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谍刺探大陸军情主要靠四途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32:15
近几年,为增强国防实力,中国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先后引进了几批武器装备。这种大型军购始终是西方军事情报部门关注的焦点,但为获得此类情报,最下本钱的却是台湾「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简称「军情局」)。


  环球时报最新一期报导说,加拿大军事情报刊物《汉和情报评论》4月28日对外披露:为掌握大陆批量引进的苏─27战斗机的战术性能,台当局曾派人到乌克兰首都基辅试飞过这种战机。台湾「军情局」则多次尝试搞一架旧的苏─27进行研究。飞机上的火控系统、电子战装备、机载雷达、甚至维修发动机用的机械设备都成为台湾「军情局」的猎取对象。该刊物称,两岸为此「在基辅发生过激烈的情报战」。

对于这种说法,台湾「军情局」和「空军」都表示「不予评论」。在记者的追问下,一名相关领域的官员表示:「乌克兰已不生产这一机型,现在向解放军供货的是俄罗斯,所以,‘情报战’的说法不成立。再说,台方通过参观航展,已试飞过苏─27,掌握了相关数据。」

  实际上,台湾军方一直认为,解放军引进的苏─27系列战斗机将成为中国大陆的主战机型。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这种战机的作战性能,让飞行员亲身体验其操控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对抗大陆的空战计划。因此,台湾从得知大陆想引进苏─27那天起,就不遗余力地搜集相关情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军情局」就找到了一个「好机会」。

当时,日本对中国购买苏─27感到很紧张。日方向俄罗斯表达了购买意愿并派出飞行员到俄罗斯试飞。身为台「军情局」特工的杨六生以驻日代表处武官的身份为掩护,不断到俄驻日使馆进行「沟通」。最终,台军飞行员混杂在日本飞行员中试飞了这种新型战机。1996年8月,台湾「副总统」连战以「个人身份」访问乌克兰。紧接着,台湾媒体就传出了台空军飞行员赴乌克兰试飞苏─27的消息。随着苏─27系列战斗机的更新换代,台「军情局」对这种机型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台特工死在莫斯科

对于《汉和情报评论》的报道,台湾《中国时报》不但进行转载,还揭出了一桩命案。该报指出,台湾驻俄罗斯情报人员马美强2000年在莫斯科被杀就与苏─27有关。马美强毕业于台「国防部」特情基干班,曾两度被派到大陆搜集情报,后被派到俄罗斯,常驻莫斯科。2000年3月16日,马美强死在办公室。办公室墙壁四处都溅有血迹,尸体却坐在椅子上,手上有刀疤,同时座位下有水桶,让莫斯科警方一度误以为是自杀。

第一次开具死亡证明时只有「死亡」两字,并未说明死因。后经台湾「军情局」督察人员赴莫斯科查证,马美强死于他杀。当时就有媒体指出,马美强在收集苏─27改进型的相关情报,很可能是因此被杀的。台「军情局」上报「国防部」后,核准马美强是「作战死亡」。马美强的父亲当时要求「军情局」安排马美强入「忠烈祠」,不过因其死因太过敏感,「军情局」最后将马美强列入该局内部的「忠烈堂」,马美强也成为40年来台当局承认的惟一一个在海外死亡的「军情局」特工。

台军最想研究什么

从武器装备的使用特点看,台湾情报部门派人试飞苏─27是不难做到的,因为这种分单座和双座的战斗机最多只要两个人就能驾驶。但要想掌握「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基洛级」潜艇的战术性能就不那么简单了。据了解,「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乘员为296人,「基洛级」潜艇乘员为53人,即使台湾情报人员再有本事,也无法将这么多的技术人员运到俄罗斯接受培训。即使这些人上了船,短期内也无法掌握舰艇的战术性能。因此,台情报部门只好另觅其他对策。在获悉大陆要对外购买武器后,台特工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购装备的型号、承建厂家、武器配备、人员培训、改装要求等合同细节,再通过这些细节,分析大陆会将这些装备部署在哪里。

也许是觉得光靠刺探军购合同不能充分地了解武器性能,台当局还想方设法购买或租赁大陆引进的同型武器装备。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透露,为获得「基洛级」潜艇,台湾方面曾和俄罗斯的「私人机构」探讨共同建造的相关事宜。如果双方确认可行,俄专家将以个人身份前往台湾。台湾媒体也曾放风说,在日本的介绍下,俄方有意将6艘「基洛级」潜艇租借给台湾10年,台湾方面对此很有兴趣。由于俄制潜艇的操作方式与欧美国家的潜艇完全不同,俄方答应在租借的10年期间,向台湾提供所有的人员操作训练、后勤维修设备甚至潜艇的各种重要参数。虽然上述报道纯属捏造,意在破坏中俄两国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也可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台当局是多么想获知「基洛级」潜艇的战术性能。

