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骗子毁了中国第一桩出口苏丹海军的生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20:01
——合同诈骗苏丹政府280万美元及武昌造船厂数千万人民币

2000年12月,一家中国民营公司(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苏丹财政部签订了17艘船舶采购合同,内容包括:450T干货驳、甲板驳、300T油驳、2*397KW推轮,合同金额834万美元。2001年7月28日这家民营公司和武昌造船厂签订了《出口苏丹十七艘船舶建造合同》,武昌造船厂将在30个月内完成建造任务,交由该公司出口苏丹,用于非洲内河航运。因该公司无外贸经营进出口权,因此委托武汉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代理。2001年底,苏丹军队总参谋部向中国有关公司支付了120万美元的合同预付款。

这本是中国军用造船进军非洲大陆的良好机会,也为后续开展更高级别舰船出口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惜的是,这份合同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骗局。由于苏丹方面已经汇出预付款120万美元,武汉星达公司罪恶的眼睛就盯向了这笔钱,通过一系列非法措施套了出来,我们来开开眼界,看看骗子是如何下手的:

首先,根据国家外汇管理条例,苏丹方需要有银行出具担保函才会汇给这家公司。因为该公司就是一皮包公司,信誉较差,没有银行愿意担保。公司法人李红利利用各种手段找到民生银行武汉分行的有关人员,最终武汉民生银行新华路支行向苏丹方面出具了相关保函,因此苏丹方将钱汇入了民生银行武汉分行有关帐户。

其次,为了让苏丹海军相信合同已经开始执行,放心汇款,武汉星达又将罪恶之手伸向了合作方——武昌造船厂。武汉星达在合同签订后首先向武船支付预付款人民币200万元(大家看看120万美元和200万人民币之间差多少),武昌造船厂按照合同开始了船舶的建造,建造内容是四型船舶共17艘,武船完成了17艘船的分段建造和管系加工及设备的购置,因后续款项一直未能支付,武船多次催促未果。为此武昌造船厂在船体建造、设备、材料购置、加工、安装、人工费及退订购置设备所支付违约金等多项费用高达千余万元。

再次,在此期间李红利利用自己在武汉民生银行的关系,已经将苏丹方面支付的120万美元作为抵押,非法将预付款120万美元顺利套入自己私人囊中。同时以该项目需要向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而办贷款需要向中国进出口银行保险部缴纳保险费后才能贷款为由;再次向苏丹军队总参谋部提出缴纳保费的要求,苏丹军队总参谋部随即向星达公司支付了80多万美元。而这笔钱李红利也没有真正缴纳给银行,而是又落入他私人腰包。

最后,2002年7月李红利再次以追加设备款为由,向苏丹军队总参谋部要求支付70多万美元。苏丹军队总参谋部再次相信了星达公司,支付了70多万美元。当然这笔钱还是被李红利私吞了。



自此武汉星达李红利已经先后骗得到苏丹280万美元,同时造成武昌造船厂近千余万元损失!



后记:

2004年4月为了躲避苏丹海军依据合同进入司法程序起诉,李红利下令撤回星达公司常驻苏丹的办事处人员。

2004年5月为了逃避武昌造船厂的追债,武汉星达公司开始抽逃资本、转移资产,将武汉星达进行了减资,由3000万注册资本减少到1000万。武昌造船厂于2005年向武汉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武汉星达公司,虽胜诉却因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帐上无资金而无法执行。



反思:

李红利此人本是湖北汉川一农民,当年不过31岁(1969年生),居然能够骗倒上至一国政府之海军,下至一系列大型国企、金融系统和有关政府部门,给中国国家信誉和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此人实施诈骗,手段也并不高明,但却能够屡次得手,且至今仍逍遥法外,令人无法不深思其中的奥妙!



