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台湾特种部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45:35
越战中的台湾特种部队(2004年第五期台湾”军事家”杂志)

作者:瓜友


所谓「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有关台湾在越战期间军援南越的各项秘密计画近年

来已陆续曝光,如:奎山军官团、驻越军事顾问团、援越空运队等,不过这些大多

是官方的正式援助行动,只是受限于当时局势必须低调进行。除此之外,仍有不少

的秘密计画仍见不了光,台湾特种部队成员赴南越任美国的越战佣兵就是一例。笔

者走访曾赴越参战的特种部队老兵,并参酌国内外资料,勉强补上台湾援越秘史失

落的一页。


特种部队成立背景


台湾特种部队在1956年成立,专门负责执行秘密任务,又称「武汉部队」,有希望

特战部队能像武昌起义一样为反攻复国开第一枪的意义。不过军方在1951年至1953

年间,曾有游击伞兵运用计画和游击空降部队的训练计画,显示在特种部队编成

前,军方当时是准备将空降部队和受过伞训的游击队空投大陆,进行敌后作战。


特种部队下辖4个特战总队,第二及第三总队接受美援,完全按美制编装及训练,员

额约3,000人,部队并驻有美军顾问随军进行训练。不过这项美援是因当时台湾和美

国在大陆情报搜集行动上合作密切,故台湾顺势要求美方代训特种部队。第二及第

三总队于1956年成立,当时军方还挪用部分美援装备成立第一、四总队,其中特战

第一总队是因823炮战和支持西藏抗暴运动于1958年成立。为了仿真到西藏的长途

飞行和经长途飞行后对战力的影响,那时特战队员经常搭着C-46运输机绕着台湾长

途飞行后才跳伞进行演习。至于第四总队则是1962年接收滇缅边区游击队四千多人

编成。不过特战一、四总队并不为美军顾问团承认,故未驻有美军顾问。目前军方

还存有从1957年5月至1962年8月「特种部队组训及作战管制与运用原则」相关档

案。


特种部队因具有陆、海、空三栖特性,任务性质特殊,所以平时与战时隶属关系也

不同。平时建制属陆军,由陆军统一指挥节制,表面上与陆军似乎没什么不一样,

但实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战时,特种部队的运用,归情报部门统一指挥节制,成

为情报部门在敌后唯一的武装部队,从事情报搜集工作或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其实

在冷战时期,国共对抗的时代,表面并没有台面上的大规模「热战」,但当时特战

部队可说是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特种部队成立目的原本就是要进行敌后作战,因此行事神秘不在话下,名义上特种

部队虽然是属于陆军总部管辖,但很多任务都是由国防部特种情报室或情报局直接

指挥,甚至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即西方公司)合作,又有一种说法是归神秘的

「316指挥部」运用,但当时特种部队真正的幕后大老板应是蒋经国。1960年4月,

当时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的蒋经国就曾邀请驻台美军协防司令史慕德将军前往中部

某地参观特种部队(可能是雾社,当时特种部队常驻一个中队,演习时可能增至一

个大队兵力),以争取协助空投特战部队到大陆打游击,不过美方终究没有同意。


当时台湾特种部队编组,不论型态及员额等方面,与一般陆军野战部队有极大的差

异。「特种部队」编组型态,以总队为单位,总队之下,再区分为团作战分遣队

(又称为大队,其中又区分为作战大队、突击大队、侦查大队等),营作战分遣队

(又称为中队),连作战分遣队(又称为分队)等4种编组层级。


其中又以连分遣队(分队)为主干,每一连分遣队(分队)的编组人数,系以任务

需要而定,队员人数最多仅有十余人,由具有各种兵科专长的队员组合而成,下分

支持组、爆破组、火力组和突击组,每组3人。除个人已具备原有兵科专长外,在分

遣队组合完成之后,还必须进一步学习其它兵科的专门知识,使每位队员均能成为

全方位的通才,以因应诡谲多变的战况。


特种部队下的4个总队,每一总队主要任务皆不同,总队下各个作战大队编组是以地

区任务为主,因此所属各中队军、士官都以同一省份为原则,例如某中队任务地区

为湖南,该中队所有军、士官全是湖南人,一旦日后空降到任务区内,马上可以融

入当地,对进行游击战有很大的助益。另外各总队还有自已的作战专长,如敌后作

战、空降突击、游击战等。大队的任务更明确,分为作战、情报、突击和侦察等。越战中的台湾特种部队(2004年第五期台湾”军事家”杂志)

