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实为德国军官策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58:31
1938年6月9日上午8时,随着几声巨响,滚滚黄河水夺堤而出。顿时,上百万人死于洪水,五百万人流亡他乡……当时,沿陇海线积极西进的日军只得转向南京、安庆,沿江而上以攻武汉。而早已布防在长江两岸的中国军队,则逐次进行抵抗。直到1938年10月下旬,日军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多月才攻占武汉。据敌方的报道:“黄水南流入淮,不仅对于华北战局发生重大影响,将来华中战局,亦将受其影响。”

蒋介石实施以水代兵的计划后,密令程潜对外宣传为“敌机炸毁黄河堤”。但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的这一不光彩的“抗敌”手段即大白于天下,以致其至今仍遭到历史的谴责。

其实,建议黄河决口的是一个德国人:法肯豪森。(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1878-1966,德国陆军上将。)1900年,法肯豪森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参加过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的英勇气概令法肯豪森感到震惊,而中国的文化更让他倾慕之至。从此,他的心里有了个中国情结。回国后,法肯豪森先后入参谋大学、柏林东方学院学习,并曾出任德国驻日本东京大使馆武官。1930年,法肯豪森退休。1934年,法肯豪森被蒋介石聘为军事顾问。

1935年7月,法肯豪森奉命起草绝密的《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为将来的中日战争构思战略框架。他先开门见山地将中日矛盾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接着,婉转地批评了蒋介石对日本的“不抵抗”政策,认为领袖如无抵抗的意志,会影响人民抗日的决心。法肯豪森预测未来的中日战争: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华北即面临直接的危险。若中方不战而放弃,则纵贯南北的平汉、津浦铁路和连接的陇海铁路及沿线的重要城市开封、洛阳皆面临直接危险,黄河防线有被敌从山东突破进而席卷而下的可能。

在海上,敌进入的路线有三:上海、乍浦和镇海,该三处俱在长江流域。敌如沿长江而上,迅速占领中国最重要的中心点武汉,将中国一分为二,切断国民政府西退重庆之水路,抗战大局将无法收拾。因此,“东部有两事极关重要,一是封锁长江,一是警卫南京,两者有密切之连带关系。屡闻长江不能守之议,窃未敢赞同。”必须在上海、南京等地作坚决抵抗,迟滞敌军沿长江直达武汉。

如此,敌军必欲打通平汉线,由郑州直达武汉,故最初抵抗区务必向北推进,“以沧州、保定之线宜绝对防御。”万一敌军打到开封、郑州之时,法肯豪森建议:“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蒋介石在旁边批示:“最后抵抗线”,表示赞同法肯豪森的建议。

3年以后,中日战争的发展,基本上按照法肯豪森的设想进行。

1938年2月,德国元首希特勒在国会中公开发表袒护日本的演说,并宣布承认“满洲国”。5月下旬,德国驻中国大使陶德曼向中国外交部正式提出:召回德国在华的军事顾问。7月8日,法肯豪森和20多名顾问被迫离开了中国。

回国后的法肯豪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德国驻比利时和法国北部陆军司令,后因涉嫌谋杀希特勒事件而被捕入狱,1966年死于柏林。1938年6月9日上午8时,随着几声巨响,滚滚黄河水夺堤而出。顿时,上百万人死于洪水,五百万人流亡他乡……当时,沿陇海线积极西进的日军只得转向南京、安庆,沿江而上以攻武汉。而早已布防在长江两岸的中国军队,则逐次进行抵抗。直到1938年10月下旬,日军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多月才攻占武汉。据敌方的报道:“黄水南流入淮,不仅对于华北战局发生重大影响,将来华中战局,亦将受其影响。”

蒋介石实施以水代兵的计划后,密令程潜对外宣传为“敌机炸毁黄河堤”。但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的这一不光彩的“抗敌”手段即大白于天下,以致其至今仍遭到历史的谴责。

