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联盟的荣耀——“苏联”级战列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41:02
不知发过没有,如有人发过,请删除.
      原作者:henryxing

                                            斯大林和重建海军计划
 
    12209302_2005033115420062861500.gif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曾经每天都念着他的大名醒来。他的名字整天挂在广播员的嘴上,鸣响在歌曲中,出现在所有的报纸里。他的名字被授予城市、学校、街道和工厂,作为最高的奖赏。在那场最惨烈的战争中,战士们喊着他的名字冲向死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流尽了鲜血,损失了几乎全体居民,大地变成了布满硝烟和弹片的废墟,但是这座城市没有投降!
  在他安排的审判里,受害者高喊着他的名字死去;在集中营里,他驱赶千百万人,让江河倒流,在寒冷的极圈内建立城市、在坚硬的花岗岩上开掘船坞……建立世界无敌的战列舰队、恢复俄罗斯的荣耀是他的梦想,在这片辽阔无垠的土地上,曾经到处树立着他威严的塑像。他-就是约瑟夫.斯大林。
  斯大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伟人,在西方世界眼里,他集暴君、强人和嗜血者于一身。他的严酷的铁碗统治和他那钢铁般坚不可摧的意志,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撼。历史证明,正是无情的斯大林,在短时间里让红色的苏联团结并强大起来,实现了俄罗斯伟大的复兴。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启动,这预示着这个国家在经历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动乱、衰退与内斗之后,开始努力地迈向复兴。而西方国家从1929年起却饱受经济危机的折磨,资本主义生产无序性的弊病日益显现出来,国际形势日趋尖锐复杂。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1931年日本挑起的"九一八"事变和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掌权等一系列政治地震提醒了斯大林:人民的红色国度面对强权必须更深刻地武装起来!
  斯大林认为法西斯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英法等老牌强国完全可能联合起来,对刚刚恢复过来的苏联再次进行干涉侵略,为摇摇欲坠的本国经济寻求出路。而红海军却显然无法与任何一个潜在的对手抗衡。在斯大林看来,新式战列舰无疑是国家力量的象征。他现在拥有了比沙皇更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这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心中潜藏许久的梦想萌发了出来:为建立强大的红海军,俄国必须建立战列舰队!
  根据斯大林的命令,1936年5月27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下属的海军部提交了一个重建海军的庞大方案,请求为海军建造8艘35000吨406毫米主炮А型战列舰和18艘26000吨重巡洋舰。在后来的数年内计划几经修订,А型战列舰最终发展为苏联时代唯一一型开工建造的23型"苏联"级战列舰。
  虽然苏联的重工业和造船业在头两个五年计划内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然不可能独立完成如此宏伟的计划。苏联像沙俄时代一样,先后向德国、美国和意大利寻求帮助,试图在国外技术力量的援助下建造几艘战列舰。但苏联人的要求首先遭到美国的戏弄,美国人随便弄了几个近乎搞笑的"战列航空母舰"应付了事。为此斯大林曾经在一封给美国大使的信中抱怨到,"我不明白为什么贵国就是不愿意帮助我们建造战列舰。我们很乐意以六千万至一亿美元的造价首先在贵国订购一艘装备406毫米主炮战列舰,同时非常希望在首舰完成后,由贵国工程技术人员来苏联帮助我们再建造一艘姊妹舰"。但意识形态上的激烈争斗彻底压倒了金钱利益: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和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美国根本不愿意和苏联讨论任何大于驱逐舰的水面舰艇。苏芬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总统宣布对苏联进行全面禁运和封锁。几个访问美国的苏联海军高级代表团无果而终,只得悻悻而返。而德国和意大利的船厂正忙于自己的生意,无暇他顾,只有意大利安沙尔多公司于1936年7月14日应约完成了UP-41型战列舰设计。

  UP-41型战列舰设计方案
  标准排水量 42674吨
  满载排水量 46200吨
  尺寸 长252米,宽35.5米
  吃水 9.4米
  武备 3座三联406毫米/L50炮塔
   和4座三联180毫米/L60副
   炮塔,12座双联100毫米高
   射炮和12座四联45毫米机关炮
  侧装甲 厚370毫米,倾角6度,上 部装甲带厚150毫米,
  装甲 主炮塔面板400海米、基座
   350毫米,司令塔370毫米
  动力 8座锅炉和4台蒸汽轮机,
   180000马力
  航速 32节

  UP-41型实际上就是"维托里奥·维内托"级的改进型。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苏意海备注军的全面合作中断,但仍有部分意大利造船技术人员一直在苏联船厂工作到1941年6月份。
  不知发过没有,如有人发过,请删除.
      原作者:henryxing