台军的情报来源

由于台湾问题很敏感,台军虽然知道大陆购买了什么武器装备,也很难买来型号相同的武器。因此,台军不得不另辟蹊径。概括起来,台军获取相关情报主要靠如下途径:  

一是收买相关人员「布线」。常驻一个国家的台湾特工十分注意结交该国军工、国防、情报等部门的官员。如该国向大陆出售武器,台湾特工会利用一切关系搜集相关情报。  

二是派特工到现场观摩武器装备。最近几年,俄罗斯曾多次将准备出口的武器装备拿到国际展览会上展出。苏─27、苏─30战斗机曾多次参加法国巴黎航展和英国范保罗航展。此外,俄罗斯军工企业还在莫斯科航展期间集中展示本国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在2003年举行的圣彼得堡海军武器展览会上,「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就停靠在岸边供游人参观。台湾特工只要花几百卢布买上几张门票,就可以在现场获取俄制武器装备的数据。

  三是同美日等国进行情报交流。长期以来,美国和日本一直在跟踪、研究俄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动向,对中国购买的俄制武器也十分关注。依据美台情报合作协定,美国在向台湾派遣情报人员的同时,台湾每年也向美国派遣一个情报代表团,并且每年举行一次双边情报交流会议。最近几年,台湾与日本的情报交流也有所加强。2003年1月,日本派遣陆上自卫队退役少将长野阳一到台北的「日本交流协会」就职,负责与台湾的军事防卫情报交流。台当局则在同年2月派遣「国安局国际关系事务主管」王伟先去日本,负责同日本方面的情报交换工作。

  四是通过公开渠道搜集有关情报。英国每年都要出版《简氏战船年鉴》、《简氏飞机年鉴》等手册。近年来,俄罗斯也出版了《俄罗斯武器索引》等参考材料。这些材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俄制武器装备的战术性能和各种参数,台湾情报部门完全可以通过上述材料搜集有关情报。  

尽管台当局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大陆的情报工作,其特工千方百计在境外打探大陆引进武器装备的战术性能,以便长期以武拒统,但大陆相关部门在军购时采取了强有力的保密措施,台湾情报部门也只能得到一些「边缘情报」。近几年,为增强国防实力,中国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先后引进了几批武器装备。这种大型军购始终是西方军事情报部门关注的焦点,但为获得此类情报,最下本钱的却是台湾「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简称「军情局」)。


  环球时报最新一期报导说,加拿大军事情报刊物《汉和情报评论》4月28日对外披露:为掌握大陆批量引进的苏─27战斗机的战术性能,台当局曾派人到乌克兰首都基辅试飞过这种战机。台湾「军情局」则多次尝试搞一架旧的苏─27进行研究。飞机上的火控系统、电子战装备、机载雷达、甚至维修发动机用的机械设备都成为台湾「军情局」的猎取对象。该刊物称,两岸为此「在基辅发生过激烈的情报战」。

对于这种说法,台湾「军情局」和「空军」都表示「不予评论」。在记者的追问下,一名相关领域的官员表示:「乌克兰已不生产这一机型,现在向解放军供货的是俄罗斯,所以,‘情报战’的说法不成立。再说,台方通过参观航展,已试飞过苏─27,掌握了相关数据。」

  实际上,台湾军方一直认为,解放军引进的苏─27系列战斗机将成为中国大陆的主战机型。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这种战机的作战性能,让飞行员亲身体验其操控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对抗大陆的空战计划。因此,台湾从得知大陆想引进苏─27那天起,就不遗余力地搜集相关情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军情局」就找到了一个「好机会」。

当时,日本对中国购买苏─27感到很紧张。日方向俄罗斯表达了购买意愿并派出飞行员到俄罗斯试飞。身为台「军情局」特工的杨六生以驻日代表处武官的身份为掩护,不断到俄驻日使馆进行「沟通」。最终,台军飞行员混杂在日本飞行员中试飞了这种新型战机。1996年8月,台湾「副总统」连战以「个人身份」访问乌克兰。紧接着,台湾媒体就传出了台空军飞行员赴乌克兰试飞苏─27的消息。随着苏─27系列战斗机的更新换代,台「军情局」对这种机型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台特工死在莫斯科

