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月归来夜有霜——《色·戒》人物的归去来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34:49
柳色青青草色黄,
漫漫何处是家乡?
山枭啼罢五更冷,
趁月归来夜有霜。




  南京人说话很有趣,他们把闲聊叫做“绍”,一如湖南人叫“策”,北京人叫“侃”,四川人叫“摆”。跟南京的朋友绍天气,他们总说南京的春天很短,短到几乎了无痕迹,便“哧溜”一声儿,滑过去了。



  1947年的初春,看似如同这座六朝古都远郊牛首山上岁岁枯荣的野花一般平淡无奇。南京人素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所以刚过了立春还没有几天,大大小小的车辆便急匆匆地开出中华门,循着京芜公路去看牛首山的胜景了。与“春牛首”的热闹相比,玄武湖的春天就显得冷清了许多。出玄武门,过翠虹堤,车行不远便是环洲。这里游人不多,十分僻静,但春天的韵味却格外充盈。举目望去,长堤如臂,拥青揽翠,岸柳依依,水雾迷离,一缕清风徐来,宛若烟云舒展,又恰似长发飘飘的佳人,轻轻舒展着欣长而婀娜的腰肢。每当丁默邨从珠江路老虎桥监狱出来就医时,他总喜欢让司机开着黑色的雪佛兰轿车,绕到玄武湖畔的这个僻静处,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医生说,多呼吸新鲜空气,对他的肺病极有好处。每当这个时候,丁默邨总会想起郑苹如。



  郑苹如一案,丁默邨被李士群搞得狼狈不堪,颜面丢尽,在76号内的威信也大为跌落。就连沪西小流氓出身的吴世宝,都敢大骂他是“屁主任”!连带着丁派人物在汪伪特工总部,都成了灰溜溜的丧家犬。汪伪政府成立前夕,身为汪记国民党中央社会部长兼特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又兼特工总部主任的丁默邨,本来很想出任汪伪政府行政院的警政部长,把民运、特工和警察大权都包揽在手中。甚至汪精卫也已内定他为警政部长的不二人选了,可是李士群就是硬凭着郑苹如案极力捣鬼,打乱了丁默邨的如意算盘。不但警政部长没当成,汪伪特工总部主任的位置也只好拱手让给了李士群,丁默邨被彻底排挤出76号。而在社会部长的职位上,当年一起参加“和平运动”的老兄弟、次长汪曼云也与他面合心不和,拉着金雄白等一帮小兄弟,跟李士群义结金兰,共同扶保明主大哥周佛海(汪伪三号人物),打压丁默邨。此后,丁默邨更陷入政治孤立,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政坛弃儿。



  借着郑苹如案的余波,李士群凌厉狠毒的一套组合拳,打得丁默邨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在拜周佛海做大哥后,那顶让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在丁默邨处争到的警政部长的帽子,顺理成章地戴在了李士群头上。从此,李士群青云直上。此时的李士群可谓八面威风,在红红火火的“清乡运动”中,李士群以警政部长兼任清乡委员会秘书长、清乡委员会驻苏办事处处长、江苏省省主席、江苏保安司令。成了汪伪政府中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



  但这些让汪伪政府的三号人物——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周佛海看不下去了。为了修理一下李士群,周佛海又把多年不理政务的丁默邨拉出了山。丁默邨这时已经苦闷了许久,一旦与周重温旧梦,自然兴奋异常,逢人就说:“这一次我把周佛海咬住不放了!”他是这样说的,自然也是这样做的,共同具有CC系背景的原因也促使丁默邨成为了周派大将。



  我们在上述三个汉奸的履历里,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同为“三姓家奴”。从共产党员到国民党员,又到汪伪政府的干臣。“有奶便是娘”,是他们不二的人生准则。为了自己的利益,重做冯妇亦非难事,何况是红杏出墙呢?汉奸的嗅觉总是比自己的主子灵敏许多,当短腿贪婪的日本军阀还沉迷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胜利的梦呓中的时候,汉奸们已经敏锐感觉到了时局变化的微弱振动。就在日伪报章疯狂吹嘘“大东亚圣战”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摇旗呐喊声中,他们也开始了跟当年老朋友的婚外恋。



