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将军和他的爱妻张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13:19
皮定均将军,1614年出生于安徽金寨县。抗日战争时期,任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副军长,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6年7月7日在军事演习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夫人张烽,1923年出生于河北涉县,1938年参加革命,1983年5月离休前任福州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副主任。

  一、受命

  1946年6月24日下午,一份电报和一道加急命令把一旅旅长皮定均和政委徐子荣召到50里之外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

  他们是骑着马去的,像旋风一样卷过公路的马匹惊动了地里干活的庄稼人。警卫员的马匹在后面紧跟不舍。司令部驻在一家老乡的大院里。司令员王树声和政委戴季英见到皮定均两个,立即把他们领进了作战室。

  “这是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王树声把一份电报递给他们。电报的内容是:蒋介石已下令于6月26日向我中原部队发动总攻。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歼阴谋,中原局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主力突围到陕甘宁边区,留下一支精干坚强的部队作掩护,以保障主力突围的后侧安全。

  一纵三个旅,皮定均旅即整编前的豫西支队。他们以当初仅有的1500余人,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无比艰难环境中,从太行山东进豫西,历时一年多,战斗百余次,歼敌数万,解放16个县,队伍壮大6倍,发展到一万余人。由这支有独立作战经验的部队担任全纵队的突围掩护重任,显然,纵队考虑是合适的,而且经过军区党委的批准。王树声说:“主力今天晚上就开始行动,你们赶快回去布置,要用一切办法拖住敌人,迷惑敌人,使敌人在3天内找不到我们的主要行动方向。等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就是突出重围的初步胜利,你们的掩护任务就算完成了。以后你们按当时情况选择突围方向,或就地分散打游击,或尾随主力向西,或回豫西,去太行,或南渡大江,或东出苏皖……”

  主力突围之后,这支部队到底向哪里?将面临一种怎样的情况?他们的心里都很清楚。毫无疑问,中央和中原局是下了这样的决心,丢卒保车。为了保存主力,局部牺牲是必要的。然而失去这样一支好部队,失去皮定均和徐子荣这样优秀的指挥员,王树声和戴季英都感到心疼。

  四双手紧握在一起。皮定均和徐子荣别无它言,“请首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王树声说:“中央给了军区一笔款子。李先念司令员特别交代,让多给你们一些。”

  在送两个人往外走时,王树声眼看着别处,似乎不大经意地低声交代说:“旅的几个领导干部,每人准备一套便衣。”

  二、方案   

  一旅党委会在情况万分紧急中召开。皮定均,徐子荣,副旅长方升普,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参谋长张介民参加了这次会议。

  完成掩护纵队主力突围的任务,大家深感担子的沉重。敌我目前的态势当是如何呢?中原部队在敌人的蚕食、压缩下,被挤压在纵不足百里的狭长地段内。一旅处在这个狭长地段的东端。国民党军从半年以前就开始策划围歼这支部队,调集了11个正规军26个师30余万人,构成纵深达二三十公里的封锁区。除了东面的敌人,还有南北两面的敌人。

  旅党委会决定把狙击任务交给一团二团。依托工事,利用丘陵、山沟、田埂、河道等有利地形,节节抗击,顶住东面的敌人,拖住两翼之敌,为主力突围赢得3天时间。

  3天之后主力越过平汉路,一旅背后失去依托,将四面受敌,那时该向何处突围?

  西去追赶主力。但这样一来势必把敌人全部引向西南,不仅对主力极端不利,而且也会将自己置于30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此案不通。

  向西北突围,打回豫西老根据地。但它的方向与第一议案太接近了。

  向南,是浩浩长江天险。以一支孤军要突破它简直是不可能的。

  向东北或者向北,眼下正是梅雨季节,黄淮平原和纵横交错的河流,水深流急,要继续渡河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有向东,但这样一来无异于孤军跳入虎口。与主力部队背道而驰,钻入敌人经营半年之久、十几万重兵层层防守的铁壁合围之中,怎样才能突得出去?

  “为了掩护主力胜利突围,即使要付出重大牺牲我们也在所不惜!”皮定均坚定地说。

  三、张烽

  1943年6月将尽时,张烽与皮定均在太行七分区驻地豫西林县合涧镇上庄举办了简单的战地婚礼。

  做了两个菜。一个炖肉,一个熬萝卜。婚礼的气氛有点过于严肃,大家都埋头吃饭。婚后3天,张烽回到离合涧镇八里的木篡村去了。她是那里征粮工作组的负责人。7月7日,日伪军突然对上庄发起攻击,开始对林县新区的大扫荡。皮定均率部血战数日,转移不知去向。张烽留在当地与干部群众坚持斗争半年之后,几经历险,到豫西当区委书记,才又和皮定均到一起。

  1946年中原突围前一个月,张烽和另外几名旅领导的爱人集体化装离开部队。这几个装作难民的女人一上路就被暗探盯住了。第二天,走到距离敌人封锁线还有7里路的地方,实是太累了,晚上便停下来休息。这时的张烽,已是怀孕7个月。半夜时,徐子荣政委的爱人孟松涛听到隔壁的特务们正在布置天亮如何抓她们,吓得一骨碌爬起来推醒了张烽。两个人紧张得大气不出。最后牙一咬,张烽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两个女人从后门跌跌撞撞跑了出去。一口气跑到我军的阵地上。见到皮定均,张烽眼里闪着泪花说:“你们把我们瞎送!差点叫人家抓了。”

  第一次没走出去。但皮定均下了决心,张烽还是得化装走。这已是中原部队主力突围前一周了。临别的晚上,两个人对将来的情况作了种种的设想。皮定均说,大家都胜利,4口人团圆。那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已有一岁多了,寄养在涉县老乡家里。还有张烽肚子里即将来到人间的第二个孩子。

  张烽说,我死了,华北还有个孩子。他和你,半家人在。

  皮定均说,我被打死了,有你和两个孩子在。

  如果两个都死了,还剩下华北的那个孩子在。

  也许这对他们是最后一些安慰。两个人都不再说话。望着低矮黑暗的屋顶和窗外漫无边际的黑暗。但突围之后出现了他们没有预料到的第五种结果,两个人都没死,但两个孩子全死了。

