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诅咒一下两部关于德国的美国电影《朗读者》和阿汤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49:45
这两部新片子讲的都是德国的故事,但其实是不折不扣的美国片。以下随便写几句,是想到那里就写到哪,不能成文,仅供娱乐,见笑见笑。也请多多批评指正。
1.关于《朗读者》
这个故事我很熟悉,中学时就读过中文版的小说(虽然当时是当成黄书看的:),现在手头也搞到了德文原版,过段时间看。
电影总的来讲只能说中规中矩,但也没什么特别出彩。关于德国人所谓“集体罪责”有很多文学作品,电影倒不多见。但这部电影和原著有颇多出入。
首先,个人认为,原著总的来讲是部爱情小说,审判的故事没有电影中那么大的戏份。原著中“集体罪责”的讨论很少,更没有那个老教授的人物在循循善诱。
另外,原著中Michael Berg和Hanns Schmitz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认识和交往的,不知电影为什么改成是战后的西德。这是我不能理解的。作为baby boomer的Michael和过来人Michael,哪个更有趣些?
kate Winslet的表演的确优秀,比Ruth进步不少。
年长的Michael出场时吓了我一大跳----脸熟得不行,就是想不起名字。
他在辛德勒名单中扮演阿蒙 哥特,就是那个“today is history, and u r part of it”那个没人性的SS军官。刀削斧劈般的面部线条的确令人难忘。这个演员(叫啥名字?)是英国人,但扮演起汉斯来很让人信服。估计是盎格鲁撒克逊种的汤米。
他还演过英国病人,还有哈利波特,还有----太多了----
Michael的女友,年轻的法学女学生很出彩。
令人肃然起敬的海德堡大学(和它相比,中国绝大多数高校不客气地讲,都是野鸡大学和垃圾堆放站)和老教授让人印象深刻。
正义凛然的要求打死受审的女看守从而“伸张正义”的愤青让人鄙视。最讨厌西方白人的“self-righteousness”。
Michael给Hanna朗读了哪些书?我注意到的有《奥德赛》,《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契诃夫的《带小狗的贵妇》,莱辛的某部剧作,等等。原著中说,Michael读了很多当时被纳粹封禁的英美作品,比如海明威等等。
2.关于《瓦尔基里》
对这部片子充满了期待,但期望不大。毕竟这个题材实在太烂了,写了太多小说,拍了太多片子了。强烈推荐多年前德国拍的《瓦尔基里》,演冯 施陶芬贝格的是Sebastian Koch,这个老帅哥就是《Das Leben der Anderen》里的诗人和《The Black Book》里的门策尔。大家比较以下,就可以发现,阿汤哥版《瓦尔基里》比德国版晚了很多年,无论在情节,道具,服装,画面和摄影上实在都没什么进步。如果汤哥这部片子是在5年前出来,我鼓掌叫好,但是2009年推出,我就只能诅咒了。
首先情节和德国版基本雷同。当然故事总体框架是没法改的,历史嘛。但很多细节都他妈雷同,比如在北非受空袭受伤,和女人一起看歌剧,写信给女人等等,拜托汤哥下次不要找这么烂的编剧。
这是部美国片,用英语对白我当然没有意见,但是拜托德文的人名地名不要乱读,贻笑大方嘛!里面的人名地名基本没有读对的。拍摄或者配音的时候稍微请教个人就可以了,难道真的这么难吗?大家可以对比德版中冯 施陶芬贝格的坚毅果断,洪亮威严的嗓音和阿汤哥的小白脸混混式的英语。
其它没什么好说的了,美国人有的是钱,布景都还不错,基本有当年的味道,但是由于美国人一贯的无知,很多细节仍然经不起推敲。比如狼穴和柏林帝国总理府的卫兵,居然看不到“大德意志”的身影!!在德版电影中,密谋者在柏林开始夺权时,一个军官召集卫兵,宣布“Der Fuehrer ist tot!元首已死!”时,有一个特写镜头给了下面持枪列队的卫兵,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肩章上的“GD”,即大德意志”字样。这种细节能够给军迷们很多pleasure。遗憾地是,在这方面,阿汤哥再一次让我们失望了。
其他演员大多数看上去都不像汉斯,都带有邪恶的美帝国主义的味道。难道这部电影是美帝国主义攻击污蔑汉斯的一个阴谋不成!!
