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注资双龙 葫芦里卖什么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22:52
引子:最近上汽有点烦,烦的是韩国双龙要求注资和停工以及扣押上汽人员的事。按道理来说韩国双龙不行了要破产应该虚心接手第一大股东的裁员建议才对,但为何韩国双龙工会如此霸道?所谓的上汽通过控股双龙要想移植技术是否是真的?韩国双龙这次一闹是否会影响双龙的国产计划呢?虽然这次又传出上汽已经向双龙再次注资的消息,但这笔注资也只够双龙发一下拖欠工人的工资,并不能使得双龙立刻走出困境,上汽葫芦里卖啥药?又为何还要注资一个被国内行家看成是鸡肋的双龙呢?请听笔者从头说来。
第一个问题:当初为什么上汽当年要花费重金去收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韩国汽车厂商呢?

    先来看一下背景:与上汽相比,双龙汽车还是前辈,比上汽年长了十岁。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1983年,双龙兼并东亚汽车公司并迅速崛起,成为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此后,双龙公司正式改名为双龙汽车。但是1997年却成为双龙汽车发展的大拐点。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韩元贬值近一半,到期债务共计17兆亿韩元(约合13.5亿美元),使双龙资金链发生断裂。当年,双龙汽车公司因资不抵债而被大宇集团收购。1999年,大宇集团解散时,双龙汽车公司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双龙汽车公司的债权债务出现严重倒置,企业濒于破产。1999年12月,双龙汽车公司负债达3.44万亿韩元(约合30亿美元),自有资本滑到负613亿韩元(约合5330万美元)。自1999年起,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便探讨向海外出售股权,以便收回其投入的资金。2003年,双龙将新概念轻型商务车“ISTANA”(也就是国内熟悉的奔驰MB100轻型商务车,奔驰允许双龙挂奔驰商标,一度成为国内热销的高档商务车)的生产线,以约600万美元的售价卖给了上汽集团旗下的汇众汽车公司。命名为伊思坦纳,而在此之前,双龙就将重卡生产线以3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上海汇众生产100系列重型车。此后,双龙汽车因为受到国内两家企业———上汽集团和蓝星集团的青睐而在中国一举成名。2004年7月,以韩国朝兴银行为主的30家债权单位组成的债权团举行会议,以投票方式决定双龙汽车公司股权的优先买主。结果,上汽集团最终击败美国一家基金公司,成为韩国双龙汽车48.92%(目前已达到51.3%)股份的优先竞标者。

    这下明白了吧?双龙确实有部分奔驰方面的技术,其在商用车以及非承载车身方面是有一定底盘技术的。当年上汽没有收购南汽的时候,收购双龙主要为了商用车的技术准备,当然双龙在SUV方面的各项经验也能给上汽方面有所储备。笔者有上汽研发中心的朋友,目前荣威的不少车身技术原始资料是韩文,毫无疑问来源于双龙。因为原名爵罗孚的生产技术核心还在发动机上,却不在底盘上。拥有奔驰部分底盘技术的双龙无疑是上汽曲线救国的好途径。因此这次韩国工会对上汽所谓的泄露资料的指控还是有他们自己思维的依据的(可惜双龙的所谓技术也不是他们自己的,韩国人的思维是世界上啥好东西都是他们的)。

第二个问题:双龙逐渐怎么成为上汽的“鸡肋”?

    同样先看背景:在收购双龙后,上汽倾注了很多精力。第一年亏损,第二年账面好转,第三年盈利,而且工会还没有停工,成为韩国有停工历史以来,第一家全年都没有出现停工的车企。然而,随着此轮金融危机来临,韩国双龙逐渐成为上汽的负担。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11月,双龙在韩国国内销量同比下降59%,仅有1632辆;出口量下降65%,仅有2203辆;今年前11月,销量同比下降27%,仅87125辆。韩国双龙公司对外宣布,2008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282亿韩元(约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公司盈利12亿韩元。双龙在韩国本土的工厂已经暂时停产,并已宣布推迟发放公司12月份工资。除了零部件贷款,双龙汽车公司每月还需要运营资金250亿韩元左右。到明年4月,双龙汽车需要归还到期的公司债务1500亿韩元。另外,为了应对危机,双龙已卖掉位于韩国平泽港口的一半工厂基地,筹集到400亿韩元(约2亿人民币),并将出售其它资产,包括在建的工程项目来加强短期财政运营。为了收购双龙,上汽集团为此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时每股1万韩元的收购价比起来,目前双龙汽车股价不足900韩元,仅因股价下跌就导致上汽集团资产缩水5000亿韩元(约为26.2亿元人民币)。陷入亏损困境的韩国双龙显然会拖累上汽集团。

