,地方科研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至此,工厂摸底试验阶段完成,样车正式移交给军方进行设计定型试验。

    1990年4月,第三阶段设的研制攻坚战打响。1990年4月至5月,军方试验人员在对2辆装甲密钥加注车正样车进行定型试验。试验中,当每辆样车各行驶800千米后,军方试验人员发现样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使用快速充电器进行充电作业时,充电电池损坏较多;二是防盗报警器工作状况不稳定,可靠性差,有时不报警;三是存放保密单元的保密柜在行驶中裂纹严重;四是底盘的总体布置存在空间利用不合理、设备安装不当等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后,军方暂停了定型试验,并与地方工业部门及时进行了沟通,研究解决办法。后经有关领导机关商定,在第一阶段试验中未出现问题的部件继续进行定型试验考核,并达到2000千米的试验里程要求;出现问题的部件,查明原因并经过改进后,从完成改进时起再进行2000千米的行驶定型试验考核。

    1990年12月至1991年6月,军方在北京地区对2辆改进后的样车又进行了第二阶段定型试验考核,2辆样车各行驶了3200千米。经过第二阶段的试验考核,军方认为,样车已经达到了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

    1992年6月17日至19日,在装甲兵机关组织召开的装甲密钥加注车设计定型审查会上,样车顺利通过了设计定型审查。1992年8月7日,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该车设计定型,并正式命名为ZZM88式履带式密钥加注车。随后,该车装备部队,成为绿色装甲战车方阵中的一名保密新兵。

    密钥加注有门道

    ZZM88式履带式密钥加注车(以下简称加注车)是在63式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通信保障车辆(属于63式装甲输送车的变型车)。从外观上看,该车基本保持了原车的总体结构,车首仍为楔形的装甲结构,车体两侧装甲板略向内收;车体的左前部为驾驶窗和车长窗,车长窗上装有一挺高射机枪,右前部为副驾驶员窗;车体中部为动力和传动系统等部件,车体右上方为进气口散热窗以及引射式排气口等;行走系统仍为4个单轮缘的负重轮,履带是双导齿的“人”字花履带板结构,悬挂系统仍为传统的扭杆独立悬挂系统。总之,该车的前部与63装别无二致,但后部却有些变化一原车低矮的载员室被加高和加宽,形成了一个高大的作业舱,这一特征倒是与装甲指挥车有几分相似。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与装甲指挥车还是有区别的,首先是装甲指挥车天线林立,而加注车则只有一根天线;再就是装甲指挥车的指挥室四周布满了观察镜,而加注车除了加注室正面有2具展望镜外,其他方向都是直楞楞的装甲板。所以,该车在外形上与63式装甲车和81式装甲指挥车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的,不是太难辨认。

    该车共有6名乘员,分别是车长、驾驶员、副驾驶员、2名加注员、1名临时乘员。车长兼高射机枪手,主要负责指挥全车行动,按照通信指挥员的要求,将加注车开到集结地域或待机地域指定的地点进行加注作业;负责使用车上的VRC-8000型电台与上级进行通信联络,必要时使用高射机枪进行对空射击,打击低空敌机和其他威胁战车的地面目标。驾驶员主要负责驾驶车辆和进行战车的维护保养,负责全车和加注作业时的供电工作。副驾驶员协助驾驶员工作,负责观察前方道路和敌情等,必要时可接替驾驶员驾驶车辆,并负责烟幕弹发射器的控制和发射。2名加注员主要负责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的保管和密钥等的加注作业,必要时可使用车载的VRC-8000型电台,与通信分队的通信技术人员进行通信联络,获取加注作业的技术指导。1名临时乘员,主要是从通信分队抽调的通信勤务人员,主要任务是当战车在停止间进行加注作业时,在战车周围担任警戒任务,保障战车的安全;必要时也可协助其他乘员进行战车的维护保养等作业。下面就说一说加注车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

    一是车体后部进行了加高和加宽改进,形成了一个较为宽大的作业舱。为便于存放、运输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以及便于加注员进行密钥和跳频参数的加注工作,科研人员对63装原来的载员舱进行了加高和加宽改进,使其形成了一个方舱式结构的作业舱,这样既便于安装存放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的保密柜,同时也改善了加注员的工作条件,便于进行加注作业。

