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课题研究资料--经删减。“海权”与“海洋权益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44:32
“海权”与“海洋权益”辨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权”和“海洋权益”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在海洋意识依旧薄弱的中国,多数国人对“海权”和“海洋权益”内涵并无准确的认识。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甚至学术研究中,大有对两者不加区别以致造成使用混乱,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在理论上,突出表现为将对海洋权益的正当维护约化为“海权”,不免给世人以“中国海权扩张”的印象。事实上,“中国海权威胁论”已经成为“中国威胁论”的重要论调之一。在实践上把“海洋权益”约化为“海权”,也无助于确立依据法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海权”:权力政治的概念
    据西方学者考察,“海权”一词最早为修昔底德首创,然而,真正将“海权”理论系统化的当推美国思想家马汉。在马汉看来,“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但马汉一直没有对“海权”一词进行准确定义,在其“海权论”的系列论著中,他一直将“海权”界定在“国家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这个意义上。马汉所称的海权包括了战时的海洋上的军事实力以及和平时期的贸易与航运。在海权的影响因素方面,“海权依赖于一个国家的资源(既包括商业的,也包括军事的),依赖于国家特别的地理位置,依赖于其海岸、港口的特征,适合的国民性格,在世界各地军事港口的占领,所属殖民地及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海军将领戈尔什科夫提出了“国家海权”概念。与马汉“控制和利用海洋”的“海权”概念相比,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权”概念的内涵要更为丰富。在他看来,“国家海权定义的范围,主要包括为国家研究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财富的可能性,商运和捕鱼船队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以及适应国家利益的海军存在”。
    因此,“海权”概念最基本的内涵是国家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控制和利用海洋的力量,是一个典型的权力政治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发展和海洋经济与资源战略价值的提高,其外延得到了非常大的拓展。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杨金森先生认为,现代海上力量归结为一个“体系”,或许可以称为“国家海上力量体系”,它由以下8个领域组成:国家的海洋战略,海洋地理环境和资源,海洋自然力,海洋调查研究能力,海洋水文气象保障能力,海洋开发能力,海洋防卫能力和海洋管理能力。因此,现代意义的海权概念简单说来就是国家的海洋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海洋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海洋权益”:权利政治的概念
    相对于“海权”的权力政治属性而言,“海洋权益”主要是一个涉及政治和法律的权利政治的综合概念。所谓国家海洋权益,主要就是海洋权利及有关海洋利益的总称。首先,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及其派生权利的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或者说,国家在海洋上获得的属于主权性质的权利以及由此延伸或衍生的部分权利。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权利体现为沿海国家的权利以及所有国家都享有的权利。其次,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利益,是受法律保护的。一般地说,海洋权益在利益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科技权益、海洋安全权益等,并与国家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
    海洋政治权益主要指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尽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和平的方式对海洋进行了重新分割,但也使诸多潜伏的矛盾日趋激化。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沿海国实行了新的海域管辖制度,将沿海国的管辖海域成倍地扩大,因此,围绕海域划分、海岛主权争夺的纠纷层出不穷。加上很多海域涉及多个国家,其争端的解决比陆域要更为复杂、更为棘手。在海域划界争议方面,国家间海域划界的主要矛盾多集中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上,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权利主张重叠海区的划分上。全世界海岸相邻或相向的国家间有380多处海洋边界需要划定,目前只解决了约1/3。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主权争议的岛礁近1000个。
    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依法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当前,世界各国的渔业纠纷骤然增加,形成全球各地此起彼伏的“渔事战火”,反映了对海洋经济权益的争夺。
    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海洋作为国防屏障,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当前,世界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日趋激烈,并在过去以争夺军事目标、战略要地和海峡通道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争夺经济利益、海洋资源等内容。近年来,海洋军事力量和军事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以海制陆的军事走向。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围绕海洋权益斗争的展开,海洋对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越来越大。围绕国际海洋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海洋权益的划分而展开的国际海洋斗争将会越来越突出,海上的军事较量也会更加激烈。
    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海洋作为科学实验基地的研究价值。目前,海洋高科技在海洋油气和其他矿产开采、海水养殖、海水淡化、海洋交通运输、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等领域迅速发展,已成为不断发展和扩大的海洋产业群和海洋经济支柱的推动力量。21世纪,基础海洋科学、应用海洋科学、海洋高新技术将不断取得重大进步,并正在形成包括研究生命起源、地球起源、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等在内的“海洋大科学”,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展。人类将在深海基因、深海矿物开发、深海空间利用等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此外,还有海洋文化利益,如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

“海权”“海洋权益”及其相关概念的关系
    从海权和海洋权益的区别方面来看,“海权”概念主要在作为中性概念的“国家海上力量”这一层次上使用,当然也在国家海洋战略的层面广泛使用,如“海权战略”;而海洋权益则主要在权利政治的法理层面及其延伸和派生出的国家利益层面来使用。进一步说,应该在对“海上权力(力量)”、“海洋权利”、“海洋利益”、“海洋霸权”等概念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加以使用。“海洋权利”是“国家主权”概念内涵的自然延伸,即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享有的海上权利;“海洋利益”即因享有海洋权利而获得的好处,“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结合即“海洋权益”。“海上力量”是一个中性概念,即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力量;“海洋霸权”则是在国际关系中运用“海上权力”操纵和控制别国的行为。
    从海权和海洋权益的联系方面来看,海权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力量基础,是维护和实现国家海洋权益的手段。维护和实现海洋权益是海权建设的目标,世界海洋秩序的演变历程体现的是从海洋霸权政治向海洋权利政治发展的历史趋势,这是一个从西方国家争夺和扩张海洋霸权,侵蚀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发展中国家海洋权利,到发展中国家奋起抗争,重建国际海洋秩序的过程。
