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难题与梦幻的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8:39:34
真实的难题与梦幻的解



  1999年的冬天,我曾与文力发生过一次口角(当时我怀着孕),气得我饭也没吃,从家里跑到学校去,一个人关进办公室,锁上门,坐在桌前,回忆争吵的经过,想到腹中的孩子------还没吃饭!禁不住心头一酸,顿感日月无光,人生无望,索性一横心:不吃了!要死两个一齐死,让文力什么也得不到!
  
  心里正翻江倒海,听到敲门声,有文力的声音和校长的声音,这时我火气更旺,打定主意不开门------谁叫也不开!非好好治治他不可!
  
  敲了半天门,文力显然急了,不知去哪里讨的主意,半小时后,我听见门外一个平静的声音说:“承玉,你开门,我知道你在里面,我有话对你说。我让他们都走了。”
  声音是同事任姐-----是个处事冷静谨慎的人。我略一犹豫,起身开了门。
  
  她心平气和地问我怎么了,我忿然讲了一遍经过,说:“还不是为了房子?我要他换间面积大点的,他不肯!总是向后拖,什么都是将就,我们总不能在一间房里将就一辈子!”
  她认真地听完,点点头:“这事我会对文力解释的,你先回家吃饭。”
  我说我不饿,气都气饱了,什么也吃不下。
  她表情严肃起来,正言说:“你怎么跟个孩子似的?不看看你现在的状态,还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你刚才讲的这些还算事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值得你这样?都快做妈妈的人了,还这么不懂事!”
  我嘟起嘴来,表示不高兴她这样说话。
  她没有缓和脸色,继续说:“以后不要再这样!你年龄太轻,没有经历过难事,你没尝过那滋味,你还没有遇到生活中真正的难题!”
  
  这些话给了我些许震动,向来听不进别人教训的我,被这些话击中了。她的话一方面挑明我的心理承受力太差,另一方面提醒我阅历太浅,喜欢夸大自己的痛苦。应该说,她说对了!因为我终日思索的也正是这些------究竟什么才算人生真正的难题呢?
  
  有句话说:太阳底下无鲜事。在这句话的覆盖下,少年荷尔蒙冲动的烦恼也好,青年恋爱的无聊呻吟也好,覆盖成人的郁闷日子也好,结局都是常见套路,只要不较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哪里有解不开的难题?范围再拓宽点-------天灾人祸,生老病死,也都不算难题-----只要不死,耐心熬着就是;实在挺不过去,也好办---- 受够了疼痛就好了,人生不就是这样嘛!
  
  真要讨论这种解决办法的现实性如何,可以把那些重重幻想都打破,来看看眼前现实性的生活吧:发条式的上班生活,在流逝的日子里,家变成一间沉默的牢笼、一张琐碎的网。男人、女人都无处可逃,年轻时候的雄心壮志烟消云散,要死要活的恋情已成前尘旧梦,想起放下都是惘然,干脆不去想;心渐渐冷了,神情也愈发黯淡、冷漠……然而大量难题得到了神话般地解决------办法有很多:朋友、酒馆、赌博,还有女人……不靠逃避,又该如何面对现实?
  谁规定的我们就该像僵尸一样只能做白日梦?不能用欢快的乐曲来伴奏?哪怕逃避只相当于从一间牢笼走向另一间牢笼,放风的心情也还要保持愉悦。即使那情景看上去真是荒诞,至少表面上看来依然是;那一派明媚春光,
  
  飘过这一派明媚春光,越过钢筋水泥的堡垒外面,我的目光会飘到16年前-----但那已经不是春光,那是一个踯躅红尘里,百转千回,被严酷的真相分离,渴望浴火重生的煎熬着的自己。
  
  经常在黄昏时分,下班后我跑到旷野里去------如果不是特意去田野里,你就看不到日出日落,你所看到的只能是渐渐暗下去的灰色楼宇。
  
  当我在夕阳里徘徊,这个时候应该也就是我萌生想逃跑的念头。
  ----从在这个地方工作的那一天起,我通体弥漫的都是这种念头,挥之不去。想得最厉害的时候就是在傍晚------就是黄昏时分,几乎每天下午,我总独自走在那儿,眼睁睁地看着太阳一点点地低下去。以至于现在我一看见太阳下山就要觉得难受。
  -----我一直在想这件事,一想就是16年。
  一般人是不会明白我的渴望的,因为我要解决的这个难题不是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多久,它长在了我的身体里,即使后来它的面目改变了,但本质永远不变。
  直到现在,我的眼前还总是晃动着自己在夕阳中的样子,我看着自己向着夕阳的方向,越走越远,但我走不出它的范围,它似乎是种宿命,这种宿命犹如苍穹,高高在上,覆盖众生。
  
  ------若要找到这个难题所在,那就得追根求源,回溯我的过去----只能通过这一种方式。
  
  16年前的我,只有20岁,却从此就走上了“社会”。所谓的“社会”,其实就是一个矿山的机电办公大楼,再深入一点,大楼里的一个资料室,用父亲的话说:给退休的人提供的去处------这就等于我一工作就可以安然等着退休,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个好地方。
  一共有两间办公室,一间装满机电图书、图纸的资料室是我的领地,钥匙我保管。我只需稳扎稳打守在屋里,别让那些橱子突然生了腿跑掉,就算尽到了我的职责。-----若想让工作有点“技术含量”也可以,满眼是书,看就是了,学无止境、艺不压身嘛!
  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呆在这间安静至极的办公室里,耳边响着走廊内偶然走过的脚步声,感觉这个社会距离自己是十分遥远的事,工作一天下来,仿佛马在磨牙,却不容易消耗体力和耐力。
  