作者:瓜友


所谓「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有关台湾在越战期间军援南越的各项秘密计画近年

来已陆续曝光,如:奎山军官团、驻越军事顾问团、援越空运队等,不过这些大多

是官方的正式援助行动,只是受限于当时局势必须低调进行。除此之外,仍有不少

的秘密计画仍见不了光,台湾特种部队成员赴南越任美国的越战佣兵就是一例。笔

者走访曾赴越参战的特种部队老兵,并参酌国内外资料,勉强补上台湾援越秘史失

落的一页。


特种部队成立背景


台湾特种部队在1956年成立,专门负责执行秘密任务,又称「武汉部队」,有希望

特战部队能像武昌起义一样为反攻复国开第一枪的意义。不过军方在1951年至1953

年间,曾有游击伞兵运用计画和游击空降部队的训练计画,显示在特种部队编成

前,军方当时是准备将空降部队和受过伞训的游击队空投大陆,进行敌后作战。


特种部队下辖4个特战总队,第二及第三总队接受美援,完全按美制编装及训练,员

额约3,000人,部队并驻有美军顾问随军进行训练。不过这项美援是因当时台湾和美

国在大陆情报搜集行动上合作密切,故台湾顺势要求美方代训特种部队。第二及第

三总队于1956年成立,当时军方还挪用部分美援装备成立第一、四总队,其中特战

第一总队是因823炮战和支持西藏抗暴运动于1958年成立。为了仿真到西藏的长途

飞行和经长途飞行后对战力的影响,那时特战队员经常搭着C-46运输机绕着台湾长

途飞行后才跳伞进行演习。至于第四总队则是1962年接收滇缅边区游击队四千多人

编成。不过特战一、四总队并不为美军顾问团承认,故未驻有美军顾问。目前军方

还存有从1957年5月至1962年8月「特种部队组训及作战管制与运用原则」相关档

案。


特种部队因具有陆、海、空三栖特性,任务性质特殊,所以平时与战时隶属关系也

不同。平时建制属陆军,由陆军统一指挥节制,表面上与陆军似乎没什么不一样,

但实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战时,特种部队的运用,归情报部门统一指挥节制,成

为情报部门在敌后唯一的武装部队,从事情报搜集工作或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其实

在冷战时期,国共对抗的时代,表面并没有台面上的大规模「热战」,但当时特战

部队可说是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特种部队成立目的原本就是要进行敌后作战,因此行事神秘不在话下,名义上特种