  第二天,张烽又一次化装上路了。皮定均交待了三个地方的地下党接头地点:郑州、开封、徐州,只要找到三个中的一个就可以,再通过地下党,或去山东,或去苏北。

  四、战机

  6月26日,皮旅主阵地上腾起了第一股浓烟。敌人的疯狂进攻终于开始了。

  这时中原部队主力已向西突围两天。两天,东面的十几万敌人按兵不动,他们被皮定均迷惑住了。他组织部队大摇大摆向东运动,晚上又悄悄撤下来,造成我军主力向东突围的假象。真的主力向西突围了,敌人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以为那是佯动。敌人严阵以待观望了两天,给皮旅争取了两天兵不血刃的宝贵时间。

  顶住敌人的攻击,对于皮旅来说并不是办不到的事。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3天阻击任务完成之后,怎样才能把部队收拢到一起,迅速跳出虎口。一个旅数千人二十多里宽的防守正面,怎么能一下子全收了回来?收回来以后又该怎样处置?

  为此,皮定均已是几天几夜没合眼了。他到底设想过多少种可能和方案,大慨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没向任何人透露。

  整个上午炮声隆隆,杀声震天。敌人潮水般涌上来,我军吼叫着冲下去。可是我们的反击部队刚一上山,敌人后脚又粘上来。敌人死死咬住不放这一支孤军。皮定均眉毛拧成一个疙瘩。时近中午,突然出现转机。天空中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罕见的狂风暴雨使整个世界变成一片混沌,几米之外难分你我。

  皮定均苦思不得千载难逢的机遇意外地来临了。毫不犹豫!果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是一位军事指挥者的天才。皮定均下令:

  “出击!把敌人赶得远一点,然后撤回来。前面留一个营。”

  狂风暴雨中滚动着冲锋的号声,枪声、炮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这一切似乎都是一瞬间的事。半个小时过后,厮杀的战场突然归于宁静。我们的战士,依照命令撤了。撤到哪里去,他们还不知道。

  五、边界

  张烽和护送她的皮旅政治部保卫干事李明祥走到解放区和蒋管区之间的界河之边。

  雨来了。他们躲进一间屋檐下避雨。这时来了几个人,盯着两个人看。张烽一见这目光,立即就想起上次化装逃跑的情形。李明祥是搞保卫工作的,毫不犹豫地拉起张烽就往回走。

  身后就响起了枪声。风雨下得急,大雨也帮助了他们。

  第二天夜里,区政府派了一位交通,帮助他们潜越。潜越被敌人发现是定抓无疑的。敌人防范得十分严密。但只有这一条路了。那位交通领着两个人在敌人的地堡间像游鱼一样穿来绕去,走了一夜,穿过层层工事构成的封锁线,来到敌人后方。张烽挺着大肚子又走了一个上午,到了信阳火车站。

  车就要开了,张烽看到许多没买到票的人都往车厢顶上爬,心一狠,也从两节车厢中间向几米高的车顶攀。至于她是怎样以怀孕八个月的身子爬上车顶的,事后连她自己也说不上来了。

  女儿却提前来到了人间。张烽早产了,孩子生在途中一户老乡的家里。她躺在炕上生起了病,打摆子,有时清醒,有时迷糊。

  这时,她开始无比怀念浴血奋战生死未卜的丈夫。

  六、胜利

  天将亮时,皮定均把他的队伍带到了刘家冲。一个仅有六户人家的小小山村,座落在离两条大公路咫尺之遥的大山坳里。而且它就在一旅驻地白雀园的鼻子底下。部队转了一夜,差几里路就回到驻地了。

  皮定均这一着是谁也想不到的。包括我们的战士和愚蠢的敌人。在这里守了若干天的一小队敌军昨天刚刚撤走,因为仗打起来了,他们认为这个小小的山坳在没有什么价值。这时7000人挤满了刘家冲的仅有房屋和山坡树林,隐蔽不动,原地休息,看着公路上追敌乱轰轰地一队又一队一车又一车从眼皮下面赶过去。
  28晨,皮旅7000人一起来到潢麻公路上。皮定均下令:“跑步通过!”

  前面是小界岭,河南和湖北交界的一座山峰,两省间的交通要道。敌人经营了数月之久的第一道封锁线,而这时成了一座空山———守敌都去“追”皮旅去了。皮旅如同检阅似地通过了第一道封锁线。

  7月9日,皮旅经过告别大别山的最后的殊死一战:青风岭之战,把千里大别山甩在身后。11日,冒着敌人的弹雨强渡大河磨子潭。跨过磨子潭,便是一马平川的皖中平原。

  皮定均的决心是五昼夜飞越皖中平原。

  在敌人还来不及反应、完不成层层包围的兵力部署时,皮旅五昼夜连续行军,不停顿,不宿营,飞越700里!就是皮定均的旋风战术。

  背包丢了。7000个背包,丢了整整一山沟。文件烧了,老马和伤病员精减了。部队出发了。

  绝对是一场生命的争夺战。许多人一面走路一面睡觉,一不留神就掉到了水田里。有的猛地醒来一摸前面没人,便赶紧追上去,结果把前头的人撞个跟头。骑在马上的扑通扑通往下掉;脚,直走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第五天下午,皮旅终于跨过了津浦铁路,进入解放区。跨越铁路的最后一战更为激烈。敌人的装甲列车派上了用场,与碉堡火力交叉射击,沿线敌人兵分五路,倾巢出动。千里突围的最后一仗。皮定均下了他整个突围途中最痛快的一道命令:“把炮弹、子弹全部打光,一发也不留!”

  中原突围,史之绝笔!

