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解读2008年6月20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7:34:54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油气田主权权利属于中国

【北京消息】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19日在此间的吹风会上强调,油气田的主权权利属于中国,中国企业根据中国法律吸收日本企业投资参与油气田的合作开发与中日两国就解决问题所提出的共同开发是两回事。

“油气田的合作开发和共同开发是两回事。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油气田的开发必须要依照中国法律来进行合作,这也标志着油气田的主权权利属于中国。这点讲清楚非常必要。”武大伟说。

武大伟表示,共同开发是指搁置主权,中方的主张和日方的主张都不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在共同开发的这个区块内,不是依照中国法律,也不是依照日本法律,而是根据两国政府商定的办法和原则来进行开发。

武大伟说,大陆架划界问题、专属经济区问题还需要中日双方通过解决。在最终解决之前,双方就共同开发达成的共识“只是过渡性安排”。

武大伟指出,共同开发在国际上是一种新的尝试,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国家通过协商搁置,就海上争端作出了临时安排。中日双方这次达成的协议并不是第一个案例。

资料:中日就问题达成原则共识

【东方档字NO.200806180639】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8日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问题达成原则共识。

一、关于中日在的合作

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为此,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

二、中日关于共同开发的谅解

作为中日在共同开发的第一步,双方将推进以下步骤:

(一)由以下各坐标点顺序连线围成的区域为双方共同开发区块(附示意图):

1、北纬29°31′,东经125°53′30″
  2、北纬29°49′,东经125°53′30″
  3、北纬30°04′,东经126°03′45″
  4、北纬30°00′,东经126°10′23″
  5、北纬30°00′,东经126°20′00″
  6、北纬29°55′,东经126°26′00″
  7、北纬29°31′,东经126°26′00″

(二)双方经过联合勘探,本着互惠原则,在上述区块中选择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具体事宜双方通过协商确定。

(三)双方将努力为实施上述开发履行各自的国内手续,尽快达成必要的双边协议。

(四)双方同意,为尽早实现在其它海域的共同开发继续磋商。

三、关于日本法人依照中国法律参加油气田开发的谅解

中国企业欢迎日本法人按照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有关法律,参加对现有油气田的开发。

中日两国政府对此予以确认,并努力就进行必要的换文达成一致,尽早缔结。双方为此履行必要的国内手续。

【时事点评】就这份“原则共识”而言,我们首先想强调一点,这则短小的声明字虽不多,但可谓“字字珠矶”;全文只有三条,但“环环可扣”。

我们先来看第一条:原文是:

一、关于中日在的合作

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为此,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

●第一条中有三个“关键点”,是整个共识的基础

显然,这一条中有两个“关键点”:

其一,是“.....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这一句强调了双方的合作并不涉及“划界”问题;

其二,是“.....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这一句强调双方的合作“没有损害双方的法律立场”;

其三,是“.....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这一句强调的是“今后继续磋商”,其“意思”非常耐人寻味。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两条是如此的重要,它是整个共识的基础,有了它,才会有达成后面的第二条、第三条。

●日本“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我们知道,“尽早”沿所谓“中间线”划分中日海上边界,从来都是日本“政策”的主要目的,但必须强调的是,这只是表面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剖析日本急于划界的真实意图,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一个国家的海洋专属经济区?”。

其实在很早以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做过专门讨论。在一则相关背景资料之后,请编辑人员附上当时的讨论纪要,供大家参考!

背景知识:什么是专属经济区

【东方档字NO.200104020189】专属经济区是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确立的一项新制度。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这一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但这种自由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并应遵守沿海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其他国际法规则所制定的法律和规章。

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可行使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主权权利、以及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的主权权利。沿海国有下列事项的管辖权: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在一定范围内还享有行政管辖权、民事管辖权、刑事管辖权和国际法所赋予的其他权利的管辖。这一区域的法律地位既不属于领海,也不属于公海,而是一种独立的特定的法律地位。专属经济区不是固有的,一国的专属经济区需要国家正式宣布。

【时事点评】东方评论员认为,通过这则背景知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弄清楚大“专属经济区”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专属经济区“不是”一个国家的领海

显然,从国际法的角度讲,通俗而言,专属经济区不是一个国家的领海,它只是一个国家“领海外”的一片、“向海洋方向”的邻接水域。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可行使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主权权利、以及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的主权权利。

只是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远比领海宽广得多,但是,专属经济区的确定却也“远比领海复杂得多”。

●值得一提的“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中国唯一一次全程参与的国际“海洋法会议”

为了弄清楚专属经济区的“确定”程序,我们就得从领海的确定开始说起、也要从背景资料中提到的“第三次海洋法会议”说起。

我们知道,联合国历史上一共有“三次”海洋法会议,资料中之所以会提到“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就在于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前两次“海洋法会议”由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尚未恢复而未参加,而最重要的“第三次会议”是于1973年12月3日在纽约召开,并于1982年12月10日完成《公约》签字的,非常清楚,这个时期间的中国、不仅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且还是常任理事国。因此,这是中国唯一一次全程参与的国际“海洋法会议”。

在我们看来,对这次会议,有这么几点值得强调:

第一,就是这次中国“唯一参与了的”海洋会议,其会议结果、也就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定,对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影响、只能用“极其深远”来加以形容。

第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定日期虽然是1982年12月10日,但“生效日期”却是在十二年后的1994年11月16日。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就明白了,为什么中日争端会爆发在94年前后了。

第三,最重要的是,《公约》虽然对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大陆架、公海、毗连区、国际海床和底土以下的自然资源归属等一系列“重要事项”,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并在“生效”之后,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际海洋权益争端和关系的重要法典依据。


●《公约》虽然重要、也得到了公认,但是天生就带有一种“严重缺陷”
然而,我们从第三次海洋会议先后有167个国家参与,共召开11期16次分会,期间历时9年,净开会天数为585天的“超长、超大规模”的情况就不难想像,《公约》虽然重要、也得到了公认,但是,它天生就带有一种“严重缺陷”。

