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文,hkc们又要高兴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1:17:03
2007年的兩岸軍事情勢   
中華戰略學刊 傅應川 2007-04-24  


2007年的兩岸軍事情勢

面對中共逐漸擴大的軍力優勢,將是我未來國防戰略的主要課題

前言

中共軍備發展對外一直諱莫如深,低調處理。從去(2006)年年底在軍備發展上,確出現反常的大動作,展現他們對未來發展的企圖及信心。12月27日,胡錦濤在會見海軍第十次黨代會代表時講話,要「努力鍛造一支強大海軍」。12月29日中共官方新華網宣告J-10戰機正式成軍,今年1月5日,正式向外界披露J-10戰鬥機研製細節。復於1月11日,突如其來的,在西昌基地以「反衛星系統」發射中程彈道飛彈,摧毀一枚八年前部署的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

1月8日舉行的「2007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國防科工委秘書長黃強表示,「我國要自行研製大飛機」;「中國已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嫦娥一號』人造月球衛星,將在今年擇機發射」;今後「將適時亮相一些有威懾力的新型尖端武器」。而科工委主任張雲川則說:「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我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進展順利、科技創新成果累累,成為歷年任務完成最好、經濟增長最快、效益最好的一年」。

這些動作,以軍事戰略的專業角度解讀,中共的軍事工業及解放軍的戰力發展,已提昇到嶄新的另一開端。可以確信的是,在其現有的基礎上,有能力秉持其對戰爭形態的認知,軍事戰略的導向,自立發展軍備。此一開端的形成,已使中共成為可以獨立發展軍備,滿足國防武器裝備需求的少數軍事大國之列。

我們無可迴避的必須承認,中共默默耕耘已久的軍工建設終於有成。雖然,中共未來的軍備發展,會有什麼凸出成就,解放軍的戰力會如何的擴充,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今後中共的軍工會在此一基礎上,在一個嶄新的開端上,快速發展。而問題是,我們面對此一變局,是否已想好策略,面對未來?2007年的兩岸軍事情勢   
中華戰略學刊 傅應川 2007-04-24  


2007年的兩岸軍事情勢

面對中共逐漸擴大的軍力優勢,將是我未來國防戰略的主要課題

前言

中共軍備發展對外一直諱莫如深,低調處理。從去(2006)年年底在軍備發展上,確出現反常的大動作,展現他們對未來發展的企圖及信心。12月27日,胡錦濤在會見海軍第十次黨代會代表時講話,要「努力鍛造一支強大海軍」。12月29日中共官方新華網宣告J-10戰機正式成軍,今年1月5日,正式向外界披露J-10戰鬥機研製細節。復於1月11日,突如其來的,在西昌基地以「反衛星系統」發射中程彈道飛彈,摧毀一枚八年前部署的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

1月8日舉行的「2007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國防科工委秘書長黃強表示,「我國要自行研製大飛機」;「中國已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嫦娥一號』人造月球衛星,將在今年擇機發射」;今後「將適時亮相一些有威懾力的新型尖端武器」。而科工委主任張雲川則說:「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我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進展順利、科技創新成果累累,成為歷年任務完成最好、經濟增長最快、效益最好的一年」。

這些動作,以軍事戰略的專業角度解讀,中共的軍事工業及解放軍的戰力發展,已提昇到嶄新的另一開端。可以確信的是,在其現有的基礎上,有能力秉持其對戰爭形態的認知,軍事戰略的導向,自立發展軍備。此一開端的形成,已使中共成為可以獨立發展軍備,滿足國防武器裝備需求的少數軍事大國之列。

我們無可迴避的必須承認,中共默默耕耘已久的軍工建設終於有成。雖然,中共未來的軍備發展,會有什麼凸出成就,解放軍的戰力會如何的擴充,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今後中共的軍工會在此一基礎上,在一個嶄新的開端上,快速發展。而問題是,我們面對此一變局,是否已想好策略,面對未來?
中共的軍事戰略與軍事崛起