总的来讲,这部电影如果没有阿汤哥的话,就是彻头彻尾的垃圾。
另外,有人问我“瓦尔基里”是什么意思,在此作集中答疑。
英文Valkyrie是德文Valkuere的音译,中文译作瓦尔基里。瓦尔基里是北欧神话中一种女神,数量很多,在战场上空盘旋,接待战死者的灵魂进入大神奥丁的圣殿Valhalla瓦尔哈拉。但Valkuere如果找上你,就意味着你要挂了。
二战中,一小撮穷凶极恶,敌视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贵族,军官和地主组成了阴谋集团,意图颠覆伟大的国家社会主义,谋刺元首。这批人的头目包括前国防军参谋总长贝克,冯 维茨勒本元帅,赫普纳大将,克鲁格元帅等人。冯 施陶芬贝格就是被他们迷惑利用,以至鬼迷心窍,甘当密谋者走狗的一个小人物。
这批反革命分子计划刺杀元首,随后逮捕党政军机关干部,夺取国家政权,同西方媾和,将祖国出卖给美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家集团,以换取肮脏的美元!他们的罪恶计划就叫“瓦尔基里”行动。
3.冯 施陶芬贝格是英雄吗?
克劳斯 冯 施陶芬贝格伯爵,出身名门望族,少年时选择了德国贵族最常见也最体面的职业:从军。我们可以从他毁容之前的照片中看到,年轻的伯爵大人的确风流倜傥,玉树临风,难怪德版和美版的电影都找了帅哥来演他。冯 施陶芬贝格是英雄吗?这个问题似乎早有定论,德国国防军参谋本部的院子里今天还有他的雕像。
但他果真是个英雄吗?二战中走上反对希特勒道路的德国人不多,我在这里举几个比较显著的例子:Richard Sorge(大间谍佐尔格)和Paulus(保罗斯),以及从伟大将领蜕变成跳梁小丑的Seidlitz von Kurzbach(库尔茨巴赫)。
和在西德得到肯定的冯 施陶芬贝格相比,这几位仁兄都是命途多舛。佐尔格叛党叛国,在东京被绞死,落得个丧家之犬的下场。保罗斯投降之后,虽然故作矜持,最后在纽伦堡审判居然替毛子作证,出来指认他的同袍战友,最后客死他乡,遭到唾骂。库尔茨巴赫在迭米扬斯克解围中可谓叱诧风云一时,42年夏来到B集团军群,居然从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到各集团军主官都来迎接,不可谓不风光。然而在斯大林格勒是连出昏招,误党误国,一败涂地,这也罢了。居然毫无气节,屈膝投降,奴颜婢膝地投靠毛子,大搞反德宣传,领着斯大林发的卢布,攻击污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丑态百出,居然凶恶或者说愚蠢到为毛子招兵买马,准备在为来由毛子主宰的世界中担任新的德国元首。这位老兄在战后民主的西德虽未受迫害,还很长寿,其实他的灵魂早在1942年冬天就死了。可谓有的人活着,其实早已经死了。

那么施陶芬贝格为什么被西德奉为英雄?他和以上三人有什么区别?
其实说来也简单,那就是叛变投敌这种行为在任何国家,以任何道德标准来评判都是不能接受的。
那么冯 施陶芬贝格的行为可以接受吗?