部队虽然是属于陆军总部管辖,但很多任务都是由国防部特种情报室或情报局直接

指挥,甚至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即西方公司)合作,又有一种说法是归神秘的

「316指挥部」运用,但当时特种部队真正的幕后大老板应是蒋经国。1960年4月,

当时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的蒋经国就曾邀请驻台美军协防司令史慕德将军前往中部

某地参观特种部队(可能是雾社,当时特种部队常驻一个中队,演习时可能增至一

个大队兵力),以争取协助空投特战部队到大陆打游击,不过美方终究没有同意。


当时台湾特种部队编组,不论型态及员额等方面,与一般陆军野战部队有极大的差

异。「特种部队」编组型态,以总队为单位,总队之下,再区分为团作战分遣队

(又称为大队,其中又区分为作战大队、突击大队、侦查大队等),营作战分遣队

(又称为中队),连作战分遣队(又称为分队)等4种编组层级。


其中又以连分遣队(分队)为主干,每一连分遣队(分队)的编组人数,系以任务

需要而定,队员人数最多仅有十余人,由具有各种兵科专长的队员组合而成,下分

支持组、爆破组、火力组和突击组,每组3人。除个人已具备原有兵科专长外,在分

遣队组合完成之后,还必须进一步学习其它兵科的专门知识,使每位队员均能成为

全方位的通才,以因应诡谲多变的战况。


特种部队下的4个总队,每一总队主要任务皆不同,总队下各个作战大队编组是以地

区任务为主,因此所属各中队军、士官都以同一省份为原则,例如某中队任务地区

为湖南,该中队所有军、士官全是湖南人,一旦日后空降到任务区内,马上可以融

入当地,对进行游击战有很大的助益。另外各总队还有自已的作战专长,如敌后作

战、空降突击、游击战等。大队的任务更明确,分为作战、情报、突击和侦察等。
特战部队境外作战史
1958年冬,特种第一总队队长夏超奉蒋经国指示率领1,200人,搭乘C-46运输机途经泰国抵达孟帕辽机场(M.Pa-Liao机场,为孤军在丛林中自力开辟的机场),增援滇缅孤军企图开辟第二战场,又称之为「西南国境保卫战」。但因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事倍功半,以致无疾而终。大部份特战第一总队队员于1961年国雷行动(取蒋经国之「国」及当时CIA台北站站长雷克莱恩之「雷」)中撤退回台。当时夏超在异域孤军里担任教导总队总队长,下辖9个教导大队,许多孤军在撤退回台后,因为有丛林实战经验且又无亲友在台可共谋生活,便编入第四特战总队或由其它台湾军方部队所吸收。
外传1962年时,军方曾派遣七百多名特种部队官兵乘坐运输机准备向广东地区进行空降突击,飞行至半途,因军方高层获悉突击计划已经外泄,只好原机折返。但美国实际上为防止台湾轻举妄动,干脆在行动限制台湾反攻大陆的能力,尤其是特种部队的敌后突击行动,只允许台湾军方一次空降十余名到二十名队员,这种任务最多只出动一架C-46或C-47运输机,真要动用七百多名特种部队官兵,一定是进行大行动,势必瞒不过美方且美方也不会同意。
秘密援越
1960年代政府虽然偏安台湾,除了不放弃反攻大陆外,试图在东南亚地区展示军力,及与友邦合作对抗共党势力的计画,始终未尝稍歇。据美国公布的秘密档案显示,1960年1月,南越总统吴廷琰访台时,曾和蒋介石进行七度会谈,其间提到了台湾派兵赴越协助西贡政府剿共的可行性。1961年越共升高南越境内的武装颠覆行动,吴廷琰向美国建议动用台湾军队赴越作战,吴廷琰在访台时曾参观过台湾军方演习,认为台湾军方受过严格训练,反共意识强,且西贡政府对越战逐渐「美国化」亦感到不安。1961年5月,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姆尼兹上将访问西贡时面询吴廷琰:美国应该怎么做才会对南越最有帮助;据说吴廷琰当面告诉他,派台湾部队到东南亚来,美国海、空军负责台湾的防务。
1961年底,美国政府内部加紧研究秘密动用台湾军队赴越的几种方式。1961年11月,南越政府向美方提出两项建议:(1)使用台湾特种部队来越训练越南农村防卫队,台湾派3千至5千部队来越,乔装成越南人,以进行训练工作;(2)台湾派出一支部队,专事在湄公河三角洲沼泽地区,砍伐越共游击队经常藏匿的森林。这两项建议皆遭美国国务院拒绝,因国务院担心中共会藉此直接卷入越战。但南越还是与台湾一家公司订合同,负责砍伐森林,到了1962年,美国向越南提供落叶剂以减少越共的藏匿地区,台湾工人始撤离湄公河三角洲。然而,美军大量喷洒落叶剂的行动,却得不偿失,日后导致数万美军和南越民众得了癌症,遗祸至今。
