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调查:“烂尾”陵园种庄稼 抗日英魂咋安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07:10
新华调查:“烂尾”陵园种庄稼 抗日英魂咋安息  
2009年04月03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4月2日电 题:“烂尾”陵园种庄稼 抗日英魂咋安息

    记者王圣志、马姝瑞

    安徽肥东县梁园镇抗日阵亡将士陵园自2001年开工建设以来,由于资金缺乏,如今变成了“烂尾”工程。记者最近在这里看到,陵园内乱石遍地,杂草丛生,不少地块居然变成了庄稼地。清明时节缅英烈,瞻仰陵园寄哀思,这样宛如废墟的陵园,如何能承载人们对英烈的景仰与尊重?

    英烈长眠处 竟成庄稼地

    梁园镇是皖中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武装力量在此多次迎击日军,数百官兵长眠于此。

    清明时分,记者沿着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来到梁园镇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只见锈迹斑斑的铁门紧锁着,门槛下堆满了乱石,铁门的一扇小侧门也被铁丝牢牢拧死。

    透过铁门栏栅,记者看到,黛瓦白墙围圈起来的院落尽头,一座四方形平台上,屹立着一座汉白玉纪念碑,“梁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几个青黑大字赫然入目,矗立碑体的塔基用红砖砌成,未经粉刷显得格外刺眼。

    而在纪念碑周围,居然种满了庄稼:一片金黄灿烂的油菜,一块绿油油的麦苗,还有一块长势喜人的蚕豆,空地上则长满了荒草和野花。如果没有竖立的纪念碑,难以想象这里是安置烈士忠魂的陵园。

    陵园所在地的邓岗村村民告诉记者,陵园由村里的罗守珍夫妇义务看守。闻讯赶来的60多岁的罗老太为记者打开了大门,记者踏着没脚的野草走进陵园,发现陈列室和看护室都没有装门窗,陈列室也没安放任何物品。

    纪念碑前,一堆纸灰不时被风刮起。“这是我昨天烧的,每年都是这个规矩,清明前为这些牺牲的英雄烧些纸钱。”罗守珍老人叹着气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啦,只有我们这个岁数的老人才知道,不是这些抗日的人拿命换的话,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哪能吃喝不愁啊?”

    罗老太说,去年,镇上的学生还到这里来献了花圈和鲜花。每年清明前学生来参观,她就来开门,平时就把门锁着。当时陵园修建时,她和老伴帮着看材料,现在停建好几年了,他们就义务帮着照看一下,防止东西被人偷走。

    罗老太还告诉记者,去年春节前后,由于陵园的大铁门一直没有付款,卖铁门的厂家派人来拆门,后来还是由邓岗村支书担保还债,陵园大门才没有被拆下来。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他们都盼望政府能早日把陵园修好,告慰那些为保家卫国牺牲的英灵。

    舍身卫家园 英名垂青史

    记者看到,梁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上详细记载着梁园忠烈的历史功绩:

    1937年“七·七”事变后,当年驻梁园的新四军、国民革命军和人民群众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御敌,保卫家园,在这片土地上先后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抗日反击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1939年2月19日,日军纠集1000多人,分两路偷袭梁园、东山口的新四军支队八团驻地,经过激烈战斗,敌人终于被我英勇的新四军八团击溃,日军伤亡百余人,我方也有部分同志牺牲。

    1941年1月23日,日军集中约3000兵力,分两路扫荡新四军津浦路西根据地及梁园、古河一带的国民革命军。5天后,日伪军又集中1000多人,再次袭击梁园镇,遭到国民革命军三八师八二八补充团一部和新四军四支队八团二营的顽强反抗,共击毙敌人300余人,我方也有伤亡。

    1942年1月17日,4000多日伪军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从合肥、店埠、古河、下塘分四路进犯梁园镇。驻守该镇的国民革命军一七一师五一一团二营和五一二团一营官兵与数倍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两天击退镇北、镇南1300多敌人的多次进攻,打死日伪军百余人、战马14匹。

