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的停战谈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06:35
朝鲜战争中的停战谈判起始于第二次战役结束后不久,正式开始于第五次战役结束,完成于两年之后。不论其提出、开始、进行和完成,都历经了一个十分曲折漫长的过程。
本文力图从历史的观点对此作一简述。朝鲜战争中的停战谈判起始于第二次战役结束后不久,正式开始于第五次战役结束,完成于两年之后。不论其提出、开始、进行和完成,都历经了一个十分曲折漫长的过程。
本文力图从历史的观点对此作一简述。
1、引子
由于美国对中国出兵朝鲜的判断失误,致使其在第一、二次战役连中两次埋伏。尤其第二次战役可以说是惨败,西线的第8集团军险些全军覆没,虽然最后绝大部分人跑了回来,但已溃不成军并丢失了几乎全部重装备。比丢失装备更可怕的是军心动摇、毫无斗志,假如此时志愿军发起猛攻,西线联军可以说是难以招架。
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军只好拼命后撤,战线一下子从40线以北退回至38线以北。
前线的重大失利引起了美国朝野强烈震动,杜鲁门总统在强大压力之下口无遮拦,1950年11月30日发表公开演说时讲出了一句为挽救朝鲜战局不排除动用“各种武器”的话来,这个“各种武器”立即被新闻界解释成原子弹,而杜鲁门的脑子当时不知道是不是进水了,居然能顺着记者说下去:“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它......”虽然后来他赶紧发生明澄清,但为时已晚。
此言一出,其轰动效果丝毫不亚于爆炸了一颗真的原子弹。敌对的苏中朝领导人是否害怕暂且不说,美国自己的盟友可是被吓得不轻!要知道,那个时候原子弹已经不是美国一家垄断了,一旦美国对朝鲜战场的苏联集团使用原子弹,必将引起世界大战,西方很可能遭到苏联集团的报复,而首当其冲的必然是西欧。如果美国在亚洲投入过多的兵力,那么西欧就难以与苏联强大军事力量抗衡。这样,美国的欧洲盟友们将成为美国核冒险政策的替罪羊。
据说当时荷兰驻联合国大使已经“含着眼泪”问能否避免战争了。(PLA军科版战争史)
头一个坐不住的就是美国最紧密的盟友--英国首相艾德礼(也有人译为艾登)。当11月30日杜鲁门的讲话传到伦敦后,英国朝野一片哗然。当天,100名工党议员联名致信首相艾德礼抗议美国的核威胁行为。英国下院也于同日就外交政策进行了激烈辩论,据当时美国驻英国大使说,这是1945年工党执政以来进行的辩论中“最严重、最焦急、最负责”的一次。会后艾德礼立即宣布将飞往华盛顿面见杜鲁门,要求其对此进行解释。(《杜鲁门回忆录》)
12月2日,法国总理携外长前往伦敦与艾德礼沟通立场,双方一致认为:必须尽早结束朝鲜战争并避免与共产党中国发生冲突。关于是否使用原子弹的问题,应当由联合国而不是美国决定。
以笔者的观点,英法领导人的这次会晤,实际上是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真正开端。虽然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到联合国军发动“圣诞攻势”之前,美英两国曾经发表过一个愿意同中国进行谈判的声明,但那是建立在判断中国是有限出兵保卫水电站的错误判断基础上的,所以不计在内。
带着国内反战的压力和盟友对停战的支持,12月4日艾德礼前往华盛顿找杜鲁门谈话,要求其对以前的谈话进行澄清并保证不使用原子弹。