中共在軍事上的崛起,拜後冷戰時期的戰略環境所賜,及其本身正確的掌握住軍事戰略發展的方向。中共咸認應「緊緊抓住並充分利用本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提高國家戰略能力。亦認為當前的戰略環境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故未來,中共自信有能力能作「跨越式」的崛起,並可望改善,現今美國單極超強的世界權力結構,及相對的戰略力量對比。

國防現代化「三步走」的發展策略

2006年中共的白皮書上說,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實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在2010年前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前後有一個較大的發展,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的戰略目標。」

這幾句話,就軍事戰略的意涵,所謂「打贏資訊化戰爭」,即屆時中國在資訊化戰爭的戰略能力上,將淩駕潛在或假想敵國之上。雖然沒有指出敵國,但在未來戰爭中,可以匹敵的也只有美國。

中共國防科工發展的歷程

    武器裝備的良窳,在戰爭史上,一直決定戰爭的成敗。戰具的發展又依存在當時造兵工藝的基礎上。弱勢軍備國家,能擺脫軍事先進國家國防科技的束縛,自立發展國防科技工業,即成為進入軍事強國之林。這個歷程是相當艱辛的。1970年代初期,中共曾歷經飛機工業發展失敗的窘境,很難想像能有今天的發展成就。

1959一1960年蘇聯終止對中共的援助後,中共的國防工業與研究發展的基礎設施,都呈現出落伍不堪的狀況。到了1970年代中期,中共的國防工業只能生產以1950年代蘇聯科技為基礎的武器與裝備,研究發展能力也很薄弱。中共自1978年開始進行的國防改革與現代化計畫,但中共軍隊的嚴重衰敗,就算將其現代化列為最優先,也無法克服過去20年嚴重落伍的限制。然而,鄧小平卻決定將國防現代化,列為四個現代化優後的順序。鄧小平認為,讓中共躋身世界強國之林,必將國防現代化當成一項長期計畫,須先實現民間工業及科技的改革與現代化。國防工業再從民間工業與科技基礎設施的現代化中發展出來。事實證明鄧小平的遠見,中共的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共不振的經濟,而國防科工的發展,亦在民間工業技術基礎及強大經濟實力的挹注下,逐漸的恢復強大。

2006年中共的科工成就與軍事崛起

儘管大多數的大陸民眾不認為中共已崛起。但就軍備發展而言,軍事崛起的定義,宜以孫子所說「致人而不致於於人」為標準。現今中共的國防科工發展,已與70年代,不可同日而語。中共「十一五」開局,國防科技工業戰線捷報頻傳。中共國防科工委說:「經過50多年的創新發展,我國國防科技實力大幅提升,軍工經濟迅速壯大,國防科技工業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今天,一個由核、航太、航空、船舶、兵器、軍事電子等行業為主體,具有較高水準的新型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已經形成」。

    又從中共軍工發展的具體成果言,J-10戰機的列裝,有軍事戰略上的重大意義。雖然,J-10戰機仍屬三代機種,尚難與美國已生產的F-22戰機相匹敵,但卻是自行研製成功的第一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先進水準的新一代殲擊機。更重要的是,透過研製過程,使中共發展航空武器裝備與技術達到一定的水準,並培養出的專業科研隊伍。中共通過這些試煉,在研發J-10戰機所累積的技術經驗的基礎上,並按其預研一代,研製一代與生產一代的裝備發展指導,深信中共下一代的戰機,會很快的浮出臺面。

上述事實,支持了中共國防和軍隊建的發展戰略。故就軍事戰略的意義言,中共軍工的體系概已建成,亦即達到所謂「致人而不致於於人」的境地。中共在軍備的發展上,已不是計畫「打下堅實基礎」,而是確信已經打下基礎,2006年即是此一時點,不必等待到2010年。誠如美官方的評論,中國的崛起,己不可阻擋,故中國己崛起!
中共國防預算增長的戰略義涵

