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遭两头压榨 部分食用油企业棕榈充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49:42
2008年04月26日 17:19 中国经营报
  原先只能用来烤面包和做方便面的廉价棕榈油,现在已经登上了百姓的饭桌。

  这个变化甚至影响了大豆(4124,-47.00,-1.13%,吧)价格的国际走势,一位期货分析师表示:“天气转热,12~16度低度棕榈油也开始抢占豆油(11186,-280.00,-2.44%,吧)的市场份额,部分终端门市甚至把低度棕榈油当做一级豆油销售。”

  廉价油是怎样“炼”成的

  “我在东北竟然看到有人在超市里卖棕榈油。”多力葵花油市场部负责人林美华对此记忆犹新。由于棕榈油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不健康的食用油产品,但其价格便宜,通常被用做方便面、蛋糕等食品的加工上。

  现在由于大豆等压榨作物的价格上涨,几乎只有大豆油价格一半的棕榈油登上了小包装油零售的舞台。

  林美华不由感慨:“希望这不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她一直在倡导食用油的健康食用。

  多力几年前刚刚来到中国,最初希望多力能够在高端食用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现在谈到销量时,林美华不得不表示,“我们已经降低了对销量的预期。”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多力已经多次调整了价格,“可是原料价格的上涨,远比我们调整售价的幅度大。”

  一位东北的食用油业内人士对棕榈油登上“历史舞台”则见怪不怪。“这边的市场上,即便标明是大豆油,实际上也添加了棕榈油。”该人士透露,“尤其是棕榈油加进花生油中,比原来的花生油更有香味,颜色也更通透。”

  对于棕榈油与大豆油“混搭”的原因,该人士表示:“很明显是出于价格的考虑。”据了解,目前,食用油终端价格受控于发改委,包括金龙鱼、福临门等知名品牌,甚至出现过亏本卖油的场景。

  “终端价格不上涨,大豆价格却在上涨,小企业想赚钱,只要在每桶大豆油里添上30%的棕榈油,再按照发改委规定的价格卖就可以了。”该人士透露。

  “其实,早在去年年末,大家就想这么干,但是东北天气太冷,棕榈油在冬天冻成块了,而大豆油不结冻,这样混在一起,很容易被发现。”

  据了解,2007年末至2008年第一季度,大豆价格达到了历史新高,超过了5000元/吨。

  不能涨价,只能还过老日子

  面对大豆价格的高企,被发改委明令限价的嘉里、中粮和九三油脂非常难过。

  中粮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为了保障食用油供应,中粮不得不赔本卖油,亏损了几千万元。”面对价格问题,嘉里的新闻发言人不愿过多表态,“我们听发改委的。”

  据报道,不久前,嘉里粮油终于难以顶住压力,最先向发改委要求小包装食用油涨价,发改委对此最初表示同意,但是,随后中粮和鲁花从嘉里看到了甜头,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发改委最终将几家的涨价申请全部予以了否决。

  目前,油价倒挂已经使得多数食用油的中小企业停产。年初,中粮油脂业负责人吕军向记者表示,“我们没有关闭任何一家压榨工厂。”但是,现在吕军却不愿意再就此事向记者表态。

  为嘉里进行代加工的阳霖油脂集团,今年不再为嘉里生产大豆油,在春节后,“只有一半的时间开工,其他时间都是停产。”该企业庞经理告诉记者,“大豆成本太高,终端价格又受控制,开工只能亏损。”

  嘉里虽然没有再向阳霖油脂集团下订单,“但是他们的采购经理始终和我保持着电话联系。”庞经理说,“他们也很想了解市场的价格、企业有没有开工等情况。”

  上述人士透露,与其毗邻的九三油脂的部分工厂已经停产。

  餐桌上的“进攻”

  棕榈油会不会取代大豆油,成为市场上的主角?

  虽然市场人士认为,棕榈油只是在大豆价格上涨阶段,一时的入侵小包装油市场,“但是,不要遗忘了大豆油的历史。”原进口大豆风险控制协调工作组组长徐建飞并不轻率否认,“大豆也是因为价格有优势,才被外资大力在中国推广,并占据巨大的食用油市场份额的。”

  徐建飞认为,中国的传统习惯是食用花生油和菜籽油(11880,-266.00,-2.19%,吧),由于美国大豆具有庞大的产量和适中的价格,国际的大豆供应巨头们在中国市场力推大豆油,“所以,豆油的价格和供应优势,已经改变了我们的饮食习惯。”

  中粮人士推测,2008年,中国至少有70%的大豆需要进口。据了解,大豆价格供应被四家国外企业所控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是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是大豆的定价权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为了争夺大豆的定价权,多年来,我们呼吁保护国产大豆,但是国产大豆出油率不及进口大豆,因此种植面积一直在减少,现在已经看到了依靠国外大豆的后果。” 徐建飞遗憾地说。

  据了解,棕榈油与豆油有类似的背景,马来西亚是棕榈油的最大产地,而中国同样是棕榈油的最大进口国。

  多力葵花油市场部负责人林美华则坚持,“棕榈油是从木本植物果实中提取的油,由于健康问题,应该不会长时间登上餐桌。”2008年04月26日 17:19 中国经营报
  原先只能用来烤面包和做方便面的廉价棕榈油,现在已经登上了百姓的饭桌。