  如果你从来没有离开过本地,或者说你离开过本地却对外面的世界并无想象和眷恋的人,你呆在这间屋里不会有太大的心理障碍。
  
  可我不行。
  
  我是一个读过书的,由学校分配过来的毕业生,我的命运已经被改变了,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知道了路,我从此有了很多梦,虽然我不能再靠近它,我最终还得继续和那些没读过多少书的人一起过日子,但那只是表面的,我的心从未离开它,我靠近过它的痕迹会镌刻在我的脚步里,也会镌刻在我对以后生活的引领里,在我的意识里,外面的世界已成为一种珍贵的精神生活和纯粹理想,成为一个象征性的生活-------成为一个梦!
  这多么重要!一个有梦的女人,我的生命注定与她们那些人有所区别,也许我终生不能离开这里,但我与她们已经在本质上截然不同。
  -----我很看重这个差异,这几乎是我一度奋斗的目标,是我的全部尊严,甚至是我活着的意义。
  
  怀着这种心情看眼前的生活,应该说,那是一幢让人心灰意冷的大楼,白天黑夜都昏暗无光,一派末世景象。和这种日子接触越多,就越明白这种生活的真相:面对现实,幸福的标准可以定为两点,1、工作 2、结婚。既然吃饱了饭,那就只剩下了一件事:找对象。其他就完了,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了。
  -------无奈且充满讽刺!它充当了刀子的角色,扼住了我的咽喉。
  
  每天来上班,我的心情总特别阴暗,面色苍白,神情抑郁,一点也不活泼,我认为这样的日子过久了,人就会变傻,会以为除了平房就是楼房,以为整个地球就是这个样子的,再看下去,连轻生的念头也有了。
  -----我立誓要做一个偷渡者,寻找新的彼岸。
  
  离开的方式有两种,按当时的路子,一种通过关系,拨云见日;要么辞掉工作,像今天的文力这样,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外面挣扎向上,做出一番事业。
  两条路都走不通,那就只有守在原地上班,用我的话说:与垃圾共存亡。像“扎堆”那样---—就是-------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着一群人在等候着你;你别无选择,一头扎了进去,就像是一滴口水坠入鱼头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碗汤就是你的世界了。你在里面怎么翻滚都不怕了------你是安全的。
  
  这些我都懂-------比懂得更重要的是付与行动。怎么行动,对我来说,是个难题。因为最终我哪条路也没选,从一开始我就只选了一条路------写作。
  
  这条路不是说从工作后才决定的,从高中毕业起,甚至更早,我就“决定”了,它是我实现梦想的解决办法,是我冬天里的棉袄,夏天里的雪糕,在我遇到目前这种困境---尤其是前三条路对我来说都是死路的情况下,我坚信只有它才能救我,至于它是不是一个聪明人的选择,因循到今日,我宁愿自欺欺人,也不选择别的路。
  倘若换一种解释:“由于心灵的差距让我与周围的人没有共同语言,这是人所难以承受的。我承受不住,于是就寻求别样的解脱-----写作。”如果一定要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
  
  我怀揣梦想,开始大量地看书、写,在家里,在单位,悄悄地进行,没人懂我,也没人帮我,在这块孤独的领地,我常年是孤独的。
  
  “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那么远,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这信念如此强韧,什么也别想撼动。我惮精竭虑,我废寝忘食,甘愿付出生命的全部,不顾明天和未来。
  -----在过去的经验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海市蜃楼吧:勤奋着,努力着,诚恳地在来信中同对方交谈,陈述,企图点高一盏希望之灯,照亮梦想的锦绣前程,这过程既亢奋,又闹心,同时也相当严肃,这是有意义的一生,也是有趣的,永远值得怀念的珍贵时光,哪怕到最后一事无成,哪怕今天换来的是我的长叹一声。
  ----究竟有没有成功过呢?
  “成功”过-----两年之后,我投稿----成功了,幸福过,愉快过,但总的来说,那几年里我基本上都是在做媚眼给瞎子看——白费工夫。
  
  所谓的“成功”离我要企及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远远不够!它不能改变我的现状,也不意味着我能沿这条旺盛的写作之线持续下去,套用那句随“馒头”红极一时的名言:走近过,但从未走进!
  想指望写作改变人生吗?要那样写不崩溃才怪!改变人生得依靠写作以外的东西------这里面学问大了!而象我这样淡定的人,这样温吞的人,这样一个从来都是在地上流淌,永远也不会像别人那样挂到空中去的人,一辈子也别想接上头、搭上线,就算胜利给我带来希望,让我艰难地从黑暗中挣扎出来,最终结果也必然是无可奈何地再退回到黑暗,让别人又把希望逐渐地从我手中掠走!
  
  “写作嘛!当作业余爱好,玩玩可以,但不能对它投入太多,不能把它当作生活的全部,它是不能被依赖的。”几个了解我的长者善意地对我说。
  更多的人持冷漠观望的态度,在他们眼里,写作竟然可以改变世界------那简直就是想骑着自行车到月球上去。退一万步讲,就算能得到实惠,也仍然是得不偿失,非常非常的不现实。
  
  面对一切,这时的我,就像一个站在风雪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手捧着光明与温暖,内心一片火热,可我周围的世界冷如冰霜,呈现给我的是不予理睬的沉默。
  -------假若你知道写作就是我唯一的希望,谁能忍心叫我停下来呢?它是支撑我面对这个世界的唯一动力。如同这支歌里唱的:
  
  向天空大声地呼喊
  用心地试过了这么多年
  当你热情迸发或是痛苦难言
  谁的诺言会真地实现在你身边
  想的太多 梦的太多 我糊涂
  想的太少 梦的太少 我盲目
  想低声说句不在乎
  可会飞的心总是在高处
  ………………
  
  既没有那种底蕴的准备,也没有才华横溢的能力,发呆又创造不出剩余价值,加上没有强大“保护力”的庇护,结局也就只剩下一种:我只有在机电大楼那块狭窄局促的空间里,伴着那些老掉牙的图书,度过了整整四年岁月。
  -----那四年是我青春的黄金时代!
  
   “生活得有变化、甚至有变故才行啊!”对于一个内心不安份的人而言,这个变化至关重要,然而我的一生似乎一直都是:要想打破常规,得到意料之外的任何一点点东西,都必须付出远远高出效益的成本,
  
  -------常规在95年终于被打破了。
  
  我的人生终于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但解决难题的方式却不是我所心仪的,而是启用了我最原始的资本-----生命。
  
  发生了什么呢?
  