中共的軍力發展拜其經濟高速成長之賜,軍力成長又成為「軍事威脅論」的主要源頭。近年中共國防預算大幅增長,每年皆在兩位數,2007年尤高,達到17.8%,總預算3509億2100萬元人民幣(約台幣1兆5000千億),立即引起美國的關注。

        若就國家整體財政收支,先進國家國防預算總值而言,中共的國防預算,保持在合理且較低的範圍,故其國防預算仍有成長的空間。質言之,中共在其經濟快速發展的狀況下,未來不但預算會持續成長,軍力擴張也不可能停滯。由於中共的國防建設成果,以西方的支出標準言,其投入產出不成比例。故一直質疑中共隱藏了大部份的國防預算。按美國對中共國防預算的評估,應在公佈預算的2-3倍。

純就軍事戰略觀點而言,縱然中共的國防預算有所隱藏,但迄目前為止,中共大幅的軍力發展,並沒有影響其經濟快速成長,故其國防建設深具潛力,這無關其軍事戰略意圖,而端在於國家財政支出結構。2006年軍工發展有成,大批新式武器裝備勢將投產,本年的國防預算大幅成長,若呈現在裝備投產上,應視為合理。雖然,中共聲稱「不會與任何國家進行軍備競賽」,惟一旦進入軍備競賽,中共比任何先進國家更具有競爭優勢。這種優勢也就是結束冷戰,美國戰勝前蘇聯相同的戰略優勢。

中共崛起對亞太地緣戰略的影響

中共崛起後的海權伸張

胡錦濤「要努力鍛造一支強大海軍」的宣示,代表了中共軍事崛起後,伸張海權已經定調。中共的海權規畫應追溯至l982至l987年,時任中共海軍司令員的劉華清,建構了中共的海洋戰略。要求海軍由「近岸防禦」轉為「近海積極防禦」,中共海軍必須能夠有效控制下列兩個戰略要域。第一個水域以「第一島鏈」稱之,該島鏈由北至南依序為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琉球、台灣、菲律賓與印尼,此一島鏈將使中共從沿海向外拓展約200至400浬的空間。第二個水域即「第二島鏈」,由北至南依序為千島群島、日本、小笠原群島、馬裏亞納群島與加羅林群島。劉氏的構想,概分三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於2000年建立對「第一島鏈」的控制。第二階段,概於2020年達成對「第二島鏈」的控制;第三階段係在2050年時,將中共海軍建設成一支具全球性兵力投射能力的海上武力,建立各水域控制,達成「遠洋海軍」戰略目標,跟美國分庭抗禮。

海洋經濟的發展,在貿易、在擁有商船隊,必須要有海軍實力做後盾加以保護。「海權論」的倡導權威,馬漢認為:「狹義的海軍,要有商船才產生其必要性,若商船消失,海軍也隨之消失」。中共自1960年代後半期起,即全力建立商船隊,迄1993年中期,中共的商船隊已可能是世界第一位。近年,船隊持續快速成長,據統計2005年全國的造船總產量突破1200萬載重噸。依據海權理論,為了商業利益的保護,中共亟需建立一支強大海軍。按照胡錦濤的軍建指導,既有的海洋戰略規畫,中共軍事崛起後,伸張海權是必然的趨勢,問題在中共的海洋戰略,是否會在2050年前實現。

亞太地區地緣戰略上的衝突

中國大陸的外緣,面對的即是所謂不穩定弧形島群的中央位置,這一島群自日本海向南延伸,包括釣魚台、台灣,然後逐漸向西伸展至南沙群島和新加坡的海域。在地緣戰略地位上,正處於陸上強權與海上強權的衝突地帶。

