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民族英雄阎应元殉国360周年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46:49
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江阴,与扬州、嘉定这些重镇比,不过是一座小小的要塞,全城仅九万多人。被百姓们推举为守城统帅的阎应元既无一品大学士史可法的十万大军,又无三品通政使侯峒曾的地位显赫,但他居然应全城百姓重托,于二十四万清兵的大炮、强弩之下,担当起了九万平民百姓的指挥官。在八十一天的血战中,阎应元与全城百姓同仇敌忾,击毙鞑靼七万五千余人,其中三位王爷、十八位大将。阎典史几乎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所有计谋,诈降、设伏、火攻、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声东击西、夜袭敌营、城头楚歌,居然连人体炸弹也用上了。阎应元招募自愿老者出城诈降,将炸药放在装银两的木桶夹层中,献纳时引燃导火索,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与清军王爷一、上将三及三千贼寇玉石俱焚,清军不得不三军挂孝。破城之日,阎应元身中数箭投水自尽,被清兵拉出水面后刺断胫骨令其下跪,他倒地后膝盖不弯直至气绝。有人统计,江阴小城,城内被屠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被杀者七万五千余众,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阎应元临终前一日,在江阴城楼上留有一首绝命联,说的就是“宁愿留忠发,不肯剃女干头,穿戴汉服死,不做旗装奴”的夙愿: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让我们来重温360年前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吧!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江阴降清,清知县方亨继任,循例颁布剃发令。阴历六月二十八日市民请愿留发留衣冠。方亨破口大骂。众人大怒,骂道:“你身为中国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鞑靼知县,不知道羞耻吗?”方亨羞愧不已,暂停所议。此后,方亨召集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会于文庙。众人问道:“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发了。”众人道:“发可不剃吗?”方亨道:“这是满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了。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我中国男儿岂可失身!!”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江阴义民正式反清复国。江阴百姓起义的消息传开后,鞑清常州知府宗灏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被江阴义民歼灭于秦望山下。江阴军民在陈明遇的带领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军的进  攻

    闰六月二十一,鞑清贝勒博洛命汉 奸奴 才刘良佐统重兵包围江阴城,二十四日,刘良佐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进。江阴军民公议后,回书拒绝。刘良佐见劝降无效,便四处捕杀城外义兵,企图断绝城内军民外援。七月初一日,开始攻城。城中严密防御,清兵箭如雨注,城上的人一手拿锅盖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十万。江阴形势的日益严峻,陈明遇虽忠肝义胆,却自感缺乏军事组织才能,于是想起了智勇双全的前典吏阎应元。陈明遇专门委派十六人连夜出城,到阎应元住所请他出山,应元道:“你们能从我则可。不然,不为你们主持。”众人道:“敢不惟命是听?”九日,阎应元带领江阴城祝塘少年六百人,执械入城。入城后,阎应元立即把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任守北门。他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 肃清内奸。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十一日,清寇攻打阎应元镇守的北门,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寇不敢接近。主帅刘良佐大怒,命令上将九员先驾云梯上城,城上以长枪刺之,上将五死四伤,有的身中三箭,有的被劈去头颅,有的堕下摔成残废,有的被火箭烧死。主帅更怒,传令十营内选猛将几员,步军三万,扎云梯十张,来日分十处上城,如有退者立斩。次日,清寇仍攻北门,城外放炮呐喊,三万军造浮桥十条,一齐渡过外城河,分十处登云梯上城。阎应元指挥城上用砖石掷下,以长枪拒敌;一时间乱石纷飞,炮火连绵,双方死亡不计其数。某满 人大将自恃勇猛,穿着三层甲,腰悬两把刀,背背两把刀,手执双把刀,亲登云梯,跨上城垛,执刀乱砍。城上守军用棺木抵挡,以枪刺其身,竟不能入。有人喊道:“刺他的脸。”于是众人纷纷刺其面,一汤姓童子,持铁钩镰,用力钩断其喉管,竹匠姚迩割下他的头,满将身子堕落城下。清寇齐来抢尸,城上梆鼓齐鸣,砖石小箭如雨点,清寇又伤亡千余人。 刘良佐命令军士索那满将的头,阎应元不允。刘良佐愿意用银赎买,命人将银当面装入银鞘吊入城。又命军士于城下哀号:“还我将军的头!”阎应元让人以蒲包裹一黄狗头,掷还之,将满将的头悬在城上。刘良佐亲自带人在城下苦苦哀求,方把头扔下。清寇拿了头回去,与身缝合,挂孝三日。阎应元击退了北城的攻击,但知道不日清兵必有更大规模的攻击。于是积极铸造守城工具,招青阳弩王黄鸣岗等千余人,入城造小弩千张、小箭数万枝,分派给守城军士。又用季从孝所合火药敷在箭头上射人,见血立死。弩长尺余,箭长五寸,百步之外,皆可命中目标。又从狱中放出陈瑞之子,令他制造火砖、木铳。火砖广三四寸许,着人即烧,木铳类银鞘,长三尺五寸、广二三寸,木制,中间藏有火药,敌人到来时,投下,机关暴发木壳崩裂,铁菱角飞出,触人即死。阎应元还亲自制造挝弩,用一块铁,边上造几个钩子,后面栓着棉绳,抛出勾住敌人,近前斩之。又模仿旧制,制造火球、火箭之类,无不精巧绝妙。所以清寇虽多,每每望城兴叹,战栗无人色。即使是满洲兵将也闻之胆落,每次攻城下来都要为幸免不死而大肆庆祝。

