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吸毒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14:30
禁毒史鉴

1958年发掘定陵地宫,经过科学化验,发现朱翊钧尸骨中确实含有较重的吗啡成分,偶尔吞服鸦片不可能留下这样的记录。这证明他是一位经常吞服鸦片的瘾君子。皇帝如此,王公大臣、贵戚阉宦难免互相浸染,宫廷先受其毒,无怪乎成化年间,明廷派出太监到各地收买鸦片。只是由于流毒范围有限,尚未引起医家重视而已。禁毒史鉴

1958年发掘定陵地宫,经过科学化验,发现朱翊钧尸骨中确实含有较重的吗啡成分,偶尔吞服鸦片不可能留下这样的记录。这证明他是一位经常吞服鸦片的瘾君子。皇帝如此,王公大臣、贵戚阉宦难免互相浸染,宫廷先受其毒,无怪乎成化年间,明廷派出太监到各地收买鸦片。只是由于流毒范围有限,尚未引起医家重视而已。
宋代也有的,外邦供品或国内种植~~~
恭喜楼主,你出名了。瓦二教主见到您老人家会无地自容的。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8-10-17 23:43 发表
宋代也有的,外邦供品或国内种植~~~

苏大学士也是经常磕药的:D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

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

明朝末年,罂粟花仍是名贵稀有的佳花名木。明朝万历年间,大文学家王世懋在《花疏》中对罂粟花大加赞赏,他写道:“芍药之后,罂粟花最繁华,加意灌植,妍好千态。”崇祯年间,旅游家徐霞客在贵州省贵定白云山下看到了一片红得似火的罂粟花,大为惊奇,叹为观止。他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莺粟花殷红,千叶簇,朵甚巨而密,丰艳不减丹药。”

鸦片的药用价值,宋朝以来历代医书多有记载,被看成治痢疾等症的良药。宋徽宗时中医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指出:“罂粟米性寒,多食利二便,动膀胱气,服食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汤饮,甚宜。”王磟在《百一选方》中清楚地记录了罂粟治痢疾的处方。他把罂粟当作治疗赤白泄痢的特效药,为此专门将罂粟子、壳炒熟研末,加蜜制成药丸,患者服食30粒后即病愈。此外,宋代中医们还发现罂粟的其他功效,如治呕逆、腹痛、咳嗽等疾病,并有养胃、调肺、便口利喉等功效。因此,罂粟子、壳也被当成了滋补品。苏轼的诗:“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即反映了这种情况。他的兄弟苏辙的《种药苗》诗,更详尽地说明了罂粟的滋补作用:“苗堪春菜,实比秋谷。研作牛乳,烹为佛粥。老人气衰,饮食无几;食肉不消,食菜寡味。柳石钵,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调肺养胃。……幽人衲僧,相对忘言。饮之一杯,失笑欣然。”

元朝时,中医对罂粟的巨大副作用已有初步的认识,建议慎用。如名医朱震亨即指出:“今人虚劳咳嗽,多用粟壳止勤;湿热泄沥者,用之止涩。其止病之功虽急,杀人如剑,宜深戒之。”然而,世人并未记住朱氏的劝告,元朝时,已有人开始服食鸦片了。

元朝人所服食的鸦片,并非中国本土所制成的,而是从征服印度等地的战争中掠夺而来。作为战利品的鸦片,在当时还颇受欢迎。到了明朝时,中国人才逐渐懂得了鸦片的生产、制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录了当时采收生鸦片的方法,他写道:“阿芙蓉(即鸦片)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津液也。罂粟结青苞时,午后以大针刺其外面青皮,勿损里面硬皮,或三五处,次晨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阴干用之。”但是,这种方法,并未普及,李时珍也是道听途说,并未看到或亲自采集制造过鸦片。当时中国境内的鸦片,还大都是从海外输入的。据《明会典》记载,东南亚之暹罗(泰国)、爪哇、榜葛赖(马六甲)等地多产乌香(即鸦片),并不时作为“贡品”药材贡献给明朝皇帝,如泰国即一次入贡300斤鸦片。直至成化时,鸦片进口还相当有限,因此市面上鸦片价格昂贵,竟然与黄金相等。其后,鸦片进口逐渐增加,明朝正式对鸦片征收药材税。万历十七年(1589),鸦片首次被列入征税货物清单之中。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廷规定,鸦片每十斤征收税银一钱七分三厘。这表明,鸦片输入增多了,食用鸦片的人,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富绅地主已经为数不少了。