依據權力關係轉變理論的預測,「霸權動盪理論」(hegemonic inst ability theory )指出,當一個國家實力提昇,其國際地位若無法隨之調整,則極可能與原有霸權爆發武力衝突。儘管迄今尚未發生任何此類激烈衝突,但中共與美國目前之敵對,卻極可能朝此方向演變。「權力平衡理論」(balance-of-power theory ),本身並不認為國際權力消長,必然引發戰爭。但國際權力體系內部對立,將影響其均勢或和平之可能性。根據此一理論東亞有可能形成「中」美兩極對抗的局面。

美國在亞太地區勢力未來的發展

2001年911事件對美國全球戰略有極大的改變,美國認為,「能力近乎匹敵的競爭者」(peer competitor)在2015年以前不會出現。因此,美軍遂產了所謂的戰略停頓(strategic pause)的概念,以節制全球交往,取消目前或下一代武器系統的研發與採購,裁減部份兵力,減少國防基礎建設,以因應兵力轉型的需求。這一情勢的演變,的確給予中共軍力擴張,權力發展的大好時機。。

中共海軍的持續擴張,已引起美、日的擔心。由於美軍致力於反恐作戰,傳統軍力的發展停滯不前。倆相比較在軍力的消長上,顯然予美軍不利。因此美國被迫對中共調整戰略,穩定台海情勢,避免戰爭的發生,為其亞太政策的主軸。美國希望中共在世界部分事務中,成為有建設性的力量。

根據中國大陸最新內部文件評估顯示,未來8到10年,是中國與美國全球戰略發展盛衰交替的關鍵期,現在中國國力不如美國,只好先與美國合作,待和平崛起後再徐圖之,取代美國在亞洲的主導地位並成爲區域霸權。美國開始擔心「被趕出東亞」。
未來台海情勢發展

台海兩岸軍力平衡的易勢

自1949年國軍遷台之後,一直保有台灣海峽長期的海、空優勢。迄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此一形勢仍維持不變。國軍掌握海、空優勢,確保海峽空優,是成功解除飛彈危機極為關鍵的因素。當時國軍二代機艦已開始換裝,逐漸形成戰力。而中共於1992年底始引進SU-27型戰鬥機,迄1995年採購第二批,總計不過50架,可用的「三代戰機」為數不多。在海峽危機中尚難取得決定性的作用。雖然此一形勢逐漸向中共方向傾斜,但依美國2004中共軍力評估報告,仍認為我空軍保有質方面的優勢。

近年來中共急速發展海軍現代化,除了外購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基洛級傳統柴電潛艦,並自行研發神盾艦級驅逐艦、護衛艦;在傳統柴電潛艦方面,則有新發展的元級,該艦可能具絕氣推進系統(AIP)。傳聞已久的093型、094型核子動力潛艦,美軍海軍情報單位已證實,共有5艘094型核子動力導彈潛艦,數艘093型核子動力攻擊潛艦正建造中,首批明年成軍服役。依《美國防部2006年中共軍力評估》, 估計中共現有710~790枚飛彈, 中共海軍具有一支大型艦隊,包括75艘作戰艦、50艘潛艦、約50艘中型及重型的兩棲輸具,以及約45艘飛彈快艇組成。很顯然的,在海軍方面,中共已大幅的領先。

今年1月5日,中共的J-10戰機正式成軍亮相,我國防部隨即指稱,中共已量產65架,未來產量將達到120架。但大陸學界的研究則指出,中共已秘密的在五個空軍師中各裝備了一個團,包括試飛及訓練中心所保有的J-10,總數已達120架以上。迄2006年底已知獲得的新型戰機計SU-30 ,124架;J-11/SU-27,超過150架,年底前應超過181架。包括上述各型機種的所謂「第三代機」,總計確定超過400架。

又J-10及J-11所開出的生產線正量產中,其裝備數量會持續增加。雖然,中共不可能將其現役的戰機全數換裝,依日方評估有可能在5年之內達到2000架的水準。基於中共軍備發展,不夠透明。由上述的觀察看來,外界的評估,往往趕不上中共的實際發展。