    清寇攻城不利,又起劝降之念。刘良佐亲作《劝民歌》,希望江阴投降,阎应元不从。于是清寇在城下搭建牛皮帐篷,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十五日,清兵攻东北城,刘良佐命西南放炮,东北掘城,皆用山爬攻城,城内以火球、火箭抵抗。清寇不敌欲退,良佐严令方止。阎应元继续命城内投下砖石,清兵不及闪避,数百人死于城下。良佐惭愧、惶恐。于是搭设三层牛皮帐,守而不攻。帐内有九梁八柱,矢石投在上面,都被反弹起来,不能进入。阎应元下令用人粪,掺上桐油,煎滚浇下,牛皮烫穿,浇在清寇身上,肉烂而死。没被烧着的清寇惊惶散去,城内用挝弩射向逃散的清寇,钩中者,即入城中袅首。清寇手足无措,纷纷逃散。敌营以为守城者杀下,命令发射木铳以御,反伤自己的马步卒无数。无奈之下,刘良佐命令移营至邓墓。 在坚守的同时,江阴向四方请求援助,黄蜚、吴之葵领兵至太湖,与清贝勒博洛大军相遇,二人兵败被俘后,投降满清。海寇顾三麻子因敬慕阎应元的为人,率舟师来援,苦战三日后失败,扬帆远去。此外,义阳王来援,败于砂山;秀才金矿会集精勇四百余人来援,被刘良佐以铁骑三千截在周庄左右,全军俱没。外兵屡败,江阴沦为孤城。即便如此,刘良佐心有余悸,不敢再攻城,只用火炮攻击北城,彻夜不息,城垛在炮火的轰击下塌陷数丈。阎应元命石匠砌墙,匠危惧不前,阎应元言辞恳切,动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动,于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牢固如初。

    十四日,阎应元利用清寇劝降之机,派出百余名壮士,以奉送“降礼”为名,暗携火器进入清寇营帐,炸死清寇两千余人。十七日夜,阎应元挑选勇士千人出南门劫营,或执板斧,或执短刀,或用扁担,突入敌营,伤千余人。及他营来救,应元兵已返回城中。此役之后,刘良佐再次后撤,扎营在十方庵。十八日,刘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侣向城跪泣,陈说利害,劝江阴军民早降。城中皆愿以死报国,要他速去。当晚,僧人又来劝降,再次被众人遣走。十九日,刘良佐策马来到城下,劝应元道:“宏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转祸为福,爵位岂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阎应元从容道:“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应元是中国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鞑靼。将军位为侯伯,掌握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乎?”良佐惭愧不已,又以清廷召谕相示,劝江阴士民接受招安。应元怒道:“有降将军,无降典史。”一声梆响,火箭齐发,良佐连跨三四马逸去,叹息道:“江阴人没救了!”鞑清亲王多铎(屠扬州之禽兽)闻知江阴久攻不下,极为震怒,他先派汉 奸走狗孔有德(多年后被李定国  军围于桂林,畏罪自杀)“率所部兵协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多年后被李定国将军击毙)带领满洲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贝勒博洛平定松江后,统率所部二十万大军来到江阴城下。贼首博洛登山而望,巡视江阴城防后,对手下讲:“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惟攻其中,则破矣。”他命人绑缚降将黄蜚、吴之葵到城下,命令他们做书劝降,黄蜚道:“我在城中没有相识,写了劝降书又有何用?”吴之葵涕泪交横,仰头劝阎应元投降,情词悲楚,应元叱道:“大臣被缚,当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之葵再拜泣下,蜚默默无语。 贼首博洛见阎应元义不可动,发起总攻,分兵先抄断各镇救兵,以竹笼盛火炮,鼓吹前迎,炮手披红挂彩,限三日破城,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轮番攻城不息,阎应元指挥防御,浴血奋战,终保江阴城池不失。八月初,江阴民兵昼夜守御,甚感疲惫。开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处杀掠,民不聊生,为江阴百姓不齿,那些剃发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见,必然痛骂,即使父子相见,兄弟相逢也像仇敌一般。阎应元见城防吃紧,遍取民间乱发,投城下诱敌。清兵惊喜,报告刘良佐。良佐道:“还不能相信,去观察一下守城的人剃发了吗?”清兵察探后,方知是诈降。博洛久攻不下,心中焦急,于是重新劝降,称只要拔去大明中兴的旗号,四门悬挂满清旗号四面,只杀斩首事者数人,其余一概不论,即使不剃发,也会撤兵。阎应元看出博洛的缓兵之计,遂道:“只斩我一人?我没有罪,凭什么杀我!”议不决而止。博洛又称只要在四城竖起满清旗四面,也会立刻退兵。阎应元情知有诈,仍不应。前吴军门督军王海防至江上,宰牛杀羊与诸将起誓,称江阴归顺后绝对不许杀掠。他自恃在江阴素有恩信,请缨来劝降,但临城招抚,却无人应和。此***二酋多尔衮晓谕招安,博洛命人用箭射入城中,言明已亡,何苦死守?阎应元命人在书后补上:“愿受炮打,宁死不降!”射还给清兵。清廷多次劝降,城内已经开始有人犹豫,但因阎应元镇守的北门誓死固守,众意遂绝。被困既久,江阴城内伤亡惨重,战斗力日减,城中石灰断缺,不能乘夜修城。饭米越来越少,只能靠征集民间的米以备缺乏,阎应元下令两日领一次米,不得预先领取。中秋前后,百姓携壶提觞登上城楼,举杯痛饮,诸生许用模仿楚歌,作《五更转曲》,让善歌的人登高传唱,以笙笛箫鼓相和。当时天无纤翳,皓月当空,清露薄野,剑戟无声,黄弩、师鼓、胡琴于西城之敌楼,歌声悲壮,响彻云霄。清兵争着靠前倾听。或怒骂,或悲叹,甚有泣下者。歌中唱道:“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刘良佐针锋相对,命人作劝降词,让士卒相倚而歌,自己与幕僚在帐中饮酒,不一会儿,城上炮、箭齐发,遂散去。

