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靖安古墓掘出金丝楠木棺阵 距今已2500多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14:22
2007年04月24日12:08


来源:江南都市报




发掘现场

古墓挖掘现场,在100平方米范围内,出现3排排列整齐的21口金丝楠木棺材。记者 许南平 摄

露出的黑色金丝楠木棺材一角。

  《靖安开挖神秘古墓》最新进展
  靖安古墓掘出金丝楠木棺阵
  为距今2500多年的大型春秋战国古墓 墓葬形式全国罕见
  核心提示:今年1月9日,由于盗墓贼行迹败露,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李洲坳附近的两座古墓才被人发现。本报此前曾对此事进行过报道。昨日,从考古现场传出消息,经过考古专家3个月的挖掘和清理,发现这两座古墓之下还有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墓葬。幸好表层的两座晚清、元代墓地迷惑了盗墓贼,才令下面这处距今2500多年的大型春秋战国墓葬完好无损。 考古人员在这个100平方米的墓葬内挖掘出3排排列整齐的金丝楠木棺材,虽然考古人员拒绝透露任何内情,但仍然当着记者的面惊叹:其墓葬形式全国罕见。2007年04月24日12:08

来源:江南都市报




发掘现场
古墓挖掘现场,在100平方米范围内,出现3排排列整齐的21口金丝楠木棺材。记者 许南平 摄
露出的黑色金丝楠木棺材一角。
  《靖安开挖神秘古墓》最新进展
  靖安古墓掘出金丝楠木棺阵
  为距今2500多年的大型春秋战国古墓 墓葬形式全国罕见
  核心提示:今年1月9日,由于盗墓贼行迹败露,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李洲坳附近的两座古墓才被人发现。本报此前曾对此事进行过报道。昨日,从考古现场传出消息,经过考古专家3个月的挖掘和清理,发现这两座古墓之下还有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墓葬。幸好表层的两座晚清、元代墓地迷惑了盗墓贼,才令下面这处距今2500多年的大型春秋战国墓葬完好无损。 考古人员在这个100平方米的墓葬内挖掘出3排排列整齐的金丝楠木棺材,虽然考古人员拒绝透露任何内情,但仍然当着记者的面惊叹:其墓葬形式全国罕见。
   21口金丝楠木棺排列整齐保存完好
  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李洲坳附近发现的古墓群,究竟藏有什么秘密?昨日,记者得到从挖掘现场传来的消息:4月21日,古墓表层清理出来后,现场的壮观让很多围观者吃惊,墓葬总共有21口棺木分三排整齐排列,棺木保存完好,棺木的材料为高档的金丝楠木所制,上面的黑漆颜色还清晰可见。
  一位从挖掘现场出来的工作人员虽然不愿透露详情,但还是说,这些棺木群仅仅只是真容初现,估计古墓群分三层,棺木群作为陪葬墓只是古墓的第一层,第二层仍然是陪葬墓,真正的主墓室还在下面更深的第三层。至于墓主的身份,该工作人员猜测,此墓葬规模较大,且棺木材质较好,所以墓主的身份很可能非富即贵。此外,李家村的村民相传是春秋时期徐国的后代,所以墓主也有可能与徐国有关。

  为防止被暴雨破坏棺木全被竹篾遮盖
  由于整个挖掘现场被塑料布、铁皮和竹篾栅栏围起,外围有民警把守,记者只能透过缝隙看到工作人员在大约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忙碌着。
  记者眼前的100平方米方形挖掘区内,众多金丝楠木棺材被竹篾铺盖着。尽管发掘人员正在清理淤泥和积水,但由于前日的降雨,挖掘坑内仍是一片泥泞。有当地人告诉记者,工作人员担心22日棺木被暴雨破坏,才用竹篾将墓葬表层挖出的21口棺木都遮盖起来。
  记者爬到旁边的小山坡上,透过竹篾的缝隙,隐约可见下面的棺木。昨日中午11时50分许,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其他发掘人员的帮助下,开始对靠近边缘的一处遗址进行清理。经过10多分钟的清理,黄色的泥土中逐渐呈现出一口黑色棺木。虽然只是露出了一部分,但是可以看出该棺木保存得较为完整。随后,考古人员很快用竹篾将其覆盖。

  为春秋战国古墓墓葬形式全国罕见
  在保护围栏之外,偶尔进出的考古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都拒绝接受采访,并对棺木的具体数字保密。一名考古人员表示,为了保护文物,所以他们用竹篾将棺木遮盖住。此外,因为墓葬太深,地底下水位高,挖掘中要进行高难度的排水,还要防止塌方等异常情况发生,所以发掘难度很大,进度比较慢,但“五一”节后表面这层的清理工作估计可以基本结束。
  现场考古专家对古墓详细信息的封锁,使得这座大型古墓更具神秘色彩。
  昨日,现场的考古专家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初步认定这座古墓为墓葬形式全国罕见的春秋战国古墓,对当时的文化、风俗等历史情况的了解,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记者从侧面向文物专家了解到,迄今为止,我国江南地区出土的春秋时期大型墓葬极少,这次的考古发掘属我省考古史上的首次,将填补我省先秦考古史上的许多空白。

