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反对56冲,支持56半自动的老将帅有粟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42:25
粟戎生回忆说,有一次部队开始装备一种新型步枪,父亲对他说:“这种枪目前还不太适合我们部队的情况,射速太高,弹药供应有困难,现在的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作为指挥员,要教育部队熟识枪的构造性能,让部队学会节省弹药。”粟戎生后来查对了很多数据,不由对父亲的话心服口服。按这种枪的射速,一个战士带的子弹只能打两分钟,如果后勤供应困难的情况下,确实会造成严重不利。“父亲就是这样,直到晚年,他还时刻注意着战争风云,注视着现代战争,为国家的安危而枕戈待发。”粟戎生回忆说,有一次部队开始装备一种新型步枪,父亲对他说:“这种枪目前还不太适合我们部队的情况,射速太高,弹药供应有困难,现在的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作为指挥员,要教育部队熟识枪的构造性能,让部队学会节省弹药。”粟戎生后来查对了很多数据,不由对父亲的话心服口服。按这种枪的射速,一个战士带的子弹只能打两分钟,如果后勤供应困难的情况下,确实会造成严重不利。“父亲就是这样,直到晚年,他还时刻注意着战争风云,注视着现代战争,为国家的安危而枕戈待发。”
是因为那时子弹产量还不够吗?
要连射,霉菌带20个弹夹也打不了几分钟~~~
穷怕了!
AK47确实不适合做步枪用,用discovery的节目里的话说,AK47就是"袖珍机枪",而不是步枪,不过苏军机械化程度高,重火力充足,步枪手只要在近距离上扫荡对方的步兵反坦克手就可以,远距离上什么12.7  14.5  23  73  100有得是,可以把对手的步枪手轰杀至渣
  到了中国,TG重火力太差,步兵分队如果没有顶用的步枪,在开阔地上就很吃亏了,再加上后勤确实不顶,不太可能施展火力压制的"弹雨"战术,还是打准点好,近身战则用56冲的火力来扫荡
  哪个时候还没有与时俱进一说,所以说大将这样说也是正确的。
唉,以前穷怕了,弄点子弹都要省着用呐
:@ 主要是怕后勤跟不上!!
但79年对越战争56半却被越军AK火力压制了,那血的教训以后,才将56半撤装了
  经验很重要,但是经验主义害死人……反对装备56冲锋枪还因为一个问题:56冲单发精度不良,不适合当作半自动用。后来81冲就考虑到半自动的精度
我有问题:
二战期间,各国的弹药供应都很紧张.那单兵携带量的考虑因素,除了应付战斗之外.会不会考虑到士兵牺牲会造成浪费而刻意减少携带量.又或者为避免成为敌方的运输大队长而刻意减少携带量?
原帖由 zhengyi88 于 2007-10-11 20:02 发表
我有问题:
二战期间,各国的弹药供应都很紧张.那单兵携带量的考虑因素,除了应付战斗之外.会不会考虑到士兵牺牲会造成浪费而刻意减少携带量.又或者为避免成为敌方的运输大队长而刻意减少携带量?

你认为有可能麽?
过穷日子过的,老一辈都这样
霉菌M16A4是三发点射,也是为节省弹药
原帖由 捕食之鹰 于 2007-10-11 20:27 发表
霉菌M16A4是三发点射,也是为节省弹药

那是给新兵用的
貌似中国军人都不知道56有半自动档这回事.       ;P        


"一个战士带的子弹只能打两分钟"    ;funk            粟戎生怎么这样白痴?   还"心服口服" 呢,     简直傻透了.
原帖由 专业步枪手 于 2007-10-11 20:43 发表
貌似中国军人都不知道56有半自动档这回事.       ;P        


"一个战士带的子弹只能打两分钟"    ;funk            粟戎生怎么这样白痴?   还"心服口服" 呢,     简直傻透了.


无语,只怕只有你不知道有56半吧!
原帖由 专业步枪手 于 2007-10-11 20:43 发表
貌似中国军人都不知道56有半自动档这回事.       ;P        


"一个战士带的子弹只能打两分钟"    ;funk            粟戎生怎么这样白痴?   还"心服口服" 呢,     简直傻透了.