根据目前已知的美国官方解密文件,当时美国政府和军方领导人虽然认为朝鲜局势极为严重,也正在想办法支援麦克阿瑟坚守阵地,但真的没有计划在朝鲜使用原子弹。所以,当盟友就此问题前来问罪的时候,杜鲁门赶紧澄清:美国没有计划在朝鲜使用原子弹,并保证如果有改变一定先与盟友协商。
到这里,艾德礼心中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接着他又就防止朝鲜战争扩大和停战谈判问题向美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西方的重心在欧洲,因此应当尽快结束朝鲜的战事。西方盟国应当在以下几个政治问题上对共产党中国作出让步,并以此为条件换取中国在朝鲜军事问题上的合作,并将战线停止在38线以北。这几个政治问题的让步是:
A  承认在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政府;
B  接纳共产党中国为联合国成员;
C  将台湾交给共产党中国。
一旦中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就可以通过联合国向其施加压力以使其遵守在朝鲜的停战。
对此杜鲁门是反对的,他表示不能承认共产党中国,更不能将联合国的席位和台湾交给共产党中国,因为那样的话对方将会得寸进尺。
对于停战谈判,杜鲁门本来也不接受,因为美国认为此时谈判于己不利。其实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你怎么能在谈判桌上得到?只有在战场上占据主动,才能保证谈判中的主动权,反之亦然。而且美国认为此时与中国谈判前景也不乐观,因为当时中国占有军事上的主动,对方很可能不接受:因为中国可能认为继续打下去会更有利。
所以美国判断,如果此时谈判中国必然提出为美国所不能接受的条件(联合国席位、台湾地位等);如果此时不谈,用美国人的话说,就可以在朝鲜继续打下去,能打多久就打多久,尽我们的努力惩罚敌人。
但不知道是因为要给老朋友面子还是考虑到盟国的压力,最终杜鲁门给了艾德礼一个措词缓和但不明确的备忘录。
在这个备忘录中,美国提出如果条件不是难以接受的话,将战线停止在38线将会得到联合国的全面支持。但这个停火不能附加任何有害于联合国部队安全的条件,如台湾问题、中国在联合国席位问题等(笔者也没看到原文,不明白这两个条件为什么被认为危害联合国部队的安全)。如果停火后局势稳定的话,将谋求通过政治手段解决朝鲜的独立与统一。
也许是艾德礼还沉浸在解除核战争的喜悦中,或者是对于停战谈判的希望过于迫切,总之他没有看清美国的真实想法,反倒根据上面这个备忘录认为美国可以接受,至少也是没有拒绝完全停战谈判。
所以,在这份喜悦心情的鼓舞下,12月8日他与美国总统发了个同意谈判的联合公报以后,就高高兴兴地返回欧洲,开始忙活着联络盟国,着手组织停战谈判了。
12月5日,亚洲13国(阿富汗、缅甸、埃及、印度、印尼、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叙利亚、也门)向中国和朝鲜发出呼吁,希望中朝能够公开声明在38线以北停战。
上述13国还于同日起草了一个十点和平方案:
1、立即停火;
2、中国撤军并不在中朝边境集结军队;
3、美国从朝鲜撤军;
4、美国从台湾海峡撤军;
5、联合国监督南北朝鲜解除武装;   
6、6个联合国成员国组成安全部队留在朝鲜;   
7、联合国监督朝鲜边境和港口;
8、停火6个月后联合国主持朝鲜选举;   
9、选举后3个月联合国部队撤军,由当选政府组建部队;
10、安全部队撤出3个月后,联合国委员会撤出朝鲜。   
(《美国外交文件》)   
12月14日,联大通过了这13国的和平提案,并组成了一个由印度、伊朗、加拿大代表组成的三人委员会,具体负责确定停火谈判的基础。