  1946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头条新闻:

  《突破蒋军包围追击中原东进我军一部胜利抵达苏皖边区》。

  文章刊载此胜利突围消息,并以“谨向皮定均将军所部致敬”为题发表社论:“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证明了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在求和平、求团结、求生存的铁的意志面前,反动派的包围阻击袭击困扰种种残忍阴谋,显得何等无能……”
纪念皮定均诞辰90周年座谈会侧记

2004年11月19日上午,由省新四军研究会、海峡都市报社主办,南京军区第二老干处、三山人文纪念园协办的“纪念皮定均诞辰90周年座谈会”,在福建日报社B座9楼顺利举行,省军区司令员张鹤田少将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当天,130多名与会人员中,有2名是现役少将,其他大部分是部队的离退休老同志,其中原军级以上的干部就有26人,据一位首长介绍  
,这是近年来在福州举行的类似活动中,原军级以上干部来得最齐的一次。在座谈会上,皮定均老同事、老部下的代表们,对皮司令光荣、英勇、传奇的一生进行了深情的回顾。现撷取座谈会里重现的一些精彩的、鲜为人知的历史镜头,整理成文字,以飨读者。
  关于功勋
  皮定均是个常胜将军
  张鹤田司令员在会上介绍,皮定均同志既是一员虎将又是一位儒将,毛主席曾给予高度评价:“皮有功,少晋中”。李先念称他“智勇兼优,光明磊落”,徐向前称他“多谋善断,英勇虎将”。
  皮定均,1914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一个贫困家庭,要过饭,还给地主放过牛。自1928年投身革命后,从此戎马倥偬,征战祖国的大江南北,从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豫北、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从中原突围、淮海战役到解放福建屡建战功。1952年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再立新功。
  朝鲜停战后,调入福建前线工作,为建设福建和巩固福建的海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1969年,皮定均同志又调往西北。1974年,皮再次调回福建工作,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直到1976年组织检查军事学习而以身殉职。
  张司令员在会上说,召开大会纪念皮定均同志,研究他人生的光辉足迹,学习他不畏强敌敢打硬仗的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对于处在军事斗争第一线的福建省军区部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可能遭遇强敌干预的情况下,更要学习皮定均这种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军事斗争的准备工作。另外,皮定均那种深入群众、心系人民的工作作风,“积极带头参加地方的生产建设,农忙季节还亲自拿起镰刀为农民收割稻谷”树立起的良好军民关系,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发展。今后,我们力争多办一些得民心、顺民心、暖民意的好事实事,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用部队建设的优异成绩来告慰皮定均同志。
  关于精神
  战友亲人深情缅怀皮司令
  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回忆说,他与皮定均同志共事十几年,他觉得皮司令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同志,工作认真、办事果断,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大家都非常敬仰皮的人格和品质。
  原福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彭允太介绍说,皮司令有临危不惧的大将风范。1944年春,皮司令奉中央指示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然而,豫西的司令多如牛毛,各自拥兵自守,其中裴子明就是为首的一个地头蛇。为了团结、争取和改造裴共同抗日,皮司令冒着生命危险三次单刀赴会劝说裴,裴终于被皮的大义所打动,率部抗日。
  原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叶汉林介绍说,皮司令作风俭朴,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化,连身体所需的医疗保健品都要自己掏钱买,每次下部队视察工作,总是坐一辆北京吉普,并且是轻车简从,他很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不轻易依赖部队领导的汇报。
  原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马寅初介绍说,皮司令非常重视抓基层连队的后勤建设,他下部队时,随身带着铁锹、铁镐、锄头“三大件”,一到驻地就动手挖树坑、挖南瓜井,先做出示范,然后要求团、营、连干部用自己的工具照样去做。
  皮定均20世纪60年代的秘书李正华回忆说,皮司令一生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崇高品德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皮旅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20世纪60年代就驻防在南京白水桥,他多次路过南京但他从没去过。他说,这些部队都是党的部队,又不是我个人的部队。
  言传身教
  既是严父又是慈父
  皮定均的二儿子皮效农在座谈会上回忆说:“父亲是放牛娃出身的,没有太多的理论,但他的言传身教给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随父亲种树劳动,靠在树干上休息时,我随手摘下了小树上的几片树叶,父亲见到了,也不说话,他轻轻地扯了扯我的头发,说痛不痛,我说痛,他说,你把树叶摘了,树也会痛,只是它不会说话。这事对我印象极深,以后,我懂得了尊重自然、爱护生命。”
  “父亲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影响了我们一辈子。平常在家庭生活中,只要他自己做错了事,他都会当着我们的面承认。对我们子女更是这样,做错了事,就要当面勇于承认错误。开始时,我们都会不好意思,脸憋得通红,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就感觉一旦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后,好像整个人就轻松了。”
  爱兵如子
  每到一处必有三问
  与会的一些老同志在会后告诉记者,皮定均爱兵如子,视察部队必到基层,每到一处必有“三问”:一问战斗班战士,二问哨兵,三问炊事班。往往到了夜里十一二点,皮还要到战士宿舍去查铺。
  1969年冬季新兵训练期间,当时皮定均刚到兰州军区不久,看到新战士没有穿上寒区冬服,不少人脸蛋冻得红红的。皮定均限令:“立即解决,晚上6时我来检查!”晚上,皮司令果然去检查了。看到新兵一个个穿得暖暖和和的,他笑了。
  1946年千里突围路上,一天,皮定均突然发现警卫员赵元福光着脚跟在他后面。原来,赵元福的布鞋鞋底破了,把脚掌磨破了,露出了红肉芽,换上了双草鞋,但草鞋比布鞋硬,磨得更厉害,他火了,把脚上的草鞋甩掉了,干脆光着脚走路。皮弯下腰,仔细看看赵的脚,说:“你这小鬼真胡闹,不穿鞋子怎么走路?看磨得这个样子,成了‘泡兵司令’了!”皮脱下脚上的布鞋,给了赵,自己改穿草鞋。
  胸怀百姓
  怒问无为地方官员
  李正华回忆说,1969年的一天,皮定均到甘肃张掖视察地形。见途中山穷水恶,颓垣破屋,心中很不是滋味。吉普车进山后,将军下车进山民家,屋里数妇人盘腿坐炕上,没有一人站起来迎接。看见将军到,遂用双手将衣襟拼命往下拉。炕上人均没有穿裤子。皮心里不悦,怒问地委书记:“看到了没有,你们这里的女人没有裤子穿。”地委书记答道:“这里的老百姓就是这个习惯。”皮大怒:“胡说!你家的女人有没有这个习惯?”书记无言以答。当晚回家后,皮翻箱倒柜,搜罗所有旧衣服与国家配发的全家人布票,嘱咐夫人张烽全部捐给张掖山民。
  皮定均的夫人张烽回忆说,1953年夏,皮定均回到阔别24年的家乡。他们夫妇携带两个儿子回家,惊动了四乡八邻,父老乡亲探望者从早至晚,络绎不绝。皮一夜未眠。次日清晨,他断然率全家离乡返回。返回途中,遭遇大雨,山洪暴发险些把汽车冲走,他们一家被困在山中三天三夜。在归途中,皮一言未发,任凭张烽抱怨。后来,皮说,“我怎不想在家多住几日,但见与我一起参加革命者皆战死沙场,仅我一人生还,如何向死者家人交代,我的心里怎受得了?”
  关于继承
  尊重老干部学习老干部
  皮定均的夫人张烽说,皮定均同志已经离开我们28年了,十分感谢海都报,在对省外一些媒体炒作的“皮定均遇难真相”虚假报道进行辟谣的同时,还牵头组织了这个大型的座谈会,大家在百忙中不辞劳累前来参加会议,他们一家深受感动。他们将继续以皮定均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并把他这种精神作为家族的财富代代相传下去。
  海峡都市报社社长谢晶思介绍说,前不久,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和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对这次会议和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会议传达出一个强烈的声音,就是全社会都要营造一股尊重老干部,学习老干部,爱护老干部的风气。老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作风,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
  今后,本报将尽我们所能,为老干部、老同志多做一些有益的事,用媒体的优势来发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尊重老干部,学习老干部,爱护老干部”的行列中来。
一些媒体转载了天津《蓝盾》杂志社2004年8月份刊登的一篇题为《空中惊魂》的报道,这篇文章虚构了“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中将在1975年为了给正在空中飞行的邓小平排险而壮烈牺牲”的历史故事,误导了许多不知情的读者。
近日,皮定均将军的夫人———老八路、原福州军区司令部直工部副主任,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张烽同志说:“所谓的‘皮司令遇难真相’全都是作者凭空捏造一手炮制出来的,完全背离了历史的真实面目!”10月26日、27日,《海峡都市报》用大量篇幅刊发了当年事件真实的情况和各界对此的强烈反响。张烽同志的秘书王银茂同志特意为本报提供了事件详情,以正视听。

