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岩来稿:中美关系既好不起来,也坏不下去-->zyzyyazq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7:21
一,颠覆传统的国际关系视角(chinesenewsnet.com)


人类思维素有寻求“终极答案”的冲动,因此,说到中美关系,人们总希望能找到一个绝对化的答案,希望答案能够一劳永逸。 (chinesenewsnet.com)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中,体会到人际关系的固定性和延续性,从而把这一经验延伸到时间尺度截然不同的国际关系的思考上。即使是专家学者,由于他们的职业是提供思想、思想的价值与其存续时间成正比,因此,专家学者们也习惯于寻找一劳永逸的长期性答案。 (chinesenewsnet.com)

但是,只要我们还有历史眼光,就不难发现:相对于人际、群际关系而言,国际关系在其时间尺度内具有更强的变动性;今日之敌往往成为明日之友,反之亦然,寻找一劳永逸的答案成为不可能的任务。(chinesenewsnet.com)

一方面,国际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相互利益,由于国际领域相对的无序性,变化因素多而不定,利害关系变动频繁,促使国际关系经常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就国家关系的时间尺度而言,一国的权力结构虽然相对固定,但作出决策的权力者个人变动频繁,这也为国际关系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国际关系领域,西方有一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chinesenewsnet.com)

对于这种国际关系的无常性,处于实际操作第一线的外交家、政治家体会最深,这从他们的许多回忆录中可见端倪。因此,政治家们考虑外交关系,更多地是着眼于短期效果。反之,理论家虽不否认“没有永恒敌友”的外交常识,但往往只套用它解释过往国际关系领域中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旦涉及到政策和战略建构,他们仍然喜欢立足于长期性分析预测,把国际关系假设为长期延续的稳定过程,这就是理论家的偏执和陋习。 (chinesenewsnet.com)

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具有一种思维上的理性之美,可以给思想者精神上的满足,但不能指导实践。理论研究要摆脱自圆其说的虚诞,就必须尊重和立足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性、尊重事实。具体到国际领域,政策和战略研究必须放弃对“长期效用”的爱好和偏执,承认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承认人的认识对资讯的依赖性。在国际关系领域相对无序、变化频繁、变化因素层出不穷的现实条件下,必须承认人的认识不足以洞穿时间、不足以把握“长期性”,只能将研究重点放在政策和战略的近期效用上,并以“近期效用”作为分析和构思的立足点。 (chinesenewsnet.com)

只有从“近期效用”出发的分析和构思,才能摆脱理性的虚构,使认识贴近现实,使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接近。这样的理论成果,才不再只是专家学者们的自圆其说和自说自话,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精神产品。 (chinesenewsnet.com)

真正有益的政策和战略研究,具有这样的特征:立足于近期,兼顾中期,可以自我表述为长期。 (chinesenewsnet.com)

二,中美关系坏不下去 (chinesenewsnet.com)

从这样的视角来看中美关系,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中美当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由多种因素决定。它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不变。一方面,今天起作用的因素可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可能出现新的作用因素、甚至有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例如,作为突发事件,9.11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改变了中美关系的显层态势。 (chinesenewsnet.com)

中美关系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立足于现有资讯,分析判断中美关系在“近期内”有可能朝着什么方向演变、这种演变可以看得见的极限边界在什么地方。(chinesenewsnet.com)

由于资讯约束,本文主要作定性分析。从现有资讯看,对中美关系可能性演变的第一个判断是:中美关系坏不到哪里去。(chinesenewsnet.com)

这种判断主要依据于当代社会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国际交往、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二是国际竞争无所不在、日趋激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对资源的方便利用成为决定竞争优劣势的关键。全球资源在所有权上是以国家为单位存在的,大国即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庞大资源;国与国之间,资源往往具有互补性。尤其是中美这种发展阶段、社会制度、历史文化都差别巨大的国家,互补性更加突出。因此,中国要发展,美国所拥有的资源可以提供巨大帮助;美国要保持和增强其全球性竞争优势,长期而言,也离不开中国的资源补充。中美交恶,为两国所互不愿见,它必然会给两国的竞争能力造成极大损害,白白便宜了竞技场上的其它选手。(chinesenewsnet.com)

