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参谋长忆四川救灾看真实国防卫星侦察与军事反应速度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23:38
从总参谋长忆四川救灾看真实国防卫星侦察与军事反应速度机制的能力与不足

人物小传:陈炳德,1941年7月生,江苏南通人,1958年参加工作,1961年入伍。历任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集团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南昌陆军学院院长、陆军指挥学院院长、集团军军长,南京军区参谋长、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15、16、17届中央委员。

利用一切手段查明灾情

5月12日14时30分,一份特急电报使我心头一震: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后修正为8.0级),具体灾情正在了解之中。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与唐山大地震作比较,这可能是一场罕见的巨大灾难!

早一分钟了解灾情,就能早一分钟制定出兵方案。胡主席和军委首长要求,动用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查明灾情。

我立即传达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特别交代应急办:“这是特殊时期,要建立特殊机制,简化程序,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重要信息不必综合,可以直接用白纸条传来。”各单位严格落实抗震救灾作战值班制度,主要领导亲自值班,主动、及时、准确上报情况,抢救重点、进度、困难以及问题等不断传到总参谋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部分灾区受损情况逐渐探明,但震中汶川等重灾区一直杳无音讯,成为令人揪心的“孤岛”。

我通过军委一号台搜寻第一线的指挥员,迅速接通了正在带队奔赴灾区的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向怀树同志,他边走边报告所见所闻:灾情异常严重。

成都军区处于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大量第一手信息要从那里传出。我把电话打到成都军区作战值班室:“要迅速出动赶赴灾区救灾,部队人员进去时要带通信分队,尽快查明灾情报上来!”

空中各种信息资源被紧急利用起来,重灾区的各种高分辨率影像资料源源不断地报送上来。一条条消息像拨开乌云透出的一束束弧光,使重灾区的情况初为人知,为党中央、胡主席的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火速调遣14万大军疾驰灾区

地震发生后,军队应急机制全面启动。根据胡主席和军委指示,成都、兰州军区迅速派出部队奔赴灾区救援。部队一动,全国人民立刻感受到了党中央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和对灾区群众的关心,看到了希望,有了主心骨。

正在昆明部队调研的军委郭伯雄副主席立即对组织部队参加抗震救灾作出安排,并迅速赶赴灾区现地指挥抗震救灾。军委徐才厚副主席在北京召开紧急会议,对部队抗震救灾进行研究部署。

12日15时40分,我签呈第一份出兵命令,派某集团军工兵团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灾区。
18时10分,胡主席打来电话,询问部队救灾准备情况。我向胡主席报告:“部队4400人正在向灾区机动,但道路保障情况不好。”

19时20分,我给四川省军区作战值班室打电话,要求值班的省军区苏巍副司令员:“马上组织部队进入灾区,民兵预备役部队可以直接行动,现役部队也可边行动边报告,在灾区附近的一切部队都可以调用。”

随着灾情陆续报来,我越来越意识到,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仅靠驻灾区附近的部队远远不够,必须立即大规模增兵。根据98抗洪的经验,为加快部队投入速度、便于组织指挥,同时考虑到当时全军部队执行战备训练任务情况,一个“集中使用济南军区部队、适当调集其他部队、多路多方式开进”的方案逐步形成。

21时34分,我顾不得平时那些繁琐的程序,拿起电话直接给济南军区范长龙司令员下达预先号令:“济南军区两个集团军立即做好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准备,随时待命出动。”

22时34分,胡主席来电话指示:“当务之急是救人。兵力出动越多越好、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胡主席还询问了救灾部队输送问题。“部队输送有两条措施:一是空运,空军和地方运力结合起来,据了解,机场问题不大,可以保障起降;二是后续部队铁路输送和摩托化开进相结合。”我向胡主席报告,并简要汇报了用兵方案。

“可以这么定下来。”胡主席进一步指示,“现在的关键是速度,要抓紧救人!”胡主席的语气坚定而凝重。

“为加快速度,建议派空军的空降兵赶赴灾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派小分队伞降查看灾情。”我向胡主席建议。胡主席当即同意,并要求注意空降兵伞降的安全。我随即报告军委首长,并与空军领导通话商定有关事宜,要求空降兵某部随时准备出动。

23时50分,胡主席再次来电话询问部队抗震救灾部署情况。我报告说:“重灾区是汶川、北川、绵竹、什邡等地,成都军区某集团军1万人正准备紧急机动,空军空降兵某军6000人13日早上8点即可出发,防疫医疗分队同时赶赴灾区。”

一个小时后,经胡主席和军委首长审批,总参谋部发出《关于参加抗震救灾的命令》,调动3.4万名官兵参加抗震救灾。

军队出动的速度,维系着无数百姓人家的重托和生命的希望。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紧急作出部署,铁路、交通部门启动最高等级应急方案,顾全大局,调整运力,优先保障部队输送。在四总部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迅速调集军民航63架运输机连续飞行,在17个铁路车站同时装载,摩托化机动部队昼夜兼程,空中投送、铁路输送、摩托化开进、徒步强行军、水路突进……一场前所未有的战略大投送以超常规的方式迅即展开。

13日凌晨开始,济南、成都军区22000名官兵陆续从驻地出发,紧急开赴灾区,当晚先头部队已达都江堰灾区展开救援。24时,空运的济南军区和空军空降兵部队11000名官兵先后飞抵成都、绵阳,奔赴灾区投入救灾。在陇南和陕南,兰州军区、空军及当地武警部队4000多名官兵也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

两天来不断传回的情报显示,地震灾情比最初预想的要严重得多,灾区还需要增兵。根据胡主席和军委首长指示,总参谋部紧急筹划下一步用兵方案。

14日12时20分,胡主席打来电话:“前方说兵力不足,还需要再出动3万人。”我报告胡主席:“再出3万人没问题。济南军区还有2.2万人做好了准备,空降兵还可出部分兵力,海军陆战队1个旅也已准备出动。请主席放心,兵力需要多少就出动多少。”

灾区大部分地区道路不通,大多处于山区,空运空投急需大量直升机。14日晚20时,徐副主席主持召开空运空投协调会,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精神,决定立即从全军调集增派直升机。

夜里23时,我向胡主席报告了两个情况:一是直升机已组织好了,二是今天增派的3万多部队已开始出动。胡主席指示,“直升机除了已在前面的36架,还要再出动60架,民航也出动30架。”随即,我签呈命令,增派陆航直升机赶赴灾区。

数日之间,军队先后调遣14万多部队进行抗震救灾,涉及地域之广、动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创下了我军抗灾历史记录。某集团军“红军师”先遣部队25小时机动1200公里,海军陆战队某旅43小时机动1860公里,火速赶往灾区,赢得了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国外媒体称,中国军队在震后的反应之快令世界震惊,并称这一壮举为“救援大长征”。