其实,建议黄河决口的是一个德国人:法肯豪森。(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1878-1966,德国陆军上将。)1900年,法肯豪森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参加过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的英勇气概令法肯豪森感到震惊,而中国的文化更让他倾慕之至。从此,他的心里有了个中国情结。回国后,法肯豪森先后入参谋大学、柏林东方学院学习,并曾出任德国驻日本东京大使馆武官。1930年,法肯豪森退休。1934年,法肯豪森被蒋介石聘为军事顾问。

1935年7月,法肯豪森奉命起草绝密的《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为将来的中日战争构思战略框架。他先开门见山地将中日矛盾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接着,婉转地批评了蒋介石对日本的“不抵抗”政策,认为领袖如无抵抗的意志,会影响人民抗日的决心。法肯豪森预测未来的中日战争: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华北即面临直接的危险。若中方不战而放弃,则纵贯南北的平汉、津浦铁路和连接的陇海铁路及沿线的重要城市开封、洛阳皆面临直接危险,黄河防线有被敌从山东突破进而席卷而下的可能。

在海上,敌进入的路线有三:上海、乍浦和镇海,该三处俱在长江流域。敌如沿长江而上,迅速占领中国最重要的中心点武汉,将中国一分为二,切断国民政府西退重庆之水路,抗战大局将无法收拾。因此,“东部有两事极关重要,一是封锁长江,一是警卫南京,两者有密切之连带关系。屡闻长江不能守之议,窃未敢赞同。”必须在上海、南京等地作坚决抵抗,迟滞敌军沿长江直达武汉。

如此,敌军必欲打通平汉线,由郑州直达武汉,故最初抵抗区务必向北推进,“以沧州、保定之线宜绝对防御。”万一敌军打到开封、郑州之时,法肯豪森建议:“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蒋介石在旁边批示:“最后抵抗线”,表示赞同法肯豪森的建议。

3年以后,中日战争的发展,基本上按照法肯豪森的设想进行。

1938年2月,德国元首希特勒在国会中公开发表袒护日本的演说,并宣布承认“满洲国”。5月下旬,德国驻中国大使陶德曼向中国外交部正式提出:召回德国在华的军事顾问。7月8日,法肯豪森和20多名顾问被迫离开了中国。

回国后的法肯豪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德国驻比利时和法国北部陆军司令,后因涉嫌谋杀希特勒事件而被捕入狱,1966年死于柏林。
为花生米找替罪羊。;P
谁是那个签字下命令的人?
不过 大家别打我 起码黄泛是拖延了点时间  让可怜的国军喘了口气
/
原帖由 hughhugh 于 2008-7-3 22:13 发表
谁是那个签字下命令的人?
不过 大家别打我 起码黄泛是拖延了点时间  让可怜的国军喘了口气
/

日军的攻势在决口之前就已暂停了。
主要是国军在徐州打得好
才让千古大英雄花生米总统能在中国近代史上能有这么神来之笔

问下楼主,这样伟大的人口迁徙政策,花生米搞过两次.第二次是谁策划的谁签字的
]]
蒋的本意是空间换取时间。为什么拿那个德国人说事儿?人家只是提个建议,执不执行是你自己的事情嘛。
◆王晓华
    70年前,即1938年5月下旬,日军占领徐州,沿陇海铁路向西进攻,妄图夺取郑州,南下武汉。在这关键时刻,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以滔滔黄水阻挡日军的进攻。蒋介石的这件不光彩的“抗敌”手段,至今仍有很大的。但是,这个计划并不是蒋介石的主意,而且在中日战争爆发的前两年,就已经由蒋介石的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制定下来,可以说以水代兵,是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作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8年6月,日军沿陇海铁路向东进犯开封、中牟等地,6月7日,黄河赵堤附近河堤被炸决口,汹涌的河水阻止了日军的前进,打乱了日军进攻郑州,南下的军事计划。
    当时中央社的报道:七日敌轰炸黄河河堤,赵口附近河堤崩溃,水流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敌我遂沿黄泛两岸成对峙形势。而日方报道是:中国军队在三刘砦(中牟西北十七公里)及京水镇(郑州北十五公里)附近掘开了黄河。汹涌的浊流向东南方奔流,中牟首先进水,逐日扩大,从朱仙镇—尉氏—太康,一直影响到蚌埠。
    其实,黄河决口以水代兵是蒋介石抗日计划的一部分。
   