    二是保密部件的存放安全可靠,车内还装有完善的防盗报警装置。在加注室的左、右水平甲板上各安装了一个大保密柜,可同时存放30个保密单元和30个跳频单元。笔者见过这两种通信部件,是一种长约20厘米,高、宽各约10厘米的长方体,上有与电台连接的插口(兼作加注接口)、数据销毁按钮等。这些部件为部队的核心机密部件,一旦被盗或落入敌人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主要原因是它们记录着部队无线电通信的核心机密一保密通信密钥和跳频图谱参数,一旦失密,敌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破译我方的保密通信和跳频通信方式,所以,部队对这两种通信单元的保管是十分严格的。为此,加注车上安装有专用的保密柜,用于存放这些“宝贝”。这两个保密柜不仅坚固和结实,而且每一个保密单元都放在一个具有防震、防水、防尘等功能的小格子内。为安全起见,加注车还装有一套完善的防盗报警装置,为战车又加上了一道可靠的、高灵敏度的“安全锁”。

    三是密钥和参数的加注十分方便和快捷。装甲兵部队主要以无线电通信为主,无线电通信虽然具有机动性好和通信距离远等特点,但也最容易受到敌方的侦听和干扰。目前,装甲兵部队无线电通信抗干扰的手段主要有数字保密通信、跳频通信和扩频通信等。

    所谓保密通信,就是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后再进行传播。加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叫“线外加密”,就是使用密码(如电报等)或密语通信;一种叫“线内加密”,就是在通信设备内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如使用密码机对报文等进行加密)后再进行传播。两种方式也可联合使用。VRC-8000电台保密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指挥员的语言信号进行数字编码处理后,先送到保密单元进行加密,尔后再送到发射机向外发射,加密后的无线电信号只有被装有相同保密单元的电台接收才能还原成指挥员的命令,而敌方接收后听到只是“嘶啦啦”的噪声,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通信的保密性,有利于达成战斗的突然性。侦听敌方电台并截获其通信内容,是直接了解和掌握其行动企图的有效途径。红军时期我军情报人员通过电台掌握了敌方大量的机密情报,为我军胜利完成长征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越军利用对我方电台熟悉的有利条件,经常对我方通话进行侦听甚至进行冒充干扰,我方通信兵则熟练运用听音辨人的基本功及时识破。这些战例说明,作战中通信保密就是保胜利,而且级别越高体现得越明显。数字保密通信有三个重要环节,即密码编制、密码机实物和密钥。密码编制就是保密算法,密码机就是产生密码的部件,而密钥则是保密通信的核心(相当于RAR软件的密码,RAR软件的算法是公开的,但加上复杂的密码后破译就相当困难),敌方若采用穷举的方法进行破解,由于所需时间较长,即便是破解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加注车所携带的保密单元经过密钥加注后再装到坦克电台上,实际上就等于给电台装上了带密钥的密码机。

   所谓跳频通信,就是电台在发信时按照一个统一编制的跳频图谱进行不规则的频率变换,也就是发射频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进行跳频通信时,由于跳频图谱是严格保密的,敌方一般很难掌握我方通信的频率跳变规律,因此就很难截获通信内容,从而达到通信抗干扰和保密的目的。目前,对跳频通信比较有效的破解方法是使用大型计算机进行跟踪分析,找到规律后进行跟踪式干扰,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的电台跳频速率越来越快,计算机跟踪也常常是望频兴叹!由于跳频通信抗干扰、抗截获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当超短波电台以每秒上千次的速率进行跳频通信时,敌方就很难进行跟踪式干扰),而且频谱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共享(由于每个频点的停留时间十分短暂,在一个频段内即使有多个网络进行跳频通信也不会造成相互干扰)等诸多特点,因此成为通信领域对抗电子干扰的“杀手锏”。VRC-8000电台的跳频单元被加注跳频参数后,坦克电台就可以按照战前统一编制的跳频图谱进行跳频通信,进而有效地应对敌方的电子侦察和干扰。