    二 十一日,博洛令数百人,把二百余座大炮全部搬到花家坝,专打东北城。炮弹入城,穿透洞门十三重,树亦穿过数重,落地深数尺。当日雨势甚急,外用牛皮帐护炮装药,城头危如垒卵。城上因敌炮猛烈,见燃火,即躲到围墙后面。炮声过后,再登上城楼。清兵看到这种情况,故意放空炮,并让炮中只放狼烟,烟漫障天,咫尺莫辨。守城者只听炮声霹雳,认为清兵不能很快进入,而不知清兵已潜渡城河,从烟雾中蜂拥突上,众人来不及防御而崩溃。江阴终于被攻陷了。当清兵上城时,一队队民兵对城列阵。清兵怕有埋伏,僵持半日不敢进  攻。到黄昏时,城中鼎沸,民兵阵脚散乱,清兵才敢下城。城破之时,阎应元端坐于东城敌楼之上,要了一支笔,在城门上提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题讫,带着千人上马格斗,杀死清兵无数,欲从西门突围而不得。他环顾从者道:“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自拔短刀,刺胸血出,投在前湖中。义民陆正先想把他从水中扯起,正赶上刘良佐遣兵来擒,良佐自称与阎应元有旧,要生擒他,于是清兵把他捞起绑住,没有杀他。良佐踞坐在明佛殿,见应元来了,跃起,两手拍应元背而哭。应元道:“有什么好哭的,事已至此,只有一死。速杀我!”博洛坐在县署,急索应元至堂上。阎应元挺立不屈,背向贝勒,骂不绝口。一卒以枪刺他的小腿,阎应元血流如注,不支倒地。博洛命人把他关到栖霞庵。当夜,寺中僧人不停听到“速杀我”的声音,天明时,终遇害。

    阎应元死后,家丁犹存十余人,皆因不降而被杀,陆正先也一同殉难。江阴县衙,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举火自焚,典吏陈明遇自己持刀与清兵血战,身负重创,握刀僵立,死时,身子倚在墙边,屹立不倒。训导冯厚敦自缢于明伦堂,妻与姊投井死。中书戚勋、诸生许用举家自焚而死。诸生许王家,被清军拘押时,“或劝曰:‘君故明一诸生,未食天碌,何以身殉?’王家曰:‘君臣之义,岂论仕与不仕?公等复言。’”书生笪某,被清军抓获之后,“刑前叹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临刑神色不变。”

    呜呼!中国  军民这视死如归,以身殉国之精神,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矣! 八月二十二日,清寇开始屠城,百姓或力战到底,或坦然就义,都以先死为幸,妇女多贞烈,投河而死。七岁孩童毅然就义,无一人顺从。清军屠城两日后“出榜安民”,城内百姓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此言甚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江南各地望风披靡之时,阎应元以微末下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近三个月,击杀清寇数万人,重挫了清寇锐气,钳制了清寇主力南下,推动了各地的抗清斗争。在城破以后,仍拚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以阎应元为代表的江阴士民抗击满清的英雄事迹,凛凛气节在中华反侵略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若我国人还有明人之气节。何叫300年后日寇侵华,伪军大盛?

阎应元,李定国,郑成功,堪成明末三杰!彪炳千秋!!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江阴,与扬州、嘉定这些重镇比,不过是一座小小的要塞,全城仅九万多人。被百姓们推举为守城统帅的阎应元既无一品大学士史可法的十万大军,又无三品通政使侯峒曾的地位显赫,但他居然应全城百姓重托,于二十四万清兵的大炮、强弩之下,担当起了九万平民百姓的指挥官。在八十一天的血战中,阎应元与全城百姓同仇敌忾,击毙鞑靼七万五千余人,其中三位王爷、十八位大将。阎典史几乎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所有计谋,诈降、设伏、火攻、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声东击西、夜袭敌营、城头楚歌,居然连人体炸弹也用上了。阎应元招募自愿老者出城诈降,将炸药放在装银两的木桶夹层中,献纳时引燃导火索,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与清军王爷一、上将三及三千贼寇玉石俱焚,清军不得不三军挂孝。破城之日,阎应元身中数箭投水自尽,被清兵拉出水面后刺断胫骨令其下跪,他倒地后膝盖不弯直至气绝。有人统计,江阴小城,城内被屠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被杀者七万五千余众,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阎应元临终前一日,在江阴城楼上留有一首绝命联,说的就是“宁愿留忠发,不肯剃女干头,穿戴汉服死,不做旗装奴”的夙愿: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让我们来重温360年前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吧!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江阴降清,清知县方亨继任,循例颁布剃发令。阴历六月二十八日市民请愿留发留衣冠。方亨破口大骂。众人大怒,骂道:“你身为中国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鞑靼知县,不知道羞耻吗?”方亨羞愧不已,暂停所议。此后,方亨召集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会于文庙。众人问道:“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发了。”众人道:“发可不剃吗?”方亨道:“这是满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了。诸生许用等人聚集不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我中国男儿岂可失身!!”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方亨叫书吏把府文写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在初二日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江阴义民正式反清复国。江阴百姓起义的消息传开后,鞑清常州知府宗灏派兵丁三百人赶来镇压,被江阴义民歼灭于秦望山下。江阴军民在陈明遇的带领下又多次打退小股清军的进  攻