皮将军的夫人张烽同志说,1976年7月间,皮司令因长时间熬夜,患上了三种眼疾,其中一种是精神性青光眼,他做过手术刚出院时,正赶上东山岛三军演习,行前,他还曾看望过正在福州疗养的罗瑞卿同志,罗也希望他等眼睛完全康复后再开始工作,可是他身不由己地去了。谁知道不该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
陪同前去的还有在南昌陆校工作的大儿子皮国宏和1968年就调任皮司令秘书的萧有明以及护士李克荣等。皮司令是1976年7月7日上午9时29分坐伊-14飞机从福州起飞,10时40分在漳州换乘米-8飞机去东山失事的。米-8型810号直升机是进口的,时间不到一年,才飞行315个小时,因战局需要,该机于5月19日调入福建参加演习,在漳州至东山至诏安这条航线上曾飞行10次,对这次预定的着陆点东山岛牛犊山曾4次降落,机长刘景管驾驶直升机飞过1000多个小时,能飞四种气象,是一级驾驶员,其他机组人员技术也都比较过硬。
7月7日上午,漳州机场工作人员曾向原空八军副军长李振川报告,说气象不好不能飞,直升机团的汤怀礼副大队长也曾建议气象不好,执行专机的任务要慎重。而李振川当时拍板根据天气形势,临时规定了一条航行范围,只要云底高400米,没有从空中往地面打雷就可以飞行,并一面向调度室交代,一面改变了机组原先已经批准了的飞行高度为1200米的航线。改变后航线高度降为沿公路穿山能见飞行。在给机组宣布改变了的航线时,据当时在场的漳州站政委廖青林说,机长很犹豫,没有表态。李副军长接着说,你没有把握,我“压座”保险。机组就这样接受了任务,在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下,飞行了。
10时40分,米-8飞机起飞后,至11时15分失事。其间,地面向空中联络三次:第一次10时58分,问高度多少?答,云下能见飞行;第二次11时06分,问高度多少?天气怎么样?答,天气很坏,正下大雨;第三次11时14分,问航向多少?答,90;又问到底多少?答,60。据出事现场捡到驾驶员的手表,指针停在11时15分上。毁机的地点是在漳浦县灶山。
张烽老人动情地说:“皮司令已经牺牲28年了,但人们还是很怀念他。今年8月30日,天福集团投资80万元,花了半年时间,在漳诏高速公路旁的天福服务区石雕园里,建成一个占地30亩的皮定均将军纪念园,我还携子女参加了揭幕仪式,对此事我感到非常欣慰。”
《蓝盾》杂志公开向皮定均夫人道歉
    由天津日报集团主办的《蓝盾》杂志社,给本报(海峡都市报)寄来了2004年12月份的最新期刊,该刊全文转摘了本报2004年10月26日《谁在瞎编皮定均遇难真相?》一文。
  该刊在编者按中写道:本刊2004年第8期的《空中惊魂》一文,涉及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将军的情节,系出于虚构的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不符。不论出于什么动机,历史不容虚构。作者以讹传讹和编者失察,都是不应该发生的错误。本刊已于2004年第10期作出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歉。为澄清真相,本期特转载《海峡都市报》10月26日《谁在瞎编皮定均遇难真相?》一文,以正视听。本刊感谢读者的批评指正,并向皮定均将军的夫人张烽同志及家属致深深的歉意。
皮定均将军,1614年出生于安徽金寨县。抗日战争时期,任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副军长,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6年7月7日在军事演习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夫人张烽,1923年出生于河北涉县,1938年参加革命,1983年5月离休前任福州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副主任。

