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新手机辐射标准”流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7:17:46
  在手机生产厂商和移动运营商看来,一场“灾难”被缓解了。

原定于今月提交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的《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被推迟讨论通过--主要原因是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还

在征求意见阶段”。国家标准委高新技术部主任王希林透露。而原定的征求意见最得截止时间是2002年2月20日。

意见稿规定手机的“SAR”值的标准是1w/kg体重,这是目前全世界最严厉的手机辐射标准(国际通行标准SAR值是2w/kg体重,美国规定的限值是1.6w/kg体重)

如果此标准获得通过并严格执行,那么约有40%手机由于辐射超标而将被禁止销售,中国移动和联通也不得不大规模增加移动基站的建设,以满足低辐射标准的要求。

三年始出意见槁

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管理电磁辐射,相关的管理和监督权控制在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和信息产业部手中,有关电磁辐射的国家管理标准有 GB 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等6个。

“电磁波不同程度地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电磁辐射已被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列入必须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国家标准委如是解释制定标准的理由。

3年前,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组织下,环保总局、卫生部、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和中电联等有关部门组成了一个工作组开始讨论方案。名为“电磁辐射暴获限值国家标准制定联合工作组”的委员会由24-26个专家组成。信产部和卫生部在该工作组中各占6个名额,环保总局等单位的专家人数不等,“很多部委的专家老是换来换去的,所以专家小组的人数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专家小组成员之一的王南介绍说。王是信息产业部通信计量中心和信息产业部泰尔实验室(信息产业部专门负责手机入网检验的部门,拥有国内仅有的一套电磁剂量评估测试系统,可以对手机对人体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的研究人员。

  专家小组的意见从一开始就不统一,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和中电联表示可以采用国际通行标准,这样有利于整个信息产业和广播电视业的发展;而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则针锋相对,希望对电磁辐射进行严格的限制,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专家的背后是系统的利益,信产部及广电总局显然不愿意因为这一超出“国标”的规定,影响到目前手机行业及广响视系统的正常运行;国家环保局和卫生部则要维护其本身的职能。

再加上一些部委的频繁换人。讨论进行得异常艰难,经过三年的讨价还价,去年底,意见稿最终被通过,2001年12月20日,国家标准委正式对外公布意见稿,首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压力,起来越大

意见稿公布以后,直接利益冲突的是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所以也有人把这个标准就直接叫做“新手机辐射标准”。

利益使得本已打得不可开交的手机生产厂商和移动运营商们有了“联手”的机会。手机厂商明白,他们可以在手机的性能,价格等层面上竞争,但是在安全标准的问题上,他们必须统一自己的声音,就像以前的烟草制造商在对待香烟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上一样,如果在安全上出了问题,那么将直接动摇整个行业的基础。

2001年1月24日--25日,由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牵头,召集了中国移动、联通、诺基亚、TCL、海尔等在厦门召开了“信息产业部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厦门研讨会”。这将会议主要是统一了信产部内部的意见--要求采用国际通行标准--并把这个意见反馈给国家标准委,“企业还是希望采用国际标准,国内企业更是如此。”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主任陈宇健说。

“现在经济只有全球化、标准统一才有效率,我们把微软、英特尔等全部赶出去,自己来造个电脑,那一定是一个二流产品,国产手机要壮大,只有与国际接轨。”陈宇健如此驳斥业界有人认为该标准可以限制外资厂商的发展,从而扶持国产手机厂商的想法。

由诺基亚、爱立信等手机生产厂商组成的移动通讯制造商论坛(MMF)频频活动:2001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手机辐射研讨会”,MMF派专家参加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2002年4月18号,MMF秘书长麦克.米利根亲自到北京参加“中欧信息社会合作论坛2002”会议,在会议上他表示希望中国政府最终能够采用国际通行标准--国际非电离性照射保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2w/kgw重的SAR值,“MMF同许多相关部门就一系列课题交换了看法。”麦克.米利根说。

“这个草案将严重影响中国电信基础设施和行业的发展,以及下一年移动电话技术的推出,并且不能带来任何安全方面的好处。”麦克.米利根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如是评价这一标准。