为国民政府西撤四川,赢得宝贵的时间
    1938年4月,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正在举国欢腾之际,陈果夫首先提出在黄河决口,阻挡敌军的建议。他在汉口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呈函提出:“惟黄河南岸千余里,颇不易守,大汛时且恐敌以决堤制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盖沁河口附近,黄河北岸地势低下,敌在下游南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河口附近北堤决开,全部黄水即可北趋漳(河)、卫(河),则我之大厄可解。而敌反居危地。敌人残酷不仁,似宜预防其出此也。”之后,还有一些将领提出过决口黄河阻敌之建议。
    5月,日军云集徐淮地区。中国军队放弃了战略要地徐州,战事转移到陇海线上来。17日,日军土肥原第十四师团一部,由新兴集向兰封以东的仪封前进。18日,土肥原部主力由山东菏泽南下,从濮阳渡河,向铁炉集南进,直插兰封,企图截断中国军队的退路。19日,进至仪封的日军与宋希濂部发生激战。到21日,该敌进至兴隆集附近,罗王砦、白砦附近均有战斗。俞济时、李汉魂、宋希濂三个军向兰封、杨堌集之线急进。胡宗南军团由开封方面沿铁道东进,与进至罗王砦、三义砦的日军展开攻击。然而日军不断增援,又有一部已开始由陈留口南渡。在兰封方向,日军已突破宋希濂部战线。
    28日,战略要地归德(即商丘)沦陷敌手。另一路日军沿陇海路东进,29日敌骑已进至宁陵附近。此时,日军对中国军队的合围之势已形成。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决定应避免与敌主力决战,命令各军向平汉路以西地区撤退。兰封西侧之敌,趁势向河南省会开封前进。6月6日,中国军队放弃开封,敌占开封后,即分攻中牟和尉氏,旋即占领。
    中牟距郑州不及二十公里,日军此刻如入无人之境,向西猛进。一旦占领郑州,控制了中国的铁路枢纽;再沿平汉线长驱南下武汉,而当时蒋介石国民政府的西退计划尚未完成,切断长江,将意味着中国从南到北一刀两段,那中国的抗战大计,就会遭到破坏。在关键时刻,蒋介石决定实施以水代兵计划,炸开黄河,阻止日军迅速前进的步伐,迫使其改道,逆长江西上武汉,而中国军队则可以沿江布防,节节抵抗,延缓日军进攻速度,为国民政府西撤四川,赢得宝贵的时间。
    1938年6月8日上午8时,随着“轰隆”、“轰隆”几声巨响,滚滚的黄河洪水,失去了控制,没有了理智,一泻千里,泛滥成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土地和家园,黄泛洪涛挟巨流入贾鲁河、淮河。据国民政府的报告:百万人死于洪水,五百万人流亡他乡。然而,日军和他们的战车、大炮及重型装备都陷入泥沼之中,狼狈不堪。日军的战略计划被破坏了。据敌方的报道:“黄水南流入淮,不仅对于华北战局发生重大影响,将来华中战局,亦将受其影响。”
    六十多年后,一位当年参加过侵华战争的老兵东史郎对此记忆犹新。1997年8月,他来南京参加日军南京大屠杀学术讨论会,与笔者谈及豫东之战时,东史郎眯起眼,陷入沉思,半晌,他在纸上写下“开封——大洪水”的字样。可见,此事在他脑海中的深刻印象。
    蒋介石成功地实施以水代兵的计划后,密令程潜对外宣传为:“敌机炸毁黄河堤”;经手制造黄河决口的负责人之一的商震,奉命拟定“日寇掘堤”的对外宣传的电文;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还公开发表“敌机炸毁黄河堤”及“救济”灾区决议等三项报道。抗战胜利后,当年这段秘密,已大白于天下。蒋介石的这件不光彩的“抗敌”手段,至今仍遭到历史的谴责。然而,向蒋介石建议“黄河决口”的“罪魁祸首”确另有其人。
    此人就是蒋介石的秘密之剑——德国顾问法肯豪森。
    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1878-1966),德国陆军上将。1900年,法肯豪森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参加过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回国后,他进入参谋大学、柏林东方学院学习,并曾出任德国驻日本东京大使馆武官。1930年,法肯豪森退休。
   