●颇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特点的“严重缺陷”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缺陷”对《公约》“通过与生效”的“本身”而言,是颇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味道的。显然,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说白了还是个“利字当头”的问题:


首先,在168个国家中、特别是滨临海洋的国家的大国、谁都愿意签定《公约》,因为包括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在内的诸多海洋利益、实在是太诱人了。

其次,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有的国家”、特别是某些大国眼睛里盯着这200海里的经济利益、并想在《公约》中塞进“有利于自己具体地理条件”的条款、从而在《公约》生效后立刻拿到相应的专属经济区的同时,有的国家也在根据自己的具体地理条件,也在拼尽全力将有利于自己的“文字”弄进《公约》,这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公约》的“难产”。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油气田主权权利属于中国

【北京消息】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19日在此间的吹风会上强调,油气田的主权权利属于中国,中国企业根据中国法律吸收日本企业投资参与油气田的合作开发与中日两国就解决问题所提出的共同开发是两回事。

“油气田的合作开发和共同开发是两回事。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油气田的开发必须要依照中国法律来进行合作,这也标志着油气田的主权权利属于中国。这点讲清楚非常必要。”武大伟说。

武大伟表示,共同开发是指搁置主权,中方的主张和日方的主张都不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在共同开发的这个区块内,不是依照中国法律,也不是依照日本法律,而是根据两国政府商定的办法和原则来进行开发。

武大伟说,大陆架划界问题、专属经济区问题还需要中日双方通过解决。在最终解决之前,双方就共同开发达成的共识“只是过渡性安排”。

武大伟指出,共同开发在国际上是一种新的尝试,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国家通过协商搁置,就海上争端作出了临时安排。中日双方这次达成的协议并不是第一个案例。

资料:中日就问题达成原则共识

【东方档字NO.200806180639】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8日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问题达成原则共识。

一、关于中日在的合作

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为此,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

二、中日关于共同开发的谅解

作为中日在共同开发的第一步,双方将推进以下步骤:

(一)由以下各坐标点顺序连线围成的区域为双方共同开发区块(附示意图):

1、北纬29°31′,东经125°53′30″
  2、北纬29°49′,东经125°53′30″
  3、北纬30°04′,东经126°03′45″
  4、北纬30°00′,东经126°10′23″
  5、北纬30°00′,东经126°20′00″
  6、北纬29°55′,东经126°26′00″
  7、北纬29°31′,东经126°26′00″

(二)双方经过联合勘探,本着互惠原则,在上述区块中选择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具体事宜双方通过协商确定。

(三)双方将努力为实施上述开发履行各自的国内手续,尽快达成必要的双边协议。

(四)双方同意,为尽早实现在其它海域的共同开发继续磋商。

三、关于日本法人依照中国法律参加油气田开发的谅解

中国企业欢迎日本法人按照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有关法律,参加对现有油气田的开发。

中日两国政府对此予以确认,并努力就进行必要的换文达成一致,尽早缔结。双方为此履行必要的国内手续。

【时事点评】就这份“原则共识”而言,我们首先想强调一点,这则短小的声明字虽不多,但可谓“字字珠矶”;全文只有三条,但“环环可扣”。

我们先来看第一条:原文是:

一、关于中日在的合作

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为此,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

●第一条中有三个“关键点”,是整个共识的基础

显然,这一条中有两个“关键点”:

其一,是“.....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这一句强调了双方的合作并不涉及“划界”问题;

其二,是“.....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这一句强调双方的合作“没有损害双方的法律立场”;

其三,是“.....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这一句强调的是“今后继续磋商”,其“意思”非常耐人寻味。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两条是如此的重要,它是整个共识的基础,有了它,才会有达成后面的第二条、第三条。

●日本“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我们知道,“尽早”沿所谓“中间线”划分中日海上边界,从来都是日本“政策”的主要目的,但必须强调的是,这只是表面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剖析日本急于划界的真实意图,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一个国家的海洋专属经济区?”。

其实在很早以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做过专门讨论。在一则相关背景资料之后,请编辑人员附上当时的讨论纪要,供大家参考!

背景知识:什么是专属经济区

【东方档字NO.200104020189】专属经济区是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确立的一项新制度。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这一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但这种自由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并应遵守沿海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其他国际法规则所制定的法律和规章。

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可行使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主权权利、以及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的主权权利。沿海国有下列事项的管辖权: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在一定范围内还享有行政管辖权、民事管辖权、刑事管辖权和国际法所赋予的其他权利的管辖。这一区域的法律地位既不属于领海,也不属于公海,而是一种独立的特定的法律地位。专属经济区不是固有的,一国的专属经济区需要国家正式宣布。

【时事点评】东方评论员认为,通过这则背景知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弄清楚大“专属经济区”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专属经济区“不是”一个国家的领海

显然,从国际法的角度讲,通俗而言,专属经济区不是一个国家的领海,它只是一个国家“领海外”的一片、“向海洋方向”的邻接水域。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可行使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主权权利、以及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的主权权利。

只是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远比领海宽广得多,但是,专属经济区的确定却也“远比领海复杂得多”。

●值得一提的“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中国唯一一次全程参与的国际“海洋法会议”

为了弄清楚专属经济区的“确定”程序,我们就得从领海的确定开始说起、也要从背景资料中提到的“第三次海洋法会议”说起。

我们知道,联合国历史上一共有“三次”海洋法会议,资料中之所以会提到“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就在于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前两次“海洋法会议”由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尚未恢复而未参加,而最重要的“第三次会议”是于1973年12月3日在纽约召开,并于1982年12月10日完成《公约》签字的,非常清楚,这个时期间的中国、不仅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且还是常任理事国。因此,这是中国唯一一次全程参与的国际“海洋法会议”。

在我们看来,对这次会议,有这么几点值得强调:

第一,就是这次中国“唯一参与了的”海洋会议,其会议结果、也就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定,对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影响、只能用“极其深远”来加以形容。

第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定日期虽然是1982年12月10日,但“生效日期”却是在十二年后的1994年11月16日。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就明白了,为什么中日争端会爆发在94年前后了。

第三,最重要的是,《公约》虽然对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大陆架、公海、毗连区、国际海床和底土以下的自然资源归属等一系列“重要事项”,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并在“生效”之后,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际海洋权益争端和关系的重要法典依据。


●《公约》虽然重要、也得到了公认,但是天生就带有一种“严重缺陷”
然而,我们从第三次海洋会议先后有167个国家参与,共召开11期16次分会,期间历时9年,净开会天数为585天的“超长、超大规模”的情况就不难想像,《公约》虽然重要、也得到了公认,但是,它天生就带有一种“严重缺陷”。

●颇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特点的“严重缺陷”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缺陷”对《公约》“通过与生效”的“本身”而言,是颇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味道的。显然,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说白了还是个“利字当头”的问题:


首先,在168个国家中、特别是滨临海洋的国家的大国、谁都愿意签定《公约》,因为包括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在内的诸多海洋利益、实在是太诱人了。

其次,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有的国家”、特别是某些大国眼睛里盯着这200海里的经济利益、并想在《公约》中塞进“有利于自己具体地理条件”的条款、从而在《公约》生效后立刻拿到相应的专属经济区的同时,有的国家也在根据自己的具体地理条件,也在拼尽全力将有利于自己的“文字”弄进《公约》,这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公约》的“难产”。
●《公约》的签字是“必然”,“共同选择”一份尴尬也是必然

正因如此,真实的情况就是:在世界“主要大国”大多出于自身利益“的确都想”制定这样一份《公约》、从而名正言顺地攫取相应海洋利益的情况下,《公约》的签字也就成了必然;

然而,这却只是问题的一面。我们想强调的是,在“有的大国”也出于自己的利益、并想在《公约》中“坚持已见”的情况下,一份“妥协”意味十足、甚至在某些关键条款上“出现不兼容”《公约》的面世,也就成了大家在“积极”签字的同时、“共同选择”的一份尴尬。

●华盛顿何以拒绝承认“专属经济区”这个名词?

在这里,我们想着重提及“两个特殊情况”:

第一,就是美国人对待《公约》某些关键条款的态度。

众所周知,美国海军是全球唯一一支“全球控制”海军,“这种唯一性”既使是在冷战期间、苏联最为强盛的时期也是如此。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既使是那时的苏联海军,也只能算是一只“全球存在”的海军。

因此,这种相对其他国家的海上优势、决定了华盛顿认为拒绝承认“专属经济区”这个名词、更加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显然,华盛顿拒绝承认的“意图”,在几年前中美发生南海撞机的事件中、就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事实上,因为它不接受“专属经济区”的说法,因此,面对北京指责它的飞机是在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做“有害飞行”、是违反国际法的指控,它也就一直在狡辩,说什么“它的间谍飞机是在中国12海里领海之外的上空进行飞行的”、并不违反国际法、且还声称在其他地方,美国飞机就一直在这样飞。

非常清楚,华盛顿的“拒绝承认”,就是想为其全球控制的海上军事力量提供军事行动上的“便利”。

●“专属经济区”的几个重要特点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通过美国这个海洋国家对“专属经济区”的“拒绝承认”,其实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明了“专属经济区”的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专属经济区”不是领海。

前面已经说了,专属经济区只是一个国家“领海外”的一片“向海洋方向”的邻接水域。

而所谓“领海”,则被明确定义为一个沿海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陆和内水以外的一定宽度的带状水域。值得说明一下的是,一个国家的国家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

这就是说,在一个主权国领海内,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遵守沿海国有关法令及国际法有关规则的条件下,享有无害通过权。请大家注意,按中国1958年的规定,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显然,中国的法律规定,除非经由中国政府的允许、外国的“飞机”和“军用船舶”才能进入这12海浬的中国领海和领海上空。事实上,中国最后就是根据这一条扣下美国的“机”与“人”的。

●一个国家对“专属经济区”的控制权与“领海”有本质的不同

而一个国家对“专属经济区”的控制权与“领海”有本质的不同。就“定义”而言,通俗地讲,专属经济区是一国在其领海之外、邻接领海的一片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管辖区。

需要明白的是,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是个既不同于公海,也不同于领海,而是自成一类的、特殊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内的海域。这种特殊性主要在于下面两个方面:

第一,在这片专属经济区内,该国对一切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养护和管理享有主权权利,并对人工岛屿、设施、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研及海洋环境保护“行使管辖权”。

第二,必须搞清楚的是,其他国家在该区域内也“享有”船舶航行、飞机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并不需要事先得到相关国家的批准,这与“领海”的情况有本质区别。

●一个国家“主张”专属经济区、并在专属经济区内行使主权的“核心体现”

对比这些国际法对专属经济区的明确规定,我们不难看出,之前许多民众视日本政要坐飞机到中国的油气田“搜集证据”、是一种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而北京却对此不置一评的“事实”、持一种耿耿于怀的情绪,实际上大可不必。

另外,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对比这些明确规定,“拿住”对专属经济区资源开发、勘探、人工建筑的建造等管制权,才是一个国家在“主张”专属经济区、并在专属经济区内行使主权的“核心体现”。

正是基于这一点,在中日专属经济区因存有部分、而没有“最终确定”的情况下,时任中国负责外交的国务委员唐家旋曾公开强烈警告日本:“不得在区进行资源开发、勘探和相关人工设施的建造,否则一切严重后果自负”,正是着眼于这一“核心体现”其“本质”就是对有区域相关主权的“坚决主张”。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之前...日本不得在....开发....”,就是中国政府一再强调的“原则问题”、而“否则....一切严重后果自负.....”就是中国维护相关主权的“原则态度”。

●由于北京的绝不允许、嘴硬的日本、终究是难得到“做了一回君子”、是“动口不动手”

值得强调的是,直到今天为止,尽管在问题上,历界日本政府老早就开始了“自拉自唱”、并根据《公约》中的相关条款、划下了一条所谓“中间线”,将“中间线”靠近日本一侧全数视为日本的专属经济区,但面对北京的“强烈警告”,日本历界政府(特别是小泉政府)在上述“原则问题”上都做得“非常好”,甚至值得“表扬”!