  丁默邨此时又成了香饽饽。首先对他感兴趣的是陈立夫,两人关系甚深,除了多年同事的感情外,据说陈丁二人还有一个“君子协定”。汪曼云清晰的记得,当年参加“和平运动”时,丁默邨曾经私下跟他说:“我这次是奉立夫之命而来的,因为在里面(大后方)大家看到抗战如此进行下去,总不是办法。共产党的抗战到底,是要抗跨国民党,是惟恐中国不乱。为了国家的前途,立夫要我来上海‘开路’,一俟时机成熟,他也要来的。”此时,陈立夫又对丁默邨“晓以大义”,告诉他可以“戴罪立功,应先有事实表现,然后代为转呈委座,予以自首或自新”。后来,陈立夫的儿媳林颖也回忆说,公公给他“列了三件事——坦白说,都是为了避免新四军地盘扩大,让丁默邨帮助完成。”而戴笠作为老同事,也开始关心起丁默邨的“健康问题”。并对南京区的联络员说,“且看他悔悟如何?”还通过周佛海,把这话转给丁默邨。



  李士群也不甘寂寞,他也想跟军统搭关系。恰逢此时,军统上海沪郊站站长余祥琴,通过自己的干老子吴世宝,跟李士群打上了关系。律师出身的余祥琴大包大揽的应承下来,开始经常往返于沪渝两地。



  不过,同样做“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臣义士”,丁默邨这只老狐狸做的更为成功,因为他联系的是陈立夫。而李士群找的那个余祥琴,则基本是个口惠而实不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大忽悠。结果,日军通过这个“中间商”,发现了李士群勾结军统的“奸情”,遂把他用超级毒药毒死了。死后的李士群,由于体内水份已经吐泻精光,尸体萎缩得就像一条死狗那么大。其实,梅机关不知道,李士群脚下踏的,何止是日伪蒋这三条船呢?他脚踏多条船的本事,就是今天的情场老手也要自叹不如了。



  其实,情场老手丁默邨脚踏多条船的本事,丝毫不亚于李士群。除了跟陈立夫搭关系外,丁默邨也与军统发生了关系。当他出任浙江省省长时,便把军统派过来的特务葛谷光安插为浙江省会警察局长,积极靠拢军统。并通过戴笠,向蒋介石保证:“决心以原样的浙江归还中央,决不让共产党抢去!”其实,大家不知道,丁默邨最恨戴笠。因为,当年他被裁撤丢官,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戴笠!可是,毕竟时过境迁,要说起来,中统还派郑苹如刺杀他呢,他不照样捐弃前嫌,跟陈立夫打得一片火热吗?



  郑苹如的牺牲,也许真的不是一件什么大事,这个业余间谍所要完成的,其实只是为了“敲打”一下丁默邨。也许就像用肉包子打狗,狗狗跟别人走了,旧主人很气愤,但又可惜这条狗的“血统”。便用香喷喷的肉包子砸过去,砸中了,敲打一下,你要乖一些;砸不中,没事,让你看看,我并不是专心砸你。所以,狗狗还是可以回归旧主,继续做宠物啊!



  事实也是如此:1945年8月下旬,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并没有立即逮捕丁默邨,而是任命其为军事委员会浙江地区军事专员。让他“维持地方秩序,严防奸匪,等待中央接受。”而后,虽迫于压力,将其与周佛海等巨奸逮捕,押赴重庆。但毕竟他们是“曲线救国”的“忠义同志”,所以断然不能慢待分毫。被戴笠派遣打入汪伪的军统特务徐肇明回忆说,周佛海对“押赴重庆”表现得很坦然,并且告诉他,“雨农同我商量,考虑我继续住在上海和南京都不好。所谓‘ 翻手为云覆手雨’,这些流言没法阻塞。他主张我住到重庆去。”甚至还安慰这位老部下,“你放心,我想此去,蒋先生不过叫我作个时期的休养罢了。”



  在重庆的日子,这些“曲线救国”的“忠义同志”,被“优待在磁器口缫丝厂军统办事处的办公房屋内,内部的陈设有沙发、弹簧床、卫生设备等等,胜过高等旅舍,吃的更是珍肴美味。”即便,后来被“关在南京老虎桥监狱,仍然受着特殊优待,单人号房,铁架床铺,自备伙食。”



  在随后的审判中,周佛海、丁默邨在法庭上大喊“冤枉”,声称自己是清白无辜的忠勇地工。至于郑苹如,丁默邨只是淡淡地说:“我没有害她。”



  尽管,二逆都被被判处死刑,可他们却迟迟没有被枪决,只是被继续关押在老虎桥监狱,“生活上仍是自由自在,逍遥法外。”正如陈立夫儿媳林颖所说的,“公公兑现诺言,答应保他的命。”事实也证明了林颖所说非虚,与丁默邨一同被押,并先期被判死刑的周佛海,也先期被蒋介石特赦。本来,丁默邨只要像周佛海一样,在老虎桥“作个时期的休养”,被特赦也只剩下个时间问题了。可偏偏他不领领袖的恩情和苦心,喜欢去玄武湖畔赏风景。也许他以为,这里有总裁罩着,谁能奈他如何?