    当今世界,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为世界海洋权益的分配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安排,但是,各国竞相争夺自身海洋权益的斗争则因沿海国家海洋权利要求的扩大,尤其是权利要求的重叠所导致的矛盾而日益激烈。各沿海国家都着力扩展海洋管辖范围,加大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其资源的调查力度,其核心和焦点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国家的海洋权益。在此背景下,我国和周边一些国家也产生了海洋权益争端。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体现了中国海权力量建设的必要性,甚至也可以说某些海洋权益争端(如中日)背后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海权的争夺和较量,其合理解决也需要国家的海权力量建设作为后盾。但是,决不能将海洋权益争端与海权争端相混淆,因为海权争端更多反映的是军事与安全斗争的权力政治的性质,甚至更多反映了国家间关系的对抗与冲突。而就当代国际社会而言,通过谈判磋商的政治和法律手段解决国家间海洋权益争端已经成为主导手段。对于将和平发展作为中国对外战略选择的中国而言,对于选择何种话语表达不同问题的性质,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文字游戏。

海洋问题历来是关系国家兴衰的战略问题
随着海洋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和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提高,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斗争将日益突出,海洋热点问题明显增加。  
●南沙问题: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是世界上海运最繁忙的地区之一,每年通过船只的吨位占世界船舶总吨位的1/2,是苏伊士运河交通流量的2倍,是巴拿马运河交通流量的3倍,世界贸易总额的约15%是通过南海通道实现的。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即汉武帝时代,就发现了南沙,从宋朝起,就已宣布对其行使管辖权。直到本世纪中叶,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任何质疑。而20世纪70年代后,风云骤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诸国对整个南沙或其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出兵占领了部分岛礁。
●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这些岛屿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均处于水深200米以内的中国大陆架边缘,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钓鱼岛列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并行使主权的。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但是后来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方立即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着又将巡防船开去,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将黑手伸向钓鱼岛,先后在钓鱼岛列岛上修建了灯塔,在钓鱼岛上竖起绘有“太阳旗”和纪念死者字样的木牌,日本海上保安厅还用武力干涉我保钓人员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上进行的这些活动都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纵容和支持。
●西沙问题:西沙群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南约180多海里的海域,与东沙、南沙、中沙群岛共同称为南海四大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平方公里。20世纪50年代中期,南越政府对中国提出领土要求,并开始派兵占领了西沙永乐群岛的一些岛屿。至1973年8月底,南越军队已侵占了中国南沙、西沙群岛的6个岛屿,9月,南越当局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1974年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再次重申南沙、西沙、中沙、东沙群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决不容许任何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但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1月15日至18日先后派驱逐舰“陈庆瑜”号、“陈平重”号、“李常杰”号和护航舰“怒涛”号,侵入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对在甘泉岛附近生产的中国两艘渔轮挑衅,无理要求中国渔轮离开甘泉岛海域,并炮击飘扬着中国国旗的甘泉岛,强占金银、甘泉两岛。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击侵略,1月19日,我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所属部队与陆军、民兵协同,对于入侵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军队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
●英阿马岛(福克兰)之争: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50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76海里,距英国本土7000海里。由346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15个岛屿,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英阿马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加上20世纪80年代发现海底石油,更加剧了马岛的主权之争。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阿争端演化成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这是一场岛屿争夺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现代化海空作战,以英国胜利,阿根廷失败而告终。
●俄日北方四岛之争:北方四岛是指日本东北部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它们是千岛群岛中的4个较大的岛屿,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据历史记载,日本最迟在17世纪即已发现并开始经营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岛上最早的居民是阿依努族,与北海道的阿依努族属同一系统。1875年,日俄签署《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规定俄国把千岛群岛诸岛交给日本,日本把库页岛交给俄国。从此,整个千岛群岛归日本所有,而库页岛则归俄国所有。1905年,日俄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据日俄《朴次茅斯和约》,俄国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1945年2月4日,盟国方面在苏联克里米亚订立《雅尔塔协定》,商定“在德国及欧战结束2至3个月后,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的对日作战”,条件是将库页岛南部及全部毗连岛屿归还苏联,并将千岛群岛交给苏联。1945年7月26日,苏、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指出“《开罗宣言》条件必须实施”,日本主权将限于日本本土上四岛及盟国所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诺言,宣布对日作战,并迅速出兵中国东北、库页岛及千岛群岛。至当年8月底9月初,夺回了整个库页岛,并占领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1951年9月8日,美、英、法同日本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的一切权利,使苏联占领北方四岛合法化。近几年来,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与日本方面关于北方领土问题的争端日益突出,现已成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里海之争:里海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里海是一个跨国界水体,其法律地位至今一直未能明确。近年来,里海又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初步估算,里海的石油储量在1500亿至2000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8%,虽然还比不上波斯湾,但已经算得上是全球能源的重要产地,堪称“第二个北海”,因此更引起了里海周边国家甚至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极大关注。由于各种原因,沿岸国家间对里海划分一直存在争议。问题的焦点是“分”与“不分”和怎样划分。