                                            斯大林和重建海军计划
 
    12209302_2005033115420062861500.gif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曾经每天都念着他的大名醒来。他的名字整天挂在广播员的嘴上,鸣响在歌曲中,出现在所有的报纸里。他的名字被授予城市、学校、街道和工厂,作为最高的奖赏。在那场最惨烈的战争中,战士们喊着他的名字冲向死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流尽了鲜血,损失了几乎全体居民,大地变成了布满硝烟和弹片的废墟,但是这座城市没有投降!
  在他安排的审判里,受害者高喊着他的名字死去;在集中营里,他驱赶千百万人,让江河倒流,在寒冷的极圈内建立城市、在坚硬的花岗岩上开掘船坞……建立世界无敌的战列舰队、恢复俄罗斯的荣耀是他的梦想,在这片辽阔无垠的土地上,曾经到处树立着他威严的塑像。他-就是约瑟夫.斯大林。
  斯大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伟人,在西方世界眼里,他集暴君、强人和嗜血者于一身。他的严酷的铁碗统治和他那钢铁般坚不可摧的意志,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撼。历史证明,正是无情的斯大林,在短时间里让红色的苏联团结并强大起来,实现了俄罗斯伟大的复兴。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启动,这预示着这个国家在经历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动乱、衰退与内斗之后,开始努力地迈向复兴。而西方国家从1929年起却饱受经济危机的折磨,资本主义生产无序性的弊病日益显现出来,国际形势日趋尖锐复杂。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1931年日本挑起的"九一八"事变和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掌权等一系列政治地震提醒了斯大林:人民的红色国度面对强权必须更深刻地武装起来!
  斯大林认为法西斯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英法等老牌强国完全可能联合起来,对刚刚恢复过来的苏联再次进行干涉侵略,为摇摇欲坠的本国经济寻求出路。而红海军却显然无法与任何一个潜在的对手抗衡。在斯大林看来,新式战列舰无疑是国家力量的象征。他现在拥有了比沙皇更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这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心中潜藏许久的梦想萌发了出来:为建立强大的红海军,俄国必须建立战列舰队!
  根据斯大林的命令,1936年5月27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下属的海军部提交了一个重建海军的庞大方案,请求为海军建造8艘35000吨406毫米主炮А型战列舰和18艘26000吨重巡洋舰。在后来的数年内计划几经修订,А型战列舰最终发展为苏联时代唯一一型开工建造的23型"苏联"级战列舰。
  虽然苏联的重工业和造船业在头两个五年计划内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然不可能独立完成如此宏伟的计划。苏联像沙俄时代一样,先后向德国、美国和意大利寻求帮助,试图在国外技术力量的援助下建造几艘战列舰。但苏联人的要求首先遭到美国的戏弄,美国人随便弄了几个近乎搞笑的"战列航空母舰"应付了事。为此斯大林曾经在一封给美国大使的信中抱怨到,"我不明白为什么贵国就是不愿意帮助我们建造战列舰。我们很乐意以六千万至一亿美元的造价首先在贵国订购一艘装备406毫米主炮战列舰,同时非常希望在首舰完成后,由贵国工程技术人员来苏联帮助我们再建造一艘姊妹舰"。但意识形态上的激烈争斗彻底压倒了金钱利益: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和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美国根本不愿意和苏联讨论任何大于驱逐舰的水面舰艇。苏芬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总统宣布对苏联进行全面禁运和封锁。几个访问美国的苏联海军高级代表团无果而终,只得悻悻而返。而德国和意大利的船厂正忙于自己的生意,无暇他顾,只有意大利安沙尔多公司于1936年7月14日应约完成了UP-41型战列舰设计。

  UP-41型战列舰设计方案
  标准排水量 42674吨
  满载排水量 46200吨
  尺寸 长252米,宽35.5米
  吃水 9.4米
  武备 3座三联406毫米/L50炮塔
   和4座三联180毫米/L60副
   炮塔,12座双联100毫米高
   射炮和12座四联45毫米机关炮
  侧装甲 厚370毫米,倾角6度,上 部装甲带厚150毫米,
  装甲 主炮塔面板400海米、基座
   350毫米,司令塔370毫米
  动力 8座锅炉和4台蒸汽轮机,
   180000马力
  航速 32节