附件:

http://www.hbgb.gov.cn/ship/cont ... ortId=67&ID=335

关于武汉民营公司与苏丹开展合作有关情况的函

国防科工委国际合作司:

你司《关于调查武汉民营公司与苏丹开展合作有关情况的函》收悉。按照来函要求,我们立即与武昌造船厂、武汉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联系,现将我们了解到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2000年12月,武汉市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苏丹海军签订了内河驳船和拖轮采购合同,由武昌造船厂负责建造。因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无外贸经营进出口权,因此委托武汉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代理,在武汉星达公司向武船支付人民币200万元预付款后,武昌造船厂按照合同开始了船舶的建造,建造内容是四型船舶共17艘,武船完成了17艘船的分段建造(按合同规定,分段运至苏丹总装)和管系加工及设备的购置,因后续款项一直未能支付,武船多次催促未果,故武船退回部分已购设备。为此武昌造船厂在船体建造、设备、材料购置、加工、安装、人工费及退订购置设备所支付违约金等多项费用高达千余万元。所建的船舶分段以近乎废材的价格由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2004年收购并移交苏丹某公司。

武昌造船厂于2005年向武汉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武汉星达公司和武汉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虽胜诉却因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帐上无资金而无法执行。
我们与武汉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联系的结果是:因公司改制,原相关人员离散,现公司领导层无人知晓此事详情,原公司留守处人员也无人知晓此事。而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则是难寻踪迹,虽有联系电话和网页存在,但也是信息错乱,所留电话号码为居家所有。武昌造船厂也一直在设法与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联系,但终无结果。

以上是我们了解的情况,特此汇报。

联系人:王宏胜 联系电话:xxxxxxxxxx——合同诈骗苏丹政府280万美元及武昌造船厂数千万人民币

2000年12月,一家中国民营公司(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苏丹财政部签订了17艘船舶采购合同,内容包括:450T干货驳、甲板驳、300T油驳、2*397KW推轮,合同金额834万美元。2001年7月28日这家民营公司和武昌造船厂签订了《出口苏丹十七艘船舶建造合同》,武昌造船厂将在30个月内完成建造任务,交由该公司出口苏丹,用于非洲内河航运。因该公司无外贸经营进出口权,因此委托武汉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代理。2001年底,苏丹军队总参谋部向中国有关公司支付了120万美元的合同预付款。

这本是中国军用造船进军非洲大陆的良好机会,也为后续开展更高级别舰船出口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惜的是,这份合同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骗局。由于苏丹方面已经汇出预付款120万美元,武汉星达公司罪恶的眼睛就盯向了这笔钱,通过一系列非法措施套了出来,我们来开开眼界,看看骗子是如何下手的:

首先,根据国家外汇管理条例,苏丹方需要有银行出具担保函才会汇给这家公司。因为该公司就是一皮包公司,信誉较差,没有银行愿意担保。公司法人李红利利用各种手段找到民生银行武汉分行的有关人员,最终武汉民生银行新华路支行向苏丹方面出具了相关保函,因此苏丹方将钱汇入了民生银行武汉分行有关帐户。

其次,为了让苏丹海军相信合同已经开始执行,放心汇款,武汉星达又将罪恶之手伸向了合作方——武昌造船厂。武汉星达在合同签订后首先向武船支付预付款人民币200万元(大家看看120万美元和200万人民币之间差多少),武昌造船厂按照合同开始了船舶的建造,建造内容是四型船舶共17艘,武船完成了17艘船的分段建造和管系加工及设备的购置,因后续款项一直未能支付,武船多次催促未果。为此武昌造船厂在船体建造、设备、材料购置、加工、安装、人工费及退订购置设备所支付违约金等多项费用高达千余万元。

再次,在此期间李红利利用自己在武汉民生银行的关系,已经将苏丹方面支付的120万美元作为抵押,非法将预付款120万美元顺利套入自己私人囊中。同时以该项目需要向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而办贷款需要向中国进出口银行保险部缴纳保险费后才能贷款为由;再次向苏丹军队总参谋部提出缴纳保费的要求,苏丹军队总参谋部随即向星达公司支付了80多万美元。而这笔钱李红利也没有真正缴纳给银行,而是又落入他私人腰包。

最后,2002年7月李红利再次以追加设备款为由,向苏丹军队总参谋部要求支付70多万美元。苏丹军队总参谋部再次相信了星达公司,支付了70多万美元。当然这笔钱还是被李红利私吞了。



自此武汉星达李红利已经先后骗得到苏丹280万美元,同时造成武昌造船厂近千余万元损失!



后记:

2004年4月为了躲避苏丹海军依据合同进入司法程序起诉,李红利下令撤回星达公司常驻苏丹的办事处人员。

2004年5月为了逃避武昌造船厂的追债,武汉星达公司开始抽逃资本、转移资产,将武汉星达进行了减资,由3000万注册资本减少到1000万。武昌造船厂于2005年向武汉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武汉星达公司,虽胜诉却因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帐上无资金而无法执行。



反思:

李红利此人本是湖北汉川一农民,当年不过31岁(1969年生),居然能够骗倒上至一国政府之海军,下至一系列大型国企、金融系统和有关政府部门,给中国国家信誉和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此人实施诈骗,手段也并不高明,但却能够屡次得手,且至今仍逍遥法外,令人无法不深思其中的奥妙!