我们可以设想,在民族面对强大的外敌,国家危亡,百姓生灵涂炭之际,杀死一个纵有千般罪过,但还是深得民心而且领导有力的国家元首,会造成什么后果?也许立马就会导致政局混乱,前线崩溃,亡国灭种!
冯 施陶芬贝格甘愿冒这个变成历史罪人的险,去刺杀希特勒,勇气本身就可嘉。而且很多人在希特勒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等希特勒死了却对他大肆攻击,似乎自己当年一直是反对纳粹的民主人士,这样的人才是丑恶。相比较而言,冯 施陶芬贝格敢于死谏,其他密谋者(元帅有之,大将有之,没有一个人敢于像施陶芬贝格这个小小的上校一样为自己的主义献身)却迟疑踌躇,前怕狼后怕虎,最后上了绞刑架,可耻可鄙至极!
敢于为自己的“主义”献身的人,不管为之死难的是什么主义,都是英雄。所以冯 施陶芬贝格是个英雄。在他面对行刑队高呼“神圣德意志万岁!”的时候,他的灵魂已经到瓦尔哈拉了。他是爱祖国的。这就是他和库尔茨巴赫之流的最大区别。
那么,他的“主义”是正确的道路吗?

4.关于“720”事变
首先,这些密谋者是什么人?
几个大头目是:贝克,冯 维茨勒本, 霍普纳,冯 克卢格。
贝克这个老牌贵族曾是国防军总参谋长,后来失宠,始终心怀不满,笼络着国内的阴郁情绪。
冯 维茨勒本元帅在波兰和法国有过表现,但后来就被选择性忽视,作着法国总督的闲差。法国葡萄酒和法国女人显然是软弱了这位德意志元帅的心志。
霍普纳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和古德里安,霍特,克莱斯特这样的大牛平起平坐,是当时四个装甲集团军司令,德军当时最强大的四位装甲兵统帅,41年冬天因为战事不利被解职(古德里安也是此时回家赋闲的),此后一蹶不振,再也没有被任用,心怀不满,开始拉帮结派。
克卢格这个“聪明的汉斯”是个矛盾重重的人物。在东线他干的算是中规中矩,但这个人心理似乎有点阴暗。古德里安在41年冬天被解职,克卢格显然是进了谗言。后来两人关系闹僵,克卢格居然大作媚态,向希特勒撒娇邀宠,要求和古德里安决斗。从这件事,我就看不起克卢格这个人。
古德里安43年初凤凰涅槃之后和克卢格见过面,克卢格据说请求和古德里安和解,然后拉拢古德里安加入他的小圈子(密谋者),但风头正盛的古德里安似乎没有掩饰对他的鄙夷。古德里安没有去打克卢格的小报告,但是克卢格自己却是越走越远,最后畏罪自杀(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参与密谋,还有阿夫郎舍战役损失过大,无法交代)。
总的来讲,这个密谋集团从来就没有什么影响力,只是一小撮过时的廷臣和心怀不满者的小俱乐部。在群众当中,它更没有号召力,因为他们始终是个反动贵族小集团。
他们虽然竭力拉帮结派(曼施泰因有没有参加他们,即使没有参加必然也知情?隆美尔又知道多少?)但始终没有人支持他们。
这就是密谋集团的颜色。
另一个问题,刺杀领导人,这道德吗?或者,有用吗?
