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印三国月球探测器数据比较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47:02
来自大牛哥的博客


日本的塞勒涅Selene 已经正式改名:辉夜姬Kaguya


探测活动费用方面,中国的相比就比较高了(14亿人民币),因为采用的是成熟的东方红三号的星体,只是开发新探测仪器和建设几个辅助地面大天线的问题,而且以2.3吨的星体才搭载6件仪器?!

印度的7800万美元成本跟所研制的探测器的重量、仪器数比较起来还是合理的。

日本2.6亿美元所研制的仪器也比较多,还包括了两个子星(月球数据中继卫星),。

(另:中国的相关部门还专门建了“地面应用大楼”,为期几年的探测活动专门建大楼,在其他国家是见不到的现象吧,不知道这个楼是不是用的经费款,活动结束后,这个楼归谁)


印度的“月球初航”上用了很多国外的测试仪
来自大牛哥的博客


日本的塞勒涅Selene 已经正式改名:辉夜姬Kaguya


探测活动费用方面,中国的相比就比较高了(14亿人民币),因为采用的是成熟的东方红三号的星体,只是开发新探测仪器和建设几个辅助地面大天线的问题,而且以2.3吨的星体才搭载6件仪器?!

印度的7800万美元成本跟所研制的探测器的重量、仪器数比较起来还是合理的。

日本2.6亿美元所研制的仪器也比较多,还包括了两个子星(月球数据中继卫星),。

(另:中国的相关部门还专门建了“地面应用大楼”,为期几年的探测活动专门建大楼,在其他国家是见不到的现象吧,不知道这个楼是不是用的经费款,活动结束后,这个楼归谁)


印度的“月球初航”上用了很多国外的测试仪
听说中国的是核动力????好像很科幻啊:L :L :L
不好意思,我是说登月车:D :D :D
首先:6套=6台仪器?????楼主中文不好啊!!!
其次:中国火箭载重量本来就比小日本强,这种卫星重量比较无意义!
再次:日本早就因故障推迟发射了!
娼娥一号?????:L :L ;funk ;funk ;funk
轨道高度我们是两百公里。这个代表什么?谁能解答一下?
原帖由 未来戦士 于 2007-8-18 14:34 发表
轨道高度我们是两百公里。这个代表什么?谁能解答一下?

距月球越近引力越大,對測控通信技術很大考驗,200公里繞月高度探測和日印100公里探測比不是一個水平[:a8:]
原帖由 grgew43643 于 2007-8-18 14:50 发表

距月球越近引力越大,對測控通信技術很大考驗,200公里繞月高度探測和日印100公里探測比不是一個水平[:a8:]


有这种比法的吗,原来地球的低地轨道卫星比地球同步卫星先进啊?轨道高低只与任务有关。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7-8-18 16:23 发表


有这种比法的吗,原来地球的低地轨道卫星比地球同步卫星先进啊?轨道高低只与任务有关。

說的很好,在月面近100公里高受月引力影響加大,亦距離地球更遠,地球衛星中心要控制探測器難度比距離月面較遠的200公里難度更大:victory:
仪器都是老外的啊
原帖由 grgew43643 于 2007-8-18 16:39 发表

說的很好,在月面近100公里高受月引力影響加大,亦距離地球更遠,地球衛星中心要控制探測器難度比距離月面較遠的200公里難度更大:victory:


您真有才,38万4千公里居然差那么100公里就会造成控制难度加大,很好,很强大~
轨道高度确实是考虑到月球引力的影响,毕竟中国第一次搞外星球探测,没有经验也没有国外援助。
原帖由 grgew43643 于 2007-8-18 16:39 发表

說的很好,在月面近100公里高受月引力影響加大,亦距離地球更遠,地球衛星中心要控制探測器難度比距離月面較遠的200公里難度更大:victory:

啥时候湾湾给整个50公里或者80公里的看看?[:a2:]
今天下午重看了昨晚中央10台的科技之光栏目,其中就说了嫦娥一号项目,和上面列表一样,嫦娥一号并不是纯探查月球的,它还有探测40万公里的深空环境的功能,这应该就是它的轨道比较高的原因。典型的中国人一物多用的习惯,就如神州飞船的留轨段的功能一样。
远望4被撞了,嫦娥今年上天没问题吧,祝福一下
原帖由 天空2007 于 2007-8-18 22:12 发表
远望4被撞了,嫦娥今年上天没问题吧,祝福一下


据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报道,远望4号于本月5日在江苏江阴市的海军基地附近,被一艘大型运煤货轮「港海666」碰撞,导致远望4号发生大火....

看看报道来源,这样的谣言你信?
远望船上那么多的雷达 他看不见 旁边袭来商船?  的确我很难信!
原帖由 rickufo 于 2007-8-18 20:34 发表
今天下午重看了昨晚中央10台的科技之光栏目,其中就说了嫦娥一号项目,和上面列表一样,嫦娥一号并不是纯探查月球的,它还有探测40万公里的深空环境的功能,这应该就是它的轨道比较高的原因。典型的中国人一物多 ...

正解:handshake :handshake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7-8-18 22:20 发表


据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报道,远望4号于本月5日在江苏江阴市的海军基地附近,被一艘大型运煤货轮「港海666」碰撞,导致远望4号发生大火....

看看报道来源,这样的谣言你信?