阿塞拜疆是最先提出对里海进行划分的,它主张把里海水域和水底依照一定方法划分给各沿岸国家,并提出了划分方案。俄罗斯则主张保持里海现状,不进行划分,而实行资源共享、共同开发的原则。其余沿岸国家的主张在两者之间有不同偏向。经过几年的争吵、谈判、协商,目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通过签署双边协议,基本就联合开发里海资源问题统一了步调,而土库曼斯坦和伊朗则认为对里海资源享有独自的主权,要求各自开发。各方的对立尚未消除。就在里海沿岸国家与俄罗斯就油气资源发生争执之时,美国和西欧开始染指其间。美国等西方国家分别与里海周边国家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大规模投资里海能源的开发和外运。近年来,随着里海海域划分谈判艰难地进行,随着石油资源如火如荼地开发,为了“预防万一”,里海周边各国都留有后手,纷纷加强本国的“海上存在”,加强或筹建自己的海军。
●日韩独岛(竹岛)之争:独岛(竹岛)之争是韩日两国关系之间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这一小岛位于日韩两国之间,距离两国海岸都是140海里。按韩国提供的资料,在朝鲜半岛历史上,早在新罗王朝(公元500年)就有独岛的记录。朝鲜王朝成宗皇帝时(公元1471年至1481年),独岛叫做芋山岛,属于郁岛郡管辖。而日本方面的记载也说,在宽文皇帝7年(公元1667年),日本渔民发现了这两个岛屿,编入了日本岛根县。1956年,李承晚政府派出海上警察守备队上岛。目前,韩国在该岛常年派驻34名武装警察,同时配置了驱逐舰、快艇、直升机,随时戒备日本渔船和海军舰艇。韩国政府为方便船只靠岸停泊,已开始在该岛兴建永久性的码头。而日本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对该岛主权的声明。按日本方面提供的资料,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说,日本对竹岛主权的一贯立场没有丝毫改变。2002年,日本当局批准了声称该岛在历史上是日本领土一部分的新版高中教科书,这招致了韩国的反对。2004年1月,韩国邮政服务部门在其网站上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邮政服务部门计划在1月16日开始发行以这一岛屿原生花鸟为图案、以“独岛的自然风光”为标题的一套4枚版邮票。独岛(竹岛)之争再起。
●苏尔特湾之战:1973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宣布利比亚领海宽度为200海里,苏尔特湾(又称锡德拉湾)是利领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一直表示不予承认。此后,美军舰不断进入苏尔特湾炫耀武力,对利比亚施加压力。美利关系不断恶化,并断交。1986年1月26日,卡扎菲宣布北纬32度30分为“死亡线”,擅自闯入者将受到惩罚。美国政府不予理睬,并派航空母舰编队进入苏尔特湾演习,于3-4月间在苏尔特湾进行了两次袭击利比亚的作战。1986年3月,美国第6舰队3艘战舰和100多架飞机以演习为名,越过利比亚宣布的“死亡线”(其内海分界线)进入苏尔特湾活动。利军发射防空导弹无一命中,起飞两架战机也遭拦截返回。美军则发动空袭,击沉利导弹艇,摧毁苏尔特附近导弹基地。4月中旬,美军飞机再次对利比亚的军事目标进行轰炸。两次苏尔特湾之战,美军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达到了预期的军事目的。但美国对利比亚的空袭不仅没有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反而在各地引起了几十起针对美英等西方国家的爆炸和枪击事件。

中国海洋战略探析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公里,海洋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目前,我国的海洋权益仍然受到周边国家的蚕蚀和侵害。 采取什么样的海洋战略,如何有效维护我国的海洋主权、安全和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收复领土联盟对此作个粗浅的探析,不足之处请各位有识之士补充、完善。
有人说我国的版图象一只雄鸡。收复领土联盟说这既对也不对。怎么说呢?如果说陆地领土确实象。但不要忘了,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如果二者加起来,她就不象雄鸡了。象什么?她象一个大写字母“Y”!收复领土联盟认为,现阶段我国的海洋战略可以从国家的版图形状入手,实行“一轴两翼”战略!简言之,就是立足南海,以南海为轴,西进印度洋,东进太平洋,并以印度洋和太平洋为两翼,实现国家的腾飞!“海权”与“海洋权益”辨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权”和“海洋权益”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在海洋意识依旧薄弱的中国,多数国人对“海权”和“海洋权益”内涵并无准确的认识。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甚至学术研究中,大有对两者不加区别以致造成使用混乱,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害的。在理论上,突出表现为将对海洋权益的正当维护约化为“海权”,不免给世人以“中国海权扩张”的印象。事实上,“中国海权威胁论”已经成为“中国威胁论”的重要论调之一。在实践上把“海洋权益”约化为“海权”,也无助于确立依据法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海权”:权力政治的概念
    据西方学者考察,“海权”一词最早为修昔底德首创,然而,真正将“海权”理论系统化的当推美国思想家马汉。在马汉看来,“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但马汉一直没有对“海权”一词进行准确定义,在其“海权论”的系列论著中,他一直将“海权”界定在“国家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这个意义上。马汉所称的海权包括了战时的海洋上的军事实力以及和平时期的贸易与航运。在海权的影响因素方面,“海权依赖于一个国家的资源(既包括商业的,也包括军事的),依赖于国家特别的地理位置,依赖于其海岸、港口的特征,适合的国民性格,在世界各地军事港口的占领,所属殖民地及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海军将领戈尔什科夫提出了“国家海权”概念。与马汉“控制和利用海洋”的“海权”概念相比,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权”概念的内涵要更为丰富。在他看来,“国家海权定义的范围,主要包括为国家研究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财富的可能性,商运和捕鱼船队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以及适应国家利益的海军存在”。
    因此,“海权”概念最基本的内涵是国家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控制和利用海洋的力量,是一个典型的权力政治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发展和海洋经济与资源战略价值的提高,其外延得到了非常大的拓展。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杨金森先生认为,现代海上力量归结为一个“体系”,或许可以称为“国家海上力量体系”,它由以下8个领域组成:国家的海洋战略,海洋地理环境和资源,海洋自然力,海洋调查研究能力,海洋水文气象保障能力,海洋开发能力,海洋防卫能力和海洋管理能力。因此,现代意义的海权概念简单说来就是国家的海洋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海洋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海洋权益”:权利政治的概念
    相对于“海权”的权力政治属性而言,“海洋权益”主要是一个涉及政治和法律的权利政治的综合概念。所谓国家海洋权益,主要就是海洋权利及有关海洋利益的总称。首先,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及其派生权利的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或者说,国家在海洋上获得的属于主权性质的权利以及由此延伸或衍生的部分权利。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权利体现为沿海国家的权利以及所有国家都享有的权利。其次,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利益,是受法律保护的。一般地说,海洋权益在利益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科技权益、海洋安全权益等,并与国家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