  用今天的眼光看去,11年前那次轰动一时的所谓全矿岗位调整简直就是一场闹剧,一场儿戏,本来作为普通一兵的我只需像别人一样,安祥地坐以待毙,但24岁的我突然不想再承受了,我解决难题的办法干脆独特----当晚就在家里吃了安眠药(我没有给自己第二次机会),以此作为我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反抗,它的矛头指向所有敌人:社会、家庭、不忠的朋友、不公的制度……
  人们纷纷议论我的不可理喻,矿长也被惊动了,但如果站在我的立场上,替我想想,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从社会到个人均看不到希望,自己又偏偏做不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从生到死,的确也就在一线之间。
  
  因为这件事,我换了新单位,楼不是那些楼,人也不是那些人了。惟一不变的,只是那片天,依旧疲倦,依旧欲说还休。
  我的“创作时代”由此而结束了,但我现在所处的这个更残酷的时代何时结束呢?
  包围我的时间依然像失眠的黑夜,无助而漫长。
  
  我终日发呆,这段时间的我,不是存在于书本,也不存在于别人的评论里,而是挣扎在自己的感觉和幻想之中。11年了!回想当时的那个我,在成熟的同时也在发生着畸变,我显得消瘦,同时更为憔悴,我的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坚毅,同时也更为悲凉。
  
  我写得很少了,每天只是读书-----我忘不了它,我还是想着它,从书本深处我在看文字中反射出来的自己,和我想象出来的另一个世界密谈。这时我的坚持好象就为了一个目的:只要不放弃,一个人即使在尘埃中也会显得高贵大气,不会深陷在生活琐事中显得卑下。
  
  和最初我的写作一样,我的思索也遇不到同道者,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群人:类似于张爱玲小说中的“阿小”式人物,他们怯于做关于人生的任何思考------认为那是哲学家的事,他们害怕思考,思考是无用的,痛苦的。巨大的现实使人们麻木,尽快麻木,这是做人的良药,什么奋斗不止,自强不息,都是漂亮活,对人生撼动不了的难题他们视而不见,虽然“背上经受着拷打,两个肩头都被折磨到血肉模糊了。”可是他们无知无觉,他们自有逃避现实的快乐。哪怕人变得越来越猥琐,宁愿死去,也不愿面对真理。,
  ----这么长的时间你都干什么了?没干什么,我只是吃喝睡觉,生儿育女罢了。
  
  “鲁迅能准确观察到林妹妹和焦大两种截然不同的饥饿”,相较于他们,我没有快乐,我的痛苦解决不了任何难题,但我珍惜我的痛苦,就像珍惜一种信念——蔚蓝色的信念。
  我到现在也坚信:悲哀是最可爱的东西,只有对于生活有极强烈胃口的人才会坠涕泣血,一滴滴的眼泪都是人生的甘露。
  如果说悲哀的滋味是疼痛,快乐是舒适的,那么我宁愿要那些疼痛------那些疼痛让我活着,舒适却是死。
  
  我要做一个坚定者,同时我也知道:我解决不了生活的难题,生活迟早就会解决我!
  它们胸有成竹,它们不怕等待,它们有的是时间,它们知道:迟早我得掉进来,做一个坚定的自我背叛者。
  
  这些我都知道!
  
  生活是一个强硬的对手,人到某一个时刻,就会无法与它一争短长,坚守气节必须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本质高傲的人也会低下自己的头颅,即使“死也咽不下这口气”,即使不死依然会发出类似的感叹,但到那时就不会很痛苦很悲哀了,眼看青春化为丝丝灰烬,再傻的人也不会盼望了,通俗的说法应该是:这个人没能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98年,生活与我-----两个势不两立的对手终于握手言和,平生第一次亲密接触,共同解决了一个难题:走向结婚殿堂,从此步入围城。
  
  这次难题的顺利解决让我神使鬼差想到苔丝--------这个被贫困所毁灭的女人。生活中,贫困对于悲剧似乎具有易感性,苔丝从外出打工失身到遭遗弃到被绞死,里面都有贫困的因素在起作用。也就是说,贫困的生活始终伴随着她,迫使她做了许多她不愿做的事。
  
  我也是一样的,在结婚以前,一月份我还在与南方的那个人商议去深圳的时间和车次,三月份我认识了文力,五月份我们就注册结婚了,一切就是这样富有戏剧性。
  我写信告诉等待我的那个人:“我要结婚了。我不去了……”
  ------心力交瘁是一种怎样的状况?这封信就可以告诉你。
  不需要再解释什么了:疲劳的燕子终久会停止飞翔,因为它疲劳-----真的很疲劳:疲于奔命的疲,劳燕分飞的劳。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
   生活像你一样美好
   可你叫我怎么办呀?
  …………
  那一次又一次的远行,我跑到广州去,跑到贵州去,寻找那些“云深不知处”的贵人,与其说我是要夺取胜利,不如说,我想寻找死亡,以至于我每次逃跑,都仿佛易水送别。绝望的时候,我就像一个双腿瘫痪的生病女孩,从楼上的窗口向行人抛出一张纸条,上面书写:
  “谁捡到这张纸条,我爱你!”
  
  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仿佛垂死的制度在崩溃的途中捕获更多的牺牲品,因为自身的孤寂、无援……而失败!
  
  遍身伤痕地失败!
  
  几十个字漫不经心的简略叙述,就可以简略了我个人命运的关键转折。没有人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这种伤痛我将终生隐藏在心里。
  
  在围城里关上几年,或许更久,但我出来已经不是我了,也或许不需要那么久,数星期之内我就可以老许多年。
  
  如果不是一场网络在04年突然降临,我无法认清自己的梦幻正在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
  其实在这之前,我就经常在半夜惊醒,从床上坐起来,想:其实按生存标准,我本不该这么愁苦,又不缺胳膊断腿,是不是这样活着已经不是我的底线了?欲望这东西又在我的身上苏醒了?
  