附件:

http://www.hbgb.gov.cn/ship/cont ... ortId=67&ID=335

关于武汉民营公司与苏丹开展合作有关情况的函

国防科工委国际合作司:

你司《关于调查武汉民营公司与苏丹开展合作有关情况的函》收悉。按照来函要求,我们立即与武昌造船厂、武汉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联系,现将我们了解到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2000年12月,武汉市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苏丹海军签订了内河驳船和拖轮采购合同,由武昌造船厂负责建造。因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无外贸经营进出口权,因此委托武汉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代理,在武汉星达公司向武船支付人民币200万元预付款后,武昌造船厂按照合同开始了船舶的建造,建造内容是四型船舶共17艘,武船完成了17艘船的分段建造(按合同规定,分段运至苏丹总装)和管系加工及设备的购置,因后续款项一直未能支付,武船多次催促未果,故武船退回部分已购设备。为此武昌造船厂在船体建造、设备、材料购置、加工、安装、人工费及退订购置设备所支付违约金等多项费用高达千余万元。所建的船舶分段以近乎废材的价格由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2004年收购并移交苏丹某公司。

武昌造船厂于2005年向武汉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武汉星达公司和武汉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虽胜诉却因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帐上无资金而无法执行。
我们与武汉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联系的结果是:因公司改制,原相关人员离散,现公司领导层无人知晓此事详情,原公司留守处人员也无人知晓此事。而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则是难寻踪迹,虽有联系电话和网页存在,但也是信息错乱,所留电话号码为居家所有。武昌造船厂也一直在设法与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联系,但终无结果。

以上是我们了解的情况,特此汇报。

联系人:王宏胜 联系电话:xxxxxxxxxx
这家伙能拿到订单,干嘛不好好做生意呢?真是。。。
武汉商人李红利越洋开发尼罗河

--------------------------------------------------------------------------------

汉网
2002-01-10 16:15:09  稿件来源:
  
 

    对于多数武汉人来说,尼罗河是个遥远、神秘、美丽的地方,人们对她的了解几乎仅限于一部老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

  有个31岁的武汉商人,早在1997年就站在苏丹境内尼罗河边说:“我要开发这条河!”

  商人叫李红利,武汉星达经济发展公司的老板。星达公司只有不到400名员工,在武汉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但在苏丹,“星达”的名气几乎和中国石化、中国粮油等航母型企业齐名。

  现在,星达公司在苏丹有一个大规模的拖鞋厂,很多苏丹人都穿着星达公司的拖鞋。再过几年,可能所有的苏丹人都会坐上星达公司从中国出口的船。  

   ■初到苏丹  

  李红利发现:苏丹是中国商人的投资天堂

  李红利第一次到苏丹是1995年。

  当时,苏丹方面想和中国商人合资办个编织袋厂,消息传到李红利那里,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带了20万元人民币来到苏丹。

  中学地理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尼罗河贯穿苏丹全境。1995年,李红利到苏丹的时候,对她的理解几乎仅有这句话。

  苏丹给李红利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苏丹经济不发达,到处是商机。

  李红利一下飞机,经人引荐,住进当地一家三星级宾馆。进去一看,还不如中国县城的小招待所,客房里连双拖鞋都没有。更有趣的是,服务员端了三杯果汁给李红利他们,站在一边不肯走,一直盯着杯子看。后来一问,原来,此酒店玻璃杯有限,客人用完就要赶紧回收,否则不够用。李红利哭笑不得。

  不久,苏丹人的友好让李红利改变了看法。

  李红利和同伴放下行李到街上逛,苏丹人看到他们就围上来友好地叫:“CHINESE,CHINESE”,坐在公共汽车(带布篷的大卡车)上的苏丹人也友好地把头伸出布篷挥着手打招呼,那情景让李红利非常感动。