敦促蒋介石对日本的进攻实行抵抗,并指责其不抵抗政策
    1934年,法肯豪森被蒋介石聘为军事顾问来到中国。1935年5月,日军接连制造了“河北事件”与“张北事件”,迫使国民政府与其达成了《秦土协定》与《何梅协定》,使河北、察哈尔两省主权大部分丧失。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作为蒋介石的军事总顾问的法肯豪森内心十分焦急。7月31日,法肯豪森当面向蒋介石陈述了他对时局的看法。蒋介石命其为中国统帅部制定抗日计划,法肯豪森奉命起草了绝密的《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在这封计划书中,法肯豪森将中日矛盾摆到了目前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委婉地批评了蒋介石对日的不抵抗政策,认为领袖若无抵抗的意志,会影响人民的抗日决心。法肯豪森指出:“本年五月间华北事件,显示日方军事政策之如何进行。此种政策,适合田中奏案范围,日本新闻纸不断明目张胆声言以‘占领黄河北岸,包括山东全省’为今后目标。则山西全省及迤北国境,自必胥陷敌手。”
    法肯豪森在《建议》中敦促蒋介石对日本的进攻实行抵抗,并指责其不抵抗政策。他说“华北事件”是“华方一味退让”,日方“用最后通牒式之空词恫吓”的结果。“深信日方苟遇真实抵抗,则局势迥异”。他批评蒋介石等在日军的进攻下消极抵抗的政策,说:“政府有坚韧意志,断无不抵抗而即承认敌方要求,沉默接受。鄙意民气是造成抵抗意志,故不容轻视。苟领袖无此种意志,则人民亦不肯出而抵抗”;“因为抗日的热潮是目前惟一能团结全国人民的气氛,不能使民众感到失望,降低人民的热情。”他警告蒋介石“若不倾全力奋斗以图生存,则华北全部包含山东在内,必脱离中国……而两广之独立基础,必益形巩固。如是则非特日方‘分化与控制中国’之目标可达,且造成他国顾虑切身利害,不得不予以事实上承认之局势。”
针对蒋介石等企望国际组织来干涉日本侵华的这一事实,法肯豪森说:“国际政局此时亦有研究之必要。目前异常紧张。列强一时无联合或单独干涉的可能。华盛顿之九国公约,实际早成废纸。中国苟不自卫,无人能出而拔刀相助。”惟一的是“中国应竭其所能,保全国图而自卫,或有遇外援之可能,万不可不战而放弃寸土”;“故必华方寸土不肯轻弃,仿二十一、二年(即1932、1933年)淞沪及古北口等处成例,方能引起长江流域有利害关系之列强取积极态度。中国苟不于其首时表示为生存而用全力奋斗之决心,列强断不起而干涉。”他建议蒋介石丢掉幻想,对日实行坚决的抵抗。
    关于日军进攻的方向,法肯豪森根据日本在亚洲的兵力部署情况,判断大致有三个:第一部使用驻东北两个师团,在伪军的配合下占领河北,破坏郑州铁路交叉点;第二部由朝鲜及日本两个方向出动,以约三个师团的兵力占领山东和连云港,破坏铁路交叉点徐州,然后占领之;第三部以四至五个师团进出长江,攻击南京,尔后沿长江攻击武汉。他估计初次参加攻击的日军将达十个师团,而且必然“进行颇速”。
    关于抵抗日军的兵力部署,法肯豪森设想的计划是:将作战部队集中于徐州—郑州—南昌—南京间,此外可向北、向东机动。向北为保陇海路生存之设备,故将最初抵抗向北推进到沧县,为增厚其防御力,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山东用当地兵力防御,在徐州设预备军,海州暂设防御。
    东部的抵抗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封锁长江,一是警卫南京。针对国民党内有人认为长江不能防守之议,他以土耳其他大尼里峡防御为例,说该海峡水面之宽远过长江,且土耳其国炮台远不如长江炮台新,但能对最大战舰作有效封锁。他认为封锁长江中部最为重要,是为国防之最重点,为此,防御务须向前推进,江防须用许多地险及天然地形,推进到上海附近。
    法肯豪森认为南京作为首都,必须固守,除了已有的江防要塞外,还要增筑东正面及东南正面工事。
   