我们知道,日本在小泉纯一郎当政期间,尽管“反华”的小泉政府小动作不断,且在嘴巴上“强硬得出奇”,在之前的问题磋商中(2006年)、不仅弄出了个“中间线”两侧区域、包括中国的、平湖等油气田都拿来作为中日共同开发的“非份之想”,还下发给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开采证,并在一次磋商会后扔下了句 “限期一个月答复日本的提案,不然就准备采取包括自己开采、军事保护的强硬手段”。

然而,直到“限期一个月”的“期限”已经到期几年了,期间,不论是强硬的小泉政府、还是骨子里较小泉更加强硬的安倍政府、或者是今天愿意在有区域与中国“共同开发”的福田政府,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也没有机会”看到日本人“口口声声”的“强硬手段”在哪里!

事实就是,正是由于北京的“绝不允许”,外加“强烈警告”,嘴硬的日本终究是难得到“做了一回君子”、是“动口不动手”,最终也象主张“不在有海域单方面开采”的中国一样,没在“有区域”打下哪怕是一口钻井、架上一座钻台。

从这个“关键点”出发,任何人都不难看到,在这个地方,在有区域相关主权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根据“国际法”,在维护专属经济区主权的问题做得非常出色。

●专属经济区是个“新东西”

东方评论员认为,有个问题非常重要,那就是专属经济区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本身”绝对是个“新东西”,绝对是“伴随”着这份82年签定、94年才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并生”的。这就是说,在此之前,在1994年11月16日之前,地球上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广阔的”专属经济区。

●根据国际法,客观上讲,这“两种划分标准”都是“合法”的

有意思的是,就在95年,可以说一天都没有耽搁,中国就开始着手、平湖等一系列油气田的开采工作、着手按《公约》第六部分“大陆架”所规定的条款、来进行石油开采,并“主张”专属经济区的主权。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搬出《公约》中对专属经济区的另一种标准、弄出了一条所谓“中间线”、并以此作为日本的划分标准。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根据1982年12月10日签字,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客观上讲,这两种划分标准都是“合法”的。显然,《公约》中的那种“天然缺陷”、投射到中日身上,恰好令中国与日本各自成了“两种标准之一”的“典型拥戴者”。
..........................................
在通过上述一段讨论纪录大致地弄清楚什么是专属经济区、特别是“什么时候”才有了“专属经济区”这一“说”、以及“两种划分标准”都能找到国际法依据之后,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日本“政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我们再去阅读《原则共识》的“第一条”:

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为此,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

前面说了,这一条中有三个“关键点”:

其一,是“.....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这一句强调了双方的合作并不涉及“划界”问题;

其二,是“.....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这一句强调双方的合作“没有损害双方的法律立场”;

其三,是“.....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这一句强调的是“今后继续磋商”,其“意思”非常耐人寻味。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前面也说了,这三条是如此地重要,它是整个共识的基础,有了它,才会有达成后面的第二条、第三条。

●关键点之一:中国从“国内法”的层次、明确排除“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相关性

显然,“其一”是以文字的方式明确了“共同开发”并不涉及划界问题,只是“中日实现划界前”过渡期间的“合作方式”。

本质而言,东方评论员认为,这是刻意从中日双方“国内法”的层次、明确排除“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相关性;

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只要双方“愿意”,完全可以在“国际法”之外划定界线,因此,双方一致同意从双方“国内法”的层次明确排除“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法律关联”,以免日后被“别有用心者”援引为“划界”根据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点之二:中国从“国际法”的层次、明确排除“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相关性

“其二”则是以文字的方式明确了“共同开发”并“不损害双方的法律立场”,尽管这里强调了“法律”这个词,但从上面有关专属经济区的讨论不难看出,本质而言,这是刻意从“国际法”的层次、明确排除“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相关性;
在我们看来,这样做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只要双方无法通过双边协商、达成共识,那么,其中的一方、或者两方,就必然借助于“国际法”的“帮助”。因此,双方一致同意从“国际法”的层次明确排除“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法律关联”,以免日后被“别有用心者”援引为“划界”根据也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做足了这种“法律准备”之后,北京才会“迈出了第一步”

显然,从日本“政策”的目的性来看,一早就从两个层面“明文”切断“共同开发”与“中日划界”之间的“法律关联”,恐怕是日本人最不情愿的。(至于日本人为什么接受?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展开)。

非常清楚,这样一来,“共同开发”既有理由理解成一份中日能源合作的“商业合同”、也可以理解为一份中日政治和解的“政治协议”、偏偏无法“标记”为一份为日后划界提供法律依据的“法律条例”。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有做足了这种“法律准备”之后,双方(准确地讲,是中方)才会“迈出了第一步”,双方才会继续谈出“第二条”,既:

二、中日关于共同开发的谅解

作为中日在共同开发的第一步,双方将推进以下步骤:

(一)由以下各坐标点顺序连线围成的区域为双方共同开发区块(附示意图):

1、北纬29°31′,东经125°53′30″
  2、北纬29°49′,东经125°53′30″
  3、北纬30°04′,东经126°03′45″
  4、北纬30°00′,东经126°10′23″
  5、北纬30°00′,东经126°20′00″
  6、北纬29°55′,东经126°26′00″
  7、北纬29°31′,东经126°26′00″

(二)双方经过联合勘探,本着互惠原则,在上述区块中选择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具体事宜双方通过协商确定。