    闰六月二十一,鞑清贝勒博洛命汉 奸奴 才刘良佐统重兵包围江阴城,二十四日,刘良佐作招降书一纸,从东城外射进。江阴军民公议后,回书拒绝。刘良佐见劝降无效,便四处捕杀城外义兵,企图断绝城内军民外援。七月初一日,开始攻城。城中严密防御,清兵箭如雨注,城上的人一手拿锅盖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十万。江阴形势的日益严峻,陈明遇虽忠肝义胆,却自感缺乏军事组织才能,于是想起了智勇双全的前典吏阎应元。陈明遇专门委派十六人连夜出城,到阎应元住所请他出山,应元道:“你们能从我则可。不然,不为你们主持。”众人道:“敢不惟命是听?”九日,阎应元带领江阴城祝塘少年六百人,执械入城。入城后,阎应元立即把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任守北门。他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 肃清内奸。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十一日,清寇攻打阎应元镇守的北门,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寇不敢接近。主帅刘良佐大怒,命令上将九员先驾云梯上城,城上以长枪刺之,上将五死四伤,有的身中三箭,有的被劈去头颅,有的堕下摔成残废,有的被火箭烧死。主帅更怒,传令十营内选猛将几员,步军三万,扎云梯十张,来日分十处上城,如有退者立斩。次日,清寇仍攻北门,城外放炮呐喊,三万军造浮桥十条,一齐渡过外城河,分十处登云梯上城。阎应元指挥城上用砖石掷下,以长枪拒敌;一时间乱石纷飞,炮火连绵,双方死亡不计其数。某满 人大将自恃勇猛,穿着三层甲,腰悬两把刀,背背两把刀,手执双把刀,亲登云梯,跨上城垛,执刀乱砍。城上守军用棺木抵挡,以枪刺其身,竟不能入。有人喊道:“刺他的脸。”于是众人纷纷刺其面,一汤姓童子,持铁钩镰,用力钩断其喉管,竹匠姚迩割下他的头,满将身子堕落城下。清寇齐来抢尸,城上梆鼓齐鸣,砖石小箭如雨点,清寇又伤亡千余人。 刘良佐命令军士索那满将的头,阎应元不允。刘良佐愿意用银赎买,命人将银当面装入银鞘吊入城。又命军士于城下哀号:“还我将军的头!”阎应元让人以蒲包裹一黄狗头,掷还之,将满将的头悬在城上。刘良佐亲自带人在城下苦苦哀求,方把头扔下。清寇拿了头回去,与身缝合,挂孝三日。阎应元击退了北城的攻击,但知道不日清兵必有更大规模的攻击。于是积极铸造守城工具,招青阳弩王黄鸣岗等千余人,入城造小弩千张、小箭数万枝,分派给守城军士。又用季从孝所合火药敷在箭头上射人,见血立死。弩长尺余,箭长五寸,百步之外,皆可命中目标。又从狱中放出陈瑞之子,令他制造火砖、木铳。火砖广三四寸许,着人即烧,木铳类银鞘,长三尺五寸、广二三寸,木制,中间藏有火药,敌人到来时,投下,机关暴发木壳崩裂,铁菱角飞出,触人即死。阎应元还亲自制造挝弩,用一块铁,边上造几个钩子,后面栓着棉绳,抛出勾住敌人,近前斩之。又模仿旧制,制造火球、火箭之类,无不精巧绝妙。所以清寇虽多,每每望城兴叹,战栗无人色。即使是满洲兵将也闻之胆落,每次攻城下来都要为幸免不死而大肆庆祝。

    清寇攻城不利,又起劝降之念。刘良佐亲作《劝民歌》,希望江阴投降,阎应元不从。于是清寇在城下搭建牛皮帐篷,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十五日,清兵攻东北城,刘良佐命西南放炮,东北掘城,皆用山爬攻城,城内以火球、火箭抵抗。清寇不敌欲退,良佐严令方止。阎应元继续命城内投下砖石,清兵不及闪避,数百人死于城下。良佐惭愧、惶恐。于是搭设三层牛皮帐,守而不攻。帐内有九梁八柱,矢石投在上面,都被反弹起来,不能进入。阎应元下令用人粪,掺上桐油,煎滚浇下,牛皮烫穿,浇在清寇身上,肉烂而死。没被烧着的清寇惊惶散去,城内用挝弩射向逃散的清寇,钩中者,即入城中袅首。清寇手足无措,纷纷逃散。敌营以为守城者杀下,命令发射木铳以御,反伤自己的马步卒无数。无奈之下,刘良佐命令移营至邓墓。 在坚守的同时,江阴向四方请求援助,黄蜚、吴之葵领兵至太湖,与清贝勒博洛大军相遇,二人兵败被俘后,投降满清。海寇顾三麻子因敬慕阎应元的为人,率舟师来援,苦战三日后失败,扬帆远去。此外,义阳王来援,败于砂山;秀才金矿会集精勇四百余人来援,被刘良佐以铁骑三千截在周庄左右,全军俱没。外兵屡败,江阴沦为孤城。即便如此,刘良佐心有余悸,不敢再攻城,只用火炮攻击北城,彻夜不息,城垛在炮火的轰击下塌陷数丈。阎应元命石匠砌墙,匠危惧不前,阎应元言辞恳切,动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动,于是冒死登城修葺城垛,使之牢固如初。