    韩国双龙在海外和本国的节节败退其实让上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在中国市场,双龙的表现也非常不好,虽然上汽斥巨资投广告,但主要为柴油车的SUV,加上非主流的外形,使得双龙无法向CRV等日系SUV那样驰骋市场。本来上汽想到要通过与荣威共线生产将双龙进行国产,并给出了09年庞大的预算,为了照顾到韩国人情绪,已经到了再合资一个公司(很奇怪的一个合资,双方居然是已经控股双龙的上汽与韩国双龙再合资一家公司来国产,韩国人还真是思维独特),但这个想法被后来的冲突彻底击碎。

第三个问题:上汽双龙走到十字路口,注资能挽回婚姻?

    同样先说背景:自从2005年上汽斥资5亿美元收购双龙汽车以来,身为第一大股东的上汽跟韩国双龙的纠纷就一直不断。“文化隔阂”一直被视为上汽无法驾驭双龙冠冕堂皇的理由。文化冲突和内部争斗使这家中国本土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发现,借韩国双龙实施其“全球化经营”战略并不容易:先是双龙汽车工会停工制抵收购,然后又多次停工要求提高工资及福利。但随着12月份以来经营形势进一步恶化,上汽集团为大股东的双龙汽车不得不再次实施一系列的重组措施——到实现经营正常化为止,暂停员工福利、12月份全工厂临时休业、废除了一些部门的总部、将双龙的9个地区性总部缩编为大都市地区的5个地区性总部以及整合采购部门职能等。但这些重组措施,却遭到了韩国双龙汽车工会的强烈抵触。上汽集团与双龙汽车曾签署技术转让合同,但由于工会的强烈反对迄今仍未实施。上汽集团与双龙汽车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计划至今未有结果,双龙在中国生产以降低成本的计划也遥遥无期。双龙汽车公司目前有2500名管理人员和5500名生产职员,因为工会的阻力,上汽入主后一直未能成功裁减冗员。可以说,负责雇用他们的上汽也承受着很大的负担。双龙生产一辆汽车的人工费达到6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人力成本占车价的20%以上,是全球汽车业单车人工费平均水平的2倍。上汽集团从赢利角度期望能够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大化,而双龙汽车工会则期望员工的福利最大化,由于双方分歧一直无法解决,所以导致了此次危机的爆发。

    背景讲到这里然后就是注资的消息了。但是笔者并不看好注资能挽回双龙和上汽的婚姻。应该韩国人的态度已经让上汽感到非常恼怒和不满。这次与其说是注资,不如说是支付技术购买费用(在相关消息上也提到注资的形式是一种技术购买)。那么说白了上汽也就是看中那点技术资料而已,这次通过这笔钱把这笔技术全买下来,不给韩国人再有啥闹事的借口。到了今年晚些时候,韩国双龙除非出现扭转的奇迹,否则仍然是撤资并一脚踢给韩国政府,进行破产保护。韩国双龙目前是韩国四大汽车工厂薪水福利最高的,但是生产能力和销售数量都是最差的,因此上汽收购双龙本来就是一次教训,远没有收购罗孚并购南汽那么漂亮。

第四个问题:双龙SUV将不会国产了?

    据笔者从上汽方面了解到,就算这次注资,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双龙方面的合资国产项目全部搁浅取消,所有国内的团队解散重新分配。因此双龙这个品牌09年是没有任何国产的机会了!但不表示双龙的SUV车型不会通过变相形式国产。这次注资主要是完成所有技术的转让购买。因此上汽通过这次注资,已经将双龙的技术全部转移到国内,明年挂有荣威标志经过上汽对内饰外观全面修改的荣威牌双龙SUV有望亮相,而且会搭载汽油机。而名爵也有望把双龙SUV带去世界。如果上汽还好心情,倒是可以把双龙在世界上的销售和售后网络一起盘下来,卖卖零配件也能小赚一笔。

