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意大利军队在非洲:50万人被5万人追着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02:51
说到非洲战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德国的隆美尔元帅和他的非洲军团,他们的北非的战斗已经成为战争史上的传奇,想比之下,在德国介入以前的意大利人和英国的战斗却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像英国战史家李德·哈特所写的二战史对这些战斗也是一笔带过,我也从昨天在旧书市场里翻出来的破书里面才了解到里面的一些内容的。


意大利虽然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但由于国内长期的分裂使他在欧洲中一直处与落后的地位,但在侵略野心的驱使下,这个国家也加入了侵略非洲的行列。


1869年苏伊士运河还通后,意大利便开始在非洲进行扩张,16年后,马萨瓦被占领,同时意属索马里也慢慢发展起来,而在这两块殖民地中间的埃塞俄比亚自然也成为了意大利的下一个目标。但意大利却在随后的阿杜瓦战役中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侵略军全军尽墨,当时的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也被迫下台。


但随着全球政局的变化,在1911年,当时的英国和法国为了拉拢意大利便把的波黎里和昔兰尼加划做为意大利的势力范围,在一战结束后,这片土地就更名为现在的利比亚。当墨索里尼上台后,意大利又出兵占领了埃塞俄比亚。看起来意大利的东非帝国之梦快要实现了,但随后的二战很快就打碎了墨索里尼迷梦。


二战开始时意大利在非洲的部队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有约22万人,司令为奥斯塔公爵。而在北非另有25万人左右的军队集团,分为两个集团军。在西边,面对法属突尼斯方向的的黎波利塔尼亚,是第五集团军,辖第10军(第25博洛尼亚步兵师,第55萨沃纳步兵师,第60萨布拉查半摩托化步兵师)、第20军(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第61锡耶纳步兵师和第17帕维亚半摩托化步兵师)、第23军(辖第2利比亚师,第1黑衫师。在东边,面对埃及方向的昔兰尼加,集结了第十集团军,辖第21军(第62马尔马利卡步兵师,第63塞利内步兵师)、第22军(第64康坦扎罗步兵师,第1利比亚师,第4黑衫师)。此外还拥有七个土著营和两个伞兵营的部队以及“利比亚”坦克群。司令为巴尔波元帅,但这个倒霉的家伙在座飞机上任途中竟然被自己人的高射炮击落毙命,格拉齐亚尼元帅接替了他的职务。


而相比之下英军的兵力却级为薄弱,英军司令韦维尔手下只有第七装甲师,第四印度师的三分之二,新西兰师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14个英国营和两个皇家炮兵团,总兵力有5万人左右,他们是处在意大利军队的两面包围之中,而且当时的局势也不允许英国向非洲增兵。


但战争的进展却让所以的人都难以置信,1940年9月13日,墨索里尼命令格拉齐亚尼元帅,以第10集团军共7个师的兵力向埃及发起进攻。但英军一次出人意料的反击成功阻止了意大利人的前进,并为他们的后撤赢的了时间。而格拉齐亚尼这位熟悉沙漠战争的元帅在深如埃及约60英里后却因为后勤问题停止了前进。(格拉齐亚尼曾经镇压过利比亚的游击队,对与在沙漠中战斗他还是较有经验的)。


12月6日,得了增援的2.5万名英军从驻地出发,到9日拂晓,西迪巴拉尼战役正式开始,双方爆发了第一次坦克交战,意大利的薄皮坦克在英国的马蒂尔达面前不堪一击,但在尼贝瓦意大利军队进行了极为顽强的反抗,师团长马利蒂将军身先士卒,在他阵亡后意大利士兵们仍然顽强地抵抗着英军的进攻,但由于是仓促应战加上装甲方面的绝对劣势,到傍晚时分,英军还是占领了整个阵地,同时第七装甲旅从西面切断了沿地中海的公路,10日凌晨,英军在舰炮的火力支援下向西迪巴拉尼发起了进攻,这时的意大利人仿佛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战斗在10点就结束了,用英国人的话来说“被俘虏的意大利人占了有200多英亩的土地,以至与他们根本无法点清俘虏的人数”。

