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上将抓武装斗争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33:00
--------------------------------------------------------------------------------

www.nmg.xinhuanet.com   2006-12-18 15:29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发表评论 ] [ 关闭 ]



乌嫩齐

    乌兰夫上将在1946年--1966年的历史进程中,他担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大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期间,他学习和运用毛泽东的建军思想,提出了建设内蒙古骑兵部队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略。是一位领导部队有建树、有作为的将军。内蒙古部队能在祖国的解放战争和巩固边防、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是与乌兰夫上将的领导分不开的。
现将我撰稿,并经乌兰夫同志生前同意过的曾在中共党史资料11期发表的《蒙旗独立旅的创建前后》和曾在解放军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办的军史资料发表的《骠悍的铁骑兵》重整于此,以纪念乌兰夫上将诞辰100周年。

    蒙旗独立旅的创建前后

    在抗日烽火漫卷全国的年代,一支蒙古族抗日武装--蒙旗独立旅(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这支武装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坚守、战斗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多次阻击了黄河沿岸日寇和伪军的进犯,保卫了伊克昭盟,保障了陕甘宁边区北部的安宁,在抗日战争的史册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

    1931年夏,正值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指挥下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的消息传到塞外,苦难深重的各族人民有了新的希望的时候,中共中央派王若飞同志到内蒙古地区,开辟陕甘宁绥一带的武装斗争。在包头,王若飞同志以商人身分作掩护,与乌兰夫同志取得了联系(他们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就已相识,这次久别重逢,高兴异常)。乌兰夫向他汇报了这个地区的党组织和工作开展的情况。王若飞传达了党对内蒙古地区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着重提出了要注意抓武装斗争。当时乌兰夫在蒙古族地方部队老一团作党的工作。从那时起,乌兰夫除从事党的民族工作、群众运动外,以主要精力注重了抓武装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野心驱使下,对内蒙古地区采取了公开的军事占领与隐蔽的政治阴谋同时并进的政策。在占领东三盟的同时,诱惑察、绥和各盟蒙古族发动所谓高度自治运动,利用某些上层王公对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的不满,实现其进一步的侵略计划,以达到"以蒙治蒙" 的长久统治目的。这时,一部分先进的蒙古族各阶层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在全国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中,对于抗战已有了认识和希望,并团结在内蒙古党组织的周围开始了抗日运动。乌兰夫为了组织和加强抗日武装部队,培养党的骨干力量,开展并坚持斗争,经张家口同盟军第41军政治部副主任罗念冰(中共党员)介绍,到41军驻包头的部队举办了干部训练班,培养政治工作干部。在工作有了一定基础后,党派刘仁接替了他的工作。乌兰夫就去做百灵庙蒙政会保安队的工作。蒙政会保安队,实为一个大队、四个中队、一个特务队,约一千人左右。官兵多为土默特旗和东四旗的蒙古族。当初,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国民党政府的大汉族主义的不满,并受了德王"蒙古自治"的欺骗宣传,为了求生存、寻出路而来的。其中有青年学生,也有贫苦的农牧民。早在1934年,乌兰夫和利用社会关系派进去的党员,教育、团结了保安队的一批爱国官兵。他曾在这支部队中多次宣传蒙古民族只有走苏联十月革命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闹革命,才能获得真正解放。在蒙政会,乌兰夫以教员身份约见了德王,问德王:内蒙的出路何在?德王答:一个是投靠日本,一个是依附国民党。乌兰夫讲,日本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它是利用国民党政府大汉族主义压迫所造成的蒙汉成见,实行"抑汉扬蒙"政策,组织傀儡政府,以军事威胁与政治上的羁縻骗取内蒙古人民的信任,达到其"以蒙治蒙"长久统治的目的。而国民党政府则是继承清政府与北洋军阀对蒙的政策,继续推行大汉族主义的压迫,妄图把蒙族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清道夫,并进而消灭蒙古民族。乌兰夫在陈述了这两条路都难以行通以后,暗示德王只有走革命的道路才有前途。这次相见,只是各抒己见,谈而未成。后来,乌兰夫因身份暴露,迅即离开了百灵庙,返回归绥(今呼和浩特)。此后,他通过地下党员赵诚、交通员李森掌握这支部队的情况,继续进行反投降、反背叛的宣传组织工作,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阴谋和德王出卖民族利益的罪恶行径。唤起了部队官兵的民族热情和爱国主义觉悟,教育和团结了一批基本力量。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发展。是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提出:"把蒙回两族(首先是蒙古)反日、反中国统治者的斗争,提到武装斗争的程度,并把他们的斗争同我们的斗争直接结合起来。"27日,毛泽东指出:"少数民族、特别是内蒙民族,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直接威胁之下,正在起来斗争。其前途将和华北人民的斗争和红军在西北的活动汇合在一起。"中共中央、毛泽东的科学论断,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特别是蒙古族)的抗日斗争指明了方向。党在蒙政会保安队所进行的工作,使多数青年官兵逐步觉悟,认识到了德王投靠日寇的反动本质和企图。随着德王投靠日寇步伐的加快,在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下,一些有见识的军官云继先、朱实夫、云蔚等率领一千多名蒙古族官兵,于1936年2月21日毅然举行了武装暴动,宣布脱离德王,实行抗日。这一正义行动,反对了外来侵略,打击了亲日派,维护了民族尊严,打乱了日寇继续西进的战略部署,响应了红军的北上抗日。
暴动部队离开百灵庙后向南行,当时正遇连降大雪,白茫茫的达尔罕草原,积雪没膝,步履艰难。在日落西山的时候,遭到德王派来的乌滂守备队乘汽车的步兵和保商团的骑兵的追袭。经过激烈战斗,暴动部队打退了追击的敌人。当部队来到二分子休整的时候,傅作义派35军421团秘密包围,并派两个武装加强营以"慰问"暴动官兵、减轻部队负担为名,用汽车拉枪,解除了起义部队的武装。部队行进到台阁牧进行了整编。傅作义将起义部队编为一个总队,两个大队,六个中队和一个特务队,每班由十二人缩编为九人。并派员到部队进行煽动,挑拨,制造内部纠纷。在部队举行暴动的第二天,乌兰夫即派李森前往接应,当李森到达武川后,获悉傅作义已派兵将部队缴械。乌兰夫就发动归绥的社会力量声援暴动官兵。当暴动部队到达台阁牧后,乌兰夫等共产党员即到暴动部队中去,领导继续开展斗争。与此同时,傅作义也不断派员妄图控制、瓦解这支部队,策动了一场"内讧"。德王的亲信章文锦煽动部分不满分子杀死了总队长云继先,带一部分哗变的士兵向百灵庙进发,途中,被傅作义的部队打死多人。

    (二)

    一九三七年春,国民党中央派白海峰(中共党员)来内蒙古西部地区,收拢百灵庙暴动队伍哗变后剩下的人马,重建蒙旗保安总队。乌兰夫也进入该部队开展党的工作,并联合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爱国进步人士,以百灵庙暴动部队中的进步青年为骨干,重新组成了蒙旗保安总队,下设两个大队。总队长白海峰,参谋长常荫生,政治部主任纪贞甫,代主任乌兰夫(是部队中党的领导人);一大队长纪松龄,二大队长朱实夫,直属总队的有一个特务队,一个卫士班。这个部队的成员绝大多数是蒙古族。部队的主要骨干,多数是共产党员。国民党也派来一个参谋长和一个搞军训的军官,但他们在部队没有基础。连队设政治指导员(都是共产党员),每星期上一次政治课,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这时,党的政治宣传工作很活跃。部队为我们党所掌握,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蒙古族抗日武装。部队组成后,转战于百灵庙、大庙,固阳等地。这年秋天,部队驻固阳县新城时,德王不甘心失败,派了杀害云继先的章文锦带着一个人,化装潜入固阳,妄图策反。云蔚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当机立断,缴械扣捕,并报告了白海峰、乌兰夫。他们研究后决定,为巩固全体官兵的抗日决心,就地予以处决。这件事的果断处理,深得广大爱国官兵的拥护。