    海洋政治权益主要指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尽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和平的方式对海洋进行了重新分割,但也使诸多潜伏的矛盾日趋激化。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沿海国实行了新的海域管辖制度,将沿海国的管辖海域成倍地扩大,因此,围绕海域划分、海岛主权争夺的纠纷层出不穷。加上很多海域涉及多个国家,其争端的解决比陆域要更为复杂、更为棘手。在海域划界争议方面,国家间海域划界的主要矛盾多集中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上,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权利主张重叠海区的划分上。全世界海岸相邻或相向的国家间有380多处海洋边界需要划定,目前只解决了约1/3。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主权争议的岛礁近1000个。
    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依法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当前,世界各国的渔业纠纷骤然增加,形成全球各地此起彼伏的“渔事战火”,反映了对海洋经济权益的争夺。
    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海洋作为国防屏障,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当前,世界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日趋激烈,并在过去以争夺军事目标、战略要地和海峡通道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争夺经济利益、海洋资源等内容。近年来,海洋军事力量和军事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以海制陆的军事走向。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围绕海洋权益斗争的展开,海洋对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越来越大。围绕国际海洋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海洋权益的划分而展开的国际海洋斗争将会越来越突出,海上的军事较量也会更加激烈。
    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海洋作为科学实验基地的研究价值。目前,海洋高科技在海洋油气和其他矿产开采、海水养殖、海水淡化、海洋交通运输、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等领域迅速发展,已成为不断发展和扩大的海洋产业群和海洋经济支柱的推动力量。21世纪,基础海洋科学、应用海洋科学、海洋高新技术将不断取得重大进步,并正在形成包括研究生命起源、地球起源、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等在内的“海洋大科学”,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展。人类将在深海基因、深海矿物开发、深海空间利用等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此外,还有海洋文化利益,如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

“海权”“海洋权益”及其相关概念的关系
    从海权和海洋权益的区别方面来看,“海权”概念主要在作为中性概念的“国家海上力量”这一层次上使用,当然也在国家海洋战略的层面广泛使用,如“海权战略”;而海洋权益则主要在权利政治的法理层面及其延伸和派生出的国家利益层面来使用。进一步说,应该在对“海上权力(力量)”、“海洋权利”、“海洋利益”、“海洋霸权”等概念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加以使用。“海洋权利”是“国家主权”概念内涵的自然延伸,即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享有的海上权利;“海洋利益”即因享有海洋权利而获得的好处,“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结合即“海洋权益”。“海上力量”是一个中性概念,即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力量;“海洋霸权”则是在国际关系中运用“海上权力”操纵和控制别国的行为。
    从海权和海洋权益的联系方面来看,海权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力量基础,是维护和实现国家海洋权益的手段。维护和实现海洋权益是海权建设的目标,世界海洋秩序的演变历程体现的是从海洋霸权政治向海洋权利政治发展的历史趋势,这是一个从西方国家争夺和扩张海洋霸权,侵蚀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发展中国家海洋权利,到发展中国家奋起抗争,重建国际海洋秩序的过程。
    当今世界,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为世界海洋权益的分配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安排,但是,各国竞相争夺自身海洋权益的斗争则因沿海国家海洋权利要求的扩大,尤其是权利要求的重叠所导致的矛盾而日益激烈。各沿海国家都着力扩展海洋管辖范围,加大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其资源的调查力度,其核心和焦点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国家的海洋权益。在此背景下,我国和周边一些国家也产生了海洋权益争端。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体现了中国海权力量建设的必要性,甚至也可以说某些海洋权益争端(如中日)背后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海权的争夺和较量,其合理解决也需要国家的海权力量建设作为后盾。但是,决不能将海洋权益争端与海权争端相混淆,因为海权争端更多反映的是军事与安全斗争的权力政治的性质,甚至更多反映了国家间关系的对抗与冲突。而就当代国际社会而言,通过谈判磋商的政治和法律手段解决国家间海洋权益争端已经成为主导手段。对于将和平发展作为中国对外战略选择的中国而言,对于选择何种话语表达不同问题的性质,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文字游戏。

海洋问题历来是关系国家兴衰的战略问题
随着海洋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和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提高,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斗争将日益突出,海洋热点问题明显增加。  
●南沙问题: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是世界上海运最繁忙的地区之一,每年通过船只的吨位占世界船舶总吨位的1/2,是苏伊士运河交通流量的2倍,是巴拿马运河交通流量的3倍,世界贸易总额的约15%是通过南海通道实现的。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即汉武帝时代,就发现了南沙,从宋朝起,就已宣布对其行使管辖权。直到本世纪中叶,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任何质疑。而20世纪70年代后,风云骤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诸国对整个南沙或其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出兵占领了部分岛礁。
●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这些岛屿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均处于水深200米以内的中国大陆架边缘,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钓鱼岛列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并行使主权的。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但是后来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方立即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着又将巡防船开去,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将黑手伸向钓鱼岛,先后在钓鱼岛列岛上修建了灯塔,在钓鱼岛上竖起绘有“太阳旗”和纪念死者字样的木牌,日本海上保安厅还用武力干涉我保钓人员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上进行的这些活动都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纵容和支持。