  可丁默邨忘了,他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世议仍然关注着他的形迹。同时,对于此时的国民政府来说,丁默邨完全是个无用的政治包袱,而“包庇汉奸”也正是“奸匪”攻讦政府的最好借口。忘乎所以的丁默邨,经常出现在玄武湖畔的烟柳深处,贪婪地观赏金陵的风景,无忌地呼吸自由的空气,他希望自己这条狗命还能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可很快,玄武湖的风月就化作了金陵的残梦。一位中央社记者正好撞见了游山玩水的丁默邨,基于义愤,在报纸上刊发了一篇《丁默邨逍遥玄武湖》的文章。一时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矛头直指蒋介石,批评他放纵日伪刽子手。蒋介石为之暴跳如雷,大骂丁默邨不识好歹,“应该枪毙!”



  于是,事情急转直下。1947年7月5日下午2时,就在老虎桥监狱刑场,丁默邨被执行枪决。金雄白回忆说,“(丁默邨)在最后被判死刑要执行的时候,已经吓得面无人色连一步路也不会走了。”
  被处决前,丁默邨写了封信给陈立夫:“我很感激你,我也知道你很帮我的忙,我自己不当心,都怪我自己铸成了大错……”



  杀害郑苹如的直接凶手林之江,原本是黄埔六期生,混得不济方才投入军统,倒是如鱼得水。上海沦陷时,任军统上海区行动二组组长,后投敌变节,加入汪伪76号。进入76号后,他先跟李士群,后来被周佛海手下大将、前军统特务熊剑东收买。然后,又回归军统。根据民国名医陈存仁先生所著《我的医务生涯》的说法:上海解放后,林之江携带多年搜刮的不义之财逃到香港。1950年患精神分裂症,举止怪诞,每每在梦中大呼恶鬼缠身,从此精神一落千丈,次年吐血而亡。



  审讯郑苹如的佘爱珍,在吴世宝被日本人和李士群联合毒杀后,立刻更换频道。找了个银行的小帅哥,过起了李白《乌栖曲》般的生活。抗战胜利,被关入南市监狱,三年半后保释。出狱后,跟张爱玲的那位胡兰成哥哥纠缠在一起,先居香港,后赴日本,晚年倒也幸福。



  那位指导郑苹如刺杀丁默邨的中统专员嵇希宗,也是郑苹如在上海法政学院的同学,在郑苹如被捕后,也被76号拘捕。但因为他是陈立夫的亲戚(远房侄子的表弟)的关系,丁默邨给了嵇希宗足够的照顾和关怀,并很快将其释放。从此,嵇希宗也就成了丁默邨和陈立夫联络的中间人。1941年,中统局再派嵇希宗由重庆来沪,以东南银行作掩护进行秘密活动。但日军稽查甚严,丁默邨遂赠以电台,助其工作之用。抗战胜利后,中统局在上海安福路201号设立驻沪专员办事处,嵇希宗专员又被派回负责接收工作。在审判丁默邨时,嵇希宗出具了一纸文书:证明丁默邨确实掩护了中统在上海的地下工作。而对于郑苹如,嵇希宗只是淡淡的说:“那是一个‘运用人员’。”说白了,一个没有身份、没有报酬的实习生。



  张瑞京,嵇希宗和郑苹如的“大领导”,刚从重庆派来的特派员,就任中统上海区副区长。在出卖了郑苹如和所有可以出卖的同事、部下后,正式“加盟”汪伪特工总部。先后任特工总部顾问、 南京区科长、特务行动大队长、陆军第七旅旅长、参军处中将参军等职。因与汪精卫的长子汪孟晋吃喝嫖赌,形影不离,成为莫逆之交,并由此掌握了汪精卫在世时与蒋介石、何应钦等国民党要人来往的十几箱信件收藏之处。抗战胜利后,张瑞京利用南京混乱之机,捷足先登,将这十几箱密件偷出,通过中统局献给蒋介石,蒋大喜,不但下手令保护张瑞京过关,而且颁赠“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勋章”一枚。为奖励张瑞京的“功勋”,还任命他为南京市敌伪产业管理处处长。这是一个特大的肥缺,负责敌产调查分配。