(三)双方将努力为实施上述开发履行各自的国内手续,尽快达成必要的双边协议。

(四)双方同意,为尽早实现在其它海域的共同开发继续磋商。

●关键点之三:强调“今后继续磋商”,非常耐人寻味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不难看出:第一条既是整个共识的基础,其实也是“第二条”、“第三条”的“法律准备”,

在弄清楚“第一条”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弄清楚“到底是谁坚持要搞出第一条的?”问题之后,“第二条”的“核心内容”也就非常清楚了,事实上,这份“核心内容”也可以从第一条中找到“蛛丝马迹”:这就是第一条中所谓的“第三个关键点”,也就是所谓的“其三”,包含在“.....双方迈出了第一步,今后将继续进行磋商......”这段文字中。

就如我们前面所说,这一句强调的是“今后继续磋商”,其“意思”非常耐人寻味。

●日后中,双方到底“共同选择”哪一点进行共同开发、可谓是“大有文章”!

显然,那“7个坐标点”是根据“其一”、“其二”,或出于商业目的、或出于政治目的而“确定”的。但是,《原则共识》在列出“7个坐标”的经纬度之后,紧跟着就写明一条,既:“双方经过联合勘探,本着互惠原则,在上述区块中选择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具体事宜双方通过协商确定”。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在这片“共同开发区”内,双方到底“共同选择”哪一点进行共同开发、可谓是“大有文章”!其实,从那“7个坐标”的经纬度来观察,恐怕中日双方高层目前也不确定“这篇文章”最终能做到哪个层次!

●未来的“国际形势”将直接影响“具体开发点”的“提出”与“确定”

坦率地讲,这篇文章到底会如何做?我们无法确定,因为这要视国际形势的发展而定!我们想强调的是:未来的“国际形势”将直接影响“具体开发点”的“提出”。请注意我们的用词,是“提出”,而不是“确定”:因为根据《原则共识》,开发点的“确定”必须是双方一致同意,但“提出”却可以是单方面“提出”。

因此,我们还想强调一点,那就是:未来的“国际形势”也将直接影响“具体开发点”的“确定”。

●所谓“共同开发区”是个非常奇怪的形状

大家也许注意到了,由“7个坐标围绕”的所谓“共同开发区”是个非常奇怪的形状(见图,图片来源:中国外交部网站),从几何美学的角度去看,它令人费解:不仅毫不规范,甚至有点儿“呲牙咧嘴”!

●这张“呲牙咧嘴”的图形“叼”出了整个争端的“奥妙”之所在!

但是,在我们看来,随着这张“呲牙咧嘴”图形的画出,日本“政策”的真实目的,既“先”坐实“中间线”,再根据有“国际法”支撑的“中间线”、“反”过去划定中日“边界”的图谋,也就彰显于世了。

我们知道,中方一再强调:中日双方在尚未划界,所谓“中间线”只是日方单方面主张,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中方过去没有承认,现在和将来也不会予以承认。

通过上面有讨论,不难看出,中国的这一强调、在“第一条”中、尽管没有这样写,但已经用“文字”进行了界定,日本有态度也等同于“划押”。事实上,中方的“这一强调”的重要内涵,也包含在那张“呲牙咧嘴”的图形之中。

也就是说,这张“呲牙咧嘴”的图形“叼”出了整个争端的“奥妙”之所在!

●日本“政策”的真实目的是“先”坐实“中间线”,再根据有“国际法”来个“反弹琵琶”

如果您在一直在关注《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那么您就会知道,在之前的有关讨论中,时事评论员们一有机会就会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既:“中日双方在尚未划界”这句话才是整个争端的“奥妙”之所在。

在我们看来,“尽早”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所谓“中间线”划分中日海上专属经济区,从来都是日本“政策”的主要目的,但必须强调的是,这只是表面的目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日本“政策”的真实目的是“先”坐实“中间线”,再根据有“国际法”支撑的“中间线”、再逆推《国际海洋公约》、来个 “反弹琵琶”,反手划定包括钓鱼岛、琉球群岛在内的“中日领土边界”。

●中日“领土”分界线都存在大问题的前提下,又哪来的海上“中间线”一说?

正是出于关注日本政策这“一表一里”两个目的,首席评论员很早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第一,北京一再强调“中日双方在尚未划界”,显然不是在特指双方在海上专属经济区上的划界,甚至也不是在特指钓鱼岛、而是在遥指包括“琉球群岛主权问题”在内的,中日“领土”分界线都存在大问题的前提下,又哪来的海上“中间线”一说呢?因为“领土”分界线才是海上“中间线”的“测量基准线”。

●在“中间线”的基准--“领海基准线”都不准确的情况下,那条“中间线”又合理在何处?合法在何方?

第二,我们认为,单纯就海上专属经济区划分标准而言,“两种标准”都有理,中国主张的“大陆架划分”与日本主张的“中间线旬分”都合法,可问题是,在其划出这根“中间线”的基准--“领海基准线(琉球、钓鱼岛)”都不准确的情况下,那条“看似既合法、也合理”的“中间线”,又合理在何处?合法在何方?