    1937年夏,马占山在包头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上宣布把蒙旗保安总队改编为蒙旗独立旅,下辖两个团。旅长白海峰,政治部代理主任乌兰夫(地下党委书记);一团团长纪松龄,政治指导员克力更;二团团长朱实夫,政治指导员王允文,部队驻防包头。10月,日本侵略军及各路伪军,加速了侵占察绥的步伐。阎锡山为保住其山西老巢,从绥远调傅作义部三十五军驻守雁门关。留守绥远的只有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门炳岳的骑七师及一部分国民兵。这批驻军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相互倾轧,混乱不堪。10月12日,当日伪军进犯归绥时,他们纷纷弃城溃逃。在归绥形势紧迫时,乌兰夫提出,为了表明我们是一支抗日武装,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虽然兵力有限,装备差缺,也要前往阻击,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他的倡导,得到了广大官兵的赞同,部队从包头乘火车开到了归绥。

    1937年10月12日午夜,日军黑石旅团及三个伪蒙古军师从凉城方向,还有一部分日伪军从大青山方向,总共约九个师的兵力夹击归绥,对归绥形成了包围圈。蒙旗独立旅将部队部署在大黑河沿岸、桃花板村、南茶坊一带。全体官兵同仇敌忾,决心以实际行动保卫家乡,保卫国土。蒙旗独立旅装备虽然简陋,但战斗打响后,个个奋勇向前顽强战斗。起初,日军也摸不清底细。他们原侦察傅作义部队已撤出,满以为不会受到任何阻挡即可长驱直入,没想到会遭到如此顽强的阻击;又因为是夜间,日伪军未敢前进。直到13日,蒙旗独立旅因寡不敌众,才边抵抗边后撤,撤到了城郊南茶坊。城镇居民尤其是青年,冒着枪林弹雨及生命危险,带着大批慰问品到部队热情慰问。是日午后,日伪军兵临城下,形势异常严重,为了保存这支蒙古族抗日武装,由白海峰、乌兰夫率部撤出归绥,乘火车向包头转移。

    10月14日,日本侵略军矶谷师团和岩山、小岛两个机械化联队在德王和李守信的伪军配合下,从归绥向包头扩展。在这种情况下,蒙旗独立旅向何处去?一时成为广大官兵共同关心的迫切问题。旅长白海峰极力主张西行,要跟随马占山部队开往河套,而乌兰夫则坚决主张南下,渡过黄河向伊克昭盟进发,尔后靠向陕甘宁边区。当时,日本飞机已在包头上空盘旋侦察,偶而还听到炮弹的轰炸声,但仍争执不下,情况十分紧急。最后由于部队的主要骨干多数是共产党员,赞同南下的占优势,部队终于按乌兰夫同志的主张,当晚渡过黄河,踏上鄂尔多斯高原,向陕甘宁边区进发。途经达拉特旗展旦召时,遭到了旗保安队的袭击。当时部队在展旦召宿营,达拉特旗王爷森盖(已投靠日寇)带着五百多骑兵偷偷包围了蒙旗独立旅,企图吃掉这支部队,捞一批武器装备。他们凭借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乘蒙旗独立旅的官兵正在休息之机冲过来,疯狂地射击,打死打伤多人。部队官兵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地卧倒,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白海峰、乌兰夫进入展旦召的独贡(喇嘛念经的地方)指挥战斗,组织反击。由特务队长白富全和炮兵连长刘德带领几百名士兵,集中火力向外射击,很快就打退了敌人的包围,乘机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集中所有机枪和小炮一齐射击,迫使敌人缴械投降。敌派了一个穿白衬衣的人,自称是喇嘛,打着白旗,请求谈判。当时,有的士兵非常气愤,要杀掉他。乌兰夫当即予以制止,并给大家解释:这是个政策问题,对喇嘛我们不能随便杀害。双方经过谈判,停止了战斗。部队清理了战场,稍事修整,又继续向陕甘宁边区前进了。

    (三)

    1937年11月,部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陕北府谷县的哈拉寨。寒冬已到,部队官兵仍穿着夏季服装,每个班平均只有两件皮袄。粮食也很紧张,经常断炊,有一个时期连火柴都短缺,每个班每天只发三根。官兵连饷也没有。但整个部队没有开小差的。当时大家只有一个共同信念:只要不当亡国奴,不受大汉族主义的欺压,跟着共产党抗日再艰苦也能挺得住,也能坚持下去。这时,各部队都已有了党员,建立了支部。在党组织的周围还有一批积极分子。从而使这支部队能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巩固和壮大起来。

    到陕北后,白海峰去南京找国民党要给养,乌兰夫到保德县八路军120师办事处联系党的关系。在岢岚,乌兰夫见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120师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同志,向他汇报了蒙旗独立旅的情况,并请他转报中共中央。甘泗淇听了情况后,非常高兴,并说:"你们这支部队所以能够这样好,关键是党的领导,是执行古田会议的精神,支部建在连以上的成果。"谈话后乌兰夫即住下等待中央的回电。没过两天中共中央发来回电,电文大意是:了解到这支部队的情况很高兴。中央正打算开展伊克昭盟的工作,有这样一批蒙古族干部和部队很可贵。要继续扩大这支部队,把它作为培养抗日民族干部的学校。乌兰夫接到了中央的电示,与党取得了联系后,即离开120师返回部队。临走时120师送给蒙旗独立旅1000套军装、1000双布鞋、1000元菜金等装备和给养。从此,蒙旗独立旅就直接受中共中央领导,转战在陕北和伊克昭盟地区。

    1938年春,蒙旗独立旅驻神木时,中央通过神府边区发电报给乌兰夫,让他去延安汇报工作。4月,乌兰夫到达延安,高岗让他等白海峰到后一同去汇报。白到后,高岗带他们去见毛主席。白海峰报告了向国民党政府要武器、装备和既将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的情况。乌兰夫也汇报了部队各方面的情况。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指示:要利用国民党给的番号,争取国民党的供给,设法把部队扩大;部队不要驻神木,要移驻伊克昭盟,开展群众工作,组织武工队,做好争取和团结蒙古王公的工作;要培养干部,把部队作为培养干部、特别是培养蒙古族干部的学校,要注意保护和保存这一批革命力量。

    乌兰夫、白海峰回到部队后,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率部移驻伊克昭盟。这时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党委根据绥远省敌我形势的发展,决定将蒙古工委改为绥蒙工作委员会,并从靖边县的张家畔迁到伊盟内地的桃力民。绥蒙工委的组成人员是:白如冰任工委书记,李衡、赵通儒、于占彪、白成铭、云泽(即乌兰夫)任委员。之后,中央决定又成立了伊盟工委,赵通儒任书记、乌兰夫是委员。赵通儒同志曾多次到新编第三师传达中央和工委的指示。--------------------------------------------------------------------------------

www.nmg.xinhuanet.com   2006-12-18 15:29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发表评论 ] [ 关闭 ]



乌嫩齐

    乌兰夫上将在1946年--1966年的历史进程中,他担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大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期间,他学习和运用毛泽东的建军思想,提出了建设内蒙古骑兵部队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略。是一位领导部队有建树、有作为的将军。内蒙古部队能在祖国的解放战争和巩固边防、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是与乌兰夫上将的领导分不开的。
现将我撰稿,并经乌兰夫同志生前同意过的曾在中共党史资料11期发表的《蒙旗独立旅的创建前后》和曾在解放军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办的军史资料发表的《骠悍的铁骑兵》重整于此,以纪念乌兰夫上将诞辰100周年。