  至于郑苹如的家人,她的父亲郑钺拒绝以出任伪职来换取女儿的自由,此后忧愤成疾,一病不起,病逝于1941年;她的母亲郑华君(木村花子),在抗战中一直支持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事业,解放前夕随国府赴台,1966年病逝,享年80岁;她的大弟郑海澄是空军飞行员,在1944年1月19日保卫重庆的空战中阵亡;她挚爱的未婚夫王汉勋,也是一名空军飞行员,曾任空中运输部队大队长。在郑苹如牺牲后再未婚娶,1944年8月7日在衡山执行军事任务时牺牲。她的大姐郑真如,因心脏病早年病逝;二弟郑南阳移民美国,2003年去世;小妹郑天如一直担任其父好友、国府监察院长于右任的秘书,后移民洛杉矶。



  每到冬末春出的时候,郑天如都会想起小时候,姐姐带她去参加抗日宣传的日子。远处一片枯草的深处,几棵杨柳已经抽出了鹅黄色的嫩芽,垂下浅绿色的丝条。淡淡的斜阳,照在小姑娘鹅蛋形的俏脸上,大大的眼睛被阳光照成一道缝儿,似闭非闭,在烟雨中温柔地做着梦。



  “你要吃了我的梨膏的糖啊,又甜又香精神爽。老年人吃了我的梨膏的糖,没病没灾身体健康;大姑娘吃了我的梨膏的糖,让你是越长越漂亮;瘸子吃了我的梨膏的糖,蹭的一下能上房……”



  这是城隍庙那爿梨膏摊子,扬州师傅特有的叫卖声。当天如睁开大眼睛,姐姐已经捧来一碗甜甜的花色梨膏糖,青瓷碗里蒸腾起一阵氤氲。



  “轰呀轰子轰呵,勿吃格肚皮痛唷!”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91b1701000bbc.html



  恳请大家如果转载,请贴上我的名字和原文博客!柳色青青草色黄,
漫漫何处是家乡?
山枭啼罢五更冷,
趁月归来夜有霜。




  南京人说话很有趣,他们把闲聊叫做“绍”,一如湖南人叫“策”,北京人叫“侃”,四川人叫“摆”。跟南京的朋友绍天气,他们总说南京的春天很短,短到几乎了无痕迹,便“哧溜”一声儿,滑过去了。



  1947年的初春,看似如同这座六朝古都远郊牛首山上岁岁枯荣的野花一般平淡无奇。南京人素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所以刚过了立春还没有几天,大大小小的车辆便急匆匆地开出中华门,循着京芜公路去看牛首山的胜景了。与“春牛首”的热闹相比,玄武湖的春天就显得冷清了许多。出玄武门,过翠虹堤,车行不远便是环洲。这里游人不多,十分僻静,但春天的韵味却格外充盈。举目望去,长堤如臂,拥青揽翠,岸柳依依,水雾迷离,一缕清风徐来,宛若烟云舒展,又恰似长发飘飘的佳人,轻轻舒展着欣长而婀娜的腰肢。每当丁默邨从珠江路老虎桥监狱出来就医时,他总喜欢让司机开着黑色的雪佛兰轿车,绕到玄武湖畔的这个僻静处,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医生说,多呼吸新鲜空气,对他的肺病极有好处。每当这个时候,丁默邨总会想起郑苹如。



  郑苹如一案,丁默邨被李士群搞得狼狈不堪,颜面丢尽,在76号内的威信也大为跌落。就连沪西小流氓出身的吴世宝,都敢大骂他是“屁主任”!连带着丁派人物在汪伪特工总部,都成了灰溜溜的丧家犬。汪伪政府成立前夕,身为汪记国民党中央社会部长兼特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又兼特工总部主任的丁默邨,本来很想出任汪伪政府行政院的警政部长,把民运、特工和警察大权都包揽在手中。甚至汪精卫也已内定他为警政部长的不二人选了,可是李士群就是硬凭着郑苹如案极力捣鬼,打乱了丁默邨的如意算盘。不但警政部长没当成,汪伪特工总部主任的位置也只好拱手让给了李士群,丁默邨被彻底排挤出76号。而在社会部长的职位上,当年一起参加“和平运动”的老兄弟、次长汪曼云也与他面合心不和,拉着金雄白等一帮小兄弟,跟李士群义结金兰,共同扶保明主大哥周佛海(汪伪三号人物),打压丁默邨。此后,丁默邨更陷入政治孤立,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政坛弃儿。