蒋介石在旁边批示:“最后抵抗线”,表示赞同法肯豪森的建议
    从这份计划书中,法肯豪森预测未来的中日战争:一旦中日军队发生军事冲突,华北即面临直接的危险。如果中国军队失利而放弃黄河以北,则纵贯南北的平汉、津浦铁路以及东西方向的陇海铁路以及铁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如开封、巩县、洛阳,皆面临直接危险,黄河防线有被敌从山东突破进而席卷而下的可能。为了防止出现上述不利局面,必须设法将日军引到东部。一旦东部出现战事,敌人侵入的路线有三:上海、乍浦和镇海,该三处俱在长江流域。敌如沿长江而上,迅速占领中国最重要的中心点武汉,将中国一分为二,切断国民政府西退重庆之长江水路,抗战大局将无法收拾。因此,“东部防御有两事极关重要,一是封锁长江,一为警卫首都(即南京),两者有密切之连带关系。”他驳斥了“屡闻长江不能守之议”,认为必须在上海、南京等地作坚决抵抗,迟滞敌军沿长江直达武汉。如此,敌军必欲打通平汉线,由郑州直达武汉,故最初抵抗区务必向北推进,“以沧县(沧州)、保定之线宜绝对防御。”万一敌军打到开封、郑州之时,法肯豪森建议:“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这就是说:必要时将掘开黄河,以水代兵,挡住敌军的进攻。蒋介石在旁边批示:“最后抵抗线”,表示赞同法肯豪森的建议。
    三年以后,中日战争的发展基本上按照法肯豪森的设想进行。“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为防止日军在保定附近击溃中国军队,沿平汉线南下,中国军队在上海主动出击,“八一三”事变爆发。中国军队在淞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的率领下,进行了坚决的抵抗,第五军下属的第八十八、八十七师无论从武器上、战术上都体现出德国军队的风格,日军惊呼:“我们在上海遇到了一次德国式的抵抗。”
    中国军队在作了三个月的坚强抵抗后,撤出上海,日军跟踪而下。蒋介石并没有按照法肯豪森的建议,死守南京,坚决抵抗,而是象征性地抵抗了几天,即行撤退,导致了南京在抗战中一次最大的浩劫。
    乃后,中国军队沿长江西上,节节进行抵挡。日军占领南京后,继续北上,企图与山东南下的日军南北对进,会师徐州。同年5月下旬,日军占领徐州后,沿陇海路西进,准备夺取郑州后,沿平汉线南下,一举占领武汉。在日军即将打到郑州的前夕,蒋介石按照法肯豪森制定的抗战蓝图,命令驻守黄河郑州附近的军队炸开了黄河。
   