  UP-41型实际上就是"维托里奥·维内托"级的改进型。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苏意海备注军的全面合作中断,但仍有部分意大利造船技术人员一直在苏联船厂工作到1941年6月份。
...
       斯大林自己当然没有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外国朋友"身上。1935年12月,造船部下属的第一中央特别舰艇设计局的В·П·卡萨科夫和В·Л·贝琴斯基向斯大林提交了6个战列舰初步设计方案。
      让人感兴趣的是除3号方案外,其余各设计均使用了四联装炮塔。苏联对四联装炮塔的偏好可以追溯到1915-17年间各大船厂的计划舰方案,那时俄国工程师们就在四联装炮塔的机械结构设计上花费了不少心血。这些方案后来提交海军舰艇建造技术委员会审批,而技术委员会自己也为斯大林搞出了几个看起来更疯狂的大型战列舰设计。
  技术委员会认为12门406毫米炮要优于9门456毫米主炮方案,原因是炮管数量的增加可以获得更密集的齐射散布,同时单位时间的弹药投射量也比9门更大口径的主炮多。不久战列舰预研工作从海军移交给苏联部长会议下属的造船部执行,造船部很清楚自己实际的工业水平,他们将А型战列舰改称维23型,技术要求则降低到如下指标:
  标准排水量55000吨,9门406毫米主炮和32门130毫米平高炮,24门37毫米机关炮和24挺12.7毫米机枪;侧装甲450毫米,上部装甲带200毫米,水平装甲总厚200毫米,航速36节,续航力15000海里/15节。
  同时还有一个500毫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方案。必须指出的是,23型和超级战列舰一开始都是为红旗太平洋舰队准备的。但是没过多久,设计指标又因故进行了大幅度调整。1936年8月,苏联成功的与英国达成了双边海军协定。苏联政府表示愿意遵守1936年3月的《第二次伦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关于战列舰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406毫米的限定。不过苏联人却巧妙的钻了条约的空子:几大海军强国中,只有太平洋上的日本未批准《第二次伦敦条约》。因此苏联认为,自己完全有理由为太平洋舰队建造406主炮的超条约型战列舰,以对抗日本可能发展的超级战列舰。1936年8月3日,红海军司令奥尔洛夫提出了未来战列舰的技术要求,41500吨,9门406主炮、12门152和100毫米副炮、40门37毫米机关炮;侧装甲380毫米、上部装甲带250毫米、水平装甲50+135毫米,航速30节,续航力6000-8000海里,另有2具弹射器和4架水上飞机。这次苏联海军不准备另起炉灶,决定以UP-41型为基干进行扩大初步设计。第一中央特别舰艇设计局和波罗的海厂第四设计局奉命接手工作。当年12月,双方各自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经过初步论证,斯大林选择第四设计局的方案,同时要求将水平装甲加强为30+50+180毫米,允许排水量适度增加到46000-47000吨。由于大清洗的缘故,如此重要的战列舰计划的总设计师居然是位年仅32岁的秋利金同志。第四设计局受宠若惊,满怀革命热情干了起来。但是不久,设计师们就碰上了排水量超标的严重问题,即使略微降低水平防护,标准排水量还是不可避免地要达到48415吨。1937年7月14日,战列舰计划交给斯大林审批。秋利金和他的同志们已经准备好接受死刑判决了,但情况却完全出乎意料。其实早在四五月份,海军司令奥尔洛夫和造船工业部部长穆克列维奇就已经商定,将战列舰放大为55000吨以满足其在防护性能上的要求。斯大林对此表示满意,还进一步将战列舰放大到57000吨。1938年2月,23型设计定型,最后脱颖而出的幸运儿是III号У方案:
  排水量:58420吨
  武备:3座三联装406主炮、12门152和100毫米副炮、40门37毫米机关炮
  装甲厚度:侧装甲320毫米、水平装甲25+140+60毫米,普列赛水下防御系统,最大宽度7.5米,主机功率201000轴马力,最大航速28.5节。
...
      苏联级(23型)

  1938年2月28日,海军副人民委员伊萨科夫向国防会议提交了请求建造23型(首舰被斯大林圈定为"苏联"号)的报告。经过讨论,国防人民委员会同意了海军的请求,并决定在1938年7月15日开工建造首舰。23型在设计中先后制造了一百多个模型以求获得最优的舰体线形,后来还在赛瓦斯托波尔建造了КМ-1和КМ-1号1:10大比例动力模型进行航行试验。但试验结果给设计师泼了一头冷水:推进效率比设计值低了10%左右,最大航速不得不就此于1938年11月调低到27.5节。好在后来中央特种舰艇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开发出了更高效率的螺旋桨,预计可以将最大航速提升至28节。船厂还建造了23型的全尺寸舰体不完全木质模型,供设计师修改总体布置用。整个1938年,光23型试验就花去了两千七百万卢布!

  总体布置
  "苏联"级1939年5月13日的正式定型的设计技术指标如下
  标准排水量59150吨
  满载排水量65150吨
  全长269.4米
  水线长260米
  最大宽度38.9米
  水线宽36.4米
  满载吃水10.4米
  型深16.7米
  备注:"苏联"级采用了长首楼型舰体,从上至下依次为首楼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平台甲板、支撑甲板和内底,上甲板为强力甲板。艏舯艉部干舷高分别为9.6、6.35和8.95米,设计初稳性高3.4米,舰体长宽比7.14:1,比较肥胖。主炮塔前二后一布局,外观及总体布置明显地类似UP-41。由于UP-41本身是"维内托"的改型,因此西方国家无不戏谑的将"苏联"级称为"维内托斯基",倒也不算太过分。舰员编制1664人,其中包括112名军官、226名海军准尉和1281名水兵(一说1292人,包括66名军官、175名海军准尉和1051名水兵,这一乘员组编制人数对于"苏联"级来说显然太少)。