陆海空各路大军云集灾区,科学组织尤为重要。5月13日上午,军委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成立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由我担任组长,葛振峰副总参谋长、总政贾廷安副主任、总后李买富副部长、总装李安东副部长任副组长,在胡主席和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下,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总体部署,组织指挥军队抗震救灾行动。

当天下午,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胡主席和军委决策意图,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严密组织部队行动,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切实搞好协调配合,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会议要求,为提高组织指挥效率,部队到达灾区后的组织输送和用兵安排由成都军区负责。13日23时20分,我向成都军区李世明司令员传达会议决定,明确:“现在到灾区的部队和医疗队归成都军区统一指挥。”

这次抗震救灾,十几万兵力在复杂困难条件下遂行任务,保障工作面临很大压力。根据军委指示,建立总部、成都军区联指和任务部队三级保障体系,组织各项保障。在灾区固定通信设施严重损毁的情况下,综合运用航空航天和技术侦察等先进手段获取灾区影像数据,紧急开设应急通信站和野战气象水文站,紧急配发卫星导航定位装备,确保了通信和测绘气象保障。为解决部队吃饭、饮水、住宿、卫生、供油等具体问题,紧急为部队配发炊事车、净水车,补充军需、卫生和野营物资,协调地方供应商、军粮站、加油站,提供及时到位的后勤保障。采取前送预置、应急采购、调配补充和联合保障的方法,向灾区调拨土木工具、工程机械、液压钳等专用器材,全力提供装备保障。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部署要求,迅速调集大批先进的挖掘机、推土机、净化水设备等急需装备器材,有力支援了部队抗震救灾行动。

人的生命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

“要把挽救人民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抗震救灾一开始,胡主席就作出重要指示。

12日夜,温家宝总理在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强调:“当前第一位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

军委郭副主席、徐副主席要求广大官兵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要把抢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根据中央领导和军委首长指示,在给部队下达预先号令的时候,我特别强调,“要急人民群众之急,解人民群众之难,奋力拼搏,努力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当时,灾区余震不断,一日数震,有的高达6.3级,危房倒塌,山体滑坡,乱石横飞。这种险恶的环境对部队救灾行动既是极大的困难和阻碍,也是极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在抗震救灾初期缺少工程机械的情况下,官兵们昼夜连续奋战,依靠携行的土木工具和双手挖掘搜救被埋被困人员,不放弃任何一个抢救生命的可能。

从废墟下救人离不开专业工具,需要筹措调集先进的工程机械和设备器材。我在给部队下达命令时一再叮嘱部队领导:“要备好救灾工具,你们去首先是救人,没有救灾工具不行;要注意科学施救,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民解放军毕竟不再是当年那支只有小米加步枪的部队了。道桥筑城、医疗防疫、核化防护、卫星通信等一支支专业技术力量紧急赶赴一线,生命探测仪、透墙雷达和破拆工具等专业救援器材源源不断运抵灾区,救援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现场指导,救援效率明显提高。某工兵团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转战都江堰、绵竹、北川、映秀等重灾城镇,挖掘被埋人员1100余人,生还49人,搜寻定位幸存者300余人。北京、济南军区使用野战医疗方舱在绵阳、德阳开设2所战地医院,运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紧急救治重症伤员,解决了救灾燃眉之急。

作为一名老兵,我深深地理解军队对人民的深情大爱;作为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组长,我深深地为中国军人的英勇而骄傲和自豪。

城镇的灾情,深深地牵动着胡主席的心;偏远山村受灾群众的安危,同样深深地牵动着胡主席的心。

5月16日上午,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在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胡主席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实地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在北川中学,当胡主席得知还有数百名师生被埋,他坚定地说:“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在漩口镇,胡主席进一步指出:“现在许多村的灾情还不清楚,要组成小分队,尽快赶到村里。能走水路的走水路,能走陆路的走陆路,没路的地方就靠腿,要尽快进去,搞清楚灾情,解决群众眼前的困难,对伤员进行及时救治。”胡主席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的救援队伍都深入到每个村,把群众基本生活安顿好,我心里就踏实了!”

17日夜,胡主席在成都召开会议,作出重大决策:“要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消防特警的突击队作用,在救援队伍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胡主席的重要指示,是对全军将士的紧急动员令。

为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5月16日和17日,郭副主席在成都两次召开抗震救灾部队领导干部会议,就做好部队抗震救灾工作,特别是把救援工作向乡村拓展、“进村入户”进行紧急部署。17日,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和成都军区联指下发全力推进救灾工作向村寨扩展的指示,要求广大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按时间节点到位,坚决完成任务。

19日,郭副主席带工作组,乘直升机到灾区村寨,对部队“进村入户”情况进行实地检查。21日,徐副主席赶赴陇南灾区,深入山村慰问受灾群众,勉励官兵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完成胡主席赋予的任务。

为尽快赶到一处处亟待救援的村寨,70多名军以上领导带领6万多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编成1400多个小分队,采取机降和徒步的方式,跋山涉水,昼夜突进,全面展开进村入户行动。

19日14时28分,2万多名首批“进村入户”官兵克服千难万险,全部进入重灾区174个乡镇1480个行政村,逐户逐人施展营救,为灾区人民带去了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

吃饭、穿衣、喝水、居住是灾民生活的基本保证。仅四川灾区就有3000多万人,每人每天一斤粮就要1.5万多吨,在道路阻断、空运受气象条件制约的情况下,保障压力越来越大。救灾一开始,胡主席就指示要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郭副主席指示:“部队战略储备能支援的就支援,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用运输机空投,条件不行就用直升机。”

各部队认真贯彻胡主席和军委首长的指示要求,坚持救人救灾紧密结合、同步展开。地震后的一周内,部队紧急筹措30万日份野战食品、28万套被装、2万袋代血浆和3.5万顶帐篷,7天内全部空运至灾区。在都江堰、绵竹、北川、平武等极重灾区,部队集中开设野战饮食供应站和供水站,每天为灾区群众提供热食、饮用水。

救助伤员是抗震救灾的重中之重,军队医疗卫生人员迅速组织起来支援灾区。地震当晚,军队紧急抽组50支医疗队,次日空运进入灾区。抗震救灾期间,全军共有108支医疗队、3700名医务人员赶赴灾区,救治伤病员80万余人次,收治伤病员7万余人,以最大努力挽救受伤人员生命。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条件下,陆航部队出动上百架直升机飞行4000多架次,转移危重伤员、解救被困群众7800余人,空运空投救灾急需物资2200多吨。

集中精兵锐器,打赢三场硬仗

在第一阶段救人的任务基本完成之后,又面临打通交通线、排除堰塞湖险情、卫生防疫三个大硬仗。

路,至关重要,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攸关千千万万人的生命。现在,交通线就是生命线。

5月17日,在成都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胡主席指出,“当务之急是要组织精兵强将,克服各种困难,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往重灾区的道路交通,确保抢险救援人员、设备和受灾群众急需的生活物资能够及时运进去,确保受伤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打通生命之路,刻不容缓。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对修复道路作了总体安排。根据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的部署,武警交通部队紧急抽调各地机械操作手组成抢险突击队,进驻都江堰市紫坪铺镇;第二炮兵从全国7个省市抽调上千名工程技术人员,迅速在北川集结;一支支军队工程部队派出最强的队伍、最好的设备,以最快的速度,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川蜀大地……