    蒙旗独立旅的创建前后

    在抗日烽火漫卷全国的年代,一支蒙古族抗日武装--蒙旗独立旅(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这支武装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坚守、战斗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多次阻击了黄河沿岸日寇和伪军的进犯,保卫了伊克昭盟,保障了陕甘宁边区北部的安宁,在抗日战争的史册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

    1931年夏,正值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指挥下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的消息传到塞外,苦难深重的各族人民有了新的希望的时候,中共中央派王若飞同志到内蒙古地区,开辟陕甘宁绥一带的武装斗争。在包头,王若飞同志以商人身分作掩护,与乌兰夫同志取得了联系(他们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就已相识,这次久别重逢,高兴异常)。乌兰夫向他汇报了这个地区的党组织和工作开展的情况。王若飞传达了党对内蒙古地区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着重提出了要注意抓武装斗争。当时乌兰夫在蒙古族地方部队老一团作党的工作。从那时起,乌兰夫除从事党的民族工作、群众运动外,以主要精力注重了抓武装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野心驱使下,对内蒙古地区采取了公开的军事占领与隐蔽的政治阴谋同时并进的政策。在占领东三盟的同时,诱惑察、绥和各盟蒙古族发动所谓高度自治运动,利用某些上层王公对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的不满,实现其进一步的侵略计划,以达到"以蒙治蒙" 的长久统治目的。这时,一部分先进的蒙古族各阶层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在全国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中,对于抗战已有了认识和希望,并团结在内蒙古党组织的周围开始了抗日运动。乌兰夫为了组织和加强抗日武装部队,培养党的骨干力量,开展并坚持斗争,经张家口同盟军第41军政治部副主任罗念冰(中共党员)介绍,到41军驻包头的部队举办了干部训练班,培养政治工作干部。在工作有了一定基础后,党派刘仁接替了他的工作。乌兰夫就去做百灵庙蒙政会保安队的工作。蒙政会保安队,实为一个大队、四个中队、一个特务队,约一千人左右。官兵多为土默特旗和东四旗的蒙古族。当初,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国民党政府的大汉族主义的不满,并受了德王"蒙古自治"的欺骗宣传,为了求生存、寻出路而来的。其中有青年学生,也有贫苦的农牧民。早在1934年,乌兰夫和利用社会关系派进去的党员,教育、团结了保安队的一批爱国官兵。他曾在这支部队中多次宣传蒙古民族只有走苏联十月革命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闹革命,才能获得真正解放。在蒙政会,乌兰夫以教员身份约见了德王,问德王:内蒙的出路何在?德王答:一个是投靠日本,一个是依附国民党。乌兰夫讲,日本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它是利用国民党政府大汉族主义压迫所造成的蒙汉成见,实行"抑汉扬蒙"政策,组织傀儡政府,以军事威胁与政治上的羁縻骗取内蒙古人民的信任,达到其"以蒙治蒙"长久统治的目的。而国民党政府则是继承清政府与北洋军阀对蒙的政策,继续推行大汉族主义的压迫,妄图把蒙族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清道夫,并进而消灭蒙古民族。乌兰夫在陈述了这两条路都难以行通以后,暗示德王只有走革命的道路才有前途。这次相见,只是各抒己见,谈而未成。后来,乌兰夫因身份暴露,迅即离开了百灵庙,返回归绥(今呼和浩特)。此后,他通过地下党员赵诚、交通员李森掌握这支部队的情况,继续进行反投降、反背叛的宣传组织工作,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阴谋和德王出卖民族利益的罪恶行径。唤起了部队官兵的民族热情和爱国主义觉悟,教育和团结了一批基本力量。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发展。是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提出:"把蒙回两族(首先是蒙古)反日、反中国统治者的斗争,提到武装斗争的程度,并把他们的斗争同我们的斗争直接结合起来。"27日,毛泽东指出:"少数民族、特别是内蒙民族,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直接威胁之下,正在起来斗争。其前途将和华北人民的斗争和红军在西北的活动汇合在一起。"中共中央、毛泽东的科学论断,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特别是蒙古族)的抗日斗争指明了方向。党在蒙政会保安队所进行的工作,使多数青年官兵逐步觉悟,认识到了德王投靠日寇的反动本质和企图。随着德王投靠日寇步伐的加快,在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下,一些有见识的军官云继先、朱实夫、云蔚等率领一千多名蒙古族官兵,于1936年2月21日毅然举行了武装暴动,宣布脱离德王,实行抗日。这一正义行动,反对了外来侵略,打击了亲日派,维护了民族尊严,打乱了日寇继续西进的战略部署,响应了红军的北上抗日。
暴动部队离开百灵庙后向南行,当时正遇连降大雪,白茫茫的达尔罕草原,积雪没膝,步履艰难。在日落西山的时候,遭到德王派来的乌滂守备队乘汽车的步兵和保商团的骑兵的追袭。经过激烈战斗,暴动部队打退了追击的敌人。当部队来到二分子休整的时候,傅作义派35军421团秘密包围,并派两个武装加强营以"慰问"暴动官兵、减轻部队负担为名,用汽车拉枪,解除了起义部队的武装。部队行进到台阁牧进行了整编。傅作义将起义部队编为一个总队,两个大队,六个中队和一个特务队,每班由十二人缩编为九人。并派员到部队进行煽动,挑拨,制造内部纠纷。在部队举行暴动的第二天,乌兰夫即派李森前往接应,当李森到达武川后,获悉傅作义已派兵将部队缴械。乌兰夫就发动归绥的社会力量声援暴动官兵。当暴动部队到达台阁牧后,乌兰夫等共产党员即到暴动部队中去,领导继续开展斗争。与此同时,傅作义也不断派员妄图控制、瓦解这支部队,策动了一场"内讧"。德王的亲信章文锦煽动部分不满分子杀死了总队长云继先,带一部分哗变的士兵向百灵庙进发,途中,被傅作义的部队打死多人。

    (二)

    一九三七年春,国民党中央派白海峰(中共党员)来内蒙古西部地区,收拢百灵庙暴动队伍哗变后剩下的人马,重建蒙旗保安总队。乌兰夫也进入该部队开展党的工作,并联合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爱国进步人士,以百灵庙暴动部队中的进步青年为骨干,重新组成了蒙旗保安总队,下设两个大队。总队长白海峰,参谋长常荫生,政治部主任纪贞甫,代主任乌兰夫(是部队中党的领导人);一大队长纪松龄,二大队长朱实夫,直属总队的有一个特务队,一个卫士班。这个部队的成员绝大多数是蒙古族。部队的主要骨干,多数是共产党员。国民党也派来一个参谋长和一个搞军训的军官,但他们在部队没有基础。连队设政治指导员(都是共产党员),每星期上一次政治课,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这时,党的政治宣传工作很活跃。部队为我们党所掌握,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蒙古族抗日武装。部队组成后,转战于百灵庙、大庙,固阳等地。这年秋天,部队驻固阳县新城时,德王不甘心失败,派了杀害云继先的章文锦带着一个人,化装潜入固阳,妄图策反。云蔚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当机立断,缴械扣捕,并报告了白海峰、乌兰夫。他们研究后决定,为巩固全体官兵的抗日决心,就地予以处决。这件事的果断处理,深得广大爱国官兵的拥护。

    1937年夏,马占山在包头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上宣布把蒙旗保安总队改编为蒙旗独立旅,下辖两个团。旅长白海峰,政治部代理主任乌兰夫(地下党委书记);一团团长纪松龄,政治指导员克力更;二团团长朱实夫,政治指导员王允文,部队驻防包头。10月,日本侵略军及各路伪军,加速了侵占察绥的步伐。阎锡山为保住其山西老巢,从绥远调傅作义部三十五军驻守雁门关。留守绥远的只有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门炳岳的骑七师及一部分国民兵。这批驻军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相互倾轧,混乱不堪。10月12日,当日伪军进犯归绥时,他们纷纷弃城溃逃。在归绥形势紧迫时,乌兰夫提出,为了表明我们是一支抗日武装,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虽然兵力有限,装备差缺,也要前往阻击,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他的倡导,得到了广大官兵的赞同,部队从包头乘火车开到了归绥。