很难想象一帮如也门、阿富汗之类不入流的小国胆敢站出来给两大超级强国的角斗场子拉架,尤其是敢提出美国从台湾撤军这种话来,难道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到了极点了么?况且即便是他们有这个觉悟,想必也知道没谁拿他们当棵葱。笔者至今没有看到具体的材料说明这十三国提案有什么后台,但可以肯定与美国无关,因为这个时候美国还没有确定朝鲜的局势和自己的策略,自然不会去唆使其他国家搞什么动作,直到12月8日柯林斯从前线回到华盛顿,而美国驻联合国大使12月9日才拿到上述和平方案。
那么又是谁充当了幕后“长胡子的人”呢?笔者认为是西欧盟国,尤其是英、法等国,因为就在艾德礼在华盛顿与杜鲁门会谈而且还没谈完的时候,英国驻联合国代表就在不断地问中国代表伍修权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了。(罗申关于中国政府停止在朝鲜军事行动的条件的电报,1950年12月7日)
中国称此次联大的和平提案决议为美国玩弄的停火阴谋,这真是冤枉了美国,因为美国就没打算谈,只不过无法阻止他的盟友在联大动作。
其实,中国领导人早在2次战役结束时(如果不是更早的话)就已经想到联合国方面可能会提出停火谈判,但他们当时的想法更偏向于把对方提出停火当成是一种获得喘息之机的阴谋。
况且中朝正处于胜利的喜悦当中,以国内战争中的经验,当然不会接受在优势之下停火的结果。尤其当时毛泽东对己方“军事优势”有着相当高的看法,胃口达到要全歼或至少是大部歼灭伪军,歼灭美英军队4-5万人的地步!早在12月3日毛泽东会见金日成的时候他就说过:“敌人有可能要求停战,我们认为必须敌人承认撤出朝鲜而首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方能谈判停战。最好我们不仅拿下平壤,而且拿下汉城,主要是消灭敌人首先是全歼伪军,对促进美帝撤兵会更有力量。”
中国也就此试探过苏联方面的态度。12月4日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会面时就谈到这个问题,王希望知道苏联对谈判以及“中国军队在胜利地继续进攻的情况下,是否应该越过三八线”的看法,葛罗米柯的回答是“趁热打铁”!(葛罗米柯与王稼祥会谈的备忘录,1950年12月5日)虽然王声明这次谈话是非正式的,葛也说是个人看法,但毫无疑问这仅仅是一种外交措辞,所谓的个人看法完全反映出了双方政府和党中央在停战谈判问题上的态度。
由此可以肯定,中国,也包括背后的苏联,在他们认为军事上极为有利的情况下,更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军事进攻来获得战场上更大的胜利,而不是就此停下来谈判给对方以喘息之机。所以,中苏朝首先是不愿意停战谈判,如果一定要提停战谈判的条件,就只能是一个让对方彻底认输的条件。尤其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如此。
这就如同在中国内战时的国共和谈一样。中共的策略是我比你弱的时候可以谈,谈的目的是缓兵之计;当我比你强的时候就打,如果谈就只能是你直接投降,你要不愿意投降那就是拒绝和谈,我正好名正言顺地打下去。