  这不是什么成长小说,除非你非要把觉醒和本能的挣扎看作成长的烦恼――那种一到结婚年龄就灰飞烟灭的荷尔蒙冲动。
  
  -----要等到生活中突然发生了一个变故,你内心的渴望才会真真切切地呈出现出来。
  这时我想起它来------我的阴魂不散的梦,突然就觉得我从来没有停止想象它过,就是以为自己已经忘记它的时候,它也还是在那里的,在我一切思想的背后。
  我觉得自己还在以前文字的世界里飞翔,我在故事里那么鲜活,那么生命力,我不应该那么快地就消亡了,我应该在持续下来的另外的故事里重生!
  
  就这样我重操旧业,在网上建立了我的小小乌托邦。经常是:我摇身一变上了天涯,摇身一变我又下来了。现实与网络在我眼里都是真实的,同时又是那么虚渺。
  如果要给这样的感受下一个定义,要我描述什么,我要说:其实我也不喜欢这样,但海德格尔说:“人仅有一个世界是不够的。”它既然能对我起保护作用,我就渐渐习惯了将这当成我的铠甲。和那些拥有快乐铠甲的人相比,我并不认为他们都是快乐的,正如人可以由于喜庆放鞭炮,也可以由于孤独、寂寞放鞭炮一样,他们的快乐也并非完全真实。
  
  终日在虚幻的世界里写字,我却从来不用过肉麻的抒情文字对现实进行过任何矫揉造作的歌咏,让人误以为那是一个类似于世外桃园的人间福地,宜于孕育健康的人性和精神,凡是这样做的人,我看除了他(她)年少不更事,要么就是被流行的风气趋言附势,我从一开始看到的现实-----矿山,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充满了严肃甚至冷酷的难题,那是一个让人感到沉痛的所在。我不想依靠谎言来提升一天的生存质量,不想让粗粝的生活借此得到升华,就像《梁祝》那个华丽虚幻的“化蝶”结尾一样。
  
  当然,无论我写真实也好,虚幻也好,我的文字都如同一粒石子砸向水中,哪怕掀起冲天巨浪,可是石子最终会沉入水底,水面照样恢复平静。
  这些文字不能改变什么,别人的文字也不能改变我。听着彼此的诉叙,我就像江州司马在芦苇荻花丛中听琵琶女的故事,除了唏嘘感慨,再没有半点主意了。所有散乱的想法都将被融化,连我本人也都成为浑然的黑暗。
  有时,我会突然感到一阵厌倦:即使借我一对翅膀,我又能飞到哪里去呢?
  
  看看以前那些被我蔑视的人吧:他们混得都比我好,事实是:这16年我什么成绩也没有,连本来铁定的职称也让我给混丢了,我现在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哦!不对,我有身份,我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国家干部”,只是我做的工作与干部群不沾边,我现在是一个边缘人了,“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在干部群里,我是工人,在工人群中,我又是干部。双重身份,承担着双重尴尬。
  -----不能不承认:在我们的社会,有时候盲从和随大流还真能赢!
  
  我人生所面对的种种机会好像全都如此,鼓动了千万次的勇气正要孤注一掷,却已经倏乎而逝。似乎是一个人在原地坐了许久,以至于最后有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的感觉。
  
  飞不出去没什么可说的,外人看着撕心裂肺,其实当真身处其中,也照样安之若素,人在极端压抑、困顿的情况下,并不是都是愁苦绝望的,也会获得超脱,和解放,身心悠远平静,直抵“道”的境界。
  
  再回想一下自己:我其实也没什么可羞愧的,我一再地学习、读书、考试,写字,我已经在奋斗,已经很自强,对一个即将奔不惑之年的女性来说,这还不够吗?
  我可以认真地过每一分钟,也可以度过一段毫无意义的时光,我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但如果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的话,也犯不着觉得对不起谁。
  
  这样一想我似乎舒服了很多,但同时又百感交集,感觉有点像赵本山拍的电影《叶落归根》中一个片段:“赵本山”躺在为同伴挖好的坟墓里,他透过葱笼的树,看到的是澄澈的天空和一片悠游的云朵,此时他流泪了,他一个挣扎在底层的一个小人物,最终决定将自己也放弃,与其艰辛毫无指望地活下去,还不如无牵无挂地永远留在这片美丽的天空之下。
  少有的极致刻画内心的场景,颇为平静的短暂画面击中了我。可是我却从安祥的画里感到了异样的悲怆,这是多么一个宿命的收尾啊!
  
  的确,我只是一只在地面或墙壁上爬行的蚂蚁,我只能在一个平面上忙碌,我一辈子都无法腾空。我在写,我依靠它登高望远,拨云见日,它们存在,它们正在发生,但它们不会带领我逃离此刻的现实,最终我们尚需在各自的世界里痴呆,就像那个扎尼第小说《鞑靼荒漠》里的年轻军人,他终其一生在敌我交界的荒漠等待伏击敌人,终其一生也没到见到自己的敌人是什么样子,在没有敌人的战场上,只好迷恋上了枯燥。直至年华老去,他也没有遇到真正的战争,然而,“他是死在战场上的。”他的同胞这样宣告。
  
  我也有我的战场,那里有我的敌人-----那些真实的难题,它们是看不见的沼泽,无声、温柔地吞噬着我的生命:一寸寸陷落的身躯,仿佛凝固了的空气,逐渐消失的我的脸-----下颏,嘴、鼻、眼睛……一步步走向死亡,我的手还在努力地向上伸展,向着天空-----我的心灵归属之地----呼救,直到最后,所有的一切,都与泥沼,融为一色……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这样-----连同孤独,像一个被生活拖死的人,断气时已经没有力量再呼叫黎明。
  ----然而我依然不愿意承认:时光已经催老了我的容颜,连同我的心已经被那些看不见的魔手摧毁,我的内心总有一股力量,让我向前,哪怕最终----只是殊途同归!
  真实的难题与梦幻的解



  1999年的冬天,我曾与文力发生过一次口角(当时我怀着孕),气得我饭也没吃,从家里跑到学校去,一个人关进办公室,锁上门,坐在桌前,回忆争吵的经过,想到腹中的孩子------还没吃饭!禁不住心头一酸,顿感日月无光,人生无望,索性一横心:不吃了!要死两个一齐死,让文力什么也得不到!
  