    1937年10月12日午夜,日军黑石旅团及三个伪蒙古军师从凉城方向,还有一部分日伪军从大青山方向,总共约九个师的兵力夹击归绥,对归绥形成了包围圈。蒙旗独立旅将部队部署在大黑河沿岸、桃花板村、南茶坊一带。全体官兵同仇敌忾,决心以实际行动保卫家乡,保卫国土。蒙旗独立旅装备虽然简陋,但战斗打响后,个个奋勇向前顽强战斗。起初,日军也摸不清底细。他们原侦察傅作义部队已撤出,满以为不会受到任何阻挡即可长驱直入,没想到会遭到如此顽强的阻击;又因为是夜间,日伪军未敢前进。直到13日,蒙旗独立旅因寡不敌众,才边抵抗边后撤,撤到了城郊南茶坊。城镇居民尤其是青年,冒着枪林弹雨及生命危险,带着大批慰问品到部队热情慰问。是日午后,日伪军兵临城下,形势异常严重,为了保存这支蒙古族抗日武装,由白海峰、乌兰夫率部撤出归绥,乘火车向包头转移。

    10月14日,日本侵略军矶谷师团和岩山、小岛两个机械化联队在德王和李守信的伪军配合下,从归绥向包头扩展。在这种情况下,蒙旗独立旅向何处去?一时成为广大官兵共同关心的迫切问题。旅长白海峰极力主张西行,要跟随马占山部队开往河套,而乌兰夫则坚决主张南下,渡过黄河向伊克昭盟进发,尔后靠向陕甘宁边区。当时,日本飞机已在包头上空盘旋侦察,偶而还听到炮弹的轰炸声,但仍争执不下,情况十分紧急。最后由于部队的主要骨干多数是共产党员,赞同南下的占优势,部队终于按乌兰夫同志的主张,当晚渡过黄河,踏上鄂尔多斯高原,向陕甘宁边区进发。途经达拉特旗展旦召时,遭到了旗保安队的袭击。当时部队在展旦召宿营,达拉特旗王爷森盖(已投靠日寇)带着五百多骑兵偷偷包围了蒙旗独立旅,企图吃掉这支部队,捞一批武器装备。他们凭借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乘蒙旗独立旅的官兵正在休息之机冲过来,疯狂地射击,打死打伤多人。部队官兵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地卧倒,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白海峰、乌兰夫进入展旦召的独贡(喇嘛念经的地方)指挥战斗,组织反击。由特务队长白富全和炮兵连长刘德带领几百名士兵,集中火力向外射击,很快就打退了敌人的包围,乘机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集中所有机枪和小炮一齐射击,迫使敌人缴械投降。敌派了一个穿白衬衣的人,自称是喇嘛,打着白旗,请求谈判。当时,有的士兵非常气愤,要杀掉他。乌兰夫当即予以制止,并给大家解释:这是个政策问题,对喇嘛我们不能随便杀害。双方经过谈判,停止了战斗。部队清理了战场,稍事修整,又继续向陕甘宁边区前进了。

    (三)

    1937年11月,部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陕北府谷县的哈拉寨。寒冬已到,部队官兵仍穿着夏季服装,每个班平均只有两件皮袄。粮食也很紧张,经常断炊,有一个时期连火柴都短缺,每个班每天只发三根。官兵连饷也没有。但整个部队没有开小差的。当时大家只有一个共同信念:只要不当亡国奴,不受大汉族主义的欺压,跟着共产党抗日再艰苦也能挺得住,也能坚持下去。这时,各部队都已有了党员,建立了支部。在党组织的周围还有一批积极分子。从而使这支部队能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巩固和壮大起来。

    到陕北后,白海峰去南京找国民党要给养,乌兰夫到保德县八路军120师办事处联系党的关系。在岢岚,乌兰夫见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120师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同志,向他汇报了蒙旗独立旅的情况,并请他转报中共中央。甘泗淇听了情况后,非常高兴,并说:"你们这支部队所以能够这样好,关键是党的领导,是执行古田会议的精神,支部建在连以上的成果。"谈话后乌兰夫即住下等待中央的回电。没过两天中共中央发来回电,电文大意是:了解到这支部队的情况很高兴。中央正打算开展伊克昭盟的工作,有这样一批蒙古族干部和部队很可贵。要继续扩大这支部队,把它作为培养抗日民族干部的学校。乌兰夫接到了中央的电示,与党取得了联系后,即离开120师返回部队。临走时120师送给蒙旗独立旅1000套军装、1000双布鞋、1000元菜金等装备和给养。从此,蒙旗独立旅就直接受中共中央领导,转战在陕北和伊克昭盟地区。

    1938年春,蒙旗独立旅驻神木时,中央通过神府边区发电报给乌兰夫,让他去延安汇报工作。4月,乌兰夫到达延安,高岗让他等白海峰到后一同去汇报。白到后,高岗带他们去见毛主席。白海峰报告了向国民党政府要武器、装备和既将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的情况。乌兰夫也汇报了部队各方面的情况。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指示:要利用国民党给的番号,争取国民党的供给,设法把部队扩大;部队不要驻神木,要移驻伊克昭盟,开展群众工作,组织武工队,做好争取和团结蒙古王公的工作;要培养干部,把部队作为培养干部、特别是培养蒙古族干部的学校,要注意保护和保存这一批革命力量。

    乌兰夫、白海峰回到部队后,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率部移驻伊克昭盟。这时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党委根据绥远省敌我形势的发展,决定将蒙古工委改为绥蒙工作委员会,并从靖边县的张家畔迁到伊盟内地的桃力民。绥蒙工委的组成人员是:白如冰任工委书记,李衡、赵通儒、于占彪、白成铭、云泽(即乌兰夫)任委员。之后,中央决定又成立了伊盟工委,赵通儒任书记、乌兰夫是委员。赵通儒同志曾多次到新编第三师传达中央和工委的指示。
(四)

    新编第三师驻守伊克昭盟后,执行了党的安定伊克昭盟,保卫陕甘宁边区,团结友军,争取伪军,打击日寇的方针,深得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广大蒙、回、汉族青年踊跃参军,使部队迅速扩大。到1939年,由原1500多人扩大到2000多人。部队成员蒙古族占百分之七十多,大部分是土默特旗和东四旗人,也有伊盟人,师团营连干部绝大多数是蒙古族。扎莎克旗的一个活佛,在我党的抗日宣传和部队的影响下,也弃佛从戎,参加部队,拿起了枪杆子抗日。这时,师辖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师长白海峰,参谋长包清华,政治部主任纪贞甫,代主任乌兰夫;七团团长纪松龄,政治主任克力更,八团团长朱实夫,政治主任王允文,骑兵九团团长云蔚,政治主任寒峰。师、团、营、连的主要领导骨干多数是共产党员,士兵中也有党员。到1940年,全师已发展到200多名党员,师有党委,连有支部。党委成员是乌兰夫、孟纯、奇稀古、云飞扬、克力更、王允文;乌兰夫任党委书记。师有政治部,团有政治处,连有指导员。党委在部队中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常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八一宣言》、《告全国同胞书》等重要文献,组织红军长征报告会,进行光荣传统教育等。同时,按照八路军的建军宗旨,严格部队的组织纪律,切实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有条件的地方,及时把农(牧)民、青年、妇女等分别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救会、青救会,妇女会等群众抗日组织。在这些群众团体的影响带动下,形成了群众性的抗日潮流,并组织民兵,建立了武工队。建立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还开展了对王公贵族、地主绅士的争取和团结工作,使一些上层人士拥护抗日,支持抗日。对国民党马占山、傅作义部队搞磨擦,则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22军86师妄图吃掉这支民族抗日武装,切断榆陕公路的阴谋。