    十四日,阎应元利用清寇劝降之机,派出百余名壮士,以奉送“降礼”为名,暗携火器进入清寇营帐,炸死清寇两千余人。十七日夜,阎应元挑选勇士千人出南门劫营,或执板斧,或执短刀,或用扁担,突入敌营,伤千余人。及他营来救,应元兵已返回城中。此役之后,刘良佐再次后撤,扎营在十方庵。十八日,刘良佐令十方庵的僧侣向城跪泣,陈说利害,劝江阴军民早降。城中皆愿以死报国,要他速去。当晚,僧人又来劝降,再次被众人遣走。十九日,刘良佐策马来到城下,劝应元道:“宏光已北,江南皆下。若足下转祸为福,爵位岂在良佐下,何自苦如此?”阎应元从容道:“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应元是中国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鞑靼。将军位为侯伯,掌握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乎?”良佐惭愧不已,又以清廷召谕相示,劝江阴士民接受招安。应元怒道:“有降将军,无降典史。”一声梆响,火箭齐发,良佐连跨三四马逸去,叹息道:“江阴人没救了!”鞑清亲王多铎(屠扬州之禽兽)闻知江阴久攻不下,极为震怒,他先派汉 奸走狗孔有德(多年后被李定国  军围于桂林,畏罪自杀)“率所部兵协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多年后被李定国将军击毙)带领满洲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贝勒博洛平定松江后,统率所部二十万大军来到江阴城下。贼首博洛登山而望,巡视江阴城防后,对手下讲:“此城舟形也,南首北尾,若攻南北,必不破。惟攻其中,则破矣。”他命人绑缚降将黄蜚、吴之葵到城下,命令他们做书劝降,黄蜚道:“我在城中没有相识,写了劝降书又有何用?”吴之葵涕泪交横,仰头劝阎应元投降,情词悲楚,应元叱道:“大臣被缚,当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之葵再拜泣下,蜚默默无语。 贼首博洛见阎应元义不可动,发起总攻,分兵先抄断各镇救兵,以竹笼盛火炮,鼓吹前迎,炮手披红挂彩,限三日破城,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轮番攻城不息,阎应元指挥防御,浴血奋战,终保江阴城池不失。八月初,江阴民兵昼夜守御,甚感疲惫。开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处杀掠,民不聊生,为江阴百姓不齿,那些剃发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见,必然痛骂,即使父子相见,兄弟相逢也像仇敌一般。阎应元见城防吃紧,遍取民间乱发,投城下诱敌。清兵惊喜,报告刘良佐。良佐道:“还不能相信,去观察一下守城的人剃发了吗?”清兵察探后,方知是诈降。博洛久攻不下,心中焦急,于是重新劝降,称只要拔去大明中兴的旗号,四门悬挂满清旗号四面,只杀斩首事者数人,其余一概不论,即使不剃发,也会撤兵。阎应元看出博洛的缓兵之计,遂道:“只斩我一人?我没有罪,凭什么杀我!”议不决而止。博洛又称只要在四城竖起满清旗四面,也会立刻退兵。阎应元情知有诈,仍不应。前吴军门督军王海防至江上,宰牛杀羊与诸将起誓,称江阴归顺后绝对不许杀掠。他自恃在江阴素有恩信,请缨来劝降,但临城招抚,却无人应和。此***二酋多尔衮晓谕招安,博洛命人用箭射入城中,言明已亡,何苦死守?阎应元命人在书后补上:“愿受炮打,宁死不降!”射还给清兵。清廷多次劝降,城内已经开始有人犹豫,但因阎应元镇守的北门誓死固守,众意遂绝。被困既久,江阴城内伤亡惨重,战斗力日减,城中石灰断缺,不能乘夜修城。饭米越来越少,只能靠征集民间的米以备缺乏,阎应元下令两日领一次米,不得预先领取。中秋前后,百姓携壶提觞登上城楼,举杯痛饮,诸生许用模仿楚歌,作《五更转曲》,让善歌的人登高传唱,以笙笛箫鼓相和。当时天无纤翳,皓月当空,清露薄野,剑戟无声,黄弩、师鼓、胡琴于西城之敌楼,歌声悲壮,响彻云霄。清兵争着靠前倾听。或怒骂,或悲叹,甚有泣下者。歌中唱道:“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刘良佐针锋相对,命人作劝降词,让士卒相倚而歌,自己与幕僚在帐中饮酒,不一会儿,城上炮、箭齐发,遂散去。