原来消息来源于此,我还不知道呢,失察了,那我就放心了,这几天一直为嫦娥揪心呢
非常希望是谣言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7-8-18 22:20 发表


据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报道,远望4号于本月5日在江苏江阴市的海军基地附近,被一艘大型运煤货轮「港海666」碰撞,导致远望4号发生大火....

看看报道来源,这样的谣言你信?


虽然那里的谣言很多,但是并不见得每一条都是谣言。从目前各方面的消息看,远望4号的事情不是空穴来风
原帖由 gavc 于 2007-8-18 22:50 发表
远望船上那么多的雷达 他看不见 旁边袭来商船?  的确我很难信!


那些雷达绝大多数都是看天的。而且当时远望4号在停泊状态,并不是工作状态
原帖由 rickufo 于 2007-8-18 20:34 发表
今天下午重看了昨晚中央10台的科技之光栏目,其中就说了嫦娥一号项目,和上面列表一样,嫦娥一号并不是纯探查月球的,它还有探测40万公里的深空环境的功能,这应该就是它的轨道比较高的原因。典型的中国人一物多 ...


这个并不是原因,实际上其他国家的月球探测器也带了一些类似的探测器比如常见的高能电子探测器等,可以参见上面的资料。

上次嫦娥的总师提到月球虽然没有大气,但是由于重力异常,环月探测器的轨道不太稳定,要做轨道维持。200km会比较安全和稳妥一些。
轨道低当然有低的好处,分辨率可以提高
原帖由 shh 于 2007-8-19 14:13 发表


这个并不是原因,实际上其他国家的月球探测器也带了一些类似的探测器比如常见的高能电子探测器等,可以参见上面的资料。

上次嫦娥的总师提到月球虽然没有大气,但是由于重力异常,环月探测器的轨道不太稳 ...
解釋非常好,以先進程度來說日本:victory: 大陸同印度同等級別,大陸的軌度高,探測精度降低,印度的軌度低,但衛星質量小,儀器又是外國的,所以不比嫦娥先進:D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7-8-18 17:52 发表


您真有才,38万4千公里居然差那么100公里就会造成控制难度加大,很好,很强大~


在那里,就是月球引力的势力范围了。不能再从38万公里来看问题
以先进程度来,日本这个比较高,这个也是他们的一贯风格,也便于发挥他们的长处。

我们的探测设备和印度接近,但是卫星比较重。这个可能一方面是我们想用东3平台,而且发射能力不是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我们的仪器重了一些,印度用了不少西方的载荷。这些其实都鲜明的反应了这几个国家的特点,都是从自己的长处出发。

我们的轨道确实有点高,但是如果不以高分辨率为主要目的,则也无大碍

我们运载能力最大的是CZ-3B,但是目前的嫦娥还不需要。在我们的新的大运载出来之前,日本H-2B 204的运载能力会稍微超过我们的3B (GTO 5.8 vs. 5.5吨)
请教大牛,印度的经费预算可能吗?
1,他有大量的外购仪器
2,他从来没有真正的高轨道控制经验,不要说声空探测了

他拼什么只用三分之一的预算作和中日同样的工作?
印度探月卫星的国外仪器,未必是出钱买的,这类往往是合作项目,仪器提供方一般还巴不得仪器能够上天呢。

至于测控,我们不也是第一次测这么远的距离吗? 其实月球探测在一些相关技术上还不是真正的“深空探测”,相对比较简单。印度这次也造了个大天线(比我们的小些,少些)。再说毕竟时代不同了,不要把这些看成这么高不可攀

至于印度的预算是不是假的,这个就不好说了
印度用现成的进口设备,省了不少研发费用,不过这样做对自身研发能力毫无帮助。估计永远都得靠进口。
原来都是在看指标啊?

日本和印度的历史经验可不怎么样,H2的指标开始就很高,可靠性就...不过也算是设计思想;印度的计划永远是计划,没什么异议吧.我国的总是很稳妥,保守,没办法,实力就那样.
原帖由 重剑无锋 于 2007-8-20 19:42 发表
印度用现成的进口设备,省了不少研发费用,不过这样做对自身研发能力毫无帮助。估计永远都得靠进口。


引进永远是把双刃剑,是好是坏,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应该明确引进只是解燃眉之急(比如我国苏-27系列的引进),同时不放松自研(包括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提高)。

相比于失败项目很多的印度其他国防工业,印度航天算是一个比较正面的例子。它的同步轨道运载火箭(GSLV)的发展可以从一个方面看出印度航天对于引进和自研关系的处理。GSLV需要高性能的氢氧上面级,由于印度工业基础的限制,要自研出一型氢氧发动机且赶上整个GSLV的进度,实际上不太可能。因此印度先购买了俄罗斯的一型氢氧发动机以保证GSLV mk1的按时上天,同时自研的氢氧发动机也在加紧进行(或许有俄罗斯的技术援助),已经完成地面试车,即将用于GSLV mk2的飞行试验。这个是相当符合印度实际国情的一种做法。无论是引进,还是自研,以及如何安排里面的比重,所有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短期和长期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拘泥于字面上的“引进”还是“自研”

具体到这个印度的探月卫星,姑且认为印度经费有限且自研所有仪器有困难,那么部分采用国外仪器是个很自然的做法。况且在这类探测器中,多国贡献仪器且分享数据是非常常见的做法,比如我国的探测双星,很多载荷来自欧洲。

印度由于基础限制且政治环境较好,所以其航天事业过去,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还会不断的从国外引进一些东西,但同时也明显可以看到它自己的努力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