  后来李红利才知道,苏丹人对中国人不只是友好。

  到苏丹的当天晚上,李红利和同伴到集市上买拖鞋,一位老者在大街上见到他们,硬是把他们拉到家里去,把大杯的白开水高举过头,敬他们喝(这在当地是非常隆重的礼节)。直到李红利他们撑得不行了,这位老者才指着真主安拉(苏丹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像说:“真主说,中国人是好人,他们不但送给苏丹人鱼吃,还教会苏丹人怎样打鱼。”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中国一直给予苏丹持续、友好的支持。几十年后,武汉商人李红利在这片非洲热土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对方诚挚的感激。

  李红利在心里说:“感谢毛爷爷,他对苏丹的友好态度把这里变成了中国商人的投资天堂。”

  那次到苏丹,李红利办了个拖鞋厂。酒店里没有拖鞋启发了他,拖鞋在苏丹并不普及,因为当地没有大规模的拖鞋厂。拖鞋是个小商品,成本低,价格低,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是个适合投资的好项目。

  李红利到现在还掌握着这个拖鞋厂的原料配方和核心技术,苏丹方面每年都要找李红利进口原料、购买新设备。现在这个拖鞋厂给李红利带来100万美元的年出口额,产品在苏丹境内非常畅销。  

  ■惊人发现  

  尼罗河黄金水道上,竟然没有船  

  如果一条河穿过一个城市,比如长江、汉水把武汉分成三镇,那么这个城市的水运和大桥公路运输就应该比较发达,就像每个武汉人都会经常坐车、船过江。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条河穿过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的河运应该非常发达。可是,虽然尼罗河穿过苏丹全境,这样的黄金水道上,竟然没有多少船!李红利发现这个情况,就像发现一座金矿那么高兴,天啊,多大的商机!

  不但没有船,连桥都少得可怜,全部集中在首都喀土穆,2000多万苏丹人要过河,就都要先到喀土穆才能过河。

  苏丹境内铁路运输不发达,全部是窄轨铁路,火车速度奇慢,当地人形容火车速度时说:“如果你在火车上想小便又没有找到厕所,可以从火车上从容地走下去,小便以后快走几步就能赶上火车了。”经常去苏丹的李红利说,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苏丹的公路虽然修得好,可惜奇贵,别说载人,运一吨货要3元人民币一公里,汽车简直就是贵族交通工具。

  至于飞机,据当地机场介绍,晚点个两三天是很正常的。

  李红利冷静地分析了情况,觉得苏丹的政局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混乱,他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全面开发尼罗河黄金水道。

  1997年,李红利通过艰苦努力,终于和苏丹交通部签订了开发尼罗河黄金水道航运的合作意向,内容包括17条军用船只、44条渡口船、两条长途客船、三条挖泥船等,总金额将近1亿美金。

  ■资金不足

  巨额合同不能启动

  李红利坦言,万万没想到,要把合同付诸实施竟然那么难。

  首先是前期设计。李红利拿着苏丹方面提供的资料到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咨询,几位教授都说这个设计方案要做大规模改动,不如重做。

  尼罗河是没人开发过的处女地,勘测和设计工作非常繁重。李红利不但自己啃下了半寸厚的船舶工程学书籍,还得一次次出钱让设计人员对尼罗河进行前期的水文考察。

  李红利说,我们的设计部门现在掌握着比苏丹政府还要丰富的尼罗河水文资料,尼罗河每隔10米的水深和泥沙沉积情况,我们了如指掌。

  前期勘测,李红利花了500万元人民币。

  苏丹方面和李红利约定的付款方式是:苏丹先付120万美元的订金,货到后分7年还清。这种付款方式要求供货方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要先垫付大量的资金。李红利公司的资产总共不过3000多万元人民币,没有能力支持项目启动。

  李红利开始了漫长的求贷路。  

  ■贷款艰辛

  李红利接触了武汉市11家银行,都被婉拒。民生银行雪中送炭  

  为了得到贷款支持,李红利接触了武汉市11家银行,都被婉拒。

  不贷给李红利“银子”,银行自有考虑。

  在当时,民营企业贷款很难,大家各显神通从银行内借钱。银行指责企业无信誉,企业大呼借钱难。作为民企老板的李红利,从一家银行跑到另一家,有谁能相信他呢?