    双龙的最终命运会怎样,目前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了。但是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后的遭遇给瞄准海外的中国公司上了重要的一课:收购海外汽车公司,在眼下仍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http://getinposition.blog.sohu.com/107956706.html引子:最近上汽有点烦,烦的是韩国双龙要求注资和停工以及扣押上汽人员的事。按道理来说韩国双龙不行了要破产应该虚心接手第一大股东的裁员建议才对,但为何韩国双龙工会如此霸道?所谓的上汽通过控股双龙要想移植技术是否是真的?韩国双龙这次一闹是否会影响双龙的国产计划呢?虽然这次又传出上汽已经向双龙再次注资的消息,但这笔注资也只够双龙发一下拖欠工人的工资,并不能使得双龙立刻走出困境,上汽葫芦里卖啥药?又为何还要注资一个被国内行家看成是鸡肋的双龙呢?请听笔者从头说来。
第一个问题:当初为什么上汽当年要花费重金去收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韩国汽车厂商呢?

    先来看一下背景:与上汽相比,双龙汽车还是前辈,比上汽年长了十岁。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1983年,双龙兼并东亚汽车公司并迅速崛起,成为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此后,双龙公司正式改名为双龙汽车。但是1997年却成为双龙汽车发展的大拐点。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韩元贬值近一半,到期债务共计17兆亿韩元(约合13.5亿美元),使双龙资金链发生断裂。当年,双龙汽车公司因资不抵债而被大宇集团收购。1999年,大宇集团解散时,双龙汽车公司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双龙汽车公司的债权债务出现严重倒置,企业濒于破产。1999年12月,双龙汽车公司负债达3.44万亿韩元(约合30亿美元),自有资本滑到负613亿韩元(约合5330万美元)。自1999年起,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便探讨向海外出售股权,以便收回其投入的资金。2003年,双龙将新概念轻型商务车“ISTANA”(也就是国内熟悉的奔驰MB100轻型商务车,奔驰允许双龙挂奔驰商标,一度成为国内热销的高档商务车)的生产线,以约600万美元的售价卖给了上汽集团旗下的汇众汽车公司。命名为伊思坦纳,而在此之前,双龙就将重卡生产线以3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上海汇众生产100系列重型车。此后,双龙汽车因为受到国内两家企业———上汽集团和蓝星集团的青睐而在中国一举成名。2004年7月,以韩国朝兴银行为主的30家债权单位组成的债权团举行会议,以投票方式决定双龙汽车公司股权的优先买主。结果,上汽集团最终击败美国一家基金公司,成为韩国双龙汽车48.92%(目前已达到51.3%)股份的优先竞标者。

    这下明白了吧?双龙确实有部分奔驰方面的技术,其在商用车以及非承载车身方面是有一定底盘技术的。当年上汽没有收购南汽的时候,收购双龙主要为了商用车的技术准备,当然双龙在SUV方面的各项经验也能给上汽方面有所储备。笔者有上汽研发中心的朋友,目前荣威的不少车身技术原始资料是韩文,毫无疑问来源于双龙。因为原名爵罗孚的生产技术核心还在发动机上,却不在底盘上。拥有奔驰部分底盘技术的双龙无疑是上汽曲线救国的好途径。因此这次韩国工会对上汽所谓的泄露资料的指控还是有他们自己思维的依据的(可惜双龙的所谓技术也不是他们自己的,韩国人的思维是世界上啥好东西都是他们的)。

第二个问题:双龙逐渐怎么成为上汽的“鸡肋”?

    同样先看背景:在收购双龙后,上汽倾注了很多精力。第一年亏损,第二年账面好转,第三年盈利,而且工会还没有停工,成为韩国有停工历史以来,第一家全年都没有出现停工的车企。然而,随着此轮金融危机来临,韩国双龙逐渐成为上汽的负担。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11月,双龙在韩国国内销量同比下降59%,仅有1632辆;出口量下降65%,仅有2203辆;今年前11月,销量同比下降27%,仅87125辆。韩国双龙公司对外宣布,2008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282亿韩元(约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公司盈利12亿韩元。双龙在韩国本土的工厂已经暂时停产,并已宣布推迟发放公司12月份工资。除了零部件贷款,双龙汽车公司每月还需要运营资金250亿韩元左右。到明年4月,双龙汽车需要归还到期的公司债务1500亿韩元。另外,为了应对危机,双龙已卖掉位于韩国平泽港口的一半工厂基地,筹集到400亿韩元(约2亿人民币),并将出售其它资产,包括在建的工程项目来加强短期财政运营。为了收购双龙,上汽集团为此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时每股1万韩元的收购价比起来,目前双龙汽车股价不足900韩元,仅因股价下跌就导致上汽集团资产缩水5000亿韩元(约为26.2亿元人民币)。陷入亏损困境的韩国双龙显然会拖累上汽集团。

