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到(云)南的点点滴滴--点水见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7:02:32
]]
]]
]]
]]
好像赶上直播了啊:D
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P
]]
呵呵,点水去的地方真多,羡慕啊。。。。。。。。。
走黔桂线,我一个重要的感觉就是:穷.这沿线实在太穷了,没办法,这种地形,实在限制发展,如果没有这条铁路,这里还是不毛之地.黔桂线上有个站叫做宣威,盛产火腿,气温很低,在昆明穿短袖,到宣威穿毛衣
LS的到宁夏往甘肃走的路上去看看。那才叫穷。
宝中线也走过
我没去过还是体会不到 ,看来还是要眼见为实...
  还好铁路连接了交通……不然更加偏僻:(
继续啊,点水大大:D
欢迎经过贵州~!宣威是云南地区,靠近贵州威宁,是云贵的高海拔地区!盛产土豆!
原帖由 二锅头爱好者 于 2007-4-18 18:12 发表
走黔桂线,我一个重要的感觉就是:穷.这沿线实在太穷了,没办法,这种地形,实在限制发展,如果没有这条铁路,这里还是不毛之地.黔桂线上有个站叫做宣威,盛产火腿,气温很低,在昆明穿短袖,到宣威穿毛衣

二锅头兄弟终于出了一次错,不容易啊!
      黔桂线是广西柳州--贵州贵阳,宣威市属于云南曲靖地区,在贵(阳)昆(明)铁路线上。宣威火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设宣威关,若从明洪武十五年南征后戍边屯军算起,宣威腌制火腿的历史至少也有600多年了,而声名鹊起首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接着1923年在广州全国各地名特产品赛会上获优美奖章。宣威火腿又称为“云腿”与浙江金华的南腿、江苏如皋的北腿共称为华夏三大名腿。
     上好的云腿用当地的乌蒙猪膘厚肉细,取后腿,切成琵琶状,用滇中黑井古镇的井盐反复搓揉直至盐渗入肉中,再进行腌制,待自然发酵,半年以后才腌制成。当火腿皮青稍呈绿色时,用针在三个不同的部位试针,如有“三针清香”时,即为合格产品。
     1923年在广州举行的一次食品比赛会上,当孙中山先生品尝了宣威火腿为主要原料的罐头后,对之大为赞赏。昆明罐头厂的原名“德和罐头厂”便是因孙中山先生的题词而取的厂名。
     曾经在一个朋友家吃过他们自己家藏一年半的火腿,切的时候就已经是满屋飘香,用青辣椒猛火爆炒,已经让我的胃开始抽搐。吃的时候那种鲜、香、微辣的感觉,实在是非常爽!
    民国时期最出名的火腿大家是蒲在庭先生,邓小平的夫人卓玲实际上原名蒲琼英,是蒲老先生的三女儿。
原帖由 重庆雄起 于 2007-4-18 20:30 发表
继续啊,点水大大:D

明天继续,还有很多内容。谢谢支持!
进来占位子.明天接着看图.:lol
强帖留名!!!
在匆匆解决晚饭后,再次登上火车,没有想到列车居然超员!只能老老实实待在车厢的连接处。列车在阴雨中缓缓的离开了昆明站,看着两端车厢内拥挤的旅客,正琢磨3个小时的时间怎么打发。开车不久,一个僧人模样的胖子走到连接处,从口袋里掏出了香烟和打火机。看着他红光满面,体格健壮的吞云吐雾,脑海中冒出三个字“花和尚”!上上下下仔细打量,发现他的手指甲长,而且不是一般的长!十个手指都留了长长的指甲,而且修剪的很整齐,看得出是精心伺候着的。莫非真是个花和尚不成?好奇心冒出来了,于是就从他手上的云南烟开始搭话。
      原来是位货真价实的僧人,法号“心圣”,出家山西五台山塔院寺,还是佛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属于比较随性的那种,随着交谈的逐渐深入,对僧人的生活了解更多之后,我觉得做和尚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很多都市人不总在追求一种衣食无忧,可以经常随兴致而出行,访名山大川的生活吗?要知道这些就是目前很多僧人的生活!而且他们在路上还有人管吃管住,因为全国各地几乎无处没有庙宇,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庙宇的香火和功德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那么僧人们出门学习也好交流也罢,吃住就都不是问题了。闻名天下的河南登封少林寺近年在方丈释永信的领导下,做出了很多让大家意外的事情,换一个角度看,少林寺就是一个企业集团,下属武术学校,旅游开发等等众多子公司,而且寺庙又不用缴纳税收,再加上善男信女的香火和功德。如此巨大的收入,怎么用都需要认真考虑考虑的。
     对寺庙和僧人的认识不能再停留在过去影视作品中的公式化中了。我对佛学没有什么研究,兴趣不大。但是对佛学中强调修心养性,清心寡欲的道德修养是非常的赞同。因果报应的说法也许很多不以为然,似乎现实中总是很多小人得志。哲学中有偶然和必然的说法,也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么和因果报应似乎也是殊途同归。
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如何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有组织的老年活动并不是很多,好在一般公园现在都是对中老年人免费的,于是自发组织起来在公园里进行活动的老年人就非常多了。
。。。。八渡”车站的名称来源于当地的八渡镇,镇名从何而来则说法各异。有说因为陆路过江渡口很少,从上游到此的渡口正好是第八个,故称八渡。。。。。

=====以前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北京郊区(还是河北?)一个景点叫十渡~~;funk ;funk
又没了???
点水大哥好:$
呵呵,旅途劳顿啊!:lol
]]
参观了云南铁路博物馆,终于看到了珍贵的米轨米其林动车,该车现在已经修复,可惜因为保护的原因不能进入内部参观。缅甸政府赠送的机车和车厢,以及其他的一些珍贵铁路文物。过瘾啊!
原帖由 世纪好人 于 2007-4-18 14:01 发表
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P