第三,我们认为,日方主张的、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间线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与中方主张的“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本质上都没有问题,中日可以商榷,商量“将来”根据哪一种标准进行划分。

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先行商量可以,共同开发也行,但现在就要做出“选择”、“划分”还为时尚早,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做选择的前提必须建立在“中日双方完成划界”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最终确认”包括钓鱼岛、琉球群岛在内的“中日领土边界”之后,才能进行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坚持这一点,对于中国解决与东盟相关国家间的主权争端也非常重要。

●“海上专属经济区”的问题、其实是个“中日陆地边界界定问题”

从上面三点不难看出,“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与“中间线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问题、其实都是个陆地边界界定问题,也就是“中日确定领土边界”的问题。

●再谈琉球群岛的主权问题

显然,如果考虑到琉球群岛的主权问题,既便是日本立刻同意按“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方式行事,放弃所谓“中间线”,以琉球海槽为界,中国都不占便宜。

我们知道,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利用清廷积弱和无能,是以武力侵占琉球王国的。根据《开罗宣言》规定,日本需要放弃以武力所攫取的琉球群岛。总之,日本不仅不拥有琉球群岛主权,而且对琉球群岛的行政权,也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

因此,根据《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琉球群岛主权不属于日本,而美国在战后长期有将琉球据为己有的企图,但在越南战争陷入泥潭,被迫讨好日本,便秘密以三亿二千多万美元的低廉价格,将琉球的施政权和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的施政权“卖给”日本,于1972年5月15日“移交”。

这一点,已为一位当年参与此事的日本外交官所公开证实。

我们也知道,日本在无条件投降时完全接受了《波茨坦公告》,而美国在未获得《波茨坦公告》其它缔约国同意的情况下,出于自己的私利,擅自将琉球群岛主权移交给日本的行为,不仅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由于包含了秘密金钱交易,更是违反了国际法。

●日本何以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出招?

事实上,在琉球群岛的主权问题上,日本一直“心虚得紧”。在我们看来,它之所以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出招,一个重要企图就是想诱使中国“现在”就与它就钓鱼岛的主权问题进行,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中国不会再提琉球群岛的主权问题,日本对琉球群岛主权的窃取、与美国对琉球群岛主权的盗卖,也就顺势“结案” 了!

●如果中国同意现在就“划定有区域的主要部分”,那才是上了日本人的当
在搞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如果中日“共同开发”的区域,是所谓“中间线”靠近日本一侧,沿“与琉球群岛平行方向”延伸的条状区域,既便丝毫没有穿越所谓“中间线”,既便丝毫不涉及所谓“中间线”靠中国一侧的水域,即便丝毫不涉及钓鱼岛附近水域,如果中国因此同意现在就“划定有区域的主要部分(对应于琉球群岛)”,那才是上了日本人的当,不是“小当”,而是“大当”!

●那张“呲牙咧嘴”的“共同开发区域”,恰好位于琉球群岛“靠近日本本土方向”的“最顶端”

只有搞清楚这一问题之后,我们再去观察那张“呲牙咧嘴”的“共同开发区域”,也就很容易发现这么几点:

第一,该区域位于北纬30度附近,有意思的是,它的纬度恰好位于琉球群岛“靠近日本本土方向”的“最顶端”;

第二,该区域在北纬30度附近横跨所谓“中间线”的两侧,也就是说,在人们疑虑该区域涉及到所谓“中间线”靠中方一侧,进入“没有的”中方专属经济区的同时,该区域的几个坐标也解决了我们一直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

●“呲牙咧嘴”的“共同开发区域”横跨了“A段”

通过对领海、领海基线、中间线,海上专属经济区等概念的讨论,我们很容易找出与琉球群岛“靠近日本本土方向”的“最顶端”相对应的所谓“中间线”线段,既:以琉球群岛“靠近日本本土方向”的“最顶端(奄美大岛)”的领海基准线往外量200海里划线,就是该顶端“所对应的”所谓“中间线”的一部分。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暂时将这一线段标记为“A段”。这样,那张“呲牙咧嘴”的“共同开发区域”也就横跨了“A段”。

对中国不利、可能为日本所利用的是:“共同开发区域”包括了“靠近中国一侧的没有海域”,后果就是日本人所说的“中国等同于承认了中间线的存在,由此可以援引为今后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事实标准”,但是,我们想说的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世界外交史上有这样的“承认”吗?

作为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原则共识》以“文字”的形式、从中日各自“国内法”、以及“国际法”两个层面明确排除了“法律援引”的可能性。

此外,在宣布《原则共识》的前后,中国外交部同时还一再重申“中国不承认日本单方面划分的所谓中间线”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在这种“口头”、“书面”双管齐下的情况下,所谓的“承认”又从何而来?世界外交史上有这样的“承认”吗?

●是否也意味着日本也承认了“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标准呢?

作为问题的第三个方面是:“共同开发区域”在包括了所谓中间线“靠近中国一侧没有海域”之外,还跨入了根据“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标准划分的、靠近日本一侧“没有海域”。

显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是否也意味着日本也承认了“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标准呢?

在日本政府正式承认这一点之前,起码我们不会这样认为:因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上专属经济区的定义,只要日本认为有必要,它完全可以拿出没有的、“日本海上专属经济区”的任何一块与中国进行共同开发,这丝毫不影响它在相应区域的主权权益。

●按琉球海槽划分......既便日本政府“愿意正式承认”、恐怕中国政府也未必立刻就同意

另外,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就算是日本政府“愿意正式承认”这一点,恐怕中国政府也未必立刻就同意,根据就是“中日没有划定界”,这涉及到钓鱼岛问题、甚至美日违反“国际法”私相相授的琉球群岛问题。

●中国从来没有像日本人明确划出一条“中间线”那般、公开、正式地划出一条“海上专属经济区分界线”来

因此,更为重要的是问题的第四方面,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注意到,直到目前为止,在公开场合,中国只是强调中日应按“大陆架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标准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但从来没有像日本人明确划出一条“中间线”那般、“正式地”划出一条“海上专属经济区分界线”来。

这就是说,尽管中方一再强调“”位于“没有”的区域(因为日本已经划出了所谓“中间线”,“”距离该线有5公里),但人们从来就无法正式确定中国所说的“有区域”到底有多大?起于何方?止于何处?唯一能做的,就是“非正式”地将远离钓鱼岛海域、夹在所谓“中间线”与琉球海槽之间的区域视为 “有区域”。

●在中日刚刚划定的“共同开发区域”的海图中,我们看到了琉球群岛的影子

然而,这种“非正式划分”显然没有考虑“中日没有划界”的事实,也就是没有考虑到钓鱼岛、琉球群岛的主权尚未“整体解决”的问题,如果考虑到这两块,那么,即便按中国所谓“大陆架划分”的标准去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也不能单纯地沿琉球海槽进行划分了。

