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下台 中日关系走向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4:49:46
安倍下台 中日关系走向何方?  

2007年09月14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14日电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后,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香港的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就此撰文指出,中日关系不可逆转,而且靖国神社问题再起风波的可能性不大,安倍突然辞职给刚刚柳暗花明的中日关系可能会带来变数,但不会使之出现大动荡,基本上会沿着安倍已经拓展的道路前进。

  文章内容如下: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天宣布辞职,他表示自己已经失去“凝聚力”。日本内阁幕僚长表示,安倍辞职是因为健康原因,因为上月亚洲数国之行后,安倍的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损害。

  舆论倾向于认为,安倍辞职的真正原因是民意支持率不断下跌,在政坛的支持度无以为继。稍早前,安倍表示,若他推动的反恐特别法在国会无法通过,他将辞去首相职务。安倍上任后,阁员接连爆出丑闻,农相、防长接连换人,导致自民党在参院改选中受到重挫,这是他下台的真正原因。

  中日关系不可逆转

  对中国来说,安倍辞职带来的一个首要问题是: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必须承认,安倍上任后虽然在内政问题上步履艰难,但在外交上屡有建树,尤其是在修复对华关系方面。将近一年来,中日恢复了高层往来,建立了共同研究历史小组,军方往来也全面恢复,原因在于安倍外交相对务实,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比较克制,没有做出令中日关系大幅动荡的举动。

  因此,安倍下台后,人们自然很关心一个问题:下一任日本首相是否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延续安倍目前的做法?笔者的观点是:安倍突然辞职给刚刚柳暗花明的中日关系可能会带来变数,但不会使之出现大动荡,基本上会沿着安倍已经拓展的道路前进。笔者的分析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安倍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内政问题,而非外交问题,更非中日关系。从中日关系来看,人们最关心的靖国神社问题,通过小泉时代以及安倍时代,孰是孰非已经清楚地摆在人们面前。小泉执政五年半,中日关系迭入历史谷底,其后果人们已经看得很清楚。而且由于中日关系正在经历一个有史以来最为艰难、漫长的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中日关系在历史问题上的波动,反而妨碍了对真正矛盾的聚焦。

  相反,安倍上任后,虽然中日结构性矛盾依然,但由于他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比较克制,因此中日关系的氛围得到大幅改善;这不但有利于中日关系的短期和表层的改善,而且也使两国从政府到民间都有从容的心情,来聚焦两国真正的结构性矛盾。

  靖国神社再起风波可能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一年不到的“安倍时代”若说在中日关系上真正有所建树,那就是为中日关系设立了一种人所皆知而又不可逆转的模式,那就是:新一任首相只要循着安倍的模式行事,中日关系就有望稳定发展,反之则必定再起波浪。而中日关系一旦再起类似“小泉时代”的波浪,那将是任何一个日本领导人都难以承受的代价。

  另外,从目前呼声最高的几个人选来看,麻生太郎虽然内心保守,但在过去一年担任外相期间,基本上是安倍外交政策的忠实执行者,而且在“八一五”日本战败日,麻生也与安倍内阁的大部分成员一样,没有参拜靖国神社。因此,若麻生就任自民党总裁和首相,他将十分清楚,遵循或逆反安倍的对华风格将分别意味着什么。

  至于日本媒体近日传闻的谷垣和福田两人,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本来就持反对态度,因此就更不会有问题。

  其次,笔者曾多次指出,中日之间的矛盾非时间性矛盾,而是结构性矛盾,靖国神社问题只是连串结构性矛盾的表层情绪化反应而已。既然这样,这些结构性矛盾不会因为某一领导人的更替而有所改变。换言之,中日的结构性矛盾不会因为安倍留任而有所改观,因此自然也就不会因为安倍下台而突然恶化。中日关系将继续循着既有的逻辑向前发展,即磨合与冲突兼有,防范与合作并存。

  问题是:下一任日本首相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不太可能做出出格举动的同时,其个人对中日结构性磨合的态度与风格,有可能影响中日在包括东海谈判、中美日互动、钓鱼岛等一系列艰难问题上的磨合。

  如上所述,麻生就其理念和性格而言属于强硬派。虽然其参拜靖国神社的可能性不大,但在上述一系列敏感问题上显示强硬作风,并非没有可能。若出现这种情况,则中日关系出现短暂风波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其毒化程度估计不会达到靖国神社造成的负面效应。安倍下台 中日关系走向何方?  