  心里正翻江倒海,听到敲门声,有文力的声音和校长的声音,这时我火气更旺,打定主意不开门------谁叫也不开!非好好治治他不可!
  
  敲了半天门,文力显然急了,不知去哪里讨的主意,半小时后,我听见门外一个平静的声音说:“承玉,你开门,我知道你在里面,我有话对你说。我让他们都走了。”
  声音是同事任姐-----是个处事冷静谨慎的人。我略一犹豫,起身开了门。
  
  她心平气和地问我怎么了,我忿然讲了一遍经过,说:“还不是为了房子?我要他换间面积大点的,他不肯!总是向后拖,什么都是将就,我们总不能在一间房里将就一辈子!”
  她认真地听完,点点头:“这事我会对文力解释的,你先回家吃饭。”
  我说我不饿,气都气饱了,什么也吃不下。
  她表情严肃起来,正言说:“你怎么跟个孩子似的?不看看你现在的状态,还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你刚才讲的这些还算事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值得你这样?都快做妈妈的人了,还这么不懂事!”
  我嘟起嘴来,表示不高兴她这样说话。
  她没有缓和脸色,继续说:“以后不要再这样!你年龄太轻,没有经历过难事,你没尝过那滋味,你还没有遇到生活中真正的难题!”
  
  这些话给了我些许震动,向来听不进别人教训的我,被这些话击中了。她的话一方面挑明我的心理承受力太差,另一方面提醒我阅历太浅,喜欢夸大自己的痛苦。应该说,她说对了!因为我终日思索的也正是这些------究竟什么才算人生真正的难题呢?
  
  有句话说:太阳底下无鲜事。在这句话的覆盖下,少年荷尔蒙冲动的烦恼也好,青年恋爱的无聊呻吟也好,覆盖成人的郁闷日子也好,结局都是常见套路,只要不较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哪里有解不开的难题?范围再拓宽点-------天灾人祸,生老病死,也都不算难题-----只要不死,耐心熬着就是;实在挺不过去,也好办---- 受够了疼痛就好了,人生不就是这样嘛!
  
  真要讨论这种解决办法的现实性如何,可以把那些重重幻想都打破,来看看眼前现实性的生活吧:发条式的上班生活,在流逝的日子里,家变成一间沉默的牢笼、一张琐碎的网。男人、女人都无处可逃,年轻时候的雄心壮志烟消云散,要死要活的恋情已成前尘旧梦,想起放下都是惘然,干脆不去想;心渐渐冷了,神情也愈发黯淡、冷漠……然而大量难题得到了神话般地解决------办法有很多:朋友、酒馆、赌博,还有女人……不靠逃避,又该如何面对现实?
  谁规定的我们就该像僵尸一样只能做白日梦?不能用欢快的乐曲来伴奏?哪怕逃避只相当于从一间牢笼走向另一间牢笼,放风的心情也还要保持愉悦。即使那情景看上去真是荒诞,至少表面上看来依然是;那一派明媚春光,
  
  飘过这一派明媚春光,越过钢筋水泥的堡垒外面,我的目光会飘到16年前-----但那已经不是春光,那是一个踯躅红尘里,百转千回,被严酷的真相分离,渴望浴火重生的煎熬着的自己。
  
  经常在黄昏时分,下班后我跑到旷野里去------如果不是特意去田野里,你就看不到日出日落,你所看到的只能是渐渐暗下去的灰色楼宇。
  
  当我在夕阳里徘徊,这个时候应该也就是我萌生想逃跑的念头。
  ----从在这个地方工作的那一天起,我通体弥漫的都是这种念头,挥之不去。想得最厉害的时候就是在傍晚------就是黄昏时分,几乎每天下午,我总独自走在那儿,眼睁睁地看着太阳一点点地低下去。以至于现在我一看见太阳下山就要觉得难受。
  -----我一直在想这件事,一想就是16年。
  一般人是不会明白我的渴望的,因为我要解决的这个难题不是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多久,它长在了我的身体里,即使后来它的面目改变了,但本质永远不变。
  直到现在,我的眼前还总是晃动着自己在夕阳中的样子,我看着自己向着夕阳的方向,越走越远,但我走不出它的范围,它似乎是种宿命,这种宿命犹如苍穹,高高在上,覆盖众生。
  
  ------若要找到这个难题所在,那就得追根求源,回溯我的过去----只能通过这一种方式。
  
  16年前的我,只有20岁,却从此就走上了“社会”。所谓的“社会”,其实就是一个矿山的机电办公大楼,再深入一点,大楼里的一个资料室,用父亲的话说:给退休的人提供的去处------这就等于我一工作就可以安然等着退休,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个好地方。
  一共有两间办公室,一间装满机电图书、图纸的资料室是我的领地,钥匙我保管。我只需稳扎稳打守在屋里,别让那些橱子突然生了腿跑掉,就算尽到了我的职责。-----若想让工作有点“技术含量”也可以,满眼是书,看就是了,学无止境、艺不压身嘛!
  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呆在这间安静至极的办公室里,耳边响着走廊内偶然走过的脚步声,感觉这个社会距离自己是十分遥远的事,工作一天下来,仿佛马在磨牙,却不容易消耗体力和耐力。
  