  借着郑苹如案的余波,李士群凌厉狠毒的一套组合拳,打得丁默邨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在拜周佛海做大哥后,那顶让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在丁默邨处争到的警政部长的帽子,顺理成章地戴在了李士群头上。从此,李士群青云直上。此时的李士群可谓八面威风,在红红火火的“清乡运动”中,李士群以警政部长兼任清乡委员会秘书长、清乡委员会驻苏办事处处长、江苏省省主席、江苏保安司令。成了汪伪政府中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



  但这些让汪伪政府的三号人物——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周佛海看不下去了。为了修理一下李士群,周佛海又把多年不理政务的丁默邨拉出了山。丁默邨这时已经苦闷了许久,一旦与周重温旧梦,自然兴奋异常,逢人就说:“这一次我把周佛海咬住不放了!”他是这样说的,自然也是这样做的,共同具有CC系背景的原因也促使丁默邨成为了周派大将。



  我们在上述三个汉奸的履历里,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同为“三姓家奴”。从共产党员到国民党员,又到汪伪政府的干臣。“有奶便是娘”,是他们不二的人生准则。为了自己的利益,重做冯妇亦非难事,何况是红杏出墙呢?汉奸的嗅觉总是比自己的主子灵敏许多,当短腿贪婪的日本军阀还沉迷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胜利的梦呓中的时候,汉奸们已经敏锐感觉到了时局变化的微弱振动。就在日伪报章疯狂吹嘘“大东亚圣战”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摇旗呐喊声中,他们也开始了跟当年老朋友的婚外恋。



  丁默邨此时又成了香饽饽。首先对他感兴趣的是陈立夫,两人关系甚深,除了多年同事的感情外,据说陈丁二人还有一个“君子协定”。汪曼云清晰的记得,当年参加“和平运动”时,丁默邨曾经私下跟他说:“我这次是奉立夫之命而来的,因为在里面(大后方)大家看到抗战如此进行下去,总不是办法。共产党的抗战到底,是要抗跨国民党,是惟恐中国不乱。为了国家的前途,立夫要我来上海‘开路’,一俟时机成熟,他也要来的。”此时,陈立夫又对丁默邨“晓以大义”,告诉他可以“戴罪立功,应先有事实表现,然后代为转呈委座,予以自首或自新”。后来,陈立夫的儿媳林颖也回忆说,公公给他“列了三件事——坦白说,都是为了避免新四军地盘扩大,让丁默邨帮助完成。”而戴笠作为老同事,也开始关心起丁默邨的“健康问题”。并对南京区的联络员说,“且看他悔悟如何?”还通过周佛海,把这话转给丁默邨。



  李士群也不甘寂寞,他也想跟军统搭关系。恰逢此时,军统上海沪郊站站长余祥琴,通过自己的干老子吴世宝,跟李士群打上了关系。律师出身的余祥琴大包大揽的应承下来,开始经常往返于沪渝两地。



  不过,同样做“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臣义士”,丁默邨这只老狐狸做的更为成功,因为他联系的是陈立夫。而李士群找的那个余祥琴,则基本是个口惠而实不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大忽悠。结果,日军通过这个“中间商”,发现了李士群勾结军统的“奸情”,遂把他用超级毒药毒死了。死后的李士群,由于体内水份已经吐泻精光,尸体萎缩得就像一条死狗那么大。其实,梅机关不知道,李士群脚下踏的,何止是日伪蒋这三条船呢?他脚踏多条船的本事,就是今天的情场老手也要自叹不如了。



  其实,情场老手丁默邨脚踏多条船的本事,丝毫不亚于李士群。除了跟陈立夫搭关系外,丁默邨也与军统发生了关系。当他出任浙江省省长时,便把军统派过来的特务葛谷光安插为浙江省会警察局长,积极靠拢军统。并通过戴笠,向蒋介石保证:“决心以原样的浙江归还中央,决不让共产党抢去!”其实,大家不知道,丁默邨最恨戴笠。因为,当年他被裁撤丢官,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戴笠!可是,毕竟时过境迁,要说起来,中统还派郑苹如刺杀他呢,他不照样捐弃前嫌,跟陈立夫打得一片火热吗?



