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比例下降将导致中国大学“弱智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41:04
农村学生比例下降将导致中国大学“弱智化”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11:10   东方早报
  在我半年多以前的一篇长文中,分析了缺乏农村学生如何导致大学生素质的下降。今年春节前,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报道遍布媒体。这使我不得不把这篇被“埋没”的文章翻出来,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温家宝总理也感慨道:“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新华社1月4日)

  关于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后果,媒体多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讨论,很少从效率的角度来着眼。实际上,中国的高等教育把农村学生排斥在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公平问题,而且还是大学生平均智商的下降,这最终伤害的是中国的竞争力。

  中国对教育问题很少有量化的研究,许多事情只能凭直觉判断。比如,根据我们的经验,现在的大学生的成就比起三十年前那一代大学生简直差得太多。三十年前大学刚刚恢复招生,许多考生在农村插队,荒废多年学业,只能临时抱佛脚应试,更多的考生则是根本没有学业可荒废,因为从小学起就赶上“文革”。记得我读初一时,看连环画都不看字,几乎和文盲差不多。后来知道高考恢复,突击两年复习资料完事。这哪里算教育?即使进了大学,连基本的参考书都找不到。在如此贫乏的知识土壤中读完大学的人,和下一代从小就进行“智力开发”的独生子女怎么可能相比?但是,真论成材率,还是三十年前的那代大学生厉害。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三十年前大学难考,进去的即使不是百里挑一,也是十里挑一。1979年在北京高考,你即使上最差的大学,也是27个里面取一个。这样的选材率和今日的大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使我想到了哈佛已故心理学家RichardJ.Herrnstein和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著名学者CharlesMurray在1994年出版的关于智商研究的名著《钟曲线:美国生活中的智商和阶级结构》。该书有几个重要结论:第一,智商是天生的;第二,智商和经济背景社会阶层没有关系;第三,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任何提高智商的办法。教育固然可以开发既有智商中所蕴涵的潜能,比如把一个聪明的穷孩子培养成诺贝尔奖得主,但没有证据表明教育可以提高智商。第四,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一直是固定的。

  CharlesMurray后来又进一步把这些结论在社会政策上进行演绎。他称中等智商的人不应该上大学,也很难上得好大学。因为大学本身是社会精英的教育机构,智商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从中受益。不过,他分析了美国大学20世纪的发展,指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有了上大学的机会,比如1900年时,美国的大学生仅占18-21岁人口中的4%,如今则有75%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能上大学。按说这会稀释大学生的智商,但是从各种数据判断,现在的大学生智商比一百年前要高。为什么呢?因为一百年前只有特权阶层的子弟能上大学,绝大多数人根本无缘竞争。二战后的《退伍军人法案》支持退伍军人的免费高等教育,于是有220万退伍军人走进大学,一时间,一半的大学生都是退伍军人,出现了许多“大老粗”拖家带口搬进常春藤的现象。当时许多教授担心,这些没有教养的人会破坏哈佛耶鲁等名校精英文化的品质。但令他们意外的是,这代粗人竟是常春藤历史上最优秀的学生。二战后这种平民化倾向有增无减,有色人种、妇女都挤进了大学。各种奖学金的设立,使穷人、外国人甚至非法移民也能上大学。这样,大学选材面宽了,虽然不断扩招,但是竞争力反而更高。过去的4%也许就是从5%的人口中选的,现在的75%则是从90%以上的人口中选的。这样一来,现在的大学生的平均智商当然就高了。

  由此,我们用一个简单的计算就能看出中国大学“弱智”化的倾向:至2008年秋季入学,中国普通高校的毛入学率已达23%(据《广州日报》),与三十年前27个考生中仅有一个能进大学的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上世纪80年代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还在30%以上,现在则下降到了17.7%,而农村人口占了总人口的55%以上。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村人口被排斥在大学的升学竞争之外。用个简化版的算数来演绎:如果这23%是在整个适龄人口中选拔,那么大学生就差不多是顶尖的23%的聪明人。如果这23%仅仅是在45%的城市人口中选拔,那么几乎所有智商在平均水平以上的城市青年都可以进大学。按CharlesMurray的说法,这其中有很多人根本不是上大学的料。虽然现在中国大学中的农村学生比例还不是零,但按智商分布的理论推算,农村学生越少,大学生的选材面就越窄,平均智商也就越低。

  可见,中国大学城乡学生比例失调,早已不仅是个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个效率问题。我们正在抛弃一大半人口中的那些高智商学生,并用城里智商相对低的学生充数。这就造成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直接影响未来中国的竞争力。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政策,要有巨大的转变。政府必须以拨款为杠杆,要求大学(特别是拿国家经费最多的一流大学)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学生。否则,中国一部分最好的大脑,就永远会处于“休耕”状态。(作者系美国萨福克大学助理教授)农村学生比例下降将导致中国大学“弱智化”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11:10   东方早报
  在我半年多以前的一篇长文中,分析了缺乏农村学生如何导致大学生素质的下降。今年春节前,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报道遍布媒体。这使我不得不把这篇被“埋没”的文章翻出来,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温家宝总理也感慨道:“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新华社1月4日)