  如果你从来没有离开过本地,或者说你离开过本地却对外面的世界并无想象和眷恋的人,你呆在这间屋里不会有太大的心理障碍。
  
  可我不行。
  
  我是一个读过书的,由学校分配过来的毕业生,我的命运已经被改变了,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知道了路,我从此有了很多梦,虽然我不能再靠近它,我最终还得继续和那些没读过多少书的人一起过日子,但那只是表面的,我的心从未离开它,我靠近过它的痕迹会镌刻在我的脚步里,也会镌刻在我对以后生活的引领里,在我的意识里,外面的世界已成为一种珍贵的精神生活和纯粹理想,成为一个象征性的生活-------成为一个梦!
  这多么重要!一个有梦的女人,我的生命注定与她们那些人有所区别,也许我终生不能离开这里,但我与她们已经在本质上截然不同。
  -----我很看重这个差异,这几乎是我一度奋斗的目标,是我的全部尊严,甚至是我活着的意义。
  
  怀着这种心情看眼前的生活,应该说,那是一幢让人心灰意冷的大楼,白天黑夜都昏暗无光,一派末世景象。和这种日子接触越多,就越明白这种生活的真相:面对现实,幸福的标准可以定为两点,1、工作 2、结婚。既然吃饱了饭,那就只剩下了一件事:找对象。其他就完了,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了。
  -------无奈且充满讽刺!它充当了刀子的角色,扼住了我的咽喉。
  
  每天来上班,我的心情总特别阴暗,面色苍白,神情抑郁,一点也不活泼,我认为这样的日子过久了,人就会变傻,会以为除了平房就是楼房,以为整个地球就是这个样子的,再看下去,连轻生的念头也有了。
  -----我立誓要做一个偷渡者,寻找新的彼岸。
  
  离开的方式有两种,按当时的路子,一种通过关系,拨云见日;要么辞掉工作,像今天的文力这样,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外面挣扎向上,做出一番事业。
  两条路都走不通,那就只有守在原地上班,用我的话说:与垃圾共存亡。像“扎堆”那样---—就是-------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着一群人在等候着你;你别无选择,一头扎了进去,就像是一滴口水坠入鱼头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碗汤就是你的世界了。你在里面怎么翻滚都不怕了------你是安全的。
  
  这些我都懂-------比懂得更重要的是付与行动。怎么行动,对我来说,是个难题。因为最终我哪条路也没选,从一开始我就只选了一条路------写作。
  
  这条路不是说从工作后才决定的,从高中毕业起,甚至更早,我就“决定”了,它是我实现梦想的解决办法,是我冬天里的棉袄,夏天里的雪糕,在我遇到目前这种困境---尤其是前三条路对我来说都是死路的情况下,我坚信只有它才能救我,至于它是不是一个聪明人的选择,因循到今日,我宁愿自欺欺人,也不选择别的路。
  倘若换一种解释:“由于心灵的差距让我与周围的人没有共同语言,这是人所难以承受的。我承受不住,于是就寻求别样的解脱-----写作。”如果一定要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
  
  我怀揣梦想,开始大量地看书、写,在家里,在单位,悄悄地进行,没人懂我,也没人帮我,在这块孤独的领地,我常年是孤独的。
  
  “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那么远,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这信念如此强韧,什么也别想撼动。我惮精竭虑,我废寝忘食,甘愿付出生命的全部,不顾明天和未来。
  -----在过去的经验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海市蜃楼吧:勤奋着,努力着,诚恳地在来信中同对方交谈,陈述,企图点高一盏希望之灯,照亮梦想的锦绣前程,这过程既亢奋,又闹心,同时也相当严肃,这是有意义的一生,也是有趣的,永远值得怀念的珍贵时光,哪怕到最后一事无成,哪怕今天换来的是我的长叹一声。
  ----究竟有没有成功过呢?
  “成功”过-----两年之后,我投稿----成功了,幸福过,愉快过,但总的来说,那几年里我基本上都是在做媚眼给瞎子看——白费工夫。
  
  所谓的“成功”离我要企及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远远不够!它不能改变我的现状,也不意味着我能沿这条旺盛的写作之线持续下去,套用那句随“馒头”红极一时的名言:走近过,但从未走进!
  想指望写作改变人生吗?要那样写不崩溃才怪!改变人生得依靠写作以外的东西------这里面学问大了!而象我这样淡定的人,这样温吞的人,这样一个从来都是在地上流淌,永远也不会像别人那样挂到空中去的人,一辈子也别想接上头、搭上线,就算胜利给我带来希望,让我艰难地从黑暗中挣扎出来,最终结果也必然是无可奈何地再退回到黑暗,让别人又把希望逐渐地从我手中掠走!
  
  “写作嘛!当作业余爱好,玩玩可以,但不能对它投入太多,不能把它当作生活的全部,它是不能被依赖的。”几个了解我的长者善意地对我说。
  更多的人持冷漠观望的态度,在他们眼里,写作竟然可以改变世界------那简直就是想骑着自行车到月球上去。退一万步讲,就算能得到实惠,也仍然是得不偿失,非常非常的不现实。
  
  面对一切,这时的我,就像一个站在风雪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手捧着光明与温暖,内心一片火热,可我周围的世界冷如冰霜,呈现给我的是不予理睬的沉默。
  -------假若你知道写作就是我唯一的希望,谁能忍心叫我停下来呢?它是支撑我面对这个世界的唯一动力。如同这支歌里唱的:
  
  向天空大声地呼喊
  用心地试过了这么多年
  当你热情迸发或是痛苦难言
  谁的诺言会真地实现在你身边
  想的太多 梦的太多 我糊涂
  想的太少 梦的太少 我盲目
  想低声说句不在乎
  可会飞的心总是在高处
  ………………
  
  既没有那种底蕴的准备,也没有才华横溢的能力,发呆又创造不出剩余价值,加上没有强大“保护力”的庇护,结局也就只剩下一种:我只有在机电大楼那块狭窄局促的空间里,伴着那些老掉牙的图书,度过了整整四年岁月。
  -----那四年是我青春的黄金时代!
  
   “生活得有变化、甚至有变故才行啊!”对于一个内心不安份的人而言,这个变化至关重要,然而我的一生似乎一直都是:要想打破常规,得到意料之外的任何一点点东西,都必须付出远远高出效益的成本,
  
  -------常规在95年终于被打破了。
  
  我的人生终于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但解决难题的方式却不是我所心仪的,而是启用了我最原始的资本-----生命。
  
  发生了什么呢?
  
