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与原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26:13
石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资源品,它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在人们消耗的能源当中,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石油消耗已经占到了50%以上.油价的涨跌会以各种方式传导\渗透到其它商品之后中,并且以价格的方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段时间油价曾经上涨到148美元一桶,随后又在很短时间内下跌了30几个美元,石油价格涨跌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里我们尝试着探讨一下石油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波动.

谈到油价涨跌,我们首先应该分析一下石油价格前期上涨的支撑因素,然后可以回过头对这些支撑因素进行观察,看看这些因素在短\中\长期内还能否支撑价格.

我个人总结油价上涨主要是有着几个因素:一是新兴经济体(中国\印度为代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打破了石油市场的供求平衡.需求增量的上升在边际上翘动价格.
二是经济一体化之下的全球经济高增长,伴随着美元的超额发行,以及全球的信用扩张.这种信用扩张带来投资(投机)需求的激增..
三是美元长期超额发行形成的美元贬值,作为给是有标价的货币,美元贬值直接导致油价上升.

以下我们对这些因素分别来探讨一下.

新兴经济体增长:从上世纪末开始,新兴经济体进入高速扩张的阶段.外贸和外贸顺差都是快速上升,固定资产投资也一直保持在很高的位置.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对能源的需求开始激增,尤其是石油.这种需求增长打破了此前较长时间内石油供需比较脆弱的平衡.

图一
请看图一。从这张图表可以看到,纽约原油价格在很长时间之内始终是在10—30美元间波动.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短时间的上冲到40美元左右,短短几个月时间又回到原来的均衡区域.

石油是工业社会的血液,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对石油的消耗差异很大.西方7个主要工业国人均年消费石油2.3吨左右,是全球人均消费的4倍.这7个国家人口占全球人口11%左右,消耗的石油接近50%.这就反映了经济结构对能源需求的差异.
在新兴经济体启动之前,全球石油的供给和需求大体处在一种均衡的状态,虽说这种均衡也比较脆弱.从上世纪末开始以中国为代表的的新兴经济体开始结构转型,规模也迅速扩张.者也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改变.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一半是中国提供的.对经济学了解的人都知道,需求增量的波动对价格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几十亿人口改变经济结构,对全球初级品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西方国家人均年消费2.3吨的石油消费量给我们标定了上限,400%的空间x人口数量的差异,天文数字。需求增长巨大但是供给增长不可能很快,这涉及到储量、技术和投资,在这些条件约束下供给增长必然相对缓慢。这种供求之间的扭曲最终会以价格形式来释放。有人将油价上涨简单的归为中国等国家需求增长的确比较片面,但这也的确是油价上涨的初始动力。

信用扩张带来投资需求的增长

流动性过剩在过去几年是个热门词汇,它意味着基础货币超额发行和资产流速加快。
前者反映的货币投放量,后者是受投资者信心影响。基础货币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而言,主要就是指美元。我们说流动性过剩主要就是指美元泛滥。有些人简单的把全球流动性过剩归结为美元滥发,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
和金本位制不同,现代货币是一种信用。大家知道任何一个经济体增长都需要货币超额发行来做基础,金本位制正是由于黄金供给约束不能满足经济增长而解体。信用是可以创造的,美元作为全球的本位货币不但有内部需求,还有充沛的外部需求(贸易、储备…..适当解释)。新兴经济体规模扩张对美元需求强劲,美国以国际收支逆差的形式为全球贸易、储备..提供美元,这就带来了长期的美元超额发行。
这只是美元泛滥的成因之一。事实上我们几乎每个人也都在不断发行货币。现代货币是一种信用,它可以不断被创造出来,不仅仅限于央行。现代金融发展速度很快,各种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各种衍生工具)。这使得各种机构、经济组织甚至个人都可以不断地创造信用(比如信用卡)。这些经济细胞创造出来的信用在全球一体化的基础上最终很大程度已美元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形成美元泛滥。
在经济高增长的基础上,人们对未来有比较好的预期,投资需求因此扩张,人们愿意也敢于不断地创造信用去追逐利润。
假设我有一笔钱去投资,首先愿意买入经营性资产(股权、房地产)—需求弹性小、不可再生商品(石油)—需求弹性小可再生的商品(农产品)。
我们看到的就是全球范围价格上涨(泡沫)。
美元超额发行带来的信用摊薄使美元贬值,作为给石标价的货币,这也是价格上涨的最直接的因素。

图二显示的是美元的供给变动。本世纪初开始美元供给迅速放大,全球经济也进入高速扩张阶段,原油价格开始暴涨。


图二

信用摊薄
信用反映的是经济体的经济实力、经济潜力、诚信。不同的发行人信用也有高低,美元超额发行带动了一个景气周期,但是长期超额发行必然会摊薄这种信用。美元在全球范围起着支付和储备的功能,美国是这些美元最后的履约人,或者说美国是全球的债务人。美元泛滥增加了美国的债务,摊薄了美元的信用,美元也就此开始长期贬值的过程。