    韩国双龙在海外和本国的节节败退其实让上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在中国市场,双龙的表现也非常不好,虽然上汽斥巨资投广告,但主要为柴油车的SUV,加上非主流的外形,使得双龙无法向CRV等日系SUV那样驰骋市场。本来上汽想到要通过与荣威共线生产将双龙进行国产,并给出了09年庞大的预算,为了照顾到韩国人情绪,已经到了再合资一个公司(很奇怪的一个合资,双方居然是已经控股双龙的上汽与韩国双龙再合资一家公司来国产,韩国人还真是思维独特),但这个想法被后来的冲突彻底击碎。

第三个问题:上汽双龙走到十字路口,注资能挽回婚姻?

    同样先说背景:自从2005年上汽斥资5亿美元收购双龙汽车以来,身为第一大股东的上汽跟韩国双龙的纠纷就一直不断。“文化隔阂”一直被视为上汽无法驾驭双龙冠冕堂皇的理由。文化冲突和内部争斗使这家中国本土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发现,借韩国双龙实施其“全球化经营”战略并不容易:先是双龙汽车工会停工制抵收购,然后又多次停工要求提高工资及福利。但随着12月份以来经营形势进一步恶化,上汽集团为大股东的双龙汽车不得不再次实施一系列的重组措施——到实现经营正常化为止,暂停员工福利、12月份全工厂临时休业、废除了一些部门的总部、将双龙的9个地区性总部缩编为大都市地区的5个地区性总部以及整合采购部门职能等。但这些重组措施,却遭到了韩国双龙汽车工会的强烈抵触。上汽集团与双龙汽车曾签署技术转让合同,但由于工会的强烈反对迄今仍未实施。上汽集团与双龙汽车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计划至今未有结果,双龙在中国生产以降低成本的计划也遥遥无期。双龙汽车公司目前有2500名管理人员和5500名生产职员,因为工会的阻力,上汽入主后一直未能成功裁减冗员。可以说,负责雇用他们的上汽也承受着很大的负担。双龙生产一辆汽车的人工费达到6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人力成本占车价的20%以上,是全球汽车业单车人工费平均水平的2倍。上汽集团从赢利角度期望能够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大化,而双龙汽车工会则期望员工的福利最大化,由于双方分歧一直无法解决,所以导致了此次危机的爆发。

    背景讲到这里然后就是注资的消息了。但是笔者并不看好注资能挽回双龙和上汽的婚姻。应该韩国人的态度已经让上汽感到非常恼怒和不满。这次与其说是注资,不如说是支付技术购买费用(在相关消息上也提到注资的形式是一种技术购买)。那么说白了上汽也就是看中那点技术资料而已,这次通过这笔钱把这笔技术全买下来,不给韩国人再有啥闹事的借口。到了今年晚些时候,韩国双龙除非出现扭转的奇迹,否则仍然是撤资并一脚踢给韩国政府,进行破产保护。韩国双龙目前是韩国四大汽车工厂薪水福利最高的,但是生产能力和销售数量都是最差的,因此上汽收购双龙本来就是一次教训,远没有收购罗孚并购南汽那么漂亮。

第四个问题:双龙SUV将不会国产了?

    据笔者从上汽方面了解到,就算这次注资,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双龙方面的合资国产项目全部搁浅取消,所有国内的团队解散重新分配。因此双龙这个品牌09年是没有任何国产的机会了!但不表示双龙的SUV车型不会通过变相形式国产。这次注资主要是完成所有技术的转让购买。因此上汽通过这次注资,已经将双龙的技术全部转移到国内,明年挂有荣威标志经过上汽对内饰外观全面修改的荣威牌双龙SUV有望亮相,而且会搭载汽油机。而名爵也有望把双龙SUV带去世界。如果上汽还好心情,倒是可以把双龙在世界上的销售和售后网络一起盘下来,卖卖零配件也能小赚一笔。

    双龙的最终命运会怎样,目前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了。但是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后的遭遇给瞄准海外的中国公司上了重要的一课:收购海外汽车公司,在眼下仍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http://getinposition.blog.sohu.com/10795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