有意思的是,在中日刚刚划定的“共同开发区域”的海图中,我们看到了琉球群岛的影子。

●这条奇怪的“折线”所折射的,恰恰是琉球群岛主权问题

我们注意到,在“共同开发区域”背向钓鱼岛的一端,是以一种奇怪的“折线”横跨了所谓中间线的“A段”。因此,在某些日本人一口咬定“中国等同于默认了中间线的存在,由此可以援引为今后划分海上专属经济区的事实标准”的同时,是否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共同开发区域”为什么要以一种奇怪的“折线(花费了4个坐标标定)”横跨所谓中间线“对应着琉球群岛最顶端”的“A段”?显然,这条奇怪的“折线”所对应的,恰恰是琉球群岛“靠近日本本土方向”的“最顶端(奄美大岛)”对面的日本岛屿之地理坐标特征,可以肯定的是,这条奇怪的“折线”所折射的,恰恰是琉球群岛主权问题。

●在“共同开发区”之内,我们“确认”找到了“中日有区域”的“头部”

也就是说,就在琉球群岛“靠近日本本土方向”的“最顶端(奄美大岛)”的纬度上(30度附近),在“共同开发区”之内,我们“确认”找到了“中日有区域”的“头部”。

●中日“共同开发”的几种可能性

前面说了,在这片“共同开发区”内,双方到底“共同选择”哪一点进行共同开发、可谓是“大有文章”!至于这篇文章到底会如何做?我们暂时无法确定,因为这要视国际形势的发展而定!特别是要视日本回归东亚一体化的努力程度而定!也就是说,要视中日两国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整合程度”而定。

前面也说了,未来的“国际形势”将直接影响“具体开发点”的“提出”与“确定”。

显然,几种可能性就是:

第一:如果日本真心诚意地推动东亚一体化建设,不再视“美日同盟”为亚太的共同财富,并逐渐弱化“美日军事同盟”,那么,未来中日在的共同开发、很可能覆盖两国之间的所有专属经济区海域,不论是有的、还是没有的;

第二:如果日本在推动东亚一体化建设三心二意,那么,中日在的共同开发、也就仅限于“划出了这张海图”而已,双方不会有实质性的“共同开发”。

第三:如果日本继续谋划“先划定专属经济区”、以坐实所谓中间线、以便日后再“反弹琵琶”的小九九话,那么,日本方面提出的任何可能被利用于制造“中国承认中间线”之假象的“具体开发点”,在“继续磋商”的过程中,都将被中国所否决;

●如果日本继续在钓鱼岛问题上搞小动作,中国也玩一出反弹琵琶我们将不会意外

第四:如果日本继续在钓鱼岛问题上搞小动作,企图单独解决钓鱼岛主权问题、从另一个方向彻底解决“中日领土划界”的话,那么,在那张海图的范围内,如果中国也借用那条所谓的“中间线”的“A段”部分,也玩一出“反弹琵琶”,向日本“提出”一个“涉及”球群岛主权归属的“具体开发点”,我们将不会感到意外。

说到这里,我们觉得有必要补充一点。在我们看来,日前日本舰只在钓鱼岛海域撞沉中国台湾渔船一事,也夹杂有“企图单独解决钓鱼岛主权问题”的意图在里面,其思路就是试探与刚刚上台的马英九政权“单独”钓鱼岛主权的可能性。

●陈水扁政权为台湾与日本单独钓鱼岛主权问题进行了铺垫

事实上,日本的这份心思,早在陈水扁政权期间就不断地表现出来。早在06年年中,就在中国政府公开警告日本“....否则....日本必须承担一切严重后果”的那段时间里,“台独”政府对琉球归属认定立场突然出现重大转变,放风称将把“中琉文化经济协会驻琉球办事处”更名为“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驻琉球办事处”、从而为台湾与日本单独钓鱼岛主权问题进行了铺垫。

●针对马英九政权,我们只想重复强调两点

从马英九在钓鱼岛撞船问题上表现出“先恭后倨”的“高调”、日本又“先倨后恭”的“低调”来看,马英九似乎也有这个心思,因为这既是美国人的战略需要、也是日本的的战略需要,还能大幅提升他本人的人气,视继续掌权为“最大”的马英九、及其核心幕僚又何乐而不为?
因此,针对马英九政权,我们只想重复强调两点:

第一,不论马英九近来做了些什么,两岸气氛缓和了多少,也不论美国以种种名义(比如,担心两岸走得太近,武器秘密为大陆共享)、暂时冻结对台军售是出于何种目的(暂停对台售武只是个姿态,是美国继续对伊朗、叙利亚施加压力的一种方式),一旦伊朗、叙利亚方向有变,只要战略上对我有利,鉴于“入联公投”已经举办的事实,“所有那些缓和气氛”都不应成为解放军立刻挥师台海统一台湾的“心理负担”。

第二,一旦出现马英九政权与日本单独钓鱼岛主权问题的情况,中国都应该立刻向日本提出琉球群岛的主权问题,从根子上彻底堵死日本的、抢在台湾回归大陆之前,利用美国对马英九的操控力,及美国需要在中日间制造对立的战略需要,从另一个方向一把解决“中日划定陆上边界”问题的企图心。

在我们看来,日后视情况的严重程度,在那片“呲牙咧嘴”的“共同开发区域”内,向日本“提出”一个“涉及”球群岛主权归属的“具体开发点”,就是一个选择项。

●中国迫使美国“同意”修改其国内法、拿出“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目的

另外,就这样一份“从多个层面”拒不承认所谓“中间线”、还“折射”了琉球群岛主权问题的“共同开发区”,日本又何以接受?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原因还是个“三边撕裂”乱局下的“生存问题”。