    梁园镇常务副镇长张其昌告诉记者,当年发生在梁园的抗日反击战,国共两党武装共赴国难,并肩战斗,消灭日本侵略军500多人,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国民党部队有400多将士长眠于此。

    梁园抗日反击战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日的光辉篇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致对外的正义之战,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阵营,所有为国捐躯的先烈都将得到炎黄子孙崇高的敬意。”

    “烂尾”陵园何以告慰英灵

    张其昌告诉记者,1943年秋,国民党一七一师曾在梁园梅桥筑墓400余座,并建有两丈多高的塔,上书“抗日忠烈纪念塔”。但经过多年的历史变迁,烈士墓大多已不见,纪念塔也早已损毁。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日阵亡将士,告慰抗日将士的英魂,2001年,合肥市政府采纳政协委员们的提案,决定在梁园镇修建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张其昌说:“2001年5月,合肥市政府拨款20万元,并要求肥东县政府划拨配套资金20万元,由市园林局规划并承建陵园。我们还从民间多方征集了40多块抗日将士的墓碑,准备在陵园建好后安放于此,以供纪念瞻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资金的不到位迫使陵园工程半路搁浅。张其昌介绍说:“当时,合肥市园林局规划后由其下属的一个公司具体负责施工,在完成了征地、围墙、大门、纪念塔、纪念碑、门房以及纪念馆房等初期建设后,施工方已经投入了38万元。而当时县政府只拨了5万元,加上市政府20万元的拨款,总共只有25万元,资金缺口达到13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施工队甩手不干了。”

    他说:“由于县里配套资金不到位,迟迟没有后续拨款,镇政府财力又有限,陵园其余的工程如广场、道路、绿化、墓碑镶嵌等一拖至今。直到2008年底,镇政府才将施工欠款的13万元还完。”

    面对陵园今日的“荒景”,肥东县民政局局长周玉章坦言,心里“很不好受”。他表示,肥东县民政局将积极协调,筹措资金,尽快将梁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修建完毕。新华调查:“烂尾”陵园种庄稼 抗日英魂咋安息  
2009年04月03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4月2日电 题:“烂尾”陵园种庄稼 抗日英魂咋安息

    记者王圣志、马姝瑞

    安徽肥东县梁园镇抗日阵亡将士陵园自2001年开工建设以来,由于资金缺乏,如今变成了“烂尾”工程。记者最近在这里看到,陵园内乱石遍地,杂草丛生,不少地块居然变成了庄稼地。清明时节缅英烈,瞻仰陵园寄哀思,这样宛如废墟的陵园,如何能承载人们对英烈的景仰与尊重?

    英烈长眠处 竟成庄稼地

    梁园镇是皖中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武装力量在此多次迎击日军,数百官兵长眠于此。

    清明时分,记者沿着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来到梁园镇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只见锈迹斑斑的铁门紧锁着,门槛下堆满了乱石,铁门的一扇小侧门也被铁丝牢牢拧死。

    透过铁门栏栅,记者看到,黛瓦白墙围圈起来的院落尽头,一座四方形平台上,屹立着一座汉白玉纪念碑,“梁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几个青黑大字赫然入目,矗立碑体的塔基用红砖砌成,未经粉刷显得格外刺眼。

    而在纪念碑周围,居然种满了庄稼:一片金黄灿烂的油菜,一块绿油油的麦苗,还有一块长势喜人的蚕豆,空地上则长满了荒草和野花。如果没有竖立的纪念碑,难以想象这里是安置烈士忠魂的陵园。

    陵园所在地的邓岗村村民告诉记者,陵园由村里的罗守珍夫妇义务看守。闻讯赶来的60多岁的罗老太为记者打开了大门,记者踏着没脚的野草走进陵园,发现陈列室和看护室都没有装门窗,陈列室也没安放任何物品。

    纪念碑前,一堆纸灰不时被风刮起。“这是我昨天烧的,每年都是这个规矩,清明前为这些牺牲的英雄烧些纸钱。”罗守珍老人叹着气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啦,只有我们这个岁数的老人才知道,不是这些抗日的人拿命换的话,哪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哪能吃喝不愁啊?”

