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神秘的蒙慎苗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38:50
古老神秘的蒙慎苗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5 15:02:20  


神秘的“尤最”大印。
  贵州省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交界处,以镇宁自治县革利乡为中心,在方圆600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居住着一支25000多人的神秘苗族,他们自称“蒙慎”,意为遗留下来的意思,当地人称为“古董苗”,意为古代就居住在这个地方。他们有独特的头饰、服饰、裙饰,有独特的口头文学、古歌、乐曲和舞蹈,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千百年来他们坚信自己就是夜郎王的后裔,他们不信神,他们称夜郎竹王就是他们的老祖宗。这里的男性成人时都要举行仪式供竹王,死时用供的竹片陪葬,否则归不了宗庙。至今老百姓家里还用竹块束成夜郎竹王的“偶像”祭供在楼上。  

  63岁的杨文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的江龙。据他说,小时候他见到村子边有一个“尤最”(音译,意为竹王)祠堂,大人们每年都要带着孩子去拜奉祖宗“尤最”,这里是深山老林,不与外人通婚。小时候听长辈讲,老祖公“尤最”有个“尤最”大印,只传长房,别人不能见。在镇宁革利、江龙一带,还有规模宏大的“尤最郎”(音译,意为竹王城),这座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古城,传说是当时祖宗看中的地,但因只找到99口井,不满百口而放弃建城,只剩个雏形。在竹王祠左边有一个村寨,苗语叫“雷郎”,还有古代石砌的城墙等建筑遗址。右边有一个村寨苗语叫“猛隆”,意为营屯;杨柳村革缀坡背后有一个天然洞穴,传说是三国时代孟获居住过的地方,杨柳坝营屯传说叫孟获屯,而这里的人们传说是孟获这个部族的十四代孙……  
  
  ●“尤最”大印祖上秘传而来  

  1973年,杨文金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图书馆里见到了有关夜郎王“多同”的记载,他隐隐感觉到这个夜郎王“多同”与自己的民族有着某种联系;1979年,他任江龙区长,在搬家的时候,二哥根据世代传下来的习俗,恭请“尤最”供奉在新房,这个场景给杨文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杨文金开始着迷于研究自己的民族。1983年,长房堂兄悄悄到他家,向他展示了一枚青铜印,这枚青铜印是他长房堂兄祖祖辈辈秘传下来的,一代只传一人。长房堂兄告诉杨文金:“我们一辈是夜郎王‘多德’的第75代子孙,这就是‘夜郎王大印’。”  

  只见这枚青铜大印面为方形,边长为5.5厘米,厚1.5厘米,高3.8厘米。印面阳刻图文,中央有一图形,似人非人的蝴蝶图案;环绕图形有三排文字,似篆非篆,大印上有长方形印把,把高6.5厘米,把上阴刻有一个“上”字形的图案。左侧是一个人名,有两个“王”字分别在图案的上下方,末尾的字似为篆体“总印”。印面下方左右有“多德”二字;上下各有两个“王”字,印中间有28个圆圈符号围绕着蝴蝶。  

  2002年,杨文金拿着这枚印找到贵州省苗族协会,希望有关专家予以鉴定。该协会会长李定贵看过大印后,专门找印件专家、苗族方面专家和社科院、高校的专家一起研究,但都没能破译大印上的文字、图案及符号。2004年,李定贵建议杨文金公布大印,让更多的专家一起辨认。关于青铜大印的报道很快见报并引起省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  

  不久,几位安顺专家得出结论:这不是夜郎王印,是道教的灵符,此结果在当地媒体公布。  

  后杨文金通过朋友介绍,先后找到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北京等地的专家,想得到多方的研究结果。可过了近一年,依然没有任何消息。2005年杨文金找到曾破译“红崖天书”的上海专家林国恩先生。经过近10个月的潜心研究,林国恩致电杨文金称已能解读大印上的那些文字、符号和图案。  