在战后,德国将领们纷纷著书立说,很多作品非常有意思。古德里安的《Panzer Leader》(利德尔哈特编写),邓尼茨的《十年与二十天》,曼施泰因的《失去的胜利》,冯 蒂佩尔斯基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等都谈到了“720”事变。

我想古德里安的意见是有代表性的,基本是那个时代保守的贵族和中产阶级爱国者的态度:
a,首先,希望杀掉领导人,导致国家变色,这本身就是犯上作乱,很可能导致前线瓦解,敌人长驱直入,亡国灭种。
b.杀了希特勒一人也没有用,纳粹的根基太牢固,太得民心,希特勒一死很可能会被奉为烈士,纳粹的领导会更牢固,民主化更没有希望。
c.杀了希特勒一人,戈林还在,希姆莱还在,戈培尔还在,党卫军还在,实在无济于事。
d.密谋分子动机不纯,妄图推翻纳粹,恢复容克统治,他们没有资格代表全国人民
e.暗杀这种行为以任何道德标准看,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f.前线将士拼死拼活的时候,密谋分子不思努力报国,反而在后方大搞破坏,这无论如何是不负责任的。
g.施陶芬贝格个人勇气可嘉,但是实在无谓。
h.刺杀一但失败,希特勒必然加紧报复,民主化更不可能。

我想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电影中有个情节我印象很深:施陶芬贝格一口咬定希特勒已死,其他密谋分子踌躇的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只有一个人在果断采取行动,那就是施陶芬贝格。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施陶芬贝格虽然为了无谓的事业死去,但却被视为英雄,而维茨勒本等人无人同情,而佐尔格之流受人唾骂的原因。这两部新片子讲的都是德国的故事,但其实是不折不扣的美国片。以下随便写几句,是想到那里就写到哪,不能成文,仅供娱乐,见笑见笑。也请多多批评指正。
1.关于《朗读者》
这个故事我很熟悉,中学时就读过中文版的小说(虽然当时是当成黄书看的:),现在手头也搞到了德文原版,过段时间看。
电影总的来讲只能说中规中矩,但也没什么特别出彩。关于德国人所谓“集体罪责”有很多文学作品,电影倒不多见。但这部电影和原著有颇多出入。
首先,个人认为,原著总的来讲是部爱情小说,审判的故事没有电影中那么大的戏份。原著中“集体罪责”的讨论很少,更没有那个老教授的人物在循循善诱。
另外,原著中Michael Berg和Hanns Schmitz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认识和交往的,不知电影为什么改成是战后的西德。这是我不能理解的。作为baby boomer的Michael和过来人Michael,哪个更有趣些?
kate Winslet的表演的确优秀,比Ruth进步不少。
年长的Michael出场时吓了我一大跳----脸熟得不行,就是想不起名字。
他在辛德勒名单中扮演阿蒙 哥特,就是那个“today is history, and u r part of it”那个没人性的SS军官。刀削斧劈般的面部线条的确令人难忘。这个演员(叫啥名字?)是英国人,但扮演起汉斯来很让人信服。估计是盎格鲁撒克逊种的汤米。
他还演过英国病人,还有哈利波特,还有----太多了----
Michael的女友,年轻的法学女学生很出彩。
令人肃然起敬的海德堡大学(和它相比,中国绝大多数高校不客气地讲,都是野鸡大学和垃圾堆放站)和老教授让人印象深刻。
正义凛然的要求打死受审的女看守从而“伸张正义”的愤青让人鄙视。最讨厌西方白人的“self-righteousness”。
Michael给Hanna朗读了哪些书?我注意到的有《奥德赛》,《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契诃夫的《带小狗的贵妇》,莱辛的某部剧作,等等。原著中说,Michael读了很多当时被纳粹封禁的英美作品,比如海明威等等。
2.关于《瓦尔基里》
对这部片子充满了期待,但期望不大。毕竟这个题材实在太烂了,写了太多小说,拍了太多片子了。强烈推荐多年前德国拍的《瓦尔基里》,演冯 施陶芬贝格的是Sebastian Koch,这个老帅哥就是《Das Leben der Anderen》里的诗人和《The Black Book》里的门策尔。大家比较以下,就可以发现,阿汤哥版《瓦尔基里》比德国版晚了很多年,无论在情节,道具,服装,画面和摄影上实在都没什么进步。如果汤哥这部片子是在5年前出来,我鼓掌叫好,但是2009年推出,我就只能诅咒了。