摇摇欲坠的悬崖边,湍急咆哮的岷江峡谷旁,军地施工队伍合力奋战,抢通“生命线”的接力赛如同硝烟四起的战场。机械的轰鸣,雄浑的口令,钢钎、铁锹与顽石的碰撞,吹响了“生命线”上嘹亮的冲锋号……

5月13日,通往北川和青川的道路被抢通;

5月14日,通往平武和卧龙的道路被抢通;

5月15日18时,绵竹至北川的道路被抢通;

5月15日21时,震后第一条通往汶川县城的道路被抢通;

5月17日,通往映秀镇的道路被抢通;

5月24日9时53分,宝成铁路109隧道打通……

一条条“卡脖子”路段被打通,扫清了救援部队和救灾物资全速进入灾区的障碍。


****************************下面2段省略总结话语.........从总参谋长忆四川救灾看真实国防卫星侦察与军事反应速度机制的能力与不足

人物小传:陈炳德,1941年7月生,江苏南通人,1958年参加工作,1961年入伍。历任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集团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南昌陆军学院院长、陆军指挥学院院长、集团军军长,南京军区参谋长、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15、16、17届中央委员。

利用一切手段查明灾情

5月12日14时30分,一份特急电报使我心头一震: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后修正为8.0级),具体灾情正在了解之中。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与唐山大地震作比较,这可能是一场罕见的巨大灾难!

早一分钟了解灾情,就能早一分钟制定出兵方案。胡主席和军委首长要求,动用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查明灾情。

我立即传达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特别交代应急办:“这是特殊时期,要建立特殊机制,简化程序,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重要信息不必综合,可以直接用白纸条传来。”各单位严格落实抗震救灾作战值班制度,主要领导亲自值班,主动、及时、准确上报情况,抢救重点、进度、困难以及问题等不断传到总参谋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部分灾区受损情况逐渐探明,但震中汶川等重灾区一直杳无音讯,成为令人揪心的“孤岛”。

我通过军委一号台搜寻第一线的指挥员,迅速接通了正在带队奔赴灾区的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向怀树同志,他边走边报告所见所闻:灾情异常严重。

成都军区处于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大量第一手信息要从那里传出。我把电话打到成都军区作战值班室:“要迅速出动赶赴灾区救灾,部队人员进去时要带通信分队,尽快查明灾情报上来!”

空中各种信息资源被紧急利用起来,重灾区的各种高分辨率影像资料源源不断地报送上来。一条条消息像拨开乌云透出的一束束弧光,使重灾区的情况初为人知,为党中央、胡主席的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火速调遣14万大军疾驰灾区

地震发生后,军队应急机制全面启动。根据胡主席和军委指示,成都、兰州军区迅速派出部队奔赴灾区救援。部队一动,全国人民立刻感受到了党中央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和对灾区群众的关心,看到了希望,有了主心骨。

正在昆明部队调研的军委郭伯雄副主席立即对组织部队参加抗震救灾作出安排,并迅速赶赴灾区现地指挥抗震救灾。军委徐才厚副主席在北京召开紧急会议,对部队抗震救灾进行研究部署。

12日15时40分,我签呈第一份出兵命令,派某集团军工兵团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灾区。
18时10分,胡主席打来电话,询问部队救灾准备情况。我向胡主席报告:“部队4400人正在向灾区机动,但道路保障情况不好。”

19时20分,我给四川省军区作战值班室打电话,要求值班的省军区苏巍副司令员:“马上组织部队进入灾区,民兵预备役部队可以直接行动,现役部队也可边行动边报告,在灾区附近的一切部队都可以调用。”

随着灾情陆续报来,我越来越意识到,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仅靠驻灾区附近的部队远远不够,必须立即大规模增兵。根据98抗洪的经验,为加快部队投入速度、便于组织指挥,同时考虑到当时全军部队执行战备训练任务情况,一个“集中使用济南军区部队、适当调集其他部队、多路多方式开进”的方案逐步形成。

21时34分,我顾不得平时那些繁琐的程序,拿起电话直接给济南军区范长龙司令员下达预先号令:“济南军区两个集团军立即做好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准备,随时待命出动。”

22时34分,胡主席来电话指示:“当务之急是救人。兵力出动越多越好、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胡主席还询问了救灾部队输送问题。“部队输送有两条措施:一是空运,空军和地方运力结合起来,据了解,机场问题不大,可以保障起降;二是后续部队铁路输送和摩托化开进相结合。”我向胡主席报告,并简要汇报了用兵方案。

“可以这么定下来。”胡主席进一步指示,“现在的关键是速度,要抓紧救人!”胡主席的语气坚定而凝重。

“为加快速度,建议派空军的空降兵赶赴灾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派小分队伞降查看灾情。”我向胡主席建议。胡主席当即同意,并要求注意空降兵伞降的安全。我随即报告军委首长,并与空军领导通话商定有关事宜,要求空降兵某部随时准备出动。

23时50分,胡主席再次来电话询问部队抗震救灾部署情况。我报告说:“重灾区是汶川、北川、绵竹、什邡等地,成都军区某集团军1万人正准备紧急机动,空军空降兵某军6000人13日早上8点即可出发,防疫医疗分队同时赶赴灾区。”

一个小时后,经胡主席和军委首长审批,总参谋部发出《关于参加抗震救灾的命令》,调动3.4万名官兵参加抗震救灾。

军队出动的速度,维系着无数百姓人家的重托和生命的希望。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紧急作出部署,铁路、交通部门启动最高等级应急方案,顾全大局,调整运力,优先保障部队输送。在四总部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迅速调集军民航63架运输机连续飞行,在17个铁路车站同时装载,摩托化机动部队昼夜兼程,空中投送、铁路输送、摩托化开进、徒步强行军、水路突进……一场前所未有的战略大投送以超常规的方式迅即展开。

13日凌晨开始,济南、成都军区22000名官兵陆续从驻地出发,紧急开赴灾区,当晚先头部队已达都江堰灾区展开救援。24时,空运的济南军区和空军空降兵部队11000名官兵先后飞抵成都、绵阳,奔赴灾区投入救灾。在陇南和陕南,兰州军区、空军及当地武警部队4000多名官兵也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

两天来不断传回的情报显示,地震灾情比最初预想的要严重得多,灾区还需要增兵。根据胡主席和军委首长指示,总参谋部紧急筹划下一步用兵方案。

14日12时20分,胡主席打来电话:“前方说兵力不足,还需要再出动3万人。”我报告胡主席:“再出3万人没问题。济南军区还有2.2万人做好了准备,空降兵还可出部分兵力,海军陆战队1个旅也已准备出动。请主席放心,兵力需要多少就出动多少。”