  武备及火控
  "苏联"级装备了3座三联装МК-1型406毫米主炮塔,该炮塔是以沙俄时代的406毫米炮塔为基础设计的,由列宁格勒的"街垒"和"布尔什维克"厂生产,到1940年才进行了第一次试射。炮塔使用一套包含150个203毫米直径滚珠的滚珠轴承装配到圈座上,另有204个垂直滚柱用于承受火炮射击时对炮塔的后坐力。火炮独立俯仰,固定在+6度实施装填。将火炮俯仰时间计算在内后,火炮在小于20度、20-27.5度、2.75-30度和 30-40度仰角时的持续射速分别为2.6、2.5、2.4 和2发/分。炮塔弹药基数300发,另有306-312个全当量药包。3门炮之间用2道60毫米装甲板分割成独立的防火战斗室。Б-37型406毫米炮预定生产38门,但直到"苏联"级计划取消,总产量也不过区区4门。曾经在设计阶段讨论的456、460、500和533毫米主炮均因技术难度太大全部取消。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406毫米火炮曾经参加了对德军远程炮兵的炮战。
  23型装备有6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装填角度+8度。仰角16度以内射速为7.5发/分,30-40度之间的射速降低到4.8发/分。另有4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1941年1月,又在后甲板加装了2座双联装炮塔。"苏联"的轻型防空武器很有魅力,她装备了8座带稳定器的46-К四联装37毫米机关炮。而当时其他国家还没类似的先进设计。23型武器性能如表所列。
  "苏联"级的火控系统在很长时间以内一直是个谜,最近相当数量的资料解密后,我们才得以有机会窥豹一斑。"苏联"级装备有3座КДП-8主炮射击指挥仪,其中2具位于前后司令塔顶部,另一具布置在前桅楼顶端。其中司令塔顶部的为Ⅱ型,其侧装甲厚度为50毫米,另2座Ⅰ型指挥仪装甲厚20毫米。指挥仪配备了2具ДМ- 8-1式体视式测距仪,外观独特。1具测距仪用来对目标进行测定,另一具负责观察本舰射弹偏差。舰内射击指挥所装有1套ЦАС-0机电弹道解算器和1台ПК-3型座标自动变换器。整套主炮火控装置可以对25海里范围以内,航速不超过42节的目标进行全向解算。另外每座主炮塔也备有1具ДМ- 12测距仪,ДМ- 12基线长12米,是苏联制造的基线最长的光学测距仪,采用了部分德国技术。副炮由4具КДП-4т-Ⅱ型指挥仪提供射击诸元,每座指挥仪有2具ДМ- 4测距仪。在КДП-4т-Ⅱ的控制下,副炮既可以射击水面目标又可以对付低空低速的飞机。100毫米高射炮群由3座带稳定器的СПН-300高射炮射击指挥仪指挥。СПН-300布置在上层建筑的首尾线上,有1具ДМ- 4测距仪。由于装备了稳定器,СПН-300可以在舰体严重摇摆的情况下对360度内空中目标进行有效稳定的跟踪。
...
      防护性能
  23型采用了极为强大的装甲和水密防护结构,其装甲总重达到空前的23306吨,甚至超过了装甲重23262吨的"大和"级。"苏联"级的装甲防护体系为独特的不完整双装甲舱式,结构很复杂,在中央的主装甲舱前后装甲隔墙外,还分别布置有1道厚度更大的外围艏艉装甲隔墙。在艏部和艉部的两道装甲隔墙间,仍然布置有侧装甲带和水平装甲。这样看,"苏联"级的装甲防护体系仍然可以算得上重点防御类型,但其有效防护体积显然比一般的装甲舱式更大更有效。
  主装甲舱装甲厚度及结构如下,主装甲带全长148.4米,从一号炮塔前的第64号龙骨延伸至3号炮塔后的196号龙骨,占水线长度的57%左右。装甲带高6.27米,其中1.77米位于设计水线以下。由于预计的弹着角不同,装甲带的厚度也按照命中角度进行了厚薄不同的分布设计。动力舱外侧的装甲带厚375毫米/倾角5度,2号炮塔弹药库处侧装甲厚度增加到390毫米,2号炮塔和1号炮塔之间装甲带厚406毫米,1号炮塔弹药库外侧舷装甲加强到420毫米。406和420毫米装甲带的长度分别为17.5和11米,3号炮塔弹药库侧装甲相应削薄至380毫米。主装甲舱前后装甲隔墙厚度分别达到了230和365毫米。在舰首30号龙骨位置,还有一道厚285毫米的2号大角度倾斜横隔墙,2道艏横隔墙间的水线侧装甲厚220毫米,可以抵御203毫米弹的攻击。3号炮塔弹药库处的侧装甲带一直延伸到2号艉装甲隔墙,2号隔墙装甲厚度不均,从上至下依次为180、365和360毫米。"苏联"级的装甲板全部使用了比较坚固的企口连接。
  "苏联"级的水平防护由3道甲板构成,最上面是25毫米厚的首楼甲板,155毫米厚的上甲板作为主水平装甲板,下面则是50毫米厚的中甲板。前后司令塔装甲厚度分别为425和220毫米,桅楼上的信号舰桥有75-100毫米厚的装甲防护。
  "苏联"的水下防护体系也是混合式的,其64-153号龙骨间是普列赛双重圆筒式防鱼雷系统,全长123米。圆筒舯部深度达8.15米,艏艉减少到7.0米。由于普列赛系统宽度太大,不利于舰体水下线形的平滑过渡。"苏联"级因此将艉部153-170号龙骨间改成多重防鱼雷舱结构。圆筒外板厚11毫米,内层的两道筒壁厚7毫米,中央圆筒直径3.15米,外面包着一层1.2米左右的油-水层。内部没有重型装甲防鱼雷纵隔墙,只有一道10毫米厚的放水支撑板和一道35毫米厚的轻装甲纵隔墙。舰底为双重纵骨结构,主炮弹药库下部是三重底,有一定的防爆能力。
  按照设计要求,"苏联"的装甲可以抵御406毫米穿甲弹和5000米高空投掷的1000公斤炸弹的攻击。其水下防御系统更是强大无比,防鱼雷系统能够防御750公斤TNT的水下爆炸!设计师们认为,"苏联"级还可以达到任意相邻5舱进水或舰底命中2条鱼雷不沉没,1舷命中3条鱼雷不丧失战斗力的惊人生命力。
  当然,以上均为设计要求,至于能不能完全达到目标,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讨论。
]]
...
       动力系统
  "苏联"级预装备安装6座三锅筒高发热量燃油锅炉和3台冲动式单级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工作参数37个大气压/380℃。涡轮机总功率201000轴马力,2小时紧急过载功率231000轴马力,军舰相应的最大航速分别为27.5和28.5节。由于后来改进了螺旋桨,最大航速于1939年7月13日修改为28和29节。不过当时苏联还造不出功率如此大的涡轮机,只得向国外购买。狠心的英国人趁火打劫,开出了70万英镑的天价。囊中羞涩的苏联海军不得不另辟蹊径,他们联系上了瑞士的布朗-布威公司。这家公司的单价只要40万英镑,完全可以让人接受。苏联首先进口了4台,其中3台准备装到"苏维埃俄罗斯"号,剩下的1台交给哈尔科夫汽轮发电机厂进行测绘仿制。后来证明苏联人的选择是相当明智的,布朗-布威公司的汽轮机不负众望,在试车中发出了78906轴马力的强大功率。23型的动力舱为奇特的交错式布局,首先是2排4个水密锅炉舱,各布置1台锅炉,第2排锅炉舱后是3个并列的独立水密轮机舱,然后又是1排2个锅炉舱。其中4个前锅炉的烟道汇集到前烟囱,虽然内部烟道和排烟量完全不同,但两个烟囱的外形尺寸却完全一样。"苏联"级的竖直烟囱顶部带有防雨罩,外观比较陈旧,和流畅的舰体线形不太相称。