因此,中国请示斯大林同意后拟定了一个5点和平方案,简单地说就是,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朝鲜人民自己解决朝鲜问题,美国撤出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中国的联合国席位,五大国外长准备对日和约。同意上述五点,则可召开五大国会议,停战。但根据苏联的建议,这个方案不拿出来,等联合国方面的动向。
这样,周恩来12月22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反对联大14日的决议,认为其“非法”、“无效”,并拒绝与联大三人小组接触。同时抛出了自己的立场。但我看到的资料仅仅说周恩来的声明里提出了上述五点方案的前四条,对日和约一项不知道是否提出。如果没有,不清楚原因。
正如前文所述,中国在优势情况下提出一个谈死对方的条件,实际上就是不想谈,想靠军事彻底解决问题;而美国也不愿意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和谈。两个巴掌同时往外撤,当然不会响。
于是毛泽东下令发动第三次战役,目的首先是突破并且在政治上彻底废除38线,其次要大量消灭敌人。
炮声一响,第一次和谈的机会烟消云散。
1、出人意料的开始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势如破竹,直达37线附近,但是其内涵并不像表面上那么轻松。
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志愿军在连续打了两次战役之后已经是强弩之末,不适于继续发动第三次战役,这也是彭德怀与金日成爆发了参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争吵的原因。在那次争吵中,由于金日成搬出了劳动党中央的意见,并且把朴宪永也招来帮腔,而彭德怀拿出了毛泽东的电报,这个三人之间的争吵已经具备了中朝两党矛盾的性质。本来中方在这次争论中获胜,朝方不得不同意志愿军主力休整2个月。但由于毛泽东认为联大的和平提案是美国在玩弄阴谋,所以他从政治的角度出发改变计划,提前发动第三次战役。
而美军方面基于装备的优势,可以在志愿军的追击下比较从容地后撤,这与前两次遭受伏击的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同时,由于发现了志愿军礼拜攻势的缺陷,使得美国准备在志愿军失去进攻势头之后予以猛烈反击,以夺回主动权,美军也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于是,在志愿军战果不大、粮弹消耗将近进而停止进攻之后,美军立即开始发起试探性反击,用他们的话说叫做强有力的侦察行动,以摸清中共军队的部署和破绽,同时尽可能多地消灭中共军队。这就如同拳击手的左刺拳,一旦发现破绽,蓄势待发的右手重拳就要狠狠地打出。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紧要关头联合国出了问题,令美国不得不暂缓发动全面进攻。
1951年1月11日,那个中美都不待见的三人小组提出了一个5步和平方案,主要内容基本上可以说是原13国提案与中国提案的结合,诸如停火、外国军队撤出、联合国维护朝鲜的局势、朝鲜选举和包括中国的联合国席位以及台湾地位在内的远东政治问题。应当说,除了立即停火这一条外,基本上包括了中国的主要要求,也符合提案国的胃口。