越战扩大后,台湾急欲介入越战的想法,并未因美国的一再作梗而死心。1964年4月,蒋介石面告访华的美国国务卿鲁斯克,台湾助越剿共的最佳之道是,将5千至1万名台湾军队空降至云南,一方面号召大陆同胞起义,一方面截断中共援助北越的补给线。蒋介石和鲁斯克亦讨论了美国在东南亚使用核弹的可能性,不过蒋介石坚决反对美国用核武。1965年9月,蒋经国访美也向当时美国防部长麦纳玛拉提出台湾军方登陆与空降大陆西南五省的「大火炬五号」计画,由美国海空掩护台湾军队袭击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以切断中共对越共的援助与补给,台湾军方并在当地建立基地。这项计画即源自蒋介石对鲁斯克的初步建议。詹森政府于1966年1月正式拒绝了台湾这项反攻登陆计画。
政府对美国迟迟未接受台湾军方赴越助战的拖延心态,深感不耐与无奈。1967年6月,台湾驻越武官奉台北当局之命致函美军驻越总司令魏摩兰,请求美军准许台湾军方派遣军官随同美军部队作战,以获取实战经验,并建议派出情报、炮兵、装甲、兵工和工兵军官,每组由8至10名军官组成,附属美军部队,观察美军作战,每组留越一个月,期满换班,魏摩兰与参谋研商后婉拒了台湾的建议,因此台湾在越战期间只派出军事顾问团协助南越政府进行政治作战,而未从事战斗任务,不过仍有不少有关台湾派兵参战的传言。
军援海燕特区
由于美国阻挠使得台湾一直无法公开派兵参与越战,但仍有传言指出台湾特战部队在南越军方的默许下仍秘密有限度介入,即援助「海燕特区」。海燕特区的由来是因南越总统吴廷琰施行国籍法,使得华侨为了生计,不得不入越南籍。但越南兵役法规定;凡达18岁,必须自动入伍报到,否则以逃兵罪受军法处置。因为华侨入伍后,受训完毕如无巨金贿赂,必被调到前线作战,新兵经验不足,多数一去不返。所以适龄华侨青年,都千方百计务求免遭此劫。
华裔的阮乐化神父是吴廷琰的知交,深感华侨困境,于是想出一个消极办法,以拯救华侨子弟的生命。1959年阮神父向吴廷琰要求开发南越最南端金瓯角的狭长半岛,这个地方是一块低于海平面的沼泽地,共有700平方公里,周遭都是越共占领区。阮神父招募农民自行开垦,并由南越政府配给垦荒工具及建筑材料,吸引很多华侨子弟前往。这一地区由吴廷琰直接批准阮神父策划经营,并定此区为海燕特区。
阮乐化神父为广东人,八年抗战时加入国军,并接受游击队训练,抗战结束,已升为陆军中校,大陆沦陷后逃到越南,并辗转来到南越。海燕特区成立之初,只有七、八百人,后来增加到二千多人,阮神父针对成员施行军事化管理和军事训练以自卫,并获美援军需品的补给与装备。越共初以为可欺,集结进犯,遭受迎头痛击,锻羽而归,从此对金瓯角的海燕特区,再不敢存觊觎之念。阮神父也博得「战斗神父」之美名。其实海燕特区的性质类似吴廷琰时代大力在农村推行的「战略邑」,以一些居民较多、经济与交通条件较好的村落优先建立,再将散居各地易受越共胁迫的民众迁入,原则上每邑约150户。战略邑周围架设铁丝网,挖掘壕沟,并构筑碉堡,以防越共入侵,各邑之间还可组成联防系统,后改称「新生邑」。
不根根据曾在1963年亲赴海燕特区采访的资深女记者苏玉珍的回忆录「破冰」记载,海燕特区内为我游击队,升有国旗,并有很多中文的反共标语,也讲国语,书中并称海燕特区为游击队基地,阮神父为指挥官。根据苏玉珍回忆录的描述,当时海燕特区游击队很像滇缅边区孤军,只不过海燕特区是南越政府核准的地区武力。苏玉珍回忆录中并没有提到有台湾特种部队在海燕特区,不知是否因保密而未提及,还是当时尚未有或确实没有台湾特种部队军援海燕特区;不过在苏玉珍报导后,政府开始重视这批在南越的反共游击队,并接当地小孩来台就学,阮神父曾在1965年来台访问。
虽然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台湾特种部队曾介入海燕特区的反共战争,不过以当时的国际局势研析,台湾秘密派遣少量特种部队军援「海燕特区」的可能性并非没有。1960年代初期美军才刚开始增兵越南,虽然台湾派兵赴越计画屡遭美国拒绝,不过当时我首度援越的「奎山军官团」,及后续的「驻越军事顾问团」正在协助南越在军中建立政战制度,台湾与南越军事合作正值高峰期,加上前述南越政府原本就希望台湾特种部队赴越代训农村游击队,且支持滇缅孤军的第一特战总队成员已在「国雷行动」中撤回,人力支持海燕特区应不成问题。海燕特区等于提供急欲在越战中寻找滩头堡的台湾一个机会,加上阮神父来台时也有可能要求政府提供援助,因此比照滇缅边区模式,台湾派遣特种部队前往海燕特区代训游击队或协防,不无可能。只是有此行动,也必是极机密计画,详细情形可能要等待军方档案解密才能得知。不过即使台湾特种部队因军援海燕特区,而与越共发生战斗,应也是局限于自卫作战,不太可能像越美联军一样主动出击,追剿越共。
越战佣兵
越战时期,台湾援助南越工作主要是以政战顾问、航空运输、医疗、农业和经援为主,并未直接派兵参战。不过台湾军事人员曾介入越战的传闻却不断,经笔者查访,当时确实有少部分现役特种部队人员经由美国情报单位安排,以佣兵身份私下前往南北越交界区(停战区,简称DMZ)和胡志明小径从事侦察任务。