    二 十一日,博洛令数百人,把二百余座大炮全部搬到花家坝,专打东北城。炮弹入城,穿透洞门十三重,树亦穿过数重,落地深数尺。当日雨势甚急,外用牛皮帐护炮装药,城头危如垒卵。城上因敌炮猛烈,见燃火,即躲到围墙后面。炮声过后,再登上城楼。清兵看到这种情况,故意放空炮,并让炮中只放狼烟,烟漫障天,咫尺莫辨。守城者只听炮声霹雳,认为清兵不能很快进入,而不知清兵已潜渡城河,从烟雾中蜂拥突上,众人来不及防御而崩溃。江阴终于被攻陷了。当清兵上城时,一队队民兵对城列阵。清兵怕有埋伏,僵持半日不敢进  攻。到黄昏时,城中鼎沸,民兵阵脚散乱,清兵才敢下城。城破之时,阎应元端坐于东城敌楼之上,要了一支笔,在城门上提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题讫,带着千人上马格斗,杀死清兵无数,欲从西门突围而不得。他环顾从者道:“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自拔短刀,刺胸血出,投在前湖中。义民陆正先想把他从水中扯起,正赶上刘良佐遣兵来擒,良佐自称与阎应元有旧,要生擒他,于是清兵把他捞起绑住,没有杀他。良佐踞坐在明佛殿,见应元来了,跃起,两手拍应元背而哭。应元道:“有什么好哭的,事已至此,只有一死。速杀我!”博洛坐在县署,急索应元至堂上。阎应元挺立不屈,背向贝勒,骂不绝口。一卒以枪刺他的小腿,阎应元血流如注,不支倒地。博洛命人把他关到栖霞庵。当夜,寺中僧人不停听到“速杀我”的声音,天明时,终遇害。

    阎应元死后,家丁犹存十余人,皆因不降而被杀,陆正先也一同殉难。江阴县衙,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举火自焚,典吏陈明遇自己持刀与清兵血战,身负重创,握刀僵立,死时,身子倚在墙边,屹立不倒。训导冯厚敦自缢于明伦堂,妻与姊投井死。中书戚勋、诸生许用举家自焚而死。诸生许王家,被清军拘押时,“或劝曰:‘君故明一诸生,未食天碌,何以身殉?’王家曰:‘君臣之义,岂论仕与不仕?公等复言。’”书生笪某,被清军抓获之后,“刑前叹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临刑神色不变。”

    呜呼!中国  军民这视死如归,以身殉国之精神,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矣! 八月二十二日,清寇开始屠城,百姓或力战到底,或坦然就义,都以先死为幸,妇女多贞烈,投河而死。七岁孩童毅然就义,无一人顺从。清军屠城两日后“出榜安民”,城内百姓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此言甚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江南各地望风披靡之时,阎应元以微末下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近三个月,击杀清寇数万人,重挫了清寇锐气,钳制了清寇主力南下,推动了各地的抗清斗争。在城破以后,仍拚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以阎应元为代表的江阴士民抗击满清的英雄事迹,凛凛气节在中华反侵略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若我国人还有明人之气节。何叫300年后日寇侵华,伪军大盛?

阎应元,李定国,郑成功,堪成明末三杰!彪炳千秋!!
列兵党的逆袭还是马甲的回归?
丫的现在的汉网是怎么了?:@
果然 一堆凶猛的列兵出现了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7-11-28 10:20 发表
列兵党的逆袭还是马甲的回归?
丫的现在的汉网是怎么了?:@

不知道老兄你激动个啥。。。貌似我没发错地方吧:)
当年江南人民的抗清(后金)斗争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并不过分。作为一种历史真实,有意或无意的忽视甚至掩盖这段历史,是对历史的最大侮辱。

你尽可以怀疑楼主转发文章的动机,但是至少从这篇文章中,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妥。

不要这么急于给每个人都打上标签,用非黑即白、好人坏人的简单思维来认识世界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包容一点吧。
肯定会有一些清遗,满遗跳出来说:“当年大清入关,老百姓夹道欢迎,哪来的什么屠杀!纯粹是污蔑”之类云云。。。
楼主
以后全靠你了[:a5:]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7-11-28 10:56 发表
楼主
以后全靠你了[:a5:]

:L :L :L 怎么脸变得那么快》??
阎应元没有不妥,转发的动机么,看红字就知道了。

我有时候纳闷,汉网那些人是不是汉族人:o
原帖由 zhser 于 2007-11-28 11:04 发表
阎应元没有不妥,转发的动机么,看红字就知道了。

我有时候纳闷,汉网那些人是不是汉族人:o

看来你对汉网一点都不了解:o
原帖由 梦幻蓝薄荷 于 2007-11-28 11:04 发表

:L :L :L 怎么脸变得那么快》??

因为我已经无奈了
原帖由 梦幻蓝薄荷 于 2007-11-28 11:07 发表

看来你对汉网一点都不了解:o

你对汉族一点也不了解
请楼主学习这个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31098&extra=page%3D2
不,对它了解的太多了。。。

我国要是还像明末那个时候,抗战早就亡了:L
汉族的民族主义不是汉网的民族沙文主义。

民族英雄,民族文化,民族服装,本来好端端的东西,被汉网端出来就变了味道
原帖由 zhser 于 2007-11-28 11:11 发表
汉族的民族主义不是汉网的民族沙文主义。

民族英雄,民族文化,民族服装,本来好端端的东西,被汉网端出来就变了味道

难道诉说汉服消失的历史的原因,也算是民族沙文主义??
你的目的大家都清楚,不用诉说了,回去汉网吧:L
原帖由 梦幻蓝薄荷 于 2007-11-28 11:15 发表

难道诉说汉服消失的历史的原因,也算是民族沙文主义??