中美资源互补,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不会起波折、中美之间不会有冲突。当代社会,正如合作互补无处不在一样,矛盾和竞争也无处不在。互补是手段,赢得竞争才是目的。中美都在竞技场中,利益分歧必然导致冲突和对抗。但是,由于存在互补的相互需要,由于其他竞争者还虎视在侧、等着坐收渔翁之利,因此,一般来说,中美冲突幅度有限,双方都会保持克制,不会突破双边关系可以修复的底线。(chinesenewsnet.com)

三,分析所谓“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chinesenewsnet.com)

中美两国政学两界及民间,都存在一种极端观点,即认为中美两国是宿命之敌,终究难免一战,因此必须未雨绸缪,早为之计。(chinesenewsnet.com)

中国方面,这一派在思想上可归属为“新左派”阵营。他们立论的主要依据是:美国政府在其专项报告中早已明确将中国指称为“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美国方面的立论依据更直接,中美难免一战的理由就是因为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因此,要解开双方死结,结点即在所谓“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chinesenewsnet.com)

中国是不是美国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当然是的,理由很简单:20多年来,大国之中,中国实力增长最快。任何新强国的崛起,纵然你是“和平崛起”,也必然对旧世界秩序构成挑战、从而对旧秩序下的旧权威构成挑战。美国好不容易才弄垮苏联、终结冷战,环顾全球无敌手,世界首次有了整合于一极的可能;这时候突然窜起一个中国,社会制度、价值理念又与美国截然不同,美国不将你视为“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还将谁视作“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chinesenewsnet.com)

但是,在所谓“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的词组中,“竞争对手”一词是定性,“潜在性”一词也是定性。所谓“潜在性”,说明威胁还是潜在的,并未构成现实。它包括了两重意义,其一,这种“潜在性”威胁既有可能成为现实,也又可能不会成为现实,这既取决于周边环境的变化和双方力量的消长,更取决于双边关系的互动;其二,所谓“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只是一种认识上的战略排序,并非敌我划分。作为全球霸主的美国来说,这种认识上的排列是必要的,有助于确定行动的方向和步骤;但这种排列并不具有判别敌我的意义。(chinesenewsnet.com)

可以单位为例来作形象说明:在某单位中,纵然领导人德高望重、深得人心,他仍然可以在心里面排出自己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必须视此人为敌。在潜在性威胁上升为现实威胁之前,只要他自觉地位稳固,他仍然有可能委此人以重任、用其长材。只有当他自觉地位不稳,或者上级某领导属意于此人,有意使其取而代之;或者此人自己表露出有取代意识,威胁成为现实之时,他才会对此人全力打压。在此之前,他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是既利用,又抑制。(chinesenewsnet.com)

美国的现实处境与上述单位领导相似,在没有对其领导地位构成现实威胁时,它同样不会将打垮“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理由有三:其一,这样做毫无意义,打垮了现在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通过排序,新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又会产生;其二,打垮对手并非不要消耗力量,这将白白便宜其它竞争者;其三,即使不打垮对手,仅仅视其为敌,这也将逼使对手与自己为敌,这样做得不偿失,损人不利己,还可能让第三者渔翁得利。(chinesenewsnet.com)

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9.11后,美国布什政府才会改弦易辙,与中国由对抗转为合作,将矛头由“潜在性威胁”指向“现实威胁”。只要中美实力仍存在一定差距、只要中国不明确挑战美国的最大国际利益--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及其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就不会对美国构成战略性现实威胁,中美关系就不会走向极端。只有当中国实际挑战美国的根本利益,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大过资源互补、中国对美国的现实威胁大于中美对抗所可能带来的其它国家对美国利益产生的威胁之时,中美关系才会突破底线,极端恶化。(chinesenewsnet.com)

四,中美关系好不起来(chinesenewsnet.com)

希望中美关系好起来,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进而成为美欧式盟友关系,这是许多中国人的愿望,这也是他们主张中国在国际问题上应该紧跟美国亦步亦趋、进而在国内制度上应该根据美国愿望全面改造的重要理由。(chinesenewsnet.com)

可惜,“与美国结盟交好”,这只是部分中国人的单相思,并且注定要成为幻想;原因很简单,美国不愿意。(chinesenewsnet.com)

就国际社会而言,美国是富人、是强势者;中国是穷人、是弱势者。穷人弱者由于没有能力伤害富人强者,只能一心祈求与富人搞好关系、顺便得点好处。对于富人来说,把穷人逼上绝路对自己也不利,既丧失了利用穷人劳力的可能,又害怕对方不惜鱼死网破。因此,一点小小的施舍、一点表面的友善,是必要的。但是,富人有什么必要和穷人称兄道弟,搞得如胶似漆?这样做只会让穷人揩去更多的油水,于富人何益?(chinesenewsnet.com)

