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尽“三春晖” 难见“寸草心” --- 农村大学毕业生回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46:59
按:这也是我在关注的一个问题,比如贵州的"状元贫困村".
近年来,高等院校学费高昂,以至于在一些偏远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为了供养子女上大学付出了沉重代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农村父母含辛茹苦供养出的大学生们跳出农门之后,又是如何孝敬父母、回报故土的呢?最近,陕西合阳县一位民间企业家党宪宗启动了一项“大学毕业生回报父母知多少”的调查,半月谈记者和他一起走访了相关家庭。
  2007年7月2日,记者和党宪宗一起来到合阳县。合阳县是一个44万人口的贫困县,同时也是一个有名的“大学生县”,每年约有3000名学生升入高校,其中80%是农家子弟。而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农村贫困家庭的艰辛付出。
  据党宪宗对40多户农村大学生家庭的调查,已工作的大学生中,大部分都能给父母一些经济回报,但普遍不多,平均一年1000元左右。当年父母供他们上大学时,倾其所有,有的甚至搭进了生命。可如今,一些大学生面对贫困的父母却比较吝啬,有的不仅不给,还反过来向父母要钱。
  甘井镇朝阳村一位做木匠的老人,年过花甲仍坚持做活挣钱,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工作8年,不仅没有给父母一分钱,买房时反而向父母要6万多元。同样是从朝阳村走出的一名大学生,工作后定居美国,由家中的弟弟赡养父母,父母因身体多病每年医药费需上万元,但这名大学毕业生每年寄给父母的钱只有1000多元人民币。

  “只要我们有一口饭吃,都不会向孩子张口要钱。”这是党宪宗调查中听到的许多父母的心声。  
党宪宗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家庭普遍困难,农村的父母们对大学生儿女最大的需要却是感情回报而非金钱回报,许多儿女恰恰是在感情上冷落了父母。
  7月2日,党宪宗与记者来到甘井镇朝阳村一位卧床不起的老人家。这位老人今年68岁,有3个儿子,老大、老三在家务农,老二考上大学后11年前赴美国定居、工作,至今未回国看望父母。老人5年前患脑血栓,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5年来多次病危,但一直都没把二儿子叫回来看一眼。老人时常昏迷不醒,但始终清楚地记着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他流着眼泪、颤抖着声音对记者说:“见不到儿子,我是死不瞑目呀!”

  恢复高考30年来,合阳县城关镇西郭村走出了上百名大学生。党宪宗在这里调查时,印象最深的是:大学生父母普遍住着破旧的房屋,家里显得“冷冷清清”。
  因为3个孩子全都上了大学,西郭村农妇党会琴一家备受村民羡慕,但党会琴却有自己的苦衷:“别人家的孩子、孙子天天围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可我的3个孩子,有的过年都回不来,家里全年就剩4个老人,日子寡淡没味。”
  在党宪宗调查的农村大学毕业生中,有1/3的人四五年不回一次家。有位大学毕业生工作地近在陕西宝鸡,毕业10多年没有回过家,也没有给父母寄过钱。还有一位大学生,母亲病重4年多都叫不动他,等母亲去世了,他反而回村大办丧事,以图留个孝顺的美名。
  党宪宗调查发现,一些农村的父母内心还有一个隐隐的说不出的伤痛:儿子大学毕业留在城市工作,娶了城里的媳妇,但城里的媳妇嫌弃农村落后,不肯回农村的公婆家。说是娶了儿媳,可“娶”不到家。有位定居国外的大学生,虽然自己对父母不错,但娶的城里媳妇,从没有到家里一次。这对传统观念很强的农村父母来讲,无疑是一种情感伤害。