另因我戰機的獲得,仍賴軍售,研發生產尚不能完全自主,國防預算亦難提升。雖有IDF及其改良型,但仍受美方的約制,大幅提升現有的340架「第三代機」的數量,短期沒有可能,況我空軍飛行員本就不足,擁有更多的戰機亦屬枉然。故可肯定的說,台海空優已經易勢。又因國防財力及軍備發展條件不及共軍,今後台海兩岸軍力發展態勢,不但易勢,且將永無法逆轉。這是台灣未來必須面對的軍事情勢。

台海兩岸的嚇阻戰略

在權力衝突的地緣戰略結構中,維持地區穩定而不發生戰爭。「嚇阻戰略」,往往是不直接訴諸於戰爭的一種戰略選擇。我軍事戰略即採「有效嚇阻,防衛固守」,基本上亦是「嚇阻戰略」。其著眼,在使中共犯台所付出的代價,超過其所能負擔。由於台海軍事戰略情勢易勢,則我嚇阻戰略力量的整備,逐漸朝向以遠攻武器,戰機或巡弋飛彈對三峽大壩,上海、北京等大型政、經要域實施攻擊,製造人心惶恐、癱瘓社會運作,達到阻止戰爭發生的目的。

回顧台海緊張情勢中的嚇阻戰略。1994年上半年,中共軍方對兩岸關係作出的全面性政策與情報分析,咸認李登輝決意建立分裂中國的台灣國。是年中共舉行一連串軍事演習,企圖阻止台灣的政治走向。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提出堅持「一國兩制」原則的「江八點」。之後,李登輝回應了六點建議,在北京看來,卻是回絕了「江八點」的重要主張。顯然,這些「武嚇」動作並沒有發生效用。

1995年底,中共當局認為已到與台獨畫清界線的時刻,企圖藉由嚇阻方式迫使台灣就範。1996年3月8日淩晨,中軍共發射三枚東風-15導彈,兩枚命中高雄區,一枚命中基隆區,五天之後又有一枚命中高雄區,飛彈演習於3月15日結束。中共這次導彈試射,充分展示了其具有導彈封鎖基隆、高雄兩大港口的能力;可以精確的攻擊台灣島內的任意目標。國軍雖然沒有飛彈防衛能力,但有運用空軍攻擊在福建的導彈發射基地的能力。如果國軍採取這種軍事行動,勢必更加的提升兩岸緊張情勢,面臨全面的軍事攤牌。基於亞太區域和平,美國當然不願台海情勢升高。於是在台灣海域附近部署了包括「獨立號」、「尼米茲號」在內的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這是美國針對中共最大的一次武力展示。

依據美退休海軍上將麥利凱(Eric McVadon)的評估,他指出:「中共的海軍與空軍皆無法有效對抗美國海軍」。中共方面非常清楚,縱然美國航艦戰鬥群無力阻止共軍的導彈試射,但絕對有能力「阻止中共海軍艦隻駛離基地,更別提執行任務了」。他的結論是,若真開戰,有可能令中共海軍的無能與愚蠢成為國際笑柄。

1996年的台海危機,在美方出動兩個航艦戰鬥群之後迅快的落幕。各方所採取的戰略作為,一言以蔽之,皆採「戰略嚇阻」。中共戰略嚇阻的目標,在嚇阻台灣走向獨立;美方在嚇阻中共軍事行動的擴大;而我方在美方的支持下,自恃具有海、空優勢故不畏中共的「戰略嚇阻」。中共軍方最終只有自尋台階落幕下臺。

中共戰略嚇阻的失敗,在於沒有優勢的海、空戰力。即使當時中共運用導彈對台實施實質的攻擊,除了使用核子彈頭,否則亦無足夠的嚇阻強度。當導彈的嚇阻力量不足,又無其他可資運用的嚇阻力量時,嚇阻失敗是必然之理。我們必須認知,傳統彈頭導彈在戰略嚇阻的效益上是存疑的。因為武器效益,不只是武器本身的威力,而更賴攻擊火力的強度。