首先情节和德国版基本雷同。当然故事总体框架是没法改的,历史嘛。但很多细节都他妈雷同,比如在北非受空袭受伤,和女人一起看歌剧,写信给女人等等,拜托汤哥下次不要找这么烂的编剧。
这是部美国片,用英语对白我当然没有意见,但是拜托德文的人名地名不要乱读,贻笑大方嘛!里面的人名地名基本没有读对的。拍摄或者配音的时候稍微请教个人就可以了,难道真的这么难吗?大家可以对比德版中冯 施陶芬贝格的坚毅果断,洪亮威严的嗓音和阿汤哥的小白脸混混式的英语。
其它没什么好说的了,美国人有的是钱,布景都还不错,基本有当年的味道,但是由于美国人一贯的无知,很多细节仍然经不起推敲。比如狼穴和柏林帝国总理府的卫兵,居然看不到“大德意志”的身影!!在德版电影中,密谋者在柏林开始夺权时,一个军官召集卫兵,宣布“Der Fuehrer ist tot!元首已死!”时,有一个特写镜头给了下面持枪列队的卫兵,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肩章上的“GD”,即大德意志”字样。这种细节能够给军迷们很多pleasure。遗憾地是,在这方面,阿汤哥再一次让我们失望了。
其他演员大多数看上去都不像汉斯,都带有邪恶的美帝国主义的味道。难道这部电影是美帝国主义攻击污蔑汉斯的一个阴谋不成!!
总的来讲,这部电影如果没有阿汤哥的话,就是彻头彻尾的垃圾。
另外,有人问我“瓦尔基里”是什么意思,在此作集中答疑。
英文Valkyrie是德文Valkuere的音译,中文译作瓦尔基里。瓦尔基里是北欧神话中一种女神,数量很多,在战场上空盘旋,接待战死者的灵魂进入大神奥丁的圣殿Valhalla瓦尔哈拉。但Valkuere如果找上你,就意味着你要挂了。
二战中,一小撮穷凶极恶,敌视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贵族,军官和地主组成了阴谋集团,意图颠覆伟大的国家社会主义,谋刺元首。这批人的头目包括前国防军参谋总长贝克,冯 维茨勒本元帅,赫普纳大将,克鲁格元帅等人。冯 施陶芬贝格就是被他们迷惑利用,以至鬼迷心窍,甘当密谋者走狗的一个小人物。
这批反革命分子计划刺杀元首,随后逮捕党政军机关干部,夺取国家政权,同西方媾和,将祖国出卖给美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家集团,以换取肮脏的美元!他们的罪恶计划就叫“瓦尔基里”行动。
3.冯 施陶芬贝格是英雄吗?
克劳斯 冯 施陶芬贝格伯爵,出身名门望族,少年时选择了德国贵族最常见也最体面的职业:从军。我们可以从他毁容之前的照片中看到,年轻的伯爵大人的确风流倜傥,玉树临风,难怪德版和美版的电影都找了帅哥来演他。冯 施陶芬贝格是英雄吗?这个问题似乎早有定论,德国国防军参谋本部的院子里今天还有他的雕像。
但他果真是个英雄吗?二战中走上反对希特勒道路的德国人不多,我在这里举几个比较显著的例子:Richard Sorge(大间谍佐尔格)和Paulus(保罗斯),以及从伟大将领蜕变成跳梁小丑的Seidlitz von Kurzbach(库尔茨巴赫)。
和在西德得到肯定的冯 施陶芬贝格相比,这几位仁兄都是命途多舛。佐尔格叛党叛国,在东京被绞死,落得个丧家之犬的下场。保罗斯投降之后,虽然故作矜持,最后在纽伦堡审判居然替毛子作证,出来指认他的同袍战友,最后客死他乡,遭到唾骂。库尔茨巴赫在迭米扬斯克解围中可谓叱诧风云一时,42年夏来到B集团军群,居然从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到各集团军主官都来迎接,不可谓不风光。然而在斯大林格勒是连出昏招,误党误国,一败涂地,这也罢了。居然毫无气节,屈膝投降,奴颜婢膝地投靠毛子,大搞反德宣传,领着斯大林发的卢布,攻击污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丑态百出,居然凶恶或者说愚蠢到为毛子招兵买马,准备在为来由毛子主宰的世界中担任新的德国元首。这位老兄在战后民主的西德虽未受迫害,还很长寿,其实他的灵魂早在1942年冬天就死了。可谓有的人活着,其实早已经死了。

那么施陶芬贝格为什么被西德奉为英雄?他和以上三人有什么区别?