在中美关系中,由于中国缺少反制美国的手段、手上的底牌有限,因此客观上易于产生示好美国的冲动。但是,美国没有这种冲动。美国有很多手段可以“遏制”中国,它为什么要弃而不用、白白浪费?从根本上说,国与国的关系都是竞争关系,何况中国还是美国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chinesenewsnet.com)

对美国来说,只要与中国保留基本合作的可能就行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中美关系是由以下基本现实条件决定的:中国需要美国,但又没有能力伤害美国;美国既需要中国,又有能力伤害中国。因此,对于中美关系,中国人不宜一厢情愿,单相思从来就不会有好结果。(chinesenewsnet.com)

五,结论(chinesenewsnet.com)

综上所述,在可以预见的时间段内,中美关系的演变将遵循朱容基所说的: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美国对中国,将延续既合作、又遏制的战略方针。中国的亲美派和反美派,都分别只抓住了事实的一个方面,钻进了各自的牛角尖。(chinesenewsnet.com)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自变量是美国,其表现是美国单边主义的扩张。美国的单边扩张、世界格局的单极化,当然不利于中国,中国当然应该有所抵制。但是,这种情况虽于中国不利,却不是中国单方面所能抵制。幸亏,看不惯的还大有人在。大国之中,不但欧俄,就连日印,其根本利益也与美国的单极化目标背道而驰。由于中国被美国视为“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由于中美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如果由中国“出头”抵制单极化,美国对中国的打击将毫不犹豫、毫不手软、毫无顾忌;打击中国,正可以示儆于其它国家,杀鸡给猴看。因此,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不适于担纲挑战美国;中国出头,既于中国有害,也于“多极化”阵营不利。如果由其它国家出头,由于顾忌旁边还有着中国这个“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的存在,美国的出手会有所顾虑,其优势力量将不可能充分发挥,对“多极化”阵营的伤害能力将会减小。(chinesenewsnet.com)

当前,最适合于出头露面的是与美国社会制度相同、原来是美国铁杆盟友的西欧。由于国内民主制度的约束,美国对西欧只能使出最小部分的力量,其力量优势完全不能发挥。在苏美冷战时期,美国的民主制度既是意识形态利器,也曾在争霸决策上带来种种不便。在当今多极单极的争执上,面对新的对手,民主制度已不再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利器,但它同样会部分捆住美国的手脚。(chinesenewsnet.com)

在美英单方面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主张世界多极化的阵营找到了对付美国的最佳战略阵形:法德在前、俄罗斯在侧、中国在后--这是在现有条件下,多极化阵营所能结成的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力量、最大限度限制对方发力的阵势。由于双方实力悬殊,限制对手比自我发挥更重要。(chinesenewsnet.com)

马基雅维里曾说:运气和他人的善意,是世界上最靠不住的两样东西。从根本上说,中国的生存发展不能依赖于美国的“善意”,要考虑最坏的可能。长期来说,中美关系存在极端恶化的可能性。但是,中国一定要记住,这仅仅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事物同时还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如果把未来规划建基在一种极端的可能性上,无异于以铁链捆绑自己的手脚、给自己加上难以负荷、更无法行动的重负。一方面,这会使中国因着眼于不可知的长远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眼前可以把握的机会;另一方面,游戏中的各方都是互动的,基于最坏结局的反应有可能真正把结局推向最坏。(chinesenewsnet.com)

因此,中国的战略和决策只能立足于眼前,立足于可以预见的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的现实,这是近期内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的最重要特征。立足于这样的特征,中国就会安然于与美国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既不幻想、也不愤怒,而是脚踏实地地利用夹缝中的机会全力发展自己。发展应以经济实力为主,兼顾国防。由于中国不追求对外扩张,军事建设应以防御为主。防御的精髓在于威慑,因此,中国主要应该集中力量发展两种威慑能力:其一,发展战略核武器以威慑美国;其二,增强局部攻击能力以威慑台独。(chinesenewsnet.com)

将战略和政策立足于近期分析,这当然会有风险。但是,不可测的未来始终给人以不可测的风险;对此,人力无法避免。只要人们承认自己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只要人们承认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人们就会满足于这种机会大于风险的次优选择;就不会押注于极端,孤注一掷、挺而走险。一,颠覆传统的国际关系视角(chinesenewsnet.com)