胡志明小径是假道当时为中立国的寮国,在越南国境线以西不远,概略与国界平行的一条走廊,并有支线通达高棉。其发展是从1959年共党击败寮国政府军,控制了寮国东部与越南毗连的狭长地区后,才渐成形。之前的越共游击队,虽然有北越援助,但却没有通达后方基地的补给线,因此这些越共只好各自为生。胡志明小径起点是画分南北越的北纬17度线以北不远的穆嘉关口,后来稍北方的歌女峡关口也被运用,以减少穆嘉关的拥挤,北越人员与装备由上述关口进入寮国,再沿胡志明小径南下,越过北纬17度线后即可在任何一点进入南越境内。
最初沿胡志明小径南下的越共仅能凭臆测而行,在不定的地点转向东方进入南越游击地区,其行程不但缓慢费时,成功的机率也不高。1960年12月后北越共党接管在南越越共游击队的作战指导,胡志明小径的运用状况才有了显著的成效。首先越共在沿途建立了许多转运站,站距恰为一天行程,接着完成许多小型的接待营舍、野战医院和补给站,通常一名向导,带领40至50名越共,送到下一转运站,交给下一站向导后,再回到原地点待命,而下一站的向导也如法泡制,这个办法使向导对其引导的路段十分熟悉,但对其他的路段则一无所知。1968年后,由于渗透量日增,胡志明小径的若干路段拓宽为卡车双向通行道,沿途医院的数量与设备也大为改善,河内更成立一支5千人的特别运输单位来调节与控制胡志明小径的运输能量。
高棉东部与越寮紧临的几省一直由棉共所控制,而棉共又一直受到越共支持,因此越共自然延长胡志明小径进入高棉,此支线称「施亚努小径」,长约100哩,可全线通行汽车,1965年才被美军发现,但由于美国尊重高棉的中立,直至1970年才挥军进入高棉清剿,但仍未能撤底摧毁。从1966年至1971年胡志明小径运输能量为:士兵63万人、粮食10万吨、枪支40万支及弹药5万吨。
1964年时美军驻越部队只有2万3千人,也才开始进驻喷射战机和轰炸机及增派特种部队。不过同年8月因发生东京湾事件,美国第七舰队战机轰炸北越进行报复。1965年是越战急剧升高的关键年,年初美军增至2万7千5百人,并进驻鹰式飞弹,3千5百名海军陆战队也从岘港登陆,美军顾问开始参与战斗,美军战机开始轰炸北越和越共控制区。北越共党亦加紧渗透南越,人数高达3万7千人,其中很多是北越军人。不过到了1965年底,在南越的美军已增至16万人,加上第七舰队的兵力,美国投入越战兵力已近20万;而越共也有16万5千人。1966年底美国增兵至37万,至1969年初驻越美军达最高峰,人数达54万5千人,不过美国也开始撤军。
而台湾特种部队人员介入越战,约在1965年前后,由上述的时空背景看来,美方要求台湾特种部队人员赴越进行侦察任务,可能是要因应急剧增加的北越渗透活动。因为胡志明小径位于丛林地区,极易隐蔽且不易侦察,故越战全期,美军对胡志明小径的真实路线也未必全盘了解。由于美军大都派机轰炸以摧毁越共辎重,因此必先由特种部队进行侦察掌握敌踪后,再呼叫战机轰炸以收战果。而当时美军特种部队兵力可能还无法掌握北越在胡志明小径的全般渗透活动,因此才祭出重金私下请台湾派出特种部队协助侦察,加上台湾特种部队与南越官兵同为黄种人,有助于掩护侦察行动。不过因美军随后迅速增兵南越,因此推测台湾特种部队成员在越南活动期间应不长,最多应只有二、三年的时间。
由于美国政府一直不愿台湾介入越战,因此不太可能是透过美台湾军方方或外交管道向台湾军方提出请求。由于特种部队一向与情报单位合作密切,台湾特种部队成员赴越南应该是透过情报合作管道,详细数目已不可考。赴越参战风险很高,死伤机率很高,因此美军祭以重金,每个月薪水500美元,台湾部队官饷也照领,而且出发前还先发半年官饷。以1960年代中期台湾的生活水准而言,真是一笔大钱。另外依照美军规定,凡被选派前往越南服务者,不论中西、不问国籍、不管身分,凡届满9个月只要还能活着,即可打道回国,不管你人在何处、身在何方、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任务、全都「一视同仁」,绝不黄牛。另在服务的9个月期间还能获得一周假期,休假期间可免费搭乘美国各航空公司,前往世界各地游玩,福利很优渥。