1958年金門823砲戰,中共對金門島群共發射了62萬8千餘發砲彈,但並沒有造成癱瘓,靠著堅強的意志,始終屹立不搖。1991年的波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共出動113639攻擊架次,發射了219346枚對地攻擊的通用及精準炸彈,攻擊強度遠超過任何二戰時期。而1999年的科索沃空戰,其作戰規模雖小,但其動員的空中兵力即達1000架之多,約為波灣戰爭的半數,在79天的空戰期間,共出動了38004架次,更締造以空權形式贏得戰爭的典型。以這些現代戰爭的風貌,中共以目前近千枚的導彈,對台嚇阻其效益是有限的。故民進黨可以大膽的以此為題,宣傳中共對我武力恫嚇,意圖切割兩岸關係,而不致遭到中共戰略嚇阻的實質影響。同理,我以有限的飛彈攻擊嚇阻中共犯台,亦屬枉然。

海峽兩岸海、空軍力平衡易勢後,中共在其強大經濟能力,軍工生產能量的支援下,倘若在今後5至10年間,發展出足以與美國匹敵的海空戰力,中共對台即有壓倒性優勢。非但使美國出兵台海形成困境,在軍事戰略上,也使台灣失去有效的反制能力。台海戰略嚇阻情勢丕變,已遠非1996年台海危機時的軍事情勢可比擬。
我國家安全選項

一般而言,在戰爭及國家安全戰略的層面,戰略選項不外乎「和」、「戰」兩者。兩岸情勢雖然複雜,長遠來看,台灣「統」、「獨」的政治走向,決定了未來兩岸的「和」、「戰」局面。無論從地緣戰略或權力關係轉變理論,台灣都無法擺脫這樣的宿命。中共將「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一貫的列入其國防政策的首項。故在此一議題上,兩岸沒有談判的空間。

近期民進黨,在陳水扁「四要一沒有」宣示的號召下,推動一連串的「更名」、「修憲」活動,加速「去蔣化」、「去中國化」,賡續的向「台獨」的方向傾斜。顯然,民進黨,已為兩岸「和」、「戰」的戰略選擇中,確定其執政走向。

長期以來,基於1996年中共導彈嚇阻失敗的先例,在民進黨的台獨論述中,存在挑戰中共有利民進黨凝聚選票的共識,「中共才是民進黨最大的助選員」;又謂「台灣若獨立,則中共犯台,此時美軍必出兵保台,由於美軍優勢,故共軍戰敗,其結果是台灣獨立成功」。此種論述,在未來中共軍力對台形成壓倒性優勢後,是否仍能堅持不變,頗令人懷疑。一則,美軍必勝的信念已產生動搖,目前的評估則以「共軍雖不能打敗美軍,但足以在摧毀台灣之前,阻止美軍的介入」;二則,基於台灣關係法,美國有義務透過軍售,協助台灣建立防衛武力,但並無協防台灣的義務。美軍不會因為台獨引起的兩岸衝突中介入爭端;若美軍介入,情勢將比1996年困難得多。故有無美軍介入台海,在兩岸軍事衝突中,台灣都必須先面對一場戰爭的災難。以現代戰爭的形態,戰端一起台灣將是何種悲慘局面。

所謂「戰」,應包括了武力戰及兩岸軍備競賽的對抗形式。由於執政黨對抗大陸的內部形式已成,要改弦更張幾無可能。雖然在國際環境的約制下,中共不致冒然犯台,但極可能在中共的武嚇下,演變成軍備競賽。無可諱言的,近年的軍購議題,實際上已構成軍備競賽的對抗形式。