其实说来也简单,那就是叛变投敌这种行为在任何国家,以任何道德标准来评判都是不能接受的。
那么冯 施陶芬贝格的行为可以接受吗?
我们可以设想,在民族面对强大的外敌,国家危亡,百姓生灵涂炭之际,杀死一个纵有千般罪过,但还是深得民心而且领导有力的国家元首,会造成什么后果?也许立马就会导致政局混乱,前线崩溃,亡国灭种!
冯 施陶芬贝格甘愿冒这个变成历史罪人的险,去刺杀希特勒,勇气本身就可嘉。而且很多人在希特勒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等希特勒死了却对他大肆攻击,似乎自己当年一直是反对纳粹的民主人士,这样的人才是丑恶。相比较而言,冯 施陶芬贝格敢于死谏,其他密谋者(元帅有之,大将有之,没有一个人敢于像施陶芬贝格这个小小的上校一样为自己的主义献身)却迟疑踌躇,前怕狼后怕虎,最后上了绞刑架,可耻可鄙至极!
敢于为自己的“主义”献身的人,不管为之死难的是什么主义,都是英雄。所以冯 施陶芬贝格是个英雄。在他面对行刑队高呼“神圣德意志万岁!”的时候,他的灵魂已经到瓦尔哈拉了。他是爱祖国的。这就是他和库尔茨巴赫之流的最大区别。
那么,他的“主义”是正确的道路吗?

4.关于“720”事变
首先,这些密谋者是什么人?
几个大头目是:贝克,冯 维茨勒本, 霍普纳,冯 克卢格。
贝克这个老牌贵族曾是国防军总参谋长,后来失宠,始终心怀不满,笼络着国内的阴郁情绪。
冯 维茨勒本元帅在波兰和法国有过表现,但后来就被选择性忽视,作着法国总督的闲差。法国葡萄酒和法国女人显然是软弱了这位德意志元帅的心志。
霍普纳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和古德里安,霍特,克莱斯特这样的大牛平起平坐,是当时四个装甲集团军司令,德军当时最强大的四位装甲兵统帅,41年冬天因为战事不利被解职(古德里安也是此时回家赋闲的),此后一蹶不振,再也没有被任用,心怀不满,开始拉帮结派。
克卢格这个“聪明的汉斯”是个矛盾重重的人物。在东线他干的算是中规中矩,但这个人心理似乎有点阴暗。古德里安在41年冬天被解职,克卢格显然是进了谗言。后来两人关系闹僵,克卢格居然大作媚态,向希特勒撒娇邀宠,要求和古德里安决斗。从这件事,我就看不起克卢格这个人。
古德里安43年初凤凰涅槃之后和克卢格见过面,克卢格据说请求和古德里安和解,然后拉拢古德里安加入他的小圈子(密谋者),但风头正盛的古德里安似乎没有掩饰对他的鄙夷。古德里安没有去打克卢格的小报告,但是克卢格自己却是越走越远,最后畏罪自杀(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参与密谋,还有阿夫郎舍战役损失过大,无法交代)。
总的来讲,这个密谋集团从来就没有什么影响力,只是一小撮过时的廷臣和心怀不满者的小俱乐部。在群众当中,它更没有号召力,因为他们始终是个反动贵族小集团。
他们虽然竭力拉帮结派(曼施泰因有没有参加他们,即使没有参加必然也知情?隆美尔又知道多少?)但始终没有人支持他们。
这就是密谋集团的颜色。
另一个问题,刺杀领导人,这道德吗?或者,有用吗?