  一、受命

  1946年6月24日下午,一份电报和一道加急命令把一旅旅长皮定均和政委徐子荣召到50里之外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

  他们是骑着马去的,像旋风一样卷过公路的马匹惊动了地里干活的庄稼人。警卫员的马匹在后面紧跟不舍。司令部驻在一家老乡的大院里。司令员王树声和政委戴季英见到皮定均两个,立即把他们领进了作战室。

  “这是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王树声把一份电报递给他们。电报的内容是:蒋介石已下令于6月26日向我中原部队发动总攻。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歼阴谋,中原局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主力突围到陕甘宁边区,留下一支精干坚强的部队作掩护,以保障主力突围的后侧安全。

  一纵三个旅,皮定均旅即整编前的豫西支队。他们以当初仅有的1500余人,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无比艰难环境中,从太行山东进豫西,历时一年多,战斗百余次,歼敌数万,解放16个县,队伍壮大6倍,发展到一万余人。由这支有独立作战经验的部队担任全纵队的突围掩护重任,显然,纵队考虑是合适的,而且经过军区党委的批准。王树声说:“主力今天晚上就开始行动,你们赶快回去布置,要用一切办法拖住敌人,迷惑敌人,使敌人在3天内找不到我们的主要行动方向。等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就是突出重围的初步胜利,你们的掩护任务就算完成了。以后你们按当时情况选择突围方向,或就地分散打游击,或尾随主力向西,或回豫西,去太行,或南渡大江,或东出苏皖……”

  主力突围之后,这支部队到底向哪里?将面临一种怎样的情况?他们的心里都很清楚。毫无疑问,中央和中原局是下了这样的决心,丢卒保车。为了保存主力,局部牺牲是必要的。然而失去这样一支好部队,失去皮定均和徐子荣这样优秀的指挥员,王树声和戴季英都感到心疼。

  四双手紧握在一起。皮定均和徐子荣别无它言,“请首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王树声说:“中央给了军区一笔款子。李先念司令员特别交代,让多给你们一些。”

  在送两个人往外走时,王树声眼看着别处,似乎不大经意地低声交代说:“旅的几个领导干部,每人准备一套便衣。”

  二、方案   

  一旅党委会在情况万分紧急中召开。皮定均,徐子荣,副旅长方升普,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参谋长张介民参加了这次会议。

  完成掩护纵队主力突围的任务,大家深感担子的沉重。敌我目前的态势当是如何呢?中原部队在敌人的蚕食、压缩下,被挤压在纵不足百里的狭长地段内。一旅处在这个狭长地段的东端。国民党军从半年以前就开始策划围歼这支部队,调集了11个正规军26个师30余万人,构成纵深达二三十公里的封锁区。除了东面的敌人,还有南北两面的敌人。

  旅党委会决定把狙击任务交给一团二团。依托工事,利用丘陵、山沟、田埂、河道等有利地形,节节抗击,顶住东面的敌人,拖住两翼之敌,为主力突围赢得3天时间。

  3天之后主力越过平汉路,一旅背后失去依托,将四面受敌,那时该向何处突围?

  西去追赶主力。但这样一来势必把敌人全部引向西南,不仅对主力极端不利,而且也会将自己置于30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此案不通。

  向西北突围,打回豫西老根据地。但它的方向与第一议案太接近了。

  向南,是浩浩长江天险。以一支孤军要突破它简直是不可能的。

  向东北或者向北,眼下正是梅雨季节,黄淮平原和纵横交错的河流,水深流急,要继续渡河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有向东,但这样一来无异于孤军跳入虎口。与主力部队背道而驰,钻入敌人经营半年之久、十几万重兵层层防守的铁壁合围之中,怎样才能突得出去?

  “为了掩护主力胜利突围,即使要付出重大牺牲我们也在所不惜!”皮定均坚定地说。

  三、张烽

  1943年6月将尽时,张烽与皮定均在太行七分区驻地豫西林县合涧镇上庄举办了简单的战地婚礼。

  做了两个菜。一个炖肉,一个熬萝卜。婚礼的气氛有点过于严肃,大家都埋头吃饭。婚后3天,张烽回到离合涧镇八里的木篡村去了。她是那里征粮工作组的负责人。7月7日,日伪军突然对上庄发起攻击,开始对林县新区的大扫荡。皮定均率部血战数日,转移不知去向。张烽留在当地与干部群众坚持斗争半年之后,几经历险,到豫西当区委书记,才又和皮定均到一起。

  1946年中原突围前一个月,张烽和另外几名旅领导的爱人集体化装离开部队。这几个装作难民的女人一上路就被暗探盯住了。第二天,走到距离敌人封锁线还有7里路的地方,实是太累了,晚上便停下来休息。这时的张烽,已是怀孕7个月。半夜时,徐子荣政委的爱人孟松涛听到隔壁的特务们正在布置天亮如何抓她们,吓得一骨碌爬起来推醒了张烽。两个人紧张得大气不出。最后牙一咬,张烽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两个女人从后门跌跌撞撞跑了出去。一口气跑到我军的阵地上。见到皮定均,张烽眼里闪着泪花说:“你们把我们瞎送!差点叫人家抓了。”

  第一次没走出去。但皮定均下了决心,张烽还是得化装走。这已是中原部队主力突围前一周了。临别的晚上,两个人对将来的情况作了种种的设想。皮定均说,大家都胜利,4口人团圆。那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已有一岁多了,寄养在涉县老乡家里。还有张烽肚子里即将来到人间的第二个孩子。

  张烽说,我死了,华北还有个孩子。他和你,半家人在。

  皮定均说,我被打死了,有你和两个孩子在。

  如果两个都死了,还剩下华北的那个孩子在。

  也许这对他们是最后一些安慰。两个人都不再说话。望着低矮黑暗的屋顶和窗外漫无边际的黑暗。但突围之后出现了他们没有预料到的第五种结果,两个人都没死,但两个孩子全死了。

  第二天,张烽又一次化装上路了。皮定均交待了三个地方的地下党接头地点:郑州、开封、徐州,只要找到三个中的一个就可以,再通过地下党,或去山东,或去苏北。

  四、战机

  6月26日,皮旅主阵地上腾起了第一股浓烟。敌人的疯狂进攻终于开始了。

  这时中原部队主力已向西突围两天。两天,东面的十几万敌人按兵不动,他们被皮定均迷惑住了。他组织部队大摇大摆向东运动,晚上又悄悄撤下来,造成我军主力向东突围的假象。真的主力向西突围了,敌人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以为那是佯动。敌人严阵以待观望了两天,给皮旅争取了两天兵不血刃的宝贵时间。

  顶住敌人的攻击,对于皮旅来说并不是办不到的事。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3天阻击任务完成之后,怎样才能把部队收拢到一起,迅速跳出虎口。一个旅数千人二十多里宽的防守正面,怎么能一下子全收了回来?收回来以后又该怎样处置?