但中美双方都不领情。

中方的基本立场前面已经说过,现在第三次战役胜利,战线推进到了37线附近,在朝鲜战争中获得了空前的优势(至少我方这么看),世界社会主义阵营欢声雷动,包括最高领袖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彻底解放朝鲜的目标已经可以看到了。虽然毛泽东也曾认为志愿军极其疲劳需要休整,但这并不意味着志愿军不能像前三次战役一样继续打败敌人。具有彭德怀那种担心的仅仅是极少数人。所以,中苏朝是不会同意在这个时候放弃用军事手段彻底解决问题,而进行可能令对方有喘息之机的停战谈判的。
而美方也认为自己看到了志愿军的破绽,并等到了扭转战局的时机,这个时候停战是不可接受的。
其实我们看看热衷于搞这些提案的国家,没有一个朝鲜战争的主要当事人,幕后指使者也不过是个胁从,出面的更是些八杆子打不着的看热闹的,他们自编自导的和平方案不过是场闹剧而已。
所以,笔者才将这个双方都不讨好的和平提案称为倒霉的提案。
但是,由于顶着“联合国”以及“和平”这两大桂冠,这场闹剧也令当事人不得不深陷其中,闹得当事人很难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挑战与机遇并存,尤其对美国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
联合国的和平提案令美国相当的难受,本来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可能扭转战局的时机,现在不得不放弃已经很令人懊恼了。接下来,如果拒绝此和平提案,则美国将有可能得罪自己的欧洲盟国,进而失去在联合国的多数支持;如果同意此提案,又意味着出卖自己的盟友--韩国。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左右为难,而难题正是考验一国领导人决策水平的最佳时机。公正地说,美国领导人这一次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经过智囊班子的反复分析,美国认为,宁可得罪韩国也要保住联合国的多数支持。其实原因很明显,欧洲盟国和韩国,谁轻谁重、谁近谁远那是一目了然,国家面前当然是利益为先,断断做不得活雷锋。
更重要的是,美国认为中国很可能会拒绝此和平提案!那么一旦中国拒绝而美国支持和平提案,那么美国不但可以两面讨好,还能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中国头上去,令自己占有道义上的优势,为此后的大规模反攻打下了舆论基础。当然,如果中国也同意此和平提案,那美国就只能对不起韩国了。
在这个分析的指导下,美国毅然决定在联合国支持此和平提案,并于51年1月13日联大会议上投了赞成票。
很不幸的是,这一次美国作出了一个十分精彩的国际战略决策,而中国却完全按照美国人预计的轨道走了下去。
由于不了解此次提案的背景,并且对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又存在错误认识,中共领导人仍然将其判断为美国试图摆脱困境而玩弄的阴谋。1月17日周恩来复电联合国,认为这五步和平提案,除先停战后谈判这一基本点“只便利与美国维持侵略和扩张侵略,绝不能导致真正的和平”外,“其他各点也规定得极不明确”,“极便利于为美国的侵略辩护”。因此中国政府“不能予以同意”。虽然后面周恩来又将过去的和谈条件,诸如外国军队撤军、中国地位、台湾问题等重复了一遍,但此声明仍然给了美国以中国拒绝和平提案的口实。
从后来的结果看,显然大多数国家同意了美国的观点,即周恩来17日的复信拒绝了联合国的和平提案。现在中国官方一直在辩解当时仅仅是拒绝先停火的原则,苏联集团当时也在联大极力弥补;甚至现在中国也说印度等国,包括英国都认为谈判的大门没有最后关闭,但这种文过饰非的做法是与事无补的。
联合国的斗争也是无情的,你一旦走错了棋,难道还指望对手给你缓棋的机会么?对中国来说,在联合国的形势急转直下。1月30日,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的修正案;2月1日,联大通过了指责中国侵略的提案,谴责中国为侵略者,并号召组成联合国军到朝鲜与中国作战。
从此之后,与中国作战的将不再是美韩联军,而是联合国军;中国的对立面将不再是美国,而是联合国。
美军当然不会坐等中国做好准备,迅速开始反击。而毛泽东的反应则是第四次战役。
实际上志愿军此时相当困难。本来第二次战役后就应当休整而未休整,强努着打了第三次战役。现在前线各兵团兵员、物资困难的情况没有任何改善,9兵团因二次战役伤亡惨重正在后方修养无法投入战斗;19兵团等二轮部队没有完成入朝准备,不能开赴前线。(PLA军科版战争史)志愿军装备劣势依旧,兵力优势不再明显,困难重重。
司令员彭德怀建议拥护停战部分后撤的意见也毛泽东以政治考虑否决。虽然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一切政治目的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军事这个基础上。而毛泽东此次决策则是以政治的必要性代替了军事的可行性,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决策怎么能够获得成功?即便你强力为之,甚至可能获得一时的进展,但必将为违反客观规律的行为付出加倍的代价。这种事情毛泽东也许是第一次干,但很可惜不是最后一次,那是后话就不提了。
四次战役的勉强发动,过程我们不再重复,结果大家也都清楚,志愿军不但伤亡惨重,而且被从37线附近击退至38线附近,后退近百公里,基本丧失了第三次战役的成果。
此后的五次战役则是一次更大的失败,以至于我方已经在准备后退至平壤元山一线组织防御,并且部队中开始弥漫悲观、失败的情绪,以至于要政治部门想方设法去教育部队认识到五次战役的胜利以树立继续作战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军事上的失败使得对中国有利的和谈局面从此不复存在。
1、天终于亮了 CSR0Efqy9  