2007年09月14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14日电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后,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香港的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就此撰文指出,中日关系不可逆转,而且靖国神社问题再起风波的可能性不大,安倍突然辞职给刚刚柳暗花明的中日关系可能会带来变数,但不会使之出现大动荡,基本上会沿着安倍已经拓展的道路前进。

  文章内容如下: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天宣布辞职,他表示自己已经失去“凝聚力”。日本内阁幕僚长表示,安倍辞职是因为健康原因,因为上月亚洲数国之行后,安倍的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损害。

  舆论倾向于认为,安倍辞职的真正原因是民意支持率不断下跌,在政坛的支持度无以为继。稍早前,安倍表示,若他推动的反恐特别法在国会无法通过,他将辞去首相职务。安倍上任后,阁员接连爆出丑闻,农相、防长接连换人,导致自民党在参院改选中受到重挫,这是他下台的真正原因。

  中日关系不可逆转

  对中国来说,安倍辞职带来的一个首要问题是: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必须承认,安倍上任后虽然在内政问题上步履艰难,但在外交上屡有建树,尤其是在修复对华关系方面。将近一年来,中日恢复了高层往来,建立了共同研究历史小组,军方往来也全面恢复,原因在于安倍外交相对务实,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比较克制,没有做出令中日关系大幅动荡的举动。

  因此,安倍下台后,人们自然很关心一个问题:下一任日本首相是否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延续安倍目前的做法?笔者的观点是:安倍突然辞职给刚刚柳暗花明的中日关系可能会带来变数,但不会使之出现大动荡,基本上会沿着安倍已经拓展的道路前进。笔者的分析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安倍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内政问题,而非外交问题,更非中日关系。从中日关系来看,人们最关心的靖国神社问题,通过小泉时代以及安倍时代,孰是孰非已经清楚地摆在人们面前。小泉执政五年半,中日关系迭入历史谷底,其后果人们已经看得很清楚。而且由于中日关系正在经历一个有史以来最为艰难、漫长的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中日关系在历史问题上的波动,反而妨碍了对真正矛盾的聚焦。

  相反,安倍上任后,虽然中日结构性矛盾依然,但由于他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比较克制,因此中日关系的氛围得到大幅改善;这不但有利于中日关系的短期和表层的改善,而且也使两国从政府到民间都有从容的心情,来聚焦两国真正的结构性矛盾。

  靖国神社再起风波可能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一年不到的“安倍时代”若说在中日关系上真正有所建树,那就是为中日关系设立了一种人所皆知而又不可逆转的模式,那就是:新一任首相只要循着安倍的模式行事,中日关系就有望稳定发展,反之则必定再起波浪。而中日关系一旦再起类似“小泉时代”的波浪,那将是任何一个日本领导人都难以承受的代价。

  另外,从目前呼声最高的几个人选来看,麻生太郎虽然内心保守,但在过去一年担任外相期间,基本上是安倍外交政策的忠实执行者,而且在“八一五”日本战败日,麻生也与安倍内阁的大部分成员一样,没有参拜靖国神社。因此,若麻生就任自民党总裁和首相,他将十分清楚,遵循或逆反安倍的对华风格将分别意味着什么。

  至于日本媒体近日传闻的谷垣和福田两人,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本来就持反对态度,因此就更不会有问题。

  其次,笔者曾多次指出,中日之间的矛盾非时间性矛盾,而是结构性矛盾,靖国神社问题只是连串结构性矛盾的表层情绪化反应而已。既然这样,这些结构性矛盾不会因为某一领导人的更替而有所改变。换言之,中日的结构性矛盾不会因为安倍留任而有所改观,因此自然也就不会因为安倍下台而突然恶化。中日关系将继续循着既有的逻辑向前发展,即磨合与冲突兼有,防范与合作并存。

  问题是:下一任日本首相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不太可能做出出格举动的同时,其个人对中日结构性磨合的态度与风格,有可能影响中日在包括东海谈判、中美日互动、钓鱼岛等一系列艰难问题上的磨合。

  如上所述,麻生就其理念和性格而言属于强硬派。虽然其参拜靖国神社的可能性不大,但在上述一系列敏感问题上显示强硬作风,并非没有可能。若出现这种情况,则中日关系出现短暂风波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其毒化程度估计不会达到靖国神社造成的负面效应。
国际先驱导报评论:谨防媒体在中日间"煽风点火"  

2007年09月14日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由于中日关系的特殊性,两国媒体仅仅靠找卖点来报道两国关系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中日关系由冷转暖的契机,中日媒体的责任更显重大

  在中日关系发展当中,两国媒体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才能增进中日媒体间的相互沟通,减少误解,增进理解?8月底举行的第三届北京-东京论坛上,来自两国媒体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和知名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日报道存在错位

  黄星原(中国外交学会秘书长):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来说,在介绍彼此国家的情况和增加相互理解上,中日媒体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这是我二十几年最深的感受。

  胡俊凯(中国《环球》杂志执行总编辑):的确,媒体的作用很重要。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亲自到对方国家去走一走,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媒体来了解对方国家的情况。

  中日两国在现阶段都处于转型期,如何把对方国家的转型、变革当中所取得的成绩,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各方面的信息客观、如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这是两国媒体当前很重要的一个任务。

  黄星原:我认为过去我们的媒体至少有一点没有做到位,这就是没有全面、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一个现实的中国或者是现实的日本。