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链条:全球经济增长(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开始扩张)--美元超额发行—美元贬值—商品价格暴涨。在这个链条上我们观察到启动因素是全球经济增长。如果全球经济进入衰退(调整期),链条左端的改变会向右不断传导最终会改变商品价格的走势(消费性需求下降—人们乐观的预期改变导致投资性需求萎缩—价格下降)。

目前经济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减速,起因是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前面我们谈到现代货币是一种信用,个人也在不断创造信用(发行货币)。每个经济体或每个人信用有高低之分,应对经济波动的能力也不同。由于现代金融高度发达,大到国家、金融机构、各种经济组织,小到每个投资者。他们的信用被各种金融工具纠缠在一起,牵一发动全身。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是典型的例子。美国房地产上涨停滞,很多投资者的个人货币变成废纸。这通过金融工具传导到金融机构并扩散到全球,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任何经济增长总会有波峰和波谷,次级债是压在天平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里我们尝试性的作一个结论:
全球经济衰退,石油的投资性需求和消费性需求都开始下降,而美元的避风港作用(比较优势)使美元走强。在这些因素的主导下,原油价格开始下跌。
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到原油价格上涨分三个阶段:一是99年初到03年3月,油价从12美元回到了接近30美元的区域。第二阶段从03年到06年7月,油价上涨到70—80美元的位置,然后进入调整。第三阶段是07年初到08年7月,价格涨到147.94美元。在价格第三阶段上涨的过程中,投机因素占主导地位,或者说这一段是投机性的溢价。今明两年世界经济调整,整体处于信用收缩的阶段,有助于消除原油价格当中的投机性溢价。

我们判断:在中期(一到两年)内全球经济减速还会持续,美元会继续走强,原油价格也会下跌。有可能回到上涨第二阶段的顶部(80美元)附近。短期内(未来几周),随着美元回落调整,原油价格可能会以剧烈震荡的方式消化此前一个月的跌幅。

当然这只是中短期判断,在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在减速调整之后仍然会继续增长,那时候原油会迎来新的一轮牛市。石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资源品,它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在人们消耗的能源当中,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石油消耗已经占到了50%以上.油价的涨跌会以各种方式传导\渗透到其它商品之后中,并且以价格的方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段时间油价曾经上涨到148美元一桶,随后又在很短时间内下跌了30几个美元,石油价格涨跌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里我们尝试着探讨一下石油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波动.

谈到油价涨跌,我们首先应该分析一下石油价格前期上涨的支撑因素,然后可以回过头对这些支撑因素进行观察,看看这些因素在短\中\长期内还能否支撑价格.

我个人总结油价上涨主要是有着几个因素:一是新兴经济体(中国\印度为代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打破了石油市场的供求平衡.需求增量的上升在边际上翘动价格.
二是经济一体化之下的全球经济高增长,伴随着美元的超额发行,以及全球的信用扩张.这种信用扩张带来投资(投机)需求的激增..
三是美元长期超额发行形成的美元贬值,作为给是有标价的货币,美元贬值直接导致油价上升.

以下我们对这些因素分别来探讨一下.

新兴经济体增长:从上世纪末开始,新兴经济体进入高速扩张的阶段.外贸和外贸顺差都是快速上升,固定资产投资也一直保持在很高的位置.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对能源的需求开始激增,尤其是石油.这种需求增长打破了此前较长时间内石油供需比较脆弱的平衡.

图一
请看图一。从这张图表可以看到,纽约原油价格在很长时间之内始终是在10—30美元间波动.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短时间的上冲到40美元左右,短短几个月时间又回到原来的均衡区域.

石油是工业社会的血液,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对石油的消耗差异很大.西方7个主要工业国人均年消费石油2.3吨左右,是全球人均消费的4倍.这7个国家人口占全球人口11%左右,消耗的石油接近50%.这就反映了经济结构对能源需求的差异.
在新兴经济体启动之前,全球石油的供给和需求大体处在一种均衡的状态,虽说这种均衡也比较脆弱.从上世纪末开始以中国为代表的的新兴经济体开始结构转型,规模也迅速扩张.者也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改变.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一半是中国提供的.对经济学了解的人都知道,需求增量的波动对价格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几十亿人口改变经济结构,对全球初级品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西方国家人均年消费2.3吨的石油消费量给我们标定了上限,400%的空间x人口数量的差异,天文数字。需求增长巨大但是供给增长不可能很快,这涉及到储量、技术和投资,在这些条件约束下供给增长必然相对缓慢。这种供求之间的扭曲最终会以价格形式来释放。有人将油价上涨简单的归为中国等国家需求增长的确比较片面,但这也的确是油价上涨的初始动力。