紧接着,韦维尔又将第16步兵师和第6澳大利亚师投入了追击,第四和第五印度师也很快加入了追击的行列,意大利人则是兵败如山倒,到12月15日结实,英军已经俘虏了3.8万名意大利人,而他们的损失则是:阵亡133人,受伤387人,失踪8人……


在41年4日,英军一路冲到了巴迪尔亚,5日,巴迪尔亚投降,俘敌45000人,缴获大炮462门,第二天,英军包围了托卜鲁克,战斗一直持续到1月22日,3万名意大利士兵交出了手中的武器,缴获大炮236门。


就这样,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联邦军队在6个星期里前进了200公里,攻占了两座港口,俘虏了113000名敌人,缴获845门火炮,摧毁380辆轻型和中型坦克。英军还摧毁了意大利564架飞机中的200架。英国方面则损失了80%的车辆,所有的步兵坦克及大部分的轻型和巡洋坦克。人员的损失为2000人,至此,意大利在北非已经是溃不成军了。


而在东非,1941年1月,普拉特将军,率领英印第4、第5师向卡萨拉的意军发起了猛攻并在19日占领了这座城市。同时在埃塞俄比亚还爆发了在英国人支持下的武装起义,在2月14日,英军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了基斯马尤,25日英军占领了摩加迪沙,缴获了包括40万加仑汽油在内的物资,到3月17日,意属索马里全部光复。在埃塞俄比亚的克伦,英军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在付出3000人伤亡的代价后才攻克了克伦,俘虏一万余人。同时另一支英联邦的小部队在一次突击中以135人死亡的代价俘虏了奥斯塔公爵和他手下的五万名士兵。意大利失去了在东非的所有殖民地。


1941年2月12日,隆美尔来到了的波黎里。


意大利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竟然败的如此之惨,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深究下去的话就会发现这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是战略上的两线作战问题,在英国人发起攻击的时候墨索里尼却在准备进攻希腊,他在边境上集结了37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三个摩托化步兵师,两个装甲师,三个快速师及战斗力强的几个步兵师,以及30000多辆摩托车辆,这绝对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把大量的机械化部队投如到多山的希腊战场,而在北非不要说是坦克,连汽车的数量也是严重不足。而在希腊的失败又使他无法增援北非。


其次在北非的士兵素质也相当的低下,两个集团军共拥有13个师17万人,但这些部队的实力参差不齐。黑衫师只有8000余人,而利比亚师里的大量土著兵员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些部队只有两个半摩托化师和坦克部队拥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机动能力,而其他的步兵由于长期和游击队作战(其实说是扫荡更合适点)平时疏与训练,已经根本不适应正规作战。而且由于殖民地的重点是在的黎波利方向,而且埃及和利比亚之间存在大量的沙漠地带,所以驻守西边的意大利军要大大强于东边的军队集团,而机动力极差的意大利人自然无法快速地调动军队,而这在沙漠作战中机会是致命的。如果在考虑上意大利军队的士气,那他们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实在是低的难以置信。


装备同样也是个问题,在北非的很多战斗中,舰炮火力能够彻底摧毁意大利人的阵地和他们的意志,而英国人还能利用海路在意大利人的后面进行登陆,而在陆地上意大利的L.3/35根本无法与英国的马蒂尔达对抗(就连后来的隆美尔也吃尽了这种坦克的苦头,后来还是用88炮解决了问题)。火炮方面,意大利当时甚至还装备着上个世纪的火炮,当时每个英国步兵师有75门25磅炮,而意大利师只有24门75毫米炮和12门100毫米炮。