  郑苹如的牺牲,也许真的不是一件什么大事,这个业余间谍所要完成的,其实只是为了“敲打”一下丁默邨。也许就像用肉包子打狗,狗狗跟别人走了,旧主人很气愤,但又可惜这条狗的“血统”。便用香喷喷的肉包子砸过去,砸中了,敲打一下,你要乖一些;砸不中,没事,让你看看,我并不是专心砸你。所以,狗狗还是可以回归旧主,继续做宠物啊!



  事实也是如此:1945年8月下旬,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并没有立即逮捕丁默邨,而是任命其为军事委员会浙江地区军事专员。让他“维持地方秩序,严防奸匪,等待中央接受。”而后,虽迫于压力,将其与周佛海等巨奸逮捕,押赴重庆。但毕竟他们是“曲线救国”的“忠义同志”,所以断然不能慢待分毫。被戴笠派遣打入汪伪的军统特务徐肇明回忆说,周佛海对“押赴重庆”表现得很坦然,并且告诉他,“雨农同我商量,考虑我继续住在上海和南京都不好。所谓‘ 翻手为云覆手雨’,这些流言没法阻塞。他主张我住到重庆去。”甚至还安慰这位老部下,“你放心,我想此去,蒋先生不过叫我作个时期的休养罢了。”



  在重庆的日子,这些“曲线救国”的“忠义同志”,被“优待在磁器口缫丝厂军统办事处的办公房屋内,内部的陈设有沙发、弹簧床、卫生设备等等,胜过高等旅舍,吃的更是珍肴美味。”即便,后来被“关在南京老虎桥监狱,仍然受着特殊优待,单人号房,铁架床铺,自备伙食。”



  在随后的审判中,周佛海、丁默邨在法庭上大喊“冤枉”,声称自己是清白无辜的忠勇地工。至于郑苹如,丁默邨只是淡淡地说:“我没有害她。”



  尽管,二逆都被被判处死刑,可他们却迟迟没有被枪决,只是被继续关押在老虎桥监狱,“生活上仍是自由自在,逍遥法外。”正如陈立夫儿媳林颖所说的,“公公兑现诺言,答应保他的命。”事实也证明了林颖所说非虚,与丁默邨一同被押,并先期被判死刑的周佛海,也先期被蒋介石特赦。本来,丁默邨只要像周佛海一样,在老虎桥“作个时期的休养”,被特赦也只剩下个时间问题了。可偏偏他不领领袖的恩情和苦心,喜欢去玄武湖畔赏风景。也许他以为,这里有总裁罩着,谁能奈他如何?



  可丁默邨忘了,他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世议仍然关注着他的形迹。同时,对于此时的国民政府来说,丁默邨完全是个无用的政治包袱,而“包庇汉奸”也正是“奸匪”攻讦政府的最好借口。忘乎所以的丁默邨,经常出现在玄武湖畔的烟柳深处,贪婪地观赏金陵的风景,无忌地呼吸自由的空气,他希望自己这条狗命还能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可很快,玄武湖的风月就化作了金陵的残梦。一位中央社记者正好撞见了游山玩水的丁默邨,基于义愤,在报纸上刊发了一篇《丁默邨逍遥玄武湖》的文章。一时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矛头直指蒋介石,批评他放纵日伪刽子手。蒋介石为之暴跳如雷,大骂丁默邨不识好歹,“应该枪毙!”



  于是,事情急转直下。1947年7月5日下午2时,就在老虎桥监狱刑场,丁默邨被执行枪决。金雄白回忆说,“(丁默邨)在最后被判死刑要执行的时候,已经吓得面无人色连一步路也不会走了。”
  被处决前,丁默邨写了封信给陈立夫:“我很感激你,我也知道你很帮我的忙,我自己不当心,都怪我自己铸成了大错……”



  杀害郑苹如的直接凶手林之江,原本是黄埔六期生,混得不济方才投入军统,倒是如鱼得水。上海沦陷时,任军统上海区行动二组组长,后投敌变节,加入汪伪76号。进入76号后,他先跟李士群,后来被周佛海手下大将、前军统特务熊剑东收买。然后,又回归军统。根据民国名医陈存仁先生所著《我的医务生涯》的说法:上海解放后,林之江携带多年搜刮的不义之财逃到香港。1950年患精神分裂症,举止怪诞,每每在梦中大呼恶鬼缠身,从此精神一落千丈,次年吐血而亡。