  关于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后果,媒体多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讨论,很少从效率的角度来着眼。实际上,中国的高等教育把农村学生排斥在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公平问题,而且还是大学生平均智商的下降,这最终伤害的是中国的竞争力。

  中国对教育问题很少有量化的研究,许多事情只能凭直觉判断。比如,根据我们的经验,现在的大学生的成就比起三十年前那一代大学生简直差得太多。三十年前大学刚刚恢复招生,许多考生在农村插队,荒废多年学业,只能临时抱佛脚应试,更多的考生则是根本没有学业可荒废,因为从小学起就赶上“文革”。记得我读初一时,看连环画都不看字,几乎和文盲差不多。后来知道高考恢复,突击两年复习资料完事。这哪里算教育?即使进了大学,连基本的参考书都找不到。在如此贫乏的知识土壤中读完大学的人,和下一代从小就进行“智力开发”的独生子女怎么可能相比?但是,真论成材率,还是三十年前的那代大学生厉害。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三十年前大学难考,进去的即使不是百里挑一,也是十里挑一。1979年在北京高考,你即使上最差的大学,也是27个里面取一个。这样的选材率和今日的大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使我想到了哈佛已故心理学家RichardJ.Herrnstein和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著名学者CharlesMurray在1994年出版的关于智商研究的名著《钟曲线:美国生活中的智商和阶级结构》。该书有几个重要结论:第一,智商是天生的;第二,智商和经济背景社会阶层没有关系;第三,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任何提高智商的办法。教育固然可以开发既有智商中所蕴涵的潜能,比如把一个聪明的穷孩子培养成诺贝尔奖得主,但没有证据表明教育可以提高智商。第四,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一直是固定的。

  CharlesMurray后来又进一步把这些结论在社会政策上进行演绎。他称中等智商的人不应该上大学,也很难上得好大学。因为大学本身是社会精英的教育机构,智商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从中受益。不过,他分析了美国大学20世纪的发展,指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有了上大学的机会,比如1900年时,美国的大学生仅占18-21岁人口中的4%,如今则有75%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能上大学。按说这会稀释大学生的智商,但是从各种数据判断,现在的大学生智商比一百年前要高。为什么呢?因为一百年前只有特权阶层的子弟能上大学,绝大多数人根本无缘竞争。二战后的《退伍军人法案》支持退伍军人的免费高等教育,于是有220万退伍军人走进大学,一时间,一半的大学生都是退伍军人,出现了许多“大老粗”拖家带口搬进常春藤的现象。当时许多教授担心,这些没有教养的人会破坏哈佛耶鲁等名校精英文化的品质。但令他们意外的是,这代粗人竟是常春藤历史上最优秀的学生。二战后这种平民化倾向有增无减,有色人种、妇女都挤进了大学。各种奖学金的设立,使穷人、外国人甚至非法移民也能上大学。这样,大学选材面宽了,虽然不断扩招,但是竞争力反而更高。过去的4%也许就是从5%的人口中选的,现在的75%则是从90%以上的人口中选的。这样一来,现在的大学生的平均智商当然就高了。

  由此,我们用一个简单的计算就能看出中国大学“弱智”化的倾向:至2008年秋季入学,中国普通高校的毛入学率已达23%(据《广州日报》),与三十年前27个考生中仅有一个能进大学的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上世纪80年代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还在30%以上,现在则下降到了17.7%,而农村人口占了总人口的55%以上。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村人口被排斥在大学的升学竞争之外。用个简化版的算数来演绎:如果这23%是在整个适龄人口中选拔,那么大学生就差不多是顶尖的23%的聪明人。如果这23%仅仅是在45%的城市人口中选拔,那么几乎所有智商在平均水平以上的城市青年都可以进大学。按CharlesMurray的说法,这其中有很多人根本不是上大学的料。虽然现在中国大学中的农村学生比例还不是零,但按智商分布的理论推算,农村学生越少,大学生的选材面就越窄,平均智商也就越低。

  可见,中国大学城乡学生比例失调,早已不仅是个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个效率问题。我们正在抛弃一大半人口中的那些高智商学生,并用城里智商相对低的学生充数。这就造成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直接影响未来中国的竞争力。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政策,要有巨大的转变。政府必须以拨款为杠杆,要求大学(特别是拿国家经费最多的一流大学)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学生。否则,中国一部分最好的大脑,就永远会处于“休耕”状态。(作者系美国萨福克大学助理教授)
“农村人“的比例是否下降??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比例大了罢了!
反对城乡差别扩大化
反对智商歧视
不提城乡人口比例问题,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如何,官方和民间助学措施如何?农村学生比例是下降了,可上大学不是更容易了么
另外,用IQ这东西来说明这个问题,不觉得太形而上学了么?
妓者又在放屁了
作者系美国萨福克大学助理教授
要求大学(特别是拿国家经费最多的一流大学)招收一定比例的农村学生?那城市里的学生又如何处置?还是以高考成绩说话较为公平。
应该是农村教育资源比城市差太多了 所以农村孩子高考考不过城市孩子
妓者又在放屁了
看来西方国家的大学生最弱智。
;P 貌似没几个好好看贴的...
原帖由 几把叉子 于 2009-2-6 23:55 发表
不提城乡人口比例问题,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如何,官方和民间助学措施如何?农村学生比例是下降了,可上大学不是更容易了么