人类思维素有寻求“终极答案”的冲动,因此,说到中美关系,人们总希望能找到一个绝对化的答案,希望答案能够一劳永逸。 (chinesenewsnet.com)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中,体会到人际关系的固定性和延续性,从而把这一经验延伸到时间尺度截然不同的国际关系的思考上。即使是专家学者,由于他们的职业是提供思想、思想的价值与其存续时间成正比,因此,专家学者们也习惯于寻找一劳永逸的长期性答案。 (chinesenewsnet.com)

但是,只要我们还有历史眼光,就不难发现:相对于人际、群际关系而言,国际关系在其时间尺度内具有更强的变动性;今日之敌往往成为明日之友,反之亦然,寻找一劳永逸的答案成为不可能的任务。(chinesenewsnet.com)

一方面,国际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相互利益,由于国际领域相对的无序性,变化因素多而不定,利害关系变动频繁,促使国际关系经常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就国家关系的时间尺度而言,一国的权力结构虽然相对固定,但作出决策的权力者个人变动频繁,这也为国际关系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国际关系领域,西方有一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chinesenewsnet.com)

对于这种国际关系的无常性,处于实际操作第一线的外交家、政治家体会最深,这从他们的许多回忆录中可见端倪。因此,政治家们考虑外交关系,更多地是着眼于短期效果。反之,理论家虽不否认“没有永恒敌友”的外交常识,但往往只套用它解释过往国际关系领域中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旦涉及到政策和战略建构,他们仍然喜欢立足于长期性分析预测,把国际关系假设为长期延续的稳定过程,这就是理论家的偏执和陋习。 (chinesenewsnet.com)

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具有一种思维上的理性之美,可以给思想者精神上的满足,但不能指导实践。理论研究要摆脱自圆其说的虚诞,就必须尊重和立足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性、尊重事实。具体到国际领域,政策和战略研究必须放弃对“长期效用”的爱好和偏执,承认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承认人的认识对资讯的依赖性。在国际关系领域相对无序、变化频繁、变化因素层出不穷的现实条件下,必须承认人的认识不足以洞穿时间、不足以把握“长期性”,只能将研究重点放在政策和战略的近期效用上,并以“近期效用”作为分析和构思的立足点。 (chinesenewsnet.com)

只有从“近期效用”出发的分析和构思,才能摆脱理性的虚构,使认识贴近现实,使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接近。这样的理论成果,才不再只是专家学者们的自圆其说和自说自话,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精神产品。 (chinesenewsnet.com)

真正有益的政策和战略研究,具有这样的特征:立足于近期,兼顾中期,可以自我表述为长期。 (chinesenewsnet.com)

二,中美关系坏不下去 (chinesenewsnet.com)

从这样的视角来看中美关系,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中美当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由多种因素决定。它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不变。一方面,今天起作用的因素可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可能出现新的作用因素、甚至有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例如,作为突发事件,9.11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改变了中美关系的显层态势。 (chinesenewsnet.com)

中美关系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立足于现有资讯,分析判断中美关系在“近期内”有可能朝着什么方向演变、这种演变可以看得见的极限边界在什么地方。(chinesenewsnet.com)

由于资讯约束,本文主要作定性分析。从现有资讯看,对中美关系可能性演变的第一个判断是:中美关系坏不到哪里去。(chinesenewsnet.com)

这种判断主要依据于当代社会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国际交往、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二是国际竞争无所不在、日趋激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对资源的方便利用成为决定竞争优劣势的关键。全球资源在所有权上是以国家为单位存在的,大国即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庞大资源;国与国之间,资源往往具有互补性。尤其是中美这种发展阶段、社会制度、历史文化都差别巨大的国家,互补性更加突出。因此,中国要发展,美国所拥有的资源可以提供巨大帮助;美国要保持和增强其全球性竞争优势,长期而言,也离不开中国的资源补充。中美交恶,为两国所互不愿见,它必然会给两国的竞争能力造成极大损害,白白便宜了竞技场上的其它选手。(chinesenewsnet.com)

中美资源互补,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不会起波折、中美之间不会有冲突。当代社会,正如合作互补无处不在一样,矛盾和竞争也无处不在。互补是手段,赢得竞争才是目的。中美都在竞技场中,利益分歧必然导致冲突和对抗。但是,由于存在互补的相互需要,由于其他竞争者还虎视在侧、等着坐收渔翁之利,因此,一般来说,中美冲突幅度有限,双方都会保持克制,不会突破双边关系可以修复的底线。(chinesenewsnet.com)