以上种种因素的结合,最后使英国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说到非洲战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德国的隆美尔元帅和他的非洲军团,他们的北非的战斗已经成为战争史上的传奇,想比之下,在德国介入以前的意大利人和英国的战斗却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像英国战史家李德·哈特所写的二战史对这些战斗也是一笔带过,我也从昨天在旧书市场里翻出来的破书里面才了解到里面的一些内容的。


意大利虽然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但由于国内长期的分裂使他在欧洲中一直处与落后的地位,但在侵略野心的驱使下,这个国家也加入了侵略非洲的行列。


1869年苏伊士运河还通后,意大利便开始在非洲进行扩张,16年后,马萨瓦被占领,同时意属索马里也慢慢发展起来,而在这两块殖民地中间的埃塞俄比亚自然也成为了意大利的下一个目标。但意大利却在随后的阿杜瓦战役中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侵略军全军尽墨,当时的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也被迫下台。


但随着全球政局的变化,在1911年,当时的英国和法国为了拉拢意大利便把的波黎里和昔兰尼加划做为意大利的势力范围,在一战结束后,这片土地就更名为现在的利比亚。当墨索里尼上台后,意大利又出兵占领了埃塞俄比亚。看起来意大利的东非帝国之梦快要实现了,但随后的二战很快就打碎了墨索里尼迷梦。


二战开始时意大利在非洲的部队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有约22万人,司令为奥斯塔公爵。而在北非另有25万人左右的军队集团,分为两个集团军。在西边,面对法属突尼斯方向的的黎波利塔尼亚,是第五集团军,辖第10军(第25博洛尼亚步兵师,第55萨沃纳步兵师,第60萨布拉查半摩托化步兵师)、第20军(第27布雷西亚步兵师,第61锡耶纳步兵师和第17帕维亚半摩托化步兵师)、第23军(辖第2利比亚师,第1黑衫师。在东边,面对埃及方向的昔兰尼加,集结了第十集团军,辖第21军(第62马尔马利卡步兵师,第63塞利内步兵师)、第22军(第64康坦扎罗步兵师,第1利比亚师,第4黑衫师)。此外还拥有七个土著营和两个伞兵营的部队以及“利比亚”坦克群。司令为巴尔波元帅,但这个倒霉的家伙在座飞机上任途中竟然被自己人的高射炮击落毙命,格拉齐亚尼元帅接替了他的职务。


而相比之下英军的兵力却级为薄弱,英军司令韦维尔手下只有第七装甲师,第四印度师的三分之二,新西兰师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14个英国营和两个皇家炮兵团,总兵力有5万人左右,他们是处在意大利军队的两面包围之中,而且当时的局势也不允许英国向非洲增兵。


但战争的进展却让所以的人都难以置信,1940年9月13日,墨索里尼命令格拉齐亚尼元帅,以第10集团军共7个师的兵力向埃及发起进攻。但英军一次出人意料的反击成功阻止了意大利人的前进,并为他们的后撤赢的了时间。而格拉齐亚尼这位熟悉沙漠战争的元帅在深如埃及约60英里后却因为后勤问题停止了前进。(格拉齐亚尼曾经镇压过利比亚的游击队,对与在沙漠中战斗他还是较有经验的)。


12月6日,得了增援的2.5万名英军从驻地出发,到9日拂晓,西迪巴拉尼战役正式开始,双方爆发了第一次坦克交战,意大利的薄皮坦克在英国的马蒂尔达面前不堪一击,但在尼贝瓦意大利军队进行了极为顽强的反抗,师团长马利蒂将军身先士卒,在他阵亡后意大利士兵们仍然顽强地抵抗着英军的进攻,但由于是仓促应战加上装甲方面的绝对劣势,到傍晚时分,英军还是占领了整个阵地,同时第七装甲旅从西面切断了沿地中海的公路,10日凌晨,英军在舰炮的火力支援下向西迪巴拉尼发起了进攻,这时的意大利人仿佛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战斗在10点就结束了,用英国人的话来说“被俘虏的意大利人占了有200多英亩的土地,以至与他们根本无法点清俘虏的人数”。