还是反思一下这些东西为什么从你们那里出来就变了味道吧
楼主,欢迎你在这里安家
我和楼上观点不同
你就不要回去了,就留在这里慢慢的适应
在这里你能够学到你在那边更多的东西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7-11-28 11:20 发表

还是反思一下这些东西为什么从你们那里出来就变了味道吧
楼主,欢迎你在这里安家
我和楼上观点不同
你就不要回去了,就留在这里慢慢的适应
在这里你能够学到你在那边更多的东西

但愿不是满清留下的插科打诨,阿谀奉承,奴颜媚骨
先下结论再找论据,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
原帖由 梦幻蓝薄荷 于 2007-11-28 11:23 发表

但愿不是满清留下的插科打诨,阿谀奉承,奴颜媚骨

;P 试着留下来看看
脾气不要太大
多看多说少开骂
唔。。。。最好不要再回到汉网去了
真的
:) 那诸位也不会认为明末的反对“剃发易服”的汉人也极端吧
原帖由 梦幻蓝薄荷 于 2007-11-28 11:31 发表
:) 那诸位也不会认为明末的反对“剃发易服”的汉人也极端吧

所以要你先多翻一下以前的帖子啊
就算你不认同里面的观点
起码可以认识这个论坛上的常客
历史就是历史
不是现实
原帖由 梦幻蓝薄荷 于 2007-11-28 11:31 发表
:) 那诸位也不会认为明末的反对“剃发易服”的汉人也极端吧

这个不极端,相反他们很有骨气,为了自己的信仰和民族理念而牺牲.我对他们是很尊敬的.作为斑竹,我对清朝历史无多少好感.清朝建立之初的确是建立在血腥压迫,搞民族矛盾的基础上的.这点谁也无法否认.
但是清后期为什么那么多杰出的汉臣为保家卫国而牺牲呢?从1840年以来为抵抗外辱的各族牺牲的将士有很多,如果按照某些极端民族主义的逻辑和想法,这些为保卫中华民族而牺牲的人都该死,凡是清朝时期抵抗外辱的汉人都是汉奸.这种极端想法要不得.民族大义这个概念应该知道吧,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和推翻一个封建王朝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哪个是重点??
你们可以否认清朝这个满人建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位置和特殊问题,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否认它,但是到了今天,满族和汉族已经融合的大环境下,有些人又别有用心的跳出来挑唆民族关系
为什么???和台湾抛出的分裂中国的七块论遥相呼应,生怕给台湾支持满独的人找不到法理依据!!!
好好想想,为什么国民党在抗战时期不承认伪满洲国吧!!!
如果按照现在某些人的逻辑,满人非中国人,满清非中国,那么,当初溥仪回东北老家建立满洲国,这些叫嚣着非我族的人为什么还不承认满洲国???你既然不认可人家是中国人,人家回发源地重新建立国家你还不愿意????汉网甚至有一种论调是就让满人滚回他们的发源地建国去.这是活脱脱的响应台湾分裂中国的论调.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清朝奠定的新疆和西藏的疆域问题,如果你否认清朝是中国一部分.那么,新疆和西藏的海外独立势力可借此寻找更广泛的法理依据.
那些极端份子都不过脑想想,想学希 特 勒搞大种族主义???清洗除汉族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他们哪是真正爱国,根本是在祸国!
李登辉在书的第七章中明确地提出:“希望中国大陆摆脱大中华的束缚,让文化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的地区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如台湾、西藏、新疆、蒙古、东北等,大约分成七个区域。”

早在1887年,日本军国主义参谋部提出的《征讨清国策》中,就曾明确地提出要把中国分成七块,这就是东北、华北、江南、蒙古、西藏(含青海)、新疆(准葛尔)、甘肃。这与李登辉提出的“七块论”并无太大的区别。这七块未提台湾,多了一个甘肃,而李的七块包括台湾在内只说了五块,香港有的报刊认为剩下的两块是指华北、华南(或江南)。这两个“七块论”,何其相似,不同方面是次要的。

还有,台湾有位署名王文山的人,1996年12月在台湾出版了一本叫《和平七雄论》的书,这是妄图肢解中国的又一个“七块论”。这七块包括满洲(东北)、内蒙、新疆、西藏、四川(含黔、滇、桂)、江北、江南。在他认为,台湾已经分割出来了,不必将其列入。

李登辉抛出的这本书和其“七块论”可以概要化归结为这样三句话:政治上反映了美国的意图和政策,是为它们的政治目的服务的;思想上表现了对日本的感情,继承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衣钵;行动上则一心肢解中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分裂主义者。
]]
如果四川独立了恐怕首先整个长江流域都保不住了。
长江流域保不住,恐怕中国独立也就无从谈起了。
而西藏独立,恐怕四川就保不住了。
而新疆独立,恐怕西藏也保不住了。
所以,如果想彻底摆平中国,从内部看,只需完成七部曲:
第一步,只需使新疆、西藏独立,威胁整个西部、南部安全。
第二步,使台湾独立,威胁整个东部、南部安全。
第三步,使内蒙古独立,威胁整个北部安全。
第四步,控制东北三省、西北各省、西南四川等省区。
第五步,进一步掌控汉民族内部力量,再现军阀、政阀、财阀割据局面。
第六步,内乱外患使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分崩离析。
第七步,彻底完成七块论大业。
原帖由 dj98dx 于 2007-11-28 12:07 发表
如果四川独立了恐怕首先整个长江流域都保不住了。
长江流域保不住,恐怕中国独立也就无从谈起了。
而西藏独立,恐怕四川就保不住了。
而新疆独立,恐怕西藏也保不住了。
所以,如果想彻底摆平中国,从内部看,只 ...