    不难看出,对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进行密钥和参数加注,是通信对抗的一项关键工作,而这些则全靠车上的一部密钥加注器和一部跳频参数转注器来完成。这两个加注器以及相关的保密通信文件等,平时存放在加注室指挥桌右下方的一个小保密柜内。作业时,2名加注员分别操作密钥加注器和参数转注器,对保密单元和跳频单元进行加注作业,每个单元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加注完毕。加注后的保密和跳频单元再分别送到每一辆坦克,插到电台的相应位置上,就能够进行保密和跳频通信了。

    四是车内安装有多种通信工具,能够十分方便地进行车内外通信联络。该车装有一部VRC-8000型坦克电台,安装在加注室左侧甲板上白勺支架上,主要供车长和加注员与通信分队或指挥所进行无线电通信联络,协调加注的有关事宜。车内还装有1部PRC-80型背负式电台,平时固定在后甲板上,使用时将其拆下来,主要用于临时乘员实施警戒时与车长或加注员保持联络,及时通报敌情等情况,也可供车长和加注员在车载固定电台损坏的情况下进行应急通信。另外,车内还装有一套VIC-1型车内通话器,包括1个一号通话盒、4个二号通话盒、1个三号通话盒和1个电台遥控盒,主要用于车内乘员间的通话,必要时还可使用电台遥控盒在车外遥控使用电台进行通信联络,以提高乘员的生存能力。

    五是像装甲指挥车那样,冬季可加温,夏季可通风,车内的作业环境良好。该车的电气设备与其基型车63装基本相同,但是,为便于进行加注作业,该车增加了充电机、报警器、冷风加热器、排气风扇、车内小风扇和信号装置等电气设备。该车装有1台Z/TCP-1型快速充电器,固定在密钥加注室右侧甲板的支架上,充电器的右侧是安装充电电池的电池盒,用于给两种不同规格的镍镉电池进行快速充电,供密钥加注器(用电池供电的目的是确保加注时的数据安全)和PRC-80型背负式电台使用。该车的FJ-10/2-2型冷风加热器,用于给加注室供暖(加温后加注室内的平均温度和外界温差可达45摄氏度左右),既有利于通信单元保温,也为乘员提供了一个温暖的作业环境。该车还装有一个轴流式排气风扇和3个小风扇,分别固定在加注室顶部以及加注室内,当战车闭窗行驶时可为乘员进行通风和降温。该车还装有完善的信号和报警装置,信号装置主要是红、绿、白三色信号灯,用于乘员之间传递信息;防盗报警器装在后甲板左侧,主要用于对战车进行无人值守防盗报警。

    总的看,该车总体设计合理,保密设备齐全,密钥加注方式先进,是装甲兵部队装备的较为先进的通信保障车辆。该车选用的装甲车底盘也较好地满足了装甲兵部队实施机动伴随保障的要求,但从该车主要用于向装甲兵部队进行战斗准备的集结地域输送通信单元并在该地域进行密钥加注(战中几乎不可能再进行密钥加注)这一保障用途来看,使用机动性能较好的轮式方舱车也不失为一种经济的选择。
要是此车被俘,tg岂不从骑兵变步兵{:3_94:}
这东西绝对是部队的命根子,居然没人顶?
当时在坦装上看了这篇文章,真有种学海无涯的感觉!
哪位再详细介绍一下,比如现在又有什么新发展?现在普遍采用稳像式火控,那么密匙加注又有什么新变化?
第一次知道有这这种东西,我无知了
是不是该在密钥柜子下放上几公斤TNT啊···万一被俘···
这个东西极少出现啊,偶还是第一次看到它。。
密码机?
敌方侦察兵的重点目标,我军的重点保护目标!我靠,太刺激啦~
我军的重点保护目标
真打仗了开此车的人应该很不爽,随时做好拉光荣弹的准备。。。
国外有类似的车吗?
但从该车主要用于向装甲兵部队进行战斗准备的集结地域输送通信单元并在该地域进行密钥加注(战中几乎不可能再进行密钥加注)这一保障用途来看,使用机动性能较好的轮式方舱车也不失为一种经济的选择。
貌似没有楼上几位朋友说的那么凶险吧
软件的东西非要用硬件来表示~~~

明明就是电脑,非要装出街机的样子~~
没错。现在不用这个东西了,就可以报道了。新一代无线通信设备的加密方式已经彻底改变了。
已经彻底改变了?那就好
里面有自动销毁装置, 有危险时就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