三,分析所谓“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chinesenewsnet.com)

中美两国政学两界及民间,都存在一种极端观点,即认为中美两国是宿命之敌,终究难免一战,因此必须未雨绸缪,早为之计。(chinesenewsnet.com)

中国方面,这一派在思想上可归属为“新左派”阵营。他们立论的主要依据是:美国政府在其专项报告中早已明确将中国指称为“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美国方面的立论依据更直接,中美难免一战的理由就是因为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因此,要解开双方死结,结点即在所谓“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chinesenewsnet.com)

中国是不是美国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当然是的,理由很简单:20多年来,大国之中,中国实力增长最快。任何新强国的崛起,纵然你是“和平崛起”,也必然对旧世界秩序构成挑战、从而对旧秩序下的旧权威构成挑战。美国好不容易才弄垮苏联、终结冷战,环顾全球无敌手,世界首次有了整合于一极的可能;这时候突然窜起一个中国,社会制度、价值理念又与美国截然不同,美国不将你视为“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还将谁视作“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chinesenewsnet.com)

但是,在所谓“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的词组中,“竞争对手”一词是定性,“潜在性”一词也是定性。所谓“潜在性”,说明威胁还是潜在的,并未构成现实。它包括了两重意义,其一,这种“潜在性”威胁既有可能成为现实,也又可能不会成为现实,这既取决于周边环境的变化和双方力量的消长,更取决于双边关系的互动;其二,所谓“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只是一种认识上的战略排序,并非敌我划分。作为全球霸主的美国来说,这种认识上的排列是必要的,有助于确定行动的方向和步骤;但这种排列并不具有判别敌我的意义。(chinesenewsnet.com)

可以单位为例来作形象说明:在某单位中,纵然领导人德高望重、深得人心,他仍然可以在心里面排出自己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必须视此人为敌。在潜在性威胁上升为现实威胁之前,只要他自觉地位稳固,他仍然有可能委此人以重任、用其长材。只有当他自觉地位不稳,或者上级某领导属意于此人,有意使其取而代之;或者此人自己表露出有取代意识,威胁成为现实之时,他才会对此人全力打压。在此之前,他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是既利用,又抑制。(chinesenewsnet.com)

美国的现实处境与上述单位领导相似,在没有对其领导地位构成现实威胁时,它同样不会将打垮“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理由有三:其一,这样做毫无意义,打垮了现在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通过排序,新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又会产生;其二,打垮对手并非不要消耗力量,这将白白便宜其它竞争者;其三,即使不打垮对手,仅仅视其为敌,这也将逼使对手与自己为敌,这样做得不偿失,损人不利己,还可能让第三者渔翁得利。(chinesenewsnet.com)

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9.11后,美国布什政府才会改弦易辙,与中国由对抗转为合作,将矛头由“潜在性威胁”指向“现实威胁”。只要中美实力仍存在一定差距、只要中国不明确挑战美国的最大国际利益--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及其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就不会对美国构成战略性现实威胁,中美关系就不会走向极端。只有当中国实际挑战美国的根本利益,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大过资源互补、中国对美国的现实威胁大于中美对抗所可能带来的其它国家对美国利益产生的威胁之时,中美关系才会突破底线,极端恶化。(chinesenewsnet.com)

四,中美关系好不起来(chinesenewsnet.com)

希望中美关系好起来,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进而成为美欧式盟友关系,这是许多中国人的愿望,这也是他们主张中国在国际问题上应该紧跟美国亦步亦趋、进而在国内制度上应该根据美国愿望全面改造的重要理由。(chinesenewsnet.com)

可惜,“与美国结盟交好”,这只是部分中国人的单相思,并且注定要成为幻想;原因很简单,美国不愿意。(chinesenewsnet.com)

就国际社会而言,美国是富人、是强势者;中国是穷人、是弱势者。穷人弱者由于没有能力伤害富人强者,只能一心祈求与富人搞好关系、顺便得点好处。对于富人来说,把穷人逼上绝路对自己也不利,既丧失了利用穷人劳力的可能,又害怕对方不惜鱼死网破。因此,一点小小的施舍、一点表面的友善,是必要的。但是,富人有什么必要和穷人称兄道弟,搞得如胶似漆?这样做只会让穷人揩去更多的油水,于富人何益?(chinesenewsnet.com)

