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馆 千余件文物集体登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30:19


    6月14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揭牌。

    当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经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修缮后,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北京孔庙和国子监首次作为博物馆开门迎客,千余件古代教育方面的文物集体登场。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6月14日,游客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参观。



    6月14日,游客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参观。

孔庙



孔庙


    孔庙在东城区国子监街。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庙内的大成殿内的礼、乐器具仍按原状摆放。再现当年祭孔乐舞场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建,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宣德、嘉靖、万历年间曾分别修缮大殿,添建崇圣祠,并将殿顶换成青色琉璃瓦。清顺治、雍正、乾隆年间重修,除将崇圣调换成绿琉璃瓦外,各殿全部换成黄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孔子为大祀,将正殿(大成殿)扩建。

    正门名先师门,虽历经重修,但其斗拱形式,仍保存元代风格。门内院落3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词。先师门前有嵌琉璃砖影壁一座,门内东为神厨、省牲亭、井亭,西有神库、特敬门、致斋所等。院内有碑亭3座,东1西2,两侧还有进士题名碑198块。大成门面阔5间,为通向大殿的过道门。

    大成殿为孔庙的正殿,面阔9间,进深5间,前有月台,四周有石护栏,是祭孔的场所。殿前左右有碑亭11座,两侧有东酉配虎,放置从祀牌位。院中古柏成林,内有四五百年树龄的除奸柏。殿后有一独立院落,即崇圣祠,为供奉并祭祀孔子先人牌位的地方。

    交通:乘116、13、406、606、62、807、特2、地铁环线均可到达。



孔庙


    美食:


    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有完整系统的饮食理论体系。孔子两千多年前的饮食言论,是后世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根本所在。孔子有关饮食的言论主要被记录在《论语·乡党》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而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觚不觚,觚哉……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段完整地关于饮食要求的论述,它从食料的选择、食品的加工、烹饪的火候、食品的卫生标准以及进食过程中的食量、酒量、礼仪规矩等,都一一作了详尽的规定。

    孔子的后代,在历时两千多年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先祖的饮食训导奉为圭杲,无论迎迓"圣驾"举行的华筵,还是节日宴欢、日常膳食,无不以此为标准。
国子监



国子监


    在北京城的东北隅,有一条古老的成贤街,在其人口处和中间,矗立着4座完整的过街牌楼,金碧辉煌。人们走进这条古老的街道,可以远远望见牌楼上三个斗大的金字“国子监”。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创建于元大德十年(130年)。明初称“北平郡学”,永乐二年(140年),复改称国子监。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有集贤门、太学门、辟雍、彝伦堂、敬一亭等,建筑布局相当讲究。

    进人学府院内大门--太学门,即可见到一座瑰丽壮观的琉璃牌坊,南面的题字是“圜桥教泽”,北面的题字是“学海节观”。正厅彝伦堂,是监生们会讲的大礼堂,皇帝来国子监讲学时在这里设座。东西两廊各有房33间、设监内“六堂”:东为率性、诚心、崇智,西为修道、正义、广业,是监生课堂。东西两面还有4厅:东为典簿、绳愆,西为典籍、博内,是监内分管文书、纪律、图书、教学的办公处。

    国子监内有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原置放于东西六堂,县位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之内。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经书由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乾隆皇帝命和珅为主刘墉为副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



国子监


    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六百年前的三朝最高学府,如今建筑依然,已改为首都图书馆。宽敞的院落,参天的古柏,花木葱茏,清雅幽静,为当代的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国子监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名称,他们的含义和今天的已经大不一样了。

    祭酒:以官职而兼师的校长。

    司业:副校长,负责全面的教学工作与执法事务。

    监丞:教务主任,主管学规,督导教学。

    博士:教师,从事阐明经说启迪领悟的教学工作。

    助教:教师,以不同科目为分工从事教学辅导工作。

    贡生:学生,各省推荐入学的品学兼优者。

    八旗官生、监生:学生,花钱捐得就学资格,品学水平参差不齐。

    号:学生宿舍。

    交趾号:留学生宿舍。

    南学:国子监南部助教官员与学生居住之处的俗称。



国子监


    门票:6元

    最佳旅游季节:由于夏季炎热,每年10-4月是最佳旅游季节,春暖花开,气候宜人。还可以顺便在皇城根公园一带溜达溜达,赏花看鸟,很惬意~

    交通:乘地铁到雍和宫站下,南行200米即到;或乘13、116、807路公交车可达。

    住宿情况:这里好一点的住宿,都有一点远,建议去华侨大厦、王府井饭店住宿。这样可以顺便游览一下天安门、故宫等景点,一举多得。

    美食:由于国子监本身的性质,所以在里面没有很好的美食供大家享用。不过在附近走走的话还是有不错的小吃。如果有时间,可以到王府井小吃街去,那的小丸子很好吃哦。

(以上信息在于给网民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仅供参考)