特战老兵的「越战历险记」
以下是一名曾赴越作战台湾特种部队老兵的越战故事:
特种部队队员每一年度配合季节,都有不同的训练项目,而每一项训练结束,都会休假以便休息或整补,不过休假前必须填写去处,以便紧急召回归队,因此当时特种部队队员都有随时出任务的心理准备。1965年下半年某一星期假日,我回台北休假,下午返回住处,还没进屋即有邻居前来转达宪兵曾经来过多次,通知笔者立即销假归营报到。我马上回龙潭中兴营区(今国防大学现址),归营之后上级长官立即召见征询赴越作战意愿。
我出身为滇缅边区游击队,1960年已在滇缅边区加入情报局游干班,1961年国雷行动随夏超总队长撤退来台,补训(以军官基础教育为主)后升少尉,并改分发特种部队第4总队5大队。由于我来自中南半岛,熟悉该地区事务,也能适应那里的环境,加上在滇缅边区时有8次实战经验,当时想既然今生走上从军路,成为一介武夫,除了为国牺牲奉献之外,别无所图,再说军人前途在战场,能再度披挂上阵重回中南半岛,机会难能可贵,纵然战死沙场,也无所畏惧!
由于赴越作战为最高机密,因此同意赴越后立即以调训名义离营,连直属长官也不知我真正的任务,随即被送往任务整备中心隔离,那是一个在龙潭附近山区隐密的小营区,详细位置至今我仍不清楚。在那里以一个月的时间,接受美籍教官的勤前教育(随堂有翻译官),课程包括「认识越南、越共,了解任务,整理装备,心理建设」等项,并学习使用当时一些美军现役装备,如:M16步枪、M79榴弹枪、夜视镜等。在任务整备中心期间,为了避免泄漏机密,任务小组全体组员必须与外界隔绝,也禁止对外通信或联络,组员间都不使用姓名,只称呼代号,也不对其他人交代自己的部队等背景,不过应都是特种部队成员。所有组员活动均局限在营区特定范围之内,任何人不能例外,营区除了围有铁丝网外,还有宪兵严密看守。后来才知,我那一批赴越作战计画叫「神鹰项目」,其它梯次各有不同的项目名称。
经过一个月准备后,于1965年底某时专车南下屏东空军基地,着美军制服和全副武装(包括步枪、弹药和背包等美式个人装备)背着降落伞,穿上救生衣,笔者与任务小组共8人搭乘台湾空军C-123运输机,漏夜前进越南。由于沿途气流不稳,飞几忽上忽下,让队员们吃尽苦头,历经8个小时的漫长飞行,终于在清晨时分,降落在西贡附近的边和美军机场(越战时期美军在越最大空军基地),为了不让越共间谍或媒体记者发现,队员经由空桥管道进入一间铁皮屋休息,经过梳洗、用餐,即大睡一觉,补足睡眠,傍晚时分起来用餐,并听取任务演示文稿(由可能同是特种部队的联络官任翻译),入夜再转乘美军CH-47直升机,直接空降北纬17度的停战区附近目标区,正式踏上异国征战之途。
虽然越南是一个高温多雨的国度,因笔者与任务小组抵达越南时间已是年底,气候已渐有些凉爽,尤其早晚温差甚大,队员们除了要携带一支M16步枪、一支手枪、数百发子弹、数枚手榴弹、一把刺刀、一支圆敲、两个水壶、一件防弹背心、一件雨衣、一个睡袋、一顶蚊帐、一个急救包、一个手电筒、数件换洗衣物、随身罐头口粮,以及团体共享装备,如夜视镜(美军提供的,晚上由狙击手或站卫兵者使用)、照明弹、望远镜、榴弹枪、短波无线电发报机、收报机、手摇发电机(最重的装备,发电时还要数人接力使劲摇)、照相机等装备。这么多的装备压得每个人喘不过气来,运动时的辛苦情形可想而知,不过时间一久也就逐渐习惯。