清朝初年,仍沿用明朝的方法,将鸦片视为药材,征收入口税。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规定:每进口百斤鸦片,征银三两。清初进口的鸦片数量每年约二百余箱(每箱约100斤),这个进口数量表明,鸦片吸食者不是很多。但是,四十余年后,即雍正七年(1729)以后,鸦片进口大量增加,乾隆三十二年(1767)达一千箱,嘉庆五年(1800)达四千箱,道光初年达八千余箱,至鸦片战争(1840)前夕,每年进口的鸦片多达四万余箱,约四百万斤了。这时,鸦片已是一种吸食者甚众的毒品了。至此,罂粟已由来自域外的美丽的花朵,演化成害人的毒品。

鸦片进口数量的激剧增长,有着众多的原因,就鸦片本身而言,吸食方法的改进有着极大的关系。如上所述,鸦片最初是作为灵丹妙药进入中国的,有权力享用的人很少。作为药物,是将罂粟的子、壳炒熟,研成粉末,加上蜂蜜,制成蜜丸服用,或者用罂粟子、壳煮水服用。作为滋补品,宋朝时又将罂粟制成“鱼饼”和“佛粥”食用。鱼饼是将罂粟子洗净磨乳,去渣后煮沸收聚,制成小块,服食时以红曲水酒蒸后取出,制成鱼鳞状的小薄块,这种罂粟饼即为鱼饼。佛粥,也是用罂粟子和竹酒煮成。这时,人们只是服用罂粟的子、壳,还没有掌握刺取罂粟毒汁制成鸦片的技术。

元朝时,印度已经盛产鸦片,蒙古人远征印度时,掠取了大量战利品,鸦片就是其中的一种。一般认为,元朝时,中国人还没有自制鸦片,明朝时才开始自制鸦片。其提取汁液、制作鸦片的技术,名医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此时,人们提取了罂粟汁液,阴干成生鸦片,吞服。由于其毒性很大,吞服过量的生鸦片,便会中毒身亡,危险性很大。因此,服食鸦片并不普遍。

如同罂粟由海外传入的一样,吸食熟鸦片的方法也是由海外传入的。据记载,在17世纪上半叶,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苏门答腊人首先发明了服食熟鸦片的方法。他们将提取的鸦片浆汁煮熟,再滤掉残渣,与烟草混和成丸,放在竹管里就火吸食,或者仅用熟鸦片制成丸子吸食。这种吸食方法很方便,又能品尝到鸦片烟的芬芳香味,很快就流传开了。到了明朝末年,中国的东南沿海的某些地区,尤其是厦门、台湾等海外贸易较发达的地区,也开始使用吸食法享用鸦片毒了。到了乾隆年间,中国已流行竹管吸食鸦片,即烟枪吸食鸦片了。

吸食法的流行,将鸦片由药用彻底推到了毒品的行列。首先,由于吸食法方便、易于仿行,使吸食者大大增加,全国每年消费的鸦片数量逐年增加。其次,用吸食法食用鸦片,使鸦片中的毒素更易深入人体,刺激大脑,产生自我麻醉、忘却烦恼、昏昏欲仙的感觉,加重了吸食者的成瘾性,从而更加离不开鸦片了。吸食法,使沉迷于其中的瘾君子充分领略了鸦片的“功用”,在烟毒的熏陶下,自觉不自觉地称颂鸦片的“妙处”。清朝时的瘾君子们即对鸦片交口称誉,他们认为:“(鸦片)其气芬芳,其味清甜,值闷雨沉沉,或愁怀渺渺,矮榻短檠对卧递吹,始则精神焕发,头目清利,继之胸膈顿开,兴致倍佳,久之骨节欲酥,双眸倦豁,维时拂枕高,万念俱无,但觉梦境迷离,神魂骀宕,真极乐世界也。”其实,这种感觉就是鸦片的麻醉作用,耽于这种吸食之中,很快就形成了难以戒除的成瘾性,自身受到的毒害越发严重了。
LZ上哪里去搞到了朱翊钧的骨骸?是如何在文革年代中冒着被批成封建势力的残渣余孽保存下来的?
。。。。。。
那个叫同治的不是皇帝皇后一起梅毒吗:D
原帖由 梦回秦汉 于 2008-10-18 21:02 发表
LZ上哪里去搞到了朱翊钧的骨骸?是如何在文革年代中冒着被批成封建势力的残渣余孽保存下来的?