  为此,皮定均已是几天几夜没合眼了。他到底设想过多少种可能和方案,大慨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没向任何人透露。

  整个上午炮声隆隆,杀声震天。敌人潮水般涌上来,我军吼叫着冲下去。可是我们的反击部队刚一上山,敌人后脚又粘上来。敌人死死咬住不放这一支孤军。皮定均眉毛拧成一个疙瘩。时近中午,突然出现转机。天空中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罕见的狂风暴雨使整个世界变成一片混沌,几米之外难分你我。

  皮定均苦思不得千载难逢的机遇意外地来临了。毫不犹豫!果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是一位军事指挥者的天才。皮定均下令:

  “出击!把敌人赶得远一点,然后撤回来。前面留一个营。”

  狂风暴雨中滚动着冲锋的号声,枪声、炮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这一切似乎都是一瞬间的事。半个小时过后,厮杀的战场突然归于宁静。我们的战士,依照命令撤了。撤到哪里去,他们还不知道。

  五、边界

  张烽和护送她的皮旅政治部保卫干事李明祥走到解放区和蒋管区之间的界河之边。

  雨来了。他们躲进一间屋檐下避雨。这时来了几个人,盯着两个人看。张烽一见这目光,立即就想起上次化装逃跑的情形。李明祥是搞保卫工作的,毫不犹豫地拉起张烽就往回走。

  身后就响起了枪声。风雨下得急,大雨也帮助了他们。

  第二天夜里,区政府派了一位交通,帮助他们潜越。潜越被敌人发现是定抓无疑的。敌人防范得十分严密。但只有这一条路了。那位交通领着两个人在敌人的地堡间像游鱼一样穿来绕去,走了一夜,穿过层层工事构成的封锁线,来到敌人后方。张烽挺着大肚子又走了一个上午,到了信阳火车站。

  车就要开了,张烽看到许多没买到票的人都往车厢顶上爬,心一狠,也从两节车厢中间向几米高的车顶攀。至于她是怎样以怀孕八个月的身子爬上车顶的,事后连她自己也说不上来了。

  女儿却提前来到了人间。张烽早产了,孩子生在途中一户老乡的家里。她躺在炕上生起了病,打摆子,有时清醒,有时迷糊。

  这时,她开始无比怀念浴血奋战生死未卜的丈夫。

  六、胜利

  天将亮时,皮定均把他的队伍带到了刘家冲。一个仅有六户人家的小小山村,座落在离两条大公路咫尺之遥的大山坳里。而且它就在一旅驻地白雀园的鼻子底下。部队转了一夜,差几里路就回到驻地了。

  皮定均这一着是谁也想不到的。包括我们的战士和愚蠢的敌人。在这里守了若干天的一小队敌军昨天刚刚撤走,因为仗打起来了,他们认为这个小小的山坳在没有什么价值。这时7000人挤满了刘家冲的仅有房屋和山坡树林,隐蔽不动,原地休息,看着公路上追敌乱轰轰地一队又一队一车又一车从眼皮下面赶过去。
  28晨,皮旅7000人一起来到潢麻公路上。皮定均下令:“跑步通过!”

  前面是小界岭,河南和湖北交界的一座山峰,两省间的交通要道。敌人经营了数月之久的第一道封锁线,而这时成了一座空山———守敌都去“追”皮旅去了。皮旅如同检阅似地通过了第一道封锁线。

  7月9日,皮旅经过告别大别山的最后的殊死一战:青风岭之战,把千里大别山甩在身后。11日,冒着敌人的弹雨强渡大河磨子潭。跨过磨子潭,便是一马平川的皖中平原。

  皮定均的决心是五昼夜飞越皖中平原。

  在敌人还来不及反应、完不成层层包围的兵力部署时,皮旅五昼夜连续行军,不停顿,不宿营,飞越700里!就是皮定均的旋风战术。

  背包丢了。7000个背包,丢了整整一山沟。文件烧了,老马和伤病员精减了。部队出发了。

  绝对是一场生命的争夺战。许多人一面走路一面睡觉,一不留神就掉到了水田里。有的猛地醒来一摸前面没人,便赶紧追上去,结果把前头的人撞个跟头。骑在马上的扑通扑通往下掉;脚,直走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第五天下午,皮旅终于跨过了津浦铁路,进入解放区。跨越铁路的最后一战更为激烈。敌人的装甲列车派上了用场,与碉堡火力交叉射击,沿线敌人兵分五路,倾巢出动。千里突围的最后一仗。皮定均下了他整个突围途中最痛快的一道命令:“把炮弹、子弹全部打光,一发也不留!”

  中原突围,史之绝笔!