在战后,德国将领们纷纷著书立说,很多作品非常有意思。古德里安的《Panzer Leader》(利德尔哈特编写),邓尼茨的《十年与二十天》,曼施泰因的《失去的胜利》,冯 蒂佩尔斯基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等都谈到了“720”事变。

我想古德里安的意见是有代表性的,基本是那个时代保守的贵族和中产阶级爱国者的态度:
a,首先,希望杀掉领导人,导致国家变色,这本身就是犯上作乱,很可能导致前线瓦解,敌人长驱直入,亡国灭种。
b.杀了希特勒一人也没有用,纳粹的根基太牢固,太得民心,希特勒一死很可能会被奉为烈士,纳粹的领导会更牢固,民主化更没有希望。
c.杀了希特勒一人,戈林还在,希姆莱还在,戈培尔还在,党卫军还在,实在无济于事。
d.密谋分子动机不纯,妄图推翻纳粹,恢复容克统治,他们没有资格代表全国人民
e.暗杀这种行为以任何道德标准看,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f.前线将士拼死拼活的时候,密谋分子不思努力报国,反而在后方大搞破坏,这无论如何是不负责任的。
g.施陶芬贝格个人勇气可嘉,但是实在无谓。
h.刺杀一但失败,希特勒必然加紧报复,民主化更不可能。

我想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电影中有个情节我印象很深:施陶芬贝格一口咬定希特勒已死,其他密谋分子踌躇的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只有一个人在果断采取行动,那就是施陶芬贝格。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施陶芬贝格虽然为了无谓的事业死去,但却被视为英雄,而维茨勒本等人无人同情,而佐尔格之流受人唾骂的原因。
最后德国还是前线瓦解,敌人长驱直入了,但并没有被亡国灭种,那是希特勒和纳粹才干的事。
杀死希特勒,然后与西方媾和,不失为一条出路
7.20行动失败,才使德国人无话可说,不然又要谈背后的一刀了。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港版空调清洗剂        “14岁妈妈”在网上发放大肚照及讲述未成年怀孕感受纤维柔软剂,惹起各方回响。协助未婚怀孕女性的“母亲的抉择”及家计会均指出牵尘剂,未成年、未婚怀孕的少女,近年上浆剂有增加趋势。

  “14岁妈妈”曾就读中学的一名副校长表示,女童曾于2007年10月在该校就读中一5天,之后再没有上课,今年初曾有社工致电要求让防腐剂女童再上学。
LZ果然大能,凭一部电影里的情节就能判定某人的高尚与否。真令历史学家门汗颜。:D
刺杀希特勒那帮人始终是为了让德国快点退出战争可不是为了犹太人。
“无条件投降”这个词你没听说过么?西方是不可能和即使没有希特勒的德国媾和的
西面让老美干一边,东面让毛子干一边,还敢叫没有亡种?种都没了还叫没亡国?当年老德可是没男人的。
原帖由 suifeng0128 于 2009-3-12 06:39 发表
西面让老美干一边,东面让毛子干一边,还敢叫没有亡种?种都没了还叫没亡国?当年老德可是没男人的。


现在没有德国了是吗?或者说现在的德国人都是美苏占领军的后代?
老德没有男人?那就是说纽伦堡处死的那一批是最后的德国种男人啦?看来纽伦堡审判是最著名的灭种事件了,直接杀了德意志最后的男人:D :D
焊接辅助设备及器具是焊接行业近年新崛起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滚剪式<a href="http://www.hanjiemaimai.com/pokouji.html">坡口机</a>是加工板材坡口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效率高、使用方便、成本低、易安置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