驻比利时和法国北部战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当中日两国全面大战之际,德国与日本结盟。1938年5月下旬,驻中国大使陶德曼向中国外交部正式提出:召回所有德国在华的军事顾问。7月8日,法肯豪森和二十多名顾问被迫离开了中国。回国后的法肯豪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德军驻比利时和法国北部陆空司令。法肯豪森在比利时期间,曾与一位来自中国的女子钱秀玲见面,原来,法肯豪森在中国当总顾问期间,与钱秀玲的哥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厅长钱卓伦交往密切,成为好朋友。
    1929年,钱秀玲的未婚夫来比利时留学,尔后钱秀玲步其后尘也来到比利时,到鲁汶大学化学系读书。钱秀玲来比利时后不久,和未婚夫相处不合,两人分手。后她又结识了比自己大几岁、具有俄罗斯和希腊两种血统的医学系学生葛利厦,并与之结婚。婚后钱秀玲夫妇居住在比利时一个偏僻的小镇,丈夫在镇上开了一家私人诊所,钱秀玲给丈夫做帮手,在诊所里当护士。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继占领波兰、荷兰、法国、挪威之后,于1943年5月占领了比利时。德军驻比利时和法国北部战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冯·法肯豪森。
    钱秀玲所居住的艾海德蒙镇,有个参加抵抗活动的青年叫罗杰,他冒着生命危险埋下地雷,炸毁了德军军车通过的铁路。事情败露后,被德军抓住,并张榜宣布判处罗杰绞刑。
    罗杰的父母甚至通过比利时国王和王后向德军求情都不管用,为救罗杰,钱秀玲去见法肯豪森,请求他释放罗杰。法肯豪森答应帮忙,几天后,罗杰获得释放,与其先后被捕的抵抗分子也获得自由。
    法肯豪森后因涉嫌谋杀希特勒事件而被捕入狱。二战结束后,法肯豪森作为战犯被盟军关押起来。1948年,法肯豪森被引渡到比利时接受审判,被判处12年监禁。钱秀玲为之奔走,终于服刑三年被提前释放。1966年法肯豪森死于柏林,终年88岁。
不把蒋介石的头像搬上来实在说不过去!
蒋光头~~~~
看萨苏的博客,日本老兵当年正听着长官训话:中国人根本不会认真的抵抗,要不怎么不炸开河堤阻挡我们?话说不过三天,就传来开堤放水的消息。。。。。。
搬板凳看戏 看过几天会不会变成是德军决的口子
我靠 再问一遍 解放战争时期 "可当40万大军" 的破主意 是那个 外国替罪羊 想出来的?
有没有“土共策划了这事儿”
好像黄泛区在淮海战役时倒真的是拖了某支军队的后腿了;P
要讨论的问题不是谁决了堤要为决堤负责,而是决堤应该不应该,是对是错。当时日本人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是短时间内完成两国主力之间的决战,进行战略大决战,以快速决定战争胜负,这也是历史上任何一次侵略战争任何一个侵略者共同的心愿。日本人当时进攻中国分两路,一路是从华北南下,一路是沿长江西进,两路在武汉会师,武汉会战迟早要打。中国武器落后,全凭精神力量支撑,大量的部队在被日本人追赶,走的慢就有被包围歼灭的可能,而连续撤退行军对体力的损耗是巨大的,这时候迫切需要一个能休整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中日即将决战的战场武汉,决堤对老百姓是很残忍,这是国民党最高指挥决策机构的决定,是当时的中国政府的决定,那么多人决定要决堤,你说对不对?不要认为你自己聪明那么多人是白痴。
这就是老夫的回答,争论可以休矣。
别整天老夫老夫的,说实话我难得一次认同你的观点.毕竟蒋也不是没事干喜欢放水淹人的那种人,这是弱国抗强敌的无奈之举.但我还是反对你以老买老的腔调和对TG的态度
]]
蒋介石不到万般无奈时,是不会用此法的.
;P 曹操说 军旅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岂有路泞不可行之理?
只有脑残到一定程度 才会用决堤淹路的办法来阻挡军队 热别是机械化军队
就是为国牺牲,也不值得这么个牺牲法,

兰封之战后国军简直成惊弓之鸟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荷兰不是有水淹国土挡七军的计划么;P ;P ;P
但说蒋公“牺牲小你,成全大我”的计划是万般无奈之下做出的决定,也太XX了。
原帖由 PYY804 于 2008-11-2 16:14 发表
蒋介石不到万般无奈时,是不会用此法的.