任务小组唯一任务为执行侦察搜索,目的在侦察敌人的炮兵阵地、弹药库、补给设施等,生存法则基本要求:不进村庄、不走道路、避见他人、避免战斗,所以不得与外界接触,纵然是友军也不例外,仅有在每天约定时间才发无线电报回报。任务小组活动路线是从北纬17度停战区附近,往西南方向前进,即沿着越寮、越棉边境的胡志明小径沿路搜索越共踪迹。一旦发现敌踪,先行跟踪,等到越共停顿时才呼叫空中攻击,不过毕竟炸弹不长眼,呼叫完毕必须立即撤离。任务小组仅能靠着美军提供的二万五千分之一附等高线的任务区军用地图,独立活动在杳无人烟的蛮荒世界里,随时与深山里的越共游击队、以及山中的原始住民,如毒蛇、猛兽、陷井、蚂蝗、蚊虫、毒性野生植物等为伍。任务小组组员除了本身的游击作战专长外,还分别具有军医、通讯、爆破(工兵)、步兵、炮兵、装甲、运输等各陆军兵科专长,以便因应各种战况。
任务虽然辛苦,好在所需物资或装备不予匮乏,只要一通无线电报,夜间空投作业即可送到,因此任务小组在越南战地还渡过一个难忘的「圣诞节」,即使任务小组身处丛山峻林,照样可享受到由后方送来「热腾腾的火鸡大餐」,外加美国品牌啤酒,美军后勤服务的确让人窝心。每个月也有一次休假,不过为了保密,美军总是用直升机把任务小组载到一些驻有美军特种部队的偏僻乡村,除了休息还顺便整补。有时候自己也觉得,为美军做事真的值得,因为你该有的福利和享受,一项也少不了,能有这种机会,纵然牺牲性命,也毫无遗憾!
不过火鸡大餐,也不是白吃的,因为刚吃完火鸡大餐,还来不及消化,遗憾的事终于来了,与越共第一次交火,我就不幸挂彩小腿中弹,也为加入越战划下休止符。为了隐匿任务小组行踪,原则上不主动交火,第一次遭遇越共是在到越南一个多星期,在某处山谷遇越共埋伏,越共开枪后任务小组立刻由山腰回避迅速脱离。还有一次遇上越共在溪中洗澡,任务小组则是绕路避开。
而挂彩那天(1965年12月26日)是第一次与越共正面交火,当时任务小组摸黑前往一处目标区,进行侦察之际,队伍前进到一处鞍部,时间约在凌晨4时30分左右,前方斥候以耳语回传「前面发现状况,队伍就地暂停」,等大伙静止之后,状况果然来临,在任务小组周围竟然出现越共对话声音,组长立即下令向后撤退,可是仍被越共发现,马上询问「什么人」?任务小组成员立即以越南语回答「自己人」。越共接着又问「口令」,由于我方答不上来,只有几秒钟的时间,紧接着一阵枪林弹雨就伺候过来,任务小组别无选择,只好一面还击,一面拔腿就跑。越共除了以AK-47步枪射击外,还丢手榴弹,我任务小组立即丢还他们。很不幸的一名任务小组组员因腰部中弹而阵亡,他中弹后其它组员还背着他跑了数百公尺才断气,最后只好将他埋在越南的丛林中。
在撤退瞬间笔者不幸挂彩,当子弹穿过小腿之瞬间,腿部只感到一阵灼热感,并没有太痛苦的感觉,不过受伤后仍然跟随大伙们跑了40分钟,没有发现任何异状,也未感到有何不适,只觉得高筒野战靴里似乎进了水,可是任务小组刚才所经路线并无溪流,怎会有水呢?正感疑惑之际,小腿感到有点刺痛,直到天亮终被战友发现流血,由于失血太多,再加上疲累过度,我竟然昏过去。醒来时人已在岘港美军野战医院,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竟然是美丽的美国护士,心中可说是无比的兴奋,因为这是三个月来首次见到美女,而且就在眼前好象作梦一般。在岘港休养2星期后伤口已痊愈,美军连络人员问我要不要继续任务,还是要回台湾,这时已无心作战于是提早整装回国,约在1966年春节(1月21日)前搭美军C-130运输机回到台湾,从此摆脱惨酷无情的越南战场,也结束了3个月既短暂而又难忘的「越战历险记」。回国后也调离原单位,转至一般陆军单位,也未与旧识联络,三十多年来参与越战一事早已成为深藏心中的回忆。
真的假的?
可怜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