    6月14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揭牌。

    当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经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修缮后,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北京孔庙和国子监首次作为博物馆开门迎客,千余件古代教育方面的文物集体登场。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6月14日,游客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参观。



    6月14日,游客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参观。

孔庙



孔庙


    孔庙在东城区国子监街。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庙内的大成殿内的礼、乐器具仍按原状摆放。再现当年祭孔乐舞场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建,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宣德、嘉靖、万历年间曾分别修缮大殿,添建崇圣祠,并将殿顶换成青色琉璃瓦。清顺治、雍正、乾隆年间重修,除将崇圣调换成绿琉璃瓦外,各殿全部换成黄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孔子为大祀,将正殿(大成殿)扩建。

    正门名先师门,虽历经重修,但其斗拱形式,仍保存元代风格。门内院落3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词。先师门前有嵌琉璃砖影壁一座,门内东为神厨、省牲亭、井亭,西有神库、特敬门、致斋所等。院内有碑亭3座,东1西2,两侧还有进士题名碑198块。大成门面阔5间,为通向大殿的过道门。

    大成殿为孔庙的正殿,面阔9间,进深5间,前有月台,四周有石护栏,是祭孔的场所。殿前左右有碑亭11座,两侧有东酉配虎,放置从祀牌位。院中古柏成林,内有四五百年树龄的除奸柏。殿后有一独立院落,即崇圣祠,为供奉并祭祀孔子先人牌位的地方。

    交通:乘116、13、406、606、62、807、特2、地铁环线均可到达。



孔庙


    美食:


    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有完整系统的饮食理论体系。孔子两千多年前的饮食言论,是后世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根本所在。孔子有关饮食的言论主要被记录在《论语·乡党》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而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觚不觚,觚哉……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段完整地关于饮食要求的论述,它从食料的选择、食品的加工、烹饪的火候、食品的卫生标准以及进食过程中的食量、酒量、礼仪规矩等,都一一作了详尽的规定。

    孔子的后代,在历时两千多年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先祖的饮食训导奉为圭杲,无论迎迓"圣驾"举行的华筵,还是节日宴欢、日常膳食,无不以此为标准。
国子监



国子监


    在北京城的东北隅,有一条古老的成贤街,在其人口处和中间,矗立着4座完整的过街牌楼,金碧辉煌。人们走进这条古老的街道,可以远远望见牌楼上三个斗大的金字“国子监”。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创建于元大德十年(130年)。明初称“北平郡学”,永乐二年(140年),复改称国子监。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有集贤门、太学门、辟雍、彝伦堂、敬一亭等,建筑布局相当讲究。

    进人学府院内大门--太学门,即可见到一座瑰丽壮观的琉璃牌坊,南面的题字是“圜桥教泽”,北面的题字是“学海节观”。正厅彝伦堂,是监生们会讲的大礼堂,皇帝来国子监讲学时在这里设座。东西两廊各有房33间、设监内“六堂”:东为率性、诚心、崇智,西为修道、正义、广业,是监生课堂。东西两面还有4厅:东为典簿、绳愆,西为典籍、博内,是监内分管文书、纪律、图书、教学的办公处。

    国子监内有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原置放于东西六堂,县位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之内。石碑上所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经书由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乾隆皇帝命和珅为主刘墉为副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



国子监


    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六百年前的三朝最高学府,如今建筑依然,已改为首都图书馆。宽敞的院落,参天的古柏,花木葱茏,清雅幽静,为当代的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国子监你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名称,他们的含义和今天的已经大不一样了。

    祭酒:以官职而兼师的校长。

    司业:副校长,负责全面的教学工作与执法事务。

    监丞:教务主任,主管学规,督导教学。

    博士:教师,从事阐明经说启迪领悟的教学工作。

    助教:教师,以不同科目为分工从事教学辅导工作。

    贡生:学生,各省推荐入学的品学兼优者。

    八旗官生、监生:学生,花钱捐得就学资格,品学水平参差不齐。

    号:学生宿舍。

    交趾号:留学生宿舍。

    南学:国子监南部助教官员与学生居住之处的俗称。



国子监


    门票:6元

    最佳旅游季节:由于夏季炎热,每年10-4月是最佳旅游季节,春暖花开,气候宜人。还可以顺便在皇城根公园一带溜达溜达,赏花看鸟,很惬意~

    交通:乘地铁到雍和宫站下,南行200米即到;或乘13、116、807路公交车可达。

    住宿情况:这里好一点的住宿,都有一点远,建议去华侨大厦、王府井饭店住宿。这样可以顺便游览一下天安门、故宫等景点,一举多得。

    美食:由于国子监本身的性质,所以在里面没有很好的美食供大家享用。不过在附近走走的话还是有不错的小吃。如果有时间,可以到王府井小吃街去,那的小丸子很好吃哦。

(以上信息在于给网民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仅供参考)
喜欢!有钱有闲的时候去看看
去那里看看不错啊
所长连广告都帮工啦:D
呵呵,经常从那里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