●西沙问题:西沙群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南约180多海里的海域,与东沙、南沙、中沙群岛共同称为南海四大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平方公里。20世纪50年代中期,南越政府对中国提出领土要求,并开始派兵占领了西沙永乐群岛的一些岛屿。至1973年8月底,南越军队已侵占了中国南沙、西沙群岛的6个岛屿,9月,南越当局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1974年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再次重申南沙、西沙、中沙、东沙群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决不容许任何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但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1月15日至18日先后派驱逐舰“陈庆瑜”号、“陈平重”号、“李常杰”号和护航舰“怒涛”号,侵入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对在甘泉岛附近生产的中国两艘渔轮挑衅,无理要求中国渔轮离开甘泉岛海域,并炮击飘扬着中国国旗的甘泉岛,强占金银、甘泉两岛。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击侵略,1月19日,我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所属部队与陆军、民兵协同,对于入侵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军队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
●英阿马岛(福克兰)之争: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50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76海里,距英国本土7000海里。由346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15个岛屿,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英阿马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加上20世纪80年代发现海底石油,更加剧了马岛的主权之争。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阿争端演化成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这是一场岛屿争夺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现代化海空作战,以英国胜利,阿根廷失败而告终。
●俄日北方四岛之争:北方四岛是指日本东北部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它们是千岛群岛中的4个较大的岛屿,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据历史记载,日本最迟在17世纪即已发现并开始经营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岛上最早的居民是阿依努族,与北海道的阿依努族属同一系统。1875年,日俄签署《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规定俄国把千岛群岛诸岛交给日本,日本把库页岛交给俄国。从此,整个千岛群岛归日本所有,而库页岛则归俄国所有。1905年,日俄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据日俄《朴次茅斯和约》,俄国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1945年2月4日,盟国方面在苏联克里米亚订立《雅尔塔协定》,商定“在德国及欧战结束2至3个月后,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的对日作战”,条件是将库页岛南部及全部毗连岛屿归还苏联,并将千岛群岛交给苏联。1945年7月26日,苏、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指出“《开罗宣言》条件必须实施”,日本主权将限于日本本土上四岛及盟国所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诺言,宣布对日作战,并迅速出兵中国东北、库页岛及千岛群岛。至当年8月底9月初,夺回了整个库页岛,并占领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1951年9月8日,美、英、法同日本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的一切权利,使苏联占领北方四岛合法化。近几年来,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与日本方面关于北方领土问题的争端日益突出,现已成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里海之争:里海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里海是一个跨国界水体,其法律地位至今一直未能明确。近年来,里海又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初步估算,里海的石油储量在1500亿至2000亿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8%,虽然还比不上波斯湾,但已经算得上是全球能源的重要产地,堪称“第二个北海”,因此更引起了里海周边国家甚至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极大关注。由于各种原因,沿岸国家间对里海划分一直存在争议。问题的焦点是“分”与“不分”和怎样划分。
阿塞拜疆是最先提出对里海进行划分的,它主张把里海水域和水底依照一定方法划分给各沿岸国家,并提出了划分方案。俄罗斯则主张保持里海现状,不进行划分,而实行资源共享、共同开发的原则。其余沿岸国家的主张在两者之间有不同偏向。经过几年的争吵、谈判、协商,目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通过签署双边协议,基本就联合开发里海资源问题统一了步调,而土库曼斯坦和伊朗则认为对里海资源享有独自的主权,要求各自开发。各方的对立尚未消除。就在里海沿岸国家与俄罗斯就油气资源发生争执之时,美国和西欧开始染指其间。美国等西方国家分别与里海周边国家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大规模投资里海能源的开发和外运。近年来,随着里海海域划分谈判艰难地进行,随着石油资源如火如荼地开发,为了“预防万一”,里海周边各国都留有后手,纷纷加强本国的“海上存在”,加强或筹建自己的海军。
●日韩独岛(竹岛)之争:独岛(竹岛)之争是韩日两国关系之间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这一小岛位于日韩两国之间,距离两国海岸都是140海里。按韩国提供的资料,在朝鲜半岛历史上,早在新罗王朝(公元500年)就有独岛的记录。朝鲜王朝成宗皇帝时(公元1471年至1481年),独岛叫做芋山岛,属于郁岛郡管辖。而日本方面的记载也说,在宽文皇帝7年(公元1667年),日本渔民发现了这两个岛屿,编入了日本岛根县。1956年,李承晚政府派出海上警察守备队上岛。目前,韩国在该岛常年派驻34名武装警察,同时配置了驱逐舰、快艇、直升机,随时戒备日本渔船和海军舰艇。韩国政府为方便船只靠岸停泊,已开始在该岛兴建永久性的码头。而日本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对该岛主权的声明。按日本方面提供的资料,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说,日本对竹岛主权的一贯立场没有丝毫改变。2002年,日本当局批准了声称该岛在历史上是日本领土一部分的新版高中教科书,这招致了韩国的反对。2004年1月,韩国邮政服务部门在其网站上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邮政服务部门计划在1月16日开始发行以这一岛屿原生花鸟为图案、以“独岛的自然风光”为标题的一套4枚版邮票。独岛(竹岛)之争再起。
●苏尔特湾之战:1973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宣布利比亚领海宽度为200海里,苏尔特湾(又称锡德拉湾)是利领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一直表示不予承认。此后,美军舰不断进入苏尔特湾炫耀武力,对利比亚施加压力。美利关系不断恶化,并断交。1986年1月26日,卡扎菲宣布北纬32度30分为“死亡线”,擅自闯入者将受到惩罚。美国政府不予理睬,并派航空母舰编队进入苏尔特湾演习,于3-4月间在苏尔特湾进行了两次袭击利比亚的作战。1986年3月,美国第6舰队3艘战舰和100多架飞机以演习为名,越过利比亚宣布的“死亡线”(其内海分界线)进入苏尔特湾活动。利军发射防空导弹无一命中,起飞两架战机也遭拦截返回。美军则发动空袭,击沉利导弹艇,摧毁苏尔特附近导弹基地。4月中旬,美军飞机再次对利比亚的军事目标进行轰炸。两次苏尔特湾之战,美军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达到了预期的军事目的。但美国对利比亚的空袭不仅没有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反而在各地引起了几十起针对美英等西方国家的爆炸和枪击事件。

中国海洋战略探析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公里,海洋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目前,我国的海洋权益仍然受到周边国家的蚕蚀和侵害。 采取什么样的海洋战略,如何有效维护我国的海洋主权、安全和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收复领土联盟对此作个粗浅的探析,不足之处请各位有识之士补充、完善。
有人说我国的版图象一只雄鸡。收复领土联盟说这既对也不对。怎么说呢?如果说陆地领土确实象。但不要忘了,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如果二者加起来,她就不象雄鸡了。象什么?她象一个大写字母“Y”!收复领土联盟认为,现阶段我国的海洋战略可以从国家的版图形状入手,实行“一轴两翼”战略!简言之,就是立足南海,以南海为轴,西进印度洋,东进太平洋,并以印度洋和太平洋为两翼,实现国家的腾飞!