    1940年,日寇在中国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后,调拨主要兵力,加紧进攻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侵占绥远的日寇多次进行"大扫荡",妄图跨过黄河,侵占伊克昭盟,进而向陕甘宁边区钳入。新编第三师根据敌人的动向,于是年夏季,派步兵七团、八团和骑兵九团坚守在达拉特旗的黄河沿岸,前哨设在谢家圪坦、二里半一带,指挥部设在张明高圪坦。多次击退了日寇和伪军的进犯,保护了当地群众的秋收,防止了日伪军的抢劫,保卫了伊克昭盟七旗一县,保障了陕甘宁边区北部的安全。

    (五)

    几年来,新编第三师在蒙汉人民的支持下,坚决打击日伪军的进犯,英勇地保卫了伊盟和陕甘宁边区北部的安宁。鄂尔多斯高原呈现了一派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生动景象。但是国民党顽固派总是企图把这支蒙古族抗日武装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害怕伊克昭盟"赤化"。因此,正当伊盟抗日斗争高涨的时候,国民党顽固派从1939年到1941年掀起的反共高潮中,三次下令调新编第三师到甘肃靖远整训。并于1941年春,调集其驻守在河套、榆林、宁夏等地的部分部队向伊盟逼进,口号是肃清伊盟的共产党。头两次调新编第三师到靖远,乌兰夫在向中央报告请示的同时,以日本侵略军企图越过黄河,侵占伊盟,部队不能离开为理由,未予执行。1940年还请示中央,拟将新编第三师拉到延安边区去。1941年春,刘瑞森从边区来传达高岗谈中央的指示:新三师现在不能宣布起义,不要来延安,以减轻边区人民的负担,并指示要巩固统一战线,要警惕和防备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捣乱。1941年,胡宗南亲自给白海峰打电报催部队立即行动,并密电让他把乌兰夫就地处决。这时白海峰动摇了。在这形势极为严重的关头,乌兰夫召开了紧急党委会。会上根据中央的指示和形势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一致意见是坚持不动,不予理采,如白海峰坚持要走,就采取山西新旧军分家的措施。当时考虑到如果分家,白海峰也只能带走一个特务连,其他三个团的团长都是共产党员,一个炮兵营指导员也是共产党员,连排长多数是共产党员,部队是不会跟白海峰走的。会后,又报告请示了中共中央。当时中央的答复是:要求新编第三师的党组织要服从国民党的调动,保证把部队西调,不能分家,否则会影响国共两党的合作。并指出,部队中的共产党员,身分已经暴露的,影响比较大的迅速离开部队回延安,其余同志继续留下坚持斗争。乌兰夫把中央的指示传达下去后,许多干部战士都难以理解,痛惜地哭了。因为有中央的指示,部队只好向甘肃靖远方面行动。乌兰夫、克力更、寒峰先后于1941年春、夏回到了延安。部队开到靖远后,国民党将许多共产党员干部调到新疆等地,分散控制在其他部队中。许多老战士也被调到各地,从甘肃补充了许多新兵。这样,部队以蒙古族为主要成分的情况改变了,党领导的这支蒙古族抗日武装被国民党瓦解了。1942年在延安整风时,乌兰夫问高岗为什么当时中央不同意新编第三师党委提出坚持不走或者分家的请示报告,高岗讲,这是在王明提出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影响下作出的决定。

    (六)

    1941年夏,新编第三师的爱国官兵,告别了伊克昭盟各族群众和曾经共同战斗过的地方,越过沙漠,途经宁夏,于1942年初来到甘肃靖远县。国民党将它们改编为新骑七师,把原有的两个步兵团改成了骑兵团。师长仍是白海峰,副师长朱实夫。这时,跟随部队西行的共产党员,按照撤离时乌兰夫传达中央关于"保存实力,长期埋伏,伺机行动"的指示,在条件极端复杂和艰难的情况下,继续秘密地从事着党的工作。党的骨干分子孟纯、王允文、云飞扬、赵俊诚、云蔚、云德全等,采取各种方式教育党员和广大爱国官兵,要保持民族气节,将抗日旗帜举到底,绝不向敌人屈服投降。在他们的带动下,多数党员一直坚持到斗争胜利。

    骠悍的铁骑兵

    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骑兵部队在党的领导和培育下,转战内蒙古千里草原,参加了伟大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为解放内蒙古、解放东北和华北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

    (一)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必须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

    一切联系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争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并成立维护群众利益的少数民族自己的军队。"会后,中共中央书记处、晋察冀中央局根据这个精神,在对内蒙古工作的多次电文指示中都提及要组织蒙民自己的武装。

    1945年11月,内蒙古成立了自治运动联合会。这是一个半政党、半政权、半群众团体性质,以开展自治运动为主要任务的组织机构。联合会设立军事部,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建立少数民族军队的方针,负责组建和领导内蒙古部队。乌兰夫担任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兼军事部部长。他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目前工作方针的意见案》中指出:"在军事上要组织一支为人民服务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具体任务是肃清境内反动派和法西斯残余势力,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巩固革命的社会秩序"。当时,内蒙古地区党领导的武装甚少,只有蒙古抗日游击队和解放了的盟旗组织的地方武装。1946年1月,在晋绥分局和绥蒙区党委领导下,以几支分散活动的蒙古游击队及地方武装为基础,动员一部分青年学生和农牧民,并收编部分伪蒙疆起义部队,组建了蒙古骑兵独立旅,共500多人。这是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支内蒙古人民的武装力量。随后,把从蒙古人民共和国携带武器装备回国的120人编为内蒙古人民游击队,后动员和吸收锡(林郭勒)察(哈尔)地区200多农牧民,加上自治运动联合会派来的10多名政工干部,组成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四支队。这两支蒙古族骑兵部队,从组建到全国解放,一直战斗在锡林郭勒、察哈尔、乌兰察布盟的广阔地域。1946年11月,两支部队分别扩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十六师和十一师。

    1946年4月3日,在晋察冀中央局领导下,乌兰夫在承德主持召开解决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问题的会议,即"四三会议"。这是内蒙古革命史上-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会议经过耐心艰苦的工作和斗争,确定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自治运动联合会统一领导内蒙古的人民武装,从而结束了内蒙古东西部历史上长期被分割的局面。当时,内蒙古东蒙人民自治军有3个骑兵师,"四三会议"后,取消东蒙自治军番号,统称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1946年9月,根据冀热辽军区的指示,在赤峰又成了卓索图盟骑兵纵队。这样,内蒙古人民武装发展为5个师,1个纵队,共2万多人。根据内蒙古地理条件、民族特点和历史传统,部队除警卫团是步兵外,其余全部为骑兵。乌兰夫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部队当时的基本任务是肃清匪患,安定社会秩序,在区外配属野战军部队作战。这是一支有多重领导关系,任务变换频繁,驰骋于东迄长(春)沈(阳)、西至绥蒙原野的快速机动部队。自1947年5月1日至1949年4月30日,这支部队与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军作战633次,毙伤俘敌19875人,缴获各种炮69门,轻重机枪132挺、长短枪8359支、各种炮弹1203发,子弹68935发,战马20082,击毁敌机一架。同时,肃清了从兴安岭到贺兰山,由呼伦湖至居延海的匪患。

