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文职人员制度是我军力量构成重大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0:06:03
军报:文职人员制度是我军力量构成重大改革
2008年11月17日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这是目前配发各部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臂章。臂章中心图案为汉字“文”的变形,又是五角星的变形。新华社发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兴起,我军体制编制的调整,一项改革我军力量构成和用人方式的重大举措——文职人员制度应运而生
    2006年我国政府对外公布: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圆满完成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确定的任务,如期裁减员额20万。与前几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有所不同的是,这次调整精简的重点是干部,裁军20万人中有17万是军官和文职干部。这意味着十几类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保障岗位不再完全配备现役干部。文职人员制度为顺应这一改革而诞生。
    我军在建立文职人员制度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亲自决策,把部分行政、物资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学、科研、工程技术等岗位的6.2万名现役干部改为工薪制职员。这是我军使用非现役人员的一次有益尝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军队建设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0年3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这篇历史性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军队有些方面的工作人员可以改成文职人员、雇佣人员,不穿军服。”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使用文职人员的构想。     1988年4月27日,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建立了文职干部制度。这项制度对于减少授衔军官数量、保留业务骨干、稳定干部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文职干部仍保留军籍,基本套用现役军官的办法进行管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职人员制度。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兴起,我军加紧推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整体转型,军队的技术构成越来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越来越高,过去那种清一色现役军人的人员构成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与此同时,社会人才资源日益丰富,影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通过市场吸纳配置人才成为用人单位的共同选择,建立实施文职人员制度的社会环境已经具备。     2003年6月,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批准《2005年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将部分通用性强、保密要求不高、社会人才资源丰富的文职干部岗位改为编配文职人员。     两年后,2005年6月23日,胡 锦 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签署命令,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这标志着我军文职人员制度的正式建立,是对我军力量构成和用人方式的重大调整改革。从此,文职人员方阵开始在军旗下集结。     我军文职人员制度,开辟了充分利用社会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的广阔渠道,促进了人才建设思想观念、工作模式、保障机制的全面转变,在我军人才工作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实施文职人员制度,面向社会大规模招聘人才,这在我军是个新生事物。如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切实把军委的决策落到实处,是全军上下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各单位闻令而动,把文职人员聘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党委议事日程,我军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才招聘在全军范围内迅速展开。     招聘会、互联网、媒体……这些信息时代、市场环境的标志性产物,在我军人才工作中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三顾茅庐、毛遂自荐……这些流传千古的爱才用才故事,在军队文职人员聘用中再一次重现。     3年来,全军聘用单位共面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10万余条,组织各种招聘活动3000多场,与1000多家院校、人才中介机构建立了招聘协作关系,吸引了大批优秀社会人才踊跃应聘。仅2008年,全军聘用单位就收到应聘简历30多万份。     随着经验的积累、做法的完善,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方式实现了由各单位分散实施向大规模集中组织的跨越。2008年4、5月间,全军组织40多所军队院校,先后在北京、西安、武汉、南京、沈阳进行集中招聘。一时间,来自全国上百所著名高校的4.5万名毕业生,竞相应聘2200个文职人员岗位,其中大部分具有研究生学历,成为这些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一个闪亮景观。     人才建设,百年大计。能否坚持高标准,把好入口关,是检验招聘工作成效的关键,关系着军队人才建设的全局。各单位党委和机关本着对军队人才建设长远负责的精神,坚决排除各种干扰,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择优选聘,对所有应聘对象统一衡量,过程全面公开,结果张榜公布,从而使优秀者脱颖而出,落选者心服口服。3年来,总部主管部门从未接到一封反映招聘不公的来信。     文职人员自从迈入军营那天起,就注定了对他们必须有像军人一样的严格要求。为使他们尽快从一名地方人员转变为合格的军队文职人员,我军聘用单位认真组织岗前培训,使文职人员的军政素质明显提高,很快适应了军队工作任务要求。各单位深入持久地在文职人员中开展我军性质、宗旨、优良传统等专题教育,组织向英模人物学习,激发了他们为军队建设多做贡献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截至目前,军委明确的文职人员聘用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一支编配相符、进出顺畅、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文职人员队伍初步建立。     我军文职人员制度,聚集起一个全新人才方阵,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军旗添彩、为军营增辉,他们在军队这个大学校、大熔炉里迅速成长、百炼成钢     怀着建功军营、报效祖国的青春向往,大批优秀社会人才和高校毕业生走进绿色军营,组成了我军文职人员这个年轻的、高素质的人才群体。他们当中有国内名牌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有海外学成归来的学子,有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业务骨干……他们的到来,为我军科技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升了这支队伍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     据有关部门透露,全军文职人员中,在院校教学岗位上的,绝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工程、实验、财会、图书档案等专业岗位上的,全部具有国家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在护理、药剂等专业岗位上的,都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     3年里,文职人员靠着过硬的专业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进取意识,赢得了单位领导、同事和广大官兵的广泛认可。在全军和各单位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比武中,时常能够看到文职人员的出色表现。     各单位对文职人员与现役干部在政治上同样信任、工作上同样使用、生活上同样关心、培养上同样重视,为文职人员施展才干、全面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舞台。不少文职人员脱颖而出,已经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逐步进入学科带头人行列。目前,在全军医疗卫生系统,已有数百名文职人员被选拔到护士长岗位。     文职人员作为军队的一员,参加作战训练、处置突发事件是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全军医疗卫生系统文职人员普遍编入野战医疗队、应急卫勤保障分队,进行近似实战条件下的严格训练,具备了随时遂行战时保障任务的能力。3年来,全军先后有上千名文职人员参加演习训练、抢险救灾、处置突发性事件等重大军事行动,出色完成了承担的各项任务。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文职人员坚决请战,迅速行动,义无反顾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使一个个生命转危为安。据不完全统计,抗震一线野战医院、医疗队的文职人员共巡诊接诊伤病员10万余人次,参与救治危重病人1万多名。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部队官兵和灾区群众交口称赞——他们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在军营这块沃土上,文职人员播种理想、耕耘未来、收获希望,实践着他们为军旗添彩、为军营增辉的豪迈誓言!(钟甘 刘明学 周猛)