一、中国的海洋战略必须以南海为轴心枢纽
中国的海洋战略为何必须立足南海并以此为轴心呢?收复领土联盟认为有四大原因:一是南海海域辽阔,其他的中国近海都太小了,没有太大的战略纵深。南海之大,现在足以容纳中国的大国雄心;二是区位优越,南海处于东亚、东北亚、东南亚的海路要冲,是连结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枢纽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南海是中国西进印度洋,东进太平洋的重要基地和前沿,是我国海洋战略的基石;三是南海海深水阔,海况复杂,特别适合我国的军舰潜艇活动,是我海军天然的演兵场。《周易》乾卦九四有“或跃在渊,无咎”的记述。收复领土联盟对此的理解是,如果把我国比作飞天的巨龙,那我南海现在就是巨龙腾飞前练飞的“渊”, 在我海军还不十分强大的时候,就先让我国海军在南海里养养精神,壮壮筋骨,长长本事,以等待飞龙在天、四夷咸服、万国来朝的强盛时期吧!四是此地恰巧处于美国、日本、印度三大国控制力的薄弱地带,利于我而不利于敌。南海远离美日同盟盘踞地,处于其所谓的“不稳定弧”地带,其力量较弱而我力量相对较强,如我在此做实,可有效威胁美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为未来解决台湾问题时拦截美日同盟的干涉力量预作安排,也能有力地阻止印度的“东进”图谋,可达一石三鸟之效。当然也有不利因素,那就是南沙被占岛礁和海域问题。
收复领土联盟认为,如将南海作为我国海洋战略的轴心,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行以陆制海,构建战略岛。收复领土联盟以前在对中国的地缘战略进行探讨时对中国四大海缺少战略岛表示出深深的遗憾。海南岛显然是个战略岛,但不足之处是离大陆本土太近而离南海南沙海域太远。西沙群岛又太小,南沙群岛大量岛礁和领海的被占更加剧了我国维护南海海洋权益的难度。西沙和南沙间缺少战略岛啊!收复领土联盟在拙作《中沙环礁建人工岛,打造南沙进军基地》(链结地址:http://club.mil.news.sohu.com/r-shilin-387401-0-0-0.html)中论述了以中沙大环礁为基础,建造我国南海大型战略基地的设想,并进一步设计出了南海的小岛链:即以我国的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人工岛——南沙六岛,加上统一台湾后的太平岛,共同组成我国在南海的战略防线,为进一步收复南沙,彻底控制南海打下基础。
(二)以海制陆,实行海军力量的高密度配置。收复领土联盟受海战“狼群”战术及现今朝鲜对韩国前沿兵力配置的启发,想出了一个以海制陆的好方法。基本构想是,将大量的海军舰艇投向南海,在南海广大的海域形成绝对优势,为了不打草惊蛇,应以水下潜艇为主。未来建成航母后也应当大部分投向南海。凭借这种绝对优势,逐渐排挤侵占国,或者对侵占国所侵占的岛礁形成实际上的水下分割合围,威逼利诱兼而用之。如其同意归还我领土可适当给予其油气开采等方面的优惠,如其顽抗,则武力逼迫其就范,为今后和平谈判解决南沙问题打下基础。应以强大的海空军力量,形成压倒性优势,彻底动摇和打消侵占国永久侵占我领土的野心。越南是侵占我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历史上曾对我国反咬一口,十足的忘恩负义之国。解决南沙问题最有可能是先从其开刀,如其拒不归还,中国有能力再次将其打得千疮百孔,再次将其打回30年前,让它长长记性,明白小国侵占大国领土随时都会有亡国之祸,当然我们并不想侵占其领土,也不想灭其国。对其他侵占我领土的国家软硬两手兼用,最终全部收回南沙领土领海。南沙群岛万不可放弃,也不可分割。实际上,从长远来看,东南亚地区是最有可能与中国实现经济、政治等一体化的地区,但那是极遥远的事且充满了变数。我们制定战略必须作最坏的打算,以最有效的方式争取最好的结果。
(三)以史为凭,坚决纠正在南海问题上羞答答的理亏式的论调。现在有一种论调十分流行,那就是认为我国在东海与日本以大陆架划分海域理直气壮,因为日本领土全不在我大陆架上;而在南海我主张的岛礁却在人家的大陆架上,因此我国的主张必然是前后矛盾,心怯理亏,好象必须捂着盖着怕人家知道似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汉奸理论、卖国理论!现在这种论调还相当有市场,混淆了大部分人的视听,必须坚决批驳。因为南海海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领海,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就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汉代以后,我国中央政府和人民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和治理。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此后至清代, 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南沙群岛是我最早发现,最早治理,最早应用的神圣领土。而在南沙成为我国领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周边还处于一派野蛮状态,甚至未形成国家,就是当时建立的所谓国家,更多的只是部落或者政权,并且不少还是我国的附属国。大陆架是属于我国在先,邻近诸国在后。就象是一座老宅,老子住了大半辈子,不能到了儿子辈孙子辈上就把老子赶出去,说老屋占了儿子孙子的地方吧?既然我占在先,那大陆架也就是我的大陆架,怎么能说是在人家的大陆架上呢?再举个例子,我国郑和下西洋大家想必熟悉,其同行的费信(人名,南沙有以其名命名的费信岛,现在被菲律宾侵占)写了一部游记叫《星槎胜览》,记载了东南亚以至南亚、印度洋沿岸的40多个国家。在其著作中记述的苏禄、占城、婆罗尼等国都很原始,并向明朝进贡,成为事实上的大明藩属国。我国必须理直气壮地宣传南沙海域是我国的大陆架,虽然南海大陆架与我本土有隔离,而不是向以前的论调那样正相反。