灾区大部分地区道路不通,大多处于山区,空运空投急需大量直升机。14日晚20时,徐副主席主持召开空运空投协调会,传达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精神,决定立即从全军调集增派直升机。

夜里23时,我向胡主席报告了两个情况:一是直升机已组织好了,二是今天增派的3万多部队已开始出动。胡主席指示,“直升机除了已在前面的36架,还要再出动60架,民航也出动30架。”随即,我签呈命令,增派陆航直升机赶赴灾区。

数日之间,军队先后调遣14万多部队进行抗震救灾,涉及地域之广、动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创下了我军抗灾历史记录。某集团军“红军师”先遣部队25小时机动1200公里,海军陆战队某旅43小时机动1860公里,火速赶往灾区,赢得了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国外媒体称,中国军队在震后的反应之快令世界震惊,并称这一壮举为“救援大长征”。

陆海空各路大军云集灾区,科学组织尤为重要。5月13日上午,军委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成立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由我担任组长,葛振峰副总参谋长、总政贾廷安副主任、总后李买富副部长、总装李安东副部长任副组长,在胡主席和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下,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总体部署,组织指挥军队抗震救灾行动。

当天下午,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胡主席和军委决策意图,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严密组织部队行动,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切实搞好协调配合,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会议要求,为提高组织指挥效率,部队到达灾区后的组织输送和用兵安排由成都军区负责。13日23时20分,我向成都军区李世明司令员传达会议决定,明确:“现在到灾区的部队和医疗队归成都军区统一指挥。”

这次抗震救灾,十几万兵力在复杂困难条件下遂行任务,保障工作面临很大压力。根据军委指示,建立总部、成都军区联指和任务部队三级保障体系,组织各项保障。在灾区固定通信设施严重损毁的情况下,综合运用航空航天和技术侦察等先进手段获取灾区影像数据,紧急开设应急通信站和野战气象水文站,紧急配发卫星导航定位装备,确保了通信和测绘气象保障。为解决部队吃饭、饮水、住宿、卫生、供油等具体问题,紧急为部队配发炊事车、净水车,补充军需、卫生和野营物资,协调地方供应商、军粮站、加油站,提供及时到位的后勤保障。采取前送预置、应急采购、调配补充和联合保障的方法,向灾区调拨土木工具、工程机械、液压钳等专用器材,全力提供装备保障。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部署要求,迅速调集大批先进的挖掘机、推土机、净化水设备等急需装备器材,有力支援了部队抗震救灾行动。

人的生命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

“要把挽救人民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抗震救灾一开始,胡主席就作出重要指示。

12日夜,温家宝总理在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强调:“当前第一位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

军委郭副主席、徐副主席要求广大官兵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要把抢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根据中央领导和军委首长指示,在给部队下达预先号令的时候,我特别强调,“要急人民群众之急,解人民群众之难,奋力拼搏,努力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当时,灾区余震不断,一日数震,有的高达6.3级,危房倒塌,山体滑坡,乱石横飞。这种险恶的环境对部队救灾行动既是极大的困难和阻碍,也是极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在抗震救灾初期缺少工程机械的情况下,官兵们昼夜连续奋战,依靠携行的土木工具和双手挖掘搜救被埋被困人员,不放弃任何一个抢救生命的可能。

从废墟下救人离不开专业工具,需要筹措调集先进的工程机械和设备器材。我在给部队下达命令时一再叮嘱部队领导:“要备好救灾工具,你们去首先是救人,没有救灾工具不行;要注意科学施救,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民解放军毕竟不再是当年那支只有小米加步枪的部队了。道桥筑城、医疗防疫、核化防护、卫星通信等一支支专业技术力量紧急赶赴一线,生命探测仪、透墙雷达和破拆工具等专业救援器材源源不断运抵灾区,救援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现场指导,救援效率明显提高。某工兵团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转战都江堰、绵竹、北川、映秀等重灾城镇,挖掘被埋人员1100余人,生还49人,搜寻定位幸存者300余人。北京、济南军区使用野战医疗方舱在绵阳、德阳开设2所战地医院,运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紧急救治重症伤员,解决了救灾燃眉之急。

作为一名老兵,我深深地理解军队对人民的深情大爱;作为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组长,我深深地为中国军人的英勇而骄傲和自豪。

城镇的灾情,深深地牵动着胡主席的心;偏远山村受灾群众的安危,同样深深地牵动着胡主席的心。

5月16日上午,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在攻坚克难的紧要关头,胡主席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实地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在北川中学,当胡主席得知还有数百名师生被埋,他坚定地说:“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在漩口镇,胡主席进一步指出:“现在许多村的灾情还不清楚,要组成小分队,尽快赶到村里。能走水路的走水路,能走陆路的走陆路,没路的地方就靠腿,要尽快进去,搞清楚灾情,解决群众眼前的困难,对伤员进行及时救治。”胡主席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的救援队伍都深入到每个村,把群众基本生活安顿好,我心里就踏实了!”

17日夜,胡主席在成都召开会议,作出重大决策:“要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消防特警的突击队作用,在救援队伍进入所有乡镇的基础上,尽快进入所有村庄,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竭尽全力搜救被困群众。”胡主席的重要指示,是对全军将士的紧急动员令。

为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5月16日和17日,郭副主席在成都两次召开抗震救灾部队领导干部会议,就做好部队抗震救灾工作,特别是把救援工作向乡村拓展、“进村入户”进行紧急部署。17日,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和成都军区联指下发全力推进救灾工作向村寨扩展的指示,要求广大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按时间节点到位,坚决完成任务。

19日,郭副主席带工作组,乘直升机到灾区村寨,对部队“进村入户”情况进行实地检查。21日,徐副主席赶赴陇南灾区,深入山村慰问受灾群众,勉励官兵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完成胡主席赋予的任务。

为尽快赶到一处处亟待救援的村寨,70多名军以上领导带领6万多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编成1400多个小分队,采取机降和徒步的方式,跋山涉水,昼夜突进,全面展开进村入户行动。

19日14时28分,2万多名首批“进村入户”官兵克服千难万险,全部进入重灾区174个乡镇1480个行政村,逐户逐人施展营救,为灾区人民带去了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

吃饭、穿衣、喝水、居住是灾民生活的基本保证。仅四川灾区就有3000多万人,每人每天一斤粮就要1.5万多吨,在道路阻断、空运受气象条件制约的情况下,保障压力越来越大。救灾一开始,胡主席就指示要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郭副主席指示:“部队战略储备能支援的就支援,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用运输机空投,条件不行就用直升机。”

各部队认真贯彻胡主席和军委首长的指示要求,坚持救人救灾紧密结合、同步展开。地震后的一周内,部队紧急筹措30万日份野战食品、28万套被装、2万袋代血浆和3.5万顶帐篷,7天内全部空运至灾区。在都江堰、绵竹、北川、平武等极重灾区,部队集中开设野战饮食供应站和供水站,每天为灾区群众提供热食、饮用水。