  用今天的眼光看去,11年前那次轰动一时的所谓全矿岗位调整简直就是一场闹剧,一场儿戏,本来作为普通一兵的我只需像别人一样,安祥地坐以待毙,但24岁的我突然不想再承受了,我解决难题的办法干脆独特----当晚就在家里吃了安眠药(我没有给自己第二次机会),以此作为我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反抗,它的矛头指向所有敌人:社会、家庭、不忠的朋友、不公的制度……
  人们纷纷议论我的不可理喻,矿长也被惊动了,但如果站在我的立场上,替我想想,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从社会到个人均看不到希望,自己又偏偏做不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从生到死,的确也就在一线之间。
  
  因为这件事,我换了新单位,楼不是那些楼,人也不是那些人了。惟一不变的,只是那片天,依旧疲倦,依旧欲说还休。
  我的“创作时代”由此而结束了,但我现在所处的这个更残酷的时代何时结束呢?
  包围我的时间依然像失眠的黑夜,无助而漫长。
  
  我终日发呆,这段时间的我,不是存在于书本,也不存在于别人的评论里,而是挣扎在自己的感觉和幻想之中。11年了!回想当时的那个我,在成熟的同时也在发生着畸变,我显得消瘦,同时更为憔悴,我的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坚毅,同时也更为悲凉。
  
  我写得很少了,每天只是读书-----我忘不了它,我还是想着它,从书本深处我在看文字中反射出来的自己,和我想象出来的另一个世界密谈。这时我的坚持好象就为了一个目的:只要不放弃,一个人即使在尘埃中也会显得高贵大气,不会深陷在生活琐事中显得卑下。
  
  和最初我的写作一样,我的思索也遇不到同道者,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群人:类似于张爱玲小说中的“阿小”式人物,他们怯于做关于人生的任何思考------认为那是哲学家的事,他们害怕思考,思考是无用的,痛苦的。巨大的现实使人们麻木,尽快麻木,这是做人的良药,什么奋斗不止,自强不息,都是漂亮活,对人生撼动不了的难题他们视而不见,虽然“背上经受着拷打,两个肩头都被折磨到血肉模糊了。”可是他们无知无觉,他们自有逃避现实的快乐。哪怕人变得越来越猥琐,宁愿死去,也不愿面对真理。,
  ----这么长的时间你都干什么了?没干什么,我只是吃喝睡觉,生儿育女罢了。
  
  “鲁迅能准确观察到林妹妹和焦大两种截然不同的饥饿”,相较于他们,我没有快乐,我的痛苦解决不了任何难题,但我珍惜我的痛苦,就像珍惜一种信念——蔚蓝色的信念。
  我到现在也坚信:悲哀是最可爱的东西,只有对于生活有极强烈胃口的人才会坠涕泣血,一滴滴的眼泪都是人生的甘露。
  如果说悲哀的滋味是疼痛,快乐是舒适的,那么我宁愿要那些疼痛------那些疼痛让我活着,舒适却是死。
  
  我要做一个坚定者,同时我也知道:我解决不了生活的难题,生活迟早就会解决我!
  它们胸有成竹,它们不怕等待,它们有的是时间,它们知道:迟早我得掉进来,做一个坚定的自我背叛者。
  
  这些我都知道!
  
  生活是一个强硬的对手,人到某一个时刻,就会无法与它一争短长,坚守气节必须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本质高傲的人也会低下自己的头颅,即使“死也咽不下这口气”,即使不死依然会发出类似的感叹,但到那时就不会很痛苦很悲哀了,眼看青春化为丝丝灰烬,再傻的人也不会盼望了,通俗的说法应该是:这个人没能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98年,生活与我-----两个势不两立的对手终于握手言和,平生第一次亲密接触,共同解决了一个难题:走向结婚殿堂,从此步入围城。
  
  这次难题的顺利解决让我神使鬼差想到苔丝--------这个被贫困所毁灭的女人。生活中,贫困对于悲剧似乎具有易感性,苔丝从外出打工失身到遭遗弃到被绞死,里面都有贫困的因素在起作用。也就是说,贫困的生活始终伴随着她,迫使她做了许多她不愿做的事。
  
  我也是一样的,在结婚以前,一月份我还在与南方的那个人商议去深圳的时间和车次,三月份我认识了文力,五月份我们就注册结婚了,一切就是这样富有戏剧性。
  我写信告诉等待我的那个人:“我要结婚了。我不去了……”
  ------心力交瘁是一种怎样的状况?这封信就可以告诉你。
  不需要再解释什么了:疲劳的燕子终久会停止飞翔,因为它疲劳-----真的很疲劳:疲于奔命的疲,劳燕分飞的劳。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
   生活像你一样美好
   可你叫我怎么办呀?
  …………
  那一次又一次的远行,我跑到广州去,跑到贵州去,寻找那些“云深不知处”的贵人,与其说我是要夺取胜利,不如说,我想寻找死亡,以至于我每次逃跑,都仿佛易水送别。绝望的时候,我就像一个双腿瘫痪的生病女孩,从楼上的窗口向行人抛出一张纸条,上面书写:
  “谁捡到这张纸条,我爱你!”
  
  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仿佛垂死的制度在崩溃的途中捕获更多的牺牲品,因为自身的孤寂、无援……而失败!
  
  遍身伤痕地失败!
  
  几十个字漫不经心的简略叙述,就可以简略了我个人命运的关键转折。没有人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这种伤痛我将终生隐藏在心里。
  
  在围城里关上几年,或许更久,但我出来已经不是我了,也或许不需要那么久,数星期之内我就可以老许多年。
  
  如果不是一场网络在04年突然降临,我无法认清自己的梦幻正在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
  其实在这之前,我就经常在半夜惊醒,从床上坐起来,想:其实按生存标准,我本不该这么愁苦,又不缺胳膊断腿,是不是这样活着已经不是我的底线了?欲望这东西又在我的身上苏醒了?
  
