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医患关系叹息中走过 和谐之路仍漫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2:54:08
  岁末将至,按照惯例,某搜索网站将本年度社会话题排定座次,“医患关系”在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这4个字含义多多,其后缀接着这样的词:钢盔、“医闹”、停业、拘禁……每一个词的背后都是让人不安的事件。

  这一年,还有另一些词:“平安医院”,微笑服务,患者痊愈后的真诚感谢卡片……这无疑如冬日阳光,给医患关系的改善注入了希望和动力。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条漫长的路。在这条路上,医患双方别无选择,只有携手向前。

  走过,一声叹息
  一年前,深圳山厦医院的护士们戴着钢盔迎来了2007年,因为医患纠纷事态严重,这家医院的医务人员戴着口罩和钢盔面对病人就诊的照片,给新年留下了不和谐的画面。

  这起事件自然引起了医患关系的讨论,让人们再一次思考医患和谐的重要性,当时有乐观学者作出“否极泰来”的揣测,认为医患关系或许能够借助这次反思重新回暖。

  然而,医患关系并没有“高走”。继而“医闹”这个新词,开始频繁见诸报端。人们发现,一些人组成“团体”,少则十多人,多则上百人,在医院拉横幅、堵大门、烧纸钱甚至动粗,要求赔偿。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挑战。

  今年1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相继遭遇“医闹”,昆明警方对其中5名闹事者作出了拘留5天的治安处罚。这是昆明市警方首次处理“医闹”,尽管公安部门表示,处理医患纠纷并不像普通的治安案件那么简单,但是医务人员却视其为有效的保障。

  4月,福建省武夷山市医疗卫生系统14家医院,聘请公安局14位民警担任综治副院长;5月,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医生护士因为担心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向院长提出5条安保措施,其中包括申请警方驻院,戴头盔佩警棍上班。

  7月7日,就在民警进驻医院的武夷山市,当地妇幼保健院因为病人家属摆花圈、设灵堂,围堵医院而关门停业,住院病人全部转院。

  11月,悲剧再次上演,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护士被患者家属非法拘禁6小时。4名被非法拘禁的护士遭病人家属打骂,被罚跪。6小时之后,4名护士从被困的病房中被解救出来,其中3人已经昏迷。

  一家大型医院的院长长叹:“现在已经到了有史以来医患关系的最低点。”他不敢预言未来。而在另一家医院,刚刚歇班的护士谈起亲身经历的纠纷,竟泣不成声。

  路,还很漫长
  11月下旬,北京发生的“丈夫拒绝签字,产妇母子双亡”的事件中,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尚未出世的孩子悄然离世。而悲剧的男主角肖志军之所以如此坚持自己的意见,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不相信医生”。

  肖志军的不信任,或许不是孤立的现象。虽然人们公认医生工作很辛苦,但现今这个职业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今年5月,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公布其调查结果,超过半数患者在就医时对医生半信半疑,另外20%的患者认为“不相信,但有病没办法”。在同一项调查中,96%的医生感觉到病人不太信任自己。调查还显示,超过80%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有点紧张”、“很紧张”。有40%的医生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有点紧张”,57%的医生认为“很紧张”。

  和“七成患者就医时不相信医生或半信半疑”相对应的,是“八成以上的医生子女不愿意做医生”。近年来,在中国医师协会作过的两次调查中,八成以上的医生子女不愿意做医生。

  如今,现代医学高度扩展了“医患关系”的内涵,“医”已由医生、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病人扩展为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关系。原来的治病救人,如今有太多太复杂的利益纠葛掺杂其中——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没有解决,以药养医带来了医院逐利的冲动;医学科技发展使得医疗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费用的高涨;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医疗费用的支付成为生活中令人担忧的压力……种种矛盾最后集中到了医院,面对患者的医护人员首当其冲。一年来,医患关系的负面新闻让人们心生忧虑:医患和谐的路究竟在哪里?

  走脚下的路,向前方
  医患关系到底能不能成为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原来是没信心的,看了她的故事,才知道原来真有这样的真情。”一位年轻医生在读完陈海新的事迹后很是感慨。

  陈海新是上海一位普通的社区医生,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同时也赢得了人们对她发自内心的敬意。其实稍加留心,在我们身边,有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医务人员在默默地为创建和谐医疗的目标而努力。

  华益慰、乔淑萍、郝克强……这一连串的名字代表着医患关系中的理解、尊重、付出、奉献,意味着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平等的相互理解和依存。

  今年7月,卫生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着力点”放在了建立减少和有效化解医疗纠纷机制,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危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财产安全和破坏医疗秩序的行为等方面。同时,卫生部门还要教育医护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探索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并积极化解医疗纠纷,提高群众对医院的医疗服务综合满意率。

  在今年春季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指出,坚持依靠医务人员,依靠人民群众,以医患双方满意为目标,改善医患关系、提供满意服务贯穿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始终。

  实干半年,河北一家医院院长颇有感触:“构筑医患和谐,我们现在都强调,先从自己做起。”他们把服务重心放在细节上,要求医生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更细致。“这些措施的确有效果。”

  卫生部北京医院内科教授曾昭耆告诉记者,医生因患者而生、而成长,医学因疾病而发展,失去患者也就失去了医生生存的条件;而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没有医生的帮助,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就失去了有效的保障。可以说,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使者。医患关系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合则两利,失则两伤”。