不可能了
要是那样的话,中国一定会大开杀戒
外国政府也不敢过多干预
搞烦了我,核武器发动,大家一起不要玩儿了
这就是有核武器的好处
对别人会玩儿过火,但是你有了这个东西,没有人敢于对你玩儿过火的
七块论的最大核心动力就是挑起汉族和其他大族之间的矛盾,最好有流血事件激发矛盾,然后境外势力呼吁关注中国民族压迫问题,造成外部给中国施加压力,使某一地区,民族问题上升成国际化,然后进行干涉,迫使中国妥协,看看克索沃的问题就知道了
当今中国是强敌环伺的环境,外有台湾妄图独立,还想着分裂中国,挑唆中国利用中国多民族的特殊国情挑起民族矛盾和内乱.
内部又有一些极端民族份子和境外呼应,
国家为什么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倡导中华民族之复兴.
好好想想这里头深层次的东西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11-28 12:05 发表
我建议LS先了解一下从明中叶起的100多年的历史,再想想为什么没人支持反清复明。
再对比一下相似的历史,抗日战争民族情况

反清复明在清占时期一直没有停止过
阎应元等人值得尊敬,他们反抗民族压迫和暴政的行为无可非议.[:a15:]

不过顶楼这文章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P
原帖由 dj98dx 于 2007-11-28 12:14 发表
七块论的最大核心动力就是挑起汉族和其他大族之间的矛盾,最好有流血事件激发矛盾,然后境外势力呼吁关注中国民族压迫问题,造成外部给中国施加压力,使某一地区,民族问题上升成国际化,然后进行干涉,迫使中国妥协,看看克 ...

前南?哈哈
  惹急眼了又能怎么样
中国?可以骚扰一下
但是我看谁敢把我们惹急眼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推行“留头不留发”政策的那帮人可没考虑过什么民族团结和睦的问题。:D
原帖由 云鹤仙子 于 2007-11-28 12:16 发表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推行“留头不留发”政策的那帮人可没考虑过什么民族团结和睦的问题。:D

留头不留发是我华夏的耻辱,:@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7-11-28 12:15 发表

前南?哈哈
  惹急眼了又能怎么样
中国?可以骚扰一下
但是我看谁敢把我们惹急眼了

马甲兄,问题是关键是人家躲在暗处利用我们自己内部的民族问题,等我们内部打的不可开交了,他们才会出来以调停者的角色进入,而且肯定是以联合国的名义.
咱们就算知道是谁在使坏,但是明面上抓不到人家的把柄,你就敢扔核弹???:L
那就成全世界公敌了.
原帖由 dj98dx 于 2007-11-28 12:24 发表

马甲兄,问题是关键是人家躲在暗处利用我们自己内部的民族问题,等我们内部打的不可开交了,他们才会出来以调停者的角色进入,而且肯定是以联合国的名义.
咱们就算知道是谁在使坏,但是明面上抓不到人家的把柄,你就敢扔 ...

呵呵
MM还真以为说国际上的事情是讲道理的?

也讲道理
但这个道理就是拳头来说,而不是嘴巴说的
原帖由 梦幻蓝薄荷 于 2007-11-28 12:20 发表

留头不留发是我华夏的耻辱,:@

这个的确是一个耻辱啊,没人否认,放在当时历史环境中,谁会想到今天满族会融合了呢?
这个问题也是当今一些民族极端份子喜欢抓住造势搞民族情绪的一个法宝啊.
为什么从没人注意过当年溥仪自己把辫子削掉的那一刻意味着什么??作为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他把自己祖宗象征的辫子剪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满清的代表,象征,他也抵挡不住历史的洪流,
共产党的成功之处在于改造了一个皇帝,改变了一个民族,从思想上让他彻底蜕变了.这点国民党没做到,日本人没做到,共产党做到了.而这个意义很巨大.满族人大量融合入汉.
这两天又看了一便末代皇帝,感慨万千啊.特别是溥仪最后时期的思想蜕变,真的太让人震动了.
原帖由 dj98dx 于 2007-11-28 12:32 发表

这个的确是一个耻辱啊,没人否认,放在当时历史环境中,谁会想到今天满族会融合了呢?
这个问题也是当今一些民族极端份子喜欢抓住造势搞民族情绪的一个法宝啊.
为什么从没人注意过当年溥仪自己把辫子削掉的那一刻意味 ...

MM
暂时不用讲解什么了
如果楼主有兴趣在这里常住
自己会明白很多问题的
特别是溥仪最后时期的思想蜕变,真的太让人震动了.
--------------
呵呵,所以说么,看溥仪,要完整的看,溥仪最后是以俺们的同志这一身份走了的、、、
再者,华夏不等于头发。
现在是几点?十点?上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