将领他们怀疑士兵不能很好的选择单、连发,担心士兵浪费子弹。故意限制步兵火力的傻事很多国家都做过,比如老美在M14上安装快慢机锁、英国人把弹仓步枪弄成单发步枪。

就现在,M16A2、Insas一类武器不能连发只能点射,恐怕都有这种思想的影子。
有一次部队开始装备一种新型步枪,父亲对他说:“这种枪目前还不太适合我们部队的情况,射速太高,弹药供应有困难,现在的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作为指挥员,要教育部队熟识枪的构造性能,让部队学会节省弹药。”

粟大将那里说错了??
人家说的是目前不适合,现在的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这不表示以后不适合!
56冲/56半什么时候开始装备的,又是什么时候被淘汰的呢??
原帖由 北京学院路 于 2007-10-11 16:06 发表
粟戎生回忆说,有一次部队开始装备一种新型步枪,父亲对他说:“这种枪目前还不太适合我们部队的情况,射速太高,弹药供应有困难,现在的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作为指挥员,要教育部队熟识枪的构造性能,让部队学会节 ...


看问题要全面!粟大将不是反对,而是无奈!

还有训练问题,新兵蛋子缺乏训练,一紧张就搂死板机(更夸张的听军训时候连长说,有一老兄特别胆小(家里娇生惯养,女嘻嘻的),第一次打靶把子弹打完了,还闭着眼睛不停地搂板机).训练有素的老兵可以收放自如.

有些回忆录中就提到当年打捷克轻机枪的问题,一听就能听出机枪手是新手还是老油!
那时候似乎不是打火力压制战术的,而且SKS56半精度射程各方面都是把好枪
至少要看什么时间说的,那是我国的后勤是不是足以支持56冲。
79年的时候是可以支持的,但没做,所以招骂。可是大将是在什么时间说的呢?
打仗就是打后勤,这句话说起来太容易了
原帖由 harry2007 于 2007-10-11 22:34 发表
那时候似乎不是打火力压制战术的,而且SKS56半精度射程各方面都是把好枪

曾经有过战术对比,就是几支56冲和几支56半配合封锁某个火力点,效果比单纯的56半及单纯的56冲要好.
枪的好坏除了其本身品质及士兵的操控能力外,还有战术的问题.在某些条件下战术的成分更大点.
延伸点说,初期装备的63(质量过硬)则单纯使用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达到封锁效果.后来81则继承了63的诸多优点.有人说63就是81之母!
一紧张就乱扣扳机,AK的枪声又特别响,一下子就打完一弹匣。所以我说如果自卫,拿把92式的5.8毫米手枪会更安全,起码近距离里,拿AK也不敢乱冲过来,弹匣容量大,起码能坚持一会,如果拿自动枪,一下子打完子弹,两手空空死得更快。
感觉63的下马在当时是个错误 并不是枪本身世设计的问题 {就算有点设计上的小问题 也可以很快的修改掉 }而是当时各个小三线厂的制造工艺水平的问题 。不然一枝高精度 可以单连发 紧急情况还可以拼刺刀的有托步枪实在没有必要被淘汰掉  如果不是有种种制造工艺上的小问题  63和他的改进型号将会是一枝很成功的步枪
毛子当年如果没被STG44扫过,卡拉什小伙的AK怎么可能把西蒙大叔的SKS 顶替掉呢?!

不知道上面是粟裕哪一年说的,应该是没吃过被单兵火力压制的苦头吧?这不,79年被越南猴子的AK一扫,56半立马换成了56冲!

有意思的是62年的中印冲突,咱们这边已经是每班两支56冲配56半,阿三那边还是手动单发——结果战后总结,阿三对56冲的凶猛火力是刻骨铭心!而我军则是对56半的射击精度推崇备至........

HOHO,看来人不受点皮肉之苦的话,脑袋里的旧观念还真是无法与时俱进的!
]]
79年之后前线部队开始用56冲大规模替换56半是因为半自动武器不适应热带山岳丛林战斗通视距离有限、交火距离近、单发精确瞄准射击意义不大的特殊战场环境,与后勤保障什么的没有直接联系,更不意味着56冲作为“步枪”比56半要好,实际上AK作为“步枪”只能算渣,它实际上是被当成“超级冲锋枪”或者“袖珍机枪”来设计、使用的。79年之前我军步兵班通常是两支56冲、一挺56班机、一支40火,其余都是56半,这样的火力配系还是合理的,但到了南疆那种特殊地理环境下,就不适应了,应当调整56冲和56半的比例,每班两支56半(200-400米精确射击)、一挺56班机、一支40火,其余都是56冲(适应近战压制),这样56半就不会遭到后来的那些非议了。
当然,81大幅度提高的精度,已经可以替代56半和56冲两者的战术作用,这就给统一列装一种“突击步枪”创造了前提。“突击步枪”的概念,以前是由56半和56冲共同完成的:56冲“突击”、56半“步枪”,而后来就81一肩挑了
]]
谁说当时认识不到56冲比56半好?79年的时候部队参战前就紧急加配了一批56冲,充分说明部队很明白哪个好。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2:
1、63式的换装失败,部队暂时又回到56半上来了。
2、当时的南方部队无论训练还是装备都不是重点,根本不着急换装。谁知78年的时候说打就要打,部队根本来不及准备。很多部队都是临时扩编的,补充的都是78年冬季的新兵。