  林国恩如此解释:大印下方左右两个文字为“多德”,也即夜郎王的名字,与蒙慎苗族流传着祖先“竹王”叫“多德”相吻合,“多德”即是《史记•西南夷列传》上记载的夜郎王“多同”,古代“多德”与“多同”的音相近。上面的“王”字代表夜郎国的创始人夜郎王;下面的“王”字为世袭王位。传说远古时期蒙正苗族崇拜蝴蝶,因此,夜郎王在自制夜郎王印时就把蝴蝶图像摆在王印中间,作为民族的标志。夜郎王逝世后,后裔为了纪念他才由崇拜蝴蝶转向崇拜“竹王”。现在蒙正苗族虽不崇拜蝴蝶了,但妇女衣服上还绣着蝴蝶纹饰。在蝴蝶中心一个圆圈代表夜郎王,寓意国家政权以他为中心;下面王字上的3个圆圈,代表夜郎王的三个儿子。在夜郎王四方的24个圆圈,代表着当时夜郎国所属的24个部落联盟。印面上长线短线均由夜郎王为中心引出,表示各部落联盟的隶属及区域界限。林国恩的结论为:这就是夜郎王自制的大印。  

  此后,杨文金又辗转找到北京市文物局研究馆员、从事文物鉴定工作38年的文物鉴定专家孙晓虹,请其为这枚青铜大印进行断代。2007年5月26日,孙晓虹得出结论:此印为汉代(少数民族地区)合金铜铸文物。  

  与此同时,专门研究贵州史的贵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田玉隆已数次赴镇宁,对这支苗族同胞的图腾、生活习俗以及居住地的各种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这支苗族属于夜郎王室的后裔。  

  ●我们的宝贝我们自己保管  

  在林国恩先生拿出自己对大印的解读思路后,族人们更是把这枚大印奉为祖先流传下来的无价之宝。今年6月,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蒙慎”苗族革利地区全族代表在镇宁召开会议,对保管这枚夜郎王印达成协议:该印由革利地区苗族自行保管;保管人必须按照会议决议执行,不准外传、典当、出卖。  

  “这枚王印十个亿也不能卖。”目前,这枚夜郎王印送到北京保管。镇宁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狄安臣说,夜郎古国位于镇宁,如果这一研究成果得到确认,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镇宁也将尽力实现对古夜郎文化和遗址的整体开发。  

  镇宁自治县江龙镇一带自称为夜郎竹王后裔的苗族同胞将“夜郎王印”的知识产权等作为合作参股股份,与英国莱蔓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据悉,该公司拟投入约1.7亿元人民币,首先将对夜郎竹王祠进行修复,修建夜郎竹王陈列室,再逐步开发夜郎文化产品。(来源:贵州商报)
古老神秘的蒙慎苗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5 15:02:20  

神秘的“尤最”大印。  贵州省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交界处,以镇宁自治县革利乡为中心,在方圆600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居住着一支25000多人的神秘苗族,他们自称“蒙慎”,意为遗留下来的意思,当地人称为“古董苗”,意为古代就居住在这个地方。他们有独特的头饰、服饰、裙饰,有独特的口头文学、古歌、乐曲和舞蹈,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千百年来他们坚信自己就是夜郎王的后裔,他们不信神,他们称夜郎竹王就是他们的老祖宗。这里的男性成人时都要举行仪式供竹王,死时用供的竹片陪葬,否则归不了宗庙。至今老百姓家里还用竹块束成夜郎竹王的“偶像”祭供在楼上。  

  63岁的杨文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的江龙。据他说,小时候他见到村子边有一个“尤最”(音译,意为竹王)祠堂,大人们每年都要带着孩子去拜奉祖宗“尤最”,这里是深山老林,不与外人通婚。小时候听长辈讲,老祖公“尤最”有个“尤最”大印,只传长房,别人不能见。在镇宁革利、江龙一带,还有规模宏大的“尤最郎”(音译,意为竹王城),这座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古城,传说是当时祖宗看中的地,但因只找到99口井,不满百口而放弃建城,只剩个雏形。在竹王祠左边有一个村寨,苗语叫“雷郎”,还有古代石砌的城墙等建筑遗址。右边有一个村寨苗语叫“猛隆”,意为营屯;杨柳村革缀坡背后有一个天然洞穴,传说是三国时代孟获居住过的地方,杨柳坝营屯传说叫孟获屯,而这里的人们传说是孟获这个部族的十四代孙……  
  
  ●“尤最”大印祖上秘传而来  

  1973年,杨文金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图书馆里见到了有关夜郎王“多同”的记载,他隐隐感觉到这个夜郎王“多同”与自己的民族有着某种联系;1979年,他任江龙区长,在搬家的时候,二哥根据世代传下来的习俗,恭请“尤最”供奉在新房,这个场景给杨文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杨文金开始着迷于研究自己的民族。1983年,长房堂兄悄悄到他家,向他展示了一枚青铜印,这枚青铜印是他长房堂兄祖祖辈辈秘传下来的,一代只传一人。长房堂兄告诉杨文金:“我们一辈是夜郎王‘多德’的第75代子孙,这就是‘夜郎王大印’。”  