    蒙古族骑兵部队的成长壮大,首先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上,内蒙古曾有过多次反抗压迫的斗争,但都未能挽救内蒙古人民遭受奴役迫害的命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人民才有了自己的子弟兵。内蒙古部队的成长壮大也是和以乌兰夫为首的内蒙古自治政府以及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分不开的。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领导农牧民进行土地改革和广泛的民主改革运动。广大翻身农牧民把内蒙古部队看作自己的子弟兵,不仅将自己的儿女连同马匹,枪支送到部队,而且从各方面全力支援前线,为部队作战提供一切方便,使部队有了雄厚的兵源和充足的粮草。内蒙古部队还得到各地党组织,各兄弟部队多方面的帮助。在部队组建过程中,先后得到东北局、西满分局、晋绥分局、晋察冀中央局、冀察热辽分局的领导和支持,他们派来许多优秀的老干部做政治工作,还送来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特别是一些久经考验的八路军部队,提供了丰富的建军经验。内蒙古骑兵部队就是按照八路军的建军宗旨并以其为榜样逐步建设起来的。

    (二)

    解放战争时期,东蒙地区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一、二、三师(简称"蒙骑一、二、三师")和卓盟纵队主要活动于东北战场。1946年6月,当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反革命内战的时候,内蒙古解放区同样遭到了进攻。国民党第71军的三个师,第93军的一个师与蒙奸李守信等相勾结,侵占内蒙古解放区的开鲁、通辽、赤峰、库伦、吉尔嘎朗等地。蒙骑一师,二师、四师(后改为三师)奋起自卫反击,配合兄弟部队,策应东北民主联军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斗争,收复了通辽,保卫了天山(阿鲁科尔沁旗),解放了哲里木盟等广大地区,给进攻之敌以沉重的打击,从而使内蒙古地区成为东北根据地的一部分,成为东北解放战争巩固的后方。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连续发动夏季、秋季、冬季攻势,取得了辉煌胜利,为我军进行辽沈战役,解放全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三次攻势作战中,蒙骑一,二师,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活动于农安、怀德、康平、彰武、黑山一线,击退增援四平的国民党骑兵部队,并清剿散匪,打击抢粮之敌,四次挺进敌后破袭北宁路,致使敌人的交通线长期不能通车;为扭转东北战局、孤立长(春)沈(阳)之敌发挥了重要作用。内蒙古骑兵部队这次南下作战,长达半年,驰骋于辽西及辽南,毙伤俘敌5018名,缴获各种枪800多支、子弹3万多发及其他军用品,胜利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嘉奖。

    1948年1月,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改称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乌兰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又成立内蒙古军区,乌兰夫担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期间,东蒙地区的部队清剿地主武装和叛匪,参加并保卫土地改革和广泛的民主运动,还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按照东北野战军总部的指示,蒙骑一、二师挺进铁岭、沈阳、新民、彰武地区开辟工作。8月中旬,内蒙古部队又奉命开赴长春前线,坚守在大黑林子镇地区。8月29日,在辽河北岸阿其堡堵截从铁岭逃跑之敌,骑兵健儿乘马冲锋,一举歼灭敌1个营,俘营长以下官兵1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7挺,六O炮3门及其他战利品。不久,长春宣告解放,部队又随东北野战军向沈阳,锦州方向进军。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揭开序幕。从攻打锦州、会战辽西到夺取沈阳的52个日日夜夜,内蒙古骑兵部队始终战斗在最前线,配合主力部队胜利完成了战役侦察,占领前进阵地,侧翼威胁阻击突围与远距离追击敌人等战斗任务。许多蒙古族优秀儿女,为了东北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内蒙古骑兵一师三连连长扎木舍布,指导员敖敦满都拉在大虎山以南至励家窝堡一线保障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阵地右翼安全的战斗中,冒着敌机和火炮的猛烈轰炸,带领全连指战员从敌人侧翼发起冲锋,战马被打死,就徒步与敌人肉搏,不幸英勇牺牲。锦州解放后,内蒙古骑兵部队发挥特长,万马突奔,配合主力追歼妄图从营口乘船南逃的敌五十二军。该敌除军部和二十五师3个团跑掉外,其余全部被歼。至此,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彻底解放。内蒙古部队经过辽沈决战的洗礼和锻炼,也成长壮大为英勇善战的骑兵。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挥师关内。内蒙古人民解放军接受了清剿由沈阳、锦州逃窜之敌的任务。5000多名装备精良的匪徒窜至内蒙古的敖汉、奈曼等旗至林东、大板、经棚、八仙洞一带骚扰。他们多数是日军投降以后为蒙奸收买的伪满军警、国兵。1946年至1947年,曾被我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歼灭的两个骑兵旅,余匪逃至沈阳、锦州,投靠杜聿明、卫立煌。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蒙骑一旅又妄图向内蒙古西窜,接受绥远国民党的指挥,继续与人民为敌。内蒙古人民解放军为追歼这股匪帮,组织骑兵一、二,三师在敌窜扰地区全面清剿。经多次追歼,歼灭了敌匪部,余匪闻风远遁。
(三)

    西蒙地区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十一、十六师(简称"蒙骑十一、十六师",后改为第四、第五师),一直在锡(林郭勒)察(哈尔)地区坚持游击战争,清剿反动封建上层叛匪,牵制傅作义的兵力,策应东北解放战争,并参加了平津战役和绥北战役。
1946年10月国民党侵占张家口,接着侵占察哈尔省北部各县城,并不断向内蒙古锡察盟地区进犯。乌兰夫同志当时指出,要坚决保卫锡察盟这个战略要地,有他们(指十一、十六师)在,则锡察在,就是剩下一人一枪,也要坚持斗争。按照这个指示,部队在敌众我寡,粮草短缺的困境中坚持游击战争,保卫了锡察根据地。

    日伪统治时期,锡察盟地区的封建王公贵族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卵翼下苟延残喘。国民党来了,又投靠效忠国民党,建立蒙边"剿匪"司令部,各旗还成立了保安队,配合国民党军袭扰锡察解放区。他们既受绥远、察哈尔两省军政头目的指挥,又受国民党行政院、国防部、蒙藏委员会的直接控制。1946年10月至1947年6月,蒙骑十一、十六师横扫和击溃了盘踞在正蓝旗、多伦县、四子王旗和乌珠穆沁旗的封建武装,粉碎了明安旗、正白旗和东苏尼特旗封建王公武装的多次进犯,巩固了锡察两盟根据地。