在中美关系中,由于中国缺少反制美国的手段、手上的底牌有限,因此客观上易于产生示好美国的冲动。但是,美国没有这种冲动。美国有很多手段可以“遏制”中国,它为什么要弃而不用、白白浪费?从根本上说,国与国的关系都是竞争关系,何况中国还是美国的“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chinesenewsnet.com)

对美国来说,只要与中国保留基本合作的可能就行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中美关系是由以下基本现实条件决定的:中国需要美国,但又没有能力伤害美国;美国既需要中国,又有能力伤害中国。因此,对于中美关系,中国人不宜一厢情愿,单相思从来就不会有好结果。(chinesenewsnet.com)

五,结论(chinesenewsnet.com)

综上所述,在可以预见的时间段内,中美关系的演变将遵循朱容基所说的: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美国对中国,将延续既合作、又遏制的战略方针。中国的亲美派和反美派,都分别只抓住了事实的一个方面,钻进了各自的牛角尖。(chinesenewsnet.com)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自变量是美国,其表现是美国单边主义的扩张。美国的单边扩张、世界格局的单极化,当然不利于中国,中国当然应该有所抵制。但是,这种情况虽于中国不利,却不是中国单方面所能抵制。幸亏,看不惯的还大有人在。大国之中,不但欧俄,就连日印,其根本利益也与美国的单极化目标背道而驰。由于中国被美国视为“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由于中美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如果由中国“出头”抵制单极化,美国对中国的打击将毫不犹豫、毫不手软、毫无顾忌;打击中国,正可以示儆于其它国家,杀鸡给猴看。因此,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不适于担纲挑战美国;中国出头,既于中国有害,也于“多极化”阵营不利。如果由其它国家出头,由于顾忌旁边还有着中国这个“头号潜在性战略竞争对手”的存在,美国的出手会有所顾虑,其优势力量将不可能充分发挥,对“多极化”阵营的伤害能力将会减小。(chinesenewsnet.com)

当前,最适合于出头露面的是与美国社会制度相同、原来是美国铁杆盟友的西欧。由于国内民主制度的约束,美国对西欧只能使出最小部分的力量,其力量优势完全不能发挥。在苏美冷战时期,美国的民主制度既是意识形态利器,也曾在争霸决策上带来种种不便。在当今多极单极的争执上,面对新的对手,民主制度已不再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利器,但它同样会部分捆住美国的手脚。(chinesenewsnet.com)

在美英单方面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主张世界多极化的阵营找到了对付美国的最佳战略阵形:法德在前、俄罗斯在侧、中国在后--这是在现有条件下,多极化阵营所能结成的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力量、最大限度限制对方发力的阵势。由于双方实力悬殊,限制对手比自我发挥更重要。(chinesenewsnet.com)

马基雅维里曾说:运气和他人的善意,是世界上最靠不住的两样东西。从根本上说,中国的生存发展不能依赖于美国的“善意”,要考虑最坏的可能。长期来说,中美关系存在极端恶化的可能性。但是,中国一定要记住,这仅仅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事物同时还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如果把未来规划建基在一种极端的可能性上,无异于以铁链捆绑自己的手脚、给自己加上难以负荷、更无法行动的重负。一方面,这会使中国因着眼于不可知的长远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眼前可以把握的机会;另一方面,游戏中的各方都是互动的,基于最坏结局的反应有可能真正把结局推向最坏。(chinesenewsnet.com)

因此,中国的战略和决策只能立足于眼前,立足于可以预见的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的现实,这是近期内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的最重要特征。立足于这样的特征,中国就会安然于与美国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既不幻想、也不愤怒,而是脚踏实地地利用夹缝中的机会全力发展自己。发展应以经济实力为主,兼顾国防。由于中国不追求对外扩张,军事建设应以防御为主。防御的精髓在于威慑,因此,中国主要应该集中力量发展两种威慑能力:其一,发展战略核武器以威慑美国;其二,增强局部攻击能力以威慑台独。(chinesenewsnet.com)

将战略和政策立足于近期分析,这当然会有风险。但是,不可测的未来始终给人以不可测的风险;对此,人力无法避免。只要人们承认自己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只要人们承认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人们就会满足于这种机会大于风险的次优选择;就不会押注于极端,孤注一掷、挺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