救助伤员是抗震救灾的重中之重,军队医疗卫生人员迅速组织起来支援灾区。地震当晚,军队紧急抽组50支医疗队,次日空运进入灾区。抗震救灾期间,全军共有108支医疗队、3700名医务人员赶赴灾区,救治伤病员80万余人次,收治伤病员7万余人,以最大努力挽救受伤人员生命。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条件下,陆航部队出动上百架直升机飞行4000多架次,转移危重伤员、解救被困群众7800余人,空运空投救灾急需物资2200多吨。

集中精兵锐器,打赢三场硬仗

在第一阶段救人的任务基本完成之后,又面临打通交通线、排除堰塞湖险情、卫生防疫三个大硬仗。

路,至关重要,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攸关千千万万人的生命。现在,交通线就是生命线。

5月17日,在成都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胡主席指出,“当务之急是要组织精兵强将,克服各种困难,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往重灾区的道路交通,确保抢险救援人员、设备和受灾群众急需的生活物资能够及时运进去,确保受伤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打通生命之路,刻不容缓。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对修复道路作了总体安排。根据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的部署,武警交通部队紧急抽调各地机械操作手组成抢险突击队,进驻都江堰市紫坪铺镇;第二炮兵从全国7个省市抽调上千名工程技术人员,迅速在北川集结;一支支军队工程部队派出最强的队伍、最好的设备,以最快的速度,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川蜀大地……

摇摇欲坠的悬崖边,湍急咆哮的岷江峡谷旁,军地施工队伍合力奋战,抢通“生命线”的接力赛如同硝烟四起的战场。机械的轰鸣,雄浑的口令,钢钎、铁锹与顽石的碰撞,吹响了“生命线”上嘹亮的冲锋号……

5月13日,通往北川和青川的道路被抢通;

5月14日,通往平武和卧龙的道路被抢通;

5月15日18时,绵竹至北川的道路被抢通;

5月15日21时,震后第一条通往汶川县城的道路被抢通;

5月17日,通往映秀镇的道路被抢通;

5月24日9时53分,宝成铁路109隧道打通……

一条条“卡脖子”路段被打通,扫清了救援部队和救灾物资全速进入灾区的障碍。


****************************下面2段省略总结话语.........
不过.....在指挥调度、侦察手段和效果来看还是很有问题吧,比如说什邡和绵竹受灾很重,但前两天却不受重视,这两个地方交通很方便,救援却....................
肯定有问题,但问题不是主要的,另外那些个地方是地震中心吗?我们的军队还需要改革,军费还需要增加。我们的装备还是太差,但军队的风貌还是那支指哪打哪的军队,我们的军队还是人民的军队。
建议组建一个国家应急指挥部门,专门用于民事救灾行动。

虽然反应很快,但是应对情况确显得非常不足。例如,物资的收集和发放。向灾区运了大量的方便面,而最初根本找不到开水。

而且由于512的强度太大,地方政府基本上全部瘫痪,除了自己声音能传递到的地方,其他地方都失去有效管理。应该及时宣布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反应速度是相当的快,但是更重要的进一步完善机制--专业化的准备才能把一腔热情化为动力。
不知道印度震一下的反应速度是什么样。
A3的可参考A3发洪水的时候!  邦政府都瘫痪鸟!:D
"虽然反应很快,但是应对情况确显得非常不足。例如,物资的收集和发放。向灾区运了大量的方便面,而最初根本找不到开水。"
-- 这个有点要求过高了. 方便面可以干吃.

"重灾区的各种高分辨率影像资料源源不断地报送上来"
--这短信息没有给出时间范围. 真是可惜
生命探测仪、透墙雷达和破拆工具等专业救援器材源源不断运抵灾区,
================================================
透墙雷达是dirahboric 大仙说的东西吗
同时考虑到当时全军部队执行战备训练任务情况,一个“集中使用济南军区部队、适当调集其他部队、多路多方式开进”的方案逐步形成
---------------------------------------------------------------------
就济南方向压力小,南京军区按兵不动
当时很多军力都在防备WW
原帖由 木脑壳 于 2008-12-10 22:28 发表
不过.....在指挥调度、侦察手段和效果来看还是很有问题吧,比如说什邡和绵竹受灾很重,但前两天却不受重视,这两个地方交通很方便,救援却....................


大部分人都在往震中赶
地震后民政部门已经瘫痪
了解灾情也要人去做才行
毕竟不是穿越,能有人提前知道所有的情况
这些都是很难避免的
曾参与921地震救灾工兵的几点建议!
      
    
                
    投入军队积极救灾是必要的,而调动济南的机械化师也可以理解,因为该军区为总战略预备队,大概是最快可以机动移防的。但是台湾军方在做地震防灾预案时,曾参考过救灾经验最丰富的日本自卫队震后救灾报告,发现增派以作战为训练目的的野战军队进入灾区其实作用并不大。其实在第一时间需要的三个兵种是无线通信、战斗工兵、野战医院。
                
    921地震发生后15分钟,台湾国防部所属的参谋总部依照预案发出三道命令,第一道是关于通信,就是各军团通信营开始准备器材,要求在通知灾区地点后,马上能空降无线电兵到受困灾区。并且命令空中预警机立即升空,在灾区通信系统受损时,在灾区上空中继无线电讯号。后来统计在抢救前三天,24小在空中轮班的空中预警机共中继了9千多通求救、要求救灾物资的通信,并且让搜救指挥能全盘掌握在灾区的所有救灾单位。而无线电兵也以二个人为一组,在震后二个小时就由直升机机降到还无法回报灾情到台北的可疑地区,并且建立了连系管道,并且在几个小时候,整个野战通讯营就在灾区建立了临时无线通讯网,一直工作到所有受困灾区通信修复为止。
                
    第二道命令是抽调本岛所有军团直辖的工作群、联兵旅直辖的工兵连,赶赴灾区。当时我就是某军团工兵群的连络官,由于军团直辖的工兵群拥有极多的重型机械,因此参谋总部特命所有的运输部队与随后征调来的民间车辆第一优先支持工兵部队。这让本岛三个军团直辖的工兵群都能在第一时间能赶到灾区。因为由日本救灾的经验总结,抢信道路是所有救灾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只要抢通了道路,所有的医疗物资,饮用水、食物就可以进入灾区,灾区重伤的人可以马上后送,尸体也可以运离灾区以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当时依照命令,参谋总部承国家搜救指挥应变中心的要求,限定在几点几分内工兵部队要推进到什么地方。推定的技巧是将工兵分组,像我们工兵营就依编制分为第一连、第二连、第三连,各配属军团支持的土石承重车辆。遇到第一个坍塌障碍时,先不求全力抢通,而且先想办法排除障碍,让工兵与野战救护悍马车能通过。由于军用工兵与军用重机承受恶劣路面的能力远比兵用机具好,所以可以很快的让第二连、第三连通过向前推进。留下第一连继续在原地抢修至民用车辆可以通行为止。而抢先通过的第二连、第三连则继续推进,遇到障碍时再以同样的方法让第三连快速通过到下一个障碍点进行抢修,等到第三连排除障碍到一个程度能让军用工兵通过时,第一连大概也修好前面的障碍并且赶到前头了,可以再挺进下一个障碍点。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幅的减少抢通需要的时间,让灾区尽快抢信道路,则大批民间救援物资与义工就能进入灾,将伤害减到最少。
                