-------------------------------------------------------------------
楼主的多数原创都是三无产品。:D :D :D :D :D :D :D :D
万历和孝靖的两束头发至今还保留着。牙齿鉴定的原始资料也在。
原帖由 starwing 于 2008-10-17 23:36 发表
1958年发掘定陵地宫,经过科学化验,发现朱翊钧尸骨中确实含有较重的吗啡成分,偶尔吞服鸦片不可能留下这样的记录。这证明他是一位经常吞服鸦片的瘾君子。
皇帝如此,王公大臣、贵戚阉宦难免互相浸染,宫廷先受其毒,无怪乎成化年间,明廷派出太监到各地收买鸦片。只是由于流毒范围有限,尚未引起医家重视而已。



呵呵,挑个语病。成化乃孝宗之父、正德、嘉靖之祖父。万历乃嘉靖之孙,故上文读起来在时间顺序上感觉有点怪。:lol
原帖由 wajy 于 2008-10-18 09:54 发表

苏大学士也是经常磕药的:D



若果是,无怪乎才华横溢啊。:lol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确飘飘然了。
那楼主怎么不说万历的一条腿明显比另一条要短一点,有严重的腿疾呢。
貌似还有说万历特别胖的。。。。。。。这是个什么形象啊。。。。。。:Q
[:a9:] [:a9:] [:a9:] [:a9:] [:a9:]

N年前看到金庸大侠说万历吸毒后~

就开始收集相关资料~~~

可至今为止也没看到过有任何一个相关的论文和学术报告里说尸骨里有吗啡成分~~~
原帖由 Suriel 于 2008-10-20 20:07 发表
[:a9:] [:a9:] [:a9:] [:a9:] [:a9:]

N年前看到金庸大侠说万历吸毒后~

就开始收集相关资料~~~

可至今为止也没看到过有任何一个相关的论文和学术报告里说尸骨里有吗啡成分~~~


---------------------------------------------------
费那个劲干嘛?问楼主就够了。
原帖由 Suriel 于 2008-10-20 20:07 发表
[:a9:] [:a9:] [:a9:] [:a9:] [:a9:]

N年前看到金庸大侠说万历吸毒后~

就开始收集相关资料~~~

可至今为止也没看到过有任何一个相关的论文和学术报告里说尸骨里有吗啡成分~~~

禁毒史鉴
作者:王宏斌 著  出版社:岳麓出版社  类别:社会文化  
出版时间:1997-09-01  印刷时间:1997-09-01  上书时间:2006-09-25   
开本:大32  页数:592 页  印张:  
装订:精装  印量:10  品相:十成品相
现售价格:28 元 原价:26.00 元
经常吞服鸦片
那说明不是吸毒了
:D
原帖由 Suriel 于 2008-10-20 20:07 发表
[:a9:] [:a9:] [:a9:] [:a9:] [:a9:]

N年前看到金庸大侠说万历吸毒后~

就开始收集相关资料~~~

可至今为止也没看到过有任何一个相关的论文和学术报告里说尸骨里有吗啡成分~~~

LZ干得这活可是连阎包衣都没扣的屎盆子啊
这算啥 犹太教里 上帝都磕药哩
原帖由 starwing 于 2008-10-20 20:52 发表

禁毒史鉴
作者:王宏斌 著  出版社:岳麓出版社  类别:社会文化  
出版时间:1997-09-01  印刷时间:1997-09-01  上书时间:2006-09-25   
开本:大32  页数:592 页  印张:  
装订:精装  印量:10  品相: ...