信用扩张带来投资需求的增长

流动性过剩在过去几年是个热门词汇,它意味着基础货币超额发行和资产流速加快。
前者反映的货币投放量,后者是受投资者信心影响。基础货币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而言,主要就是指美元。我们说流动性过剩主要就是指美元泛滥。有些人简单的把全球流动性过剩归结为美元滥发,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
和金本位制不同,现代货币是一种信用。大家知道任何一个经济体增长都需要货币超额发行来做基础,金本位制正是由于黄金供给约束不能满足经济增长而解体。信用是可以创造的,美元作为全球的本位货币不但有内部需求,还有充沛的外部需求(贸易、储备…..适当解释)。新兴经济体规模扩张对美元需求强劲,美国以国际收支逆差的形式为全球贸易、储备..提供美元,这就带来了长期的美元超额发行。
这只是美元泛滥的成因之一。事实上我们几乎每个人也都在不断发行货币。现代货币是一种信用,它可以不断被创造出来,不仅仅限于央行。现代金融发展速度很快,各种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各种衍生工具)。这使得各种机构、经济组织甚至个人都可以不断地创造信用(比如信用卡)。这些经济细胞创造出来的信用在全球一体化的基础上最终很大程度已美元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形成美元泛滥。
在经济高增长的基础上,人们对未来有比较好的预期,投资需求因此扩张,人们愿意也敢于不断地创造信用去追逐利润。
假设我有一笔钱去投资,首先愿意买入经营性资产(股权、房地产)—需求弹性小、不可再生商品(石油)—需求弹性小可再生的商品(农产品)。
我们看到的就是全球范围价格上涨(泡沫)。
美元超额发行带来的信用摊薄使美元贬值,作为给石标价的货币,这也是价格上涨的最直接的因素。

图二显示的是美元的供给变动。本世纪初开始美元供给迅速放大,全球经济也进入高速扩张阶段,原油价格开始暴涨。


图二

信用摊薄
信用反映的是经济体的经济实力、经济潜力、诚信。不同的发行人信用也有高低,美元超额发行带动了一个景气周期,但是长期超额发行必然会摊薄这种信用。美元在全球范围起着支付和储备的功能,美国是这些美元最后的履约人,或者说美国是全球的债务人。美元泛滥增加了美国的债务,摊薄了美元的信用,美元也就此开始长期贬值的过程。

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链条:全球经济增长(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开始扩张)--美元超额发行—美元贬值—商品价格暴涨。在这个链条上我们观察到启动因素是全球经济增长。如果全球经济进入衰退(调整期),链条左端的改变会向右不断传导最终会改变商品价格的走势(消费性需求下降—人们乐观的预期改变导致投资性需求萎缩—价格下降)。

目前经济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减速,起因是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前面我们谈到现代货币是一种信用,个人也在不断创造信用(发行货币)。每个经济体或每个人信用有高低之分,应对经济波动的能力也不同。由于现代金融高度发达,大到国家、金融机构、各种经济组织,小到每个投资者。他们的信用被各种金融工具纠缠在一起,牵一发动全身。次级抵押贷款证券是典型的例子。美国房地产上涨停滞,很多投资者的个人货币变成废纸。这通过金融工具传导到金融机构并扩散到全球,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任何经济增长总会有波峰和波谷,次级债是压在天平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里我们尝试性的作一个结论:
全球经济衰退,石油的投资性需求和消费性需求都开始下降,而美元的避风港作用(比较优势)使美元走强。在这些因素的主导下,原油价格开始下跌。
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到原油价格上涨分三个阶段:一是99年初到03年3月,油价从12美元回到了接近30美元的区域。第二阶段从03年到06年7月,油价上涨到70—80美元的位置,然后进入调整。第三阶段是07年初到08年7月,价格涨到147.94美元。在价格第三阶段上涨的过程中,投机因素占主导地位,或者说这一段是投机性的溢价。今明两年世界经济调整,整体处于信用收缩的阶段,有助于消除原油价格当中的投机性溢价。

我们判断:在中期(一到两年)内全球经济减速还会持续,美元会继续走强,原油价格也会下跌。有可能回到上涨第二阶段的顶部(80美元)附近。短期内(未来几周),随着美元回落调整,原油价格可能会以剧烈震荡的方式消化此前一个月的跌幅。

当然这只是中短期判断,在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在减速调整之后仍然会继续增长,那时候原油会迎来新的一轮牛市。
沙发!顶.
明年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对比能到多少呢?
太学术了,看不懂啊。你就说油价能涨到多少吧,俺们是做多还是做空。
没有图表啊[:a9:]
[:a14:] [:a14:]
经济无法预期,价格也是,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D
这个判断有问题,判断中缺少了石油储量的分析、国际炒家的参与和人们对石油储量的担忧。我倒是觉得石油会一两年内稳中有升。
原帖由 大学府----美林 于 2008-9-8 15:42 发表
没有图表啊[:a9:]

我有图表,明天贴出来
原油.jpg

现货.jpg

期货.jpg

资料来源:美国能源部
汇率.jpg

欧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