  李红利的公司没有进出口权,向苏丹出口船舶需由专业外贸公司代理,合同名义上是武汉市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和苏丹政府签订的,这个项目操作起来也就更复杂。

  星达公司此次和苏丹签订的合同金额总共近1亿美元,自有资金只有几千万,该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符合银行的贷款要求。可是这个项目没有银行的支持是不可能启动的。

  首先,没有银行出具“预付款保函”,苏丹方面不会付占合同总金额15%的买船订金,李红利费尽心血签订的合同就不能真正付诸实施。

  其次,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单位做担保,该项目就难以获得进出口银行的卖方信贷支持。

  李红利将近绝望的时候,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决定支持这个项目。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公司金融部的于玲,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今年3月份,李红利找到民生银行,诉说自己的困难,要求支持。

  从李红利出具的财务报表来看,星达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不符合贷款要求。民生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有“以报表取人”,他们认真地分析了李红利和苏丹政府出口船舶项目,得出结论:在苏丹开发尼罗河前景广阔;

  苏丹从我国进口的船舶技术含量比较低,湖北的船厂完全可以生产;

  苏丹局势比较稳定;更重要的是,苏丹对中国非常友好,且苏丹方面的签约人是财政部,信用有保证;

  李红利的星达公司对这个项目做的前期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经过权衡,民生银行作出决定,向苏丹方面出具了相关保函,并直接给李红利的星达公司资金支持。  

  ■项目启动  

  近日,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发来消息,苏丹进口船舶的预付款已经划出。这意味着,向苏丹出口船舶的项目正式启动了。

  不知道这位武汉商人是否能做成自己个人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生意,让湖北的船厂生产的大小船只航行在美丽的尼罗河上,让一直为交通不便所困的苏丹人民可以自由航行在自己的母亲河上,但我们还是为他的眼光和胆识喝彩,衷心希望他能够让武汉商人的形象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上光辉起来。  

 李红利印象  

 李红利是那种张扬的人,还带着点狂。他说话的时候始终带着种逼人的自信,如果觉得你提的问题太简单,他就轻蔑地笑一下。无论何时,总是不停地抽烟,并且时刻紧盯自己的手机。

  他已经拥有400名员工,看起来还是不太像老板。他喜欢自己做决断,自己开拓生意,也总是单枪匹马地出现。

  生意场上,他最佩服的是温州人,也只有在说到温州人的时候,李红利嘴边那抹轻蔑的笑意才会消失。

  李红利说,几乎在世界上所有能赚钱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曾经有去青藏高原做生意的温州人,倒在进藏的公路上。无论是已经做了大老板的生意人,还是在街边小店里起早贪黑守着自己小发廊的小老板,他都不敢看轻。他认为那才是真正的生意人,从不自暴自弃。

  李红利在非洲做生意,那里也有温州人,江浙、广东人最多,湖北人就他一个。他很真诚地劝湖北老乡:出去看一看,赚钱的机会很多。机会或许在你打牌的时候就悄悄溜走了。

  李红利1969年出生于湖北汉川,自称是个“又奸又狡的汉川人”。

  1990年中专毕业后,李红利分配到汉川建行。1992年,他觉得在银行工作太安静,“没意思”,自砸了金饭碗,南下深圳。

  李红利在一个工厂干了一个月的活,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深圳老板,从此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1994年,他回到武汉,在深圳老板开办的武汉分公司任总经理。由于双方合作不愉快,李红利离开了老板的公司,开始自己创办公司。  

武汉晨报

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2-01/10/content_81204.htm
骗子!!!
真是防不胜防啊!!
http://www.netbarcn.net/Html/sitting_experts/12325866068.html

网吧连锁经营实战专家李红利
 本站 / Netbarcn.net  [2006-10-31 12:27:35]   我来评论  进入论坛

姓    名:李红利            性   别:男

联系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京汉大道881号盈安大厦2号5楼

出生日期:1969/08           电子邮件:lihongli@1717358.com

学  历:1997-200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1990  建行汉川电厂专业支行历任储蓄所长、业务科主管科员、驻厂代表              

1990-1992  深圳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

1992-1994  先后任香港特级发展有限公司武汉代表处首席代表,武汉国威出租汽车公司、武汉银发租赁有限、武汉标达航空服务公司董事长、副总、总经理

1996-至今  星达企业(武汉星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星达通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2005-至今  湖北星网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红利先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1996年创立星达企业,2003年进入网吧行业,并取得湖北省第一张连锁网吧运营牌照,同年11月星网吧第一家店正式开业,次年7月星网吧旗下的160多家连锁店在湖北省内全面开花,成为湖北地区连锁网吧市场的领头羊。
  