  这个变化甚至影响了大豆(4124,-47.00,-1.13%,吧)价格的国际走势,一位期货分析师表示:“天气转热,12~16度低度棕榈油也开始抢占豆油(11186,-280.00,-2.44%,吧)的市场份额,部分终端门市甚至把低度棕榈油当做一级豆油销售。”

  廉价油是怎样“炼”成的

  “我在东北竟然看到有人在超市里卖棕榈油。”多力葵花油市场部负责人林美华对此记忆犹新。由于棕榈油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不健康的食用油产品,但其价格便宜,通常被用做方便面、蛋糕等食品的加工上。

  现在由于大豆等压榨作物的价格上涨,几乎只有大豆油价格一半的棕榈油登上了小包装油零售的舞台。

  林美华不由感慨:“希望这不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她一直在倡导食用油的健康食用。

  多力几年前刚刚来到中国,最初希望多力能够在高端食用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现在谈到销量时,林美华不得不表示,“我们已经降低了对销量的预期。”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多力已经多次调整了价格,“可是原料价格的上涨,远比我们调整售价的幅度大。”

  一位东北的食用油业内人士对棕榈油登上“历史舞台”则见怪不怪。“这边的市场上,即便标明是大豆油,实际上也添加了棕榈油。”该人士透露,“尤其是棕榈油加进花生油中,比原来的花生油更有香味,颜色也更通透。”

  对于棕榈油与大豆油“混搭”的原因,该人士表示:“很明显是出于价格的考虑。”据了解,目前,食用油终端价格受控于发改委,包括金龙鱼、福临门等知名品牌,甚至出现过亏本卖油的场景。

  “终端价格不上涨,大豆价格却在上涨,小企业想赚钱,只要在每桶大豆油里添上30%的棕榈油,再按照发改委规定的价格卖就可以了。”该人士透露。

  “其实,早在去年年末,大家就想这么干,但是东北天气太冷,棕榈油在冬天冻成块了,而大豆油不结冻,这样混在一起,很容易被发现。”

  据了解,2007年末至2008年第一季度,大豆价格达到了历史新高,超过了5000元/吨。

  不能涨价,只能还过老日子

  面对大豆价格的高企,被发改委明令限价的嘉里、中粮和九三油脂非常难过。

  中粮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为了保障食用油供应,中粮不得不赔本卖油,亏损了几千万元。”面对价格问题,嘉里的新闻发言人不愿过多表态,“我们听发改委的。”

  据报道,不久前,嘉里粮油终于难以顶住压力,最先向发改委要求小包装食用油涨价,发改委对此最初表示同意,但是,随后中粮和鲁花从嘉里看到了甜头,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发改委最终将几家的涨价申请全部予以了否决。

  目前,油价倒挂已经使得多数食用油的中小企业停产。年初,中粮油脂业负责人吕军向记者表示,“我们没有关闭任何一家压榨工厂。”但是,现在吕军却不愿意再就此事向记者表态。

  为嘉里进行代加工的阳霖油脂集团,今年不再为嘉里生产大豆油,在春节后,“只有一半的时间开工,其他时间都是停产。”该企业庞经理告诉记者,“大豆成本太高,终端价格又受控制,开工只能亏损。”

  嘉里虽然没有再向阳霖油脂集团下订单,“但是他们的采购经理始终和我保持着电话联系。”庞经理说,“他们也很想了解市场的价格、企业有没有开工等情况。”

  上述人士透露,与其毗邻的九三油脂的部分工厂已经停产。

  餐桌上的“进攻”

  棕榈油会不会取代大豆油,成为市场上的主角?

  虽然市场人士认为,棕榈油只是在大豆价格上涨阶段,一时的入侵小包装油市场,“但是,不要遗忘了大豆油的历史。”原进口大豆风险控制协调工作组组长徐建飞并不轻率否认,“大豆也是因为价格有优势,才被外资大力在中国推广,并占据巨大的食用油市场份额的。”

  徐建飞认为,中国的传统习惯是食用花生油和菜籽油(11880,-266.00,-2.19%,吧),由于美国大豆具有庞大的产量和适中的价格,国际的大豆供应巨头们在中国市场力推大豆油,“所以,豆油的价格和供应优势,已经改变了我们的饮食习惯。”

  中粮人士推测,2008年,中国至少有70%的大豆需要进口。据了解,大豆价格供应被四家国外企业所控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是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是大豆的定价权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为了争夺大豆的定价权,多年来,我们呼吁保护国产大豆,但是国产大豆出油率不及进口大豆,因此种植面积一直在减少,现在已经看到了依靠国外大豆的后果。” 徐建飞遗憾地说。

  据了解,棕榈油与豆油有类似的背景,马来西亚是棕榈油的最大产地,而中国同样是棕榈油的最大进口国。

  多力葵花油市场部负责人林美华则坚持,“棕榈油是从木本植物果实中提取的油,由于健康问题,应该不会长时间登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