在MMF看来,如果该标准最终实施,那么根据中国草案标准制造的手机将无法在其他地方进行销售,此举将导致研发上的重复建设;同时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将需要数千个新基站以满足低辐射标准的要求(草案对基站的要求比ICNIRP标准严格4倍)。此前,移动和联通抱怨在大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合适的地点来部署基站,他们将在网络建设方面比海外运营商支付更多的费用,这也引起了香港股市和华尔街的关注,“这实际上是增加企业的无效投资,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陈宇健断言。

此后,事情进一步升级到外交层面,欧盟驻华大使高胜安表示曾建议中国政府采用ICNIRP标准,欧盟企业总署委员埃尔基.利卡宁4月中旬访问北京及上海时也曾向中方官员提及此事,在他们看来,这一标准有阻碍正常贸易的嫌疑--该标准将把大多数进口手机逐出中国市场。

除此之外,WTO标准协议要求成员国在确定特定产品技术规范时,尽可能使用现有的国际标准,如果跨国公司、欧盟和美国提出不满,中国需要向世界贸易组织解释原因,很显然,来自外部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如果前面是一个悬崖,在离悬崖100米的地方设置一个障碍即可,没必要在离悬崖200米甚至更远的地方设置障碍。”有业内人士如此看待该标准。

科学难题

关于手机是否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的问号一直没拉直。

严格的医学研究要耗费10年左右的时间,最终的研究结果要等3至4年以后才能出来,在“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制定联合工作组”里,一些赞成实施严格标准的专家也饱受困扰--他们目前拿不出确切的试验证据显示手机辐射在什么样的程度下会影响人体健康。

“手机辐射的危害是肯定有的,目前的研究证明长期使用手机、生病和怀孕期间使用手机对人体确实有影响。”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彭良斌教授表不。

权威医学杂志《The Lancet》的报告显示,使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受损、睡眠紊乱、头痛、癫痫及血压上升的现象,而儿童受影响的可能更大。

澳大利亚科学家法兰博士不久前在国际科学期刊《变异》,发表一篇手机致癌研究论文,确立全球首套“手机辐射产生‘热休克’蛋白质破坏细胞防御系统,引发癌症”理论,该研究首次确立手机辐射致癌科学论据。

这些试验结果遭到了来自手机生产厂商和一些研究机构的质疑,在提供给记者的材料中,MMF对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批驳:MMF引述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说没有科学研究表明国际安全准测范围内的手机辐射会造成人体热休克蛋白值过高。

“目前没有定论并不等于说没有问题,”彭良斌教授说,“从公众安全角度考虑标准应该严格一些。”

“这种恐惧是没有必要的。”几次参加ICNIRP会议的陈宇健说,在ICNIRP的地图上采用国际标准的欧美、香港等地标示的全是表示安全的绿色。

“就像以前的地震,大家都认为是什么鬼神作怪,欧洲和美国做了好几百项研究,花了近50年的时间来研究电磁辐射的影响。难道他们敢不注意公众的利益?”陈宇健反驳道,“科学有自己的规律,我们的研究才做了几年就提出这样的标准是不可思议的。

“业界意见太大的话、被动地执行。两三年以后还要改回来的。”陈宇健说。

资料:比吸收率(SAR)

现有的综合性国际标准规范了无线电波的辐射量,移动电话被设计为在限度之内操作。这些限度是由独立性科研机构,通过定期和全面的科研评估而制定的,该限制标准包括了大量可确保所有人安全(无论是其年龄和健康状况)安全界限。

移动电话的辐射量标准采用称作比吸收或SAR的测量单位,手机SAR值是在使用最高认可功率的情况下测得的,因此手机操作时的实际SAR等级要远低于测得的最高值。这是因为手机被设计为在多种功率等级中进行操作,它仅使使接驳网络所需的功率,因此,用户距离基站天线的位置越近,手机发出的功率就会越低。

不同类型移动电话的SAR等级可能会不同,但他们都需符合相关的无线电波辐射量限度。


稿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樊蕙在手机生产厂商和移动运营商看来,一场“灾难”被缓解了。