  当地早在1979年曾出土春秋青铜器
  据了解,水口乡的地理平面图形状如马鞍,位于靖安县的中部和南部,东邻双溪镇和雷公尖乡、宝峰乡,南界奉新县躁下乡和本县香田乡,西连烟竹乡和高湖乡,北毗躁都乡和三爪仑乡。其北部高峰耸立,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3座,南河从中部穿过,两岸较为平坦。
  在李家村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早在1979年3月,水口乡李家村的农民在修机耕道时,就曾挖出春秋时期徐国青铜器3件。包括刻有铭文“徐王义楚,择其吉金,自作盥盘”的水器盥盘一件,刻有铭文“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卢盘”的卢盘(即炉盘)一件,全器素面无铭文、类似现在炭箕的村一件。
  文/记者 邓旭敏 张杰 图/记者 许南平

(责任编辑:王伟)
抓住倒斗的了?不会有粽子吧
委员啊,你对这些很有研究啊,能不能把你以前的盗墓贴汇总一下,发到CD或者博客都可以,我想再看看!~~
不知道是否被摸金校尉光顾过!
嗯!多等两天,看看跟棒子有没有关系!;P
原帖由 放逐的云 于 2007-4-25 16:56 发表
委员啊,你对这些很有研究啊,能不能把你以前的盗墓贴汇总一下,发到CD或者博客都可以,我想再看看!~~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p;extra=#pid4410798
说来怀念啊,前2年还亲身看过古墓发掘呢...........
2007年04月26日 15时28分 中国江西网 关键字:古墓


[url=]江西[/url]靖安县李洲坳古墓挖掘现场。(李文轩 摄)


江西靖安县李洲坳古墓葬已出土40具棺木,墓葬中还出土了十余件器物,有青铜凿、削、刀;漆勺;木梳、盒等古代用品。(李文轩 摄)

[url=]中国江西[/url]新闻网4月25日南昌讯(李文轩 记者 邓小勇 报道)
  
  2006年12月28日,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李洲坳斋饭垴发现一座古墓遭到破坏。接到报告后,省文化厅、文物局领导当即向国家文物局紧急请示,要求抢救性[url=]考古[/url]发掘,并很快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2007年1月6日至今,江西省[url=]文物[/url]考古研究所会同靖安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进驻水口乡李洲坳,对古墓进行了3个多月的考古发掘。
  李洲坳古墓位于靖安县水口乡李家[url=]自然[/url]村,处于北潦河南支流南岸的丘陵之间,是一处有封土的大型土坑竖穴墓葬。原封土高约12米,封土底部为圆形,底部弧形边长35米。封土分为若干小层,分别用黄色粘土和大型石块层层堆起,形成一个高高的封土包,封土包与东西两山的高度基本相同。
  在封土的正中下方位置,挖有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穴。墓穴南北长16米,东西宽11.3-11.7米,面积约190平方米,墓口至底部深约3米。墓穴四壁陡直,加工平整,表面抹有一层膏泥作为保护。墓葬南侧开口部位有一层台阶,东部偏南侧开有一斜坡墓道,墓道宽度约3.2米,受现代公路的破坏,残长5米。
  墓穴内填土均层层夯筑填起,在墓穴不同位置有不同土色,并有不同的填埋顺序。填土有浅黄色沙性土、黄色黏土、黄白相间的花斑土、和深褐色灰土四种土质。有的地方分层清晰,夯窝明显,有的地方则比较疏松。墓穴最中心部位,填土为黄色黏土并夹杂大量石块,夯土十分紧密。
  填土底层,有一层黄褐色的硬土层包裹下层膏泥。该硬土层厚度1-4厘米,有分区现象,将整个墓穴内的棺木划分为若干个小区。硬层下为厚约20-40厘米的膏泥层,膏泥有青、灰、白等多种颜色,膏泥层下即为棺木。
从目前发掘的情况分析,该墓葬没有椁具,只有单个棺木。截至发稿时止,可确认有棺木约40具,绝大多数保存完好。棺木密集排列,多数东西向,局部也有的呈南北向。在墓穴的东南角,有相对宽大的棺木一具,两侧有铁制吊环。棺木均由完整楠木对半剖开后剜成,下葬时用蔑绳捆绑,然后裹以数层竹席。
  墓葬中出土了十余件器物,有青铜凿、削、刀;漆勺;木梳、盒等。这些器物与江西贵溪东周时期崖墓出土的器物相似。[url=]专家[/url]们根据目前发掘的情况分析,这种一坑多棺的葬俗在江西省乃至整个南方地区都是罕见的。
目前进一步的发掘[url=]工作[/url]目前正在紧张的进行中。

编辑:杨冗晟


(责编:高琼)
翻了一下地图 找到江西靖安水口乡:D
未命名.JPG
委员,一直想问你,目前热卖的两本盗墓方面的书,是不是你写的?
千年不腐啊...
竟然泡水了。
垃圾的文物保护单位,全都吃屎去
委员就好这一口了!!:D
原帖由 bjnr 于 2007-4-26 22:56 发表
委员,一直想问你,目前热卖的两本盗墓方面的书,是不是你写的?

  不是,肯定不是。委员没有写小说的本事。
委员会盗墓?牛人啊!啥时候给我搞些骨头来,我想煮黄豆吃.
  委员不盗墓。盗墓是反人类的丑恶行径。墓葬中人骨头有毒,不可熬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