  关于"苏联"级的动力装置配置曾经有许多误解,最深刻的当数"使用了150000马力涡轮-电动动力"一说。当然西方的这种误解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起源自1938年9月5日苏联政府通知英国自己准备建造战列舰的一份正式照会。在这份通知中,苏联把23型缩水为44190吨、242米×36.3米×9.15米,采用150000马力汽轮-电动动力的条约型战列舰。虽然后来有许多情报说明了23型的真实情况,但所谓的电动装置直到今天仍然在一些文章中不断出现。另一个普遍的误区是对23型3轴布局的错误解释。许多西方资料称苏联曾经在苏德蜜月期间获得了"俾斯麦"级的图纸,并根据"俾斯麦"的设计将原有的4轴方案改为3轴。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其实第四设计局1936年下半年的初步设计中就采用了三轴布局,原因还是普列赛系统宽度太大,没有足够的舰内空间并列安置4台重型涡轮机,只得采用3轴布置。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任何确切资料证明23型曾经根据德国战列舰布局修订了设计。
  23型的最初多设备设计采用了单主舵+双副舵形式,但是在后来的船模试验中发现,一旦主舵被卡死,副舵根本无法修正舰体偏航。经过讨论,最终于1939年确定采用双主舵系统。预计的战术直径约4.5个船长,即1170米左右。"苏联"级油舱贮油量5280吨,不同航速下的续航力如下:1890海里/28节、4300海里/21节和6300海里/14.5节。辅机是4台单台功率1300千瓦的涡轮发电机组和4台单台功率65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
  "苏联"级的长艏楼尾部设置了2个飞机库,可以搭载6架КОР-2水上飞机,后甲板上有2座飞机弹射器和2座吊车。
]]
...
      建造经过
  经过2个五年的计划的艰苦奋斗,苏联造船工业有了长足进步,沙俄时期遗留下来的4家大船厂经过几轮扩建,规模已是今非昔比。
  另外,斯大林还亲自选择在阿尔汉格尔斯克附近的莫洛托夫斯克(今天的北德文斯克)再兴建一个大型造船厂。几万名劳改营犯人硬生生在坚不可摧的北极花岗岩上凿出了2座300米长、42米宽、7.5米深的巨型钢筋混凝土船坞。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第402北方船厂,至此,苏联时代的三大造船中心格局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
  1938年1月21日,甚至在新战列舰尚未定型以前,苏联政府就决定于当年开工建造4艘23型战列舰,预定在1939年内下水,1942年前建成服役,头2艘下水后,马上再开工2艘。1938年7月15日,首舰"苏联"号在189厂的船台举行了开工典礼,但此举不过是取悦于斯大林的应付场面而已。真正的工程一直拖到1939年1月份才正式开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苏联"级的姊妹舰相继开工。
  乐观的人们估计,不久苏联海军就会拥有整个欧洲最强大的战列舰队。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从一开始,"苏联"级的工程进度就显得相当缓慢,原因则是多方面的。虽然苏联造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一下子从刚刚沾上万吨级边的"基洛夫"巡洋舰直接跳到60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跨度实在太大。船厂根本没有没有建造如此庞然大物的经验。其次,"苏联"级在建造中不断遇到原材料短缺的困扰。1939年的施工计划要求列宁格勒的日丹诺夫伊诺拉工厂和马里波夫钢铁厂提供10000吨装甲钢,但实际上只有1800吨交货。1940年的材料紧缺情况渴望获得改观,但最多只能希望能够得到计划规定一半的钢材。无论是伊诺拉工厂和马里波夫厂对生产厚度超过230毫米的装甲板都很不在行。而实力最强的基洛夫厂却忙于该КВ和Т-50坦克项目,无暇他顾。结果到1940年12月,伊诺拉和马里波夫厂终于吃不消了,他们再也无法保证优质大厚度装甲钢的连续供应。不得已,设计人员只得将所有厚度超过200毫米的高强度渗碳钢改为简单的表面硬化钢。在动力系统上也碰上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按照预定计划,苏联应该于1940年仿制出6台汽轮机,在1941-1942年间再生产12台。而实际上直到战争爆发,哈尔科夫厂也没有造出1台涡轮机来。锅炉的情况也是让人啼笑皆非,本来想在1938年9月进行首轮岸上试验,结果到1941年初全部测试才完成。由于本国企业负担太重,苏联不得不向荷兰和德国订购包括螺旋桨在内的大量重要部件。尼古拉耶夫的炮塔制造场到最后也没能组装出1座三联装炮塔。4艘"苏联"级的建造过程差点就可以称得上罄竹难书了。
 1940年中,在402厂建造的"苏维埃白俄罗斯"号发生了严重的质量事故,技术人员在其舰体上发现了70000多个不合格的铆钉和螺栓。由于既没原材料又没时间进行返工,"苏维埃白俄罗斯"号的工程就此停止,并一直拖到当年10月19日正式下马拉倒。当天,斯大林不得不取消了2艘后续舰的建造计划。首先开工的"苏联"和"苏维埃乌克兰"号预计1943年6月份下水。最后开工的"苏维埃俄罗斯"却因祸得福,由于姐姐被意外抛弃,使得402厂可以集中力量建造她。同时进口的汽轮机也运到了阿尔汉格尔斯克,舰体下水后就可以马上装上现成的动力装置。因此"苏维埃白俄罗斯"号预计下水日程甚至从1944年提前到了1943年三季度,莫洛托夫斯克人似乎已经看到希望了。同时,苏联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确实曾经考虑过暂时停建"苏联"和"苏维埃乌克兰",首先将"苏维埃俄罗斯"号建成完工,为"苏联"和"苏维埃乌克兰"号积累经验。

