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平洋──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目击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08:22
天刚黎明,火箭发射场区一片紧张的战斗气氛。人们盼望已久的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就要开始了。

高大的发射塔架,环抱着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耸立在发射场上。各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和操作,随即撤离现场,满怀激情地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在地下发射控制室里,指挥员凝视着电子钟的时间指示,听取各操作手报告的每一个字,作出决断,发出口令:“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随着最后几秒钟的到来,场区上的各种跟踪测量设备开机,高速摄影机、磁带记录仪等记录设备启动起来。

“点火!”令下。发射控制台上年轻的操纵员沉着果断地按下了电钮。火箭发射场立即传来连绵不绝的巨大轰鸣声,这声音像山崩,像海啸,震颤大地。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尾部喷着辉煌的火焰,直上云天。

“发射成功了!”人们欢呼着,目送着腾空而去的火龙,心潮像海浪一样翻滚。

多少个日日夜夜,无数战斗在国防科研阵地上的尖兵,为研制、发射大型运载火箭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

火箭在蓝天扶摇直上。几秒钟后,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几十秒后,火箭排出的燃气在空中凝成烟雾,宛如一条白练在长空向东南方向延伸;最后在茫茫的天际里,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了大气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然而,从我国本土到远洋测量船队,几百套我国设计制造的现代化测量通信设备,却紧紧“咬”住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小亮点,精确地测定、记录和报告着火箭在每瞬间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每一秒钟都有大量的测量数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测控数据交换中心。测控中心通过各种精密设备和线路,把所有参试单位连接成一个紧张的战斗集体,及时地汇集、交换各参试单位之间的数据资料,不断地向各测量台站报告着火箭飞行数据,引导它们准确地跟踪火箭;并且把各台站所测信息和火箭飞行情况及时转送给发射场区的计控中心和指挥中心。喜讯不断传来:“跟踪良好!”“工作正常!”“飞行正常!”

在飞行控制中心,一排排电视屏幕上,频频交换着五颜六色的数码,自动记录仪在显示板上轻轻地描下了火箭飞行轨迹的曲线。这条曲线与事前标上去的理论弹道曲线紧紧地吻合在一起,它形象地告诉人们:火箭内部仪器工作正常,火箭飞行正常!

火箭在太空飞行了一长段时间后,再次进入大气层,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飞来,一切正常,胜利在望了。人们个个喜形于色。

太平洋上,波光粼粼。飘扬着五星红旗的一艘艘测量船、打捞船,宛如迎宾的仪仗队,整齐地排列在火箭预定落区的两侧。人民海军的一艘驱逐舰在船队周围巡逻。一架架遥测直升飞机飞上了蓝天,配合测量船上和各种测量设备,捕捉着它的踪迹。

火箭高速向预定溅落海域飞来。

“发现目标!”人们纷纷拥上甲板。目不转睛地向船队西北上空望去。不一会儿,一个亮点钻出云层,拉出一道耀眼的白光,直向预定海域飞来,亮点越来越大,在距离海面还有几千米高度时,装有火箭飞行重要参数的仪器舱自动从火箭头部弹射出来,打开降落伞,徐徐飘落洋面。火箭头部则“扑通”一声入海,激起冲天的水柱。仪器舱落水时,荧光染色剂把蔚蓝色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像一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洋面上,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这时,早就在附近等待的一艘工作快艇如离弦之箭向落区开进,我打捞直升飞机迅速向落点飞去。飞机到达仪器舱上空,垂直悬停在离洋面30米的空中,潜水战士沿着悬梯,跳入海洋,仅用5分20秒就把仪器舱胜利打捞上来,直升飞机载着仪器舱,安全飞回采捞船的飞行甲板。

至此,我国从本土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的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获得圆满成功。

“火箭落入预定海域!”“测量回收任务完成!”这胜利的消息,通过测量船上强大的通信电波,迅速传到祖国各测控台站,传到发射场,传到首都北京。船队汽笛长鸣,彩旗飘舞,远离祖国的人们在甲板上欢呼,跳跃,争相握手庆祝。

“我们胜利了!”从陆地到海洋,各参加试验的单位,直到总指挥部的人们,顿时掌声雷动,欢庆胜利。

注:本文选自1980年5月23日《人民日报》。天刚黎明,火箭发射场区一片紧张的战斗气氛。人们盼望已久的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就要开始了。