军报:文职人员制度是我军力量构成重大改革
2008年11月17日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这是目前配发各部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臂章。臂章中心图案为汉字“文”的变形,又是五角星的变形。新华社发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兴起,我军体制编制的调整,一项改革我军力量构成和用人方式的重大举措——文职人员制度应运而生    2006年我国政府对外公布: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圆满完成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确定的任务,如期裁减员额20万。与前几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有所不同的是,这次调整精简的重点是干部,裁军20万人中有17万是军官和文职干部。这意味着十几类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保障岗位不再完全配备现役干部。文职人员制度为顺应这一改革而诞生。     我军在建立文职人员制度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亲自决策,把部分行政、物资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学、科研、工程技术等岗位的6.2万名现役干部改为工薪制职员。这是我军使用非现役人员的一次有益尝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军队建设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0年3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这篇历史性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军队有些方面的工作人员可以改成文职人员、雇佣人员,不穿军服。”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使用文职人员的构想。     1988年4月27日,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建立了文职干部制度。这项制度对于减少授衔军官数量、保留业务骨干、稳定干部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文职干部仍保留军籍,基本套用现役军官的办法进行管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职人员制度。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兴起,我军加紧推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整体转型,军队的技术构成越来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越来越高,过去那种清一色现役军人的人员构成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与此同时,社会人才资源日益丰富,影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通过市场吸纳配置人才成为用人单位的共同选择,建立实施文职人员制度的社会环境已经具备。     2003年6月,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批准《2005年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将部分通用性强、保密要求不高、社会人才资源丰富的文职干部岗位改为编配文职人员。     两年后,2005年6月23日,胡 锦 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签署命令,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这标志着我军文职人员制度的正式建立,是对我军力量构成和用人方式的重大调整改革。从此,文职人员方阵开始在军旗下集结。     我军文职人员制度,开辟了充分利用社会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的广阔渠道,促进了人才建设思想观念、工作模式、保障机制的全面转变,在我军人才工作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实施文职人员制度,面向社会大规模招聘人才,这在我军是个新生事物。如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切实把军委的决策落到实处,是全军上下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各单位闻令而动,把文职人员聘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党委议事日程,我军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才招聘在全军范围内迅速展开。     招聘会、互联网、媒体……这些信息时代、市场环境的标志性产物,在我军人才工作中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三顾茅庐、毛遂自荐……这些流传千古的爱才用才故事,在军队文职人员聘用中再一次重现。     3年来,全军聘用单位共面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10万余条,组织各种招聘活动3000多场,与1000多家院校、人才中介机构建立了招聘协作关系,吸引了大批优秀社会人才踊跃应聘。仅2008年,全军聘用单位就收到应聘简历30多万份。     随着经验的积累、做法的完善,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方式实现了由各单位分散实施向大规模集中组织的跨越。2008年4、5月间,全军组织40多所军队院校,先后在北京、西安、武汉、南京、沈阳进行集中招聘。一时间,来自全国上百所著名高校的4.5万名毕业生,竞相应聘2200个文职人员岗位,其中大部分具有研究生学历,成为这些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一个闪亮景观。     人才建设,百年大计。能否坚持高标准,把好入口关,是检验招聘工作成效的关键,关系着军队人才建设的全局。各单位党委和机关本着对军队人才建设长远负责的精神,坚决排除各种干扰,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择优选聘,对所有应聘对象统一衡量,过程全面公开,结果张榜公布,从而使优秀者脱颖而出,落选者心服口服。3年来,总部主管部门从未接到一封反映招聘不公的来信。     文职人员自从迈入军营那天起,就注定了对他们必须有像军人一样的严格要求。为使他们尽快从一名地方人员转变为合格的军队文职人员,我军聘用单位认真组织岗前培训,使文职人员的军政素质明显提高,很快适应了军队工作任务要求。各单位深入持久地在文职人员中开展我军性质、宗旨、优良传统等专题教育,组织向英模人物学习,激发了他们为军队建设多做贡献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截至目前,军委明确的文职人员聘用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一支编配相符、进出顺畅、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文职人员队伍初步建立。     我军文职人员制度,聚集起一个全新人才方阵,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军旗添彩、为军营增辉,他们在军队这个大学校、大熔炉里迅速成长、百炼成钢     怀着建功军营、报效祖国的青春向往,大批优秀社会人才和高校毕业生走进绿色军营,组成了我军文职人员这个年轻的、高素质的人才群体。他们当中有国内名牌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有海外学成归来的学子,有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业务骨干……他们的到来,为我军科技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升了这支队伍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     据有关部门透露,全军文职人员中,在院校教学岗位上的,绝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工程、实验、财会、图书档案等专业岗位上的,全部具有国家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在护理、药剂等专业岗位上的,都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     3年里,文职人员靠着过硬的专业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进取意识,赢得了单位领导、同事和广大官兵的广泛认可。在全军和各单位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比武中,时常能够看到文职人员的出色表现。     各单位对文职人员与现役干部在政治上同样信任、工作上同样使用、生活上同样关心、培养上同样重视,为文职人员施展才干、全面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舞台。不少文职人员脱颖而出,已经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逐步进入学科带头人行列。目前,在全军医疗卫生系统,已有数百名文职人员被选拔到护士长岗位。     文职人员作为军队的一员,参加作战训练、处置突发事件是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全军医疗卫生系统文职人员普遍编入野战医疗队、应急卫勤保障分队,进行近似实战条件下的严格训练,具备了随时遂行战时保障任务的能力。3年来,全军先后有上千名文职人员参加演习训练、抢险救灾、处置突发性事件等重大军事行动,出色完成了承担的各项任务。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文职人员坚决请战,迅速行动,义无反顾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使一个个生命转危为安。据不完全统计,抗震一线野战医院、医疗队的文职人员共巡诊接诊伤病员10万余人次,参与救治危重病人1万多名。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部队官兵和灾区群众交口称赞——他们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在军营这块沃土上,文职人员播种理想、耕耘未来、收获希望,实践着他们为军旗添彩、为军营增辉的豪迈誓言!(钟甘 刘明学 周猛)