  我认为其中可能存在三个层面的错位,第一是飞速发展的中国和深入变化的日本,与我们的相关报道之间的时间迟滞效应导致的错位。第二是个别问题的无限扩大与整体形象被曲解导致的错位。第三是政府领导人以及多数民众要求改善相互关系的愿望与少数激进人士的看法之间的错位。这三个错位是造成过去对彼此国家的印象不准确的原因。

  为什么形成这些错位呢?我认为其中有媒体过度商业化,也就是找卖点、炒概念的原因。媒体应该做中日关系发展方向的引导者、中日关系现实情况的反应者,还是做敏感问题的挑唆者或者刺激者?我觉得至少应该做前两种,不做后一种。但是后一种又有卖点,这就是媒体所追求的东西,这是一对矛盾。

  木村伊量(日本《朝日新闻》前欧洲总局长):经常看到一些报道中用到军国主义,或者相互贴标签,我想这种贴标签是不是可以停止了?

  黄星原:木村先生提到了军国主义的问题。我认为这不是中国媒体贴的标签。我在对中国国民讲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告诉他,第一军国主义不符合日本的现实;第二它不符合时代潮流;第三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所以这个可能性应该很低。我想产生这样的问题第一是因为相互不信任,第二是解释不够,第三是信息发出混乱,第四是双方媒体可能对报道或者正面解读还不够。

  中日媒体要有大智慧

  朱英璜(中国日报社前总编辑):作为高层的编辑和管理者,我们还应该有一个大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不要以偏概全,不要因一些突发的小事情而改变我们整体的报道方向。我们要从大局出发。在目前中日差异很大的情况下,本着媒体的责任和长远发展的眼光,以一种大智慧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山田孝男(日本《每日新闻》东京总社编辑局负责人):我觉得两国媒体在报道中要考虑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在策略上要务实,不要全部考虑眼前利益。为了长期的利益,在报道中可以加些对比文章。比如有些人认为是不对的,对比着去说。希望以后在回顾100年前的《每日新闻》或者某些媒体报道时,能得到“这是从长远利益考虑的报道”这样的评价。媒体也应该讲可持续发展。

  木村伊量:我再谈一个“行动前5分钟”的概念。我认为大家报道行动之前的五分钟最重要,也最激动。中日之间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时,我们媒体应该怎么去报道?我认为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的方式和对方媒体进行交流,了解对方是怎么报道的,通过这些达到信息共享。能够在尽早时间内把这个火尽快扑灭,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浅海伸夫(日本《读卖新闻》东京总社评论副委员长):刚才木村先生提了建议,我和他有重合的地方。今后关于历史问题的报道,怎么做比较好呢?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双方对于这个历史问题可能很难达成共识。但我认为应该不断扩大共识部分,这一定不能忽视。

  去年安倍首相访华后,两国学者开始进行共同研究。在这期间,学者们有这样一种想法:我虽然不赞成你的意见,但是我理解你为什么这样讲。我认为媒体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通过报道来扩大两国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同是不好的,作为媒体应该注意减少这方面的报道。

  另外,以后年轻记者是媒体的主要力量,要在培养对历史问题比较了解的年轻记者上多下功夫。在报道中,尽量把一些极端言论排斥在外。

  中日媒体之间应加强交流

  今井义典(日本NHK电视台首席评论员):媒体之间还应该增进相互交流和理解。我们日本媒体想了解中国媒体是如何决定头版头条的,如何来采集信息、采集新闻的。这样的交流确实很重要。中日媒体经过这样的交流,自然会促进互相了解。

  胡俊凯:我也认为中日媒体交流的范围还要进一步扩大,扩大到地方媒体。这一点,日本和中国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为中国地域广大,地方媒体很多。媒体所显示出来的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如果仅仅是中央媒体,或者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媒体交流的话,可能不足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对方的事情和想法。

  王敏(日本法政大学教授):我觉得除了人员交换之外,今后是不是在电视节目的相互交换方面双方能多做一些努力。比如我所看到NHK的电视节目非常好,可以引进到中国。同时中国也拍了很多很好的电视节目,比如《大国崛起》等,也可以拿到日本去放映。

  胡俊凯:我对中日关系的继续推进和向前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虽然现在面临很多困难,不怎么理想,但是要一步一步往前走。我这里有十六个字:放平心态,承担责任,加强沟通,求异存同。第一,无论是讨论问题还是做实际工作,首先是心态要平和,不能被极端实例牵着鼻子走;第二要承担责任,媒体是有社会责任的,包括在推进中日关系向前发展方面,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第三是加强沟通,沟通可以加强理解;第四是求同存异,双方的立场和观点都一样的话不太可能,但这不等于我们不去推进两国关系。(北京-东京中日论坛由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组织和北京大学共同发起和组织,本文由第三届论坛主办方独家授权提供,记者郭一娜整理。)
担心麻生造次?
;P 偶一直等这看戏
希望下任倭首继续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