  万般无奈不假,决口的确拖延了日军的行军速度也不假,为国军不论是撤退还是败逃提供了喘息之机也不假,关键是委座签字炸堤的时候,有没有疏散黄泛区的百姓?有没有想过要对几十万上百万流离失所的百姓做一个交代?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8-11-3 09:09 发表


  万般无奈不假,决口的确拖延了日军的行军速度也不假,为国军不论是撤退还是败逃提供了喘息之机也不假,关键是委座签字炸堤的时候,有没有疏散黄泛区的百姓?有没有想过要对几十万上百万流离失所的百姓做一个 ...

疏散是不可能的了。没有飞机,汽车,短时间就能疏散?连毛驴都没有那么多。
原帖由 zhengzs 于 2008-11-6 12:24 发表

疏散是不可能的了。没有飞机,汽车,短时间就能疏散?连毛驴都没有那么多。

疏散不了就不疏散,所以老百姓就可以安心去替伟大的国军去死了。。
你很强大
文夕大火该不是冯.赛克特将军策划的吧?

离文夕大火七十周年还有一周时间,希望楼主能及时还原历史真相
一切都是汉斯的阴谋,蒋公事先不知情,事后懊悔不已是吧?
原帖由 铁嘴水上漂 于 2008-11-6 12:41 发表

疏散不了就不疏散,所以老百姓就可以安心去替伟大的国军去死了。。
你很强大

CAO,我又没说放水是应该的。
原帖由 看热闹的 于 2008-11-2 17:57 发表
话也不能这么说,荷兰不是有水淹国土挡七军的计划么;P ;P ;P
但说蒋公“牺牲小你,成全大我”的计划是万般无奈之下做出的决定,也太XX了。

牺牲小你,成全大我...........;P :victory:
花园口决堤区可能惨一些,不过下游只是涨水,而不是发洪水。主要破坏日军交通能力

抗战时期著名左翼记者曹聚仁回忆的花园口决堤:
最后还不是委座下的令~
下次不会又考证到是日本人按错钮,才炸了花园口吧
190_1978971.jpg
原帖由 hhiq 于 2008-7-4 21:16 发表
有没有“土共策划了这事儿”

长沙就是土共干的,所以历史上基本上就是忽视。
同样的策略,蒋就不能干。
在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情况下,蒋的最好策略就是以空间换时间
原帖由 铁将军 于 2008-11-8 03:33 发表
849282

是相信东京的“皇军和平进入南京城”宣传呢,还是相信武汉的“日寇在南京屠城”宣传呢?

是相信东京的“支那良民数十万水葬”呢,还是相信几十年来一直通共的大公报左翼记者曹聚仁的亲眼目睹呢?:D :D
原帖由 yqdf12341 于 2008-11-8 10:45 发表

长沙就是土共干的,所以历史上基本上就是忽视。
同样的策略,蒋就不能干。
在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情况下,蒋的最好策略就是以空间换时间


  真稀奇,我还第一次知道长沙大火是土共策划的,貌似张治中还没倒戈相向啊?你穿越了是吧?

  不过因为长沙大火在策划时通知了民众进行疏散,所以也没人拿着事情去抓蒋介石的不是。
再考证下去,大概无人区也是邪恶的tg搞的了:D
 日军在当时并未进攻长沙。

我可爱的家乡、3000年的文化古城、现在很少有古迹留存,睁开你个G眼看看是谁的责任[:a16:]
原帖由 歌剧院幽灵 于 2008-11-8 11:05 发表

是相信东京的“皇军和平进入南京城”宣传呢,还是相信武汉的“日寇在南京屠城”宣传呢?

是相信东京的“支那良民数十万水葬”呢,还是相信几十年来一直通共的大公报左翼记者曹聚仁的亲眼目睹呢?:D :D

"国民党军炸毁郑州花园口黄河堤,但未能阻止日军南下,却淹没豫、皖、苏44县,淹死89万人,造成大片的黄泛区。"
我听党妈妈的,这报纸拿上来就调节气氛的,标题很有SB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