  审讯郑苹如的佘爱珍,在吴世宝被日本人和李士群联合毒杀后,立刻更换频道。找了个银行的小帅哥,过起了李白《乌栖曲》般的生活。抗战胜利,被关入南市监狱,三年半后保释。出狱后,跟张爱玲的那位胡兰成哥哥纠缠在一起,先居香港,后赴日本,晚年倒也幸福。



  那位指导郑苹如刺杀丁默邨的中统专员嵇希宗,也是郑苹如在上海法政学院的同学,在郑苹如被捕后,也被76号拘捕。但因为他是陈立夫的亲戚(远房侄子的表弟)的关系,丁默邨给了嵇希宗足够的照顾和关怀,并很快将其释放。从此,嵇希宗也就成了丁默邨和陈立夫联络的中间人。1941年,中统局再派嵇希宗由重庆来沪,以东南银行作掩护进行秘密活动。但日军稽查甚严,丁默邨遂赠以电台,助其工作之用。抗战胜利后,中统局在上海安福路201号设立驻沪专员办事处,嵇希宗专员又被派回负责接收工作。在审判丁默邨时,嵇希宗出具了一纸文书:证明丁默邨确实掩护了中统在上海的地下工作。而对于郑苹如,嵇希宗只是淡淡的说:“那是一个‘运用人员’。”说白了,一个没有身份、没有报酬的实习生。



  张瑞京,嵇希宗和郑苹如的“大领导”,刚从重庆派来的特派员,就任中统上海区副区长。在出卖了郑苹如和所有可以出卖的同事、部下后,正式“加盟”汪伪特工总部。先后任特工总部顾问、 南京区科长、特务行动大队长、陆军第七旅旅长、参军处中将参军等职。因与汪精卫的长子汪孟晋吃喝嫖赌,形影不离,成为莫逆之交,并由此掌握了汪精卫在世时与蒋介石、何应钦等国民党要人来往的十几箱信件收藏之处。抗战胜利后,张瑞京利用南京混乱之机,捷足先登,将这十几箱密件偷出,通过中统局献给蒋介石,蒋大喜,不但下手令保护张瑞京过关,而且颁赠“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勋章”一枚。为奖励张瑞京的“功勋”,还任命他为南京市敌伪产业管理处处长。这是一个特大的肥缺,负责敌产调查分配。



  至于郑苹如的家人,她的父亲郑钺拒绝以出任伪职来换取女儿的自由,此后忧愤成疾,一病不起,病逝于1941年;她的母亲郑华君(木村花子),在抗战中一直支持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事业,解放前夕随国府赴台,1966年病逝,享年80岁;她的大弟郑海澄是空军飞行员,在1944年1月19日保卫重庆的空战中阵亡;她挚爱的未婚夫王汉勋,也是一名空军飞行员,曾任空中运输部队大队长。在郑苹如牺牲后再未婚娶,1944年8月7日在衡山执行军事任务时牺牲。她的大姐郑真如,因心脏病早年病逝;二弟郑南阳移民美国,2003年去世;小妹郑天如一直担任其父好友、国府监察院长于右任的秘书,后移民洛杉矶。



  每到冬末春出的时候,郑天如都会想起小时候,姐姐带她去参加抗日宣传的日子。远处一片枯草的深处,几棵杨柳已经抽出了鹅黄色的嫩芽,垂下浅绿色的丝条。淡淡的斜阳,照在小姑娘鹅蛋形的俏脸上,大大的眼睛被阳光照成一道缝儿,似闭非闭,在烟雨中温柔地做着梦。



  “你要吃了我的梨膏的糖啊,又甜又香精神爽。老年人吃了我的梨膏的糖,没病没灾身体健康;大姑娘吃了我的梨膏的糖,让你是越长越漂亮;瘸子吃了我的梨膏的糖,蹭的一下能上房……”



  这是城隍庙那爿梨膏摊子,扬州师傅特有的叫卖声。当天如睁开大眼睛,姐姐已经捧来一碗甜甜的花色梨膏糖,青瓷碗里蒸腾起一阵氤氲。



  “轰呀轰子轰呵,勿吃格肚皮痛唷!”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91b1701000bbc.html



  恳请大家如果转载,请贴上我的名字和原文博客!
那也是一段说不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