你这个书我没看过~~~哪天去翻翻~

但《中国禁毒史》看过~~~~~

里面作者说~~~从事相关研究好些年~~

只见众人说结论(万历吸毒)~~~~~

但从来没见过相关研究报告~至于相关化验数据更是没有~~
哪本书?哪一章?哪一节?把话说清楚。
找了个禁毒史鉴的电子书~~

里面的确说了楼主引用的那段话~~

但是~~~回肠遗憾的是也没能给出当时的试验报告~~~~~

找了些关于定陵的资料集刊~~~没能发现里面有相关试验的点滴线索~~~

托人专门问了13陵特区的相关工作人员~~~~

回复是当时尸骨只是简单拼凑复原~~并没有做过啥化学试验~~~~

如果哪位大侠能找到试验报告哪怕简单的实验数据~~万望共享~~~~~~:lol :lol :lol :lol :lol :lol
古今中外对大汉之风掌掴阎崇年的反应  
      
    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老必掴!  
    孔子:有贼自远方来,不亦掴乎?  
    老子:掴,可掴,非常掴。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难阻我掴贼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痛,恰似一巴掌打下去火辣辣  
    阿基米德:给我一个巴掌,我能把阎崇年打趴下  
    欧阳修:大汉之风之意不在书,在乎巴掌之间  
    韩乔生:大汉之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掴了阎崇年一巴掌  
    韩乔生续:替补席上的大汉之风以惊人的速度突破了读者严密的防守把巴掌精准的给了保安,对不起,是阎崇年!  
    董存瑞:为了新中国!看巴掌!  
    曹操:宁教我掴阎崇年,莫叫阎崇年掴我  
    裴多哀:法制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民族故,两者皆可抛(阎崇年,看巴掌!)  
    刘德华:大汉之风打吧打吧不是罪  
    但丁:打阎崇年俩巴掌,让别人去评价吧  
    朱熹:我们应该仔细观察掴掌的大汉之风,以得到天下至极之理  
    叶圣陶:多掴了三五掌  
    王朔:无知的阎崇年无畏  
    爱因斯坦:究竟是大汉之风掴阎崇年,或是阎崇年掴大汉之风,取决于你的参考坐标  
    施拉普纳:如果你不知道巴掌往哪里打,就往阎崇年的脸上打  
    莎士比亚: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  
    奥斯特洛甫斯基:神掌是怎样炼成的  
    布什:大汉之风肯定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神掌  
    鲁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阎崇年的老脸,敢于伸出自己的神掌。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涛哥:以掌掴阎崇年为荣,以粉饰满清为耻  
    前Core:这一巴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巴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巴掌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小平:巴掌才是硬道理  
    小平: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打到阎崇年的就是好人  
    毛:阎崇年挨一次巴掌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挨巴掌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阎狗仍要被掴  
      
    谚语:巴掌是对话之母  
    谚语:万般皆下品,唯有巴掌高  
      
    耐克:Just 掴 it  
    肯德基:更多唾沫 更多巴掌 尽在阎崇年  
    波岛:大汉之风的巴掌,巴掌中的战斗机  
    新飞冰箱:阎崇年讲学讲得好,不如挨一巴掌名气响  
    脑白金:(阎崇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俩巴掌  
    欧莱雅:(巴掌)你值得拥有  
    摩托罗拉:掴掌无极限  
    中国移动(葛优版):这一掌,我看行  
原帖由 Suriel 于 2008-10-20 20:07 发表
[:a9:] [:a9:] [:a9:] [:a9:] [:a9:]

N年前看到金庸大侠说万历吸毒后~

就开始收集相关资料~~~

可至今为止也没看到过有任何一个相关的论文和学术报告里说尸骨里有吗啡成分~~~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里面也提到了。不过那本书不能算学术论文,不足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