(四)纵横捭阖,经营南海,维护我国的最大利益。南海实际上将东南亚分为两部分,中南半岛国家和海岛国家。其中南沙群岛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克海峡的关键所在, 又位于越南金兰湾基地和菲律宾苏比克湾基地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重大的战略价值。南海对东南亚国家影响同样巨大。只要我稳居南海,自然将东南亚诸国分为事实上的两部分。这一点比较清楚,不必细说。实际上我国还有一个很好的着力点,那就是泰国南部的“克拉地狭方案”。如果说我国存在马六甲困局的话,毋宁说是印度洋困局,因为马六甲海峡并非不可替代,它和台湾完全不一样。只要在泰国南部最窄处的克拉地狭挖一道运河,则东南亚国家联盟必然分化瓦解,名存实亡,就象往狗群里扔了一块骨头后必然狗咬狗一嘴毛。如果克拉地狭开凿成功,受到不利影响的只有三个国家,那就是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并且影响最大的就是新加坡,它极可能迅速衰弱,印尼、马来西亚也会大受影响。除此外的东南亚诸国对开凿都是受益的,因为一旦开通,邻近的各国自然不会舍近求远地经过马六甲海峡了,它们都会受益,那样马六甲海峡很可能要废弃。即使马六甲海峡只能通过大型油轮,那也会对三国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之所以不开,主要是三国反对,还有泰国也犹豫不决,主要是怕开通后对南部控制力减弱,南部三府借机独立影响国家安全。中国因投资巨大,且不能有效解决马六甲困局也不大热心。实际上,对中国来说多一条路毕竟没坏处,泰国也是利大于弊。因此开凿是大多数国家支持少部分国家反对的对全局有利的好事,自然在今后会时不时地被人提起。中国的优势即在这里,因为这里才是制衡三国的有利武器,中国最大的妙处是引而不发,并时时地提提醒,动动议,让三国紧张一下,难受一下,逼其在其他地方让步或在南沙问题上对我就范。如果运用之妙,那自然会有极大的好处,值得有关部门仔细研究。
因此经营好南海实为我海洋战略的基石。可以对抗美日,制衡印度,分化东盟,有利于我掌控主动权,为收复南沙,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打好基础,并实现二者的有效联结沟通,使我海洋战略一通百通,一活百活,支撑起我中华复兴崛起。

二、海洋战略双翼之一:西进印度洋
印度洋是我国通向南亚、中东、西亚、欧洲、非洲和澳洲的重要交通、贸易、能源通道,对我中华复兴崛起意义非同小可。从这一点来说,印度洋是我国的生命线,是必争之地。
西进印度洋的最大障碍来自印度。实际上,印度实行印度洋战略,将印度洋作为其独霸的自家后院,永远没有实现的可能,是必然要失败的。印度在印度洋上竞争对手较多,首先,巴基斯坦是印度强大的劲敌,虽然巴方弱于印方,但因有中国背后支持,印巴间始终保持战略平衡;除巴基斯坦外,印度洋较大的中型国家还不少,比如缅甸、伊朗、印尼,南部还有南非、澳大利亚都是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其中澳大利亚是大国,不会容忍印度独霸印度洋。何况还有区外的国家,比如美国、日本、还有中国,都不会漠视印度称霸印度洋,这注定了其独霸战略不会成功,但印度在印度洋上长期将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却是很难改变的。
因中国在印度洋无领土和基地,只能借助于他国。我国在印度洋沿岸有三大战略支点,分别是巴基斯坦、缅甸和伊朗,其中现在的伊朗还充满了变数。另外,在印度洋我们还要积极争取斯里兰卡,虽然其国小力微,不敢得罪印度,难以成为我在印度洋上的战略支点,但其所处的位置太重要了,我国应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另外,我们还可利用中非间良好的关系,在非洲塞舌尔、马达甲斯甲等地建立牢固的前进基地,当然不一定是军事基地,可以是重要的港口。还可以努力改善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为中国进入印度洋减少阻力。
中国现阶段军力进入印度洋将极大地刺激印度。因此,为减少阻力和印度的反弹,中国现阶段的印度洋战略目标应以保卫印度洋航线为首要,待台湾问题解决后再挺进印度洋比较合适。为了有效保障我国在印度洋的利益,我们必须有所准备,预作布置,预留空间,以便印度洋发生不测事件影响我国家安全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从长远来看,西进印度洋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国家要有长远战略,舍得投入,苦心经营。

三、海洋战略双翼之二:东进太平洋