  当前一些大学生忽视回报父母,一是因为这些年来,传统道德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我们的社会没有很好地弘扬、继承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另一个原因是,在现实条件下,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买房难,无力回报父母。
  因为供养了3个孩子上大学,合阳县城关镇西郭村村民张积仓家里还欠着5万元外债。张积仓说:“现在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太难了,3个孩子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还顾不了,根本拿不出钱来给家里。”
  “城里工作难找,农村却没人愿意来。”党宪宗说,这是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合阳县每年有约3000名学生考上大学,但每年回合阳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只有100多人,其中大多流向党政机关、教育系统。合阳县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俊耀对记者说,经济基础决定了一个地方对人才的利用程度,盲目要求大学生毕业后大规模回乡就业是不现实的。但是,合阳县是一个贫困农业县,在教育、医疗、农业科技等方面仍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王宝梅摘自8月23日《半月谈》作者陈钢按:这也是我在关注的一个问题,比如贵州的"状元贫困村".
近年来,高等院校学费高昂,以至于在一些偏远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为了供养子女上大学付出了沉重代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农村父母含辛茹苦供养出的大学生们跳出农门之后,又是如何孝敬父母、回报故土的呢?最近,陕西合阳县一位民间企业家党宪宗启动了一项“大学毕业生回报父母知多少”的调查,半月谈记者和他一起走访了相关家庭。
  2007年7月2日,记者和党宪宗一起来到合阳县。合阳县是一个44万人口的贫困县,同时也是一个有名的“大学生县”,每年约有3000名学生升入高校,其中80%是农家子弟。而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农村贫困家庭的艰辛付出。
  据党宪宗对40多户农村大学生家庭的调查,已工作的大学生中,大部分都能给父母一些经济回报,但普遍不多,平均一年1000元左右。当年父母供他们上大学时,倾其所有,有的甚至搭进了生命。可如今,一些大学生面对贫困的父母却比较吝啬,有的不仅不给,还反过来向父母要钱。
  甘井镇朝阳村一位做木匠的老人,年过花甲仍坚持做活挣钱,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工作8年,不仅没有给父母一分钱,买房时反而向父母要6万多元。同样是从朝阳村走出的一名大学生,工作后定居美国,由家中的弟弟赡养父母,父母因身体多病每年医药费需上万元,但这名大学毕业生每年寄给父母的钱只有1000多元人民币。

  “只要我们有一口饭吃,都不会向孩子张口要钱。”这是党宪宗调查中听到的许多父母的心声。  
党宪宗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家庭普遍困难,农村的父母们对大学生儿女最大的需要却是感情回报而非金钱回报,许多儿女恰恰是在感情上冷落了父母。
  7月2日,党宪宗与记者来到甘井镇朝阳村一位卧床不起的老人家。这位老人今年68岁,有3个儿子,老大、老三在家务农,老二考上大学后11年前赴美国定居、工作,至今未回国看望父母。老人5年前患脑血栓,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5年来多次病危,但一直都没把二儿子叫回来看一眼。老人时常昏迷不醒,但始终清楚地记着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他流着眼泪、颤抖着声音对记者说:“见不到儿子,我是死不瞑目呀!”

  恢复高考30年来,合阳县城关镇西郭村走出了上百名大学生。党宪宗在这里调查时,印象最深的是:大学生父母普遍住着破旧的房屋,家里显得“冷冷清清”。
  因为3个孩子全都上了大学,西郭村农妇党会琴一家备受村民羡慕,但党会琴却有自己的苦衷:“别人家的孩子、孙子天天围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可我的3个孩子,有的过年都回不来,家里全年就剩4个老人,日子寡淡没味。”
  在党宪宗调查的农村大学毕业生中,有1/3的人四五年不回一次家。有位大学毕业生工作地近在陕西宝鸡,毕业10多年没有回过家,也没有给父母寄过钱。还有一位大学生,母亲病重4年多都叫不动他,等母亲去世了,他反而回村大办丧事,以图留个孝顺的美名。
  党宪宗调查发现,一些农村的父母内心还有一个隐隐的说不出的伤痛:儿子大学毕业留在城市工作,娶了城里的媳妇,但城里的媳妇嫌弃农村落后,不肯回农村的公婆家。说是娶了儿媳,可“娶”不到家。有位定居国外的大学生,虽然自己对父母不错,但娶的城里媳妇,从没有到家里一次。这对传统观念很强的农村父母来讲,无疑是一种情感伤害。

  当前一些大学生忽视回报父母,一是因为这些年来,传统道德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我们的社会没有很好地弘扬、继承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另一个原因是,在现实条件下,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买房难,无力回报父母。
  因为供养了3个孩子上大学,合阳县城关镇西郭村村民张积仓家里还欠着5万元外债。张积仓说:“现在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太难了,3个孩子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还顾不了,根本拿不出钱来给家里。”
  “城里工作难找,农村却没人愿意来。”党宪宗说,这是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合阳县每年有约3000名学生考上大学,但每年回合阳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只有100多人,其中大多流向党政机关、教育系统。合阳县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俊耀对记者说,经济基础决定了一个地方对人才的利用程度,盲目要求大学生毕业后大规模回乡就业是不现实的。但是,合阳县是一个贫困农业县,在教育、医疗、农业科技等方面仍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王宝梅摘自8月23日《半月谈》作者陈钢
:hug: 那帮人是学富五车,天上知道一半,地上的全知道,就是不知道一个耻字。: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