  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时,即时是最乐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情况下,哪怕是将"苏联"号下水都是不可能的。苏联海军全身心的投入战斗,船厂忙于防空备战和修补破损舰艇。曾经万众瞩目的"苏联"级此时倒成了货真价实的明日黄花,被晾在一边无人问津。7月10日,3艘"苏联"级的建造工程正式停工,9月10日,拆毁工作开始。
  3艘"苏联"级中只有远在北极的"苏维埃俄罗斯"没有遭受兵火侵扰,在1945年9月27日的海军造舰计划会议中,斯大林突然提出应将"苏维埃俄罗斯"号建成。1946年1月19日,"苏维埃俄罗斯"又重新获得舰籍注册。
  "苏维埃乌克兰"号完成了17.98%的工程,消耗了13001吨钢材,其中包括4558吨装甲。苏联人最初想尽快将其舰体推下水,并拖往高加索沿岸比较安全的港口。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她未完成的舰体内甚至还装进了几个С级中型潜艇的耐压艇壳。但德军的进展实在太快,在苏军还没有来得及破坏“苏维埃乌克兰”号时,尼古拉耶夫就沦陷了。后来曾有部分德国造船技术人员前来检查"苏维埃乌克兰"号,德军将"苏维埃乌克兰"号的艏艉部分钢板拆掉了约4000吨,用作海岸防御的装甲板。1944年3月17日德军撤退以前,炸毁了"苏维埃乌克兰"号在船台上的支座,舰体遂向左倾斜5-10度。任何补救工作都是不可能的了。
   "苏联"号命运最让人惋惜,到正式停工前,她已经完成了21.19%的工程,用去了包括4287吨吨装甲钢在内的15818吨钢材。1941年9月,德国"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曾炮击了咯琅施塔得要塞。而"苏联"号却只能瘫在船台上眼巴巴地望着。德国空军对其进行了多次轰炸,虽然舰体屡遭命中,但其主体结构却安然无恙。苏联海军决定在击退德军后,就立即下水"苏联"号,同时将被遗留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3台汽轮机运到列宁格勒,尽快将"苏联"号完成。战争期间,苏联海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盟国战列舰情报,逐渐发现了"苏联"型存在的不少技术缺陷,"苏联"级没有雷达,没有消磁线圈,航速也不足以与新式战列舰抗衡。战后,苏联又开工了5艘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泡在"苏联"号上。1947年3月27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立即拆毁"苏维埃乌克兰"和"苏维埃俄罗斯"号。侥幸的"苏联"号还安静地躺在船台等待最后判决,也许它真的仍然期望海军不会抛弃它?但是苏联政府还是于1948年5月29日命令拆毁"苏联"号。6月15日,解体工程开工。但其108-114号龙骨间舰体被送下水,用作水下防护试验。1956年,残存的舰体被当做反舰导弹靶船击沉。谁能料到,煊赫一时的"苏联"级的命运竟是如此悲惨?
顶一下 苏/俄的无畏/超无畏都是意大利风格啊
...
      23的改进型
  由于23型在航速上并未完全达到设计目标,苏联海军于1939年8月27日决定设计23的改型,即比斯型。12月,波罗的海厂第四设计局的23比斯型初步设计完成
  标准排水量:60800吨
  满载排水量:66800吨
  尺寸:水线长280米最大宽度39.6米 水线宽37.29米 正常吃水10.3米
  武备:3座三联406毫米主炮,4座三联150毫米副炮,6座双联100毫米高射炮,8座四联装37毫米机关炮。
  装甲厚度:侧装甲380毫米,倾角8度,艏艉装甲横隔墙425毫米,其余同23型。
  动力:同23型,但航速增加到30节/201000马力,31节/231000马力23改将长宽比从23型的7.14:1增加到7.5:1,模型试验表明航速可以相应增加1.5节。副炮塔改为68型"恰巴耶夫"级轻巡洋舰的МК-5三联炮塔,这样在不减少副武器数量的情况下,就可以在舯部甲板腾出空间以布置增加的100毫米高射炮。23改取消了23型的外围装甲舱,将装甲舱长度增加到201米,侧装甲长度达水线长的72.5%。装甲舱预计可以在80-155链距离上抵御英国406毫米穿甲弹的攻击。同时,水下防御系统改为多重防鱼雷隔舱式,长164米,舯部最大宽度8米,艉部减少到6.7米,可以防御500公斤TNT的水下爆炸。双舵系统,战术直径4.7个船长,约1300米。
  显然23改也不是个完全令人满意的设计,波罗的海船厂设计局随后又将其发展为23НУ型。23НУ有多个不同的衍生型。