在激烈的第四、第五战役之后,朝鲜战场出现了一段出人意料的平静期。在这段时间内,交战各方都在反思过去的教训,探讨下一步的策略。
中国方面,最高领导人终于认识到了敌我双方实力的差距,军委会议认为单凭军事力量已经无法彻底解决朝鲜问题,今后的方针应该是“打谈结合、以谈为主”,争取把战线稳定在38线附近;
美国方面虽然认为自己在军事上有明显优势,但考虑到中国无限的人力资源、苏联的援助、不能扩大战争的政治压力等外部因素,以及战线北移后中朝方后勤补给线缩短等,认为如果不大量增加兵力并付出更多代价,将中朝方赶出朝鲜半岛是不现实的。况且,为了这个有限的目标耗费过多的代价在国际战略上是否值得也是问题;
我方大哥苏联也发现以当前的模式(中国出人苏联出枪),短期内不太可能用军事方法迫使对方退出;
朝鲜虽然没有官方资料解密,但从一些侧面的材料就能看出他们这个时候最希望的就是保住半壁江山,所以并不拒绝谈判。这个想法甚至一直贯穿到停战,有的时候他们比中苏更加迫切能够立即达成停战;
而此时的韩国就象一二次战役后的朝鲜,满怀统一全国的革命理想,始终积极要求将战争进行到底。但他们的意见是无足轻重的,对于谈判的进程也从来不能构成太大的障碍。
虽然目前仍然有些人为了是谁先提出的谈判喋喋不休,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对方是否主动提出,三个主角都已经下定决心接受和谈了。再加上战线重回38线附近,客观上也给了各方一个比较体面的停战台阶,于是和谈能够真正展开也就水到渠成了。
套用李毅大帝的一句话,那就是“天亮了”!
这一次展开工作的就是各个主角自己,而不是那些局外人,看来真是自己动手方能丰衣足食。
谈判是开始了,但内容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我们回顾过去的两次为开始的谈判,我们可以看出双方的立场大致如下:
A、联合国方面:立即停火,恢复38线作为分界线,外国军队撤出朝鲜,为此可以用其他政治条件作为让步来换取中苏朝的同意。而这些其他政治条件包括了承认共产党中国、中国的联合国席位问题以及台湾地位问题等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内容;   
B、中国方面:谈判成功了再停火,不恢复38线,外国军队撤出朝鲜,承认新中国和将联合国席位交给新中国,美军撤出台湾。  
简单地说,双方在停火时间和分界线问题上持相反立场,而在其他政治条件方面却能够一致,实际上这对中国相当有利。
然而,到了5次战役之后,由于双方在战场上的主动权易手,所持的谈判立场在上述分歧方面几乎来了个180度的对换!而与中国有关的其他政治问题却全都消失了。   
A、联合国方面:先谈判后停火,不恢复38线,不谈其他任何与军事问题无关的内容;
B、中国方面:立即停火,恢复38线,外国军队撤军。而联合国席位和台湾等问题,因为考虑到对方不会接受,这次自己就没提。  
(至于战俘问题,本文不打算作过多探讨,留到以后吧。)
后来谈谈打打,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最终基本按照联合国方面的条件获得了停战。
评价朝鲜战争的谈判就很难避免评价朝鲜战争的胜败。而笔者一直认为,对于这场两大集团间的对抗,其中具体的国家不能简单地用胜败来进行评价。因为每一个国家都是这集团中的一分子,必须服从集团的利益约束自己的战争行为,而不能脱离集团的要求而过分追求自己的所谓胜败。即便如美苏这样的集团老大,也不能单独决定本集团的重大战争策略,必须努力保护集团内其它国家的安全与利益,这也是美苏双方都努力避免扩大战争的主要原因。中、朝、韩在不同的时期战争决策,也都受到集团利益的很大影响。 对于每一个国家而言,在这场战争中恐怕只能用得失来评价其收益。而用得失这个标准,就比较好考量各方在停战谈判中的成果。
以笔者一人之见,这三次停战谈判的机会把握中,得失变化最大的应当属中国。相信这也是不少人的看法。被西方国家普遍承认、获得联合国席位、解决台湾,这是三个关系中国重大利益的问题,曾经有一个机会让对手主动把他们摆在了我们眼前,但是由于当时的领导人没有能够正确地分析和决策,以至于白白地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机会。等到正式谈判的时候,因为战场上主动权的易手,我们自己都不敢提了。说到这里,我已经不忍心再用大话西游的台词去调侃。 但是无论如何,这次错误决策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首先,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代价换来了一个更差的谈判基础;
第二,三个与中国利益重大相关的条件被迫放弃,而这三个条件中的前两条,后来我们用了二三十年的奋斗才获得,而第三个目标在将近60年后的今天仍然看不到希望的所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正视过去的失误才有可能在今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任何讳疾忌医的做法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
被西方国家普遍重视看怎么说。英国是开打之前就希望同中国建交,不是为了中国有多强大,而是为了和这个国家的执政方搞好关系,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其他西方国家还不是一两三个大国马首是瞻?
赢得了东方阵营的地位那是真的,被西方阵营长期封锁也是真的。