高大的发射塔架,环抱着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耸立在发射场上。各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和操作,随即撤离现场,满怀激情地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在地下发射控制室里,指挥员凝视着电子钟的时间指示,听取各操作手报告的每一个字,作出决断,发出口令:“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随着最后几秒钟的到来,场区上的各种跟踪测量设备开机,高速摄影机、磁带记录仪等记录设备启动起来。

“点火!”令下。发射控制台上年轻的操纵员沉着果断地按下了电钮。火箭发射场立即传来连绵不绝的巨大轰鸣声,这声音像山崩,像海啸,震颤大地。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尾部喷着辉煌的火焰,直上云天。

“发射成功了!”人们欢呼着,目送着腾空而去的火龙,心潮像海浪一样翻滚。

多少个日日夜夜,无数战斗在国防科研阵地上的尖兵,为研制、发射大型运载火箭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

火箭在蓝天扶摇直上。几秒钟后,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几十秒后,火箭排出的燃气在空中凝成烟雾,宛如一条白练在长空向东南方向延伸;最后在茫茫的天际里,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了大气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然而,从我国本土到远洋测量船队,几百套我国设计制造的现代化测量通信设备,却紧紧“咬”住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小亮点,精确地测定、记录和报告着火箭在每瞬间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每一秒钟都有大量的测量数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测控数据交换中心。测控中心通过各种精密设备和线路,把所有参试单位连接成一个紧张的战斗集体,及时地汇集、交换各参试单位之间的数据资料,不断地向各测量台站报告着火箭飞行数据,引导它们准确地跟踪火箭;并且把各台站所测信息和火箭飞行情况及时转送给发射场区的计控中心和指挥中心。喜讯不断传来:“跟踪良好!”“工作正常!”“飞行正常!”

在飞行控制中心,一排排电视屏幕上,频频交换着五颜六色的数码,自动记录仪在显示板上轻轻地描下了火箭飞行轨迹的曲线。这条曲线与事前标上去的理论弹道曲线紧紧地吻合在一起,它形象地告诉人们:火箭内部仪器工作正常,火箭飞行正常!

火箭在太空飞行了一长段时间后,再次进入大气层,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飞来,一切正常,胜利在望了。人们个个喜形于色。

太平洋上,波光粼粼。飘扬着五星红旗的一艘艘测量船、打捞船,宛如迎宾的仪仗队,整齐地排列在火箭预定落区的两侧。人民海军的一艘驱逐舰在船队周围巡逻。一架架遥测直升飞机飞上了蓝天,配合测量船上和各种测量设备,捕捉着它的踪迹。

火箭高速向预定溅落海域飞来。

“发现目标!”人们纷纷拥上甲板。目不转睛地向船队西北上空望去。不一会儿,一个亮点钻出云层,拉出一道耀眼的白光,直向预定海域飞来,亮点越来越大,在距离海面还有几千米高度时,装有火箭飞行重要参数的仪器舱自动从火箭头部弹射出来,打开降落伞,徐徐飘落洋面。火箭头部则“扑通”一声入海,激起冲天的水柱。仪器舱落水时,荧光染色剂把蔚蓝色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像一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洋面上,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这时,早就在附近等待的一艘工作快艇如离弦之箭向落区开进,我打捞直升飞机迅速向落点飞去。飞机到达仪器舱上空,垂直悬停在离洋面30米的空中,潜水战士沿着悬梯,跳入海洋,仅用5分20秒就把仪器舱胜利打捞上来,直升飞机载着仪器舱,安全飞回采捞船的飞行甲板。

至此,我国从本土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的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获得圆满成功。

“火箭落入预定海域!”“测量回收任务完成!”这胜利的消息,通过测量船上强大的通信电波,迅速传到祖国各测控台站,传到发射场,传到首都北京。船队汽笛长鸣,彩旗飘舞,远离祖国的人们在甲板上欢呼,跳跃,争相握手庆祝。

“我们胜利了!”从陆地到海洋,各参加试验的单位,直到总指挥部的人们,顿时掌声雷动,欢庆胜利。

注:本文选自1980年5月2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