  1946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头条新闻:

  《突破蒋军包围追击中原东进我军一部胜利抵达苏皖边区》。

  文章刊载此胜利突围消息,并以“谨向皮定均将军所部致敬”为题发表社论:“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证明了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在求和平、求团结、求生存的铁的意志面前,反动派的包围阻击袭击困扰种种残忍阴谋,显得何等无能……”
纪念皮定均诞辰90周年座谈会侧记
2004年11月19日上午,由省新四军研究会、海峡都市报社主办,南京军区第二老干处、三山人文纪念园协办的“纪念皮定均诞辰90周年座谈会”,在福建日报社B座9楼顺利举行,省军区司令员张鹤田少将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当天,130多名与会人员中,有2名是现役少将,其他大部分是部队的离退休老同志,其中原军级以上的干部就有26人,据一位首长介绍  
,这是近年来在福州举行的类似活动中,原军级以上干部来得最齐的一次。在座谈会上,皮定均老同事、老部下的代表们,对皮司令光荣、英勇、传奇的一生进行了深情的回顾。现撷取座谈会里重现的一些精彩的、鲜为人知的历史镜头,整理成文字,以飨读者。
  关于功勋  皮定均是个常胜将军  张鹤田司令员在会上介绍,皮定均同志既是一员虎将又是一位儒将,毛主席曾给予高度评价:“皮有功,少晋中”。李先念称他“智勇兼优,光明磊落”,徐向前称他“多谋善断,英勇虎将”。  皮定均,1914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一个贫困家庭,要过饭,还给地主放过牛。自1928年投身革命后,从此戎马倥偬,征战祖国的大江南北,从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豫北、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从中原突围、淮海战役到解放福建屡建战功。1952年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再立新功。  朝鲜停战后,调入福建前线工作,为建设福建和巩固福建的海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1969年,皮定均同志又调往西北。1974年,皮再次调回福建工作,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直到1976年组织检查军事学习而以身殉职。  张司令员在会上说,召开大会纪念皮定均同志,研究他人生的光辉足迹,学习他不畏强敌敢打硬仗的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对于处在军事斗争第一线的福建省军区部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可能遭遇强敌干预的情况下,更要学习皮定均这种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军事斗争的准备工作。另外,皮定均那种深入群众、心系人民的工作作风,“积极带头参加地方的生产建设,农忙季节还亲自拿起镰刀为农民收割稻谷”树立起的良好军民关系,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发展。今后,我们力争多办一些得民心、顺民心、暖民意的好事实事,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用部队建设的优异成绩来告慰皮定均同志。  关于精神  战友亲人深情缅怀皮司令  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王直回忆说,他与皮定均同志共事十几年,他觉得皮司令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同志,工作认真、办事果断,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大家都非常敬仰皮的人格和品质。  原福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彭允太介绍说,皮司令有临危不惧的大将风范。1944年春,皮司令奉中央指示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然而,豫西的司令多如牛毛,各自拥兵自守,其中裴子明就是为首的一个地头蛇。为了团结、争取和改造裴共同抗日,皮司令冒着生命危险三次单刀赴会劝说裴,裴终于被皮的大义所打动,率部抗日。  原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叶汉林介绍说,皮司令作风俭朴,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化,连身体所需的医疗保健品都要自己掏钱买,每次下部队视察工作,总是坐一辆北京吉普,并且是轻车简从,他很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不轻易依赖部队领导的汇报。  原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马寅初介绍说,皮司令非常重视抓基层连队的后勤建设,他下部队时,随身带着铁锹、铁镐、锄头“三大件”,一到驻地就动手挖树坑、挖南瓜井,先做出示范,然后要求团、营、连干部用自己的工具照样去做。  皮定均20世纪60年代的秘书李正华回忆说,皮司令一生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崇高品德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皮旅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20世纪60年代就驻防在南京白水桥,他多次路过南京但他从没去过。他说,这些部队都是党的部队,又不是我个人的部队。  言传身教  既是严父又是慈父  皮定均的二儿子皮效农在座谈会上回忆说:“父亲是放牛娃出身的,没有太多的理论,但他的言传身教给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随父亲种树劳动,靠在树干上休息时,我随手摘下了小树上的几片树叶,父亲见到了,也不说话,他轻轻地扯了扯我的头发,说痛不痛,我说痛,他说,你把树叶摘了,树也会痛,只是它不会说话。这事对我印象极深,以后,我懂得了尊重自然、爱护生命。”  “父亲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影响了我们一辈子。平常在家庭生活中,只要他自己做错了事,他都会当着我们的面承认。对我们子女更是这样,做错了事,就要当面勇于承认错误。开始时,我们都会不好意思,脸憋得通红,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就感觉一旦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后,好像整个人就轻松了。”  爱兵如子  每到一处必有三问  与会的一些老同志在会后告诉记者,皮定均爱兵如子,视察部队必到基层,每到一处必有“三问”:一问战斗班战士,二问哨兵,三问炊事班。往往到了夜里十一二点,皮还要到战士宿舍去查铺。  1969年冬季新兵训练期间,当时皮定均刚到兰州军区不久,看到新战士没有穿上寒区冬服,不少人脸蛋冻得红红的。