   2005年下半年,成立了湖北星网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推出“星网咖”品牌,启动“星网吧”品牌提升计划。同时李红利先生一直致力于提升中国网吧产业形象,2005年成功筹办“首届全国连锁网吧高层论坛”并启动“中国网吧产业‘阳光计划’”,拉开IT生态链中品牌网吧与品牌IT硬件制造商共赢时代的序幕。2006年入选十大中国网吧行业风云人物,2007年荣获2002—2007年度网吧行业突出贡献奖。
  
   面对中国网吧产业被整体妖魔化的现状,李红利不遗余力地为网吧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呼吁奔走,短短4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100多个城市和地区,从而成为中国网吧产业名副其实的民间代言人。2006年初,针对网吧从信息服务场所向数字娱乐场所转型的趋势,李红利先生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引导网吧和连锁公司向渠道和内容经营发展,又一次站到了网吧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并于年末加入北京星线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全面负责星线空间的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工作。
中华网的帖子转到这儿来了!
李红利的老兵新传   
   2007-12-17 22:02:55
   


     
  国内网吧业更像是一个江湖,在这里,可以不按常规出牌,哥们义气集结下的“游击队”常常令市场化多年的“正规军”摸不着北,多少上中游产业链厂商都在这里折戟沉沙,但随着政策管控的严厉、市场的进一部被规范,十  
年沉浮,大浪滔沙之后,网吧业往昔的知识英雄们如今已所剩无几。

  提到国内网吧,不得不提从03年开始的连锁化,而提到连锁化就不得不提武汉星网咖,提到星网咖,就更不能不提李红利,其实在网吧圈内,李红利的大名已经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口碑”。这也是与其多年来“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努力分不开。

  李红利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1996年创立星达企业,2003年进入网吧行业,并取得湖北省第一张连锁网吧运营牌照,同年11月星网吧第一家店正式开业,次年7月星网吧旗下的160多家连锁店在湖北省内全面开花,成为湖北地区连锁网吧市场的领头羊。

  经过对国内外网吧历史现状考察之后,李红利认为国内的网吧之所以被社会贬低为“脏、小、差、脏”的藏污纳垢之所,深层次原因是国内网吧内部业态未进行合理细分,传统网吧只有网的概念,而无吧文化氛围,于是2005年下半年,湖北星网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正式推出“星网咖”品牌,启动“星网吧”品牌提升计划。

  面对中国网吧产业被整体妖魔化的现状,李红利不遗余力地为网吧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呼吁奔走,短短4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个城市和地区,从而成为中国网吧产业名副其实的民间代言人。同时李红利一直致力于提升中国网吧产业形象,2005年成功筹办“首届全国连锁网吧高层论坛”并启动“中国网吧产业阳光计划”,拉开IT生态链中品牌网吧与品牌IT硬件制造商共赢时代的序幕。2006年入选十大中国网吧行业风云人物,2007年荣获2002—2007年度网吧行业突出贡献奖。

  但就这样一个网吧业的老兵与领袖,却于2006年初,带领自己原连锁网吧的核心团队加盟了一家叫北京星线空间的公司,在他看来,传统网吧业本身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行业,国内网吧正面临从信息服务场所向数字娱乐场所转型的趋势,在此过程中需要周边行业的杠杆连锁促进,来推动行业的健康共赢发展,由于自己有网吧的从业经验和深刻认知,由于自己有网吧运营管理的完整团队,因此这样一家网吧人自己组建的公司,完全可能帮助网吧实现增值共赢式发展。

  星线空间通过整合上游电影、电视、电子杂志等影音数字内容,通过卫星广播网传输到网吧节点局域网服务器,在减轻传统网吧带宽紧张的同时,帮助网吧吸引更多的网民,提高上座率,实现增值创收,李红利今年在全国各地讲学PPT的结尾都会说,自己换单位了,其实虽然不亲身经营网吧,但仍旧心系网吧,为中国网吧产业的兴盛奔走呼吁,如今的星线空间无疑成为李红利这样一个网吧老兵的新传,衷心希望他能在那里开创出属于中国网吧业的新传奇。(比特网)

http://news.ccw.com.cn/people/htm2007/20071217_358128.shtml
就一苏丹海军 还是算了 那点钱都不够牙缝的
这种人居然活得还有滋有味的,只能说在某些地方有适应他的土壤!
骗子现在大行其道啊
晕 为什么在很多国外市场信誉不高 就是这种人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