今年中共的GDP達20兆9407億元人民幣,國防預算3509億2100百萬元人民幣(約台幣1兆5000億)。而我國防預算每年約2600億元,佔中央總預算比例為16.4%。若加上軍購特別預算6100億,分十五年支付,每年約增400億。總數為3000億,但仍為中共國防預算的1/5。但這樣的軍事投資規模,較之中共顯然微不足道。若兩岸擴大軍備競賽,無論就預算總值或國防預算的比例上,均遠不及中共向上提升的空間。因此,兩岸軍力對比,必然持續加大向中共方面傾斜;況國軍擴軍與精簡政策背道而馳,兵員不足,根本不可行。

在軍備發展上,我依賴軍購甚重,外購成本較之中共高出甚多。2002年5月中共耗資16億美元向俄羅斯採購8艘636型「基洛」級潛艇,平均每艘單價約2億美金,而我8條柴電潛艦的軍購預算4121億3911萬元新台幣,合125億美元,每艘單價約15.6億美元,為中共採購潛艦單價的7.8倍。目前,中共軍工發展基礎已經建立,武器造價將更為低廉。以巴基斯坦向中共訂購的梟龍戰機為例,價格約為每架800萬美元,較其向美採購F-16每架3000萬美元低廉甚多。台灣在一場戰國防資源相對缺乏,軍工研發生產能力不足的對抗形式中,與大陸進行軍備競賽,無疑的將使台灣的財政、經濟陷入絕境,似將步入冷戰時期前蘇聯崩潰的後塵,歷史殷鑑不遠,故應以此為鑑。

海峽兩岸的軍事戰略情勢正在改變,中共成為軍事大國正加快形成,此一趨勢已無法阻擋。一旦台灣軍事戰略形勢處於極端劣勢時,按現今的戰略環境,從事一場長期對抗,也只有蕩盡一切經濟建設成果,從事「恐怖主義」式的鬥爭了。

結語

當我們及國際社會仍在質疑中共的國防需求,軍費成長以及擴大軍備的正當性時,中共已悄悄的建立起自立發展的國防軍工體系,使其成為軍事大國的障礙盡除,發展進程邁進了「跨越式」的一大步。中共在本世紀中葉成為軍事強權的一「極」已成定局。由於戰力尚未完全形成,需要的只是時間。中共正圖利用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壯大其海、空實力,時間站在他們那一邊,未來世界權力架構勢必朝向包括美國、中共在內的多元權力架構的趨勢發展。只有力量才是權力的張本,這是地緣戰略形勢發展的現實,不是任何言詞的恫嚇、批評、指責所能阻擋。

台灣在世界變異的戰略環境中,首當其衝。但經歷過台海緊張情勢,我們並未警覺到長遠的地緣戰略發展,給台灣帶來何種的軍事戰略威脅,而謀求解決之道。短視的政治人物,沈迷於民主選舉的政治角力中,不但使台灣喪失對外發展的契機,更愚昧的製造了兩岸對抗形勢,逐漸陷入生存的危機之中。台海的軍事戰略形勢已經易勢,台灣正競逐一場沒有任何勝利機會的軍備競賽。

軍事戰略的特徵在前膽規畫,應從未來的發展,地緣戰略的大格局中,判斷是非,做明智的決擇。台灣處在弱勢的軍事戰略環境中,本無太多的戰略選擇。未來兩岸軍力對比相差更為懸殊,中共對台的嚇阻戰略效應,將會顯現,屆時只會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下,被迫的做出無奈的選擇,是否還保有「一國兩制」的條件,亦多令人質疑。

台灣本是一個經濟發展,欣欣向榮的樂土,為何要在對抗形式中,葬送台灣人民的大好前程。兩岸「和平」是台灣唯一的戰略選項,宜早改善兩岸關係,唾棄操弄兩岸對抗形式的政治訴求,使兩岸攜手共創未來。
好吧,我承认我也是hkc。。。。。。:$
这篇文章确实不错,应当给台湾的政治小丑们人手一份,仔细学习。

让台湾人因为“民主”已变得狂热的大脑冷静一下,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深刻,不错的
长啊,看不完啊.看你们高兴,我就跟着高兴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