  这不是什么成长小说,除非你非要把觉醒和本能的挣扎看作成长的烦恼――那种一到结婚年龄就灰飞烟灭的荷尔蒙冲动。
  
  -----要等到生活中突然发生了一个变故,你内心的渴望才会真真切切地呈出现出来。
  这时我想起它来------我的阴魂不散的梦,突然就觉得我从来没有停止想象它过,就是以为自己已经忘记它的时候,它也还是在那里的,在我一切思想的背后。
  我觉得自己还在以前文字的世界里飞翔,我在故事里那么鲜活,那么生命力,我不应该那么快地就消亡了,我应该在持续下来的另外的故事里重生!
  
  就这样我重操旧业,在网上建立了我的小小乌托邦。经常是:我摇身一变上了天涯,摇身一变我又下来了。现实与网络在我眼里都是真实的,同时又是那么虚渺。
  如果要给这样的感受下一个定义,要我描述什么,我要说:其实我也不喜欢这样,但海德格尔说:“人仅有一个世界是不够的。”它既然能对我起保护作用,我就渐渐习惯了将这当成我的铠甲。和那些拥有快乐铠甲的人相比,我并不认为他们都是快乐的,正如人可以由于喜庆放鞭炮,也可以由于孤独、寂寞放鞭炮一样,他们的快乐也并非完全真实。
  
  终日在虚幻的世界里写字,我却从来不用过肉麻的抒情文字对现实进行过任何矫揉造作的歌咏,让人误以为那是一个类似于世外桃园的人间福地,宜于孕育健康的人性和精神,凡是这样做的人,我看除了他(她)年少不更事,要么就是被流行的风气趋言附势,我从一开始看到的现实-----矿山,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充满了严肃甚至冷酷的难题,那是一个让人感到沉痛的所在。我不想依靠谎言来提升一天的生存质量,不想让粗粝的生活借此得到升华,就像《梁祝》那个华丽虚幻的“化蝶”结尾一样。
  
  当然,无论我写真实也好,虚幻也好,我的文字都如同一粒石子砸向水中,哪怕掀起冲天巨浪,可是石子最终会沉入水底,水面照样恢复平静。
  这些文字不能改变什么,别人的文字也不能改变我。听着彼此的诉叙,我就像江州司马在芦苇荻花丛中听琵琶女的故事,除了唏嘘感慨,再没有半点主意了。所有散乱的想法都将被融化,连我本人也都成为浑然的黑暗。
  有时,我会突然感到一阵厌倦:即使借我一对翅膀,我又能飞到哪里去呢?
  
  看看以前那些被我蔑视的人吧:他们混得都比我好,事实是:这16年我什么成绩也没有,连本来铁定的职称也让我给混丢了,我现在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哦!不对,我有身份,我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国家干部”,只是我做的工作与干部群不沾边,我现在是一个边缘人了,“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在干部群里,我是工人,在工人群中,我又是干部。双重身份,承担着双重尴尬。
  -----不能不承认:在我们的社会,有时候盲从和随大流还真能赢!
  
  我人生所面对的种种机会好像全都如此,鼓动了千万次的勇气正要孤注一掷,却已经倏乎而逝。似乎是一个人在原地坐了许久,以至于最后有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的感觉。
  
  飞不出去没什么可说的,外人看着撕心裂肺,其实当真身处其中,也照样安之若素,人在极端压抑、困顿的情况下,并不是都是愁苦绝望的,也会获得超脱,和解放,身心悠远平静,直抵“道”的境界。
  
  再回想一下自己:我其实也没什么可羞愧的,我一再地学习、读书、考试,写字,我已经在奋斗,已经很自强,对一个即将奔不惑之年的女性来说,这还不够吗?
  我可以认真地过每一分钟,也可以度过一段毫无意义的时光,我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但如果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的话,也犯不着觉得对不起谁。
  
  这样一想我似乎舒服了很多,但同时又百感交集,感觉有点像赵本山拍的电影《叶落归根》中一个片段:“赵本山”躺在为同伴挖好的坟墓里,他透过葱笼的树,看到的是澄澈的天空和一片悠游的云朵,此时他流泪了,他一个挣扎在底层的一个小人物,最终决定将自己也放弃,与其艰辛毫无指望地活下去,还不如无牵无挂地永远留在这片美丽的天空之下。
  少有的极致刻画内心的场景,颇为平静的短暂画面击中了我。可是我却从安祥的画里感到了异样的悲怆,这是多么一个宿命的收尾啊!
  
  的确,我只是一只在地面或墙壁上爬行的蚂蚁,我只能在一个平面上忙碌,我一辈子都无法腾空。我在写,我依靠它登高望远,拨云见日,它们存在,它们正在发生,但它们不会带领我逃离此刻的现实,最终我们尚需在各自的世界里痴呆,就像那个扎尼第小说《鞑靼荒漠》里的年轻军人,他终其一生在敌我交界的荒漠等待伏击敌人,终其一生也没到见到自己的敌人是什么样子,在没有敌人的战场上,只好迷恋上了枯燥。直至年华老去,他也没有遇到真正的战争,然而,“他是死在战场上的。”他的同胞这样宣告。
  
  我也有我的战场,那里有我的敌人-----那些真实的难题,它们是看不见的沼泽,无声、温柔地吞噬着我的生命:一寸寸陷落的身躯,仿佛凝固了的空气,逐渐消失的我的脸-----下颏,嘴、鼻、眼睛……一步步走向死亡,我的手还在努力地向上伸展,向着天空-----我的心灵归属之地----呼救,直到最后,所有的一切,都与泥沼,融为一色……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这样-----连同孤独,像一个被生活拖死的人,断气时已经没有力量再呼叫黎明。
  ----然而我依然不愿意承认:时光已经催老了我的容颜,连同我的心已经被那些看不见的魔手摧毁,我的内心总有一股力量,让我向前,哪怕最终----只是殊途同归!
嗯,好死不如赖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