原定于今月提交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的《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被推迟讨论通过--主要原因是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还

在征求意见阶段”。国家标准委高新技术部主任王希林透露。而原定的征求意见最得截止时间是2002年2月20日。

意见稿规定手机的“SAR”值的标准是1w/kg体重,这是目前全世界最严厉的手机辐射标准(国际通行标准SAR值是2w/kg体重,美国规定的限值是1.6w/kg体重)

如果此标准获得通过并严格执行,那么约有40%手机由于辐射超标而将被禁止销售,中国移动和联通也不得不大规模增加移动基站的建设,以满足低辐射标准的要求。

三年始出意见槁

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管理电磁辐射,相关的管理和监督权控制在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和信息产业部手中,有关电磁辐射的国家管理标准有 GB 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等6个。

“电磁波不同程度地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电磁辐射已被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列入必须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国家标准委如是解释制定标准的理由。

3年前,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组织下,环保总局、卫生部、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和中电联等有关部门组成了一个工作组开始讨论方案。名为“电磁辐射暴获限值国家标准制定联合工作组”的委员会由24-26个专家组成。信产部和卫生部在该工作组中各占6个名额,环保总局等单位的专家人数不等,“很多部委的专家老是换来换去的,所以专家小组的人数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专家小组成员之一的王南介绍说。王是信息产业部通信计量中心和信息产业部泰尔实验室(信息产业部专门负责手机入网检验的部门,拥有国内仅有的一套电磁剂量评估测试系统,可以对手机对人体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的研究人员。

  专家小组的意见从一开始就不统一,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和中电联表示可以采用国际通行标准,这样有利于整个信息产业和广播电视业的发展;而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则针锋相对,希望对电磁辐射进行严格的限制,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专家的背后是系统的利益,信产部及广电总局显然不愿意因为这一超出“国标”的规定,影响到目前手机行业及广响视系统的正常运行;国家环保局和卫生部则要维护其本身的职能。

再加上一些部委的频繁换人。讨论进行得异常艰难,经过三年的讨价还价,去年底,意见稿最终被通过,2001年12月20日,国家标准委正式对外公布意见稿,首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压力,起来越大

意见稿公布以后,直接利益冲突的是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所以也有人把这个标准就直接叫做“新手机辐射标准”。

利益使得本已打得不可开交的手机生产厂商和移动运营商们有了“联手”的机会。手机厂商明白,他们可以在手机的性能,价格等层面上竞争,但是在安全标准的问题上,他们必须统一自己的声音,就像以前的烟草制造商在对待香烟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上一样,如果在安全上出了问题,那么将直接动摇整个行业的基础。

2001年1月24日--25日,由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牵头,召集了中国移动、联通、诺基亚、TCL、海尔等在厦门召开了“信息产业部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厦门研讨会”。这将会议主要是统一了信产部内部的意见--要求采用国际通行标准--并把这个意见反馈给国家标准委,“企业还是希望采用国际标准,国内企业更是如此。”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主任陈宇健说。

“现在经济只有全球化、标准统一才有效率,我们把微软、英特尔等全部赶出去,自己来造个电脑,那一定是一个二流产品,国产手机要壮大,只有与国际接轨。”陈宇健如此驳斥业界有人认为该标准可以限制外资厂商的发展,从而扶持国产手机厂商的想法。

由诺基亚、爱立信等手机生产厂商组成的移动通讯制造商论坛(MMF)频频活动:2001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手机辐射研讨会”,MMF派专家参加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2002年4月18号,MMF秘书长麦克.米利根亲自到北京参加“中欧信息社会合作论坛2002”会议,在会议上他表示希望中国政府最终能够采用国际通行标准--国际非电离性照射保护委员会(ICNIRP)规定的2w/kgw重的SAR值,“MMF同许多相关部门就一系列课题交换了看法。”麦克.米利根说。

“这个草案将严重影响中国电信基础设施和行业的发展,以及下一年移动电话技术的推出,并且不能带来任何安全方面的好处。”麦克.米利根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如是评价这一标准。