紧接着,韦维尔又将第16步兵师和第6澳大利亚师投入了追击,第四和第五印度师也很快加入了追击的行列,意大利人则是兵败如山倒,到12月15日结实,英军已经俘虏了3.8万名意大利人,而他们的损失则是:阵亡133人,受伤387人,失踪8人……


在41年4日,英军一路冲到了巴迪尔亚,5日,巴迪尔亚投降,俘敌45000人,缴获大炮462门,第二天,英军包围了托卜鲁克,战斗一直持续到1月22日,3万名意大利士兵交出了手中的武器,缴获大炮236门。


就这样,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联邦军队在6个星期里前进了200公里,攻占了两座港口,俘虏了113000名敌人,缴获845门火炮,摧毁380辆轻型和中型坦克。英军还摧毁了意大利564架飞机中的200架。英国方面则损失了80%的车辆,所有的步兵坦克及大部分的轻型和巡洋坦克。人员的损失为2000人,至此,意大利在北非已经是溃不成军了。


而在东非,1941年1月,普拉特将军,率领英印第4、第5师向卡萨拉的意军发起了猛攻并在19日占领了这座城市。同时在埃塞俄比亚还爆发了在英国人支持下的武装起义,在2月14日,英军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了基斯马尤,25日英军占领了摩加迪沙,缴获了包括40万加仑汽油在内的物资,到3月17日,意属索马里全部光复。在埃塞俄比亚的克伦,英军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在付出3000人伤亡的代价后才攻克了克伦,俘虏一万余人。同时另一支英联邦的小部队在一次突击中以135人死亡的代价俘虏了奥斯塔公爵和他手下的五万名士兵。意大利失去了在东非的所有殖民地。


1941年2月12日,隆美尔来到了的波黎里。


意大利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竟然败的如此之惨,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深究下去的话就会发现这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是战略上的两线作战问题,在英国人发起攻击的时候墨索里尼却在准备进攻希腊,他在边境上集结了37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三个摩托化步兵师,两个装甲师,三个快速师及战斗力强的几个步兵师,以及30000多辆摩托车辆,这绝对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把大量的机械化部队投如到多山的希腊战场,而在北非不要说是坦克,连汽车的数量也是严重不足。而在希腊的失败又使他无法增援北非。


其次在北非的士兵素质也相当的低下,两个集团军共拥有13个师17万人,但这些部队的实力参差不齐。黑衫师只有8000余人,而利比亚师里的大量土著兵员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些部队只有两个半摩托化师和坦克部队拥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机动能力,而其他的步兵由于长期和游击队作战(其实说是扫荡更合适点)平时疏与训练,已经根本不适应正规作战。而且由于殖民地的重点是在的黎波利方向,而且埃及和利比亚之间存在大量的沙漠地带,所以驻守西边的意大利军要大大强于东边的军队集团,而机动力极差的意大利人自然无法快速地调动军队,而这在沙漠作战中机会是致命的。如果在考虑上意大利军队的士气,那他们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实在是低的难以置信。


装备同样也是个问题,在北非的很多战斗中,舰炮火力能够彻底摧毁意大利人的阵地和他们的意志,而英国人还能利用海路在意大利人的后面进行登陆,而在陆地上意大利的L.3/35根本无法与英国的马蒂尔达对抗(就连后来的隆美尔也吃尽了这种坦克的苦头,后来还是用88炮解决了问题)。火炮方面,意大利当时甚至还装备着上个世纪的火炮,当时每个英国步兵师有75门25磅炮,而意大利师只有24门75毫米炮和12门100毫米炮。


