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假之奔~~~九江庐山之观音桥“二十四潭争一桥,惊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25:03
]]
]]
车刚一出县城,猛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让人心情为之一沮,但十几分钟后雨渐渐转小,窗外山峦田野上乌云低压,忽的阳光穿透乌云的几点薄弱处,倾洒而下,犹如光剑从天穹直刺大地,在阴霾下的远山近野背景中显得分外瑰丽壮观,好看得紧
观音桥景区大门是徽派白墙黛瓦的门楼,在乌云低压的背景下显得分外高大,门旁对联:“金井旧传三峡晓,玉渊今带五峰秋”,据说是王羲之做江州(九江古称江州)刺史时留下的墨宝
进得大门,视野顿为开阔,眼前是一片旷野,左边是整齐的黄绿相间的农田,因为此时正是麦熟时节,白墙红瓦的农舍如方块积木散布在农田四周,右边稍远处似乎是个小水库,粼波微荡,远处三面是层层连绵的庐山,雨后的山岚如白纱飘荡在群峰间,伴着刺破阴霾的几缕金光与低垂的乌云相接,原来阴暗的天气下也能有如此的瑰丽色彩。
一间茅草屋顶石头柱的农棚,标牌介绍此棚名为“水碓房”,内有一架样式独特的水车,是利用水渠中冲下来的山泉驱动,现在暴雨刚过,小小的水渠之中水流奔腾甚急,轰鸣之声不下于山间飞瀑。
再前行,路两边摆放着十几块大石,乍一看就是普通的石块,稍细观望,则分明是生动可爱的动物形象,看介绍是“第四纪冰川生肖石”。原来庐山遍布地球几百万年前,因自然气候、地壳变化所形成的特殊时期——第四纪冰川期的遗迹,李四光所著的《冰川之庐山》奠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故庐山可以说是此学说的诞生地和代表处,这使得庐山成为世界首批地质公园,在庐山之游中,冰川景观的介绍基本贯穿在路线的全程,而此处的生肖石群采用第四纪冰川自然雕琢的大石,延原始纹路,略加工而成,颇具生趣,尤其是圆圆的黑色小眼睛,点睛效果极佳,使这些生肖石很具“卡哇伊”的动漫效果。
抬眼间,横跨高崖的石桥就在斜上方了。由此仰望,桥面平直,单孔似虹,从桥头繁木浓荫中伸出,分踏峡谷两边崖壁,桥色与山石色相仿佛,混若一体,若无此桥相连,峡谷不但天堑隔绝,景色亦恐趋于单调,桥下涧水轰鸣,显然暴雨过后山水徒涨,上游涧水奔涌而至,声势非小,然而虽然桥下山崖狭窄,涧水急争而过,注入面前此谭后却声势顿消,一谭碧水波光粼粼,深幽寂寂,向下缓缓流去,注入鄱阳湖中了
领略下这可以招得隐士来的天下第六泉吧,进得亭间,一股凉气扑面袭来,顿时令人精神一爽,但因为外面是阴天,亭子里面有些昏暗,看不大分明,于是借着相机的闪光灯,看见石栏下一汪清水晶莹剔透,几若空明,妙的是前面的石台上放着一把红色塑料瓢,于是舀起一瓢泉水,先试着含了一小口在嘴里,清冽冰凉并有丝丝甜味,真是好水!于是大口灌下,没有过瘾又痛饮了一瓢,接着又舀出一瓢倒在随身带的小毛巾上,擦洗脸颈胳膊,在汗流浃背的此时,真真是一大享受哦,以此可以遥想当年茶圣在此处面对碧水青峰,一边品着甘泉所泡的庐山云雾茶,一边挥毫著书的惬意了。
站在平整牢固的桥面上,抚摸着坚实浑厚的石栏,普通得让人想象不到这是座历经千年激流冲刷的古建筑,然而或许正是这普通处才尽显千年古桥的风采和价值吧,据说八十年代初有关部门邀聚专家对石桥进行维修,谁知揭开桥面石后发现石桥里层每行桥石的结合部均是用铸铁卡子卡紧,坚牢如故,卡子如新,于是维修作罢,但令人遗憾的是当重新覆盖好桥面石时,尽管使用了现代粘合剂,但已难恢复桥面昔日的平整光滑,而且后来石桥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渗漏现象,这真让人叹服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巧的同时也为现代人的行为汗颜