路盲的心声:D
南昆线我也走了几回了,可还真没注意到那两大桥。牛排不好吃,在昆明应该吃回族的大酥牛肉。
好贴好贴,非常喜欢点水的这种游记帖子。本人喜欢铁路及其相关设施和沿途的美食,呵呵。还希望看到继续的帖子。

还有就是,感觉到云南吃牛肉,其实不应该选择西餐的牛扒,可能当地的爆炒牛肉或者青椒炒牛肉更有地方特色,应该比牛扒好。

云南的饵丝、洱块什么的还是很有特色的。昆明市中心金马碧鸡牌坊旁边有非常正宗的云南小吃:过桥米线、饵丝、气锅鸡等等,建议试下。
我下次去昆明不坐飞机了,我要沿着点水的行径路线走一遍!太壮观的大桥了!惊叹!真正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

呵呵,我可要拍的比你好看哦!什么牌子的相机,我要换个牌子买:P
]]
原帖由 人生如漪 于 2007-4-25 23:35 发表
我下次去昆明不坐飞机了,我要沿着点水的行径路线走一遍!太壮观的大桥了!惊叹!真正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

呵呵,我可要拍的比你好看哦!什么牌子的相机,我要换个牌子买:P

呵呵!飞过去当然就看不到风景了!其实很多的风景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只要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的精彩。
机器是入门基本型号:Nikon-L10,500万像素,刚到手的,正在学习中。效果不好,大家见谅。
谢谢兄弟补图!
翠湖最出名的应该算是以红嘴鸥为代表的海鸥了,昆明经过十余年的保护,已经形成了非常精彩的人鸥共处环境。
翠湖周围的历史文物也是非常多的,周边曾经是近代昆明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可惜时间所限,未能贴近历史的脉搏去感受。
我曾经到过的城市中,擦皮鞋的小贩们基本都是市容管理部门扫荡的对象之一.而在云南省曲靖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擦鞋匠"的管理采取了更人性化也更有效的方式.图中是在城市中心地带"阿诗玛"的9名擦鞋人员.她们基本是30岁以上的女性,都是本地人,以农转非人口为主.通过和她们的交流,得知当地政府采取的是定点定人管理的模式.每人每月交60元的管理费,领取一件红色的马甲,然后被此地定点经营.不再担心被驱逐,可以专心的经营;而对于路人来说,也有一个明确的地方可以解决脚下的小问题.而地方相关管理部门也解决了管理和经营之间的矛盾,就连马甲的成本都不用出.红色的马甲来自"红蜻蜓"的赞助!
    她们9个人,自发的达成了协议,.每天轮流到人流最多的天桥脚经营自己的生意,无论天气如何,一天一换.保证了大家的公平.从这些"红军"身上,体现出该地政府管理的思路.从一个侧面也显示出曾经被凭为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是有其道理的.
不错啊拍的...
云南的美味小吃早就名声在外,"烧饵块""小锅米线"是自己的最爱."过桥米线"的分量已经远远超过早餐需要的标准,而且本来也就是正餐.去过云南的人对遍布城市几乎每一个的角落的烧烤绝对印象深刻,而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砂锅饭"配烧烤.
    朋友曾经带我去过曲靖的一家老字号砂锅饭,对其味道一直念念不忘,于是再次去感受那种香和甜的混合物.砂锅饭用的米最好是本地大米,软香适中.锅底垫着云南土豆丁,这种土豆淀粉含量高而水份少,无论烤炸炒,必然是香脆可口.M记和KFC之类,在云南薯条销售量异常低,估计和当地优良的土豆关系很大.4.5元一小包和2元一大盘的土豆,怎么对抗啊?
    还是说回砂锅饭,著到八成熟的饭,拿下来面上加云南火腿片和咸鸭蛋,淋上油再放到碳火上回火.然后才上桌.这个时候,迅速用铁勺撬底,使土豆和锅底分开,稍微冷却后就可以充分享受香喷喷的砂锅饭.如果此时不动底,那么吃到最后土豆就和锅底粘在一起,享受不到那种表面微焦内部松软的土豆丁了.
     配饭的咸菜通常是10种以上,曾经有过30多种,但是大家喜欢吃的还是那10来种.我们选择的是当地特产"韭菜花"和"茭头""'野山椒""酸萝卜""姜片"等几种.学名鱼腥草的"折耳根",因为同行人不喜欢那种腥味而放弃.而其鲜脆也不是一般凉菜所能比的.
    吃砂锅饭一定要配上一锅"臭豆腐煮白菜",用敖了半天以上的猪骨高汤,加上大白菜和云南臭豆腐,一锅整出来,鲜甜的感觉绝对刺激你的舌头.
   至于烧烤,就看自己的喜好了!我自己喜欢油炸臭豆腐和人工菌,以上美味上齐了之后的结果自然不难想象.呵呵!
]]
点水此贴不错,这些各地的风土人情,已成为超大茶馆的一个招牌,全国各地的其他论坛,都是罕见的

我为大家自豪,也鞭策自己完善

嗬嗬,还有我和深蓝已经尽量不再坛子上说茶了

也许以后单开一帖,就说茶叶,毕竟是茶馆么
呵呵~!
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你的京华烟云开始,我不过是做了些添砖加瓦的工作.
真正对我自己的影响是,更加注意观察社会和生活,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得到锻炼和提高.
大家继续努力!把CD茶馆的招牌擦得更亮~~: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