联合国的席位是很重要的,不然就不会费那么大劲去争取了。

台湾问题你想得好像偏了些。其实都不用占领台湾,只要从法理上明确台湾的归属即可,那样现在某些台独分子的活动空间可就小多了。别忘了,中美联合公报当中可也是一中各自表述的,这就给台独分子下蛆留了缝。
其实当时中国已经知道美国是勉强同意提案,而且判断中国会拒绝,可惜的是继续坚持错误判断。
:( 就象金一南教授讲的,没有国家战略啊,失去比得到多
中国实际上不可能同意美方提案,因为此时苏联,朝鲜都不会同意。而此时中国的意见是没人听得
中国自己也不相同意,可谓是本方意见一致.
所以中国不可能同意,这个已经不是什么战略不战略的问题了,那个时候的中国还不配谈什么国家战略,只能是依从联盟战略
谈谈国家战略还是可以的,但经验是没有的。
我觉得楼主过于乐观了,情况肯定没有楼主想的那样乐观, 特别是那个时候美国对共产主义的扩散很敏感....
被西方国家普遍重视看怎么说。英国是开打之前就希望同中国建交
=================================
这个可以去看看麦克阿瑟的回忆录,这个老军头倒是很明白,

在里面他用强烈语气对美国政府有限战争手段的进行了质疑,

认为后果就是在打打停停止中使本来力量已经穷尽的对手造成了美国15万人的伤亡。

而战后,中国则一越在亚洲成为咄咄逼人的军事强国,

西藏被吞并,而得不到任何的声援,

印度支那在刺刀下被野蛮的分解。
后来美国又在越南玩儿了一次有限战争,输得极其惨痛!
后来你看他还有限么?
上尉,您的这个帖子很好,真是让我这个新手列兵真的很喜欢这个帖子。
上尉,希望你在多多发一些这样的帖子。我是个军人世家的,很喜欢这类的。。。。
希望你多多发,让我的眼睛多多受益。
楼上太客气了。
越南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阵营此时已经能够有力的抵御资本主义,甚至能够局部反攻了。此后米帝是老实了很多年,但是可能从这个时候开始。。。。。。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加剧,并且因为新加入了相当多的新成员,而这些成员都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客观上使得社会主义内部资源分配的难度更加巨大
新加入的那些成员消耗了多少资源?对苏联、东欧影响多大?

要说消耗,我看顶多就是让中国出了不少血。
不能这么说,中国吐血,苏联也吐血阿。比如越南和阿富汗就是苏联的两个脓疮,其实中国又何尝不是让苏联消耗的大户?
当时苏联比较吐血的有阿拉伯国家,阿富汗,越南,古巴,安哥拉,越南。
让TG吐血的有阿尔巴尼亚,安哥拉,朝鲜。
tg和苏联还互相搞得人家吐血。。。。。。。最严重的当然是这个互相吐血。。。。。。把两个国家搞得筋疲力竭。起码TG是撑得机器难受
苏联给越南的援助对他的实力没有多少影响。阿富汗确实拖累了苏联,但不是因为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而是他要脱离苏联的控制;阿拉伯国家就更不是社会主义成员了。

中苏之间的对抗确实把中国耗得很惨,后来的那些战备基本上是对着苏联的。但把苏联耗惨了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苏联的大头确实是冲着美国去的。不过阿富汗,越南,阿拉伯国家拿到的好处也不少,另外还有个无耻的骗子是印度。。。。。。
对TG苏联也没少操心。
可以说TG被拖死,苏联被拖瘦,于是米帝轻松把苏联补了一刀
如果中苏两国真能亲密无间,米帝估计头也大
所以美帝也不明白这两个有同样的主义、同样的制度、同样的政党、甚至还有同样的敌人的国家,怎么能突然一下子反目成仇,甚至比跟他还仇!
双方还是很有点意思的,可以一边是军队对峙,另外一边是边境贸易。
当然对峙的还是比较厉害的,曾经对方要灭了中国,结果中国居然是被昔日死敌、也是中苏共同的死敌--美国给救了。真是莫大的讽刺。
3角恋关系就是酱紫的啦。不过那年月TG也没少干左右卖乖的事情
相对而言,TG干左右树敌的事情相对多些。把昔日的同志都鉴定成修正主义分子之后,这又开始大搞亚非拉。说是援助亚非拉人民的革命运动,用现在的话说,起码是金钱外交外。
我也跑题了。
老毛那会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也算是长期呆在后方“庙算”的恶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