对于《汉和情报评论》的报道,台湾《中国时报》不但进行转载,还揭出了一桩命案。该报指出,台湾驻俄罗斯情报人员马美强2000年在莫斯科被杀就与苏─27有关。马美强毕业于台「国防部」特情基干班,曾两度被派到大陆搜集情报,后被派到俄罗斯,常驻莫斯科。2000年3月16日,马美强死在办公室。办公室墙壁四处都溅有血迹,尸体却坐在椅子上,手上有刀疤,同时座位下有水桶,让莫斯科警方一度误以为是自杀。

第一次开具死亡证明时只有「死亡」两字,并未说明死因。后经台湾「军情局」督察人员赴莫斯科查证,马美强死于他杀。当时就有媒体指出,马美强在收集苏─27改进型的相关情报,很可能是因此被杀的。台「军情局」上报「国防部」后,核准马美强是「作战死亡」。马美强的父亲当时要求「军情局」安排马美强入「忠烈祠」,不过因其死因太过敏感,「军情局」最后将马美强列入该局内部的「忠烈堂」,马美强也成为40年来台当局承认的惟一一个在海外死亡的「军情局」特工。

台军最想研究什么

从武器装备的使用特点看,台湾情报部门派人试飞苏─27是不难做到的,因为这种分单座和双座的战斗机最多只要两个人就能驾驶。但要想掌握「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基洛级」潜艇的战术性能就不那么简单了。据了解,「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乘员为296人,「基洛级」潜艇乘员为53人,即使台湾情报人员再有本事,也无法将这么多的技术人员运到俄罗斯接受培训。即使这些人上了船,短期内也无法掌握舰艇的战术性能。因此,台情报部门只好另觅其他对策。在获悉大陆要对外购买武器后,台特工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购装备的型号、承建厂家、武器配备、人员培训、改装要求等合同细节,再通过这些细节,分析大陆会将这些装备部署在哪里。

也许是觉得光靠刺探军购合同不能充分地了解武器性能,台当局还想方设法购买或租赁大陆引进的同型武器装备。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透露,为获得「基洛级」潜艇,台湾方面曾和俄罗斯的「私人机构」探讨共同建造的相关事宜。如果双方确认可行,俄专家将以个人身份前往台湾。台湾媒体也曾放风说,在日本的介绍下,俄方有意将6艘「基洛级」潜艇租借给台湾10年,台湾方面对此很有兴趣。由于俄制潜艇的操作方式与欧美国家的潜艇完全不同,俄方答应在租借的10年期间,向台湾提供所有的人员操作训练、后勤维修设备甚至潜艇的各种重要参数。虽然上述报道纯属捏造,意在破坏中俄两国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也可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台当局是多么想获知「基洛级」潜艇的战术性能。

台军的情报来源

由于台湾问题很敏感,台军虽然知道大陆购买了什么武器装备,也很难买来型号相同的武器。因此,台军不得不另辟蹊径。概括起来,台军获取相关情报主要靠如下途径:  

一是收买相关人员「布线」。常驻一个国家的台湾特工十分注意结交该国军工、国防、情报等部门的官员。如该国向大陆出售武器,台湾特工会利用一切关系搜集相关情报。  

二是派特工到现场观摩武器装备。最近几年,俄罗斯曾多次将准备出口的武器装备拿到国际展览会上展出。苏─27、苏─30战斗机曾多次参加法国巴黎航展和英国范保罗航展。此外,俄罗斯军工企业还在莫斯科航展期间集中展示本国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在2003年举行的圣彼得堡海军武器展览会上,「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就停靠在岸边供游人参观。台湾特工只要花几百卢布买上几张门票,就可以在现场获取俄制武器装备的数据。

  三是同美日等国进行情报交流。长期以来,美国和日本一直在跟踪、研究俄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动向,对中国购买的俄制武器也十分关注。依据美台情报合作协定,美国在向台湾派遣情报人员的同时,台湾每年也向美国派遣一个情报代表团,并且每年举行一次双边情报交流会议。最近几年,台湾与日本的情报交流也有所加强。2003年1月,日本派遣陆上自卫队退役少将长野阳一到台北的「日本交流协会」就职,负责与台湾的军事防卫情报交流。台当局则在同年2月派遣「国安局国际关系事务主管」王伟先去日本,负责同日本方面的情报交换工作。

  四是通过公开渠道搜集有关情报。英国每年都要出版《简氏战船年鉴》、《简氏飞机年鉴》等手册。近年来,俄罗斯也出版了《俄罗斯武器索引》等参考材料。这些材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俄制武器装备的战术性能和各种参数,台湾情报部门完全可以通过上述材料搜集有关情报。  

尽管台当局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大陆的情报工作,其特工千方百计在境外打探大陆引进武器装备的战术性能,以便长期以武拒统,但大陆相关部门在军购时采取了强有力的保密措施,台湾情报部门也只能得到一些「边缘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