至于说我们的步兵火力不足以致被越军的AK-47压制,那也只能是局部的现象。当时我们的炮火占绝对优势,人数也占绝对优势,大部分时候步兵都是以多打少。比如我一个营打越军一个连,营有重机枪9挺,82迫6门,82无4门,火箭筒18具,60炮6门,轻机枪27挺,56冲100多支(临时增编了56冲),背后往往还有一个炮营支援,怎么可能在步兵火力上被越军压制?
这就是所谓的:
临阵磨枪
还有比这种事更悲哀的事情吗?
:') :') :') :')
原帖由 重型防弹衣 于 2007-10-12 10:34 发表

这就是所谓的:
临阵磨枪
还有比这种事更悲哀的事情吗?
:') :') :') :')


当时的部队建设方针,就是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以应付苏联的入侵,但是经济条件有限,在训练和装备上只能首先保证重点战备方向的部队。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可非议的。

七十年代,广州、昆明军区从来就没有和越南来一场大规模战争的作战任务,1978年突然给部队下达这样的作战指令,让部队怎么去准备?怪只能怪邓小平瞎指挥。
原帖由 捕食之鹰 于 2007-10-11 20:27 发表
霉菌M16A4是三发点射,也是为节省弹药

在网上看资料,M16A4应该有二种:
一种是:单发,三发点射
一种是:单发,三发点射,全自动连发
原帖由 捕食之鹰 于 2007-10-11 20:27 发表
霉菌M16A4是三发点射,也是为节省弹药

前握把如此靠前,用此枪的人起码也得1.80米吧~~~
]]
原帖由 ooooo 于 2007-10-11 21:32 发表


无语,只怕只有你不知道有56半吧!



即使用56半~~一个战士带100发弹~~拼命扣扳机的话~~打光100发也是3-5分钟左右的事情~~
原帖由 罗大佐被封 于 2007-10-12 11:57 发表


  大将的看法是切合当时我军后勤实际的,运输和携带的环节是瓶颈,我军当年步兵作战以徒步为主,就算配发了大数量的弹药也无法携带。一支火力弱的56半(其实仅仅是近距火力弱)要比一支没有子弹的56冲强上 ...

是这个道理,大将不是反对,而是无奈!所以重型防弹衣完全没有从前提环境上去全面理解大将的话。即便产量没问题,库存没问题,陆军也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如果没有制空权,弹药运不上去,即便全部都装备加特林机枪也只能有一大半当烧火棍!
原帖由 lubicun 于 2007-10-12 03:36 发表
感觉63的下马在当时是个错误 并不是枪本身世设计的问题 {就算有点设计上的小问题 也可以很快的修改掉 }而是当时各个小三线厂的制造工艺水平的问题 。不然一枝高精度 可以单连发 紧急情况还可以拼刺刀的有托步枪实在没 ...


63还在图纸阶段的时候~~设计思路就已经过时了~~63提倡"步冲合一"~~过于强调半自动步枪的精准度~~忽视了突击步枪的火力密集度(20发的弹匣容量可以清楚的反映出设计者所偏重的方向)~~至于当时要求生产数量过大而导致简化工艺则为客观原因~~
原帖由 北京学院路 于 2007-10-11 16:06 发表
粟戎生回忆说,有一次部队开始装备一种新型步枪,父亲对他说:“这种枪目前还不太适合我们部队的情况,射速太高,弹药供应有困难,现在的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作为指挥员,要教育部队熟识枪的构造性能,让部队学会节 ...



一篇文章~~不同的角度看理解的意思也各不相同~~为什么我就没看出有反对56冲的观点呢?!~~虽然不适合部队情况~~但是火力上的差距是巨大的~~因为后勤补给困难~~因此要教育部队熟识新枪~~让部队学会节约弹药(不要上去就扣连发~远距离用单发~~中距离用点射~~近距离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