皮定均限令:“立即解决,晚上6时我来检查!”晚上,皮司令果然去检查了。看到新兵一个个穿得暖暖和和的,他笑了。  1946年千里突围路上,一天,皮定均突然发现警卫员赵元福光着脚跟在他后面。原来,赵元福的布鞋鞋底破了,把脚掌磨破了,露出了红肉芽,换上了双草鞋,但草鞋比布鞋硬,磨得更厉害,他火了,把脚上的草鞋甩掉了,干脆光着脚走路。皮弯下腰,仔细看看赵的脚,说:“你这小鬼真胡闹,不穿鞋子怎么走路?看磨得这个样子,成了‘泡兵司令’了!”皮脱下脚上的布鞋,给了赵,自己改穿草鞋。  胸怀百姓  怒问无为地方官员  李正华回忆说,1969年的一天,皮定均到甘肃张掖视察地形。见途中山穷水恶,颓垣破屋,心中很不是滋味。吉普车进山后,将军下车进山民家,屋里数妇人盘腿坐炕上,没有一人站起来迎接。看见将军到,遂用双手将衣襟拼命往下拉。炕上人均没有穿裤子。皮心里不悦,怒问地委书记:“看到了没有,你们这里的女人没有裤子穿。”地委书记答道:“这里的老百姓就是这个习惯。”皮大怒:“胡说!你家的女人有没有这个习惯?”书记无言以答。当晚回家后,皮翻箱倒柜,搜罗所有旧衣服与国家配发的全家人布票,嘱咐夫人张烽全部捐给张掖山民。  皮定均的夫人张烽回忆说,1953年夏,皮定均回到阔别24年的家乡。他们夫妇携带两个儿子回家,惊动了四乡八邻,父老乡亲探望者从早至晚,络绎不绝。皮一夜未眠。次日清晨,他断然率全家离乡返回。返回途中,遭遇大雨,山洪暴发险些把汽车冲走,他们一家被困在山中三天三夜。在归途中,皮一言未发,任凭张烽抱怨。后来,皮说,“我怎不想在家多住几日,但见与我一起参加革命者皆战死沙场,仅我一人生还,如何向死者家人交代,我的心里怎受得了?”  关于继承  尊重老干部学习老干部  皮定均的夫人张烽说,皮定均同志已经离开我们28年了,十分感谢海都报,在对省外一些媒体炒作的“皮定均遇难真相”虚假报道进行辟谣的同时,还牵头组织了这个大型的座谈会,大家在百忙中不辞劳累前来参加会议,他们一家深受感动。他们将继续以皮定均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并把他这种精神作为家族的财富代代相传下去。  海峡都市报社社长谢晶思介绍说,前不久,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和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对这次会议和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会议传达出一个强烈的声音,就是全社会都要营造一股尊重老干部,学习老干部,爱护老干部的风气。老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作风,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  今后,本报将尽我们所能,为老干部、老同志多做一些有益的事,用媒体的优势来发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尊重老干部,学习老干部,爱护老干部”的行列中来。
一些媒体转载了天津《蓝盾》杂志社2004年8月份刊登的一篇题为《空中惊魂》的报道,这篇文章虚构了“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中将在1975年为了给正在空中飞行的邓小平排险而壮烈牺牲”的历史故事,误导了许多不知情的读者。近日,皮定均将军的夫人———老八路、原福州军区司令部直工部副主任,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张烽同志说:“所谓的‘皮司令遇难真相’全都是作者凭空捏造一手炮制出来的,完全背离了历史的真实面目!”10月26日、27日,《海峡都市报》用大量篇幅刊发了当年事件真实的情况和各界对此的强烈反响。张烽同志的秘书王银茂同志特意为本报提供了事件详情,以正视听。
皮将军的夫人张烽同志说,1976年7月间,皮司令因长时间熬夜,患上了三种眼疾,其中一种是精神性青光眼,他做过手术刚出院时,正赶上东山岛三军演习,行前,他还曾看望过正在福州疗养的罗瑞卿同志,罗也希望他等眼睛完全康复后再开始工作,可是他身不由己地去了。谁知道不该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陪同前去的还有在南昌陆校工作的大儿子皮国宏和1968年就调任皮司令秘书的萧有明以及护士李克荣等。皮司令是1976年7月7日上午9时29分坐伊-14飞机从福州起飞,10时40分在漳州换乘米-8飞机去东山失事的。米-8型810号直升机是进口的,时间不到一年,才飞行315个小时,因战局需要,该机于5月19日调入福建参加演习,在漳州至东山至诏安这条航线上曾飞行10次,对这次预定的着陆点东山岛牛犊山曾4次降落,机长刘景管驾驶直升机飞过1000多个小时,能飞四种气象,是一级驾驶员,其他机组人员技术也都比较过硬。7月7日上午,漳州机场工作人员曾向原空八军副军长李振川报告,说气象不好不能飞,直升机团的汤怀礼副大队长也曾建议气象不好,执行专机的任务要慎重。而李振川当时拍板根据天气形势,临时规定了一条航行范围,只要云底高400米,没有从空中往地面打雷就可以飞行,并一面向调度室交代,一面改变了机组原先已经批准了的飞行高度为1200米的航线。改变后航线高度降为沿公路穿山能见飞行。在给机组宣布改变了的航线时,据当时在场的漳州站政委廖青林说,机长很犹豫,没有表态。李副军长接着说,你没有把握,我“压座”保险。机组就这样接受了任务,在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下,飞行了。10时40分,米-8飞机起飞后,至11时15分失事。其间,地面向空中联络三次:第一次10时58分,问高度多少?答,云下能见飞行;第二次11时06分,问高度多少?天气怎么样?答,天气很坏,正下大雨;第三次11时14分,问航向多少?答,90;又问到底多少?答,60。据出事现场捡到驾驶员的手表,指针停在11时15分上。毁机的地点是在漳浦县灶山。张烽老人动情地说:“皮司令已经牺牲28年了,但人们还是很怀念他。今年8月30日,天福集团投资80万元,花了半年时间,在漳诏高速公路旁的天福服务区石雕园里,建成一个占地30亩的皮定均将军纪念园,我还携子女参加了揭幕仪式,对此事我感到非常欣慰。”《蓝盾》杂志公开向皮定均夫人道歉    由天津日报集团主办的《蓝盾》杂志社,给本报(海峡都市报)寄来了2004年12月份的最新期刊,该刊全文转摘了本报2004年10月26日《谁在瞎编皮定均遇难真相?》一文。  该刊在编者按中写道:本刊2004年第8期的《空中惊魂》一文,涉及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将军的情节,系出于虚构的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不符。不论出于什么动机,历史不容虚构。作者以讹传讹和编者失察,都是不应该发生的错误。本刊已于2004年第10期作出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歉。为澄清真相,本期特转载《海峡都市报》10月26日《谁在瞎编皮定均遇难真相?》一文,以正视听。本刊感谢读者的批评指正,并向皮定均将军的夫人张烽同志及家属致深深的歉意。
听说皮定均是朱德的女婿啊:L
哈,兄弟我无知啊,愚昧到今天
所以说民间传说不可信哪!皮老虎几时和朱德搭上关系了!
家父当年曾经在皮旅服役十几年,幼时翻看皮旅的相关革命回忆录,就有皮老虎所写的著名的“铁流千里”和张烽写的怀着身孕辗转到解放区的回忆。还记得有88年上将王诚汉的“咸阳阻击”、武占魁的几篇战记。
谣言的威力不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