在MMF看来,如果该标准最终实施,那么根据中国草案标准制造的手机将无法在其他地方进行销售,此举将导致研发上的重复建设;同时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将需要数千个新基站以满足低辐射标准的要求(草案对基站的要求比ICNIRP标准严格4倍)。此前,移动和联通抱怨在大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合适的地点来部署基站,他们将在网络建设方面比海外运营商支付更多的费用,这也引起了香港股市和华尔街的关注,“这实际上是增加企业的无效投资,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陈宇健断言。

此后,事情进一步升级到外交层面,欧盟驻华大使高胜安表示曾建议中国政府采用ICNIRP标准,欧盟企业总署委员埃尔基.利卡宁4月中旬访问北京及上海时也曾向中方官员提及此事,在他们看来,这一标准有阻碍正常贸易的嫌疑--该标准将把大多数进口手机逐出中国市场。

除此之外,WTO标准协议要求成员国在确定特定产品技术规范时,尽可能使用现有的国际标准,如果跨国公司、欧盟和美国提出不满,中国需要向世界贸易组织解释原因,很显然,来自外部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如果前面是一个悬崖,在离悬崖100米的地方设置一个障碍即可,没必要在离悬崖200米甚至更远的地方设置障碍。”有业内人士如此看待该标准。

科学难题

关于手机是否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的问号一直没拉直。

严格的医学研究要耗费10年左右的时间,最终的研究结果要等3至4年以后才能出来,在“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制定联合工作组”里,一些赞成实施严格标准的专家也饱受困扰--他们目前拿不出确切的试验证据显示手机辐射在什么样的程度下会影响人体健康。

“手机辐射的危害是肯定有的,目前的研究证明长期使用手机、生病和怀孕期间使用手机对人体确实有影响。”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彭良斌教授表不。

权威医学杂志《The Lancet》的报告显示,使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受损、睡眠紊乱、头痛、癫痫及血压上升的现象,而儿童受影响的可能更大。

澳大利亚科学家法兰博士不久前在国际科学期刊《变异》,发表一篇手机致癌研究论文,确立全球首套“手机辐射产生‘热休克’蛋白质破坏细胞防御系统,引发癌症”理论,该研究首次确立手机辐射致癌科学论据。

这些试验结果遭到了来自手机生产厂商和一些研究机构的质疑,在提供给记者的材料中,MMF对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批驳:MMF引述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说没有科学研究表明国际安全准测范围内的手机辐射会造成人体热休克蛋白值过高。

“目前没有定论并不等于说没有问题,”彭良斌教授说,“从公众安全角度考虑标准应该严格一些。”

“这种恐惧是没有必要的。”几次参加ICNIRP会议的陈宇健说,在ICNIRP的地图上采用国际标准的欧美、香港等地标示的全是表示安全的绿色。

“就像以前的地震,大家都认为是什么鬼神作怪,欧洲和美国做了好几百项研究,花了近50年的时间来研究电磁辐射的影响。难道他们敢不注意公众的利益?”陈宇健反驳道,“科学有自己的规律,我们的研究才做了几年就提出这样的标准是不可思议的。

“业界意见太大的话、被动地执行。两三年以后还要改回来的。”陈宇健说。

资料:比吸收率(SAR)

现有的综合性国际标准规范了无线电波的辐射量,移动电话被设计为在限度之内操作。这些限度是由独立性科研机构,通过定期和全面的科研评估而制定的,该限制标准包括了大量可确保所有人安全(无论是其年龄和健康状况)安全界限。

移动电话的辐射量标准采用称作比吸收或SAR的测量单位,手机SAR值是在使用最高认可功率的情况下测得的,因此手机操作时的实际SAR等级要远低于测得的最高值。这是因为手机被设计为在多种功率等级中进行操作,它仅使使接驳网络所需的功率,因此,用户距离基站天线的位置越近,手机发出的功率就会越低。

不同类型移动电话的SAR等级可能会不同,但他们都需符合相关的无线电波辐射量限度。


稿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樊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