  23НУ型装备8座双联100毫米高射炮和41座四联37毫米机关炮,侧装甲改为345-390毫米/15度,装甲舱前隔墙倾角30度,可以在65-132链距离上抵御406毫米穿甲弹。水下防御系统改为带多重防水隔板的鼓出部式,设计防护水平700公斤TNT。虽然23НУ的性能增加了不少,但排水量与23型相比增加太大,已经不能说是完整意义上的改进型。为此海军技术委员会于1940年9月27日特别强调,以后进行的任何改进方案,其排水量、主尺度和装甲防护应与23型相当。由于23型的工程进度相当缓慢,对后续舰的改进要求并不紧迫,23НУ的设计因此不紧不慢的进行着。战争爆发前,苏联海军决定设计全新战列舰。23НУ正式下马。

  总体评价
  毫无疑问,能够比较独立的设计并开工"苏联"级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苏联"级的火炮威力和火控系统上达到了国外同期战列舰的水平。"苏联"级的侧面装甲防护比较强大,完全可以承受德国380和意大利381毫米穿甲弹的命中。"苏联"级的航速也不低,虽然续航力稍小,但足以保证其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那样的封闭海域内任意驰骋。"苏联"级彻底压倒了德国的"俾斯麦"级和意大利的"维内托"级,也可以击败英国的"罗德尼"级和"英王乔治五世"级,基本上达到了设计目标。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苏联"级在总体布置和不少关键系统上严重依赖外国技术,其建造规模又远远超出了本国船舶、钢铁工业的水平,"苏联"级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苏联"的防护水平虽然很高,却存在不少漏洞。战后的试验表明,从4000米处投下的500公斤穿甲炸弹可以击穿苏联的水平装甲。其普列赛水下防御系统内侧无法布置防鱼雷装甲纵隔墙,一旦内侧支撑板破损,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侧装甲带只延伸到水线下1.77米,舰体下部难以防御敌水雷。而"大和"型和"衣阿华"级采用了完整的装甲舱防御,水线下亦有比较厚的装甲防护。"加富尔公爵"的沉没和美国海军进行的爆破试验明白无误的证明,意大利多重船底的设计并不高明,它对水下爆破基本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防御能力。"苏联"级的防空火力相对也比较薄弱,最初设计中使用平高炮作为副炮和重型高射炮的正确思想不知道为什么到最后却被放弃了。战争中的实践证明,重型高射炮可以当做对海射击的副炮使用。美国和英国战列舰率先采纳了单一副-高炮思想,简化火力配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当然苏联设计师完全意识到了23型在防御和防空火力上的缺陷,23改和23НУ的改进重点确实放在了加强水下防御和防空系统上。客观的讲,23НУ型的防空火力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仍然缺乏20-25毫米口径左右的近距防空机关炮群。其水下防御系统内侧仍然没有布置重装甲防御隔墙,23НУ型的内防御板只有50毫米厚,相对国外优秀战列舰来说实在太薄。