以上种种因素的结合,最后使英国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抢了个沙发啊!
意大利人二战的表现就不要提了,在北非就那个造成英国人小部队3000人伤亡的战斗相对顽强点,在东线除了萨伏依骑兵团曾经在斯大林格勒牛了一把其余是一败涂地。如果不计海空军的话,估计74A,5A,18A,N6A,N1A,加上个52A,7A,13A,什么的组织个国军精锐兵团就能扫了它。
在隆美尔非洲军团中的意大利军队,其表现应该说不算太差,相比较其他意大利部队而言。
以下摘自德国军歌《我们的隆美尔》,说明一些少部分意大利军队得到了德军官兵的信任。

我意大利伙伴一起前进
我们并肩作战分享胜利
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凯旋回到了德意志祖国
如果敌人子弹将我穿透
那么允许我安息在沙漠
伴着我的战鼓一起埋葬
和我们的隆美尔,向前!
意大利人的无能在隆美尔以少胜多屡战屡胜的对比下,自然更是难堪。
二战时的意军表现实在太:L ;funk
意大利就是个小丑。
不怕对手强就怕 队友无能
]]
意军还是比较幽默的,以前看过某随军记者(好像是德国人)写的东西,说意军进攻时用卡车拉着里程碑,每前进一段路程就立一个,用来炫耀功绩。路过一个小村落就往国内发捷报,声称XX大捷,并停下来授勋,好像占领了伦敦似的。结果约翰一反击,意军就顺着里程碑一路逃,英军就顺着里程碑一路追,谁也不会迷路了。:D :D :D
意军斗志本就不强,而且武器装备落伍很多是一战货,老莫宁可花钱去搞仪仗队造他的特大雕像却不愿多花钱给士兵更新装备。
偶老妈说意大利人就是下山摘桃子的。:D
意大利人的战斗力普遍低下,但是在某些方面战斗力可是欧洲一流啊
意大利在二战怎麽和老祖宗罗马军团相差那麽远 ?;funk

可爱的意大利人
原帖由 屠城校尉 于 2008-1-4 18:55 发表
意大利在二战怎麽和老祖宗罗马军团相差那麽远 ?;funk

罗马军团后期已经因沉迷于优裕的生活而废掉了,以致于打仗全靠花钱请雇佣军,被歌特人、日尔曼人和匈奴人轮番整得够呛,之后罗马人的后代似乎一直就不会打仗,至今好像也只有个加里波第上得了台面。
现意大利人是罗马+哥特+匈奴等等人的后裔;P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8-1-5 02:14 发表
现意大利人是罗马+哥特+匈奴等等人的后裔;P

就是,早混血N回了:D
原帖由 huangyj7 于 2008-1-5 00:15 发表

罗马军团后期已经因沉迷于优裕的生活而废掉了,以致于打仗全靠花钱请雇佣军,被歌特人、日尔曼人和匈奴人轮番整得够呛,之后罗马人的后代似乎一直就不会打仗,至今好像也只有个加里波第上得了台面。

不是还有种说法,因为他们大量使用铅皿,最后导致铅中毒,骨骼脆弱还顺带智力下降么= =!
不是铅作的器皿,而是铅质的输水管道……
意大利人的散漫是军队的大忌啊
原帖由 首长卡通猪 于 2008-1-24 08:06 发表
不是铅作的器皿,而是铅质的输水管道……

是,就是铅制的水管,但关键是骄奢淫欲的生活废了他们的斗志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8-1-5 02:14 发表
现意大利人是罗马+哥特+匈奴等等人的后裔;P

可这些祖宗都不是省油的灯啊,哪个不刁勇斗狠?可杂交出来的意大利人怎么就这么菜啊,说明了杂交也并不全培育优秀的品种。:D
MS在战时文件里,隆美尔对有些意大利部队还是有不少赞扬的,只是和隆美尔相比,他们就不是很能拿的出手了:handshake
不怕对手强就怕 队友无能
加里波第在下面一定很郁闷,好像在他死了之后意大利军队就没打地什么象样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