全军文职人员聘用如期完成 编制聘满配齐  
2008年11月17日  来源:解放军报  



    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军共招聘文职人员近2万名,主要分布在高教、护理、医技、药剂、图书、实验、工程、文艺等专业技术岗位,整体素质较高,如期完成了军委提出的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文职人员编制聘满配齐的任务。

   建立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是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2005年6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随后,军委批准下发《聘用文职人员工作实施方案》,国家、军队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贯彻执行文职人员条例若干问题意见、签订聘用合同规定、文职人员生活福利待遇、社会保险、住房保障、保密管理、落户和退休办法等12个配套文件,明确了相关政策规定。

    全军坚决贯彻执行军委的决策指示,各单位周密组织开展招聘工作,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及时全面推开,面向社会广泛发布招聘信息,积极参加或组织人才招聘会,与有关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吸引优秀社会人才应聘文职人员岗位。

    各级普遍把保证质量作为文职人员招聘的关键环节来抓,严格标准条件,完善程序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各单位认真组织文职人员岗前培训,深入开展政治教育,科学进行日常管理,切实保证各项待遇落实到位,努力为文职人员履行职责和成长进步创造良好条件,形成了一套既符合部队特殊要求,又体现文职人员自身特点的管理使用办法。

    近3年来,文职人员爱岗敬业,刻苦学习,积极进取,较好地适应了岗位职责要求,在完成专业技术工作和执行军事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文职人员中,现有党员5524名,取得各类职业资格的有12900名,先后有2121名立功受奖,1692名参加过重大军事行动,1248名在各级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966名已成为科室领导、护士长、课题负责人等业务骨干。

    文职人员制度的建立实施,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开发配置的客观需要,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人才构成模式和使用方式,开辟了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为部队建设服务的新渠道。据悉,总部目前正在组织文职人员工作检查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为下一步法规制度调整改革提供必要依据。 (张东愚、刘明学)
有利有弊吧
俺国历来有军用演艺人员持武器参加战斗的传统:D
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军共招聘文职人员近2万名,主要分布在高教、护理、医技、药剂、图书、实验、工程、文艺等专业技术岗位,这些都是很必要的岗位,军代表这种采购也应该算文职才对,还有文艺保留意见。
聘用制度才是真……

美军将军撰文:全志愿部队——美利坚的财富
其中有近2000专业的军旅作家,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