    另外野战医院也是很重要的。当时参谋总部一下命令,军团所属的野战救护车马上就上路了。在我们抢通部分公路时,越野性能极佳的悍马野战救护车就进入山地村落。虽然这些野战救护型的悍马车比不上正规的医院,但是能马上在缺乏医疗的灾区进行检伤分类,每一部救护型的悍马车就是一个小诊所。轻伤的就地医疗,小手术也能在车上进行,严重的可以用无线电要求直升机后送。缺乏的药品也可以立即的要求空投。后来统计,当日投入了所有台湾军队在西部地区的所有悍马救护车,在灾区进行了上万次野战小手术,并且后送了上千名重伤病患。
                
     抽调通信、工兵、医疗等辅助单位,并不会影响各军团的战备任务。当为了怕出现防务空隙而要远从济南调动部队时,不如就近要求各军区的辅助单位立即赶赴灾区,将宝贵的空运能量用于药品、特殊工兵、特勤救难队、搜救犬使用。事实上各国都证明了,徒手进入灾区的一般战斗部队能做的事很有限,与一般平民是差不了多少的。
原帖由 长兴上空的鹰 于 2008-12-11 08:30 发表
同时考虑到当时全军部队执行战备训练任务情况,一个“集中使用济南军区部队、适当调集其他部队、多路多方式开进”的方案逐步形成
---------------------------------------------------------------------
就济南方 ...


520之前,南京和广州军区的部队能随便调动吗?
呵呵,又聊到解放军抗震救灾的话题了,当时在虚幻有个专门的贴子讨论相当热烈,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真是可惜了。
个人总体感觉,解放军的反应速度相当快,采取的应急措施很到位,救灾效率比较高,但是问题也不少。比如基层部队缺乏先进的通信设备,尽管北斗终端机已经批量装备,但是西南地区各部队却很少,早先进入震中的一些团级单位都没有,后来总部紧急调拨1000台支援。再有,随着陆军向重型化、机械化方向发展,部队机动对公路的依赖程度大大高于以前,在道路全毁的情况下一时束手无策,必须由工兵开路,这个倾向值得注意;前往一线的工兵部队普遍缺乏适合山地作战的施工机械,前几年由总参X研究所开发的“蜘蛛人”高原山地工程机械迄今只在西藏军区试用,没有大量装备。
原帖由 bbbullet 于 2008-12-11 00:03 发表
建议组建一个国家应急指挥部门,专门用于民事救灾行动。

虽然反应很快,但是应对情况确显得非常不足。例如,物资的收集和发放。向灾区运了大量的方便面,而最初根本找不到开水。

而且由于512的强度太大,地方政 ...

你说的这个“国家应急指挥部门”不是已经有了“防指”了吗,还多事干什么?
原帖由 肚子咕咕 于 2008-12-11 08:54 发表
曾参与921地震救灾工兵的几点建议!
      
    
                
    投入军队积极救灾是必要的,而调动济南的机械化师也可以理解,因为该军区为总战略预备队,大概是最快可以机 ...


是,所以台湾军在没有工程机械的情况下从不徒手救人,民主就是好啊
台湾日本的经验完全不能放在大陆用, 台湾地震还是以点为主. 而且面积小.
大陆地震是一个面, 面积两个台湾那么大. 另外大陆这次地震的区域道路
情况非常恶劣, 人口又非常多,地方政府也没有什么卫星电话, 当地住军很少.

可以说大陆的救援基本上谈不上救援, 几个救援对能救几个人? 最关键的
还是把活着的人救出来, 处理好.

欧洲和东亚国家很多经验在中国完全不起作用. 我打个比方道路, 本来
青藏高原就地址条件就很差, 平日就喜欢塌方, 地震一来几乎连道基都没了
你拿日本和台湾抢救经验就没太大用处. 另外就是人口和面积. 设想一下
假如全台湾同时来个8级地震, 台北市区大量房屋倒塌. 军队营房倒塌
甚至部分机场跑道裂缝, 基础设施损坏严重, 你还谈什么救援? 先救自己再说!!!

我又举个例子英国, 英国的洪水来了, 当地军队就用"塑料"做的一米高的围墙拦水
看起来很专业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根本不管用, 因为长江不是塑料板儿能挡得住的.
==========
这就是把台湾例子拿到大陆的典型例子:

    越野性能极佳的悍马野战救护车就进入山地村落==道路全部封死, 塌方, 汗马那样大的车只能把道路堵得更死而已. 还不如人的两条腿快.
==========
八级大地震 [:a7:] [:a11:]   

如果按照严格的防震标准建房 大多数房子根本不会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24c560100bglp.html

  报社不同意发稿,但我一直想做这个采访,最终不管他发不发,我借采访三峡之机,从重庆坐车到了绵阳,然后从江油租车经通口进入北川。

    这条路,是我没有走过的。“5.12”地震发生后,我是报社最先知晓的记者,最先申请前往地震灾区,却因某个别领导照顾嫡系而成了最后出发的人,相反成就了我“最后一个出发却最先到达现场”的美名,我比早一天出发的第一组记者,早到达北川数小时。当时进入的那条路,是从绵阳到安县经擂鼓入北川。也就是在温家宝总理命令部队当天打通通往灾区的命令后,是晚12时后刚刚挖开进入北川的这条救援生命线,我随着开路的建工集团铲车队一起进入。

    重返北川,就有意选了一条不同的路线,也是灾后很久才打通的路线。从江油过通口镇不远,就进入地质滑坡段了,越往前行路越烂,陡峭的山体上尽是处处泥石流滑垮坡。慢慢让人在行进途中感受到地震中心地表的烈度。

    到达经唐家山堰塞湖流下来的湔江下流,就是北川县的邓家乡了。这里很多村落不久前遭受了“9.24”特大暴雨泥石流的洗劫,一般是一条泥石流滑痕所至,沿线村舍皆无。地震后满山摇落的土石,再被8-9月份的特大暴雨冲刷,河床里到处是上流和两边山坡上冲刷下来的泥石,河床明显淤高。