分数上更容易了,经济上却刚好相反。
他只看到的问题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大学教育的普及,使整个国民的智力水平上升。
原帖由 aaasssaaa 于 2009-2-7 11:45 发表

分数上更容易了,经济上却刚好相反。

这个不同地方可能又不一样……我大学同学里就有不少农村来的特困生,有的连来学校报到的火车票钱都是借的,靠助学贷款、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还是一样过
原帖由 几把叉子 于 2009-2-7 13:05 发表

这个不同地方可能又不一样……我大学同学里就有不少农村来的特困生,有的连来学校报到的火车票钱都是借的,靠助学贷款、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还是一样过

是的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
就我原来就读的大学来说
特困生的各项措施都还不错
有些时候某些特困生出手比我们都大方:L
原帖由 cncok 于 2009-2-7 11:13 发表
应该是农村教育资源比城市差太多了 所以农村孩子高考考不过城市孩子

这个可能也有地区差异,就我在浙江所见,农民子弟读书比城市孩子只好不差
这些记者都没上过大学。我上学时候我们班里城市的孩子一个巴掌都没。这是普遍现象。
中国的大学应该改变一下招生模式,从原来的严进宽出改为宽进严出,否则,中国的大学生只会学八旗子弟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应该好好改一下啊:handshake :handshake
城市学生占82.3%,不太可能吧。至少我在的这个学校(211)不是这样
我读的也是211啊。也没这么大的比例啊。
关键是重点中学的里就有差距了
SB写的SB文,智商能代表什么?农村人就智商高?
教育不公平的问题,20年前就存在,现在才逐渐注意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
发现好多人都只看标题啊:L
原帖由 jack19874 于 2009-2-8 11:36 发表

我上的大学,农村怎么净来些不好好学习就知道谈恋爱的败家子呢

我也有同感...:L 在大学里,有些农村过来的大学生比城市的还能败家....堕落的更快
实际上, 城市学生在知识面,创造性,文化熏陶,基本道德修养, 公德素质方面要远高于农村学生.  但是在坚韧,顽强,吃苦耐劳精神方面远低于农村学生. 而智商一般是和先天遗传, 后天教育, 青少期饮食营养决定的.
原帖由 quitman13 于 2009-2-8 13:12 发表

我也有同感...:L 在大学里,有些农村过来的大学生比城市的还能败家....堕落的更快


我读大学的时候就是这样,我是97年读的。记得当时班上有一同学,这哥们看上去那是相当猥琐,一口丰都口音,经常被同学们模仿。号称家里是开工厂的,整天穿名牌,请女同学吃饭什么的。开始大家都以为是个富家少爷呢,直到大二开学,这哥们把学费拿去和女朋友旅游给花了,没钱交学费,家长跑学校来,大家才知道,其实他就是普通农民的孩子,家里省吃俭用供他上大学。我要是有这么个儿子,就让他别读了,叫他自己去煤矿挖煤去。读什么大学啊,浪费钱。
原帖由 十兵卫 于 2009-2-8 13:59 发表
实际上, 城市学生在知识面,创造性,文化熏陶,基本道德修养, 公德素质方面要远高于农村学生.  但是在坚韧,顽强,吃苦耐劳精神方面远低于农村学生. 而智商一般是和先天遗传, 后天教育, 青少期饮食营养决定的.

脑残在城市里面也多..........类似东方神起事件中的脑残棒子粉
或者说脑残不分地域........

知识面,文化熏陶和一些卫生习惯方面,城市里的孩子好一些
其他的一些东西,主要看家庭经济状况
原帖由 jack19874 于 2009-2-8 11:36 发表

我上的大学,农村怎么净来些不好好学习就知道谈恋爱的败家子呢

可能还是由于眼界的局限造成的
落后地区的人,有的认为上大学是了不起的事,认为上完大学随便找个工作不用回家种田就OK了;有的不知道读书为了啥,看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收入还不如打工仔,心理不平衡,所以失去学习的动力
而城市中产家庭出身的人,上大学对他们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事要做——某些有野心的人,不说冲着比尔盖茨那个级别去,至少也想过混到马云、李彦宏那个层次吧
社会就像一盆水,激烈动荡、社会形态剧变的年代(比如战争年代,比如改革开放初期)上下层流动多,而社会走上某种相对稳定的轨道之后,上下层流动减少,最后导致阶级隔阂。这似乎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