太平洋就在我们的家门口,可由于近代以来我们的衰弱和失误,致使日本侵占台湾、琉球、钓鱼岛,美国进入关岛,其他西方强国瓜分了太平洋的重要岛屿,中国却与之无缘。抗战后虽收回台湾,因内战现又处于分离状态。中国的海洋门户几乎全被堵死,遂陷入岛链困局。
实施太平洋战略的基石在台湾。如顺利统一台湾,则我国基本的安全得以保障,但在西太平洋海域仍将长期处于守势,还不同程度受到美日同盟的威胁。因此尽快统一台湾,成为了实施我整个海洋战略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本人以前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请参阅,在此不再赘述。此外还有钓鱼岛问题,这个问题,现阶段还是保持现状比较好,先让日本人替我们守着吧,但日本人绝对不能动钓鱼岛的一草一木,更不能采油气。不然中国即使冒着经济停步的危险亦不能退缩。对任何国家退缩都可以,就是对日本不能软弱,不能退缩!实际上,从某种程度来说,历史上就是因为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才为我们共产党争取民心创造了条件。蒋介石认为是日本帮了共产党的忙实在精辟。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明白对日关系的敏感性,必须吸取历史的教训和经验,谨慎应对,必须做到在对日关系上不吃亏。
东海对我国太重要了,她是我进入太平洋的通道。在台湾问题解决之前,绝对不能与日本在东海划界。就是我们想划,隔着个琉球问题怎么划呀?琉球问题我不敢谈,怕删帖。东海虽然对我重要,但东海问题的解决又太复杂了,解决起来难度太大了,收复领土联盟判断,解决历时又太长了,各种问题纵横交织,绝不会一朝一夕间解决,也不会一揽子解决,除非我国做出重大让步,但我国还有退路吗?再大方一点,再退一步,我国就成了没有出海口的沿海国,世界上怕也不会有第二个这样的国家吧?在东海,我国现阶段以至较长时期内,都将面临着美日同盟的强大军事威胁。敌强我弱的总体战略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现在,美日台有个隐型的军事联盟,美日与印度、澳大利亚合流的趋势在增大,但印度在海陆总体上还与我处于平衡状态,难以全力与我对抗,澳大利亚因与我有较强的经济联系,也不致于全面与我敌对。美日构筑的对华包围圈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实质形成。我国仍处于较有利的战略机遇期。总之,我国在东海只能寻求小突破,那就是解决台湾问题,难以达成大突破,所以,在东海我国的海洋战略只能采取守势。东海只是我战略突破的一个方向,而不具备战略轴心、战略中枢的地位,虽然也属于战略要地。
实际上,日本前些年尽力于“冲之鸟”礁,那就是为台湾问题解决后预作布置。本质上,仍然是为了堵住我通过台湾进入太平洋的通道。如果让日本通过“冲之鸟”礁进而占据4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那我每次进入太平洋都要事先向其通报,你能答应吗?2006年,一些大学的教授竟然提出在东海划界中钓鱼岛“零效力”的主张,实在是一副汉奸嘴脸或者说是买办理论!目的就是尽快划定东海界线,怕影响了“中日友好”,怕影响了与日本的经济关系,本质上还是怕影响自己的经济利益吧?东海划界问题,并不仅仅是油气问题,更远的目标,是日本为了堵住中国进入太平洋的战略通道问题!那些教授们难道看不出?
本来还想谈谈中国与朝鲜和韩国黄海划界问题,想想还是作罢的好。多说了,怕事涉敏感啊!但收复领土联盟认为,无论怎么划,绝对不能搞中间线方案!呵呵,到此为止吧。如有可能,今后再专门论述此问题。
中国的太平洋战略就是中国集中各种力量,特别是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的兵力,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解决台湾问题,进而实现东进太平洋的战略目标。应着重把解决台湾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问题和任务。其他的,慢慢来。
只要中国的海洋战略实现了“一轴两翼”,中国就一定能够实现崛起。当然,中国在“一轴两翼”之外,还必须向大西洋和北冰洋进军。目前,我国经济活动已遍布全球。与非洲几内亚湾沿岸西非产油国经济联系密切。与英法等国的关系发展也离不开大西洋,但我国的海洋战略应有先有后,有主有次,从易到难,逐步向四大洋进军。北冰洋是亚欧、北美洲间空中联系最短的通道,对北半球国家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我国自元朝后即失掉了在北冰洋沿岸的土地,现在又受困于岛链,实施北冰洋战略既无基础,又少条件,只能将其放在末位了。必要时我们可以派核潜艇进入北冰洋,但这要冒较大的风险。现阶段还是先实现“一轴两翼”的战略再谈其他吧。
]]
这篇文章好啊

说清楚了海权是权利政治的产物

这个很关键哦:D
原帖由 请你喝茶1 于 2008-5-7 12:13 发表
关心被删减的那部分
楼主能不能把节与节之间的空行加多一点,看起来有点头晕

第二章的内容看起来有点爽:b

被删减的部分,涉及到部分工作机密问题

第二部分文章只是单位某个疯子研究某个课题的时候的疯狂想法。
第一部分才是正文。
支持收复南沙,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