    罗老太说,去年,镇上的学生还到这里来献了花圈和鲜花。每年清明前学生来参观,她就来开门,平时就把门锁着。当时陵园修建时,她和老伴帮着看材料,现在停建好几年了,他们就义务帮着照看一下,防止东西被人偷走。

    罗老太还告诉记者,去年春节前后,由于陵园的大铁门一直没有付款,卖铁门的厂家派人来拆门,后来还是由邓岗村支书担保还债,陵园大门才没有被拆下来。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他们都盼望政府能早日把陵园修好,告慰那些为保家卫国牺牲的英灵。

    舍身卫家园 英名垂青史

    记者看到,梁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上详细记载着梁园忠烈的历史功绩:

    1937年“七·七”事变后,当年驻梁园的新四军、国民革命军和人民群众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御敌,保卫家园,在这片土地上先后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抗日反击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1939年2月19日,日军纠集1000多人,分两路偷袭梁园、东山口的新四军支队八团驻地,经过激烈战斗,敌人终于被我英勇的新四军八团击溃,日军伤亡百余人,我方也有部分同志牺牲。

    1941年1月23日,日军集中约3000兵力,分两路扫荡新四军津浦路西根据地及梁园、古河一带的国民革命军。5天后,日伪军又集中1000多人,再次袭击梁园镇,遭到国民革命军三八师八二八补充团一部和新四军四支队八团二营的顽强反抗,共击毙敌人300余人,我方也有伤亡。

    1942年1月17日,4000多日伪军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从合肥、店埠、古河、下塘分四路进犯梁园镇。驻守该镇的国民革命军一七一师五一一团二营和五一二团一营官兵与数倍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两天击退镇北、镇南1300多敌人的多次进攻,打死日伪军百余人、战马14匹。

    梁园镇常务副镇长张其昌告诉记者,当年发生在梁园的抗日反击战,国共两党武装共赴国难,并肩战斗,消灭日本侵略军500多人,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国民党部队有400多将士长眠于此。

    梁园抗日反击战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日的光辉篇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致对外的正义之战,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阵营,所有为国捐躯的先烈都将得到炎黄子孙崇高的敬意。”

    “烂尾”陵园何以告慰英灵

    张其昌告诉记者,1943年秋,国民党一七一师曾在梁园梅桥筑墓400余座,并建有两丈多高的塔,上书“抗日忠烈纪念塔”。但经过多年的历史变迁,烈士墓大多已不见,纪念塔也早已损毁。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日阵亡将士,告慰抗日将士的英魂,2001年,合肥市政府采纳政协委员们的提案,决定在梁园镇修建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张其昌说:“2001年5月,合肥市政府拨款20万元,并要求肥东县政府划拨配套资金20万元,由市园林局规划并承建陵园。我们还从民间多方征集了40多块抗日将士的墓碑,准备在陵园建好后安放于此,以供纪念瞻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资金的不到位迫使陵园工程半路搁浅。张其昌介绍说:“当时,合肥市园林局规划后由其下属的一个公司具体负责施工,在完成了征地、围墙、大门、纪念塔、纪念碑、门房以及纪念馆房等初期建设后,施工方已经投入了38万元。而当时县政府只拨了5万元,加上市政府20万元的拨款,总共只有25万元,资金缺口达到13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施工队甩手不干了。”

    他说:“由于县里配套资金不到位,迟迟没有后续拨款,镇政府财力又有限,陵园其余的工程如广场、道路、绿化、墓碑镶嵌等一拖至今。直到2008年底,镇政府才将施工欠款的13万元还完。”

    面对陵园今日的“荒景”,肥东县民政局局长周玉章坦言,心里“很不好受”。他表示,肥东县民政局将积极协调,筹措资金,尽快将梁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修建完毕。
北川一台新车就能搞完的钱
烈士陵园,咋这里的早就不知道弄哪里去了。
哈哈,共和国的缔造者,真是讽刺啊: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