我们知道,在中日达成“原则共识”的同时,中美之间正在进行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尽管一度暴出美国拒绝向中国工行、建行发放经营许可证的事情,中国也暂停向花旗、摩根斯坦利发放在中国境内建立合资证券公司的许可的“对峙”,但是,就在中日达成“原则共识”的第二天,中美除了签定《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之外,这次战略经济对话终于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中美同意正式启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然,中国迫使美国“同意”修改其国内法、拿出“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目的,在于打开“所有人性质”与美国不同的中国金融进入美国市场、为日后建立“人民币结算圈”铺垫的战略目的。

●“原则共识”与“修改进程”的相互促进

非常清楚,这个“修改过程”与“国际形势”也是紧密相随的,华盛顿在中东、中亚方向、特别是科索沃问题、伊核问题上的压力越大,这个“修改过程”就越快,修改的程度就越深。可以肯定的是,中日在达成的“原则共识”,也是加快这一“修改进程”有利因素,反过来,这一“修改进程”的启动,也反作用于中日在 “原则共识”上的达成。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国暂停向花旗、摩根斯坦利发放在中国境内建立合资证券公司许可的前后,作为试点,却向欧洲的两家投行发放了在中国境内建立合资证券公司许可。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尽管这属于“个案”,但它所发出的战略信号却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我们之前一再强调的: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问题”上,在“三边撕裂”的乱局中,尽管也身处“南北撕裂”的“局”中,但中国仍然具有“战略选择权”。

●欧盟也到了向“中欧关系”注入重大信号的时候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随着中日、中美关系相继发出两个重大信号,可以肯定的是,“三边撕裂”中的欧盟、也到了向“中欧关系”注入重大信号的时候。尽管中日间仍未建立起战略互信(共同开发只是建立互信的开始),但随着“共同开发”模式走出了第一步。

●日本右翼何以不敢追问那条“折线”的涵义?是心虚使然!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这将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特别是与越南之间解决南海问题提供一个“标准模式”。当然了,为此,中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比如,在独自付出大量资金与时间完成资源勘探、开发的情况下,最后还是同意日本向“”“商业注资”、白享了一份现成;“共同开发区”还给了日本一个炒作“中间线”的空间。可问题是,为什么爱好炒作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右翼就不敢追问位于北纬30度附近的那条“折线”的“涵义”?

显然,是心虚使然!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日本在东亚一体化的问题上继续三心二意、甚至是听命于美国而下乱药的话,日本右翼的“心虚病”,日后一定会“有人”主动提起。在这问题上,在那7个坐标围成的海域之间,根据“病因”进一步“提出”“具体开发点”就是一张“药方”!

●“原则共识”的现实意义

但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应该能全面把握住“原则共识”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作为阻止马英九以“保钓”为名、与日本单独钓鱼岛主权的筹码;

但值得强调的是,它还有两层重大意义:

第一:它有利于中国在南海问题继续坚持“搁置、共同开发”的立场;

第二:它也可以成为解构“美日军事同盟”的引线。

●在南海问题上,不论是“中间线”原则、还是“大陆架”原则,由于种种因素,中国都不占便宜

另外,在南海,对中国最有利的模式,仍然是在‘搁置、共同开发’,特别是“尽量延缓划界”对于中国至关重要,因为在南海,许多岛礁都为它国所事实控制,现在就划界,“时机”对中国不利,中国需要面对的是“欧美”;另外,在南海问题上,不论是“中间线”原则、还是“大陆架”原则,由于种种因素,中国都不占便宜。

●这个“建立”过程其实质就是“美日军事同盟”、“美韩军事同盟”,

甚至是美国“西太平洋安全框架”逐渐解构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模式”能够走通,如果中日这两个亚洲大国能通过“能源合作”逐渐起建起战略互信,那么,不仅南海问题有可能得到全面稳定,特别是,这个“建立”过程其实质就是“美日军事同盟”、“美韩军事同盟”,甚至是美国“西太平洋安全框架”逐渐解构的过程。

●如果美国日后无力阻止“模式”“实质化”......

值得强调的是,就如“原则共识”第一条所说的,“模式”仅仅是第一步。但是,如果美国日后无力阻止“模式”进入“实质化”,无力阻止中国将“模式”全面移植到南海海面,且在这一模式的压力下,最终选择“完成”上述“修改进程”,向中国金融“对等”开放美国市场,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华盛顿选择了默认“东亚经济圈”、甚至“亚洲经济圈”的壮大,最终选择了依托“亚太经济圈”抵抗欧盟经济、甚至地中海联盟、并“慢慢交出全球霸权”的道路,就象19世纪的英国人所做的一样。

●中国决策层仍然要做“最坏的打算”,也要往“最好的方向”努力

显然,这只是美国两项选择中的一项,作为另一项既“军事打击伊朗、叙利亚”的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就目前而言,从美国“拼命缓和”东亚局势、“全面紧张” 巴基斯坦、格鲁吉亚局势的情况来看,它对美国决策者而言,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一旦选择该项,站在我们的角度上看,也就意味着美国选择了“迅速交出全球霸权”的道路。

因此,就目前而言,局势仍然严峻,中国决策层仍然要做“最坏的打算”;但同样重要的是,形势仍然有利,中国也要往“最好的方向”努力。

显然,从“中俄”合力盯着科索沃、叙利亚、巴基斯坦等热点;各自盯着缅甸、格鲁吉亚等热点,“中俄欧”联手调控“伊核”问题、“中俄”继续主导朝核问题的手段来看;从胡 锦 涛主席对日展开“暖春之旅”、俄罗斯新总统首次访华,特别是在北京“仔细修理”韩国总统李明博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从“中俄欧”不加掩饰地“介入美洲事务”的热情来看(最新消息就是,欧盟决定解除对古巴的制裁),中国目前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东方时事解读 整个 YY无敌!!中央下大棋!!

别人是傻瓜 中国领导人全是高智商!!
楼上的也来说说。。有理有据的反驳才有说服力。。放嘴炮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