  只见这枚青铜大印面为方形,边长为5.5厘米,厚1.5厘米,高3.8厘米。印面阳刻图文,中央有一图形,似人非人的蝴蝶图案;环绕图形有三排文字,似篆非篆,大印上有长方形印把,把高6.5厘米,把上阴刻有一个“上”字形的图案。左侧是一个人名,有两个“王”字分别在图案的上下方,末尾的字似为篆体“总印”。印面下方左右有“多德”二字;上下各有两个“王”字,印中间有28个圆圈符号围绕着蝴蝶。  

  2002年,杨文金拿着这枚印找到贵州省苗族协会,希望有关专家予以鉴定。该协会会长李定贵看过大印后,专门找印件专家、苗族方面专家和社科院、高校的专家一起研究,但都没能破译大印上的文字、图案及符号。2004年,李定贵建议杨文金公布大印,让更多的专家一起辨认。关于青铜大印的报道很快见报并引起省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  

  不久,几位安顺专家得出结论:这不是夜郎王印,是道教的灵符,此结果在当地媒体公布。  

  后杨文金通过朋友介绍,先后找到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北京等地的专家,想得到多方的研究结果。可过了近一年,依然没有任何消息。2005年杨文金找到曾破译“红崖天书”的上海专家林国恩先生。经过近10个月的潜心研究,林国恩致电杨文金称已能解读大印上的那些文字、符号和图案。  

  林国恩如此解释:大印下方左右两个文字为“多德”,也即夜郎王的名字,与蒙慎苗族流传着祖先“竹王”叫“多德”相吻合,“多德”即是《史记•西南夷列传》上记载的夜郎王“多同”,古代“多德”与“多同”的音相近。上面的“王”字代表夜郎国的创始人夜郎王;下面的“王”字为世袭王位。传说远古时期蒙正苗族崇拜蝴蝶,因此,夜郎王在自制夜郎王印时就把蝴蝶图像摆在王印中间,作为民族的标志。夜郎王逝世后,后裔为了纪念他才由崇拜蝴蝶转向崇拜“竹王”。现在蒙正苗族虽不崇拜蝴蝶了,但妇女衣服上还绣着蝴蝶纹饰。在蝴蝶中心一个圆圈代表夜郎王,寓意国家政权以他为中心;下面王字上的3个圆圈,代表夜郎王的三个儿子。在夜郎王四方的24个圆圈,代表着当时夜郎国所属的24个部落联盟。印面上长线短线均由夜郎王为中心引出,表示各部落联盟的隶属及区域界限。林国恩的结论为:这就是夜郎王自制的大印。  

  此后,杨文金又辗转找到北京市文物局研究馆员、从事文物鉴定工作38年的文物鉴定专家孙晓虹,请其为这枚青铜大印进行断代。2007年5月26日,孙晓虹得出结论:此印为汉代(少数民族地区)合金铜铸文物。  

  与此同时,专门研究贵州史的贵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田玉隆已数次赴镇宁,对这支苗族同胞的图腾、生活习俗以及居住地的各种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这支苗族属于夜郎王室的后裔。  

  ●我们的宝贝我们自己保管  

  在林国恩先生拿出自己对大印的解读思路后,族人们更是把这枚大印奉为祖先流传下来的无价之宝。今年6月,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蒙慎”苗族革利地区全族代表在镇宁召开会议,对保管这枚夜郎王印达成协议:该印由革利地区苗族自行保管;保管人必须按照会议决议执行,不准外传、典当、出卖。  

  “这枚王印十个亿也不能卖。”目前,这枚夜郎王印送到北京保管。镇宁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狄安臣说,夜郎古国位于镇宁,如果这一研究成果得到确认,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镇宁也将尽力实现对古夜郎文化和遗址的整体开发。  

  镇宁自治县江龙镇一带自称为夜郎竹王后裔的苗族同胞将“夜郎王印”的知识产权等作为合作参股股份,与英国莱蔓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据悉,该公司拟投入约1.7亿元人民币,首先将对夜郎竹王祠进行修复,修建夜郎竹王陈列室,再逐步开发夜郎文化产品。(来源:贵州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