  23型("苏联"级)花费惊人,单首舰"苏联"号的预算造价就达十一亿八千万卢布。虽然后续舰造价降低到八亿五千万卢布,但仍嫌太贵。"苏联"级工程占用了当时红海军造舰计划70%以上的原材料、80%的资金和90%的熟练工人,到最后却连一艘也没建成。按现在的眼光看,斯大林这样"盲目投资"的行为简直就是犯罪。为了应付德军可能的入侵,斯大林不仅仅是在海军上"唯意志论",在陆军方面上,他也是决定一下子重建20个机械化军,每军编制坦克超过800辆。在空军方面上,他则命令采购25000架米格-1、雅克-1和苏-2型强击机替换老式机群。斯大林咄咄逼人的扩军计划的任何一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当时苏联经济和工业的承受能力,"苏联"级可悲地成为国家总体战失误的牺牲品……但如果我们简单地作一个假设:如果没有爆发战争、如果给斯大林以足够的时间,我们相信,以斯大林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钢铁般的手腕,以当时苏联人民超出一切的奉献热情和智慧,苏联级一定会作为联盟的荣耀驰骋在大洋上!
斯大林接手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功过后人评说,不过铁人确实铁腕啊!:victory:
后来都拆掉了? 怎么不直接改HM阿? 体制问题?
我最恨的不是小日本天皇,而是斯大林这个老杂皮。欠我们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这个老杂皮一句话就给弄没了。:@ :@ :@
有线图否?想收藏。
原帖由 classical 于 2007-6-14 15:42 发表
顶一下 苏/俄的无畏/超无畏都是意大利风格啊



一点也不奇怪,30年代苏意海军合作正处蜜月期,很多项目都得到了意大利设计人员的帮助,基洛夫级重巡和哈尔科夫级驱逐舰也有很强的意大利风格

其实那个什么普列赛双重圆筒式防鱼雷系统是意大利人搞出的骗人的鸡肋设计,意大利自己的维内托级战列舰在马塔潘角海战中仅仅中了英国可畏号航母上大青花鱼鱼雷机的一枚MK.12空投鱼雷就瘫了
]]
要是造出来了,再往旅顺港那么一趴,赶都赶不走
谢谢提供线图!往旅顺港那么一趴,想走都不能走:D
这是一字不拉从战争第一,二集上打下来的,为你花的功夫顶一下!
感想敢做的约瑟夫大叔
挖坟的
老毛子干事情有点夸张。
这坟挖的……
gf2543 发表于 2011-7-12 21:49
感想敢做的约瑟夫大叔
可惜啊,随着老斯的莫名死亡,这个也跟着进棺材了。
资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