例行殴打GDH
站在桥上,左面就是刚才沿小路下行所达之处,此刻在桥上张望,峡谷两边参天大树的繁枝茂叶几欲将全景遮住,从枝叶未合拢的那约二米的空挡间俯瞰桥下峡谷潭水,更觉幽深,左有嘉木,右有修竹,一股化不开的浓浓碧色充盈在树、谭、桥之间
远处淡墨如屏的五老峰下深邃的栖贤大峡谷绵延而来,峡谷两边青峰耸立,无一处不是附山势而长的青枝翠叶,两道繁绿下夹着一行白色,其中灰白是峡谷中的大石,而在灰白色大石间奔腾轰鸣的纯白就是那过二十四潭汇三山清泉飞瀑的三峡涧水了
因为刚才的那场暴雨,此刻恐怕是涧水最为充沛之时,向涧水奔来的方向看,宽阔处浩浩汤汤,狭窄处激流勇进,断坡成瀑,鸣珠碎玉,拍石飞雪,怒涛浮银,苏辙曾评此情景:“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
原帖由 洞庭潜水艇 于 2008-11-8 19:15 发表
例行殴打GDH

破艇啥眼神~~~~~~~例行凿之~伊就没啥其他言语功能[:a1:]
从大石上跳下,这里可以说是峡谷的最低部了,前瞻峡谷,怪石嵯峨中激流涌来,但沙石滩上的小水洼中,居然有数尾小虾依然悠哉游哉,与一米外咆哮汹涌的涧水恰成自然中的两态
回望石桥,“涧石夹立成峡,怒流冲激而来,为峡所束,回奔倒涌,轰振山谷。桥悬两岩石上,俯瞰深峡中,进珠戛玉”——《徐霞客游记》中描绘三峡涧的这几句基本就是此处情景的写照了
有一方形长条巨石斜卧于谷底,此石几乎将涧水截断,奔涌来的涧水冲击到这块大石后被折射而回,逆流数米,但边上的一股水流能绕过大石直接下行,于是石下出现了两股涧水沿着截然相反的方向流动的现象,此即为石上红色二字所言的“洄澜”了
桥下涧水奔流
洄澜向上是一处潭水,碧波微荡,有几个小伙子在里面游泳戏水,情景安详得和下面轰鸣的涧水宛如不在同一条水流中
谭水再向上是一条石梁,涧水从石梁上漫过,顺滑得宛如绸缎,石梁向上则又是一处潭水,但不像刚才那处潭水两岸平阔,这里崖壁环抱,幽深得多了
再向前行,石阶沿山坡逐渐攀升,于是向峡谷下探望俞见幽深,至坡顶有浴仙亭,过此亭后石阶又向下,山势趋缓,复可行于涧水旁
向上是大约十几米覆槽型水道,上面几可跃跳至对岸,下部则如瓮腹,涧水深嵌其中,鼓荡而行,对面白色山石上刻着红色“浴仙谭”几个大字
禁止跨入
村头的樟树
星子县
天晴复至
阳光正浓,蓝天白云下天高地阔的景色自是与昨天阴霾密布彤云低压不同,远处绵绵群山虽依然与云雾相接,但在晴空下显得分外巍峨,近处田野上草木尽展清新,农人正趁天晴收麦子,一派繁忙景象
因为天晴得很,亭子内泉水看得清楚,清澈甘冽几无一丝杂质的泉水中原来还有几条无名指大的小鱼哦
阴晴下所观自是不同
昨天暴雨后山水猛烈,带有冲刷下来的泥沙,所以涧水显得不是很清澈,现在恢复了正常,无论是奔涌处的碎玉,还是缓行中的银练,凝止中的翡翠,都清澈可人得很,让人有掬水而饮的感觉
最大的不同是涧水水量明显少了很多,虽然在狭窄处依然咆哮奔涌,但在峡谷开阔处只能在大石间辗转缓行,几位挑担的山里人就不经过观音桥,直接在峡谷里踩着石头抄近路到了对面了
鸣珠溅玉
浴仙谭
望仙台
水流如帛
浪起飘雪
石梁横涧
涧边乱石
在涧水中央的大石上向前面五老峰方向看去,三山环绕,一水迎来,远山青黛绵绵,近山绿意葱葱,亭台山间隐隐,泉水耳边潺潺,劲松挺立涧边,大石散卧水中,终观音桥之行,俺都认为此处此景是最佳: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