    为了抢占锡察地区,傅作义派孙兰峰指挥的十一兵团,以张家口为前进阵地,组成"剿匪指挥部",以三十五军在平绥铁路沿线设防,以机械化部队配属骑兵轮番"扫荡"我锡察根据地。为便于统一指挥,我军集中兵力阻击和歼灭来犯之敌,在锡察盟地区成立了蒙汉联军指挥部。1947年4月中旬,国民党出动有50余辆汽车的机械化部队和500名骑兵,在孙兰峰指挥下,向通往锡察盟的门户阿巴嘎、胡芦苏台扑来,妄图以锡察盟最大的布里亚特旗的叛乱武装为内应,南北夹击,一举占领整个锡察地区。蒙骑部队接到内蒙古军区和晋察冀军区的急电后,在敌人兵力四倍于我并配有炮兵的情况下,按照毛主席"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英勇阻击了敌人机械化步兵的正面攻击,并从侧翼追歼、俘虏了一批溃逃之敌,然后迅速转入沙漠地带,占领有利地形打击敌人。敌机械化部队不能进入沙漠,骑兵又不敢单独冒进,欲进不能,欲停又怕被我袭击,遂连夜撤回张家口。南路之敌溃退后,我骑兵对北部的一些叛乱武装给予歼灭性打击,缴获了敌人从牧民手中抢来的牲畜,解放了被他们裹胁的群众,为当地牧民除了祸害,使敌人的第一次"扫荡"失败。农历中秋节的时候,敌人又出动了70辆汽车的机械化部队,在炮兵配合下,纠集盘距在多伦、宝昌、康保等县城的3000多骑兵,向察盟后方查干乌拉庙扑来,企图夺取该地,尔后北上夺取贝子庙,占领整个锡察盟。我骑兵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中路截击的作战方针,创造了以400名骑兵击溃敌3000人的战绩,敌"扫荡"再次失败。同年11月,敌人从张家口出动近百辆汽车、2000多兵力,以长途奔袭的手段,妄图消灭我骑兵部队,占据锡察盟地区。我骑兵部队弃马占领白旗八佐山阵地阻击敌人,多次打退在炮火掩护下的敌军冲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消耗,二连连长乌尼巴图奉命率一个班抗击敌人,掩护部队撤退,当他完成掩护任务,乘马撤退时,突然中弹倒下。数十名敌人冲到他跟前,乌尼巴图用手枪又打倒几个敌人,最后英勇牺牲,年仅24岁。为了纪念乌尼巴图同志,中共锡盟工委决定将八佐山命名为乌尼巴图山。经过连续三次艰苦激烈的反"扫荡"战斗,敌人退缩到张家口等几个城镇,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1948年8月,毛主席指示杨成武,要求第三兵团统一指挥晋绥第八纵队和内蒙古的两个骑兵师进军绥远,抄傅作义的老窝,开辟新的战场,配合我东北军作战。蒙骑十一,十六师根据指示,在察绥战役中,配合兄弟部队沿大青山向绥北发动进攻,解放了绥东和绥北的广大地区。并在察北地区和平绥线牵制敌人的兵力。骑兵十六师与察北骑兵三师协同,在攻打高山堡战斗中,俘敌800多人,迫使敌1个骑兵旅溃逃。

    同年11月29日至翌年1月3l日,蒙骑十一、十六师在平津战役中与骑兵三师配合,解放了张北、宝昌(今太仆寺旗、正镶白旗和正蓝旗部分地区)、商都、化德等县城,从察北形成对张家口之敌的包围,并切断张北至张家口的退路,完成了堵截从张家门西逃之敌的任务。蒙骑十一师还在大猴山公路附近阻击增援张家口的敌骑兵十二旅约2000人,在七里河一带追歼敌150多人,俘国民党暂四军一名副师长。张家口被我军攻克后,该师追击突围逃跑之敌,毙伤俘敌263人,缴获各种枪114支(挺)、各种火炮19门及其他战利品。1949年元旦,西进清剿国民党逃窜残匪。至此,锡察盟全境解放。

    1949年2月,蒙骑十一和十六师又参加第八纵队组织指挥的绥北战役。当时成立了蒙汉联军指挥部,参战部队还有察北骑兵旅、绥蒙骑兵旅。这种骑兵大兵团作战,在我军历史上是罕见的。国民党第十一兵团司令孙兰峰从张家口逃出后,搜罗5700多残兵败将,妄图在大青山以北的四子王旗和武川县一带负隅顽抗。我骑兵部队先分兵合击西河子敌骑兵新一旅,随后合击驻乌兰花、二分子之敌。敌为挽回败局,集结2000多骑兵和600多步兵、30辆装甲车,企图在召河庙一带对我军进行反扑。当遭到我骑兵部队抗击后,又向武川方向逃遁。在绥北战役中,蒙骑部队共歼灭敌人764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这一战役的胜利,对董其武在9月19日率部起义起了敦促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从东北、西北流窜的散匪及起义部队中的叛匪共万余人云集绥远的伊、乌盟全境,新政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社会极不安宁。蒙骑四师、五师与原绥远军区部队共同执行剿匪任务。在沙漠、草地和荒山地区作战,条件极为艰苦。有时一个连只能分到一个蒙古包,多数战士冬季也只能在冰天雪地里露宿。作战往往是远距离奔袭,日夜兼程数百里,困了只能在马上打个盹。广大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经过两年转战,毙匪900余人,俘匪4000多人,向我投诚者千余人,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至此,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呈现出一派太平景象,各族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国庆阅兵盛典中的内蒙古骑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举行的历次阅兵式中,骑兵受阅4次,其中内蒙古骑兵部队就参加了3次。第一次是开国大典,由华北军区骑兵师参加了检阅。第二次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内蒙古骑兵第2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兵种的代表,光荣地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人民的检阅,赢得了很大的声誉。第三次是1953年国庆四周年时,内蒙古骑兵第5师一个团参加了检阅。第四次是1954年,仍由内蒙古骑兵第5师一个团参加。现就第二、三次内蒙古骑兵参加阅兵式作一记述。

    1950年,内蒙古骑兵第2师接受了参加国庆一周年阅兵的任务后,他们驰骋千里,从哲里木盟通辽市到了北京郊区的清华园。到达驻地后,从9月1日起即正式转入训练。全体指战员明确地认识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意义,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士气,不辞辛苦地展开了紧张的训练工作。在训练中,同志们高标准、严要求,反复演练,一丝不苟。全师分成白、红、黄、黑四色方阵,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于10月1日圆满地完成了受阅任务,博得了观礼者的一致赞扬,为内蒙古部队和内蒙古人民赢得了荣誉。下面摘引一篇关于这支受阅部队在京郊训练和受阅的通讯文章,题目是《受毛主席检阅去》。该文曾发表在内蒙古日报上。

    " 在京郊的一条公路上,飞扬起烟雾般的尘土。骑兵们骑着骏马,忽横忽纵地变换阵势。北京的初秋,依旧是异常炎热,练兵的战士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累,反复练习动作,做一回比前一回好,但这些人并不满足,还是一个劲地练下去。

    还在8月末,该师获得了准备参加首都国庆大典,受毛主席、朱总司令检阅的光荣任务,全师每个人的心,从那时就沸腾起来了。要受自己领袖的检阅,要在自己国都柏油路上奔驰,要同自己兄弟部队相会,要在不远万里而来的国际友人面前通过,要向美帝国主义显示我们强大的力量,这怎能不使人兴奋欢腾呢!几年来,他们曾在内蒙古草原上驰骋,爬冰卧雪,哪里响了军号,他们便出现在哪里,就是为了建设自己的新中国。在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进攻的年月,他们和敌人作了顽强的搏斗。他们在10月由哲盟北上的时候,尚未穿上棉衣,顶着寒风,默默北进,不久又回师南下,协同兄弟部队收复了家乡的土地。1947年,他们把红旗插在通辽的街头,接着又解放了全哲盟,拯救了父老兄妹,保卫了土地改革。之后又向敌占区插进,配合兄弟部队,一直和蒋匪帮战斗到东北全部解放。渴望新中国诞生的他们,看到自己新国家出现以后,又以万分高昂的热情,参加了辽河筑堤工程,给自己的祖国修下了76万立方米的长堤,保住了哲盟10万饷良田。这次要到首都参加阅兵,好多同志高兴得连饭也吃不下去,人们在紧张地准备出发,忘记了休息,大家都讲这一回让毛主席和首都人民检阅,万不可马马虎虎。到了北京近郊指定的练兵地点后,指战员们的练兵情绪是紧张而愉快的,他们的脸上虽然都挂着一层汗水和尘土,但它总不能掩盖住战士们内心的喜悦。经过数星期的人马训练,人更加整齐。对马一喊"立正",它们便竖起耳朵,停立不动。大家都很认真,一排排的行列,从第一个人的侧面看不见另一个人的脸。当地老乡看着这样的部队,他们常竖起大拇指说:"好啊,真是好样的!"他们所以这样称赞,还不仅是由于我们队伍的雄壮,还因为部队来到他们这里后,为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