  从邓家乡上去,几公里就到了北川新城的入口。这里已经修起铁围栏,武警把守着大门,不是本地人和必经县城路往上走的人,一律不准放进。守卡的一名广东兵说上面并严令未经地方许可,不准放入任何记者。所以我的记者证也没起作用。和小战士泡了半天蘑菇,并帮他调解了一群要经由城返乡的本地农民和他的冲突矛盾后,小战士允许我到前面小看一看,并规定了只准走到新城吊桥那里,不准进入老城。上面这张图就是新城街道一景,让我想起建国家级地震博物馆的事来。
    但走到吊桥那一带,发现建国家地震博物馆的想法可能太天真了,老城很多地方遭受了严重的泥石流冲击。加上唐家山泄洪时冲刷下来的大量泥石,已经淤高了湔江流经县城那个”之“字型大拐河床10多米,上图那个吊桥,“5.12”地震后我于5.13当天走过,当时只是震得桥面变形,但还可行人,后来也被唐家山泄洪时的洪流冲塌了,大半截埋进了泥石流中。

    而湔江,干脆改道了。它不再走大“之”字拐,而是在沿老城向西流了一段后,在过了隧道口后直接冲出一条河道截湾取直了。也就是说改道后不经吊桥、而是在吊桥下面取直流走了,以后老城和新城交界处的这个“之”字拐被废了。

    上面一图呆见地震发生时的猛烈。五楼客厅里的一个单人沙发,被摇得掉了下来,而客厅里的长沙发已经在五楼客厅窗子处露出半截,也快掉了出来。从地震到半年多后,它们一直保持这个原样。

    沿河原来的河堤几乎看不到了,汽车站和原来里面停着的许多车都冲不见影了,甚至连原车站的模样都快看不出来了。只有那几片蓝色的棚顶,在提醒我那里是数百人遇难、我也曾在布那里救人的农贸市场。那一片数条街被后面崩滑山体推成的废墟小山岗上,竟然悲情地长出了绿绿青草,那是埋藏了上万人的巨大的坟场啊。

    时间过了这么主,空气中到处还能闻到消毒药水的味道,晃了半天,晚上回到江油,嗓子居然有些红肿起来,不知那些强力消毒的药物是否对人体有些妨害。

    在县城九道拐最后一道拐处,也就是湔江大回坏于新老县城交界的地方,这里背靠景家山,地震发生时从山上崩落的巨石砸毁了许多正在路上行驶的车辆,在这里我看到一双半裸露的美丽的女人的大腿,可是小腹以上被二层楼高的巨石砸扁了,多天以后都拉不出,后来经过时能闻到散发出阵阵恶臭。

    路边还有一条从北川中那边流下来的小河,经历了唐家山泄洪和“9.24”泥石流后,冲来的木石泥流混着许多家俱杂物,将这一带填高淤高了十多米,连进入老城车站的那个高大的碑坊都快埋平了。

    从这望,老城被王家岩土崩掩埋了半边城,包括政协、人大、县政府公安局、小学、幼儿园和几条老街。沿河一带,因为唐家山泄洪,洪水冲入,几乎被扫荡得难可辩认。经过了地震和后来的泄洪,再加上“9.24”暴雨泥石流,老城废墟已经被埋掉了一半。也就是说,规划中的国家地震遗址公园,已经被天公抺去了一半,不少房子被泥石流埋得只剩个屋顶。

    上图是一个非常悲惨的地方:茅坝中学。

    5.12地震时,数十秒剧烈摇晃后,景家山正对学校的数百万方巨石山体滑落,将这个有2000多学生的学校整体掩埋,只逃出了几十名学生。记者行经此地,仍能闻到浓烈的尸臭。幸存的只是校门前的这根旗杆,当时它上面还挂着一面鲜红的国旗,在惨痛的废墟前高高飘扬,目前被取下来保存在有关部门,准备将来建起地震博物馆作重要地震文物。

    住在唐家山上游的村民,和韩乾武(中)和儿子在新城通过大桥往隧道处的断桥忙活着,这里是二桥夹一隧,二条桥都断了,后面的桥是“5.12”时就震断了,前面的桥是在唐家山泄洪时冲断的,当时从隧道那边河床里扑上来的涌浪,都从隧道里溢流出来。这条桥,在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时的电视直播中,我看到洪水冲断了它。

    老韩他们在这自发地建只有在怒江峡谷才常见的简易溜索吊桥,说上面的猪仔运不出来,里面的人口和粮食也得出来,湔江这一带,桥梁都断了,政府也不可能再修这个废城的交通,只能靠这个法子了。

    老韩的女儿在北川中学就读,5.12时遇难。他本是搞承包建筑出身的,他带人1984年修起的楼房仍在新城屹立着,说起为何那么多学校垮楼,为何死伤那么多学生,老韩和儿子眼里涌出了泪花,他说:“还不就是建筑质量的问题?北川的一下代,几乎断代了啊!学生死亡的人数比政府宣布的,多出很多,北川县城真实遇难的人数也比公布的多出一倍。”

    他举了一堆专业分析,付出了女儿生命代价的汉子,也同样投诉无门,他能做的,就是和儿子一起,用索尼DV和相机记录北川,拥有大量调研数据和影象资料。等待有一天讲真话。

    这是县城下游一处吊桥。吊桥在唐家山泄洪时被冲毁,村民们只能捞起一条钢缆,湍流在下中两岸对接起来,挂上个溜索吊篮渡人。两边各一条200米长索对拉,否则因吊索有度颇大的坡斜溜不到彼岸。还得两边有人,因为最后一人溜过去时,背后的拉索得有人牵着,否则掉到河里缠入石中,另一头放人这头没索可拉就麻烦了。图中吊笼边站着的女人,后来是我帮着拉索才得以溜过江的。
一个总参谋长  张嘴闭嘴歌功颂德 最高指示

一个溜须拍马 满嘴逢迎的参谋???
一个总参谋长  张嘴闭嘴歌功颂德 最高指示

一个溜须拍马 满嘴逢迎的参谋???

==================

我说你这个人有问题. 你不看实际情况到处乱说.
陆军版里面有个懂重型汽车的, 你和他讨论一下??
原帖由 长兴上空的鹰 于 2008-12-11 08:30 发表
同时考虑到当时全军部队执行战备训练任务情况,一个“集中使用济南军区部队、适当调集其他部队、多路多方式开进”的方案逐步形成
---------------------------------------------------------------------
就济南方 ...

济南本来就是全军总预备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那次救灾过程中表现非常出众,大家有目共睹,器官一族就不用唱衰了
器官嘛。围观之
大多数房子不会倒?TG可以开始准备移民火星了。;funk
原帖由 gmt+ 于 2008-12-11 09:42 发表

你说的这个“国家应急指挥部门”不是已经有了“防指”了吗,还多事干什么?