  这是医患关系最为光明的箴言。2007年即将过去,无论是无奈还是悲哀或是充满信心。在路上,重要的是不放弃。

  
稿源: 健康报   编辑: 李娜岁末将至,按照惯例,某搜索网站将本年度社会话题排定座次,“医患关系”在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这4个字含义多多,其后缀接着这样的词:钢盔、“医闹”、停业、拘禁……每一个词的背后都是让人不安的事件。

  这一年,还有另一些词:“平安医院”,微笑服务,患者痊愈后的真诚感谢卡片……这无疑如冬日阳光,给医患关系的改善注入了希望和动力。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条漫长的路。在这条路上,医患双方别无选择,只有携手向前。

  走过,一声叹息
  一年前,深圳山厦医院的护士们戴着钢盔迎来了2007年,因为医患纠纷事态严重,这家医院的医务人员戴着口罩和钢盔面对病人就诊的照片,给新年留下了不和谐的画面。

  这起事件自然引起了医患关系的讨论,让人们再一次思考医患和谐的重要性,当时有乐观学者作出“否极泰来”的揣测,认为医患关系或许能够借助这次反思重新回暖。

  然而,医患关系并没有“高走”。继而“医闹”这个新词,开始频繁见诸报端。人们发现,一些人组成“团体”,少则十多人,多则上百人,在医院拉横幅、堵大门、烧纸钱甚至动粗,要求赔偿。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挑战。

  今年1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相继遭遇“医闹”,昆明警方对其中5名闹事者作出了拘留5天的治安处罚。这是昆明市警方首次处理“医闹”,尽管公安部门表示,处理医患纠纷并不像普通的治安案件那么简单,但是医务人员却视其为有效的保障。

  4月,福建省武夷山市医疗卫生系统14家医院,聘请公安局14位民警担任综治副院长;5月,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医生护士因为担心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向院长提出5条安保措施,其中包括申请警方驻院,戴头盔佩警棍上班。

  7月7日,就在民警进驻医院的武夷山市,当地妇幼保健院因为病人家属摆花圈、设灵堂,围堵医院而关门停业,住院病人全部转院。

  11月,悲剧再次上演,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护士被患者家属非法拘禁6小时。4名被非法拘禁的护士遭病人家属打骂,被罚跪。6小时之后,4名护士从被困的病房中被解救出来,其中3人已经昏迷。

  一家大型医院的院长长叹:“现在已经到了有史以来医患关系的最低点。”他不敢预言未来。而在另一家医院,刚刚歇班的护士谈起亲身经历的纠纷,竟泣不成声。

  路,还很漫长
  11月下旬,北京发生的“丈夫拒绝签字,产妇母子双亡”的事件中,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尚未出世的孩子悄然离世。而悲剧的男主角肖志军之所以如此坚持自己的意见,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不相信医生”。

  肖志军的不信任,或许不是孤立的现象。虽然人们公认医生工作很辛苦,但现今这个职业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今年5月,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公布其调查结果,超过半数患者在就医时对医生半信半疑,另外20%的患者认为“不相信,但有病没办法”。在同一项调查中,96%的医生感觉到病人不太信任自己。调查还显示,超过80%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有点紧张”、“很紧张”。有40%的医生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有点紧张”,57%的医生认为“很紧张”。

  和“七成患者就医时不相信医生或半信半疑”相对应的,是“八成以上的医生子女不愿意做医生”。近年来,在中国医师协会作过的两次调查中,八成以上的医生子女不愿意做医生。

  如今,现代医学高度扩展了“医患关系”的内涵,“医”已由医生、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病人扩展为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关系。原来的治病救人,如今有太多太复杂的利益纠葛掺杂其中——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没有解决,以药养医带来了医院逐利的冲动;医学科技发展使得医疗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费用的高涨;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医疗费用的支付成为生活中令人担忧的压力……种种矛盾最后集中到了医院,面对患者的医护人员首当其冲。一年来,医患关系的负面新闻让人们心生忧虑:医患和谐的路究竟在哪里?

  走脚下的路,向前方
  医患关系到底能不能成为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原来是没信心的,看了她的故事,才知道原来真有这样的真情。”一位年轻医生在读完陈海新的事迹后很是感慨。

  陈海新是上海一位普通的社区医生,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同时也赢得了人们对她发自内心的敬意。其实稍加留心,在我们身边,有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医务人员在默默地为创建和谐医疗的目标而努力。

  华益慰、乔淑萍、郝克强……这一连串的名字代表着医患关系中的理解、尊重、付出、奉献,意味着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平等的相互理解和依存。

  今年7月,卫生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着力点”放在了建立减少和有效化解医疗纠纷机制,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危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财产安全和破坏医疗秩序的行为等方面。同时,卫生部门还要教育医护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探索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并积极化解医疗纠纷,提高群众对医院的医疗服务综合满意率。

  在今年春季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指出,坚持依靠医务人员,依靠人民群众,以医患双方满意为目标,改善医患关系、提供满意服务贯穿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始终。

  实干半年,河北一家医院院长颇有感触:“构筑医患和谐,我们现在都强调,先从自己做起。”他们把服务重心放在细节上,要求医生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更细致。“这些措施的确有效果。”

  卫生部北京医院内科教授曾昭耆告诉记者,医生因患者而生、而成长,医学因疾病而发展,失去患者也就失去了医生生存的条件;而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没有医生的帮助,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就失去了有效的保障。可以说,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使者。医患关系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合则两利,失则两伤”。

  这是医患关系最为光明的箴言。2007年即将过去,无论是无奈还是悲哀或是充满信心。在路上,重要的是不放弃。

  
稿源: 健康报   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