    国庆日清晨,骑士们出现在万众欢拥的北京东单大操场。由此路过的机关、团体及市民群众,均对骑兵齐整健壮的雄姿连声赞扬。朱总司令亲临东单检阅部队。当总司令乘车徐徐行驶在骑士们面前并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时,全师指战员以万分兴奋的心情,用民族的语言答喊:"满达!满达!满达!"(万岁的意思)。检阅之后,便开始分列式。骑兵师随着坦克、摩托、步兵、炮兵部队,纵马驰向天安门。十六行战马,由白转黄,继而转红,最后是乌黑的铁骑,长达数百米的纵深,宛如雕涂得力的画。夹道市民见此壮景,不禁摇手欢呼。当骑士们驰入东华门时,天安门上掀起了一片掌声,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副主席、周总理及中央首长们向骑士们含笑招手。在这庄严而又热烈的一刹那,好多战士感动得热泪盈眶。午后,检阅结束了,全师指战员带着受检阅的光荣,以胜利者的雄姿,驰出北京城,返回驻营地。"

    1953年的国庆活动,是在我国人民已经取得抗美援朝斗争的伟大胜利,基本上完成了肃清三大敌人残余势力的社会任务,胜利地结束了经济恢复时期的各项工作,并开始实施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的新形势下进行的。因此,这年的国庆显得格外隆重。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站着一万多名观礼者。他们当中有外宾、少数民族代表,也有各行各业的先进工作者,以及首都各机关、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高级干部。受阅任务由国防骑兵第5师的一个团担任。这个团接受任务,为了适应北京的气候和环境,为了高标准地完成任务,于6月来到京郊太平庄。当地居住条件较困难,一部分同志住在老乡的空闲房子内,一部分同志则住在帐篷内,马匹以排为单位饲养管理。因为北京的夏天非常炎热,当时按照苏联顾问的要求,给马搭了席棚。训练是艰苦严格的。每天最少要在阳光暴晒下坚持四至六小时。战士们骑在马上,按照指挥员的口令,不断变换着队形,人和马在每次训练完都是汗流浃背,更何况训马比训人难度更大。为了使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声音,师宣传队还派出几位同志专门在训练场上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进行适应声音的训练。为了在受阅的那一天做到人不解手,马不便溺,以保证受阅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天安门广场的清洁卫生,全体指战员人人动脑筋,想办法,献计献策。在训练中,同志们摸清了马的排泄规律,确定喂草料饮水的时间,并做了多次试验,终于在通过天安门时做到了没有一匹马便溺,使参加游行的群众队伍干干净净地走过了天安门广场。战士们除每日参加训练外,还要饲养马匹,洗刷马匹。大家十分辛苦,尤其是进入预演阶段,不仅要求战士着装整洁、身上所携带的装具不能有丝毫差错或丢失,而且要求每人骑乘的马,要刷洗得像绸缎那样光亮,马鬃、马尾一般长,连马蹄都不能有一点污渍,并要用光亮油擦亮。这样繁重的工作,全体指战员没有任何怨言,他们总是占用大量的休息时间愉快地完成。正因为大家为高标准完成任务付出心血,流洒了汗水,所以,在第一次预演时就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这次预演是在北京西郊机场进行的。凌晨,天刚麻麻亮,同志们就紧贴着柏油路旁的白杨树向预演场行进,在太阳露头时到达场地。全团按照阅兵式的要求,整齐严肃地乘马站立在划定的位置。在总指挥发出口令后,军委副主席贺龙同志乘车驶来,检阅了部队。阅兵结束后,紧接着进行了分列式。全团五个方队踏着雄壮的骑兵进行曲通过了检阅台,接受了贺老总等军委首长的检阅。预演结束后,团里召开了连长、指导员会议,传达了军委首长的指示。贺龙同志对这次预演比较满意,而且非常关心受阅部队的生活,他问大家吃得如何?睡觉有没有蚊帐?马的草料足不足?还说等完成检阅任务后,可参观一下首都的建设和名胜古迹,让大家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军委首长的指示,对部队鼓舞很大。大家决心再加一把劲,抓紧训练,做好一切受阅的准备工作。

    10月1日,北京城到处挂满了五星红旗,每条街道上悬灯结彩。许多高大的建筑物上悬挂着巨幅标语。黎明,浩浩荡荡的人流开始从工厂、学校、农村、大街小巷,四面八方拥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金光灿烂的国徽。天安门城墙正中高悬着毛泽东巨幅画像。晴朗的天,朱红的墙,金色的瓦,迎风飘扬的千万面彩旗,衬托着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使它显得比往日更加庄严雄伟,巍峨壮观。天安门前的观礼台上,站着一万多名观礼者。参加观礼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来宾和首都人民要检阅保卫祖国和平建设的武装部队,目睹首都40余万从事和平建设的各界人民的盛大游行队伍。我受阅的骑兵部队按照正式阅兵的要求,准时到达了指定地点,在东长安街北侧整齐地站立着。这天早餐每人领到两个面包,一根香肠,两个鸡蛋和两个苹果,就地野餐,但许多战士由于心情激动,都没有吃,为了使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保持清洁,受阅这天,部队还专门把勤杂人员组织起来,各持扫帚、簸箕,准备在骑兵部队站立和通过的地方扫清粪便。

    上午10时整,国庆庆祝典礼开始了。军乐团高奏国歌,全场肃立,礼炮齐鸣。接着阅兵式开始,朱德总司令在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同志陪同下,乘车徐徐驶进。在受阅部队面前,朱总司令以宏亮的声音向部队致节日的祝贺。阅兵后,朱总司令登临检阅台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给全国武装部队的命令。然后,副总参谋长张宗逊率领武装部队进入广场,开始阅兵的分列式。在军事院校学员和步兵方队通过之后,我内蒙古骑兵健儿雄赳赳地紧跟行进。由黄色、枣红色等不同颜色组成的骑兵方队,在旗手、指挥员率领下,整齐地快步前进。全体指战员个个精神抖擞,威武严肃。手持军刀,金光闪闪,人马峙立,雄壮凛然。各方队犹如整齐的豆腐块。只听"向右看"一声口令,各队踏着骑兵进行曲的旋律,英姿勃发地通过了主席台。刹时,广场上爆发了热烈掌声和欢呼声。这掌声和欢呼声,充分表达了观礼者对这支蒙古族骑兵部队的褒奖和赞扬,同时,也是对同志们半年来艰苦训练的高度肯定。这对草原儿女来说是最大的荣誉和奖赏。一个人一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实在说,仅这一次就足够一生回味的了。尤其是对一个来自内蒙古草原的蒙古族战士而言,这种机会太难得了。因此,大家都把能参加这样的盛典看作是一生的光荣,是内蒙古骑兵部队的光荣,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光荣。

    受阅典礼结束后,阅兵总指挥部按照中央军委首长的指示,特意给内蒙古骑兵部队安排了参观、游览,并观看了文艺演出。首次进京的广大指战员可真是大饱眼福。中国的历史名城、祖国的心脏--北京,仅仅一次短暂的游览是看不够的,但每一个人都想在脑海中永恒地留下每一个美好的场景。

    这次受阅后,根据中央军委首长的指示,这个团的战马全部由蒙古马换成了三河马。1954年国庆节,这个团的指战员又乘三河马赴京接受了检阅。

    1953年国庆,我作为阅兵部队的一名政治工作人员,参加了从训练到受阅全过程。这次受阅至今已有53年了,然而,无论何时回忆起当年的雄壮场景,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感慨万分。

    内蒙古人民自己的军队从无到有,战功赫赫,都离不开乌兰夫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也正是因为乌兰夫同志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注重抓武装斗争,注重军队建设,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上将军衔。
本来有机会做国家主席
可惜中央刚有这个打算他却西去了
此人私欲太重。
是啊,差点搞了世袭了!老毛都不敢干的,他就搞,幸好是他女儿。
不咋地,私心重,拉老脸为儿子伸手.
但是似乎他儿子并没有很出人头地啊,他女儿干的不错。