有区别。

防指是行政机构,专业性不足。
八级地震,抗震房屋大多数不会倒?:D 你丫没睡醒吧?看看7.3的阪神大地震,抗震最NB的国家,损失怎么样.
原帖由 肚子咕咕 于 2008-12-11 10:09 发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24c560100bglp.html

  报社不同意发稿,但我一直想做这个采访,最终不管他发不发,我借采访三峡之机,从重庆坐车到了绵阳,然后从江油租车经通口进入北川。
...

zt:
赵世龙, 博主为资深报人,湘籍人士、长于鄂西、客居广东,其家为“长沙十大藏书家”之一。1993年入行至今,历任现代人报、粤港信息日报“粤港周末”、南方周末、羊城晚报、中央电视台记者和新周报主编(新周报被外电评为2004年中国最有影响力媒体)、及曾短暂担任北京(主持并设计民主与法制时报改版)和云南二份报纸的执行总编。曾获全国新闻及广东新闻特、一、二、三等奖多次,2003年入选中国中央电视台所评首届“中国8大风云记者”。曾受邀为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受聘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出版著述五册。
原帖由 朱宇 于 2008-12-11 11:26 发表
8级地震的情况下大多数房子不会倒?TG可以开始准备移民火星了。;funk

对于城市里新建的框架结构楼房,大部分还是撑得住8级地震的。
应该在武警部队中成立3个师就管专业救灾,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每天就训练这个.在配发专业设备.这样以后救灾就有主力部队了.再配合其他非专业救灾部队.足够了.我们国家天灾多
地震的破坏性要看烈度而不是震级,说烈度还要看其分布、看地质构造。同样的能量作用在不同的地质上,破坏性完全两样。20世纪初的旧金山大地震说起来是8.3级,但烈度10级的区域只有沿断裂带的一条宽度1到2公里的细线,5.12呢,按美国地震局早期公布的烈度图,烈度10级区的宽度起码有10公里。
台湾、日本的地震相对于中国大陆的来说,那烈度实在未够班。像器官、吃饱了这种人,先把日本台湾的震度6强相当于大陆的烈度几级搞清楚吧。

地震波既然是波,自然有波峰波谷,不能说旁边的老房子没事就咬定说新修的房子有问题。要为以后的抗震工作积累经验,就不能看表面现象感情用事。记者不懂得这些,也不关心科学,他们只要抓住悲情牌、做悲天悯人之态就可以混得像个有良心的记者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防震防疫防记者!
恩,中国在30年前GDP就达到10万亿RMB的话!
抗震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抗震设计所增加的费用都有你来出吗?
原帖由 ericcui1 于 2008-12-11 12:40 发表

对于城市里新建的框架结构楼房,大部分还是撑得住8级地震的。

这些房子的抗震标准是烈度8级,而不是震级8级。
四川地震灾区那些建筑大部分是按抗烈度7级修建的,11级、10级的烈度破坏下,什么用都没有。
Ⅺ度区:面积约2419平方公里,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其中映秀Ⅺ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长轴约66公里,短轴约20公里,北川Ⅺ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长轴约82公里,短轴约15公里。

  Ⅹ度区:面积约3144平方公里,呈北东向狭长展布,长轴约224公里,短轴约28公里,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县。

  Ⅸ度区:面积约为7738平方公里,呈北东向狭长展布,长轴约318公里,短轴约45公里。东北端达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陕西省宁强县的交界地带,西南端达到四川省汶川县。
  Ⅷ度区:面积约27786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规则椭圆形状展布,东南方向受地形影响不规则衰减,长轴约413公里,短轴约115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宝兴县与芦山县,东北端达到陕西省略阳县和宁强县。

  Ⅶ度区:面积约84449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规则椭圆形状展布,东南向受地形影响有不规则衰减,西南端较东北端紧窄,长轴约566公里,短轴约267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天全县,东北端达到甘肃省两当县和陕西省凤县,最东部为陕西省南郑县,最西为四川省小金县,最北为甘当省天水市麦积区,最南端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Ⅵ度区:面积约314906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均匀椭圆形展布,长轴约936公里,短轴约596公里,西南端为四川省九龙县、冕宁县和喜得县,东北端为甘肃省镇原县与庆阳市,最东部为陕西省镇安县、最西边为四川省道孚县、最北部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最南为四川省雷波县。

  二、烈度说明

  (一)本次地震的震中烈度达Ⅺ度,以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

  (二)Ⅸ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Ⅹ度和Ⅸ度边界受龙门山前山断裂错动的影响,在绵竹市和什坊市山区向盆地方向突出,都江堰市区也略有突出。

  (三)在山前盆地边缘的过渡带,烈度向东衰减很快,而西侧则衰减相对较缓。

  (四)烈度分布南北也不对称,Ⅷ度区和Ⅶ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进入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显示出断层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最大余震发生在断层北部。

  (五)Ⅵ度区在四川盆地和丘陵地区分布范围很广,一直延续到重庆市西部和云南省昭通市北端,在四川省西部面积相对要小。

  (六)此次地震有多个烈度异常区,其中汉源为位于Ⅵ度区的Ⅷ度异常区,其余均为高于所在区一度的异常区,包括:康县(Ⅸ度异常区)、中江(Ⅷ度异常区)、通江(Ⅶ度异常区)、洪雅(Ⅶ度异常区)、宝鸡-岐山-眉县(Ⅶ度异常区)、西安(Ⅵ度异常区)。(来源:中国地震局网站)
很多人连震级和烈度的区别都没搞清楚就来YY吧
麻烦你们百度一下吧,只要你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很容易搞懂的
由本次地震可以看出军队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希望明年军费增长20%~30%
原帖由 woweism 于 2008-12-11 17:45 发表
由本次地震可以看出军队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希望明年军费增长20%~30%

没用,要弥补这些不足
需要GLA那种军费投资
原帖由 肚子咕咕 于 2008-12-11 10:07 发表
八级大地震 [:a7:] [:a11:]   

如果按照严格的防震标准建房 大多数房子根本不会塌



这位兔子.....地震震塌的房子如果都按照乃地标准来修建.四川人民恐怕要为这个标准奋斗20年才修的起房子.
1997年当时家里建的新房.圈梁.现浇板.高强度钢筋水泥样样不少,花费下来5.7W左右.
地震当时俺就想俺家董事长大人当年修这房子没少花功夫.该不会有事.
等5.14回家一看...房子塌了.连边上邻居今年2月耗费40几万新建的房子都毁了.
-----这就是你说的大多数.整条街一排排房子因为地震的不规律运动 有的完好就墙裂口 有的陷到坑里...

然后还要告诉你件事.整山崩塌造成的掩埋...不管你是什么标准吧.北川县城.我的老家.以及众多堰塞湖....算了我不说了!
原帖由 freiheit 于 2008-12-11 00:45 发表
不知道印度震一下的反应速度是什么样。

印度大陆除了喜玛拉雅山交接处,貌似没什么地方有大地震的可能,喜玛拉雅山交接处也没啥人:Q
由于地震损失严重,印度政府自1947年建国以来第一次同意接受外国对印灾区的援助,救援物品已开始运往灾区。但震区居民仍心有余悸,拉图尔地区的居民已连续三天晚上宁可露宿而不愿睡在有屋顶的地方。还有消息说,今年12月或明年1月马哈拉施特拉邦还将发生地震,使人们更加惊恐。他们问,这样严重的自然灾难能不能防止,至少使其损失大幅度减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